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9-2015年是我院加速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关键时期。为保障我院持续、健康、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按照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廊坊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中医为主办院方向,坚持继承创新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医院改革,明确医院功能定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医院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功能,努力适应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健康权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题,以医疗质量持续提高为主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医院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3、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原则。医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中医特色的有效发挥,使之贯彻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
三、发展现状
建院20年来,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不懈努力,医院由建院初期门诊部式医院发展成为一所以血液专科为重点,其他学科同步发展,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并成为中国中医血液专病医疗中心,河北省老年病医疗中心和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2009年,医院占地37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3600万元,拥有螺旋ct、dr、大型全自动生化仪、彩超等万元以上设备110台(件),设备总值3500万元,开放床位306张,病区9个,科室45个,职工408人,其中副高职以上95人、中级职称118人,年门诊量8万人次,出院人次5000人次,业务收入7600万元。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诚信十佳示范医院、省首批百佳医院、省文明示范单位及省文明服务三星级单位,连续多年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末,医院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开放床位数达到800张,职工人数达到900人,固定资产总值超过3亿元,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医院建设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地级市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真正发挥全市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中医预防保健示范中心和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作用,力争成为市内一流医院、省内一流中医院,国内一流专科医院。
五、规划任务和主要指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扩建门诊大楼:按照国家地市级中医院建设标准,拆除现有门诊楼旧楼(三层砖混3200平方米),投资8500万元,在原址新建一座框架结构30×60米、高10层总面积为17038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建设时间:2009年-2013年。
2、改扩建住院楼:拟对住院病区和现有门诊综合楼进行全面装修改造,扩大住院床位。先把院南侧现门诊综楼腾空,加以改造,改建为四个病区,可增加160张病床,再将原有病区加以改造提升。资金来源:财政投资2500万元,医院自筹500万元,扩建面积9000平米。建设时间:2013年-2014年。
3、新建科教大楼:拟重新规划医院家属楼,采取市场运作形式,新建一栋集临床教学、后勤办公和小区住宅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具体为底层三层连体底座,面积约15000平方米,向医院院内开门,主要用于医院行政、后勤、教学及临床辅助用房。上面建三栋18层左右的住宅楼,用于搬迁户和商业销售,收益用于三层底楼的建筑费用。建设时间:2014-2015年。
(二)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至2015年末,医院年门诊量达到23万人次,出院人次达到1万人次,业务收入达到3亿元,病床使用率大于85%,力争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小于60%,中医药参与率≥90%,门诊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30%,完成援疆、援坝、援藏及对口支援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任务。各项医疗指标符合或超过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走在河北省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前列。
(三)队伍建设
1、人才结构:至2015年,形成人才结构比较合理、人才梯队相对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职工规模达到700~800人,专业技术人员≥60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院职工比例≥60%,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全院职工比例≥25%,医护人员比例逐步趋于合理。培养省名中医1名、市名中医2名,研究生导师1~2名。
2、人才引进:每年临床医生、护士15~20名(中医药人员引进比例占引进总量的60%以上),侧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引进。
3、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确保中医药人员结构比例。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带徒活动,建设名医工作室,鼓励老专家从事临床指导和学术经验继承及研究工作,注重病例的积累和医案的整理,培养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团队。
4、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全员培训,重点抓好中层干部培训,进一步强化中层的有效执行力,提高宏观思维和管理经营等方面能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较高、运转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
(四)学科建设
1、科室设置:到2015年,住院病区达到15个,独立的一二级科室不少于20个,专病专科门诊不少于40个。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病房、床位的单元质量建设,提供差异化的住院服务,特需床位和惠民床位比例分别占总床位数的10%和20%。
2、专科建设:血液专科进一步做强做大,力争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进一步巩固提高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
新增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成立针灸脑病(中风单元)病房等中医特色专业。
3、学科建设:内科逐步细化分为肿瘤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神经(消化)、中风(康复)4个病区;
骨科细分为骨外、创伤2个病区;
血液科新增病区2个,包括普通病区和骨髓移植病房,共达到6个病区。组建急诊病区、icu标准病房和特需病房。建立科研中心,加强应用医学研究工作。
4、完善业务功能:加强急诊建设,建立医院120急救站,积极开展院前急救业务,提高中医药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外科手术水准,扩大业务范围。继续加大妇产科扶持力度,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5、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根据患者需求,制定中医特色诊疗方案,鼓励各科室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中医药参与率和治疗率。
(五)中医护理
1、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争取覆盖面达100%。
2、认真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深入开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且每年开展中医项目不少于2项。
3、加强护理人员引进培养,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知识培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五)设备购置:
1、医院大型设备:在螺旋ct基础上,引进64排ct,购置低场核磁共振成像仪,肿瘤治疗设备、流式细胞仪等标志性设备。
2、科室专业设备:设备配置按“三甲”医院普通标准配置,引进部分发展必需中医诊疗设备。
3、引进适宜技术所需设备:购置各种腔镜设备、微创设备。
(六)科研教学
1.科研项目:争取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项≥50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2项,完成省部级科研2-4项,地厅级科研12-18项,发表科研论文200篇以上;
对重大科研难题,成立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2.中药制剂:积极开发、推广应用院内中药制剂,新开发、申报院内特色中药制剂10种,使医院制剂数量不少于30种。
