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6)[大全]
电大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6)盗传必究 筒答题 1.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什么设置对照组?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5分)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5分)2.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2)精选素材。
(3)拟订提纲。
(4)起草报告。
(5)修改定稿。
3.一份合格问卷应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各有何作用?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2分)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2分)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2分)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2分)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2分)4.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既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控制组)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试点客体和控制客体)做前测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5分)由于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5分)5.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2)调查研究对象和范围(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4分)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或详细提纲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3分)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3分)7.简述探索性研究。
答:它是一种先期的试探性的初步研究。(2分)进行探索性研究是为了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
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4分)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和实地考察。探索性研究是社会调奇研究的基础。只有做这项工作,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研究的质量。(4分)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4分)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6分)9.简述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3分)理论需要指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2分)实际需要是指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2分)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
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2分)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1分)10.问卷中问答有哪些形式?请各举一例。
答:问题及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3分)开放式:提出本次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结尾安排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以了解被访者在标准问题上无法回答的想法。(常用)例如:“你对(于)制定关于学生学籍的政策有何建议?”(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思考、填写)封闭式:你填完问卷后对我们的这次调查有什么感想?(单选或多选)好/不好(单选)很感动/很想参加/没有意思(多选)
第二篇: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填空题 1.(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2.(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而(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3.(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4.(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5.(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6.(证实)和(证伪)统称证明,是社会调查中相互联系且相互对立的两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则是证明的两种基本类型。
7.20世纪初期,抽样方法逐渐发展起来,与(问卷法)和(统计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抽样调查,成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标志。
A
1.按照确定分层样本数量的不同方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类抽样两种。2.按照简明的文献分类方法,(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作原始文献、直接文献或第一手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作间接文献、第二手文献或次级文献。3.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官方文献)4.按照调查的方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访谈),一类是(间接访谈)。
B
1.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C
1.测量的效度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测量方法)的效度,第二,(测量结果)的效度。
2.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3.抽样存在的合理性是由辩证唯物主义个别与一般的理论和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律决定的。4.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
5.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6.传统的记录信息方法主要是印刷文献的记录方法,主要有:标记、(批注)编制纲要和(撰写札记)等。7.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8.常见的离中量数有极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与(四分位差)。
9.常用的辩证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法、具体和抽象分析法、(现象和本质)分析法。
10.抽样推断主要由(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内容组成。
11.常见的线性回归分析有(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从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图表)和(数字)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
D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定量化)进步。
2.对于(非参与式)观察来说,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而在(参与式)观察中,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3.多组实验设计,一般是设置(两)个实验组、(两)个对照组,通过对各组检测结果的交叉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
7.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
8.调查报告双行标题必须避免内容文字(重复),而且不能将正副标题(颠倒)。9.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10.调查报告提纲的内容通常包括标题、(观点句)和(内容纲要)。
F
1.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G
1.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
2.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直接发送法(访谈发送法)和间接发送法(报刊发送法、电话发送法、网络发送法和邮政发送法);根据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则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3.个别访谈的实施一般包括访谈准备、(接触访谈对象)、正式访谈、(结束访谈)四个环节。4.观察法通常用于在实地调查中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而且通常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5.观察的内容及其结论究竟如何,除了取决于观察对象的(客观状况)和观察者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外,也取决于观察者的(认识能力)。
6.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7.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8.观察法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观察计划)和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
