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19-10-17 12: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

第一篇: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77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在1.77亿的老年人口中,有近七成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快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养老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资本和精神健康均有所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社会资本角度探讨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和样本特征

(一)核心概念。本文的核心概念是精神健康。所谓精神健康,是指没有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具有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生活独立性,能够积极面对人生。

(二)基本变量及其测量。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为了了解农村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本文设置了“您时常焦虑、精神紧张”、“您会失眠或感到不安”、“您会感到空虚、厌倦、无助”、“您常感到孤独”等问题来考察。自变量是影响农村居民养老意愿的各种因素。本文选取的自变量主要有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组织参与状况和社会保障。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包括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理情况,经济状况是指个人年收入,组织参与状况是指参与党组织、老人会、民间信用组织、体育组织、寺庙组织、宗教组织等状况。社会保障包括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为老年人免费提供定期体检、老年人养老方面的待遇问题。

(三)数据和方法。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年7月至8月在江苏地区的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各选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然后在每个乡镇选取3个行政村,对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65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四)样本基本情况。①性别构成:在有效调查的450人中,男性人数占样本总体的48.7%;女性人数占样本总体的51.3%。②年龄结构:在调查对象中,60—69年龄段的老年人有204人(占45.3%);70—79年龄段的有166人(占36.9%);80岁以上年龄段的有80人(占17.8%)。调查发现,82.2%的农村老年人集中在60—79年龄段。可见,在未来的10至20年间,江苏省人口死亡率将逐年上升,高老年抚养比将使政府面临巨额社会福利支出的严重挑战。③文化程度:问卷数据显示,未上过学的老年人有229人(占50.9%);小学学历的有152人(占33.8%);初中学历的有44人(占9.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有19人(占4.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人(占1.3%)。由此可见,江苏地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主要在小学学历以下,文化程度较低。④政治面貌:在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有43人(占9.6%);群众有407人(占90.4%)。在江苏农村地区,老年人以群众为主。⑤婚姻特征:有效调查对象中,已婚老年人有329人(占73.1%);未婚的有10人(占2.2%);丧偶的有111人(占24.7%)。其中,男性未婚比例高于女性,女性丧偶比例高于男性。⑥健康状况:身体非常健康及比较健康的老年人为236人(占52.4%);一般的为172人(占38.2%);比较差及非常差的为42人(占9.3%)。整体来看,江苏地区农村老年人身体状况基本良好。⑦生活自理能力:经调查,可以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有368人(占81.8%);部分自理的有73人(占16.2%);完全不能自理的有9人(占2.0%)。调查表明,老年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同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子女或老伴照料。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总体状况。本文参考有关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焦虑和抑郁、孤独感、社会适应三个维度设计了老年人精神健康测量表,共9项指标。结合“经常”、“有时”、“偶尔”、“从不”不同选项,分别设置0分、1分、2分、3分,对变量进行赋值、求和与再编码,以9分、18分为节点将精神健康状况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三个层次,得出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平均分为20分,精神健康状况总体较好。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多样化的。通过交互分析,可以看出所测变量与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关系。

1、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包含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人口学特征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性别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根据交互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精神健康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384,显着值大于0.050,二者存在差异但并不明显,即相关性不大。(2)年龄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将老人分为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年龄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精神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同时可以看出60-69岁及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精神健康总体情况优于80岁及以上的老人。(3)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文化程度是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选择等方面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农村老年人以“未上过学”为最多,根据交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4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文化程度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从数值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2、家庭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包含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家庭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婚姻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处境以及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婚姻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不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已婚和丧偶的人在精神健康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已婚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丧偶的老年人。(2)居住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居住状况分为独居、和老伴住在一起、和子女住在一起三种情况。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居住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居住状况与老人精神健康存在显着差异,即与老伴或子女居住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独居老人。(3)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家庭关系指与家人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家庭关系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家庭关系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与家人关系很好、较好的老人,其精神状况好于那些与家人关系一般或较差的老人。

