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贴设计视觉传达的创新表现论文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招贴的设计形式已不仅局限于文字、色彩、图形的范围,设计师们利用新的工具、科学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和表现形式,并与各种新型传播媒体相结合,在发挥传统招贴独特优势的同时,更好地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一、招贴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创新表现
招贴设计中视觉传达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在招贴中的创新表现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设计中把文字作为独立的图形元素来用,二是指将文字进行解构,把字形和结体通过拆、卸、移、变分解成抽象的笔画,把这些笔画作为图形元素来用。文字的图形化设计通过图形符号丰富文字的表现形式,将文字设计成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图形元素,增强了文字在招贴中的表现力。我国的汉字是从具象的图形中抽象出来的符号,其本身就是简化的图形元素,将汉字中的横、竖、勾、撇、捺等笔画作为独立的图形符号应用在招贴设计中,既丰富了招贴的视觉表现又具有中国特色。与普通的印刷字体相比,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兼具图形的可视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两方面的优点,成为近年来招贴设计中一种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
(二)插画风格的图形语言在招贴中的创新表现
作为视觉传达的方式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之一,插画主要是对图像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诠释。与具像的图形相比,插画的绘画风格非常自由,其表现手法也富于变化,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插画风格的图形语言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不但可以美化版面、丰富宣传主题,而且在设计形式上也更具有现代感和艺术性。在招贴设计中,插画图形既具备信息传播的功能,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因此,插画风格的图形传达日益成为商业宣传和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时空化的图形传达在招贴中的创新表现
设计界著名的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这样解释他的成功:我们是设计师,设计师应当从多角度,多维空间去思考事物,而不应当单纯从平面的视觉效果去思考问题[1]。福田繁雄在设计时巧妙地利用图形中正负形相互转换的关系,在平面图形中营造出矛盾的立体空间,在平面空间中寻求视觉的维度游戏。福田繁雄的招贴设计通过新奇的构思实现了平面图形从二维到多维的转变,增强了招贴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吸引观者主动阅读并与作品之间进行互动,招贴传达信息的效果更加明显。
(四)数字设计的加入使得招贴具有更强的视觉表现力
随着数字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招贴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被大大地改变了,招贴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也发生了变革。数字设计以其不同的表达为招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促进招贴设计朝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设计者根据一定的主题要求通过数字技术把不同时空的元素或相互矛盾的物体放置在同一环境中,越越了人们平常的视觉经验,给人们带来时空交融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强了招贴的视觉感染力。
二、招贴设计中视觉形态的创新表现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接受的视觉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单一的静止的招贴广告已不足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设计出更多富有创意的招贴。招贴的‘意’应尽力‘创’到点子上,创出意念,创出意趣,创出意境[2]。为了增强招贴的视觉冲击力,设计师们在对文字、图形、色彩研究的基础上对招贴的材质、工艺以及展示形态的进行创新表现,给招贴的视觉传达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之更富生命力。
(一)招贴设计在材质形态上的创新表现
传统招贴多以纸张为介质,通过印刷和张贴来实现信息传播的。由于纸质招贴的便捷性与经济性,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占据了作为招贴介质的主导地位。随着各种新型材质形态的普及,招贴的材质和工艺也更加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招贴设计平面的展示模式。材料传达为招贴设计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展现媒介,多元的材质加上设计师独特的创意,改变了招贴一成不变的视觉形式,突破了二维平面的表现陈式。如很多作品采用拼贴的方式,加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增强了招贴的表现力,使招贴在引导受众眼球的同时,也满足了其猎奇的心理。
(二)招贴设计在展示形态上的创新表现
传统的招贴是以印刷品的形式张贴在广告栏上,这种单一的平面的展示形态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互动性阅读的需求。与平面招贴相比,立体形态的招贴更具有空间感,它打破了传统招贴的局限并以立体的形态展现给受众,吸引人们主动来阅读相关信息,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习惯。面对立体形态的招贴,受众在每一个角度看到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增强了招贴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突破平面空间,向立体展示形态和跨维度的表现形式值得每位设计者探索与实践。平面设计作品总是需要通过各种的媒介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巧妙运用载体放置的环境,结合平面展现的信息内容,有效地为设计服务[3]。改变传统招贴单一的张贴形态的一种方法是加强它与其张贴环境之间的互动,借助周围环境中的人物、景物等来强化招贴的传达效果,同时可以实现招贴跨维度的空间表现,实现了招贴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转化。
三、结语
招贴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招贴在受到新传媒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取数字化媒体之长,补传统招贴之不足,加强招贴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科学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永葆中国特色和民族文化,招贴设计未来的视觉形式一定是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
第二篇: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摘要: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创新;设计师;信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对于每一位“为传达而设计”的设计者来说,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我们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的更新,各种视觉媒介的充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感情,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鉴于时代的要求与设计本质的要求,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以创新为前提充分准确地传达信息。