3.临床教学:具备每年接收60名中医本科医学生和50名进修生在院进行临床课程教学与临床实习的能力。
(七)加强“治未病”建设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积极筹备建立“治未病”科,争取在1到2年内,完成“治未病”服务的平台建设,建成规范的“治未病”科,通过成立组织、完善制度、配备设备,加强培训,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构建有我院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八)、信息化建设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is)进行全面升级更新,新建emr(电子病历)、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会诊等系统,门诊实施“一卡通”服务,实现患者挂号、交费、取药一卡通式服务。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医院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一把手负总责,明确目标责任,每年制定计划,分步实施,加强宏观监控,微观管理,定期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规划逐步实现。
(二)筹集资源,为医院跨越式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纳入省、市的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争取财政的专项投入。充分利用我院毗邻京津优势,积极探索招商引资,风险资金、社会资金参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用足、用活国家重点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我院发展筹集和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条件。
(三)解放思想,着力实施“三项工程”
1、人才立院工程
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四项人才计划。
(1)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年度人才引进补充计划,加大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使之与医疗、教学、科研需要相适合,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2)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院内内部培养、以老带新,院外进修学习、攻读学位、短期培训以及学术讲座等方式,着力培养专科专病特色突出的人才和有一定能力的实用人才;
要充分考虑医院综合服务功能的需要,实施中西医互学、互补。
(3)名医支持计划。实施好“燕赵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加强名中医的培养和遴选工作,建立有利于名医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和竞争机制,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或者名医,并成立名中医工作室。
(4)科技创新计划投入一定经费,鼓励职工积极科技创新,申报论文,开发制剂等,激发职工科研热情,形成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每年选派3-5名有明确目标和培养前途的骨干外出学习。进一步加强带教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2、特色兴院工程
就发挥特色优势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符合实际的调研报告,挖掘特色,突出特色,保护特色,发展特色,支持特色专科、特色项目的发展。
(1)制定特色建设计划。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创造品牌优势,将现有的优势专业做大做强,树立起其在特定治疗领域中的特殊声誉;
每个专科要确定3—5个特色专病及研究方向,优化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达到专病有专科、专科有专家、专家有专方。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室、实验室的建设,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积极培植满足现代医学需求的潜力学科,提升综合实力。
(2)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为龙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优势学科群。加强专科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重点专科建设规划、指导、考核、管理体系;
重点专科建设要加大力度、集中培植、实施人才、经费、资源的优先和重点配置;
定期对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在专科建设过程中,实行学科带头人责任制,制定明确的奖惩条例,学科带头人必须与医院签订重点专科建设合同书,对建设成效突出的学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达到建设目标的专科,责成其整改或取消其重点专科资格。要提高中医专科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3)制定中医干预政策,鼓励中医特色治疗。制定出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将中医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和工资绩效考核,支持和鼓励非药物治疗,提高中医药处方在门诊总处方量中的比例,提高中医药参与率,鼓励临床科室多使用中草药,对新开展的中医药疗法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从师承、名医、医学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中医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理疗、三伏贴等中医适宜技术,丰富中医治疗手段。
(4)建立健全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充实力量,成立治未病中心,加强中医中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着力建设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积极应用针灸、推拿、中药敷贴、冬病夏治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保证临床疗效;
在推广使用原有院内中药制剂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院内特色制剂。
(四)强化内涵,创建“四型医院”
1.创建“学习型医院”。在全院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持续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医院自我发展的动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2.创建“规范型医院”。大力推进医疗正规化建设,坚持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尤其要确保诊疗核心制度落到实处,使疑难病例讨论、查房、会诊、危重病人抢救、交接班等制度真正成为每个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大力推进管理规范化建设,促进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精细化。
3.创建“创新型医院”。做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靠创新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要大胆放手,大胆引进,吸纳各方各面的资金、人才、项目,善于借助外力壮大实力,不断扩大规模,自我膨胀,从而实现我院的快速增长。
4.创建“文化型医院”。挖掘、提炼我院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丰富完善,综合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特质,形成独具我院特色的医院文化。要普及职工对院歌、院训、院徽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文化氛围。
(五)注重创新,深化改革
1、继续深入改革用人机制和分配办法。按需设岗、以岗定编、按编聘任,健全人事分类管理规范化体系和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和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转变,最终实现高学历、高质量的行政、专业、后勤队伍建设目标。分配制度改革要处理好效益增长与分配比例的关系,与医院积累的关系,与医院发展的关系。在维护医院公益性前提下,正确处理效益与效率关系,逐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坚持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强化行政管理职能。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组织架构上建立符合市场运作的行政管理体系,及时修订规章制度,以提高管理效能为目标,合理合并、强化一些职能相近的科室,整合成立医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党政办公室、事业发展部等综合职能部门,明确科室职责,实行集中办公,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以形成精简、高效、务实的行政管理体系。
本规划符合医院长期和短期利益,对保持医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作用。规划目标具体、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院职工要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同心同德,战胜困难,一定会实现医院规模扩大,综合实力提高、基础设施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的奋斗目标。
