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的经济模式下,不仅需要大规模的外资进入,同时也需要本地的创业群体,依托本地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来促进地区的发展。当然,优化营商环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还在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因此,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的便利性有待加强。企业投资项目申报要有一定浮动标准。如,江苏省地区总部企业申报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瞬联软件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3日,当时并不符合2018年地区总部申报要求,但2019年的申报标准为当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企业,导致该公司2019年也没能参加申报。企业建议能否把申报期延长,能够让类似他们这种下半年成立的企业,在第二年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当年标准的也能参加申报。
二是营商软环境还比较欠缺。现有的招商激励政策不够灵活,优势不明显。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扶持政策,但有些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三是招商人才还比较匮乏。懂项目、懂经济、懂政策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重大项目跟踪对接上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另外招商人员的行动迟缓,投入的精力不大,服务意识不强。
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依法简化项目落地流程。利用网络平台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建立“雨花外资企业”工作群,由专人负责、提供政策解答、发布市场资讯、网上业务培训,真正做到24小时在线服务。
二是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根据我区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和《雨花台区扶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10条政策》、《雨花台区应对疫情影响推动稳定发展30条服务措施》的要求,拟由区政府、区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型企业、银行等三方合作,设立“南京市雨花台区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退税资金池”,支持有潜力的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为我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确保我区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
三是优化净化服务环境。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公开涉企服务事项及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为企业办事提供明确指引。提高办事效率,实行首办责任、限时办结。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交流、合作对话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基础,政府要大力推动各种公正透明的政商互动平台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四是创新优化招商方式。整合招商网络、资源信息、项目信息共享等三大服务平台,避免各责任单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各自为战,浪费资源;
加强项目载体政策支持,制定对楼宇(园区)引进外资的奖励办法;
推出招商人员激励政策,采取市场化招商、全员招商,制定招商人员奖励办法。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营商环境问题的优化,许多措施和制度也开始有效的进行实施,但是部分地区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等方面基础相对薄弱,还受许多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少数民族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将就营商环境的含义和重要性及少数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一、营商环境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指商事主体从事商事组织或经营行为的各种境况和条件,包括影响商事主体行为的政治要素、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等。它能够表明一个地区筹建买卖的难易程度,是提现一个国家经济经济发展能力和成果的软实力,另外,它也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的交流、合作以及竞争。营商环境的含义在我国兴起的实践很短,在2001年时,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这一新战略,急需一套衡量评估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由此“营商环境”被提出。就我国的营商环境来说,在全世界的排名中依旧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2018年的时候,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上,新加坡、新西兰、丹麦、韩国、中国香港地区居前五名,而我国位列第78名,依然处于中等水平的位置,这个调查数据的结果,体现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能力,当然,竞争能力越好,就越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关注及投资。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大家的营商环境都被优化了,我国的竞争力才能稳步提升,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小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及作用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能方面击败对手,获得投资者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其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营商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能力。营商环境可以促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的合作交流及竞争,不仅仅是在国内,在国际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就之前提到的新西兰国家,在营商环境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例如它开办企业的便利程度,只需要一个步骤、一天的时间以及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完成,而反观我国,有一组关于某市注册一家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某市注册一家企业至少需要8个步骤和15个工作日。具体的数据显示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更容易看的清楚,也更具有说服力,很明显,两组数据相比之下,新西兰的城市竞争能力要比我国的要高许多。营商环境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投资活动,当然,因为营商环境越好越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的青睐,所以营商环境也影响着企业中所需资源资金的流动方向。营商环境的优化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都知道,开办一家企业的目的可能是便民便利,但最大的目的是盈利获得经济利益,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就可以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费用的产生,营造了良好的、公平的市场活动。
第二部分是营商环境可以提高地区的开放水平。营商环境能客观、准确、真实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潜力和综合实力。例如我国的沿海城市,它们的开放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尤其是深圳、广东、天津等城市,开放程度在国内名列前茅,它们的开放程度之所以比内陆高,原因就是有着优质的营商环境,由此不难得出,越重视营商环境并将其优化,则开放程度就越高。但是优化营商环境并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打造优质开放性城市,创造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就要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内陆的营商环境的优化方面不如沿海城市,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的建设是低于其他地区,其中的原因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将就少数民族地区的营商环境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讨论分析。
二、少数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
