第一篇: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
【篇一】
2015年8月,县委组织部干部xx被选派到河口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xx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总要求,通过认真了解村情、着力解决问题、发展特色产业、真情服务群众,出色的完成了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镇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信任。
精准切入,驻村工作熟悉村情。来到xx村后,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民情,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xx吃住在村上,128户群众,他扎扎实实的走了一遍。看到严存锁、来赵凤等贫困户、五保户家中的艰难与不幸,倾听因癌逝世的18岁女孩母亲来雪红的悲痛陈述,回想攀爬山路至群众家中时老人佝偻着身子递过自家收获的梨子时真挚的笑容,xx村的点点滴滴,群众朴实而友善的言语,都深深地触动着他。担任第一书记,是xx接受群众路线教育的又一次深刻洗礼,他深深地知道,只有扎根基层、了解基层、熟悉群众,才能驻好村、干好事。通过上下听取意见,反复征求不同声音,最终确立了xx村“支部引领、基础支撑、产业增收、精准帮扶”的脱贫思路,制定出了精准扶贫方案和村域经济发展计划。
建强堡垒,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以来,xx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书记讲党课平台,组织党员集中学习50余次,开展专题讨论4次、组织生活会1次,进一步增强了全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xx党支部创新方式方法,将每月5日定为“支部主题党日”,按月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4个基本动作坚持到位,围绕“学习教育、民主议事、服务奉献、民主评议、党员积分”等主题开展集中活动,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将党的思想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党支部建强了,党建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方法优势和发展优势。
夯实基础,解决发展困难问题。对于山区偏远的小村来说,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影响发展的不小问题。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xx联系县交通局为xx村实施了3.5公里通村水泥路拓宽工程,困扰一组移民搬迁点20余户村民的200米排水工程也得到解决,共计投资30余万元。xx积极向县水利局申报项目,先后3次申请管道7000余米,向市慈善协会争取帮扶资金2万元,彻底解决了一、三、四组群众的饮水问题。在xx的辛苦努力下,全村共有8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产业发展无息贷款16万元,用于发展中药材、核桃种植产业。
注重造血,拓宽产业扶贫道路。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在产业发展上,xx注重精准扶贫,更注重长效扶贫。结合xx村产业发展实际及特点,xx先后为贫困户联系调拨矮化核桃苗木3000株、花椒苗木3200株,每户贫困户平均增加核桃种植2亩、花椒种植2亩。为丰富产业结构,增加村民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的抵抗力,xx与村致富能手张清林多次座谈,说服他带头建立xx田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集中流转土地140余亩,合作经营土地30余亩,2016年,共种植柴胡50余亩、蔬菜50余亩,玉米70余亩,合作社现给汉中20余家超市、企业固定供菜,发展形势良好。
真情服务,赢得党员群众信任。“任何一项工作,只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都能干好干出色”。这是xx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贫困户来续将的儿子,在白水县遭遇煤矿生产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xx知悉后,及时前往来续将家中了解情况,陪同来续将到县仲裁办咨询相关政策并联系白水县政府办、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并开具相关证明,目前赔偿已落实到位。在把来续将的儿子接回xx后,第一时间联系县残联上门为其办理残疾证,申请相关补贴。在走访中,xx了解到贫困户来永程的老伴因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及时向县残联申请,将轮椅送到了他们家里。一年多来,xx先后帮助群众残疾人补贴、申请轮椅、移民搬迁、土坯房改造、发展产业、花椒保险赔付、劳动伤残仲裁等实事20余件。
“生活像油盐酱醋,让我们饱尝酸甜苦辣;
生活像一把无形教鞭,让我们无师自通、成长成熟,但我们收获的是过程和幸福……”,这是xx民情日记上的一句话。相信,xx收获的不仅仅是过程和幸福,不仅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整个人生。
【篇二】
昔日的xx凤州镇邓家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贫困落后。如今,走进邓家台村,一栋栋崭新的民居,一行行整齐的绿树,一簇簇盛开的鲜花,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人心旷神怡。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离不开一心为民的女村官xx。在多年的实践中,她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探索总结出了“四情”工作法,使党支部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引领发展的鲜艳旗帜、实现梦想的希望航船。
凭一腔热情赢民心
童家庄原来是邓家台村七组,撤村并组时合并为三组,22户82人居住在山顶,最远的一户离村委会8里之遥,村民下山只有一条便道。每年到了苹果收获季节,看见山下的村民一车一车卖苹果,一沓一沓数钱,山上的村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要想把苹果变成钱,只有靠背,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每天最多能背6、7回,全家人背半个月才能往山下背一车。遇到阴雨天,只能望路兴叹。好不容易背下山,错过了时机和商机,商贩故意压价,要是卖不了,只能眼看着烂掉。长年累月的负重劳作,山上居住的村民大多都弯腰驼背,疾病缠身。修路,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也是几代人的梦想。
“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xx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发动义务工打通了一条拖拉机路。去年年初,xx将童家庄砂石化道路作为承诺内容。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xx协调安河选矿厂出动机械,村民自发投义务工,经过一个多月奋战,拓宽了路基。
“感谢党,感谢领导关心!为了给我们组修路,李书记几乎天天走2、3个小时,到工地上来指挥协调,亲自参与劳动。这次修路,伤了许多地和树,我是一名老党员,不要村上赔偿,只要能把路修通”,田种德老人激动地说。