9.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J
1.近代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西欧),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2.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或由(经验观察)得到。
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后者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
4.集体访谈也叫(会议调查法),实际上是(个别访谈)的一种扩展形式。5.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效率)要求更高。这是访谈会成功与否的关键。
6.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和(预测性)结尾三种。
L
1.理论分析中的比较法首先需要(指标),另外还需要(比较对象)。
M
1.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构和(互联网)三种。
2.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等。
P
1.普查一般分为(一次性普查)和(常规性普查)两类。
S
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2.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
3.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对象有个人、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阶级和阶层、民族、社区、社会行为、(社会产品)等。
4.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5.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类型、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则)等。
6.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即(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与具体准备。
7.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
8.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9.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
10.社会调查研究无论是核心概念还是一般概念,都可划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两种。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并关注的许多概念都是后者。
1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
12.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三种。
13.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14.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15.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
16.实验法在验证(假设)时,必须排除那些非实验激发引起的自然变化成分,否则会影响对(因果关系)判断的准确性。
17.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1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19.社会调查研究总结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但许多社会调查研究并不专门进行前两项工作,而是与撰写调查报告合并进行,调查报告的完成,就是社会调查研究结束的主要标志。
T
1.统计学中通常以(30)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
2.提高实验的信度,除了要采用各种方法努力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应注意测量工具的(标准化)和(精确度)问题。
3.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着手。
W
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内容。狭义的文化专指后者。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2.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典型调查。
3.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计算机文献检索)和(参考文献查找法)。
4.文献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大致有计词法、(概念组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语义强度分析法几种。5.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6.文献法具有(间接性)和(无反应性)的特点,所以不会因调查对象不配合而对收集资料产生影响。7.问卷指导语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
8.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9.问卷设计好以后,一定要进行试调查,具体方法有二:一是(客观检验法),二是(主观评价法)。10.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11.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X
1.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
2.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修改调查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常用检查法有诵读法、(冷却法)和(请教法)。
Y
1.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3.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4.语义差异量表是设计一系列(形容词)和它们的(反义词),作为极端对立的两端,在每一两端之间又设计若干等级(一般约7-11个),分别赋予一定分值,让被调查者选择,以此了解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人的态度和看法。
5.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6.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宜。访谈者对结束访谈和(告别)一定要有所重视,争取给被访者留下一个关于访谈的整体的美好回忆。7.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8.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
Z
1.直到奴隶社会的科学中心转移到(古希腊)之后,才逐渐产生了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经验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三是(追踪研究)。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防止(只重现象)或(只重理论)这两种倾向。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5.在现代社会中,抽样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类型,即抽样调查。6.总的来说,各种抽样都可以归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7.主观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
8.在问卷调查中,人们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量表,作为在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测量工具。
9.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
10.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其中主要指要善于运用(表情)自己的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
11.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12.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13.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
14.综合评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较多,其中较(聚类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应用范围较广。
15.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选择题
1.20世纪20年代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A)。
A.美国B.苏联C.德国E.英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调查研究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它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是在(B)。
A.中国共产党十一大以后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以后D.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
A
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BE)。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E.个案调查F。会议调查