3、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包含自感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自感健康状况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自感健康状况是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根据交互分析结果,自感健康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自感健康状况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自感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相较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要好。(2)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反映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需要被照顾的程度。根据交互分析结果,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生活自理能力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生活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相较于“生活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精神健康状况要好。

4、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本文所涉及的经济情况主要是个人经济状况,指个人的年收入,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反映的是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经济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1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经济情况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而在经济状况方面,收入的来源各有不同,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老人的个人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每月的养老金、退休金、低保、儿女的赡养费或是农业收入、其他收入等。而在这些收入获取方式中,领取固定且较高的退休金的老人,其精神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5、组织参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组织参与情况主要是指农村老年人参与党组织、老人会、民间信用组织、体育组织、宗教组织等。反映的是组织参与状况与老年人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参与党组织状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0,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参与党组织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差异,即二者呈显着相关;而其他组织参与状况的卡方检验显着值均大于0.050,与精神健康状况不存在显着差异,即不相关。可以说,农村老年人的组织参与状况并不是影响其精神健康的主要因素。

6、社会保障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社会保障包含参加新农合、定期免费体检和养老待遇三个方面。中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与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系。(1)是否参加新农合与精神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根据交互分析结果,是否参与新农合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3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参加新农合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参加新农合的老人精神状况明显好于未参加的老人。(2)定期免费体检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几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免费为老年人定期体检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作用。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定期免费体检情况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12,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定期参加免费体检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所在乡镇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的老人精神状况明显好于没有定期体检的老人。

(3)养老待遇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待遇,主要包括法律援助、高龄补贴、特困老人生活补贴和特困老人医疗救助等。根据交互分析结果,养老待遇各项保障政策与精神健康的卡方检验显着值为0.006,显着值小于0.050,表明农村老年人是否享受养老待遇各项保障政策与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即二者具有相关性。其中显着性较强的是高龄补贴,显着值0.000,表明地区发展的经济水平对于老年人精神健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上文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从归因结果来看,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良好与否,取决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而的原因。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类指标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的交互分析,发现性别、组织参与情况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小H4V着,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状况、家庭关系、个人健康状况、个人收入与社会保障方而对农村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着明H4V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笔者认为,应从以卜几个方而开展下作。第一,转变农村老人的固有观念,积极参与社区话动。加强农村老年群体交往意识,消除其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调动老年群体对于社区话动的参与意识,小断地充实其精神生话,使其对待事情的态度积极、主动,丰富老年生话。第一,强化家庭养老意识,重视老人精神健康。就我国日前来看,家庭养老还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是老人生话的主要场所,子女是赡养老人的主要成员。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应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方而给介老人史多的关心和爱护,重视老人的健康状况,排遣老人的孤独寂宽,使老人身体和精神保持健康。第三,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农村老人生话水平。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针对农村老人的基木生话需要,创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话动中心和各类老年人组织等,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展适于老年人的娱乐话动,构建老年人交流平台,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蓓达,栗治强,姚兆余.农村老年人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基于对苏南、苏比地区的调查[J].南力论刊,2009(2).[2]韦艳,刘旭东,张艳平.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午女性孤独感的研究影响[J].人口学刊.2010(04).[3]胡小沛.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研究-给予河南省C市农村的实证调查[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第二篇:人的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的作用

人的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的作用

每个人,每时每刻做事也好,干工作也好,精神状态的作用,对事情发展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有时甚至起到了主要作用。

作用分积极作用以及反作用两种。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的作用也不例外。精神状态好时,对安全工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当状态不佳时,其危害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皆具有七情六欲,遇到不同的问题,产生出不同的思想情绪,处于不同的精神状况,在所难免。在安全工作中,时刻注意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以及影响因素,应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

当人精神爽快,没什么思想负担、心情舒畅时,精力充佩,情绪波动小,易接受忠告,批评意见。工作中,思维宽广,反应敏捷,易发现作业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有些平时不易发现的隐患,也能通过分析,预见其出现,及早防备。这是一种最佳精神状态,对安全工作有积极作用。