近年来,xx带领党员群众先后硬化道路6.94公里,修建砂石路17.5公里,新修河堤720米,临河田坎1200米。争取灾后重建、村组道路、农网改造、人饮工程等资金800多万元,改善了村委会阵地、建起了老人幸福院、兴修加固了河堤、实施了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等几十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在今年的抗旱中,自筹基金5万元,劳动力180人,解决了一组朱家坝48户,192人吃饮水问题。
用一片真情贴民心
农村要发展,农民必须富。xx用一片真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立足村情,带头学技术、找信息、闯市场,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农业产业化道路,“让村民都有钱花”。
1992年,067基地、103厂、165所开始往西安搬迁。三年时间,邓家台一片就撤走了2、3万人。“三线厂没有搬迁时,种啥都挣钱,一把苜蓿都卖钱,苹果又小品种又杂,工人到地里争着买。”邓家台村党支部委员、果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胜利说。
厂搬了,人撤了,村子一下变萧条了。邓家台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村民靠啥致富?村上的发展何去何从?一道道难题摆在了村干部和村民的面前。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研究一条发展路子!”刚当选村委会主任的xx立即召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商量办法,通过分析现状、对比算账,最终决定走苹果富民的道路。
村民想栽苹果,又没钱购买苗木,思想上畏难,行动上迟缓。要想大发展,必须花血本。于是,xx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决定无偿提供苗木。苗木不要钱,村民一下子有了积极性,迅速掀起了大规模发展苹果的高潮,每年以200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村苹果留存2113亩,年产优质苹果450万斤,总产值750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近90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60%。
苹果有规模了,但管理跟不上、市场信息不畅、产品品牌不响。xx积极协调注册成立了“xx邓家台果友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xx先后邀请日本果树栽培专家末永武雄、省果业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峰旺等知名专家教授40余人,为果农讲解苹果种植强拉枝、大改型、巧施肥、无公害等“四大关键技术”,现场答疑解惑。目前,已有32人拿到由杨凌示范区颁发的“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每年杨凌农高会时节,xx都会组织果农去考察学习,先后引进早熟新品种红盖露250亩,扩育3万余株,使新品种面积达到1800亩,注册了无公害商标,在2014年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展览会上被评为优质苹果银奖。
为了把邓家台苹果品牌打出去,xx多方筹资兴办纸箱厂、鼓励村民修建果库、与超市对接等,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主导产业。“农民要致富,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还是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xx又谋划着搞多种经营,带领村民栽植花椒、核桃、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菜苗培育、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邓家台村村民成了产业大军,农民收入步入了“快车道”。
怀一颗柔情暖民心
“群众的日子过得不好,咱干部就说不起硬话。只有出于公心,才能让别人佩服。”xx说。“李支书是我的恩人,要不是她扶我一把,我这辈子也难翻身。”村民邓志权对记者说。多年前,左手残疾的邓志权为给两个孩子治病欠了一屁股债,整日愁眉不展。2007年,xx资助他5000元,帮他养了1万只鸡,当年就收入5万元。第二年,xx又把她家经营的白灰窑给了邓志权,还帮他跑销路,第一年就收入8万元,邓志权一下子翻了身,他几次给xx还本钱被拒绝。现在,邓志权每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
xx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在她的带领下,村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缺劳力的困难家庭,疏花疏果套袋、整修果园、平整土地;
为缺钱的家庭,提供就业信息,协调贷款;
为出现矛盾纠纷的家庭,提供帮助,法律咨询,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急事不回避、难事不上交”。
持一份激情聚民心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党员就要带头、是党员就要奉献”xx说。她心里很清楚,“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书记,群众看的是干部。“自己是“两委会”班子和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要团结带领“两委会”一班人,和衷共济、齐心协力搞好工作。
2007年,县上在邓家台村征地修建福利园区,给村上给了1个月期限,村组干部全体出动,一周内拿下了征地任务。面对巨额征地款,有的干部提议吃顿饭、报销些话费,但被xx断然否决,她说:“大家确实很辛苦,我私人请客,想报销话费,我私人给你交。当村干部就要公正无私,公是公,私是私,征地款一分都不能动。”同时,她和班子其他成员,耐心细致做工作,使得该工程按期投入使用。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xx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回报,邓家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致富路,一个个荣誉证书见证了xx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奋斗足迹。她怀揣着“创先争优、永续辉煌”的信念,继续朝着建设幸福、和谐、靓丽、奋进的新农村目标阔步前进。
【篇三】
在秦岭南麓有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叫麻峪河。这条平均宽度不到10米的河流,像母亲一样孕育着这里的人们,滋养着这里的土地。住在它怀抱里的麻峪河村村民,也因知足而幸福,更因感恩而幸福,在他们的心中幸福的初衷都源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村党支部书记xx。
xx,男,生于1959年7月,初中文化程度,现任麻峪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担任村干部以来,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全村乃至周边地区树立了很高的威望,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是人民心中不折不扣的好干部、好支书。
率先垂范,坚持不懈,敢做林麝养殖第一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亲眼见到乱猎野生林麝的现象,严重破坏生物资源,于是,他萌生了驯养林麝并实现人工养殖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摸索和实践,经历了挫折、苦闷、无奈等一系列的重重考验,终于让他掌握了一整套林麝生活习惯和疾病防治技术,他按照科学规范的养殖模式扩大了种群,盖起了一排排新的圈舍,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尽心尽责,不忘乡邻,带动大家致富谋发展
