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项目申报材料[精选五篇]

时间:2021-02-11 11: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橡胶项目申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橡胶项目申报材料》。

第一篇:橡胶项目申报材料

橡胶项目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机构

摘要

橡胶(Rubber)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我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在 80 万吨/年左右波动,曾在 2013 年达到峰值 87万吨,而近年来随着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生产意愿降低,2016 年国内天然橡胶产量下滑到 76 万吨。

该橡胶项目计划总投资 19846.9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79.2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3.46%;流动资金 5267.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6.54%。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 48032.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6521.19万元,税金及附加 430.22 万元,利润总额 11510.81 万元,利税总额13528.73 万元,税后净利润 8633.11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895.6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8.00%,投资利税率 68.17%,投资回报率43.50%,全部投资回收期 3.80 年,提供就业职位 754 个。

橡胶项目申报材料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项目调研分析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五章

项目选址规划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第六章

土建工程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三、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七、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第七章

项目工艺分析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二、技术管理特点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四、设备选型方案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说明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五、废弃物处理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七、清洁生产

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九章

安全管理

一、消防安全

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六、防尘防毒措施

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第十章

项目风险评价分析

一、政策风险分析

二、社会风险分析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资金风险分析

五、技术风险分析

六、财务风险分析

七、管理风险分析

八、其它风险分析

九、社会影响评估

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

一、节能概述

二、节能法规及标准

三、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能源供应条件

四、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三、项目节能设计

四、节能措施

第十二章

实施安排

一、建设周期

二、建设进度

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

四、人力资源配置

五、员工培训

六、项目实施保障

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说明

一、项目估算说明

二、项目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

一、经济评价综述

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一、招标依据和范围

二、招标组织方式

三、招标委员会的组织设立

四、项目招投标要求

五、项目招标方式和招标程序

六、招标费用及信息发布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估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 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 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 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 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 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 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橡胶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橡胶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48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 集团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 科技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橡胶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十分广阔。

橡胶制品指以天然及合成橡胶为原料生产各种橡胶制品的活动,还包括利用废橡胶再生产的橡胶制品。合成橡胶的产量已大大超过天然橡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丁苯橡胶。而我国是世界天然橡胶的消费及进口大国。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其橡胶制品行业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8 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产量为 4979.3 万吨,销售收入近9709 亿元,其市场规模也将近8640.7 亿元。2019 年 1-9 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 23176 万元,同比下降 5.9%;工业销售产值 23055万元,同比下降 11.7%。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

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59923.28平方米(折合约 89.84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橡胶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59923.2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46188.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00071.8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67305.1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6350.80平方米。

七、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82 台(套),主要包括:xxx 生产线、xx设备、xx 机、xx 机、xxx 仪等,设备购置费 4819.28 万元。

八、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橡胶 xxx 单位/年。综合考 xxx 集团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 集团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九、原材料供应

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有:xxx、xxx、xx、xxx、xx 等,xxx 集团所选择的供货单位完全能够稳定供应上述所需原料,供货商可

以完全保障项目正常经营所需要的原辅材料供应,同时能够满足 xxx集团今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预期要求。

十、项目能耗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823586.65 千瓦时,折合 101.22 吨标准煤,满足橡胶项目项目生产、办公和公用设施等用电需要

2、项目年总用水量 34592.10 立方米,折合 2.95 吨标准煤,主要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管网供给。

3、橡胶项目项目年用电量 823586.65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34592.10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4.17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42.55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2.3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十一、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应用清洁原材料,生产清洁产品,同时采取完善和有效的清洁生产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消除和减少污染的作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地方清洁生产的标准要求。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 xxx 集团承办的“橡胶项目”主要从事橡胶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橡胶项目选址于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

“ 三线一单 ” 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橡胶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周期长的设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数量需有余地。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9846.99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579.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3.46%;流动资金 5267.7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6.54%。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48032.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6521.19万元,税金及附加 430.22 万元,利润总额 11510.81 万元,利税总额13528.73 万元,税后净利润 8633.11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895.6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8.00%,投资利税率 68.17%,投资回报率43.50%,全部投资回收期 3.80 年,提供就业职位 754 个。

十五、报告说明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十六、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橡胶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橡胶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橡胶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754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4895.62 万元,可以促进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8.00%,投资利税率 68.17%,全部投资回报率 43.50%,全部投资回收期 3.80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80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 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

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 15 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十 七、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9923.28

89.84

1.1

容积率

1.67

1.2

建筑系数

77.08%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2.28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46188.86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00071.88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6350.80

绿化率 6.35%

总投资

万元

19846.99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4579.24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7725.50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8.93%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4819.28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4.28%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034.46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0.2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3.46%

2.2

流动资金

万元

5267.75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6.54%

收入

万元

48032.00

总成本

万元

36521.19

利润总额

万元

11510.81

净利润

万元

8633.11

所得税

万元

1.67

增值税

万元

1587.7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30.22

纳税总额

万元

4895.62

利税总额

万元

13528.73

投资利润率

58.00%

投资利税率

68.17%

投资回报率

43.50%

回收期

3.80

设备数量

台(套)

182

年用电量

千瓦时

823586.65

年用水量

立方米

34592.10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04.17

节能率

22.36%

节能量

吨标准煤

42.55

员工数量

754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一)公司概况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

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已拥有 ISO/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以及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以及 ERP 生产管理系统,并具有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及实验测试设备。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558.33 万元,同比增长26.75%(8771.25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橡胶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36418.75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7.6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8727.25

11636.33

10805.17

10389.58

41558.33

主营业务收入

7647.94

10197.25

9468.88

9104.69

36418.75

2.1

橡胶(A)

2523.82

3365.09

3124.73

3004.55

12018.19

2.2

橡胶(B)

1759.03

2345.37

2177.84

2094.08

8376.31

2.3

橡胶(C)

1300.15

1733.53

1609.71

1547.80

6191.19

2.4

橡胶(D)

917.75

1223.67

1136.26

1092.56

4370.25

2.5

橡胶(E)

611.84

815.78

757.51

728.38

2913.50

2.6

橡胶(F)

382.40

509.86

473.44

455.23

1820.94

2.7

橡胶(...)

152.96

203.95

189.38

182.09

728.38

其他业务收入

1079.31

1439.08

1336.29

1284.90

5139.58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9347.42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2234.53 万元,增长率 31.42%;实现净利润 7010.57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446.28 万元,增长率 25.99%。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41558.33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6418.75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7.63%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6.75%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8771.25

利润总额

万元

9347.42

利润总额增长率

31.42%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2234.53

净利润

万元

7010.57

净利润增长率

25.9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446.28

投资利润率

63.80%

投资回报率

47.8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2.86%

企业总资产

万元

45707.21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28.49%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3022.71

资产负债率

42.15%

二、橡胶项目背景分析

我国的天然橡胶产量在 80 万吨/年左右波动,曾在 2013 年达到峰值 87 万吨,而近年来随着天然橡胶价格下跌,生产意愿降低,2016 年国内天然橡胶产量下滑到 76 万吨。

我国是生产制造的大国,不仅面对是国内 13 亿人的巨大市场,也是大量商品的世界工厂。以占天然橡胶 70%需求的轮胎行业为例,中国的轮胎消费占全球轮胎消费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的轮胎生产量超过了全球轮胎生产量的一半。

因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中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从 2007 年的 269 万吨增加到 2014 的 480 万吨。在近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降速,天然橡胶的国内需求增长变缓,而轮胎行业近年面对大量的海外反倾销,轮胎出口被部分限制,导致生产外移,降低了国内天然橡胶的需求。

通过对橡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由于我国的地理纬度原本不适合种植天然橡胶,因此我国种植的胶林,割胶期短于东南亚各国,单位面积产量低于东南亚各国,因此我国种植的天然橡胶在成本上处于天然劣势。然而为了保护国内种植天然橡胶这个战略资源,我国政府对进口天然橡胶征收 20%的关税。

