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精品解析: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II卷)(解析版)(推荐五篇)

时间:2020-10-25 14: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ok,精品解析: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II卷)(解析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ok,精品解析: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II卷)(解析版)》。

第一篇:ok,精品解析: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II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学@科网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A.B.C.D.【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解出集合A,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解:由集合A得, 所以 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2.A.B.C.D.【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复数的乘法运算展开即可。

【详解】解: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属于基础题。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A.B.C.D.【答案】A 【解析】 【详解】详解:由题意知,题干中所给的是榫头,是凸出的几何体,求得是卯眼的俯视图,卯眼是凹进去的,即俯视图中应有一不可见的长方形,且俯视图应为对称图形 故俯视图为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4.若,则 A.B.C.D.【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由公式可得结果.详解: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属于基础题.5.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A.0.3 B.0.4 C.0.6 D.0.7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由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设事件A为只用现金支付,事件B为只用非现金支付,则 因为 所以,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事件的基本关系和概率的计算,属于基础题。

6.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A.B.C.D.【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将函数进行化简即可 详解:由已知得 的最小正周期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和最小正周期公式,属于中档题 7.下列函数中,其图像与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的是 A.B.C.D.【答案】B 【解析】 分析:确定函数过定点(1,0)关于x=1对称点,代入选项验证即可。

详解:函数过定点(1,0),(1,0)关于x=1对称的点还是(1,0),只有过此点。

故选项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对称性和函数的图像,属于中档题。

8.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B.C.D.【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求出A,B两点坐标得到再计算圆心到直线距离,得到点P到直线距离范围,由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 ,则 点P在圆上 圆心为(2,0),则圆心到直线距离 故点P到直线的距离的范围为 则 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属于中档题。

9.函数的图像大致为 A.B.C.D.【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图象的特殊点,利用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由排除法可得结果.详解:函数过定点,排除,求得函数的导数,由得,得或,此时函数单调递增,排除,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对多个图象的选择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中档题.这类题型也是近年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向,该题型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较强、考查知识点较多,但是并不是无路可循.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以及时函数图象的变化趋势,利用排除法,将不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10.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点到的渐近线的距离为 A.B.C.D.【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离心率计算出,得到渐近线方程,再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所以点(4,0)到渐近线的距离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渐近线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属于中档题。

11.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的面积为,则 A.B.C.D.【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进行计算可得。

详解:由题可知 所以 由余弦定理 所以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

12.设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则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 A B.C.D.【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作图,D为MO 与球的交点,点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判断出当平面时,三棱锥体积最大,然后进行计算可得。

详解:如图所示,点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E为AC中点,当平面时,三棱锥体积最大 此时,, 点M为三角形ABC的中心 中,有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判断出当平面时,三棱锥体积最大很关键,由M为三角形ABC的重心,计算得到,再由勾股定理得到OM,进而得到结果,属于较难题型。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向量,.若,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两向量共线的坐标关系计算即可。

【详解】由题可得 ,即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两向量共线的坐标关系,属于基础题。

14.某公司有大量客户,且不同龄段客户对其服务的评价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客户的评价,该公司准备进行抽样调查,可供选择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则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 【答案】分层抽样.【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满足分层抽样特点 详解:由于从不同龄段客户中抽取,故采用分层抽样 故答案为:分层抽样。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随机抽样,属于基础题。

15.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3 【解析】 【详解】作出可行域 平移直线,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直线与的交点(2,3)处取得最大值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题。

16.已知函数,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发现,计算可得结果 【详解】因为,且,则.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由函数解析式,计算发现是关键,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学科&网(一)必考题:共60分. 17.等比数列中,.(1)求的通项公式;

(2)记为的前项和.若,求. 【答案】(1)或.(2).【解析】 分析:(1)列出方程,解出q可得;

(2)求出前n项和,解方程可得m。

详解:(1)设的公比为,由题设得. 由已知得,解得(舍去),或. 故或.(2)若,则.由得,此方程没有正整数解. 若,则.由得,解得. 综上,.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属于基础题。

18.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

(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和不超过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

超过 不超过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 附:,【答案】(1)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理由见解析(2)80(3)能 【解析】 【详解】分析:(1)计算两种生产方式的平均时间即可。

(2)计算出中位数,再由茎叶图数据完成列联表。

(3)由公式计算出,再与6.635比较可得结果。

详解:(1)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理由如下:

(i)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中,有75%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至少80分钟,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中,有75%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至多79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ii)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85.5分钟,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73.5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iii)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平均所需时间高于80分钟;