“创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表现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就设计界来说,创新同样也是设计的灵魂,是设计的本质要求。不论是纵观历史,还是着眼现实,一幅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对其所表现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正确、充分地传达。在当代社会,大量低俗、模仿、毫无新意的设计充斥并污染着我们的视野。设计界存在着大量的抄袭、模仿之作,使得设计活动成为一种程式。比如一说到大学标志,就等于是篆书外加一个圆托印章;一谈到VIS设计,便是大量相同的模版拷贝;一说到数码的视觉符号,就是一大堆蚂蚁般的“1”+“0”;一谈到商品的广告,就是戴眼镜的博士或美女的推荐代言等等。人们无时无刻都被这些“东施效颦”的设计所侵犯和骚扰,这些设计给我们带来了视觉污染,人们不禁要问:设计究竟怎么了?面对这些,我们每一个设计师都责无旁贷。现在该是大力宣扬“设计创新”的时候了,因为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清晰而独创的视觉传达设计。那么,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笔者看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的创新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1]。创新根据性质、程度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否定和反叛,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框架的否定和反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个性化、多元化、民族化、国际化、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怎样才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怎样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冲击,面对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洗礼。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视觉语言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
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去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2]。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而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
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理论模式、试验成果、先进机器工具等都为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和物质基础。从某种角度上看,设计就是设计者依靠对其有用的、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随着技法、材料、工具等的变化,技术对于设计的创新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从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到摄影、电影、电视的发明,再到电脑多媒体的出现,伴随着传达技术的不断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和表现方式不断扩大。视觉传达设计的每一个设计者不但要科学的认识到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这一特性,而且要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使科技转化为现实实体的中介[3]。对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我们要依靠敏锐的创造性直觉,在新的技术中发现新的表现可能。
就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这三个层次而言,它们具有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设计理念创新是视觉语言创新和技术表现方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视觉语言创新是设计理念创新和技术表现方式创新的表现形式;技术表现方式创新则为前二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现途径。
进入21世纪,人类不得不承认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我们的设计师只有主动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坚持三者的辩证统一,才能彻底地推动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时代的大发展。
第三篇:视觉传达设计视觉语言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语言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许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去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2]。视觉语言创新的重中之重在于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这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而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
第四篇:视觉传达设计教案
第一阶段:美术基础;一个月50课时
第二阶段:VI设计系统结合;一个月
第三阶段:商业插画与图文排版;一个月
第四阶段:数字摄影后期课程;一个月
第五阶段:设计流程与印刷工艺;一个月
第六阶段:综合实训。一个月
第一阶段:美术基础;一个月 40+4课时
平面设计——2个月
网页设计——2个月
综合实训——1个月80+8课时 100课时 50课时
第五篇:视觉传达设计概论
视觉传达设计概论
我们如何看待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2班
冷冰洋
09161609
我们如何看待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
论点: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人们对于美的不断追求,导致更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出现,但我们不应一味的去学的“杂”,而是要在少数专业上学的精。
关键词:视觉传达学科专业艺术学设计学
概论:视觉传达设计就是以文字,符号,造形来捕捉美感,捕捉,表达 意象,表达
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效果的一种设计专业.或许我们会对所谓的″美感″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设计要捕捉美感,乃是无庸置疑的,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