在天然橡胶最大的消费下游轮胎行业,国内的轮胎制造商出口轮胎所需要的进口天然橡胶可以核销关税,即零关税,而内销轮胎如需要使用进口的天然橡胶则必须缴纳关税。因此出现了“复合橡胶”这个新品种。复合橡胶是国内的轮胎行业规避天然橡胶进口关税的产物,是东南亚的橡胶加工厂在天然橡胶中加入微量的硬脂酸等助剂混合而成。

通过对橡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由于我国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天然橡胶较大的受国际市场影响。2017 年在天然橡胶主产国

抛储以及未实施联合保价和没有新的减产举措出台的情况下,我国天然橡胶主流价格大幅下跌。具体为:年初经历了 1 个半月的短时快速上涨,上涨幅度高达 27.8%;

之后,自高位大幅回落,虽然中间出现几次小幅反弹,更有几次崩盘式跌停,至 12 月 29 日,下跌幅度高达 41.82%。其中,本年度天然橡胶现货主流报价最高点 20873.33 元/吨出现在 2 月 13 日,最低点11357.14 元/吨出现在 10 月 9 日,年度最大跌幅约为 45.59%。

三、橡胶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橡胶(Rubber)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 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天然橡胶就是由三叶橡胶树割胶时流出的胶乳经凝固、干燥后而制得。1770年,英国化学家 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当时将

这种用途的材料称为 rubber,此词一直沿用至今。橡胶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三叶橡胶树提供最多的商用橡胶。它在受伤害(如茎部的树皮被割开)时会分泌出大量含有橡胶乳剂的树液。

天然橡胶是由胶乳制造的,胶乳中所含的非橡胶成分有一部分就留在固体的天然橡胶中。一般天然橡胶中含橡胶烃 92%-95%,而非橡胶烃占 5%-8%。由于制法不同,产地不同乃至采胶季节不同,这些成分的比例可能有差异,但基本上都在范围以内。

蛋白质可以促进橡胶的硫化,延缓老化。另一方面,蛋白质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引起橡胶吸潮发霉、绝缘性下降,蛋白质还有增加生热性的缺点。

丙酮抽出物是一些高级脂肪酸及固醇类物质,其中有一些起天然防老剂和促进剂作用,还有的能帮助粉状配合剂在混炼过程中分散并对生胶起软化的作用。

灰分中主要含磷酸镁和磷酸钙等盐类,有很少量的铜、锰、铁等金属化合物,因为这些变价金属离子能促进橡胶老化,所以他们的含量应控制。

干胶中的水分不超过 1%,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挥发,但水分含量过多时,不但会使生胶储存过程中易发霉,而且还会影响橡胶的加工,如混炼时配合剂易结团;压延、压出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硫化过程中产生气泡或呈海绵状等。

特种型橡胶指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橡胶。主要有:①丁腈橡胶,简称 NBR,由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制得。耐油、耐老化性能好,可在120℃的空气中或在 150℃的油中长期使用。此外,还具有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②硅橡胶,主链由硅氧原子交替组成,在硅原子上带有有机基团。耐高低温,耐臭氧,电绝缘性好。③氟橡胶,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合成橡胶。通常以共聚物中含氟单元的氟原子数目来表示,如氟橡胶 23,是偏二氟乙烯同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氟橡胶耐高温、耐油、耐化学腐蚀。④聚硫橡胶,由二卤代烷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多硫化物缩聚而成。有优异的耐油和耐溶剂性,但强度不高,耐老化性、加工性不好,有臭味,多与丁腈橡胶并用。此外,还有聚氨酯橡胶、氯醇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

按形态分为块状生胶、乳胶、液体橡胶和粉末橡胶。乳胶为橡胶的胶体状水分散体;液体橡胶为橡胶的低聚物,未硫化前一般为粘稠的液体;粉末橡胶是将乳胶加工成粉末状,以利配料和加工制作。20世纪 60 年代开发的热塑性橡胶,无需化学硫化,而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成形。橡胶按使用又分为通用型和特种型两类。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如果沾水或不同的温度的话,有可能变成导体。导电是关于物质内部分子或离子的电子的传导容易情况。按原材料来源与方法: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其中天然橡胶的消耗量占 1/3,合成橡胶的消耗量占 2/3。

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当这种橡胶树的表皮被割开时,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称为胶乳,胶乳经凝聚、洗涤、成型、干燥即得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是由人工合成方法而制得的,采用不同的原料(单体)可以合成出不同种类的橡胶。1900 年-1910 年化学家 C.D.哈里斯(Harris)测定了天然橡胶的结构是异戊二烯的高聚物,这就为人工合成橡胶开辟了途径。1910 年俄国化学家 SV 列别捷夫(Lebedev,1874-1934)以金属钠为引发剂使 1,3-丁二烯聚合成丁钠橡胶,以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合成橡胶品种,如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苯

橡胶等等。合成橡胶的产量已大大超过天然橡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丁苯橡胶。

第三章

项目调研分析

一、橡胶行业分析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橡胶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十分广阔。

近几年来,橡胶行业得到不少发展,已有细分行业稳中有升,新生橡胶细分行业则飞速发展,但同时,橡胶行业也还存在环境、资源、灾害、创新等问题。

2004 年,全国天然橡胶种植总面积 69.62 万公顷,开割面积45.19 万公顷,干胶产量 57.33 万吨。其中农垦橡胶种植面积 41.1 万公顷,民营 28.52 万公顷,分别占全国橡胶总面积的 59.03%和 40.97%。

2005 年,海南遭遇 50 年罕见的干旱和百年不遇的台风灾害,天然橡胶生产遭受重创。为挖掘国内天然橡胶种植、加工的发展潜力,增加自给,中国橡胶行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认真贯彻国家安全、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方针,并取得重大成果。尤其是橡胶助剂行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绿色环保型助剂大幅增长,防老剂优良品种产量比例已达 80%,促进剂达 50%,有毒、有害、高致癌的 NOBS 生产量得到有效

控制;废橡胶综合利用率达 65%以上,再生胶及胶粉后加工利用领域扩大。

2006 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发布《中国橡胶工业“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意见》及橡胶行业“十一五”实施名牌战略规划意见。这是首次由协会组织制订的行业规划。规划表明,橡胶工业“十一五”期间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全行业要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中国成为世界橡胶工业的强国。

中国橡胶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到 2010 年,中国天然橡胶总消耗量将达到 230 万吨,橡胶工业的产品结构将有较大变化,新型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增多、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扩大,生产技术有明显进步。

橡胶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当一国的橡胶行业成熟后,该行业的景气状况与整个经济的运行橡胶状况将保持很强的相关性:其发展周期的长度与该国经济周期的长度相当,走势同向;但由于橡胶行业属于基础工业,它的周期变化要略提前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另外,同样由于橡胶行业处于国民经济生产链的前端,其周期波动的波幅要小于产业链末端行业的波幅,也小于整个经济的波幅。从产业投资的角度看,成熟的橡胶行业比较接近收益型投资行业。中国的橡胶加工业正值蓬勃发展时期,各地的橡胶业不仅加快了中国工业的进程,也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建设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橡胶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云南、广东、山东莒县、河北等地。

二、橡胶市场分析预测

橡胶制品指以天然及合成橡胶为原料生产各种橡胶制品的活动,还包括利用废橡胶再生产的橡胶制品。合成橡胶的产量已大大超过天然橡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丁苯橡胶。而我国是世界天然橡胶的消费及进口大国。近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其橡胶制品行业也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8 年我国橡胶制品行业产量为 4979.3 万吨,销售收入近9709 亿元,其市场规模也将近8640.7 亿元。2019 年 1-9 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 23176 万元,同比下降 5.9%;工业销售产值 23055 万元,同比下降 11.7%。