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平均所需时间低于80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iv)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在茎8上的最多,关于茎8大致呈对称分布;

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在茎7上的最多,关于茎7大致呈对称分布,又用两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的区间相同,故可以认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比用第一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更少,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以上给出了4种理由,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一种或其他合理理由均可得分.(2)由茎叶图知.列联表如下:

超过 不超过 第一种生产方式 15 5 第二种生产方式 5 15(3)由于,所以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茎叶图和独立性检验,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贴近生活。

19.如图,矩形所在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是上异于,的点.(1)证明:平面平面;

(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详解】分析:(1)先证,再证,进而完成证明。

(2)判断出P为AM中点,证明MC∥OP,然后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1)由题设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 因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 因为M为上异于C,D的点,且DC为直径,所以DM⊥CM. 又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2)当P为AM的中点时,MC∥平面PBD. 证明如下:连结AC交BD于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AC中点. 连结OP,因为P为AM 中点,所以MC∥OP. 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利用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再得到面面垂直,第二问先断出P为AM中点,然后作辅助线,由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1)证明:;

(2)设为的右焦点,为上一点,且.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详解】分析:(1)设而不求,利用点差法,或假设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由判别式和韦达定理进行证明。

(2)先求出点P的坐标,解出m,得到直线的方程,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由韦达定理进行求解。

详解:(1)设,则,. 两式相减,并由得. 由题设知,于是. 由题设得,故.(2)由题意得F(1,0).设,则 . 由(1)及题设得,. 又点PC上,所以,从而,. 于是. 同理. 所以. 故.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第一问利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可减小计算量,第二问由已知得求出m,得到,再有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出,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难度较大。

21.已知函数.(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证明:当时,. 【答案】(1)切线方程是(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求导,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切线方程。

(2)当时,,令,只需证明即可 【详解】(1),. 因此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2)当时,. 令,则,当时,单调递减;

当时,单调递增;

所以 .因此.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应用,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求出切线方程,第二问构造很关键,本题有难度。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过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交于两点.(1)求的取值范围;

(2)求中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答案】(1)(2)为参数,【解析】 分析:(1)由圆与直线相交,圆心到直线距离可得。

(2)联立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详解:(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当时,与交于两点. 当时,记,则的方程为.与交于两点当且仅当,解得或,即或.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2)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且,满足. 于是,.又点的坐标满足 所以点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 为参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参数方程,考查求点的轨迹方程,属于中档题。

23.设函数.(1)画出的图像;

(2)当,求的最小值. 【答案】(1)见解析(2)【解析】 分析:(1)将函数写成分段函数,再画出在各自定义域的图像即可。

(2)结合(1)问可得a,b范围,进而得到a+b的最小值 详解:(1)的图像如图所示.(2)由(1)知,的图像与轴交点的纵坐标为,且各部分所在直线斜率的最大值为,故当且仅当且时,在成立,因此的最小值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的画法,考查由不等式求参数的范围,属于中档题。

第二篇: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模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解析】

考点:史学理论。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记述内容不一”,“常遇人传颂黄帝事迹”,“择其言尤雅者”。A项与题干“记述不一甚至荒诞”矛盾;史学著作

历史文献记录没有要求说“一定”(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排除C项;历史文本记录具有主观性,排除D项。

答案:B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宋代“不抑兼并”,即放任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必然导致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减少。(土地是一定的,集中在地主手中的多,自耕农手中的土地就少。小学数学题,呵呵!)B项中的流民问题严重,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不过,该项推测也属合理)。A、C与材料及史实不符,C项公然与题干冲突。

答案:D 建议:开好选修课,扩大知识面。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北货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悉盐铁粗重之类,南北互通有无。B、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材料可以体现岭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但仅从南北运输

数量,无法直接体现南北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排除A项。

答案:D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文化。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代小说兴盛的背景。依据基础知识可直接作答。A与史实不符,B与材料无关,D在材料中无体现(材料体现了爱好小说者甚众,与“价值观”的整合无关)。

答案:C 《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戏曲。能力:常识。

本题分析: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排除A、C;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即歪曲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

答案:B

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说明清朝抛弃“天朝外交”体制(我是全天下主宰,“天下观”),转向近代外交(国与国外交,“国家观”)。

答案:C 建议:增加课外阅读。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能力:基本史实,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排除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党还是有意保护“物权”的);“未得肯定”与“阻止”含义不同,排除B(况且仅是“减租”而不是“抗租”);C项与材料及史实无关。