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BEF)。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C.手工文献 D.印刷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3.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ABCDE)。
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B.事件调查报告C.经验调查报告D.问题调查报告 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F.典型调查报告
B
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罗马人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
A.个别访谈B.集中访谈C.深度访谈D.结构式访谈
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A.个别访谈B.集体访谈C.非结构式访谈D.结构式访谈
4.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B)。
A.真实性B针对性C典型性D时效性
C
1.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DE)。
A.家庭B.政府 C.政党 D.村落E.非正式组织 F.军队
2.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A.普遍性B.复杂性 C.同质性 D.异质性 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
A确定总体B.制定抽样框C.决定样本容量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E.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4.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B.分类法C.随机数表法 D.分阶段法E.抽签法F.配额法 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B)。
A.参考文献查找法 B.检索工具查找法C.计算机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6.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D)。A.相对指标分析B因素分析C综合评价分析D动态分析7.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
A.SASB.SPSSC.ExcelD.AMOS
8.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D)。
A.记叙性的文体 B.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C.记叙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
D
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
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 2.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CE)。
A必须有文字符号
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 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 D必须有一定的价值
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F必须公开
3.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
A.实验者B.实验对象C.实验环境D.实验方法
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BCE)。A.判断资料类别B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分组界限D赋予各组数码E编制变量数列F.制作统计图表 5.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A.定量分析B.理论分析C.定性分析D.预测分析 6.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
A.回归分析B相关分析C集中量数分析D离中量数分析
7.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CDEF)。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B.收集资料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8.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ACDEF)。
A.朴实B.客观C.准确D.简明E.庄重F.修辞
F
1.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DEF)。
A类型抽样B.主观抽样 C.整群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
2.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ABF)。A.重点访谈B.深度访谈C.个别访谈
D.集体访谈E.标准化访谈F.客观陈述式访谈
G
1.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BC)。A.访谈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文献法E.问卷法F.抽样法
2.个案调查是一种(A)。
A.定性研究方法B.定量研究方法C.定性为主兼有定量的研究方法D.定量为主兼有定性的研究方法
3.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A)。A.统计值B.平均值C.估计值 D.参数值 4.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A.访谈者与被访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B.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C.访谈范围不受限制 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E.对访谈者没有特别要求
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5.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A问卷B访谈C人们的感觉器官D搜集文献 6.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EF)。
A.可靠性较高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7.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D)。A.实验观察和非实验观察B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C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8.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A)。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问卷调查D.访谈调查
H
1.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C)。
A.客观性问题B.全方位问题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D.求真务本问题
J
1.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A.再测法B.比较法C.分半法D.因果法E.复本法 F.相关法
2.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ADF)。
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B.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较大 C.访谈内容不集中
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E.对访谈对象要求较高
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
3.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
A.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C.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D.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4.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
A.因子设计B.重复测量设计C.多组实验设计D.拉丁方格设计
L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
A.费孝通B.陈翰笙C.李景汉 D.陶孟和
M
1.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A.兰德B.哈里斯C.盖洛普 D.赛林格 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
A人本主义B实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逻辑主义
3.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ABDF)。
A.公理B.定理C.理论D.假设E.学说F.经验概括 4.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C)。
A.准确性B.完整性 C.互斥性 D.唯一性 5.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以下阶段(ACEF)。
A.概念的形成B.概念的筛选C.概念的界定D.概念的分解E.选择测量指标F.编制综合指标 6.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A.标题 B.署名C.前言D.主体 E.论证F.结尾
P
1.频数是指分布在各组中的个体数量。用频数表示结果的分析方法属于(D)。
A.相对指标分析B因素分析C综合评价分析D动态分析
Q
1.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C)。