但,当人处于极度兴奋,情绪高涨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隐患很易麻痹大意,产生粗心,自认不会出问题的骄傲思想。恰恰就会出现乐极生悲,小问题惹出大麻烦。这是一种不易控制的精神状态,视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而定。控制力强的人,能保持沉着冷静,出安全事故的概率小;控制力差的人,经常做事凭一时冲动,随时都得小心注意,危险时时存在,对安全工作有一定反作用。

体育运动员比赛中能否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就在于其临场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要做到超水平发挥,都是那些精神状态好,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

当人处于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时,特别是思想包袱重的人,干任何事都没精打采,拖泥带水,懒得动手,懒得动脑,工作中,不积极开动脑筋,注意力又不集中,思想易开小差。在这种精神状态的人,尤其应引起我们注意,特别是那些平常工作认真,技能好的同志,不易引起我们的防备,在这时极易出现安全事故;这种状态下的人,情绪同样易冲动,情绪波动大,做事往往偏激,闹矛盾,埋下安全隐患;这种状态下的人。做事要么懒,要么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损伤设备物品,直接引发安全事故。

现在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大,许多人喜欢过夜生活、娱乐、打牌

第三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论文

摘要: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形成相应模式,由此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也有据可依,且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也有较多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因素;企业

人力资源属于艺术形式之一,且具有实践性,形成组织的主要成员为员工,由于个体差异使得员工也存在诸多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且依据划分因素有十几种类别,因此其选择因素也比较多。

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类型在人性假设分析基础上沃尔顿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划分,其一目的为控制成本,属于控制型;其二为注重将员工承诺提升,属于承诺性。而在人力资源哲学基础上分析,戴尔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3种分类,其一为投资型,其二为参与型,其三为使用型。

二、企业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的考虑因素

(一)战略

企业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计划、指导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以及对于资源的配置企。同样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一定要坚持战略导向,且对调整与整合方式予以使用,确保如下三点:①在人力资源模式选择应当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匹配;②确保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一致于组织纵向管理职能需求;③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与组织结构未来调整、外部环境改变相适应。由此在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一定要充分结合企业战略,若该模式不契合战略,则该模式不仅不会贡献于企业发展,还会消极影响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将战略作为主要因素。

(二)规模

对于企业而言其规模包含资产额数量与员工数量。若企业有较小规模则通常不会有较多员工,且有简单的内部结构,难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资金有限,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方针与规章制度。而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过程中企业也会对主营业务予以拓展,在生产逐渐多元化,增加组织层级结果,企业亦会相应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健全完善与规范,进而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所有制

企业制度差异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需生存压力较大且竞争激烈,为与顾客多样化需求与市场发展充分满足,需对组织资源能力予以快速调整,不仅要提升员工待遇还要将工作效率的提升作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关注如何将管理成本降低。而对于外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国家长时间给予政策扶持,故而相较于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意识以及素质方面均更优良。由此基于所有权角度选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民营企业可选择混合型,国有企业可选择控制型,而外资企业可选择控制型。

(四)生命周期

对于社会组织与自然生物系统而言都具有发展历程,而随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与出现的改变,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该相应改变。比如在刚开始创办企业时,通常企业朝气蓬勃,但是资源有限,此时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保障为人才,因此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应将吸引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恰恰在该阶段由于企业资金较少,部门设立简单,甚至都没有设立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主要通过管理者相对主观的意愿吸纳人才,自然在这一时期难以实施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比如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活动。企业逐渐成长后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扩大,此时企业需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予以建立健全,赋予其统一性与规范性,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保障。由此可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而言生命周期亦为主要内容。

(五)企业文化

基于制度学视角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文化作为非正式制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文化背景不一致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也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传统文化将儒家思想作为价值基本取向,包括中庸之道、以人为本以及道德理论等,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人存在主要价值标识为道德,而后家长制观念带来领导观念与家长式领导,中庸之道在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相较于西方文化,我国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美国文化特点并非人治,而是法治,注重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应该努力奋斗,对科学与定量分析予以强调,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市场化配置特征比较明显,故而表现出技术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由此可知,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文化亦为主要因素。