目前我国橡胶轮胎主要运用于汽车轮胎,汽车销量会严重影响汽车轮胎销量进而影响橡胶轮胎市场。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稳居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市场,带动轮胎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当前国内外橡胶制品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各橡胶制品企业都想从日趋复杂的环境下在更大范围考虑公司的市场与资源分布,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以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

天然橡胶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品;作为大宗商品,其价格受贸易政策、汇率、国家货币政策及市场流动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是生产轮胎等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占轮胎等橡胶制品总生产成本比重较大。并且由于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有一定的联动性,因此,天然橡胶的价格对轮胎等橡胶制品成本影响很大。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

一、产品规划

(一)产品放方案

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该项目主要产品为橡胶,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橡胶产品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年产量为 xxx,预计年产值 48032.00 万元。

(二)营销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目标,国家出台并实施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对于相关行业来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逐渐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各行各业面临市场国际化,相应企业将面对极具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的竞争

对手,市场份额将会形成新的分配格局。

产品方案一览表

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年产量 年产值 1

橡胶 A

单位

xx

21614.40

橡胶 B

单位

xx

12008.00

橡胶 C

单位

xx

7204.80

橡胶 D

单位

xx

3842.56

橡胶 E

单位

xx

2401.60

橡胶 F

单位

xx

960.64

合计

单位

xxx

48032.00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59923.28平方米(折合约 89.84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59923.28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89.84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100071.8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67305.12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100071.88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7725.50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82 台(套),设备购置费 4819.28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9846.99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48032.00万元。

第五章

项目选址规划

一、项目选址原则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同时具备便捷的陆路交通和方便的施工场址,并且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相一致。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园区 2008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园区,规划面积 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 45平方公里。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园区内给排水、供电、通讯、宽带等配套设施齐全,商贸物流体系日

臻完善。营造了“三通一平”、“七通一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工作环境。

三、建设条件分析

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各个工艺流程的优秀技术工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始终走在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

四、用地控制指标

投资项目占地税收产出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税收产出率≥15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占地产出收益率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行业产品制造行业占地产出收益率≥500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产出收益率≥600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

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土地综合利用率≥95.00%”的具体要求。

五、用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77.08%,建筑容积率 1.6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3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2.28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占地面积(㎡)

基底面积(㎡)

建筑面积(㎡)

计容面积(㎡)

投资(万元)

主体生产工程

32655.52

32655.52

67305.12

67305.12

5715.51

1.1

主要生产车间

19593.31

19593.31

40383.07

40383.07

3543.62

1.2

辅助生产车间

10449.77

10449.77

21537.64

21537.64

1828.96

1.3

其他生产车间

2612.44

2612.44

3903.70

3903.70

342.93

仓储工程

6928.33

6928.33

21298.39

21298.39

1315.38

2.1

成品贮存

1732.08

1732.08

5324.60

5324.60

328.85

2.2

原料仓储

3602.73

3602.73

11075.16

11075.16

684.00

2.3

辅助材料仓库

1593.52

1593.52

4898.63

4898.63

302.54

供配电工程

369.51

369.51

369.51

369.51

25.67

3.1

供配电室

369.51

369.51

369.51

369.51

25.67

给排水工程

424.94

424.94

424.94

424.94

22.96

4.1

给排水

424.94

424.94

424.94

424.94

22.96

服务性工程

4387.94

4387.94

4387.94

4387.94

271.00

5.1

办公用房

1806.17

1806.17

1806.17

1806.17

162.23

5.2

生活服务

2581.77

2581.77

2581.77

2581.77

145.17

消防及环保工程

1237.86

1237.86

1237.86

1237.86

86.01

6.1

消防环保工程

1237.86

1237.86

1237.86

1237.86

86.01

项目总图工程

184.76

184.76

184.76

184.76

96.25

7.1

场地及道路硬化

11731.02

1894.35

1894.35

7.2

场区围墙

1894.35

11731.02

11731.02

7.3

安全保卫室

184.76

184.76

184.76

184.76

绿化工程

5506.32

192.72

合计

46188.86

100071.88

100071.88

7725.50

六、节约用地措施

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投资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地已有生活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区域少建非生产性设施,因此,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和节省建设投资。undefined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undefined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道路网呈环形布置,方便生产、生活、运输组织及消防要求,所有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坡路及弯道等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设计。

(三)绿化设计

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undefined

(四)辅助工程设计

1、消防水源采用低压制,同一时间内按火灾一次考虑,室内外均设环状消防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00.00 米,消火栓距道路边不大于 2.00 米。项目所在地供水水源来自项目建设地自来水厂,给水压力≥0.30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投资项目生活给水主要是员工工作及休息期间的个人饮用及卫生用水,生活给水水压 0.35Mpa。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

3、投资项目供电负荷等级为Ⅲ级,场区降压站电源取自国家电网,电源符合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规定。投资项目供电电源由项目建设地变电站专线供给,供电电源电压为 10KV,架空线引入场区后由电缆引入高压变配电室内,由场区配电屏分流到主体工程内,配电电压为 380V/220V;场区电缆埋地敷设,车间内电缆架空敷设,该地区的供电电源可靠且电压稳定,完全能够满足投资项目的用电需求。变压器低压总出线设有功计量和无功计量,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分开计量,动力用电每个配出回路根据需要装设有功电度表。用电设备单台电机容量在 75.00KW 及以上,电热设备单台容量50.00KW 及以上的设备均应单独装设电度表。

4、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

八、运输组成

(一)运输组成总体设计

1、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2、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可采用送货制;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使企业的物流组成达到合理优化;把企业的组成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场物料运输形成有机的整体。

(二)场内运输

1、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撑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以保证运输的安全。

2、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装车外运;场内运输由装载机、叉车及胶轮车承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本期工程项目资源配置可满足场内运输的需求。

(三)场外运输

1、场外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供给以及产品的外运;产品的远距离运输由汽车或铁路运输解决,区域内社会运输力量充足,可满足本期工程项目场外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2、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本期工程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3、外部运输应尽量依托社会运输力量,从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产成品、大宗原材料的运输,应避免多次倒运,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且提高运输效率。

4、该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的运入,成品的运出所需运输车辆,全部依托社会运输能力解决。

(四)运输方式

由于需要考虑橡胶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运输需求量较大,初步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

九、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项目最佳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投资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六章

土建工程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1、《无障碍设计规范》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10、《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11、《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12、《钢结构设计规范》

三、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本次设计融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建设和谐企业为前提条件,以建筑“功能、美观、经济”三要素前提为出发点,全盘考虑场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等各方面要素,极力打造一个功能先进、生产高效的现代化企业。针对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投资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为基点,全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承办单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

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钢结构设计规范》

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建筑设计是根据生产工艺提出的设计条件结合总图位置,进行平面布局,空间组合,结构选型,全面考虑施工、安装及检修要求,既要充分满足生产经营要求,又要注重建筑的形象。项目总体布置要按照使用功能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做到人流、车流路线通畅,空间布置和周围环境协调,同时,应符合相应满足噪音控制、采光、透视、日照、温度、净化等及其他特殊要求...