答案:D。

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本题分析:“全国各高校”开设政治课、文化部举办马列讲座,旨在对“全社会”进行政治教育,排除B。CD与材料无关。

答案:A 本题批判:高考试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风向标,不要滥用含义不明、备受学界批判的“封建”一词(C项)。

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解析】

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辩护人打动陪审团,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支持。常识:雅典陪审法庭中的陪审团投票,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第一轮对被告有无罪责进行投票,如有罪则就进行第二轮投票,以确定如何惩罚。

答案:A 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

考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1787年“3月”,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解题关键为“时间”。当这封信

出台时,美国尚不是联邦制,美国宪法是当年9月份通过的(考查的知识点太细了),排除A;“三权分立”也不是“现行体制”(注意时间),排除B;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无关,美国独立时已于英国脱离“母子”关系,排除C。

本题分析:考生需要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的具体时间。答案:D 本题批判:考生大都知道美国宪法制定于1787年,谁知道还得知道月份啊!考的也太细了,四版本教材有几种版本没有“月份”?查查,悲催的,人教版、北师大版没有!不公平!!呵呵~

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析】

考点:西方近代代议制度。能力:基础知识。

解题关键:19世纪晚期,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19世纪晚期,欧洲各国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但离“战争”还有“时间差”,D项与史实不符。C项不是“骨子里”的原因,德国的专制色彩是“娘胎”里带的,排除C项。(C项再解读:按照“宇宙真理”,那啥决定啥,前者不是“消解”而是“推进”后者才对。请不要联系此时本地哦!呵呵~)

答案:A

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解析】

考点:斯大林体制。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1931,赶超先进国家。答案:B 推荐阅读:《动物庄园》:同志们,人类已被赶跑,我们当家作主了。现在开始建设我们自己的庄园,谁不努力干活,谁就是叛徒,叛徒!(大意)

读过《动物庄园》解读版《类人孩》的童鞋,无论做全国Ⅰ还是全国Ⅱ,都有帮助啊!偶不止一次给各届学生推荐!呵呵~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解析】

考点:西学东渐。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6分)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想。(11分)

答案解构:第二问中,评析国人欢迎“科学”时,采用的是“原因+积极意义”;评析国人质疑科学时,采用的是“原因+积极意义+消极影响”。根据本人多次参与高招阅卷的经验,本题会据此“采点赋分”。题干中如加上“分别”二字,即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国人对科学的态度,会使本题更容易些。

本题批判:难度太大。答案中的多数要点,既不来自教材,也不来自材料。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解析】

考点:东西方政治制度。

能力:基础知识,概括归纳能力。

解题关键:由建筑转移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对比。答案: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

请从下面所给的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

【解析】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赋税改革)。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6分)

(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解析】

考点:戊戌变法。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解析:注意材料的来源及写作时间。答案:

(1)议员选举和科举功名相联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军国大政仍归君主。(10分)

(2)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5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

(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

(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10分)【解析】

考点:两次世界大战。

能力:考查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罚。(5分)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 7

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

【解析】

考点:王安石变法。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答案:

(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

第三篇:ok 精品解析:18届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浙江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选择题部分1至2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参考公式:

若事件A,B互斥,则

若事件A,B相互独立,则

若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台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表示台体的高

柱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柱体的底面积,表示柱体的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锥体底面积,表示锥体的高

球的表面积公式

球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则()

A.B.C.D.【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补集的定义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全集,所以根据补集的定义得,故选C.【点睛】若集合的元素已知,则求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时,可根据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求解.

2.双曲线的焦点坐标是()

A.,B.,C.,D.,【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双曲线方程确定焦点位置,再根据求焦点坐标

【详解】因为双曲线方程为,所以焦点坐标可设为,因为,所以焦点坐标为,选B.【点睛】由双曲线方程可得焦点坐标为,顶点坐标为,渐近线方程为.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是()

A.B.C.D.【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还原几何体为一直四棱柱,再根据柱体体积公式求结果.【详解】根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个直四棱柱,高为,底面为直角梯形,上下底分别为、,梯形的高为,因此几何体的体积为,选C.【点睛】先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再在具体几何体中求体积或表面积等.4.复数

(i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是

A.1+i

B.1−i

C.−1+i

D.−1−i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简已知复数z,由共轭复数的定义可得.

详解:化简可得z=

∴z的共轭复数为1﹣i.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涉及共轭复数,属基础题.