(六)内部员工结构

内部员工结构亦为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核心因素,台湾学者黄英忠认为可先划分员工为不同类型,把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工作意向这两方面因素作为对员工进行划分时的依据,针对划分类型再选取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七)人才市场竞争程度

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低下时,中小企业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随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市场对人才需求量比较高时,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也会较为激烈,企业为了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就需要在招聘阶段投入更多的经费。并且在随后开展的人力资源活动中也需要加大投入才能从一定程度上保持员工的忠诚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我们不断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分析选择因素,将实践重复性与盲目性尽量减少,进而促使企业更好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增强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2]路凡.探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经贸,2015(1).[3]朱代见.浅析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4(2).

第四篇: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摘要:组织承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有关研究人员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作用环境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人群对组织承诺作用的影响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组织承诺的论文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组织行为 组织承诺 影响因素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所依照的思想基础应当是以人为本。换言之,处理好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实际管理工作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十年之内有关组织承诺的文献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什么是组织承诺及其构成

组织承诺这一概念最早于1960年由贝克提出。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他认为组织承诺的产生是由于员工单方面投入过多而产生的,员工对工作倾注的心血越多,对工作的热情就越高。到了80年代,Porter等人对于组织承诺又进行了新的解读,他们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工作的卷入程度和认可程度。国外有关组织承诺的各类研究也激发了我国学者研究的热情,方俐落、凌文辁和张治灿在千禧年的研究发现,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现有组织在情感上的认可,以及乐于承担身为组织中的一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各种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组织承诺这一概念和现象的认识随时间推移不断深化。目前对于组织承诺并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综合各时期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组织承诺包含态度和行为两方面内容。态度主要指员工对工作的忠诚、依赖和热情;行为主要指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为对工作稳定的、相应的反应。

组织承诺的结构并不是单一的。梅尔和艾伦将组织承诺分解为三维结构:感情承诺、持续承诺与规范承诺。情感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被卷入组织的程度,包括参与组织建设运行的程度、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程度等方面,它是个体对组织的情感,是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持续承诺是指员工为了保有多年来在组织当中通过劳动努力获得的经济回报和福利待遇而不愿意离开组织的一种承诺,持续承诺带有强烈的利益交易色彩,体现个体对组织所提供的经济等方面支持的依赖。规范承诺则更多体现着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它是指个体由于长期受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是一种顺从规范,是个体作为生活在集体社会当中的一员长期内化的结果。组织承诺的三因素模型是近年来影响最广泛的模型,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模型具有比较良好的普适性。但是这一模型仍然有一些问题,比如这三种成分在内涵上有一些重叠部分,再比如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在研究结果上呈现高度相关等。

二、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国内外学者对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很多相关模型来研究组织承诺是怎样作用于组织与组织内个体的。Strees在1977年提出的因素影响模型认为,组织承诺 影响因素有:个人特质(年龄、受教育水平、成就动机)、工作特质(工作挑战性、工作回馈性、工作完整性)与工作经验(群体态度、组织可靠性、对个人的重视程度)。Mowday等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特征、角色特征、结构性特征、工作经验。陈霞、段兴民在一篇组织承诺的综述性文章内将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分为组织特征(组织支持、组织依赖性、组织公平性、集体工作精神、管理层对新观点、新思想的接纳程度等)、工作特征(工作挑战性、职位的明确度、目标的明确度、目标的明确度、目标难度)、员工特征(员工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

综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可以总结出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因素与个体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自身特点有关。外部因素主要指个体工作环境,比如工作特点,所在组织的特点。本文将根据这两个方面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作简单阐述。

(一)、个人因素

纵观前人的研究,个人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十分明显。Mowday、Strees等人将个人因素视为影响组织承诺的一个前因变量,很多研究也表明个人特质与组织承诺,尤其是情感承诺相关度非常高。综合以往的研究报告,本文将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投入度三个因素作为个人因素。