第二篇: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丙烯酸酯橡胶(以下简称ACM)是以丙烯酸酯为主单体经共聚而得的弹性体,其主链为饱和碳链,侧基为极性酯基。由于特殊结构赋予其许多优异的特点,如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氟橡胶和硅橡胶,其耐热、耐老化性和耐油性优于丁腈橡胶。ACM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耐油环境中,成为近年来汽车工业着重开发推广的一种密封材料,特别是用于汽车的耐高温油封、曲轴、阀杆、汽缸垫、液压输油管等,目前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性能与组成

ACM的共聚单体可分为主单体、低温耐油单体和硫化点单体等三类单体。

主单体,常用的主单体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随着侧酯基碳数增加,耐寒度增加,但是耐油性变差,为了保持ACM良好耐油性,并改善其低温性能,便合成一些带有极性基的低温耐油单体。

低温耐油单体,传统的采用丙烯酸烷氧醚酯参与共聚,得到ACM耐寒温度为-30℃以下;尔后工业生产中又选用丙烯酸甲氧乙酯为共聚单体生产耐寒型ACM,进一步降低使用温度。近年来国外专利报道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使用丙烯酸聚乙二醇甲氧基酯、顺丁烯二酸二甲氧基乙酯等作为低温耐油单体效果更好。另外杜邦公司采用乙烯与丙烯酸甲酯溶液共聚,将乙烯引入聚合物主链,可以明显提高产品低温屈挠性等。

硫化点单体,为了使ACM方便硫化处理,因此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硫化点单体参与共聚,一般硫化点单体的含量小于 5%,硫化点单体按反应活性点可分为含氯型、环氧型、羧基型和双键型等。其中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主要有含氯型的氯乙酸乙烯酯、环氧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酯、双键型的3-甲基-2-丁烯酯、羧酸型的顺丁烯二酸单酯或衣糠酸单酯,另外还有专利报道采用乙酰乙酸烯丙酯等。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研究概述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数据来源 第五节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第二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总论 第一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背景

一、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名称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承办单位

三、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主管部门

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九、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准入政策

三、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地方政策

第四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发展规划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市场调查

一、拟建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组成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第七节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筹资方案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第三节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 第三节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丙烯酸酯橡胶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第十五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金融风险 第四节政治风险 第五节法律风险 第六节环境风险 第七节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我国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我国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我国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三、市场风险

四、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我国丙烯酸酯橡胶项目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损益表

第十九章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丙烯酸酯橡胶项目位置图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丙烯酸酯橡胶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

1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2、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xiexiebang.com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第三篇:中国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1章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总论

1.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背景

1.1.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名称

1.1.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承办单位

1.1.3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主管部门

1.1.4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6 研究工作依据

1.1.7 研究工作概况

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市场预测和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规模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3 厂址

1.2.4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2.5 环境保护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7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建设进度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9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10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2章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

1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3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 市场预测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3.3.1 推销方式

3.3.2 推销措施

3.3.3 促销价格制度

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 产品方案

3.4.2 建设规模

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4章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 资源和原材料

4.1.1 资源评述

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4.2.1 自然条件

4.2.2 基础设施

4.2.3 社会经济条件 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4.3 厂址选择 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4.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5章 工厂技术方案

5.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组成5.2 生产技术方案

5.2.1 产品标准

5.2.2 生产方法

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5.3.3 仓储方案

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5.4 土建工程

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5.4.3 建筑材料

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5.5 其他工程 5.5.1 给排水工程 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5.5.3 地震设防

5.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6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6.1.8 交通运输情况;

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 主要污染源

6.2.2 主要污染物

6.3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4 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6.4.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6.4.3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6.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6.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6.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6.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6.8.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6.8.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6.8.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6.8.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7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7.1 企业组织

7.1.1 企业组织形式

7.1.2 企业工作制度

7.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 劳动定员

7.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7.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8章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 建立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8.1.2 资金筹集安排 8.1.3 技术获得与转让 8.1.4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8.1.5 施工准备

8.1.6 施工和生产准备

8.1.7 竣工验收

8.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实施进度表

8.2.1 横道图

8.2.2 网络图

8.3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实施费用

8.3.1 建设单位管理费

8.3.2 生产筹备费

8.3.3 生产职工培训费

8.3.4 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8.3.5 勘察设计费

8.3.6 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9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总投资估算

9.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9.1.2 流动资金估算 9.2 资金筹措 9.2.1 资金来源 9.2.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筹资方案

9.3 投资使用计划

9.3.1 投资使用计划

9.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10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0.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0.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0.1.2 单位成本

10.1.3 销售收入估算

10.2 财务评价

10.3 国民经济评价

10.4 不确定性分析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0.5.1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0.5.2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3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4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0.5.5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0.5.6 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0.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11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与建议 11.1.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11.1.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11.1.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1.1.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1.1.5 对不可行的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11.1.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12章 财务报表

(1)基本报表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2各年损益分配表

3自有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4投资者(整体)财务现金流量表

5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6资金平衡节余(银行存款)表

7资产负债表(缴税偿债分利后)

8资产负债表(税后偿债分利前)

9外汇平衡节余累积表

10投资构成、资金投入与来源计划表

11注册出资方式比例与出资计划表

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辅助报表 1生产销售既定目标 2进口设备‘原值’估算表

3购买国产设备‘原值’估算表

4作价出资设备‘原值’估算表

5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估算表

6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用汇‘原值’估算表

7生产橡胶压延机产品日生产耗能(外购)指标

8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与产品产量计划目标

9各产品原辅材料年消耗计划目标

10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一)

11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二)

12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三)

13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年进项税额

14内销产品年应纳增值税与出口产品抵退税、关税

15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含运费)年支出

16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总额估算

17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估算表

18年经营成本估算表

19流动资金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与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表

22各产品成本费用价格构成与调整统计分析表

(3)敏感分析报表 第13章 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凡属于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

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建议书

(2)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橡胶压延机产品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3)附图

【订购电邮】:yiwa_8311@126.com

【完成时间】:2---3工作日

【报告格式】:精装印刷版+电子版

【交付方式】 特快专递EMS

【出品单位】:中工国研行业研究协会

【报告价格】:面议

【联系人】:段小姐 ***

第四篇:橡胶专题

我国天然橡胶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1.管理体制创新理论基础

1.1 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机理[1]

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中,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称之为管理文化。将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面,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创举,作为在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理论,是对原有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而成的。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运行,把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它的核心是使工人关心企业,给企业管理理念和实践带来生机和活力。

(1)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机理

管理文化与产业经济有着积极紧密的关系,管理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将企业放入某个产业领域背景之下,可以发现企业群的集体思维直接影响产业发展走势,而决定企业群思维的正式企业的管理文化。可知,管理文化与产业经济的运行是同步的;对产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同时也是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还是产业经济创造性发展的支撑条件。

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面,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产业经济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其作用方式,归纳起来有:渗透式、导向式、桥梁式和转化式四种[2]。所谓的渗透式就是指人类的智力物化后以一种客体形式存在并影响人的主观意识、与人发生信息交换与反馈,进而对产业的经济行为产生实际影响;导向式则是指管理文化通过传递一种观念影响产品,最终影响产业的运行机制,这有正负两个方向的影响机制;桥梁式意为纽带作用,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产业技术的进步,产业链的延伸等有重大影响;转化式是指管理文化通过一种理念影响并指导产业发展,就科学技术领域,成果的转化或许比原始的创新更具有实际意义,然而这需要相应的管理文化来引导科技的转化。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所谓的产业组织是通过分析产业与市场、企业与市场以及企业间关系,权衡竞争与垄断以及规模经济和效率之间的矛盾,目的是实现产业资源和制度的优化配置,保证产业演化的顺利进行[3]。产业组织重点考察的是同一产业内处在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间的关系。产业组织研究客体:企业、市场和企业间行为。

管理文化源于企业,作用于企业,间接对市场运行机制产生影响,从而对产业组织施加影响。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契约式以及关系型两种风格迥异的管理文化,前者属于法制经济,后者属于网络经济。两种管理文化影响下的产业组织在其内部实施的企业生产,交易方式有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降低了产业组织市场交易成本,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而东方的以儒家资本主义为基础的产业协作组织,能有效地降低契约签订成本,也能提高产业经济的运作效率,但是后者的契约维护成本显著高于前者。

此外,有学者从行政经济的角度剖析管理文化对产业组织的影响。认为行政经济即为官文化经济,在东方社会一端是社会网络,一端是行政权利支配一切,以官文化为背景形成的官本位经济社会,对生产力具有负面影响,对产业组织的发展有障碍作用。然而,管文化比较浓厚的日本和新加坡有着比较成功的运用,管文化这一传统被认为是这些国家实现产业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先决条件。