A.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B.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D.能够隐蔽进入现场
S
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专门性B.系统性C.客观性D.针对性E.实证性F.相关性
2.社会的基本要素是(ABC)。
A.地理环境 B.自然环境C.人口D.个人E.阶层F.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目的可划分为(AC)。A.描述性研究B.预测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D.定性研究E.定量研究F.探索性研究
4.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
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F.伦理道德原则。
5.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ABCDF)。
A.实用性B.系统性C.时效性D.经济性E.准确性F.弹性
6.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
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C.测量方式D.测量规则E.测量内容F.测量数值 7.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之间有兼容性,它们按照由低
到高的顺序应当是(B)。
A.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C.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D.定序测量、定类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8.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
A.10%~20%B.30%~60%C.50%~80%D.接近100%
9.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BCDEF)。
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10.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A.控制性强B.代表性充分C.实验范围广泛 D.可重复运用E.简便易行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DEF)。A.归类B审核C检验D分组E汇总F.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T
1.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BDF)
A.确定课题B.查阅文献C.形成观点搜集资料D.咨询E.搜集资料F.实地考察
W
1.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DF)。A.文献搜集B.文献阅读C.文献筛选D.摘录信息 E.文献整理F.文献分析 2.问卷封面信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 B.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C.调查的目的D.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E.调查的类型F.调查的方法
3.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CDE)。A确定内容B设计问卷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E回收问卷F.分析问卷 4.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 D.态度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F.社会性问题 5.问卷法适用于(D)。
A.各种社会群体B.个别社会群体C.成分复杂的社会群体D.成分单一的社会群体
6.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CDE)。A.收集B筛选C分类D汇编E审查F.分析 7.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BCF)。
A.外观审查B内涵审查C逻辑审查D程序审查E适用性审查 F.来源判断
X
1.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
A.文献法 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 2.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BDEF)。A.思想B.观点C.论证方法D.格式E.资料F.字句
Y
1.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即(BDEF)。
A.确定课题阶段B.准备阶段C.设计调查方案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 2.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效标效度D.结构效度
3.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A.总体B.样本C.抽样单位D.抽样元素 4.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D)。A.均值B比率C集中量数D离中量数
5.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
A.预测分析B综合评价分析C抽样分析D相关分析
6.运用系统分析法应该着重注意(ABCE)。
A.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B分析系统的内在结构C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D分析系统的规模E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F.分析系统的作用
Z
1.纵贯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有(BCD)。A.预测性研究B.趋势研究C.同期群研究D.追踪研究E。截面研究F。历时研究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B)。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自变量D.因变量 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B)。A.调查资料的收集问题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C.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问题D.从个别认识一般的问题 5.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既节约又效果好的抽样类型是(B)。
A.便利抽样B.主观抽样C.配额抽样D.滚雪球抽样
6.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B)。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7.摘取信息一般的步骤是(ABCE)。A.浏览B.精读C.筛选D.分类 E.记录F.分析
8.最为简单、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量表是(A)。A.总加量表B.语义差异量表C.累积量表D.态度量表,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身份
9.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
A.任意位置B.前面C.中间D.后面
10.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D)。A.当场记录B.事后记录C.手工记录D.机器记录
11.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A.文献法B.问卷法C.观察法D.实验法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
A.真实性原则B合格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13.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ACDF)。
A.标题B内容C栏目D数字E来源 F.表注 14.资料分析中常见的描述性分析有(ACDE)。A.相关和回归分析B相对指标分析C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D因素分析E动态分析F.综合评价分析
15.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的原则主要有(ABCDF)。
A.选取可靠的资料 B.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C.选取有力的资料D.选取新鲜的资料 E.选取易于获取的资料F.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问题解答
(一)C
1.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是什么关系?
答: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是说,一个测量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条件,不可信就不可能正确。信度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是说,有了信度,却不一定有效度。可信的测量未必有效,而有效的测量必定可信,效度是信度的目标和归宿。任何科学的测量,都是效度和信度的辨证统一。
具体地说,社会测量中信度和效度关系的表现
形式有三种:第一种,可信且有效;第二种,可信但无效;第三种,不可信且无效。2.抽样应当怎样进行?
提示:任选一种社会实际,从教材所述的概率抽样各种类型中,根据某种社会实际选择适宜的抽样类型对其加以说明,按照抽样的步骤加以叙述。
D
1.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研究的广泛化:从社会调查的主体来看已经不再局限在小范围内;从涉及的领域来看,社会调查广泛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调查范围来看,往往在整个地区、整个部门的范围内进行,有时还会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进行调查。方法的科学化:现代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日趋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了其他自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手段,逐渐形成一门方法性科学。