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尽快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xx积极动员村民开展以林麝养殖、猪苓种植为中心的多元化路子发展经济。特别是林麝养殖方面,他一心为民,不计得失,在发展初期,坦然公开承诺:本村群众购买种麝价格优惠50%,还无偿送给两位有意向的村民各一对林麝,除此之外,为了更大范围的提高养殖户的信心,帮助一些贫困户脱贫,他还对贫困户家庭实行只要想搞林麝养殖的,可以低价租养自己的林麝,繁殖的林麝尽归养殖户所有,甚至还和养殖户协议:养活算你的,养死算我的”。随着林麝养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被认可,全县包括平木、河口等多个乡镇的养殖户纷纷前来购买和咨询养殖技术和方法,xx毫不吝啬,始终以推动林麝规模化养殖为目标,以带动养殖户富裕为宗旨,不分远近亲疏,使得林麝养殖随即在全县境内大范围的发展,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年光景,全县林麝养殖数额就达上千头。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风险,大步推进农户经济增长,他总是手把手指导饲养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养殖经验,不管是本村,还是外村,甚至是外镇的,林麝一旦有病情发生,不管白天黑夜,天晴下雨,道路远近,他都会立即上门进行治疗,大部分时候都只是象征性的收点医药费,连车的油钱都是自己出。林麝成活率提高了,养殖户积极性也提高了,他的这些举措不仅加快了麻峪河村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还使全村、全镇乃至全县林麝养殖形成规模,引来科技界、医学界和商界的关注,进而在市场上赢得更大的商机,帮助村民一步步走上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随着养殖户的增多,大家在技术指导、病疫防治、圈舍修建等方面的需求逐显突出。作为村干部的他,广开思路,自掏腰包,租赁村上近百余块闲置土地用于建设圈舍,又按照养殖户存栏的多少分发养殖饲料,并带领养殖户根据时节储备过冬饲料,每年冬天他总会及时清查各户饲料储备情况,对饲料短缺农户提供无偿补助,而自己却从汉中等周边地区自费收购饲料。为了进一步促农增收,实现规范化养殖。2011年,他联合几名养殖户创办了xx海兴林麝养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一职,实行“支部+公司+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成立了林麝养殖示范点,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为村民提供了免费挂靠、重点培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将养殖技术及取麝、防疫等相关知识撰写成材料,免费分发到各养殖户,并积极培养养殖新秀,毫不保留的传授养殖技能,使得养殖技术队伍不断壮大。截止目前,公司旗下养殖户达43户,存栏数达1000只以上,而麻峪河村养殖户就达12户,存栏数达300只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爱民助民,统筹兼顾,投身公益事业表丹心
多年来,他积极争取省市县镇各级部门项目及扶持资金,采取村民自筹资金及集中劳动力等办法,组织群众建成了麻峪河村通村村水泥路8.5公里,累计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村委会、新筑新修人行吊桥5座,平板水泥桥4座,三组砂石路面2.5公里,水毁路面十余处,实现了村内农电网改造,完成全村人畜饮水工程改造等多项工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xx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换来的是全村人对他的信任。在今年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两次选举中,他再次以高票当选。作为新常态下的村干部,他用新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他一心一意致力于便民服务和公益事业。麻峪河村及青龙寺村林麝养殖、猪苓种植、土蜂蜜养殖等产业化规模发展项目已见雏形,各地商旅纷纷前来洽谈,村口的河流却成为了发展的瓶颈,每到汛期,河水暴涨,车辆行人都无法通过,严重制约着沟内特色产业发展,而每年的退讯之后,他总是第一个以身试水的人,曾有人告诉他,那样做太危险,可他总是说:“谁让我是村干部,我必须第一时间打通这条经济发展通道,确保人员和车辆的通行安全”。在他的坚持下,多年来,未曾发生一例安全事故。为了彻底解决通行安全问题,两年来,他多次到县、市、省级部门寻求资金帮助,争取资金近500万元,个人也出资5万元,今年终于修通了道路,彻底打通了经济发展通道,解决整条沟内居民的通行安全。
xx同志带民致富的先进事迹得到广大村民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9年被评为“陕甘两省护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宝鸡市政府颁发的“创业明星”称号,2010年被宝鸡市委评为“全省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2012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13年荣获市政府颁发的宝鸡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等多个殊荣,其先进事迹不胜枚举,然而有人问起时,他总是笑着说:“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我愿意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带领乡邻共同致富是我该做的。”
船能行多远,走多快,关键要看是否有好的舵手。在xx同志的带领下,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86元,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他心系乡邻,用一颗赤子之心呈现出了一个党员和一名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是人民真真正正的好儿子。
【篇四】
212省道旁,树木郁郁葱葱,一排排整齐的建筑映入眼帘,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喜悦,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村民有一种踏实感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原来是西庄村带领村民致富的能手,西庄村发展的领头羊——支部书记xx再次连任了。
xx,男,1972年12月出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xx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党代表。1992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2月退伍回村,2002年10月任西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西庄村位于县城以东2.5公里处,有4个村民小组,886人,耕地面积1805亩。10多年前,土生土长的xx,从部队回到了村上,是村里最年轻的党员,毅然担起来重担。正当而立之年的他,富有头脑,能吃苦,对村上的情况知根知底,心里涌起一个想法,渐渐地成为了他心中的理想追求:那就是带领大家走出发展的瓶颈,让西庄村成为xx环境最美,发展实力最雄厚的村子。xx深深知道,最重要的是出决策、定调子。他跑遍了全村的角角落落、家家户户,对农业、农民、农村发展情况做了大量调研,形成了一揽子计划。召集全村党员开大会,语重心长的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我们接受了党的教育,现在正是村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想想我们举起拳头宣誓的那一刻说出的誓词,请大家相信我,相信我们的西庄村一定会越来越好。”在他的鼓励下,西庄村发展的新方案出炉了:在总体战略上,确立了“党建领航,果业富民”的主基调;