(一)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行政部门在审批一些相关办理事件时,存在着环节多、步骤复杂、耗时较长、花费较多的问题,除了这些问题,甚至还有审批时设置关卡为难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有可能导致投资者不想在本地区投资办理企业,由此而放走了可以让本地区发展的机会,没人愿意来投资办企,地区经济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也大打折扣,对此,总理也对少数民族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问题提出:“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处理办法,对现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态度缺乏认识和运用。例如运用电子技术处理政务,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除了电子政务,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基层办公人员,因为工资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在审批工作的时候不能以包容的态度处理,尤其体现在有些时候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语气不好等的现象。
(二)不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部门中,有些领导对营商环境的建设方面认识的不够充分,没有把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战略放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較高位置。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相较于营商环境的建设,更看重用开展各种项目来促进经济的上升,觉得优化营商环境只是一句口号,只能暂时的解决当时出现的一些经济发展困境的问题。但营商环境的建设优化恰恰相反,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项长远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它会影响到本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将它提高到影响当前经济发展问题较高的一个战略高度。
(三)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高,相对于其他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来说,不能够吸引高层次的、创新的人才。因为吸引不了人才,一些高新企业技术发展匮乏即便是一些人才进入了企业,也会因为工作环境和技术等硬件设施的缺乏而离开,产生了留不住的现象,造成一个招工难、留工难的死循环。
三、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营商环境优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圍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简化审批流程,针对相关的改革措施制定有限的方式方法。针对投资项目建设、监管、验收、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分类分批推进改革,实行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放款市场准入条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营建设要素自由流动,减轻企业负担,努力构建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此外,各级部门也应该多从企业的角度和民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改变工作的态度,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升营商环境的优化就是提高与外部的竞争,按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两个最大限度减少”的要求,积极遵循“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涉,民间能负担的、政府不承办”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力度。
(二)积极运用物联网办公,实现信息共享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办公,对于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模式还不够了解,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政务平台,增强信息化基础支撑作用,实现政务资源、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共享。为方面群众办事,可以在网上开设专栏,或者推行专门的手机APP软件,也可以设置政府的官方网站,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当然,虽然办事审批方便了很多,很多时候不用出门就可以办理,但是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部分的人可能不会使用电子政务的办理,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群众。因此,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为工作人员开设专门的指导班或者课程,让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了解认识并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处理工作的步骤环节等技术。此外,对于不会使用的群众,也可以采用发不相关的传单,或者开设讲座等的方式教授他们互联网处理相关事物的方法。工作人员在办公时也要财采取包容和耐心的态度,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后面营商环境的优化打造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本地区硬件设施,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硬件设施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不能够吸引到一些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好的的领军型的人才,导致了自己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地区其他一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在这一方面,相关领导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硬件设施,改善环境条件,只有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才能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能力,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的青睐,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上升。
四、结语
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开放性城市,激发社会企业的创新潜力,是推进我国经济振兴发展的一大动力,而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因此,不管是政府方面还是企业群众方面,都要共同努力,努力建设优质的营商环境。
第三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作风漂浮。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二、担当意识不足。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 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三、解放思想不够。我们前段时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不到位,因循守旧,胆子不大,步子不快。我们有的部门提出了 “最多跑两次”服务理念,和以前相比确有进步,但是和沿海城市相比,我们的步子落下了。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了引领全省的“杭州速度”,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一张网”,公民个人办事实现了“简化办、一证办、网上办、就近办、全时办”。而我们有的部门还停留在“两集中、两到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门实质授权不到位,部门之间工作不协同,部分单位的办事窗口仅仅是“收发室”,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处跑,“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政务服务谈何营商环境?谈何筑巢引凤?
四、办事效率低下。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 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 “最多跑一次” 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五、政策支持落实难。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
第四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作风漂浮。
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二、担当意识不足。
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三、解放思想不够。
我们前段时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不到位,因循守旧,胆子不大,步子不快。我们有的部门提出了“最多跑两次”服务理念,和以前相比确有进步,但是和沿海城市相比,我们的步子落下了。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了引领全省的“杭州速度”,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一张网”,公民个人办事实现了“简化办、一证办、网上办、就近办、全时办”。而我们有的部门还停留在“两集中、两到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门实质授权不到位,部门之间工作不协同,部分单位的办事窗口仅仅是“收发室”,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处跑,“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政务服务谈何营商环境?谈何筑巢引凤?