5.函数y=sin2x的图象可能是

A.B.C.D.【答案】D

【解析】

分析:先研究函数的奇偶性,再研究函数在上的符号,即可判断选择.详解:令,因为,所以为奇函数,排除选项A,B;

因为时,所以排除选项C,选D.点睛:有关函数图象的识别问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由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的左、右位置,由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2)由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化趋势;(3)由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4)由函数的周期性,判断图象的循环往复.

6.已知直线,和平面,则“”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直线,平面,且,若,当时,当时不能得出结论,故充分性不成立;若,过作一个平面,若时,则有,否则不成立,故必要性也不成立.由上证知“”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考点:1、线面平行;2、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

7.设,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如图,则当在内增大时,()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求数学期望,再求方差,最后根据方差函数确定单调性.【详解】,,∴先增后减,因此选D.【点睛】

8.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是线段上的点(不含端点),设与所成的角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则()

A.B.C.D.【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作出线线角、线面角以及二面角,再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边的大小关系确定角的大小关系.【详解】设为正方形的中心,为中点,过作的平行线,交于,过作垂直于,连接、、,则垂直于底面,垂直于,因此

从而

因为,所以即,选D.【点睛】线线角找平行,线面角找垂直,面面角找垂面.9.已知、、是平面向量,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与的夹角为,向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2

D.【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确定向量、所表示的点的轨迹,一个为直线,一个为圆,再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最小值.【详解】设,则由得,由得

因此,的最小值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1,为选A.【点睛】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曲线方程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解不等式、求函数值域或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10已知成等比数列,且.若,则()

A.B.C.D.【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证不等式,再确定公比的取值范围,进而作出判断.【详解】令则,令得,所以当时,当时,因此,若公比,则,不合题意;

若公比,则

但,即,不合题意;

因此,选B.【点睛】构造函数对不等式进行放缩,进而限制参数取值范围,是一个有效方法.如

非选择题部分(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11.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中记载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设鸡翁,鸡母,鸡雏个数分别为,,则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解析】

【分析】

将代入解方程组可得、值.【详解】

【点睛】实际问题数学化,利用所学的知识将陌生的性质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12.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分析】

先作可行域,再平移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从而确定最值.【详解】作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直线过点时取最大值,过点时取最小值.【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处取得.1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2,A=60°,则sin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答案】

(1).(2).3

【解析】

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得sinB,根据余弦定理解出c.详解: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负值舍去).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转化为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14.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常数项是___________.

【答案】7

【解析】

分析:先根据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写出第r+1项,再根据项的次数为零解得r,代入即得结果.详解:二项式的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为,令得,故所求的常数项为

点睛:求二项展开式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展开式中的特定项.可依据条件写出第项,再由特定项的特点求出值即可.(2)已知展开式的某项,求特定项的系数.可由某项得出参数的值,再由通项写出第项,由特定项得出值,最后求出特定项的系数.15.已知λ∈R,函数f(x)=,当λ=2时,不等式f(x)<0的解集是___________.若函数f(x)恰有2个零点,则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1).(1,4)

(2).【解析】

分析:根据分段函数,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分别求解,最后求并集.先讨论一次函数零点的取法,再对应确定二次函数零点的取法,即得参数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得或,所以或,即,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当时,此时,即在上有两个零点;当时,由在上只能有一个零点得.综上,的取值范围为.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和思路:

(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

16.从1,3,5,7,9中任取2个数字,从0,2,4,6中任取2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___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用数字作答)

【答案】1260.【解析】

分析:按是否取零分类讨论,若取零,则先排首位,最后根据分类与分步计数原理计数.详解:若不取零,则排列数为若取零,则排列数为

因此一共有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点睛:求解排列、组合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1)元素相邻的排列问题——“捆邦法”;(2)元素相间的排列问题——“插空法”;(3)元素有顺序限制的排列问题——“除序法”;(4)带有“含”与“不含”“至多”“至少”的排列组合问题——间接法.17.已知点P(0,1),椭圆+y2=m(m>1)上两点A,B满足=2,则当m=___________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答案】5

【解析】

分析:先根据条件得到A,B坐标间的关系,代入椭圆方程解得B的纵坐标,即得B的横坐标关于m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二次函数性质确定最值取法.详解:设,由得

因为A,B在椭圆上,所以,与对应相减得,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点睛: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已知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它的终边过点P().

(Ⅰ)求sin(α+π)的值;

(Ⅱ)若角β满足sin(α+β)=,求cosβ的值.