第二篇: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精)
高平市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坚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医院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开创中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局面,完善中医医疗保健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五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坚持“诚信为本,仁德为先,人性关怀,科技兴院”的办院宗旨,体现“仁爱、诚信、敬业、奉献”的服务理念,从实际出发,坚持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为我市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先进、美丽、和谐的城市作出贡献。
1.2工作目标
1.2.1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完成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
1.2.2尽快完成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业务用房的需要。1.2.3再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两个市级专科。
1.2.4申请并完成1~2个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1~2个中药制剂专利项目。1.2.5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制剂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到2014年基本达到60%以上。
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到2017年,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中医特色突出,医疗服务满意”,集预防、医疗、康复、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医院领先水平。任务及措施 2.1医疗护理方面
2.1.1合理调整和配置医疗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进国内外新技术,锐意创新,打造省内一流重点专科。
2.1.2各临床科室至少确定实施3个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完善,形成特色优势。
2.1.3认真执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继续落实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考核计划,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并进行评价,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2.1.4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至2017年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
100%。
2.1.5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技术,加强培训,使每个中医类别医生掌握四种以上中医特色疗法技术。
2.1.6实行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准入制度,并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执业行为。
2.1.7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防卫工作,及时发现,及时纠错,防止安全隐患,杜绝医疗事故。
2.2科研方面
2.2.1制定激励措施,完善运行机制,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奖励科研成果。
2.2.2积极引进新项目,研发新技术,完成1~2个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2.2.3经常组织各项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大力支持医药专著的撰写和学术论文的发表。
2.3教学方面
2.3.1与高校密切合作,欢迎大中专院校学生来医院实习,每年完成2所省内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实习任务。
2.3.2加强员工培训,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和技术推广的稳步进行。
2.3.3重视继续教育,每年派遣一定比例的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加强内部职工培训,实行学分制,保证培训质量。
2.3.4积极开展师承教育,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中医药理论知识与技能。重视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结合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中医经典理论培训、临床中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确保我院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4人才队伍建设
2.4.1建立优秀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机制。重视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培养、选拔专业领域拔尖人才。
2.4.2实施名中医培养战略,采取师承教育、定向培养、进修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强化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2.4.3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员学历结构。每年适当引进一定名额中医药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增加中医药人员数量。使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等各类人员的
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中医药专业人员在各科室医护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标准要求。
2.5医院文化建设
2.5.1树立“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竭力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弘扬医院精神,使医院宗旨、院训及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2.5.2组织编纂员工手册,购买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规范等方面的书籍,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文化
修养。
2.5.3在医院大厅、走廊、庭院等地设立宣传面板或张贴海报,宣传中医传统文化和医疗保健知识,室内装饰装修彰显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神韵。
2.6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和医院信息化建设
2.6.1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完善医疗配套设施,利用五年时间逐渐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医院常规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器达到同类医院先进水平。
2.6.2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国内外高、精、尖医疗设备,为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同时注意遵守操作规程,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6.3我院要在2014年完成门诊医生工作站、新农合接口以及医保接口等建设,还要把检验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系统、电子病案信息系统规划到基础信息平台上,完成医院PACS 的建设,并实现全院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建成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2.7药事管理措施
2.7.1高度重视药事管理,遵守药事管理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开展会议研究探讨医院药事相关问题。
2.7.2逐渐改善药房和药库工作条件,设置中药道地药材专柜,各种药材分类存放,贵重药材、有毒有害药品和精神类药物有专人保管。