1、年龄 一般来说,年龄与组织承诺呈正相关。因为年龄越大,对工作的投入越大,就业环境能提供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少。年老的员工一般通过很长时间的劳动在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较高的地位,此时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也有学者有不同看法,如Lawler(1973)、Salancik(1977)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员工组织承诺会有较大差异。

2、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个体就业选择相对较多,工作机会多,对组织的依赖感不会那么强。而且学历越高对工作的要求就越高,不容易满足。

3、工作投入度

工作投入度越高,员工对组织的依恋感越强。这是因为员工一旦在工作岗位上经历了认真的学习、艰难的适应、努力的劳动等多方面投入,当面临离开岗位的时候,巨大的心理成本将成为其离开的负担。研究已经证明工作投入度与情感承诺和持续承诺都呈显著正相关。

(二)、环境因素

除个人因素外,环境对组织承诺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因素十分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因素有:工作的职位和领域是否具有挑战性,个人在工作环境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工作任务的难度等;从小方面来说影响因素有:组织的公平性,组织的文化氛围,组织的支持措施等。本文综合有关研究,依据作用的环境规模将环境因素分为大环境因素和小环境因素。大环境因素探讨工作挑战性、角色明确度和工作自主程度三个方面,小环境因素探讨组织支持、组织公平性和提升空间三个因素。

1、大环境因素(1)、工作挑战性

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新奇有刺激感,这样的环境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学识见识的平台,个体在工作当中有余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因此工作挑战性与组织承诺为正相关关系。

(2)、角色明确度

Rizzo将角色清晰解释为员工对角色的期望与角色理解的容易程度。他的研究表明,角色明确度与组织承诺呈正相关,较高的角色明确度将产生较高的组织承诺。角色越明确,员工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就越有根据,员工能明确的感知到自己对于团队的贡献和自己的价值,因此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情感承诺。

(3)、工作自主程度

工作自主程度是指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可依照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的程度。Agarwal&Ramaswami的研究证实了高程度的组织承诺归因于高程度的工作自主程度。Strees的研究也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程度的相关。

2、小环境因素(1)、组织支持

组织支持会让员工产生组织支持感。组织支持感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关心组织利益的义务感和归属感,以及情感上的满足,而情感满足会使员工对组织更加认同,更加忠诚。刘小平与王重鸣通过模拟实验实验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组织支持之间有密切线性关系,两者相关高达0.63-0.7.(2)、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证明。员工对于组织公平分配的感知对员工从工作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有重要的影响。组织的环境越公平,员工对于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信心越强,对组织的认可和依赖感越强。

(3)、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主要是指员工职位上升的空间。升职是组织对员工个体的肯定,不仅为其带来了舒适的物质生活,更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组织更加依赖。员工通过晋升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提高组织承诺。我国研究人员张勉、张德、王颖等人在对西安地区15家高科技企业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晋升机会对员工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都有显著的影响。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综合国内外有关组织承诺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专著,本文总结了影响组织承诺的几个因素以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各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因素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个体。企业或者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人员应当在管理中利用这些因素,比如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及时进行工作反馈等,加强员工与组织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企业不能只依靠提高薪酬,或者举办集体活动等团结组织。应当建立长久有效的机制,培养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员工,员工就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回报企业。

参考文献:

[1] 刘小平.组织承诺研究综述[ J].心理学动态,1999,(7): 31-38.[2] 李昌林.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9, [3] 王文俊.组织承诺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 [4] 刘小平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管理学报

[5] 张明珠 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其结果变量 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6 [6] 方俐落 凌文辁 张治灿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 心理学报 2001 [7] 刘小平王重鸣 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2006

组织行为学作业

__教育科学学院 _ 年级专业 _ 11级心理学 学生姓名 __ 郜祺玥 学 号 _ 20111101660

完 成 日 期 2013年 11 月

第五篇:情感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高中物理教学的情感因素

1.1教材的情感因素

高中物理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包含显性情感因素和隐形情感因素两个方面,显性情感因素是指通过语言、图片等使人产生直观体会的情感因素,而隐形情感因素则是指教材的内容只表达客观的事实,而不传递明显的情感,但是在表达事实的过程中又可以使人清晰地感知其中隐含的情感。教材的显性情感因素和隐形情感因素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师应予以充分挖掘。