【答案】(Ⅰ);(Ⅱ)

.【解析】

【分析】

分析:(Ⅰ)先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得,再根据诱导公式得结果,(Ⅱ)先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得,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得,最后根据,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结果.【详解】详解:(Ⅰ)由角的终边过点得,所以.(Ⅱ)由角的终边过点得,由得.由得,所以或.点睛:三角函数求值的两种类型

(1)给角求值:关键是正确选用公式,以便把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2)给值求值:关键是找出已知式与待求式之间的联系及函数的差异.①一般可以适当变换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数式的值,以备应用;

②变换待求式,便于将已知式求得的函数值代入,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19.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A1B1C1;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

【分析】

分析:方法一:(Ⅰ)通过计算,根据勾股定理得,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Ⅱ)找出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方法二:(Ⅰ)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根据向量之积为0得出,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结论;(Ⅱ)根据方程组解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然后利用与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公式及线面角与向量夹角的互余关系求解.【详解】详解:方法一:

(Ⅰ)由得,所以.故.由,得,由得,由,得,所以,故.因此平面.(Ⅱ)如图,过点作,交直线于点,连结.由平面得平面平面,由得平面,所以是与平面所成的角.由得,所以,故.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方法二:

(Ⅰ)如图,以AC的中点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B,OC为x,y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因此

由得.由得.所以平面.(Ⅱ)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由(Ⅰ)可知

设平面的法向量.由即可取.所以.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20.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且a3+a4+a5=28,a4+2是a3,a5的等差中项.数列{bn}满足b1=1,数列{(bn+1−bn)an}的前n项和为2n2+n.

(Ⅰ)求q的值;

(Ⅱ)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答案】(Ⅰ);(Ⅱ).【解析】

【分析】

分析:(Ⅰ)根据条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公比;(Ⅱ)先根据数列前n项和求通项,解得,再通过叠加法以及错位相减法求.【详解】详解:(Ⅰ)由是的等差中项得,所以,解得.由得,因为,所以.(Ⅱ)设,数列前n项和为.由解得.由(Ⅰ)可知,所以,故,.设,所以,因此,又,所以.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21.如图,已知点P是y轴左侧(不含y轴)一点,抛物线C:y2=4x上存在不同的两点A,B满足PA,PB的中点均在C上.

(Ⅰ)设AB中点为M,证明:PM垂直于y轴;

(Ⅱ)若P是半椭圆x2+=1(x<0)上的动点,求△PAB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解析】

【分析】

分析:

(Ⅰ)设P,A,B的纵坐标为,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PA,PB的中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即得结论;(Ⅱ)由(Ⅰ)可得△PAB面积为,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表示为的函数,根据半椭圆范围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确定面积取值范围.【详解】详解:(Ⅰ)设,.

因为,的中点在抛物线上,所以,为方程,即的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所以.

因此,垂直于轴.

(Ⅱ)由(Ⅰ)可知

所以,.

因此,的面积.

因为,所以.

因此,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求范围问题,一般利用条件转化为对应一元函数问题,即通过题意将多元问题转化为一元问题,再根据函数形式,选用方法求值域,如二次型利用对称轴与定义区间位置关系,分式型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复杂性或复合型可以利用导数先研究单调性,再根据单调性确定值域.22.已知函数.

(Ⅰ)若f(x)在x=x1,x2(x1≠x2)处导数相等,证明:f(x1)+f(x2)>8−8ln2;

(Ⅱ)若a≤3−4ln2,证明:对于任意k>0,直线y=kx+a与曲线y=f(x)有唯一公共点.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解析】

【分析】

分析:

(Ⅰ)先求导数,根据条件解得x1,x2关系,再化简f(x1)+f(x2)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取值范围,最后根据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Ⅱ)一方面利用零点存在定理证明函数有零点,另一方面,利用导数证明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即至多一个零点.两者综合即得结论.【详解】详解:(Ⅰ)函数f(x)的导函数,由,得,因为,所以.

由基本不等式得.

因为,所以.

由题意得.

设,则,所以

x

(0,16)

(16,+∞)

0

+

2-4ln2

所以g(x)在[256,+∞)上单调递增,故,即.

(Ⅱ)令m=,n=,则

f(m)–km–a>|a|+k–k–a≥0,f(n)–kn–a<≤<0,所以,存在x0∈(m,n)使f(x0)=kx0+a,所以,对于任意的a∈R及k∈(0,+∞),直线y=kx+a与曲线y=f(x)有公共点.

由f(x)=kx+a得.

设h(x)=,则h′(x)=,其中g(x)=.