2.7.3 合理调整中药西药的使用比例,增加中药饮片、中药处 方和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2.7.4 加大中药材投入,对药材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从国家规 定的正规渠道进购药材,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为患者负责。2.8 治未病工作方案 2.8.1 设立治未病科,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2.8.2 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①制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服务 规范以及科研规划纲要。②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评价指标 和评价方法,科学地评估服务效果。③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优化服 务方法及产品,并形成体系。④加强对中医“治未病”传统和现代理论内涵的研究,推动“治 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2.8.3 实施“治未病”科研专项计划 根据“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 术标准和现实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 学研究。2.8.4“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 积极参与“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 等方面的培训。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由国 6 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执业 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 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 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和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理 论和方法等。2.8.5 知识交流、传播与推广 在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和护理服务的同时,通过 各种途径加强宣传,使“治未病”健康文化、预防知识和保健 方法等科学理念深入人心,惠及普罗大众。2.9 加强总务管理,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2.9.1 健全总务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后勤服务资源,大宗物资 的采购,实行论证、申报、审批和公开招标制度。2.9.2 加强对后勤物资的采购、验收、出入库保管、供应、维 修等环节的物业管理,严格按程序办理审批、报销、结算等 手续。2.9.3 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后勤保障机构的 正常运转,以更好地为临
床一线服务。我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明确,内容详尽,任务繁重,望全院上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各科室务必将具 体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目标。二 O 一三年元月三日 7
第三篇:西吉县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西吉县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201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卓越贡献。为很好的传承中医药文化,进一步明确我院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新跨越,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全县中医事业发展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西吉县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
西吉县中医医院于1982年建院,2007年在原址改扩建,是我县唯一一家以中医为特色的二级医院,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和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集医疗、预防、急救、康复、科研、保健、教学为一体的二级中医医院。
(一)医院发展背景
医院占地
亩,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0张,年门诊量
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
万余人次。病床使用率,年平均住院日
天。现有职工
人,其中,中、高级职称
人。设有
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其中针灸康复科、肝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医院能够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诊治各种常见、1 多发、疑难复杂病症。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DR、大型彩色B超、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颈颅彩色多普勒、电脑牵引床、电子胃镜。资产总额
万元,固定资产总值
多万元。有一批居国内、省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用于临床,有
余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
余篇,出版医学专著
多部。
现有专科
个,其中市级重点专科
个:骨伤科、针灸科、肝病科,针灸科已发展床位
余张,因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效果明显,社会效益显著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中医特色专科有肝病科、、皮肤科、名老中医专家门诊等科室。
医院先后被评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建院以来,医院稳步发展,特别是医院改扩建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许多环节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投入不足,加之建院时间较短,中医药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医环境和条件需进一步改善;人才梯次结构不尽合理、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比例偏低;部分临床科室中医特色不浓,中医药制剂使用率仍然较低;中医药特色诊疗与专科优势不够突出,尚不能完全
2 满足患者多层次的诊疗需要;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仍须进一步提高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解决。
(三)医院发展形势分析
医改《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随着医改的深入,对中医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也将为我院建设和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特别是中医特色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时随着人们对医学知识认识的提高,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中医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疗效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工作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求提高中药饮片颗药使用的比例,这既是医院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需求。
二、2011—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坚持“中医为本、质量为命、发挥特色、精诚服务、惠泽百姓”的办院宗旨,突出“中医立院、依法治理、3 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方向,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二级甲等标准化中医医院”为发展战略; 以“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大于一切”为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中医特色,努力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在内涵建设、特色优势等方面发挥中医特色,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为我县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目前我院面临规模小,人才匮乏,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生存发展难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医院的生存发展问题,为振兴西吉中医事业,结合我院实际及“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特制定我院中长期发展五年规划。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加强医院科学管理,扩大医院规模,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五年内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完成医院的生存问题,逐