四、办事效率低下。
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
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五、政策支持落实难。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第五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
(3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1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充分履行本局职能,自20XX年12月成立以来,相继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近150万件、行政审批业务近4万件,新增市场主体16000余家。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效为先,推动营商环境科学发展
一是推行多种举措,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52项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再造,平均每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元。部分需要抽取专家的事项,专家聘请费用全部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不让企业出一分钱。申请人有一照多证的办理需求时,为降低申请人前期准备成本和行政成本,提高踏勘工作效率,将多次踏勘任务合并为一次,实行多勘合一。二是推动一业一证,破解发展难题。
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办多证等问题,进一步降低政府干扰,推动企业自主发展,按照《省加快流程再造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改革成果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变为如今以企业为中心的一张许可证,实现准入后一证准营拿证即开业。例如,药店行业的行政许可法定时限为6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为17个工作日,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只用3天时间即可拿证,比法定时间提高97%,比承诺时间提高82%。三是坚持特事特办,助企复工复产。
为破解疫情期间企业发展难题,我们确立了凡是涉及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审批事项,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凡是能网上申请办理的事项,一律免费邮寄材料,线下不再办理;凡是能容缺受理的事项,一律容缺受理;凡是能压缩审批流程的事项,一律对审批人员充分授权,加快内部流转的四个一律保障举措,最大限度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例如,受疫情影响,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1000多吨订单的生产,跨省落户,实现异地重生,为满足企业快速落地需要,我局加急办理审批手续,保障企业仅用十三天时间就完成从注册到生产,被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二)以质为果,托举营商环境向上发展
一是职权下放,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
为更好促进乡镇驻地的企业发展,提高乡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办事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的工作目标,我局结合重点镇建设,按照依法下放、权责一致、能放即放、按需下放的原则,拉出了项目立项、用地、规划、公司设立等首批30个大项80个子项的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下放重点镇,开辟重点镇绿色审批通道,让驻乡镇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精准对接,打通企业优质发展通道。
为全面加快企业建设进程,缩短企业落地周期,先后三次召开涉及1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工业项目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与企业精准对接行政审批服务11项;先后5次召开主管部门协调会,集中开展业务研讨会20余次,解决企业开办、服务链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个。三是局长陪跑,建立完善政企交流通道。
为准确掌握行政审批流程,检验改革成效,从群众视角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行局长陪跑制度,以现场体验、陪同企业办理、跟踪企业问效的方式,及时发现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三)依法为本,推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自身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着力建立程序意识、规矩意识,严格按照省一网通办和政务服务通用平台,实现线上无缝隙对接和帮办代办,做到线下无审批,全面建立我县依法审批环境。20XX年我局组织40余人参加执法证考试,20XX年将做到全员覆盖,所有在职、在编人员全部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二是指导企业法治化建设,推进依法发展。
我们不仅为企业送去便企惠企的好政策、好措施,同时也送去助力企业优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利用召开企业座谈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注册企业培训会等时机,多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普及活动,让企业发展始终保持在法治化轨道,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三是推行企业发展负面清单,推进快速发展。
凡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放宽准入门槛,保证企业快速落地,切切实实让企业感到发展有希望、落地可作为。(四)以商为重,促进营商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实行大受理模式,让企业到一窗办所有事。
专门建设行政审批大厅,建立形成40个大项、191个小项受理标准一元化,推行综合受理,建设形成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踏勘、一同出件的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进一门、到一窗、办所有事。二是实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
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具体要求,推进一网通办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将214个行政许可事项主项、382个实施子项纳入网上平台运行,形成全程电子化链条,一网通办率达到100%,让企业不出家门就能办成事。三是实行投诉受理机制,让企业做推进改革的主人翁。
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建立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听取企业对改革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置专门吐槽找茬和投诉受理窗口,公开投诉受理电话,方便办事企业反馈意见建议,让企业参与改革,多提诉求,确立企业在改革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企业发展松绑解绊。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虽然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强化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政务服务还存在短板。
目前,政务服务一链式办理链条还没有完全形成;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分领域内还难以实现综合受理,造成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体验感不强,整个政务服务事项中还存在个别服务环节超时现象。二是降本增效不彻底,服务企业还不全面。
企业在开办过程中,还不能做到只进一扇门,开办全完成,仍需要跑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虽然企业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程免费,但企业刻章、税控盘仍需要企业交费。三是行业规划不足,审管不畅。
由于缺少行业、部门规划,导致我们在审批过程中缺少审批依据,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业务协同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效率,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不便。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问题。
线上审批链条还未建成,落实线上大项目工改系统还不到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个别部门职能未划转到位,政务服务链条上的三集中三到位进驻工作未完全落实,无法真正开展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工作,给企业带来推诿办、拖着办等困惑。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紧盯问题短板,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补齐政务短板。