由(Ⅰ)可知g(x)≥g(16),又a≤3–4ln2,故–g(x)–1+a≤–g(16)–1+a=–3+4ln2+a≤0,所以h′(x)≤0,即函数h(x)在(0,+∞)上单调递减,因此方程f(x)–kx–a=0至多1个实根.

综上,当a≤3–4ln2时,对于任意k>0,直线y=kx+a与曲线y=f(x)有唯一公共点.

点睛: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

构造差函数.根据差函数导函数符号,确定差函数单调性,利用单调性得不等量关系,进而证明不等式.(2)根据条件,寻找目标函数.一般思路为利用条件将求和问题转化为对应项之间大小关系,或利用放缩、等量代换将多元函数转化为一元函数.

第四篇: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新课标II卷,解析版)

英语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前,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

Arriving in Sydney on his own from India, my husband, Rashid, stayed in a hotel for a short time while looking for a short time while looking for a house for me and our children.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his stay, he went out one day to do some shopping.He came back in the late afternoon to discover that his suitcase was gone.He was extremely worried as the suitcase had all his important papers, including his passport.He reported the case to the police and then sat there,lost and lonely in strange city, thinking of the terrible troubles of getting all the paperwork organized again from a distant country while trying to settle down in a new one.Late in the evening, the phone rang.It was a stranger.He was trying to pronounce my husband’s name and was asking him a lot of questions.Then he said they had found a pile of papers in their trash can(垃圾桶)that had been left out on the footpath.My husband rushed to their home to find a kind family holding all his papers and documents.Their young daughter had gone to the trash can and found a pile of unfamiliar papers.Her parents had carefully sorted them out, although they had found mainly foreign addresses on most of the documents.At last they had seen a half-written letter in the pile in which my husband had given his new telephone number to a friend.faith and trust in people.We still remember their kindness and often send a warm wish their way.1.What did Rashid plan to do after his arrival in Sydney?

A.Go shopping B.Find a house C.Join his family D.Take his family

2.The girl’s parents got Rashid’s phone number from_______.A.a friend of his family B.a Sydney policeman C.a letter in his papers

D.a stranger in Sydney

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restored”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Showed B.Sent out C.Delivered D.Gave back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From India to Australia.B.Living in a New Country.C.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D.In Search of New Friends.B

Since the first Earth Day in 1970, Americans have gotten a lot “greener” toward the

environment.“We didn’t know at that time there even was an environment, let alone that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it,” says Bruce Anderson, president of Earth Day USA.But what began as nothing important in public affairs has grown into a social movement.Business people, political leaders, university professors, and especially millions of grass-roots Americans are taking part in the movement.“The understanding has increased many, many times,” says Gaylord Nelson, the former governor from Wisconsin, who thought up the first Earth Day.According to US government reports, emissions(排放)from cars and trucks have dropped from 10.3 million tons a year to 5.5 tons.The number of cities producing CO beyond the standard has been reduced from 40 to 9.Although serious problems still remain and need to be dealt with, the world is a safer and healthier place.A kind of “Green thinking” has become part of practices.Great improvement has been achieved.In 1988 there were only 600 recycling programs;today in 1995 there are about 6,600.Advanced lights, motors, and building designs have helped save a lot of energy and therefore prevented pollution.Twenty –five years ago, there were hardly any education programs for environment.Today, it’s hard to find a public school, university, or law school that does not have such a kind of program.” Until we do that, nothing else will change!” say Bruce Anderson.5.According to Anderson, before 1970, Americans had little idea about ___ A.the social movementB.recycling techniques C.environmental problems

D.the importance of Earth Day

6.Where does the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inly come from? A.The grass –roots levelB.The business circleC.Government officials D.University professors

7.What have Americans achiev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hey have cut car emissions to the lowest

B.They have settled their environmental problemsC.They have lowered their CO levels in forty cities.D.They have reduced pollution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8.Wha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A.EducationB.PlanningC.Green livingD.CO reduction

C

One of the latest trend(趋势)in American Childcare is Chinese au pairs.Au Pair in Stamford, for example, has got increasing numbers of request for Chinese au pairs from aero to around 4,000 since 2004.And that’s true all across the country.“I thought it would be useful for him to learn Chinese at an early age” Joseph Stock,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a company, says of his 2-year old son.“I would at least like togive him the chance to use the language in the future,” After only six months of being cared by 25-year-old woman from China, the boy can already understand basic Chinese daily expressions, his dad says.Li Drake, a Chinese native raising two children in Minnesota with an American husband, had another reason for looking for an au pair from China.She didn’t want her children to miss out on their roots.” Because I am Chinese, my husband and I wanted the children to keep exposed to(接触)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e says.“Staying with a native speaker is better for children than simply sitting in a classroom,” says Suzanne Flynn, a professor in language education of Children.” But parents must understand that just one year with au pair is unlikely to produce wonders.Complete mastery demands continued learning until the age of 10 or 12.”