4 步完成“二甲医院”所要求的各项指标;达到“二甲医院”所要求的评审标准。到2015年,争取建成“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中医特色突出,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急救、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1、加强规范化管理建设,努力创建标准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学习现代管理理念,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着手,加强以规范化为目标的内涵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实施医疗技术、服务质量、质量监控体系规范化管理。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开展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强化院领导班子、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二级负责人的管理意识、管理责任,提高各级管理水平。以狠抓医疗护理质量,强化质量管理为核心,不断完善各种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和管理措施,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加强质量督查力度,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在规划期内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
2、加强医院规模基础建设,增强医院服务能力。
(1)、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国家、省、市、县有关对中医药的扶持政策。发挥中医优势,加大基础建设,增加业务
5 用房,改善就诊环境,膨胀医院规模,在县委政府和卫生局的支持下,2011年至2015年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现有业务用房的功能,扩大病房用房,合并科室设置,重点突出内、外、妇、儿,、针灸推拿康复、肝病、骨伤、肛肠科等临床科室,健全医技科室,实现医院正常运转。
(2)、医疗设备更新、投入:在规划期内,计划投入200万-300万人民币,添置CT及一些急需的医疗设备,以满足临床需要,提高诊疗水平。
(3)、增加病床数:开放病床达到200张
(4)、职工总人数:达到200人,重点要引进中医方面人才,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做到人员结构配备优化合理,比例达到标准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卫技人员占职工人数80%以上,逐步使中高级卫技人员占卫技人员的比例﹥40%以上,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齐全的人才技术队伍。
(5)、固定资产总值:争取在规划期末,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
万元
(6)、业务收入平均年递增率15%-20%,五年基本解决生存吃饭问题,业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
3、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逐步改变我院西医技术比例过大,中医药使用比例较小
6 的倒挂问题,解决目前中医院姓西的问题,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大中医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建立健全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奖惩机制,提高中医药使用比例。特别是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使用,每年要以25%的比率增加,住院病历要逐渐中医化。所有临床人员都要接受中医知识的培训,可以自学,可以成教学习,但必须接受医院内部培训,护理要在护理服务中自觉使用中医护理知识,体现中医特色。广泛应用中药饮片和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门诊病人中医药处方量占门诊总处方量比例﹥60%,住院病人中接受中医服务病人占住院病人总数比例﹥60%。
(2)、加强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建设,坚持以“专科特色为龙头,提高整体功能,促进综合发展”的办院方向,坚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专长,加强专科专病建设,要集中力量倾其全力,积极创造条件,选准项目,进行重点培植,着力加强针灸理疗康复科、肝病、肛肠科、中医治疗糖尿病、脾胃病等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做好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以实现本院在市级或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上获得突破。争取利用5年时间,使之成为县中医院的拳头科室。
在加强专科建设的同时,带动其他专科发展,全面促进内、外、妇、儿、急诊等各科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督促各科室培植特色优势病种,开展特色
7 治疗项目,特别是在确定专病种的治疗优势上下功夫,争取5年内,使我院的“针灸理疗康复、肝病、肛肠专科”具有一定的规模。形成“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良好局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医院的整体功能,促进医院的全面综合发展。
(3)、加强药事管理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中药从业人员的结构,合理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到2015年,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要逐步达到70%的要求。使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各类人员的学历层次完全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标准要求,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室建设上,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到2015年不仅在数量上要完成制定的二级医院要达到的特色科室要求,更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中医特色的体现形式及优势的发挥。要通过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到2015年完善中药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争取建成2到4个市级特色专科,在周围市县中产生较大影响。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中医制剂,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科室。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8
(4)、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充分发挥中医院在全县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真正成为全县中医药科研、教学、医疗、预防保健中心。为此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我院还与公易卫生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派出中级职称以上中医药人员到支援单位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针灸、推拿、刮痧和火罐等5项中医适宜技术,使受援方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发挥中医药特色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使其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建设并逐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医院从针灸理疗康复科等科室抽调相关人员筹建治未病中心。争取在3到5年内,完成“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规范的治未病中心,构建我院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服务规范、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估标准、制定服务流程等。设计体质辨识表,有计划地开展体质辨识工作、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在提供治未病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积累、提高:提
9 高和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对亚健康状态的指导和干预;提升中医预防保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人才培养。计划到2015年末,把我院治未病中心的业务全面开展起来。
(6)、加强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预防工作上的参与能力。加强中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积极改善急诊急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急诊急救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急救能力;提高中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鼓励中西医人员相互学习,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人员应掌握中西医感染医学、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脾胃等重大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素质工程。