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从政府层面加强调度,推动一链式办理模式,将服务链条上涉及的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银行、民政等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民生事项应进尽进,切实让企业和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二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为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包含营业执照、印章、税控设备、发票等在内的服务礼包;同时,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转变帮办服务模式,以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为目标,制作流程化、清单化、模块化服务指南,便于企业快办快结。三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尽快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多渠道听取各方面意见及建议,通过企业评、第三方评、申请人当面评、背对背评等评价机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倒逼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牢服务为民、真情为民意识,让企业和群众不仅把事办成,还要办的暖心、舒心,最终实现让群众满意。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狠抓落实、担当作为,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2
根据王清宪书记的批示要求,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查摆梳理问题,聚焦教育营商环境优化,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具体工作举措,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是精神状态方面。仍然存在思想守旧不愿为的情况。体现在: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缺少新思路、新举措,存在路径依赖。个别干部缺乏危机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红瓦绿树综合症。对标深圳、广州等南方教育发达城市,在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现代化程度上还有差距。工作中存在拙于创新不善为的情形。比如,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职融通、城乡教育全域统筹、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成果不够多。在主动顺应教育工委成立新形势,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构建统筹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大教育格局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实在的成果。
二是工作作风方面。
缺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体现在: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的现象,比如关于加强公办、民办大、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但从调查研究的反馈情况看,在基层落实得不够好。深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调查研究少,对基层反映的意见勇于担当不足,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在审批服务方面,对跨部门的民办学校审批登记事项尚未实现一链办理。三是民办教育方面。
民办教育是优化教育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目前制约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或关键问题,土地征用方面,因近几年公办学校建设任务繁重,土地资源有限,自2015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划拨的教育用地,全部用于公办学校建设,民办没有享受到与公办同等的土地政策。规划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有关法规规定无法突破,民办学校利用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进行办学,在规划变更、消防验收等方面得不到支持。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主动作为,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优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
凤岐模式说到底是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问题,是工作作风的问题。为更好地做好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将作风建设作为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四项机制,强素质、提能力、正风气、树形象,主动担当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建立三个一学习机制,提高思想认识。
举办青岛教育大讲坛,开展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考三个一活动,推动干部开阔视野、提升修养、增强能力,做善学、善谋、善做、善成的典范。二是建立三多调研机制,掌握第一手资料。
把20XX年作为调查研究年,机关全员参与期初调研视导工作,强化机关干部联系中小学、市教育局服务在青高校等制度的实施,促使机关干部多下基层、多到一线、多联系群众,深下去、沉下去,察实情、办实事,更好地回应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三是建立三抓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将优化工作方式作为提升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全面强化抓重点、抓落实、抓质量的意识和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创新点、亮点,解决关键问题,突破核心环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四是建立四项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全面推行台帐管理、清单管理、项目管理和精细管理四项管理,并将20XX年全局工作梳理出创新工作、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三项清单,分别对应38项创新工作、91项重点工作和58项常规工作;根据市委要求确定了攻山头、推典型工作清单,每一项工作均明确责任人、成果形式、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督任务、考进度、看成效,推动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二)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一次办好政策措施
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进方式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围绕简政放权、主动服务、简化程序、规范管理和效能提速,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优、审批时限最短、服务对象更满意的工作效果,不断提升审批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一次办好,群众满意。
一是标准先行,优化准入服务。
在全面落实20XX年新修订《青岛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基础上,制定新一轮《青岛市教育局民办学历学校设置标准》;统一区市办事指南及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制度。二是共享互通,推进审批服务资源平台建设。
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成全市教育证照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建成全市教育行政审批信息库,积极参与实现全市部门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互认共享。根据上级部署,探索开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开发普通高考网上信息确认系统,深度实施互联网+,在已经全面实现网上审批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范围、提升网上服务水平。三是部门协作,提升教育审批一链办理水平。
完善民办学校审批和校车使用许可一链办理,努力实现跨部门的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链办理,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四是流程优化,完善政务服务办事指南。