The popularity of au pairs from china has been strengthened by the increasing numbers of American parents who want their children who want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Chinese.It is expected that American demand for au pairs will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next few years.9.What does that term” au pair” in the text mean?A.A mother raising her children on her ownB.A child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t homeC.A professor in language education of children D.A young foreign woman taking care of children.10.Li Drake has her children study Chinese because she wants them ______.A.to live in China some dayB.to speak the language at homeC.to catch up wit other children D.to learn about the Chinese culture

11.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ext?

A.Learning Chinese is becoming popular In America,B.Educated woman do better in looking after childrenC.Chinese au pai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kills.D.Children can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 in six months.D

Metro Pocket Guide 地铁)

Each passenger needs a farecard to enter and go out.Up to two children under age five may travel.Free with a paying customer.Farecard machines are in every station.Bring small bills because there are no change machines in the stations and farecard machines only provide up to $5 in change.Get one ticket of unlimited Metro rail rides with a One Day Pass.Buy it from a farecard machine in Metro stations.Use it after 9:30 a, m.until closing on weekdays, and all day on weekends and holidays.Open 5amMon-Fri7a.mSat-SunOpen midnight Sun-Thur.Last train times vary.Train times Posted in stationsWhen paying with exact charge, the fare is $1.35.When paying with a SmarTripⓇcard , the fare is 1.25.Senior citizens 65 and older and disabled customers may ride for half the regular fare.On Metrorail and Metrobus, use a senior/disabled farecard or Smar/Trip Ⓡ card.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buying senior disabled farecard, SmarTripⓇcards and passes, please visit MetroOpensDoors.com or call 202-637-7000and 202-637-8000.Senior citizens and disabled customers can get free guide on how to use proper Metrobus and Metrorall services by calling 202-962-1100.Travel tips(提示)

.Avoid riding during weekday rush periods –before 9:30 a.m.and between 4and 6p.m..If you lose something on a bus or train or in a station, please call Lost &Found at 202-962-1195.12.What should you know about farecard machines?

A.They start selling tickets at 9:30 a.m.B.They are connected to change machines.C.They offer special service to the elderly.D.They make change for no more than $5.13.At what time does Metrorall stop service on Saturday?

A.At midnight.B.At 3 a.m.C.At 5 a.m.D.At 7a.m.14.What is good about a SmarTripⓇcard?

A.It is convenient for old people.B.It saves money for its users C It can be bought at any train D.It is sold on the Internet

15.Which number should you call if you lose something on the Metro?

A.202-962-1195 B.202-962-1100 C.202-637-7000 D.202-637-8000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ips for Cooking on a Tight Schedule

From my experience, t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why people don’t cook more often: Money is a topic I’ll save for another day.So today I want to give you some wisdom about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 time you spent in the kitchen.Here are three tips for great cooking on a tight schedule:

Think ahead.The moments when I think cooking is a pain are when I’m already hungry and there’s nothing ready to eat.So think ahead of the coming week.When will you have time to Make your time worth it.When you do find time to cook a meal, make the most of it and save yourself time later on.Are you making one loaf of bread?.It takes around the same amount of time to make more of something.So save yourself the effort for future meal.This may surprise you, but one of the best tools for making cooking worth your time is experimentation.It gives you the chance to hit upon new ideas and recipes that can work well with your appetite and schedule.The more you learn and the more you try, the more ability you have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food and your schedule.Hopefully that gives you a good start.And don’t let a busy schedule discourage you from making some great changes in the way you eat and live!