为提高全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术水平,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创造再学习的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梯队,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每年引进3-5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充实人才队伍;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创造再学习的条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学历层次,优化专业节后,合理调整、充实知识构成。开展“三基三严”全员培训,制定并落实“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开展医师定期考
10 核工作,依照《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规范,对医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提高学历层次,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调整、充实知识构成。5年内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大专以上要达到100%。大力开展院内继续教育,技术学习、业务培训和岗位技术练兵,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派员参加省市以上的各种专业医学会、医疗单位组织的技术培训、交流、学习研讨等以提高理论技术水平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准学科、分期分批地选调临床业务技术骨干到省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深造。每年送培不少于5人,努力为我院培养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为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加强护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加强中医护理管理,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加强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辩证施护知识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人手一册,组织系统学习;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定期开展中医单病种护理质量检查,并持续改进。至2015年底,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护士熟练掌握本科室中医专科特色护理技术,新护士上岗前
11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合格率达100%。各科开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至少3个以上。
(2)、实施护士准入管理,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杜绝无证上岗,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垂直管理体系,护理部在业务指导、人员调配、奖金分配等工作中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按照“二甲”医院标准,稳步增加护士数量,确保病房、手术室、急诊室等临床一线护士达到规定配置要求。逐步实施护士按职上岗,实现医院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
6、加大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向导,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创建名院的重要内容,她体现着办院方向,管理方式,服务理念,人文精神等,体现医院的形象。我们要在规划期内,加大医院文化建设的投入,以医院宗旨、院歌、院训、院徽等为载体,以“仁、和、精、诚”为核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在建筑,标志,宣传等方面有别于西医医院,彻底改变“看不见中医的人,听不见中医的声,闻不见中医的味”的局面。
(四)、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提升服务能力
1、深入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
12 政治工作,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树立即体现中医药传统优秀品德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服务理念,文明行医,诚信服务,广泛开展义诊,送医药、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创造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为目标,以打造学习型医院、开展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和谐行业。强化医院管理,整顿服务秩序,规范执业行为,坚决抵制和认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当交易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风建设,行业纪律的政策规定,积极探索建立从源头上纠正和预防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以实现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2.我院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案、具体措施和考核细则。
(1)、对使用中医药的科室和个人予以奖励,在制定量化核算方案时要增加中医技术价值体现的权重比例。
(2)、退休的名老中医继续来我院发挥他们的“名医”效应给予优惠政策、对名老中医专家带徒给与奖励。使他们能够带动中医学科建设,加强传统中医药的传承工作,坚持以老带新,能够充分发挥名老中医传帮带作用,言传身教,培养新秀。
(3)、我院制定医护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及考核办法,每月组织开展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学
13习并考核。
3、积极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医疗惠民工程的有关规定盒对贫困群体的减免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实行成本核算与病床使用门诊数量、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综合考核、评议的办法,使科室收入、医生收入与开单多少及处方量不发生直接关系;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对住院病人实行“一日清单”,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实施监控考核,认真落实单病种费用控制和检验结果互认;积极开展医疗下乡活动和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努力打造“诚信品牌”。
4、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规划运行和实施、考核。本着查漏补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原则,对其中难度较大的规划任务,要组织力量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对量化指标在注重完成数量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和综合社会效益的提高,对定性指标要努力做到以社会和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使我院的医疗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和群众的综合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明显发挥,医院的发展步伐得到加快。
14
15
第四篇:中长期发展规划
龙都幼儿园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11年9月
龙都幼儿园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1年---2016年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工作准绳,以《纲要》精神为指南,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保教质量,实现办学设施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造就一支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具有时代先进性教育观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特点鲜明、开放的、具有活力的办园特色,争取在2014年挤身于省级示范幼儿园行列。
第一阶段:
2011年7月——2012年6月
幼儿园刚刚成立半年,各方面基础较差,而且办园规模扩大,从原来的不完全型幼儿园到小、中、大班齐全的幼儿园,同时园领导及教职员工也都是重新组合,因此,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艰苦创业,站稳脚跟,为创建潍坊市一类幼儿园和成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建立建全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分层管理网络,在幼儿园内建构起一套常规管理体系,并基本形成“敬业、勤奋、务实、创新”的园风。
2、正常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重对照“一日活动常规细则”,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园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严格规范教师:“六认真”,强化教师职责,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不断改善园所环境,优化设施,各班已添置彩电、空调等物,添置一大批自制玩教具,以满足保教工作的需求,加强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环境。建设各类活动角,使幼儿园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安全、美观。