政务服务事项应进、能进的都进入市行政审批大厅办理,市教育局新入驻大厅政务服务事项5项,做好事项入驻交接,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三)完善政策,全面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民办教育公共财政投入责任。
根据民办教育发展规模,结合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步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机制,通过安排生均教育经费、保障教师待遇和专业发展经费、补助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等形式对民办学校进行公共财政扶持,逐步完善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多元化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二是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土地使用政策和待遇。
协调争取各级国土等部门应将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的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并明确一定的比例。为鼓励对存量土地挖潜,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建设项目利用原有闲置的厂房、医院、商业设施等存量土地和用房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后用于教育设施用地,由规划部门出具同意临时改变功能的规划意见,办理用地、消防等手续。三是鼓励探索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
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形成不同投资主体、不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幅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大中型企业以职业学校为重点投资办学。鼓励优质公办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民办学校办学。对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投资建校、政府支持师资、收费保障运转、部门协调监管、资产学校所有的民办教育发展体制。四是建立青岛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
学习借鉴重庆市经验,以青岛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全市民办教育资金管理平台,确保民办学校的学费、捐赠、财政补助奖励等收入,分别记帐,流向分明。建立健全民办学校会计制度、财物管理制度和资本运作监管机制,确保民办学校资金、财物等事项阳光透明,最大限度降低办学风险,同时也确保政府投入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最大化。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相关精神宣传到位,把有关政策督查落实到位,不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为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做出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3
优化营商环境在过去的一年里被摆在首要位置,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直各个部门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主动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新年伊始,我区将再度推进一事通办改革,继续严把政务服务关口,力争将我区的优化营商环境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现将优化营商环境最新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认真部署,严格贯彻落实
(一)政务服务迁驻新大厅
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分步进行搬迁,先将原政务服务大厅搬迁至银海区社会服务综合业务用房A栋业务用房(区人武部大院内)1楼办公,待该楼2、3装修完成后,再全部搬迁到位,届时工商、税务也将入驻。同时,解决了群众呼声比较高的停车难问题,新停车场可以停泊100多辆车,大大方便群众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银海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迁建了新政务服务大厅,修建了3000平方米停车场及相关道路,一举解决了原政务大厅面积小、停车难,没有无障碍通道等问题。
(二)聘任营商环境监督员
当前,银海区全力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办事流程,清理冗余事项,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新迁建政务服务大厅,全区178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结时限平均压缩率达75%,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5.3%,可网上申办事项比例达90.2%。为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银海区召开营商环境监督员聘任大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出席会议。此次会议聘选20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均来自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既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党代表、党外代表人士,还有商协会代表,实现全方位监督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充分监督和反映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全区营商环境建设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银海区将采用一证、一册、一码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督员队伍的管理,规范监督员的行为。也会全力为监督员履职做好服务,创造条件,确保监督员职能的有效发挥。该项创新举措,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强化社会监督,构建规范、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倒逼改革深化,全面增强聚集要素的吸引力,搭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开展企业走访活动
1月7日至8日,银海区非公办组织发改局、工信局、司法局、税务局、安监环保局、商旅局、招商服务中心、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走访辖区企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炳康带队先后走访了平阳商会、北海宏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海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俊美商贸有限公司、广西一小撮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每到一家企业,林炳康一行都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为企业送上了最新的优惠政策和法律知识,相关部门就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答复,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对各部门的这种现场办公方式,企业家们非常感动,表示企业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认真履行社会职责,为银海区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针对广西北部湾海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一小撮投资有限公司提出的项目建设用地问题,林炳康一行先后到实地进行考察,就企业建设用地问题给出了意见建议。林炳康要求,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辖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一是要增强服务主动性,坚持经常走访企业,切实掌握真实情况,理清工作思路。二是要注重服务针对性,着重绕围制约企业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加强分析研究,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三是要突出服务实效性,能做的工作必须马上做,不能马上做的,要及时将情况反馈企业,并多方征求意见,制定解决方案,逐步解决。
(四)实施政务服务人员晨会机制
为时刻绷坚高标准,严要求这根弦,对标反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目标从上周开始区政务服务中心每天早上8:05召集全体窗口人员召开晨会,由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导小结点评各窗口服务人员前天工作情况,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及领导指示,提醒注意事项和新要求,真心真情真力为企业和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