A.Try new things.B.Ability is easily improved.C.Make three or four instead.D.Understand your food better.E.Cooking is a burden for many people.F.Let cooking and living simply be a joy rather than a burden.G.A little time planning ahead can save a lot of work later on.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 B, 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Joe Simpson and Simon Yates were the first people to climb the West Face of the Siula Grande in the Andes Mountains.They reached the top 21______, but on their way back conditions were very 22_______.Joe fell and broke his leg.They both knew that if Simon 23_______ alone, he would probably get back 24_______.But Simon decided to risk his 25_______ and try to lower Joe down the mountain on a rope(绳.As they 26_______ down, the weather got worse.Then another 27_______ occurred.They couldn’t see or hear each other and,28_______, Simon lowered his friend over the edge of a precipice(峭壁.It was 29_______ for Joe to climb back or for Simon to pull him up.Joe’s 30_______ was pulling Simon slowly towards the precipice.31_______, after more than an hour in the dark and the icy cold, Simon had to 32_______.In tears, he cut the rope.Joe 33_______ into a large crevasse(裂缝)in the ice below.He had no food or water and he was in terrible pain.He couldn’t walk, but he 34_______ to get out of the crevasse and started to 35_______ towards their camp, nearly ten kilometers 36_______.Simon had 37_______ the camp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He thought that Joe must be 38_______, but he didn’t want to leave39_______.Three days late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he heard Joe’s voice.He couldn’t 40_______ it.Joe was there, a few meters from their tent, still alive.21.A.hurriedlyB.carefullyC.successfullyD.early 22.A.difficultB.similarC.specialD.normal 23.A.climbedB.workedC.restedD.continued 24.A.unwillinglyB.safelyC.slowlyD.regretfully25.A.fortuneB.timeC.healthD.life26.A.layB.settledC.wentD.looked27.A.damageB.stormC.changeD.trouble28.A.by mistakeB.by chanceC.by choice D.by luck

29.A.unnecessaryB.practicalC.importantD.impossible30.A.heightB.weightC.strengthD.equipment31.A.FinallyB.PatientlyC SurelyD Quickly32.A.stand backB.take a restC.make a decisionD.hold on33.A.jumpedB.fellC escapedD backed34.A.managedB.plannedC.waitedD.hoped35.A.runB.skateC.moveD.march36.A.aroundB.awayC.aboveD.along

37.A.headed forB.traveled toC.left forD.returned to38.A.deadB.hurtC.weakD.late39.A.secretlyB.tiredlyC.immediatelyD.anxiously40.A.findB.believeC.makeD.accept

My dream school look like a big garden.There are all kinds of the flowers and trees around the classroom buildings.We can lie on the grass for a rest, or sat by the lake listening

music.The teachers here are kind and helpfully.They are not only our teachers but also our第二卷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friends.第三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题文】 一家英语报社向中学生征文,主题是“十年后的我”,请根据下列要点和你的畅想 One morning, I wa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worried about 41 完成短文。some of them 1.家庭: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43 2.工作: hurried on board.I got a place next 44the window, so I had a good view of 3.业余生活。the sidewalk.A boy on a bike 45(catch)my attention.he was riding beside 注意:1.词数100左右: the bus and waving his arms.I heard a passenger behind me shouting to the driver, but he refused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463.开头语已为你写好。(ride).He was carrying something over his shoulder and shouting.Finally, when we came to the I often imagine what my life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next stop, the boy ran up to the door of the bus.I heard an excited conversation.Then the dri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ood up and asked, “ anyone lose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A woman on the bus shouted, “I).She pushed her way to the driver an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little boy.Everyone on the bus began talking about what the boy had done.And the passengers 50(sudden)became friendly to one ano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题文】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My dream school starts at 8:30 a.m.and ends at 3:30 p.m.They are three lessons in the morning and two in the afternoon.We didn’t need to do so many homework.Therefore, we have more time with after-school activities.For example, we can do reading for one and a half hour and play sports for one hour every 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解析(江苏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答案】C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考点: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答案】 6.B 7.D 8.(1)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2)朋友拿经书的题目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的文章就已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这个话题的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

9.①书写要端正美观;②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③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④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0. 【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

【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明月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 【解析】

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揽、洲、宿莽、垂髫、栈、钩连、沧、义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答案】

13.因为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高奏凯歌;打败了,就退下,干脆利索;同时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表现出会明对和平的期盼。

14.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15.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

16.对眼下平静生活的满足,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的高兴,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是作用题。题干说到“多处”,这是暗示了“插军旗”在情节上的作用。再找到后文写到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和主题上的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这是探究题。首先找到结尾“微笑的意义”这一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探究其意蕴。答题的时候要注意多角度。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答案】

17.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接着写孙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阐述“不自在”的原因;然后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心,境从而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不自在”的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

18.“如来佛的掌心”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19.“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他“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解析】

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考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9.试题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本题考查重要概念的含意,这一考点,主要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属性是指概念的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甚至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外延是指从概念性质出发向外引申所关联的现象或事物。考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答案】 张扬个性活出自我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 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 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

下载ok,精品解析: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II卷)(解析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ok,精品解析:18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新课标III卷)(解析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