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调查的工具和手段也日趋先进和多样化。此外,社会调查的程序、组织方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以及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统计分析等等,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研究的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营业性调研机构也日益涌现并不断壮大。2.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3.答案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在答案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简捷性原则。答案必须简捷明晰,避免使用冗长和夹缠不清的语句。
第二,相关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与问题具有相关关系,不能所答非所问。
第三,同层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属于相同层次(类别)。
第四,穷举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穷尽所有的可能。
第五,互斥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第六,可行性原则。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
F
1.非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答: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偶遇抽样:又叫自然抽样、方便抽样或便利抽样,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具体说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任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者选择那些离自己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样本。偶遇抽样的优点是方便省力,缺点是没有保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机会,那些最先被碰到的、最容易见到的、最方便找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被抽中概率,所以样本有很大的偶然性,代表性差,一般不能依赖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偶遇抽样常用于探索性研究中的试调查。
主观抽样又叫目标抽样、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经验判断抽样两种。印象判断抽样,就是纯粹凭调查者的主观印象抽取样本;经验判断抽样,就是根据调查者以往的经验和对调查对象的了解来选择样本。主观抽样省略了编制抽样框等前期程序,直接抽取样本,可以节约人、财、物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能否采用主观抽样,主要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条件和调查的总体规模。在总体规模较小、调查所涉及的范围较窄的情况下,如果调查者对总体的情况比较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十分熟练,经验比较丰富,主观抽样就能够达到既节约又效果好的目的。但如果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主观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就会产生极大的误差,没有代表性。所以,在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或调查者的主观条件不够时,一般不会采用主观抽样。有时即使调查的总体规模较大,却因调查者的时间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也用这种方法,但无法保证质量,根据其样本所调查的结果只能说明某些具体问题,却不能用来推论总体。定额抽样:又叫配额抽样,是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定额抽样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目的在于抽出一个总体的“形似物”,各类间的异质性与同类中的同质性不一定高。定额抽样方法的缺点很明显。由于它注重的是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表面一致性,而且是从方便出发进行主观的抽样,所以往往照顾不到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对于那些单位众多、错综复杂、情况不断更新的调查总体而言,定额抽样的样本很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根据定额抽样样本调查的结果是不能推论较大总体的,即使在较小的调查研究中,要用定额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总体,也应谨慎从事。
滚雪球抽样:它是指先找少量的、甚至个别的调查对象进行访问,然后通过他们再去寻找新的调查对象,依次类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达到调查目的为止。滚雪球抽样适用于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或难以获得,不能使用其它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的调查研究。对于诸如球迷、歌迷、戏迷、收藏家、同性恋者、乞丐、吸毒者等特殊群体的调查尤为适用。滚雪球抽样用于某一特殊群体的调查往往可以收到奇效。但是,当总体规模较大时,有许多个体就无法找到;有时调查对象会出于某种考虑故意漏掉一些重要个体,这都可能导致抽样样本产生误差,无法正确反映总体状况。
2.非结构式访谈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如何?
答: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类。
(1)重点访谈
重点访谈又称为集中访谈,是集中于某一特定问题的访谈。所谓重点不是指对访谈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指访谈所侧重的内容。它通常针对的是访谈对象在一定情境中因为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特殊反应,调查研究者从这些反应中获取信息,再进行分析、解释。调查研究者需事先对情境本身有所研究,即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情境的主要因素、模式及条件等,得出有关的若干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提出若干侧重点,然后根据这些侧重点进行访谈,搜集有关个人的经历或特殊感受的资料。重点访谈实际上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并不是完全无结构的,即虽然没有事先确定问卷或访谈提纲,但主题和侧重点是预定的。在实际访谈中,访谈者也往往预设一些问题,既有封闭式的,又有开放式的,由访谈对象根据这些问题自由陈述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访谈员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提出新问题,调整预设问题,以获得事先未曾预料的大量新资料。
重点访谈适于调查人们由于某种特殊经验而引起的态度变化。但是,此方法的使用需要高度技巧和想象力,对访谈者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所收集的资料多是不可比较的,分析解释的难度较大,因此不适用于定量分析。
(2)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又称为临床式访谈,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动机及其情感资料所做的访谈。目前广泛用于对普通个人的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
深度访谈与重点访谈相似,都是一种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是灵活机动的、无一定之规的,但事先也选取了问题的某些方面作为访谈重点。在深度访谈中,也经常会出现意外的信息。访谈员可以像重点访谈那样,就这些意外的信息进行充分交流和探讨,使调查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3)客观陈述式访谈
客观陈述式访谈又称非引导式访谈,是让访谈对象客观地陈述对自己和周围社会的认识,即访谈者鼓励访谈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行为以及生活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这一类型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群体的客观事实及访谈对象的主观态度。在这一类型访谈中,访谈者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众。访谈一般从中性的简单提问开始,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的所有提问几乎完全依赖于尽可能中立的简单插问,以避免访谈员的主观因素对访谈对象的影响,使回答者能自由地谈出其最深层的主观思想,自然流露出甚至连访谈对象自己都不意识或不愿承认的感情。访谈员从访谈对象那里获得客观资料后,再进行加工,形成对这些资料的某种解释。
G
1.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可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
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2.概率抽样有哪些?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