1.2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其自身独立的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能通过自身行为对周围的同学、教师造成情感上的影响。但是高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承受者,其身心尚处于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接受来自外界的情感刺激,通过外界情感刺激来促进自身情感的发展成熟。学生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情绪表现、课堂情绪气氛以及主导情绪状态。

1.3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活动复杂情感现象的一个方面,他既有自己的情感,又能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情感刺激,基于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审视,其大致表现为五个方面,包括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表现教材时的情绪以及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情绪状态。

2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将情感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认知目标,又要形成情感目标意识,并予以重视,另一方面是将情感作为一种优化教学的手段,这两方面应成为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并重的版块。

2.1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将会对学生的接收情况形成最直接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历史,使学生形成物理质疑批判精神,激发物理学习情感。也可以探索原始物理问题的教育价值,通过原始问题调整学生的心向,提高其认知水平,并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激发物理学习兴趣。物理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其科学美,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利用高中学生爱好探索的特点,通过挖掘物理的艺术价值来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这也是从情感维度优化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

2.2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从情感维度优化物理教学方式强调的是教师要结合情感因素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处理,保证在向学生传递认知信息时,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出情感方面的积极意义。从情感维度优化教学方式首先可以结合美学来构建具体的情感目标,在内容上使物理教学更能体现科学性、逻辑性、灵活性、趣味性以及目的性;增加教师语言美感、实验操作美感以及板书形式美感,使学生在形式上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其次可以通过多形式的物理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过程,利用真实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学习情感体验,或者通过自主实验增强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通过探索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最后在人际交往上构建教学美感,师生之间加强心灵的沟通,共同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活动富有美感,并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物理学习,并对学习给予足够的热情。

2.3从情感维度优化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学科影响,物理教师更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而高中学生又是一个在情感上相对矛盾的群体,所以,较高情感水平的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青睐,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情感上优化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师首先应热爱本职的工作,提高专业素养,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的情感;然后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给予其足够的关心,根据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后在教学上创造更多条件,以适合学生的方式使其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维持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

3结束语

情感因素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将情感真正地融入物理教学中,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除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教学技巧外,还要不断以自身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触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才能使情感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下载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老人的精神状态及作用因素探析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视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因素的作用教育论文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知识相互融合的认识过程,其中情感现象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认识过程而发展。教学实践表......

    农村留守老人调研目的及意义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剖析 ——基于对湖北省罗田县的调查研究 调研目的及意义 (一) 活动目的 1. 调研配合“三下乡”活动队伍的其他版块,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化地开展调研活......

    老人住宅论文

    老年人的无障碍住宅设计 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步入老年社会,然而由于社会公共资源不足和老年人 及家属对养老的个性化需求,仅依托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 求,......

    农村老人低保申请

    农村老人低保申请书 尊敬领导: 您好!我叫***,女,汉族,出生于*年*月*日,今年*岁了,家庭住址是河南省**县**乡**村**号。身份证号码是:************************。 我现居住在自己家......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调研 ——以xx村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现在在农村仅凭耕种所得收入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正常......

    农村老人讣告5篇

    农村老人讣告(5篇)农村老人讣告1家父xxx,因病于二零XX年六月十三日(农历20xx年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七时三十五分因病在家中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六周岁。兹定于二零XX年六月十五日(......

    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

    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 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 赡养人姓名 长子:次子: 女儿:为了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村经两委和老龄委......

    老人农村低保申请书

    交口乡铺上村村委: 我叫张桂娥,女,67岁,汉族,终身务农,现居交口乡铺上村。 由于丈夫早逝,家境长期贫寒,现又逐渐衰老,早年长期过渡劳苦,致使现在老病缠身,胃病、关节炎时时困扰着我,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