在工作模式上,提出了“优劣结对互赢,支部党建发挥效应,党建联动促产业联合”的思路和系列措施,引导农民按照组织统筹联建、信息统筹共享、活动统筹安排、人才统筹培养、经营统筹合作的要求,加强基层党建和家庭生产经营的深度合作,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做农村工作的实质就是做农民工作,做农民工作的核心就是千方百计让群众致富。”这是xx同志总结的“土经验”,也是他一贯秉承的好做法。他盯准了西庄这一苹果优生区的优势,发展中早熟苹果这一致富百姓的好产业,带领干部群众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格局。他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宝鸡市三县六村实地参观学习,回到村上着力实施“支部+党员+农户”模式和“微计划”工作法,调动了群众种植积极性;
带动西庄苹果产业实现了质和量的“双突破”,以及种植面积、果品品质、经营效益的“三攀升”。几年下来,苹果规模扩大了,并在全村开展“技能大比武”,“田秀才”和“土状元”在田间搞培训,邀请市县果树专家当“导师”,开展现场教学,西庄村苹果产业形成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创建县级优质苹果示范园3个;
又以合作社方式促营销,成立西庄村“西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年均帮助村民包销苹果300吨。截止目前,西庄村果园面积114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036元,位居全县第9位,西庄村也晋升为新农村建设五星村。看着现在西庄的变化,村里的老人都说,这要换在10多年前想都不敢想,都是杨支书改变了西庄村,改变了西庄村人。西庄村,从产业基础设施的“严重欠账”到支柱产业的“全面优化”,从苹果产业的刚刚起步到全村苹果产值逼近千万元大关,从全镇的最末位名次到位居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第一位,各级组织惊喜地看到了西庄村近年来的美丽嬗变。
事业是干出来的,路子是闯出来的。他认真履行“班长”职责,努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村党组织和干部队伍。他给自己制定了“四个带头”原则,即大事带头管、难事带头冲、实事带头干、面子上的事带头回避。
西庄村先后荣获市、县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等称号,连续多年目标责任考核优秀村,与此同时,他个人也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捐资助学先进个人”、郭晓义式好支部书记、群众满意村干部、宝鸡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xx,一个“把组织交代看得比天还大”的共产党员,一个“把公家事看得比自家事还大”的致富带头人,一个“把同志看得比兄弟还亲近”的基层干部,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建设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的西庄村继续奋斗着。
【篇五】
xx,男,汉族,现年58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现任坪坎镇倒贴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xx爱岗敬业,一心为民,以一个优秀村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镇村干部谈起xx,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的好,老百姓提起xx,都夸他是带领大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抓学习强素质,推进自身建设上台阶
“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自从担任倒贴金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以身作则,率先带头带领大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学习农业政策法规,围绕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中心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十八大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反腐倡廉理论。他始终将学习放在首要位置,贯穿工作全过程。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
抓班子带队伍,加强村级党的建设工作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是联系群众最广、解决群众问题最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因此,xx始终坚持把村党组织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常抓不懈。
优化班子结构,提升班子战斗力。在支部班子换届中,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在42岁左右,均为初中以上文化,他们在本村党员和群众中都有较高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新的支部班子成立以来,在xx的带领下,一方面努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克己奉公,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在党员和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支部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委会、民青妇等组织共同为促进倒贴金村各项工作和发展而努力。
优化党员结构,努力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在党员培养和发展中,一直把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中列为培养发展对象。把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有文化、具有致富能力的年轻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优化党员结构。现在全村党员中绝大多数为致富能手的年轻党员,对群众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群众满意率较高。着力完善党员培训教育工作,配备了远教器材,制定了党员培训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帮助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下,全体党员干部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履行职责、带头参与公益事业活动,树立了榜样,有效地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良好效果。