答:概率抽样依照具体抽样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类。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简单随机抽样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是概率抽样的理想类型。这种抽样方法,在总体同质性较高时,用来比较准确有效,但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则不一定效果好。当总体所含个体数目太多时,采用这种抽样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很难操作。(2)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其做法是先编制抽样框,将总体的所有单位都按一定标志排列编号;再用总体的单位数除以样本的单位数,求得抽样间距;然后,在第一个抽样间距内随机抽出第一个样本单位,作为抽样的起点;接着,按照抽样间距依次抽取样本单位,直到抽足样本的单位数为止。同简单随机抽样相比,系统抽样有明显的优点: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少;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精确度更高,代表性更强。其局限性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也是仅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当总体内不同类别个体的数量相差过于悬殊时,采用此法所抽出的样本代表性可能较差。(3)分类抽样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
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分类抽样建立在两个假定之上:(1)只要类型划分较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所以样本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质。(2)只要类型划分合理,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符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的量。分类抽样分为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两种。分类抽样有着突出的优点: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精确度较高;便于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探索;便于分工。分类抽样的缺点是,如何分类通常由人们主观判定,因此要求调查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并且必须事先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难以完全实现,这就会影响分层的科学性和精确性。(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或集体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群体,每一个群体为一个抽样单位,再用随机的方法从这些群体中抽取若干群体,并将所抽出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集合为总体的样本。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人们往往采用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规模大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小,规模小则抽取样本比例相对大,从而保证每个群体中的最终抽样单位都具有被抽中的同等机会。整群抽样对于个体单位之间界限不清的总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却并不适用于总体单位界限分明的情况。另外,整群抽样对于所含子群总数较少的总体也不大适用。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转化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整群抽样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误差较大。另外,对整群样本的资料分析,如统计推断、假设检验等,也比前面几种抽样方法复杂。(5)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又称多级抽样或分段抽样,就是把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分成两个或多个阶段进行的抽样方法。它是在总体内个体单位数量较大,而彼此间的差异不太大时,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志分成若干群体,作为抽样的第1阶段单位,并依照随机原则,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1阶段样本;然后将第1阶段样本又分成若干小群体,作为抽样的第2阶段单位,从中抽出若干群体作为第2阶段样本,依此类推,直到满足需要为止。最末阶段抽出的样本单位的集合,就是最终形成的总体样本。一般在抽取前阶段样本时采用分类抽样或等距抽样,抽取后阶段样本时用整群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意义在于缩小总体范围,提高抽样效率,降低抽样成本。其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达到以最小的人财物消耗和最短的时间获得最佳调查效果的目的,特别适用于调查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此外,多阶段抽样由于在各阶段抽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能够综合各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有利于提高样本质量。多阶段抽样的不足之处是抽样误差较大。由于每次抽样都必然产生误差,所以抽样阶段越多抽样误差就越大。
3.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它?答: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第三,适时追问。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3.设想一个个别访谈案例,就访谈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提示:教材中已说明个别访谈中应注意的问
题。可归纳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办法在教材中也已说明。
4.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答: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J
1.举例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
(1)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有关系的变量中,因为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应注意三点:第一,在两个变量中,只能一个是因,另一个是果,而不能互为因果。第二,原因变量一定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第三,两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因果关系。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者应注意区别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类型,对一果多因、一因多果以及多因多果等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仔细分析,逐一明确,这样才能清楚地认识社会现象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非因果关系的一定联系和一定关系。社会调查研究运用相关这一概念,其目的是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从中探寻其规律性。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变化的方向来看,可以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从变化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正相关,也叫直接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是负相关,也叫逆相关。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掌握变量关系的正相关与负相关的概念,有利于了解社会现象和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直线相关;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曲线相关。
(题中举例略)
M
1.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假设是未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
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假设的陈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函数式,即y是x的函数,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自然科学中经常使用这种形式。第二种是条件式,即“如果A,则B”,说明A和B是相关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第三种是差异式,即“A
和B有(无)差异”。社会调查研究中多使用后面两种陈述方式
R
1.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答: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逻辑分析,即用理论的逻辑方法检验研究设计的可行性,主要适用于对命题和假设、变量和指标进行检验,对其他方面作用则有限。
第二种,经验判断,即用以往人们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适用于所有方面。但是由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而人们往往只能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每个人的阅历又总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第三种,试调查,即通过小规模的实地调查来
检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试调查的结果修正和完善原方案。这是对方案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尤其在大型的调查实施之前,试调查必不可少。2.如何就了解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简要地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提示:应按照教材所述调查研究方案框架,填加具体内容。定量、定性研究皆可。要求不能有漏项。3.如何理解抽样的作用?