4、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争取年底通过市教委一类幼儿园的验收以及成为潍坊卫生合格单位。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6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改善办园条件,加强科研力度,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档次,努力创建潍坊市基本现代化幼儿园。
1.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园领导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竞争意识、育人意识。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进一步拓宽绿地面积,加强园内内环境的建设。增建30米塑胶跑道,完善多功能室和游戏室的设施,添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玩具,提高幼儿园现代化程度。
3.加大力度培训师资。首先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文化水平的提高,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增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其次,计划在有限的资金中划出一块金费,专门用于师资培训。带教师出去参观、学习、开眼界,请专家、行家来园作现场指导、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第三,在园内分层次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鼓励教师勤于总结、思考,写出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好文章,旨在出人出文章出书。
4.以教科研为龙头,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抓好日常教研的同时,抓好课题研究工作,重点抓好幼儿语言功能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二个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并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争取在两年内取得实验成果。
5、创办幼儿园自己的园刊,并编写论文集,注重宣传,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
6、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创建做好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底通过市教委专家组的验收,成为潍坊市基本现代化幼儿园。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4年6月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奋发努力,开拓创新,办出幼儿园的特色,使其真正成为潍坊市示范幼儿园。
1.培养更多的品德优、习惯好、能合作、会交往、爱探索、会生活、会学习、健康自信、聪明活泼、诚实勇敢的好孩子。为孩子从小能受到高质量、全面的启蒙教育创造一切条件。
2.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办园特色,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发挥市级示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A.通过探索实践,逐步建立具有本园优势和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园为本的课程结构。B.与名园、名师结对,借助他们的力量提高办园质量。C.依托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D.和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力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建立一支观念新、文化层次高、动手能力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A.全园教师的学历均达大专,本科率达30%。B.培养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一名区级教坛新秀,2名园级骨干教师。C.所有教师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考试并拿到合格证。D.所有教师均通过普通话的等级考试。D.有论文在杂志上发表。E.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4.建立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层级管理框架,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A.树立良好园风,创既和谐又竞争的团体氛围。B.建立(激励加约束)以激励为主的层级管理框架,采用目标管理指标考核的方法,保证各项目标具体落实到人。同时也给每个职工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获得事业的成就感。C.适应新情况,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重点抓好落实,强化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各环节。D.发挥民主管理的功效,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5.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添置幼儿用床和体育教学设施,丰富图书阅览室。同时进一步调整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游戏环境。争取利用暑期建造好风雨操场,并封闭走廊。
6.实现扩班目标,使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达到双轨制。第四阶段:2014年7月——2015年6月
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园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与每位教师签定目标任务书,年底将对照任务书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奖罚有依据,奖惩分明。分层培养青年教师A/推荐教学业务日趋成熟的区学科带头人参加市青年教师会课比赛和市教坛新秀的评比,并在区内借班上课,提高知名度,为早日成为市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B/对骨干教师要求其积极参与园内课题研究,完成有质量的论文一篇,在园内的教学活动中起示范带头作用。C/新教师要求其继续拜师学艺,多学习反思,不断更新观念。
2、加大教科研的研究力度,提高参与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继续对市级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注重资料积累,进行课题中期汇报。同时根据幼儿园发展需要,努力构建符合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达到体能健康、心理健康和智能健康的金三角结构。
3、适应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开发优质资源并合理利用,如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外校资源等,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全面的视野和空间。我园将与敬老院、博物馆、消防支队、中心小学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签定和约,使他们成为幼儿实践活动的基地。
第五阶段:2015年7月----2016年6月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创品牌,树特色,将幼儿园建设成为一流的优质园,努力实现省级示范园的办园目标。
1、加强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树立新型的现代教育观念,实现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生命的关怀者、平等的交往者、宽容的教育者,并引领教师逐步从传统的教授型向科研型、学者型发展。
2、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文化素养(中师合格率达100%,大专合格率达90%,本科率约40%)。加强园本课程培训,继续搞好幼儿园健康特色教育,使教师不仅具有运用课程的能力,更具备选择课程和生成课程的能力,使园本课程更系统化。
3、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会课件制作并在园内开展评比活动。
4、完成《幼儿语言功能的发展》课题结题工作,有关老师完成结题报告,并将论文、活动设计汇编成册,做好资料整理工作。
5、完善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提高网站访问率,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和声誉。建立校园局域网,初步形成数字化的管理网络,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使信息传递更快、更新。
6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做好幼儿园的扩建工作,完成楼层接建,创设多功能室,并添置相应设备。
7.做好幼儿个人档案,并设计成光盘,录下幼儿三年成长的轨迹。
第五篇:中长期发展规划