抓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正人先正己,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党支部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和村规民约,把党支部和村务活动纳入了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凡是村里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安排及资金使用均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最大限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比较敏感的村务、财务等管理更加民主、公开、透明。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增强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抓落实重实干,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领支部班子成员,立足本村实际狠抓经济发展,使全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因地制宜,引导村民致富。“让村民致富,是我最大的愿望。”xx任支部书记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全村435户农户,户户奔小康。他以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引导群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结合村情实际,围绕林麝、大鲵、生猪、土鸡、核桃、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帮助村民自身优势选定主攻方向,调结构、兴产业,走一村一品发展路子,强力推动村经济转型发展。截至今年6月份,全村种植中药材620亩,种植猪苓23000窝,栽植核桃22000株,建百亩核桃示范园2个,养殖林麝260头,村上已建立起中药材种植基地、核桃种植示范园。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91元,年均增速达20%以上,村域集体经济从最初欠外债到今天积累25万元。
关注民生,大力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几年来,他对倒贴金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改造工程,争取项目10个,争取资金80余万元,有效地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了村两委会活动中心改造项目,建成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党代表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有效的提升了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水平;
砂化了通村公路5公里,修建便桥1座,方便群众出行;
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公里,解决本村一组42户168人的饮水问题,目前全村3个组110户420人全部吃上自来水;
修建防洪河堤200米,确保全村防洪安全;
建成电信基站1座、移动通讯基站1座,解决了群众信息闭塞的问题;
争取三无户建房项目2户,实施土坯房改造项目11户,有效的改善了村容村貌;
发动群众搞好“八清四改”工作,修建垃圾池6个,督促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近年来,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置办了体育器材,使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逢农闲,参加看书、下棋、锻炼等娱乐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吵架、赌博的人少了,全村上下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发展、邻里和睦的良好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心实意,让群众得实惠。xx深知,党支部威信高不高,关键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他常说“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因此,他千方百计为民谋利益,办实事。去年,当得知本村花季少女杨乐身患肿瘤后,动员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协调镇、县两级,利用个人微信、qq、短信倡议社会积极捐款11万元,挽救了花季女孩的生命。
如今,倒贴金村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提高,这得益于倒贴金村有一个坚强有力、求真务实的村领导班子,更得益于有xx这样一个能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领头雁”。xx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优秀村干部的执着追求,他正带领着倒贴金村人民昂首阔步走向崭新、幸福的康庄大道。
第二篇:村干部优秀事迹
一心为民行大义
青山绿水绽新姿
——记随州市太白顶景区王店村支部书记焦荣江
“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君今自称亦私淑,渔钩须当借一湾。”明唐寅为田王寨附诗于作桐山图。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闻名遐迩的田王寨坐落在一座山明水秀、安静和谐的小村庄中——随州市太白顶风景区王店村。这是一座祥和又富有生机的村庄,白墙绿瓦、绿树成荫、六畜兴旺、温馨宁静,房屋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好似一名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阳的照耀下婀娜多姿。
王店村位于桐柏山南簏,版图面积19.25平方公里,人口1900人,山场面积22000亩,水田1800亩,旱地400亩,九个村民小组,328省道穿境而过。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王店村如此人杰地灵的地方必然少不了优秀人员的带领。
焦荣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现任太白顶风景区王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1970年生,复员退伍军人,1991年在部队入党,曾在部队荣立三等功。2008年任王店村主任,2010年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至今。“农村的雨露养育了我,农民的纯朴和善良感染了我,我深深地知道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贫苦,所以我要尽己所能,去改变家乡的面貌。”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刚刚退伍便满怀着雄心壮志,而他后来也用实际行动一步步地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讲纪律 守规矩 以党章为纲 以民生为本
自上任以来,焦荣江处处为村民们着想,他把“村官”岗位当作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把改变经济薄弱村的贫穷面貌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建村办公楼,使党员有了活动场所。村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阵地,是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强村部建设,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巩固村级政权,规范“两委”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建设的目标。建设好村级活动场所对于加快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有了十分深远的意义,村部办公楼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焦荣江带领村两委按照“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做到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作风上讲纪律,沉下身子,脚踏实地,让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他们村委一班人终身奋斗的目标。