答: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一项社会调查研究若能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总体的全部元素都进行了解,那当然最好,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调查研究常常会因为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在庞大的总体与有限的时间、人力、经费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以现代统计学和概率论为基础的现代抽样理论,以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抽样方法,正好适应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成为架在研究者十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与庞杂广阔、纷繁多变的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它的帮助,研究者可以方便地通过较小的部分认识很大的整体。正是因为如此,抽样才与问卷方法、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抽样调查类型,在现代社会中大放异彩。
关于抽样的作用,有两个相关的问题需要特别明确: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查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个问题,抽样调查的其它所有问题都是靠另外的方法来解决的。
第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确切地说,即使是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抽样调查和普查、个案调查一样,只能说是调查的类型或者方式,它们所使用的具体调查方法或者说资料收集方法就是各种类型的调查研究所通用的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4.如何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分别选用相应的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同的抽样类型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多假设一些不同的调查总体(社会现实),分别寻找与之适应的抽样类型即可。
S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2.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2.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第一,专门性。首先在研究的方法层次上,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专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概念、基本原理、公式、方法。其次在研究的技术层次上,具有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技术。
第二,系统性。从开始的选择课题到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几个步骤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过程。
第三,客观性。社会调查研究是从事实出发、以实际调查为主,能够直接从被调查者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即使文献资料也要求真实可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为客观、科学。
第四,实证性。社会调查研究是建立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基础之上的,资料来源于社会实践,所归纳出的结论和理论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也经得起实践检验。
第五,针对性。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它所关注的也不是认识对象的所有属性,而主要是其社会属性。3.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最基本对象就是现实社会,所要面对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具体对象。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在社会中,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人群共同体之中。社会调查研究对于人口问题,通常都要结合一定的人群共同体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行为特征、组织形态、领导形态、控制形态、评价标准、综合特征、综合气氛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具体的、最基本的对象即调查研究单位。它们大致可分为八类。
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基于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这类群体都是通过长期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般不是因目标而组合。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
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各阶级和阶层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掌握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一类是城市社区。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通常都是对社区作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由社区研究一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在对社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具体对象不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而是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产物。它们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4.社会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是指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有关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这些基本理论贯穿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调查研究全过程之中。构建社会调查研究理论的基础有二,即哲学原理和具体科学原理。
哲学原理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社会调查研究予以指导,决定着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向。国外17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调查研究,曾先后出现了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主要即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调查研究在充分吸收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哲学理论基础。
具体科学原理是指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科学原理。社会调查研究常用的大量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基本原则和公式等,都来自这些学科,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突出地表现在方法和技术层面。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属于直接调查方法,文献法、问卷法则属于间接调查方法。它们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内容,但不同的调查类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种为主,兼采它样。
6.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及其内容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与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三方面工作: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具体准备。
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执行阶段,主要是按照调查研究方案中所确立的调查计划、调查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分析阶段也称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在实地调查完成后,调查者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分析的过程。
总结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7.社会调查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社会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都应排除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原则,是指研究及其结论的实证性和逻辑性。系统性原则,是指把调查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了解其内在规律和本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实践的认知,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抽象过程。伦理道德规则,是指使被调查者的人格尊严得到尊重,使调查更加人性化,达到更好的调查效果。