竹铺中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我县“促进公平,强基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教育工作方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理清学校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策略,加快我校的发展速度,特制订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根据学校“两继三自四生成”的办学思路,确定学校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2015年前,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20年前,将学校办成一所全区一流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把中山中学建成有深厚文化内涵、现代教育理念的自治区一流示范性普通高中,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二)阶段目标: 1、2012年前,完成学校改造一期工程(新教学楼启用),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2、2014年前学校改造全部完成;新校区完成规划。3、2015年前,初中部完成剥离;在校高中生达到30个教学班,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新校区建设启动。4、2017年,新校区启用。两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完成。5、2020年前实现把中山中学建成有深厚文化内涵、现代教育理念的自治区一流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以“八荣八耻”为指导,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活动主题,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学生学习新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落实德育常规,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拓宽德育途径,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1)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活动主题,以地方的德育基地、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学生守则》为重点,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有计划地抓好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秋季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3)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艺术节、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 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建成“凸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1.加强学习,增强教师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扎实推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建设年”和“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激发党员教职工的职能服务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促进党员廉洁自律,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3)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桂林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及办法》,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 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进一步推广“桂林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年”成果,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大力弘扬师德正气。
(4)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压担子,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在三至五年内,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区级协作课题、市、校级的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广泛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让一批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年青人脱颖而出,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四是多学科,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与研究,不断培养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学与指导能力,力争各学科有不同级别的学科带头人。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 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 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4.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6)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立。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离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通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等设备和建设相对滞后,完善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添置种类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设法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集资的办法,在五年内,将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争取财政资金,按规划改造学校旧校区。
2.建设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解决部分离校较远的学生上学难。3.逐年完善各年段的多媒体设备,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4.按照学校校园规划方案,逐步建设校园文化。5.努力建设新校区,调整学校规划。
6.校园道路改造,校园绿化,建停车棚(场)。
7.不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室、通用技术等专用教室建设。继续添置充实通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教学仪器设备。
(五)凸显特色,发展内涵。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开展的学校特色活动。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书香校园。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践行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和“博雅刚健”学生发展观。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进行对外交流,扩大师生国际视野,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六)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 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 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4.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四、重点工作项目
(一)加大科研,创新教学模式
在探索形成的英语“4P”教学模式、物理的三为主四环节、语文的三步同路、学生青春风采展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软件等较有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上,学校继续保持对这些品牌的深入研究和转化应用,重点针对学生养成教育、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推进品牌建设。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需要,形成校本课程特色;提升学科教学的影响力,力争培育2—3个省内知名品牌学科,教学经验能够在市、区内辐射与推广。
(二)学校文化项目
挖掘学校传统文化,提炼学校精神,形成以“中山文化”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更新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促进学习型教学文化的形成。建好文化长廊、读书长廊,设置校史陈列室,注重校园建筑物在风格、布局、色彩等审美方面的协调、和谐,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三)硬件建设。按照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规模和标准,制定校园重建规划,力争三年内完成对现有校舍改造升级,五年内完成新校区建设;按照现代化教育要求,高标准添置校园设施设备,改进现代教学仪器装备,构建数字化校园;校园休息设施和景点布置艺术化,具有审美和陶冶教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