焦荣江常说“举头三尺有纲纪”,我们哪怕是最小的村级干部也要守纪律、讲规矩,这样才能有权不“任性”,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要以忠诚、干净、担当和“三严三实”为标准,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做个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才能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守纪律讲规矩的人。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唯有敬畏法纪,恪守“三严三实”,才能慎初、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遵规守矩。焦荣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干部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近一年来,结合市、县的“洁美家园”和“绿满随县”王店村共投入了百万余元,硬化通组公路7公里,使村内水泥公路通湾到户,改变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现状;为了切实改善全村农业灌溉条件及用水蓄水情况,带动农业的发展。该村在焦荣江的带领下,共修建了8处损毁河坝,开挖了3000米引水渠道,整修了七座堰塘,切实解决了农业灌溉及蓄用水的问题;“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农村全面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该村特别在328省道沿线建了10处洁美家园垃圾池。
做得公 行得端 大义赢民声 大公而无私
“作为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方面,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能为了讲哥们义气,顾及亲戚朋友就不讲原则。更不能见钱眼开,向村集体利益伸黑手。”这是采访时村民阐述焦荣江的一句话。群众的话是这么说的,焦荣江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村里有一名40多岁的村民患了脊髓炎,患者本身家境清贫,是村里的困难户,这会儿更是雪上加霜,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为该村民申办了低保。但他却驳了堂兄的面子。堂兄想沾沾当书记的弟弟的光,为其86岁的老母亲办个低保。“按说大母80多岁了该办低保,但你没比下,我们村还有多少条件不如我们兄弟的,还在等着社会救助。我这个书记是全村的,不是我们老焦家 的”。为此堂兄弟二人间还闹得异常不愉快,然而正是因为焦荣江有着一颗公心才被全体村民们所接纳和爱戴。
守绿色 保生态 破陈规陋习建美丽家园
太白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坐落在王店村,村内不乏高大的树木、低矮的滕蔓以及蕨类植物,而盗挖风景树、古树却成了村里村外得钱的好门道。据知情人士说,盗挖盗伐风景树,一天能获利上千或数千元。这对每月工资不足千元的焦荣江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然而他却不为所动,他号召村民行动起来,制定生态保护公约、组建护山护林小队,为坚决遏制盗挖盗伐、保护风景名木古树,竭尽全力。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风景树才得以完好的保护,游客们才有机会在田王寨上看到“青山绿未了,一览众山小”的美丽景色。不仅如此,鉴于村庄周边的自留山大多成了柴山或荒山,为了使山更青、水更绿,他还亲自请回了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回家乡创业。邀请他们回乡开垦荒山、发展经济林果,创建绿色银行。然而,由于观念问题,不少农户宁肻自留山荒芜,也不愿流转他人发展经济。焦荣江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子,碰了多少壁,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片开恳400亩荒山,集种植油茶经济林、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应运而生。一村民对记者说:焦书记算是“尝尽了酸甜苦辣的滋味儿”。
山青了,水绿了,经济发展了,条件改善了,站在昔日的荒山上,眼望着郁郁葱葱的经济林木,和生机盎然的山庄田园,焦荣江更充满了带领乡亲建设更美家园的希望。
探新路 想新招 创绿色文明 促生态致富
作为著名景区核心景点的所在地,该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单一的种植香菇木耳,虽然发展了经济,却破坏了植被和景区资源。山砍光了,游客来观什么光?光秃禿的光呀?为了扭转靠山吃山的现状,抓住现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焦荣江提出了以下2点:一是发展养殖业;二是发展旅游餐饮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大惠农政策的推出,养殖业也越来越被重视,牛羊畜牧业是科学发展农业的前沿,“牛魔王”、“杨贵妃”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钢性需求,更催生养殖业越来越旺的美好前景。焦荣江说:“我们村山场面积大,养殖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业,即保护了旅游资源,还青山绿水常在,还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时下牛羊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加上村两委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养殖业,使得王店村群情欲动。一组郑小五建起存栏150头的养牛场,寨沟黄自成养羊存栏达到250头,这一起起典型事例无不彰显着走健康致富之路的成功。
依托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餐饮业是焦荣江带领群众致富的又一重大举措。随着生活节拍的城市化,远离喧嚣,远离纷争,崇尚自然,追求宁静,是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人们的
一种向往和希冀,而休闲旅游则是最好的寄托。-只家禽,-盘山菜,-盅谷酒,一缕炊烟......浓郁的乡土气息里却蕴藏着巨大商机,原来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香菇木耳的王西刚毅然改行,开起了农家山庄,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回归自然,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在游客津津品味的享受中,掩饰不住的笑靥里,依依不舍的目光下,悄然促进了乡村饮食文化的发展。
焦荣江侧记:焦荣江,太白顶风景区王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个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他当干部的想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做事。他虽学历不高,胸中却有大义有大理。