随着中国的开放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更加凸显出我国高校的设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滞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活动。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并且矛盾愈加突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则表现得尤其明显。承认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地位,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形成有利于生产力高效益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是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何为设计?简单理解设计就是具有美感并使用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英文中Design一词的意思是设计、定计划或描绘草图等意思,再后来加入了更多的演绎含义。
何为传达?英文里Common就是人与人沟通中交换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可能是知识、构想、意见与态度。并在某种方式下表达出来。而这两者的巧妙结合造就了视觉传达设计这一美妙的学科,随着现在的手段逐步更新,表达的形式上也不断丰富,文字、符号、造型等都可以成为表达某种想法的“利器”,不仅是在抒发设计者的观点,更是能让观看的人们与设计者在内心上产生共鸣。带给他们以美感、深度的想法。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国教育部分设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十二个学科门类。学科门类下设二级学科“类”,再下是“专业”若干种。这种分类是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思想还没有得到解放的产物。既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层次也是混乱的。居然把艺术学划在文学门类,把体育学划在教育学门类,显然是对这两个学科的独特性缺乏了解。我想,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
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就这一点而言,传统的学科划分规范就显得过于拘谨和迂腐。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科分类,不应当是“指令性”的,而应该是“指导性”的。将艺术学确定为实用学科层次的一级学科门类,是科学地正视了艺术学学科的独特性,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国际交流。
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这些词汇语法的成为近来较为时髦的话,但在面对专业分的越来越细化,对专业能力提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苛刻,需要我们在专业中与相关领域知识的交叉交融中向纵深发展。多多的搞好这些也是应该值得我们做的。
在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中国的现在设计与本土现当代艺术同时登场,设计与美术的不同之处,人们也是逐渐认识到的。其实,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合乎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纯粹绘画的使用就是鉴赏,而实用品的实用则在于按要求发挥效用时。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对于平面广告设计而言,最为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信息的传达。
其实,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发展成为包含多个专业的学科,虽然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由于解决问题的差异性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要求具备有区别的知识结构,因而新的专业必然出现和发展。如同同是诊病,由于解决问题的差异性,就有了临床医学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区分,又有口腔医学与口腔修复工艺学的专业细分;因方式不同,临床医学与中医学就各自都是二级学科类,也有了放射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专业不同。难道艺术类的学生就都是天才,同样的学制能样样精通?中国设计业和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一直徘徊,不能不说与艺术类相关专业特别是搞传统工艺美术的总是只看到各专业的共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一些人从表象上是理解不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早已不仅仅只是以造型基础、图案或视觉形式为学科基础了,与装饰艺术或各种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都具有可视性,但是与传达功能相比,视觉传达设计的美化毕竟是第二位的、从属性的。由于旧有学科分类的桎梏,大多数设计学研究者还无法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沟壑,对设计学进行立体的研究。
欧美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已经有100年的历史。视觉传达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力可以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相提并论,是组成现代设计范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视传设计师历来受人尊重,法国海报设计家切列特(Jules Cheret)对当时的海报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法国政府于1890年授予他
荣誉军团勋章(the Legion of Honor)。不能因为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基于机械化大批量印刷生产的这个手段上,而将视觉传达设计视为传统的保守的。目前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已经跨越了影视界限,在多媒体设计中产生非常积极和活跃的作用。与此同时,它的传统和范畴却依然存在,在电脑辅助设计的技术前提下,发展速度也非常惊人。当代印刷已经进入到数字化印刷技术时代,并且还在继续发展,平面设计只有紧密结合印刷技术的发展,才不会被历史淘汰。
正因为视觉传达设计自身关系的特点产生了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的多样化,从而导致了设计上的不确定性。任何一门学科的特点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使在学科交叉发展的过程中,其他门类的学科的参与只是对其自身发展的强调和补充,这可以使其自身的特点更加突出与鲜明,而不是混淆与取代。从长远看,视觉传达设计必定是更科学、严谨、合理的概念名称,蕴涵着未来设计的趋向。视觉传达已是一门多元素、多学科交叉的设计学科类。
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细分设置前提,在于每个专业的毕业生达到每个岗位对专业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在固定的学制内完成能够而又必须掌握、了解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目前可以包含6个专业:平面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电子视传设计(电影电视片头、影视广告等影像、电子读物、多媒体等的视觉传达设计)、会展设计。
插图专业很有独立开办的必要。字体设计专业也越来越显现出开办的可能和必要性,而中文字体作为特殊技术产品早已供不应求,却遭到学习视觉传达设计者的藐视。在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紧随时代发展的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体,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只会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进步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