另外,管理文化是企业运作多年的文化积淀,与企业核心技术一样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应视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广泛运用于企业参与的全球竞争以及实现“双赢”“多赢”的跨国并购。最终实现产业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来源、产业资源、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动力等方面。

资本来源方面,东方社会现代化的资本来源主要是储蓄,高储蓄推动高投资,高投资驱动着高增长,从局部来看,结构效益优化。产业资源方面,东方产业资源有四要素,即政府、市场、企业和社会。其运行特征体现较多的是政府的意志和社会网络特征,市场、企业相对弱化。产业关联方面,东方产业产业关联的标准不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处于关系的考虑。其主要特征是摆平,即以社会关系的平衡为要务。产业布局方面,产业布局主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国家的作用体现在产业布局的决策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的作用则主要考虑缘的社会关系地方保护主义、产业结构趋同、管产学的密切联系、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不高都是与此有关的。但“四民分业”、“天人合一”等是与现代管理文化条件下产业生态布局的思想吻合的。产业结构优化动力方面,科学技术作用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在古代中国作用较为明显,但到近现代,科技的优化动力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积贫积弱、长期对外封闭,不能发挥东方社会的整体创新优势所致。

(4)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

管理文化对产业政策的影响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规制方面。

我国产业政策主导模式是政府主导辅以社会配套,是一种分市场化的主导方式。前者主要表现在东方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后者主要体现在西方欧美一些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有一整套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当然目前这些国家地区也不全然依赖市场发挥作用,事实也证明过度依赖市场将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所以,凯恩斯经济思想备受推崇,使得现代世界各国逐步倾向于走市场与政府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产业组织政策方面,东方产业组织政策的官本位化导致政府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兴衰荣辱。政府一般采取企业网络化组织政策,适当扶持大企业,在政企关系方面形成“官、产、学”相结合的咨询体制,在产业发展目标上,政府、企业、社会达到高度的共识,而且这些产业组织政策主要不是通过法律进行的,体现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西方的产业组织政策恰恰相反,通常会制定一些法律法规限制大企业走向垄断,对规模过于庞大,影响产业竞争的企业进行分解,并在为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做出积极努力,这与西方世界个人主义管理文化密不可分。另外,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产业的组织政策更多的表现为效率兼顾公平。

产业结构政策方面,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历来是重农轻商,解放后我国曾大力实行工业化,但由于过去长期重农轻商,在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制定了工业化的赶超策略。在一定时期内以市场换技术是改善产业结构的政策思路。

产业技术政策方面,在东方农业社会,社会网络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和降低机会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网络的促进作用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不甚明显,但在消化吸收创新技术方面,它可以降低营销成本。在西方,个人主义的管理文化鼓励个人创新,对技术的开发有积极推动作用。然而,在西方没有形成类似东方的社会网络结构,在销售渠道建设等环节成本投入很大,不利于其竞争。产业规制方面,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西方国家的产业规制更加强调市场和企业的作用,政府主张通过市场内部协调,对于约束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西方国家的做法一般是取消或者放松规制,任由产业内的企业自由竞争。不像西方社会那样,我国产业规制除了市场作用和企业作用,更突出政府和社会的规制功能,以“看得见的手”主导产业发展。

(5)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东方社会网络型经济发展体制,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关系来维系,不同于西方通过合同法律法规制度等硬件来维护。而产业可持续发展是通过社会网络进行有效组织,扩展人类的选择机会和能力,以期尽可能地平等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

产业可持续发展观是通过社会网络相联系的方式扭转传统发展观,它不仅把人类置身于发展的中心位置,而且把人们的关系置于一切之首。它使民众的参与意识增强,鼓励社会各部门的长期合作。社会网络的的概念使满足后代需要的思想变得易于实现,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实施。现代全球网络与传统社会的网络重叠,真正体现现代社会是高技术、高情感的社会,这种社会亦迫切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文化。

1.2产业组织理论[4]

产业组织通常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产业组织考察的是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即处于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这里所指的商品的统一性,主要指企业之间或者同一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主要性能必须基本相同,商品之间具有高度的替代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逐步形成的。1938年,梅森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在继承张伯伦等人的基础上,梅森提出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①。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承袭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即所谓的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市场关系的各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提出政府公共政策,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中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赛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任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并把这些问题用产品差别和进入壁垒等新的概念来加以说明的做法,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的对照。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

1.3产业结构理论

在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这个概念始于20世纪40年代。所谓产业结构即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

20世纪30-40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 ①关于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梅森在1939年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有详细阐述。成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费夏、C·克拉克、赤松要、里昂惕夫和S.库兹涅茨等人。18世纪中叶之后,工业部门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下突飞猛进,服务部门也有较大扩展。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期,工业部门衰退,从统计上体现出服务部门在经济中的明显优势。于是,人们回忆起17世纪中期配第的朴素思想。新西兰经济学家费夏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再次提起配第的论断,并首次提出了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产业结构理论开始初具雏形。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2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论”②。该理论主张,本国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的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政策是要根据“雁形形态论”的特点制定。赤松要认为,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四个阶段并呈周期循环。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其图形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人们常以此表述后进国家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发展过程,并称之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5]。

在吸收并继承了配第、费夏等人的观点的基础上,C.克拉克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中,他通过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资料的整理和比较,总结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劳动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进而从制造业向商业及服务业的移动,即所谓克拉克法则。其理论前提是,以若干经济在时间推移中的变化为依据。这种时间系列意味着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在此是指不断提高的国民收入。

库兹涅茨他在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联系。他通过对大量历史经济资料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即: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在理论前提上,他把克拉克单纯的“时间序列”转变为直接的“经济增长”概念,即“在不存在人均产品的明显减少即人均产品一定或增加的情况下产生的人口的持续增加”。同时,“人口与人均产品双方的增加缺一不可”,而“所谓持续增加,指不会因短期的变动而消失的大幅度提高”。而后,他将产业结构重新划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并使用了产业的相 “雁行模式”(Wide-Geese Flying Pattern)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赤松要1932年在其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中提出的,并同时提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②对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由此,使克拉克法则的地位在现代经济社会更趋稳固。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50-60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此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A.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及一批日本学者等。

里昂惕夫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他利用这一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与各部门在生产中的关系,分析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在《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中,他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问题。

丁伯根关于制定经济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如认为,经济结构就是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以达到某种目的,其中就包含了调整结构的手段。他经济政策区分为数量政策、性质政策和改革三种。其中,性质政策就是改变结构(投入产出表)中的一些元素,改革就改变基础中的一些元素。又如在他的发展计划理论中所采用的大型联立方程式体系,就是凯恩斯、哈罗德、多马以及里昂惕夫等人多种模型的混合物;另他所采用的部分投入产出法,就是一种产业关联方法,它直接从投资计划项目开始,把微观计划简单地加总成为宏观计划。

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即刘易斯理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拉尼斯他与费景汉把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认为不仅仅收入分配变化及与之相对规模以及储蓄、教育、劳动力市场等有关因素之间也存在直接的联系。希金斯分析了二元素结构中,先进部门和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的差异。原有部门的生产函数属于可替代型的,而先进部门存在固定投入系数型的生产函数,此部门采取的是资本密集型的技术。

赫希曼在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不平衡增长模型,突出了早期发展经济学家限于直接生产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发展次序的狭义讨论。其中关联效应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

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重视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其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钱纳里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贡献颇多。他认为,经济发展中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是不变的,从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指出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出口将会减少,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

筱原三代平(1955)提出了“动态比较费用论”,其核心思想强调: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形成动态比较优势。由于该理论毕竟与国际贸易理论密切相关,因而只能成为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起点。特别是在实践在中,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一些日本学者提出各种理论假设和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赤松要等人提出的产业发展“雁形态论”。

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系等。

1.4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

1.4.1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内容

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具体地说: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4.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1)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否可以被永远地使用下去。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的理论和方法。