他把最深的爱给了乡亲们,不眠不休;他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不离不弃。他是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山梁挡住了阳光,他用肩膀扛起乡亲们的期望,贴钱,贴命,还贴近乡亲们的心。其实,他只是一个拥有血肉之躯的凡人,他也是儿子、丈夫、父亲。然而对待这些称呼他并不合格,因为他把所有的的精力都用在了村庄的建设上。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焦荣江说,他愿做一名引路人,指引乡亲们走上辛福的康庄大道!清廉,自上任之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第三篇:优秀村干部治保主任事迹申报材料
自2002年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主导产业建设当中,他针对路难行、水难挑,组织村民实施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村级道路建设,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资金##、整村推进、综合开发,该村水、电、路、电视、电话配套五到村,药畜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药畜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他任村干部以来,连续10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先进人大代表、先进普警、林业先进个人、优秀治保主任。
一、做员工群众信任的带头人,为民办实事
回想到90年代,##告诉我们:湘坪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动室建设差,几间危房,摇摇欲坠,无法发挥阵地作用,村里致富路子差,虽然有搞种植和养殖的习惯,可小农思想严重,意识不够开放,支部又没能及时为群众致富当好引路人。
##为尽快了解情况,进入角色,他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他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分片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后,他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通过他的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筹措资金不向村集体报一分差旅费、招待费。回到村上又积极带领全村群众新修便民桥5座,新修村组水泥硬化路7000余米,全村公路到户率达到98%,新修河堤600余米,实施迁移式扶贫搬迁及生态移民搬迁30余户126人,完成了158户“五改三建”,解决全村农户饮水190余户,解决了70%的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二、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平同志根据“平安村”、“平安上竹”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本村实际,研究部署本村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了平安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成效显著。在工作中该同志以身作则,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断学习社会治安法制法规及相关政策,积极投身平安创建活动,依法行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稳定居民生活,确保一方平安,为创建“平安上竹”添砖加瓦。
为加强创建“平安村”、“平安上竹”的宣传,提高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带头组织本村村民建立村联防队,认真巡逻,仔细排查,降低了犯罪率,改善村民生活,保证了村民生活安宁;做到了及时排查、了解基层矛盾,使其解决在萌芽状态,预防了纠纷激化;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效抵制了歪风邪气。
##为更好的开展防范和平安创建工作,以创建“平安村”、“平安上竹”为契机,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人民,始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而奋斗。该同志作为最贴近普通群众的工作者,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奋斗着、奉献着,积极投身“平安村”、“平安上竹”建设,为村民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带头做到了本村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社会现象,无集体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村民对村内治安满意率达到98%。##同志带好了头,做好了榜样,为全村及全乡人民树立典型,得到了全乡人民群众一致肯定。
和谐才能发展,团结才能奋进,##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
三、搞好民主制度监督,推进民主制度建设
完善村务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是加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村两委会缺少会议纪录,许多会议决定得不到落实的情况,他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要求重要的村务工作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接着,根据上级下发的村务工作规则,他又结合该村实际,帮助细化、完善村务工作规章制度。
##自担任村主任以来,他认为:取得成绩的关键是搞好班子团结,班子团结得好就好像内燃机有了内在的动力,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干什么事情都有信心,用群众的话讲“就有了奔头”,全村有了凝聚力,在大的困难也不怕,在难的事情也能做,相反就成了一盘散砂,什么问题都会冒出来,要发展社会事业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话。
截止目前,在##的带领下,湘坪村万头村已建成500头以上的良繁场1个,50头以上良繁大户1户,10头以上良繁户29户,标准户3户,完成圈舍建设面积3692平方米,饲养母猪142头。湘坪村晋湘万头猪场已建成标准化圈舍4栋1100平方米,饲养良种母猪100头,仔猪112头,产床8套,建成50个立方沼气池4个。刘家台万头猪场前期征地规划已全面结束,计划7月底开工建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群众的称颂。自他任村干部以来,连续10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先进人大代表、先进普警、林业先进个人、优秀治保主任。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认为:这真正是一位为百姓办实事的基层干部。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融洽了、心灵沟通了,工作在群众中自然而然得到了顺利开展
第四篇: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事迹交流材料
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事迹交流材料
原阳县大学生村干部刘伟锋任原阳县福宁集镇王钦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的3年来,心系群众,创新工作,使得该村经济大发展,村民生活大改善,被村民们誉为好村官,并多次被上级组织部门和县、镇政府命名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刘伟锋同志任职以来,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关心村民的疾苦,谁家有困难,他就去帮助,谁家有需求,他就去服务。他乐于助人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特别是困难群众。常受照料的五保老人郭有儒、李书臣均未成家,膝下无儿无女,又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们感动得逢人便说:“小刘就是我的亲人,他比亲人还要亲。”