(2)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人类迄今为止一直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视为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物品”,不承认自然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并在经济生活中把自然的投入排除在经济核算体系之外。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把自然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3)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认为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趋势的根源是当代人过多地占有和使用了本应届于后代人的财富,特别是自然财富。基于这一认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财富(包括自然财富)在代际之间能够得到公平分配的理论和方法。

(4)三种生产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流派的认识论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中物质的流动是否通畅并构成良性循环。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运动分为三大“生产”活动,即人的生产、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谐运行的理论与方法。

1.4.3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

(1)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同样,产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对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2)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及其战略

产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产业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生态环境系统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是多个领域发展战略的总称,它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目标相互协调。

(3)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对那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及企业,或关停并转,或加强治理,还会兴起新的产业,即绿色产业。从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来判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信息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现在到21世纪30年代左右,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会掀起新的产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调整产业结构、顺应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世界范围内使环境质量好转并有所提高,大体上也得花几十年时间。所以,从现在开始的未来三、四十年时间中将是产业结构变动最大、经济发展步入低耗高效无污染的新阶段,是人类经济活动、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的大调整、大转变时期。

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可以有不同重点的展开。例如,生态学家着重从自然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着重从经济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社会学家从社会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科技工作者则更多地从技术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解为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绿色工艺或技术系统。

1.5产权理论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他一生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是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即运行的制度基础。他的产权理论发端于对制度涵义的界定,通过对产权的定义,对由此产生的成本及收益的论述,从法律和经济的双重角度阐明了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

1.5.1产权理论概述

产权理论认为,私有企业的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所以在利润激励上,私有企业比传统的国营企业强。没有产权的社会是一个效率绝对低下、资源配置绝对无效的社会。能够保证经济高效率的产权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1)排他性,即它是一个包括财产所有者的各种权利及对限制和破坏这些权利时的处罚的完整体系;(2)专有性,它使因一种行为而产生的所有报酬和损失都可以直接与有权采取这一行动的人相联系;(3)可转让性,这些权利可以被引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去;(4)可操作性;(5)可交易性[8]。

有许多学者在科斯开辟的产权研究领域,进一步补充、发展了产权理论。对产权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学派有:以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以德姆塞茨和阿尔钦等人为代表的所有权学派,以布坎南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舒尔茨等人为代表的自由竞争学派,以肯尼斯·阿罗等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学派,以波斯纳和库特等人为代表的法经济学派,以富努斯顿和配杰威齐等人为代表的比较产权学派等。

1.5.2产权界定

产权界定,就是对财产权进行的甄别和确认,也就是对物质利益和风险归属的界定,严格的说,产权界定就是通过法律程序,明确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其实质就是社会契约形式对财产所有者的财产权的确认和保护。

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是非常必要的,产权界定能有效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使资源用到产出最大、成本最小的地方,达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一方面,市场交易可以说就是产权的交易,因而,如果产权没有界定清楚,就无法进行交易:一个人不能用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换取不知道属于谁,换到手之后可能随时失去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产权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所谓“不确定性”和“外部性”,表现为“搭便车”和“败德行为”[9]。

清晰的产权可以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科斯提出的“确定产权法”认为在协议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而在解决外部侵害问题时可以采用市场交易形式。科斯产权理论的核心是:一切经济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因此,经济分析的首要任务界定产权,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做什么,然后通过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总产品的最大化。

1.5.3产权失灵

所谓的产权失灵是指产权不存在或者产权的作用受到限制而出现的资源配置抵消甚至无效的现象。自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0)发表以来,不少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相对应的更深层次的失灵是“产权失灵”。产权失灵的领域越大,导致市场失灵的领域越大。

产权失灵实际上是产权的不完备。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这些所有权利就构成了“权利束”。“权利束”常常附着在一种有形的物品或服务上,正是权利的价值决定了所交换的物品的价值。“权利束”既是一个“总量”概念,即产权是由许多权利构成的,如产权的排他性、收益性、可让渡性、可分割性等,也是一个“结构”概念,即不同权利束的排列与组合决定产权的性质及结构。但是任何权利都不是无限的,都要受到约束和限制。

产权的完备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生活中的任何产权不可能是完备的,这种不完备性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产权的主体在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另一种情形是外来的干预(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制等造成的所有制残缺。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对任何产权主体来讲,尽管不能做到产权的完备性,但是关键权利束(如收益权、转让权等)的具备是有效产权的基本条件。

产权失灵的根本原因应该从国家理论中去寻找。因为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道格拉斯。c.诺思指出,国家理论“关键的问题是解释由国家界定和行使的产权的类型以及行使的有效性。最富有意义的挑战是,解释历史上产权结构及其行使的变迁。”[10]历史上有效率的产权和无效率的产权都与国家有关。“产权的出现是国家统治者的欲望与交换当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费用的企图彼此合作的结果”。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国家凭借其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权。与各种民间组织相比,政府能以更低的成本确立和实现所有权,并且由此获得的好处要比经过扩大市场获得的好处明显得多。(2)有利于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国家作为第三种当事人,能通过建立非人格化的立法和执法机构来降低交易费用。

1.6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externality)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效应③,马歇尔说“我们可把有赖于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赖于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工业的个别且也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前者被称为外在经济,后者为内在经济。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和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 这一概念源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分析产业生产成本作为产量的函数时引入的“外部经济”这一术语。③成本。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如此定义[11]:“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更为确切的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根据外部性表现形式的不同,外部性可以从下列七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2]:(1)外部性的影响效果

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绝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都讲到,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或称正外部经济效应、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或称负外部经济效应、负外部性)。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2)外部性的产生领域

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生产的外部性就是由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就是由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性。以往经济理论重视的是生产领域的外部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外部性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展至消费领域。从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两种分类出发,可以把外部性进一步细分成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四种类型。

(3)外部性产生的时空

代内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通常的外部性是一种空间概念,主要是从即期考虑资源是否合理配置,即主要是指代内的外部性问题;而代际外部性问题主要是要解决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尤其是要消除前代对后代、当代对后代的不利影响。可以把这种外部性称为“当前向未来延伸的外部性”。这种分类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代际外部性同样可以分为代际外部经济和代际外部不经济。

(4)产生外部性的前提条件

竞争条件下的外部性与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 Jack Baumol)不仅对竞争条件下的外部性作了分析,还对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作了考察,他认为竞争条件下的外部经济问题与垄断条件下的外部经济问题是不一样的。他举例道:“当一个厂商扩大规模将会提高工业中一切厂商的运输效率时,这种扩大如果由一个厂商单独去做可能没有利益,但如果该工业为一个人所独占,那就仍然会获得利益。”这就是说,竞争性部门中一个厂商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不一定就是垄断者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

米德在他1962年发表的《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一文中全面分析了在竞争条件下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绝大多数的外部性理论都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进行阐述的,因此,鲍莫尔对竞争条件下和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十年后,米德仍然就竞争条件下的外部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5)外部性的稳定性

稳定的外部性与不稳定的外部性关于外部性理论的文献绝大多数发表的是稳定的外部性。所谓稳定的外部性是指可以掌握的外部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协调方式,使这种外部性内部化。

(6)外部性的方向性

单向的外部性是指一方对另一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例如化工厂从上游排放废水导致下游渔场鱼产量的减少,而下游的渔场既没有给上游的化工厂产生外部经济效果,也没有产生外部不经济效果,这时就称化工厂给渔场带来的单向的外部性。大量外部性属于单向外部性。

交互的外部性是指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通常发生在公有财产权下的资源上)。例如,所有国家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彼此之间都有外部不经济效应。这就属于交互的外部性。

(7)外部性的根源

制度外部性与科技外部性新制度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了外部性理论,并把外部性、产权以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从而把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制度外部性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本身极易产生外部性;在一种制度下存在、在另一种制度下无法获得的利益(或反之),这是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于禁止自愿谈判或自愿谈判的成本极高,经济个体得到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不一致,从而存在着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

1.7交易费用理论 1.7.1交易费用的定义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对于交易费用的内涵,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等都作过界定。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将交易费用解释为“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他同时认为,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同样存在“管理费用”。阿罗1969年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就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诺思将交易费用界定为:“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埃格特森的定义是“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立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张五常则将交易费用定义为“所有那些在鲁宾逊克鲁索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以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1.7.2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是整个现代产权理论大厦的基础。1937年,科斯(Ronald·Cosas)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他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方式(即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组织劳动分工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劳动分工的费用。一方面,企业作为一种交易形式,可以把若干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产品的所有者组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易,从而减少了交易者的数目和交易中摩擦,因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市场交易的复杂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因此,企业替代了市场。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内部交易,还是市场交易,都存在着不同的交易费用;而企业替代市场,是因为通过企业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比通过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交易费用低。

1.7.3 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在科斯之后,威廉姆森等许多经济学家又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1977)将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他认为,事前的交易费用是指由于将来的情况不确定,需要事先规定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就要花费成本和代价,而这种成本和代价与交易各方的产权结构的明晰度有关;事后的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发生以后的成本。这种成本表现为各种形式:(1)交易双方为了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而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2)交易双方发现事先确定的交易事项有误而需要加以变更所要付出的费用;(3)交易双方由于取消交易协议而需支付的费用和机会损失。

威廉姆森(1980)分析了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环境的不确定性、小数目条件、组织或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构成 了市场与企业间的转换关系。杨小凯(1991)则从劳动交易和中间产品交易角度区分了企业和市场,认为企业是以劳动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而不是用市场组织替代市场组织。后来,杨小凯(1995)又进一步研究认为,企业和市场的边际替代关系取决于劳动力交易效率和中间产品交易效率的比较。

1.7.4交易费用理论的有关结论

(1)市场和企业虽可相互替代,却是不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

(2)企业取代市场实现交易有可能减少交易的费用。(3)市场交易费用的存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4)企业“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当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增长扩大)。

(5)现代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及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是资本主义企业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

交易费用理论仔细区分了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市场交易双方利益并不一致,但交易双方地位平等。企业内部交易一般是通过长期合约规定(如企业主和雇员),交易双方利益比较一致,但地位并不平等。市场交易导致机会主义,但在企业内部,机会主义对谁都没有好处。

1.8企业的性质[13] 1.8.1科斯的观点

一般认为,现代企业理论由科斯开其先河,奠基之作是《企业的性质》(1937)一文。这篇文章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对企业性质作了经济学解释。科斯把企业的性质定义为不同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考察的是“企业作为一个不同于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

针对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存在的重大缺陷,科斯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把企业理论从“黑箱”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为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价格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市场运行也存在费用。企业之所以出现,正是通过管理协调来代替市场协调并降低成本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通过企业组织生产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组织的交易费用,企业才得以产生。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为: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来调节,而在企业内,则通过管理协调来完成。企业的边界由交易费用来决定,当扩大规模时,企业内的交易费用低于在市场上交易费用时,企业的边界则得以扩展,直至两者的交易费用相等时为止。科斯以交易为分析单位,以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和替代分析为方法,以交易费用概念为基础,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边界。

1.8.2马克思的观点

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它对企业的性质分析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展开的。首先,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企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协作的组织形式。马克思认为, 协作是人类劳动过程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其次,企业作为协作的组织形式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即企业是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以劳动力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产物。马克思认为,在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是通过资本家的权威实现的,而在市场上, 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实际上就是把企业视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最后,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 企业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带有一定的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性质就是资本雇佣劳动。

马克思是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研究企业的起源的。他认为,企业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马克思认为企业的两大主体——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协作形式一开始就出卖自己劳动力给资本的自由雇佣工人为前提。”可是,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不是自发产生的, 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说:“自然界不是一方面造成货币所有者或商品所有者,而另一方面造成只是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这种关系是已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许多次经济变革的产物,是一系列陈旧社会形态灭亡的产物。”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者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竞争中的失败者丧失了劳动力赖以实现的生产资料, 他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再也没有可以出卖的东西,于是成了雇佣工人;而竞争中的胜利者便成为资本家。其次,马克思认为企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的协作成为可能,而协作则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9不完全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 1.9.1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即GHM模型,Grossman-Hart-Moore模型,GHM模型或称所有权-控制权模型,是由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 man&Hart,1986)、哈特和莫尔(Hart&Moore,1990)等共同创立的,因而这一理论又被称为GHM理论或GHM模型,国内学者一般把他们的理论称之为“不完全合约理论” 或不完全契约理论,因为该理论是基于如下分析框架:以合约的不完全性为研究起点,以财产权或(剩余)控制权的最佳配置为研究目的。是分析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的配置对激励和对信息获得的影响的最重要分析工具。GHM模型直接承继科斯、威廉姆森等开创的交易费用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性发展。其中,1986年的模型主要解决资产一体化问题④,1990年的模型发展成为一个资产所有权一般模型。

1.9.1.1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主要观点

企业与市场的区别不是由剩余收入索取权的分布决定的,而是由剩余控制权的分布决定的。市场意味着剩余控制权在交易双方是对称分布的,而企业意味着剩余控制权的非对称分布。他们认为当两个经济行为主体进入一种交易关系,财产被用来创造收入,而要在合约中列出所有关于财产的特殊权利费用极高时,最合适的做法就是一方将另一方兼并,即一方把另一方的剩余权利都购买过去。但是“剩余权利对购买方来说是一种收益,对另一方却是一种损失,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激励机制的扭曲。因此,一种有效率的剩余权利的配置必须是购买者激励上所获得的收益能够充分弥补售出者激励上的损失。”投资行为最重要的一方应当取得剩余权利的所有权。1.9.1.2不完全契约理论具体解释 Grossman, S.and O.Hart, 1986, The Costs and Bene„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 691-719.⑤ Hart, O.and J.Moore, 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1119-1158.④

⑤所谓契约的不完全性是指契约不可能做到完备的程度。哈特从三个方面解释了契约的不完全性:“第一,在复杂的、十分不可预测的世界中,人们很难想得太远,并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做出计划。第二,即使能够做出单个计划,缔约各方也很难就这些计划达成协议,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情况和行为。对于这些,过去的经验也提供不了多大帮助。第三,即使各方可以对将来进行计划和协商,他们也很难用下面这样的方式将计划写下来: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外部权威,比如说法院,能够明确这些计划是什么意思并强制加以执行。”

由于不完全契约的存在,所有权就不能以传统产权理论那样以资产这一通常的术语来界定。因为,在契约中,可预见、可实施的权利对资源配置并不重要,关键的应是那些契约中未提及的资产用法的控制权力,即剩余控制权。因此,对一项资产的所有者而言,关键的是对该资产剩余权力的拥有。据此,哈特他们将所有权定义为拥有剩余控制权或事后的控制决策权。在哈特他们看来,当契约不完全时,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投资决策相对重要的一方是有效率的。

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进一步指出,剩余控制权直接来源于对物质资产的所有权。因而,剩余控制权天然地归非人力资本所有。在合同不完全的环境中物质资本所有权是权力的基础,而且对物质资产所有权的拥有将导致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控制,因此企业也就是由它所拥有或控制的非人力资本所规定。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即股东,拥有公司的剩余控制权或者所有权,因而,也就掌握了公司治理的主控权,股东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受益者。

1.9.2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划分:一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ex ante),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ex post),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 selection),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moral hazard)。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action),研究此类问题的,我们称为隐藏行为模型(hidden action)。也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隐藏的知识(knowledge),研究此类问题的模型我们称之为隐藏知识模型(hidden knowledge)。

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

委托代理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当存在“专业化”时就可能出现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由于相对优势而代表委托人行动。现代意义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罗斯提出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决策权,则代理关系就随之产生。”委托代理理论从不同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它在解释一些组织现象时,优于一般的微观经济学。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1.10“诺思悖论”