年学生放暑假期间,当他看到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在街道上乱跑玩耍,农忙季节大人们没空照管,不仅十分不安全,还白白浪费了孩子们学知识的大好光阴,他急在心中。于是,他就开办了一个免费的学生假期辅导班,全村40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整个假期都得到了他的悉心照料和辅导,家长满意,学生高兴。当他在路上行走碰到孩子们时,孩子们都会问他一声:“老师好!”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的号召,在家乡自主创办了一个幼儿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指导思想,目前,该村已吸纳近百名幼儿在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由于办园正规,教法得体,成绩优异,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和鼓励。XX年11月,创业项目“金苹果幼儿园”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原阳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原阳县《博浪先锋》为此刊发了专题,原阳电视台也播出了该新闻;还被原阳县教体局命名为“福宁集镇中心幼儿园”,并成为“原阳县达标幼儿园”,在全县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去年春天,遇上了严重的大旱,眼看村里1700亩小麦一天天干枯,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同村两委会干部一起动员村民用购置深水管、借用外村电源等办法,坚持日夜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终于保住了麦田,为来年的大丰收打下了基础。事后,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打新井、配上电。于是,他和村两委会运用“4+2”工作法,并多次向上级部门写请示打报告,终于在县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实施了“农田灌溉井井通工程”,并于当年顺利完工,彻底解决了广大群众浇地难的问题,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快。县委组织部《博浪先锋》专题组为此还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在原阳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村群众热情很高,也极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
刘伟锋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干部,由于自身要求严,工作热情高,成绩显著,XX年4月底,被县委组织部、共青团原阳县委等部门授予“首届原阳县十大青年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并于XX年1月受邀代表全县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原阳县XX年新春团拜会”,不仅为大学生村干部增添了荣光,也为全县青年作出了榜样。
第五篇:村干部事迹交流
村干部事迹交流范文
XX县大学生村干部刘伟锋任XX县福宁集镇王钦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的3年来,心系群众,创新工作,使得该村经济大发展,村民生活大改善,被村民们誉为好村官,并多次被上级组织部门XX县、镇政府命名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刘伟锋同志任职以来,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关心村民的疾苦,谁家有困难,他就去帮助,谁家有需求,他就去服务。他乐于助人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特别是困难群众。常受照料的五保老人郭有儒、李书臣均未成家,膝下无儿无女,又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们感动得逢人便说:“小刘就是我的亲人,他比亲人还要亲。”
年学生放暑假期间,当他看到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在街道上乱跑玩耍,农忙季节大人们没空照管,不仅十分不安全,还白白浪费了孩子们学知识的大好光阴,他急在心中。于是,他就开办了一个免费的学生假期辅导班,全村40余名不同年级的学生,整个假期都得到了他的悉心照料和辅导,家长满意,学生高兴。当他在路上行走碰到孩子们时,孩子们都会问他一声:“老师好!”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的号召,在家乡自主创办了一个幼儿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指导思想,目前,该村已吸纳近百名幼儿在园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由于办园正规,教法得体,成绩优异,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和鼓励。2010年11月,创业项目“金苹果幼儿园”被县委组织部授予“XX县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XX县《博浪先锋》为此刊发了专题,原阳电视台也播出了该新闻;还被XX县教体局命名为“福宁集镇中心幼儿园”,并成为“XX县达标幼儿园”,在全县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去年春天,遇上了严重的大旱,眼看村里1700亩小麦一天天干枯,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同村两委会干部一起动员村民用购置深水管、借用外村电源等办法,坚持日夜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终于保住了麦田,为来年的大丰收打下了基础。事后,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打新井、配上电。于是,他和村两委会运用“4+2”工作法,并多次向上级部门写请示打报告,终于在县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实施了“农田灌溉井井通工程”,并于当年顺利完工,彻底解决了广大群众浇地难的问题,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快。县委组织部《博浪先锋》专题组为此还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在原阳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村群众热情很高,也极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
刘伟锋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干部,由于自身要求严,工作热情高,成绩显著,2010年4月底,被县委组织部、共青团XX县委等部门授予“首届XX县十大青年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并于2011年1月受邀代表全县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县委、县政府组织的“XX县2011年新春团拜会”,不仅为大学生村干部增添了荣光,也为全县青年作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