“诺思悖论”是诺思在1981年提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另外,由于存在着投票悖论、理性的无知,加之政治市场的竞争更不充分和交易的对象更难以考核等因素,政治市场的交易费用高昂。结果,政府作用的结果往往是经济增长的停滞。为什么“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呢?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家”。不同于政治学家的思路,经济学家诺思的思路是联系产权来分析国家的。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界定和行使产权最终需要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经济学家诺思的眼中,国家就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它因此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

既然国家可视为一种组织,那么关于企业的理论也就可以用来分析国家问题了。这样,对于国家行为进行深层分析就开始依赖经济学。经济学家假定人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不相信国家是善良仁慈、没有私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组织,诺思也属于这一类经济学家。他的国家模型考察的是一个有“统治者”的国家;统治者的目的是福利或效用最大化。

诺思认为,统治者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歧视性地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界定所有权结构,从而使其租金最大化。一是努力降低社会的各个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统治者的税收增加。国家的两个目的分别与这项收入相对应。

这两项收入无法同时最大化,因为国家的两个目标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第二个目标包含一套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即只有在有效率产权的基础上才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第一个目标是企图确立一套基本规则以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统治者要使租金最大化(其措施是以国家权力干预市场,尽量多的限制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从而使其市场价格长期高于成本),就必然会降低社会总产出,最终减少统治者的税收。统治者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税收,就必须建立一套最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这就要求统治者放弃对生产要素供给量的限制,放弃对租金的追求,使市场尽可能接近成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满足完全竞争的条件以及一些其他条件的市场能够导致社会稀缺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显然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求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最优配置,交换达到均衡状态。如果人为限制某些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交换就不会真正达到均衡状态。对于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租金最大化和税收最大化都是不可兼得的。

“诺思悖论”反映的也是政治与经济的对立:出于统治的需要,一种经济上低效的制度安排在政治上却可能是合理的。诺思认为美国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我们故意建立起一个效率低下的政治制度,防止受到一个效率很高但想干坏事的政府的危害。”政府行为并非只遵照效率原则,公平同样是政府做事的出发点,必要的时候为了公平,有可能牺牲效率。在存在权力竞争和政治交易费用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无效率的产权结构及其他相关的制度安排。

1.11公共产品理论[14]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而且公共产品或劳务具有与私人产品或劳务显著不同的三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而凡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所占有和享用,具有敌对性、排他性和可分性的产品就是私人产品。介于二者之间的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

1956年蒂鲍特发表了论文“一个地方支出的纯理论”,随即出现了大量关于地方公共产品的文献,地方公共产品问题指:一些公共产品只有居住在特定地区的人才能享用,因此个人可以通过迁居,来选择他消费的公共产品。

布坎南在1965年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中首次对非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进行了讨论,公共产品的概念得以拓宽,认为只要是集体或社会团体决定,为了某种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繁荣物品或服务,便是公共产品。同年,贝冢最先引入了公共产品要素的概念。

1969年,萨缪尔逊指出对林达尔均衡理论提出了批评,指出:因为每个人都有将其真正边际支付愿望予以支付的共同契机,所以林达尔均衡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均衡水平将会远低于最优水平。

1973年,桑得莫发表了“公共产品与消费技术”。着重从消费技术角度研究了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20世纪70年代以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设计机制保证公共产品的决策者提供的效率原则。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将公共产品供给的决定诉诸政治程序,用公众投票方式解决,如布坎南及其“公共选择学派”,他们使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领域得以拓宽,研究非市场决策,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还有一种思路是设计一种计划程序诱导个人会基于自己的利益而真实显示其对公共产品的偏好即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克拉克和格罗夫斯等人对后一思路进行了大胆探讨。

根据西方经济理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从而使市场机制难以在一切领域达到“帕累托最优”,特别是在公共产品方面。如果由私人部分通过市场提供就不可避 ⑥⑥诺思1995年3月9日在北京的演讲,摘自《经济学消息报》,1995-04-08 免地出现“免费搭车者”,从而导致休谟所指出的“公共的悲剧”,难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这是市场机制本身难以解决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政府来出面提供公共产品或劳务。此外,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私人不能有效提供也会造成其供给不足,这也需政府出面弥补这种“市场缺陷”,提供相关的公共产品或劳务。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恒富,石争主编.文化经济论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金忠义,陈小洪主编.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4]夏大慰.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哈佛学派[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8)[5]胡俊文.“雁行模式”理论与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雁行模式”走向衰落的再思考[J].亚太经济,2003,(4)[6]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新华网 [R/OL].(2003-07-25)[2010-5-30].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1/content_533048.htm [7]同[1] [8]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9]何自力.比较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0]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1](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2]沈满洪,何灵巧,外部性的分类及外部性理论的演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3]科斯,陈郁译.企业的性质[J].经济学家,1937.[14]赵艳芹,宁丽新,朱翠兰.西方公共产品理论述评[J].商业时代,2008,(28)

第五篇:橡胶栽培技术

橡胶栽培技术

一、宜胶地的选择

选择土壤肥力良好、土层深厚、土层厚度大于一米以上,地下水位在一米以上,排水良好,山地坡度要小于35度。

二、橡胶林段规格

橡胶林段面积的大小,主要根据风害大小和方便经营管理而定,一般为20—40亩,通常以林带划分。

三、定植与定植材料

定植形式与密度主要采用宽行密株,每亩种植30—40株,株距不小于2.5米。3度以上坡地修筑等高梯田或环山行,梯田、环山行宽度1.5—2.5米。定植前要做好挖穴回土,用表土回穴,并施足底肥。挖穴规格为70×60×40厘米。定植时间宜早不宜迟,春暧后抗旱定植一般在四月完成,最迟在雨季来临前七月上旬完成。定植材料主要采用芽接桩、袋育芽接苗。其标准是:抽芽芽接桩直径2—4厘米;袋育芽接苗2—3蓬叶。

四、胶园抚育管理

胶苗定植后及时修除砧木芽和在胶苗2.2—2.5米高度以下的侧枝、侧芽。胶段的缺株、病弱株和砧木苗,用原定植品种、大小适宜的苗木,在植后一年内补换植完毕,确保全苗齐苗。植后每年扩穴改土一次,扩穴必须配合压菁施肥。有条件的胶园应施用橡胶专用肥、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穴施;氮钾肥作追肥多次施用,保持胶头盖草,及时除草控萌,以防灌木杂草丛生。

下载橡胶项目申报材料[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橡胶项目申报材料[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橡胶介绍

    橡胶介绍 丁腈橡胶NBR 丁腈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其缺点是耐低温性差、......

    橡胶词汇

    常用橡胶化工产品英文缩写(1) A A/MMA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ABFN 偶氮(二)甲酰胺ABN 偶氮(二)异丁腈ABPS 壬基苯氧基丙......

    橡胶英文名称

    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原料中英文对照 发布日期:2010-11-05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NR 天然橡胶 SBR 丁苯橡胶 SBS BR CR NBR EPM EPDM IR IIR MQ MVQ MPQ FPM CIIR BIIR ACM 热......

    申报项目申请书

    申请书范文(一)资金申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 项目概要(二) 研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三)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和趋势(四) 前期研制开发情况(五) 主要研制开发内容和考......

    项目申报程序

    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申报程序 (一)申报前期工作:1、深入项目区调研,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初步拟定建设内容; 2、对拟定的建设内容进行现场核实,所有数据要求准确、真实;3、全面掌握......

    申报项目申请书

    申报项目申请书模板1 尊敬的领导:您好!转眼我来到XX已有两个多月了,非常感谢院领导在此期间给予我的爱、栽培与指导,使我不断有机会得到学习与历练。由于本人各方面的原因,意欲......

    项目申报书

    附件1:项目申报书格式模板(建设类、运维类通用) (必须使用A4规格的纸张) ××××××××××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地 址:××××× 邮政编码:×......

    项目申报承诺书

    项目申报承诺书 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公司)郑重承诺: 我单位申请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所填报的信息均真实、准确、合法。如有不实之处,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