8.社会调查研究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及特点?答: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描述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情况及事件,即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没有或较少议论。解释型研究以探讨社会现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为目的,一般是从理论假设出发,对原因与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一假设,再通过观察、调查来检验假设;同时努力通过表象发现其本质及规律。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两种类型。横剖研究也称横向研究、截面研究,是指收集某一时点的有关资料,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横截面上的状况,或者分析在这一时点上不同变量间的关系的调查研究。横剖研究方式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数据格式较统一,便于反映在某一横截面上的总体情况,分析某一社会事实中不同部分的特点。但仅仅基于某个时点的社会调查难以反映深层次问题。纵贯研究也称纵向研究、历时研究,是指对不同时点或某一段较长时间内的社会事实历史演化的研究,用以描述现象的变化和前后间的逻辑关系,以期了解其发展变化及规律性。纵贯研究的主要形式:一是趋势研究,即对某一社会事实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研究;二是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研究,即对某一社会特殊群体在不同时点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其规律的研究;三是追踪研究,又叫同组研究,即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研究。纵贯研究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找出蕴于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深入。但纵贯研究较横向研究在时间与物资的花费要多一些,因此调查范围一般不宜过大。
依据调查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
依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则分为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两类。(内容、特点见名词简释)9.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等;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其中确定测量规则是测量中最基本的和难度较大的工作。可直接观察到的、具体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比较简单易为,而一些抽象概念的变量的测量规则就比较复杂难订,需要反复斟酌。
10.社会测量各层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这四种测量层次分别对应于概念中的四种变量,即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
定类测量也称类别测量、分类测量或定名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性质或类型的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方法。
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测量。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数量差别的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
在上述四种测量层次中,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和功能,即它不仅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而且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能够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直接作为低层次测量使用,可以说,高层次测量也必然是低层次测量。11.什么是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应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答:明确所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
步化解为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指标,而且最理想的目标是将概念化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这一过程就叫做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之所以要进行这项工作,是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由于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概括而得到的,所以开始往往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并且概念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由一些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组合而成。一个概念越抽象,它所包涵的信息就越多,也就越难把握。如果不对它们确切定义和具体化、操作化,就无法对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观察和度量。
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的形成——概念的界定——选择测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概念在形成之初,通常缺乏确切的定义,社会调查研究最初提出的许多概念,特别是假设所涉及的概念,往往是这种比较粗糙的概念,因此,必须对这种概念进行某种澄清和界定的工作。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抽象定义有直接定义法和间接定义法之分。直接定义法就是通过直接描述事物的本质而对概念下定义。凡是与可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相对应的概念,都可以用直接定义法。间接定义法则是针对那些抽象程度较高、所含变量较多、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我们可以找出概念所含变量的共同特征,通过这些特征间接地给出定义。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需要对概念的变量进行度量,这就要将抽象定义转化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其作法是把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都是与概念中的变量相对应的。这一过程也就是概念的操作化过程。
概念的操作化的关键就是寻找一定的、能够明显区分的测量指标来说明概念的属性,其中每一项指标反映概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变量。寻找测量指标可以综合采用经验的办法和理性的办法。经验的办法是研究者通过对概念的大致理解,提出若干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理性的办法是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找出概念的各种含义,根据其变量列出备选的指标,再从中筛选出适宜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对于复杂的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选出的测量指标往往很多。
为了明确其中变量的层级和变量间的关系,人们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至此,概念的操作化即告完成。
12.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怎样检验它们?答: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可见以上名称解释。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再测法
再测法指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同一调查对象,前后两次施测。采用再测法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第二,再测法适用于测验项目多的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项目少的难度测验;第三,应设法调动被调查者再测的积极性。再测法简便易行,因此是一种最普遍,最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
(2)复本法
复本法是指对同一组被调查者同时或连续使用量表的正本和复本进行测量,复本的项目陈述与正本不同,但测量的是同一内容,即在概念、题量、形式和难度方面都一致。在采用复本法时,一定要注意:一是正本和复本必须同质、同量。二是两次测量的时间选择要适当,若同时进行,要注意被调查者可能因测量太相似而疲倦的问题;若连续进行,则要注意避免间隔时间太长。复本法的检验结果比再测法的准确度高,也得到广泛应用,但它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它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对于许多测量来说,建立复本有一定难度。(3)分半法
分半法是按正常的程度实施测量,然后将全部项目分成相等的两半,分别统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测量分成两半。一个测量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分半,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不可取的。通常采用奇偶分半法,即按奇偶数将项目一分为二,分别计算。但遇到有关联的项目或解决同一问题的项目时,应将其归在同一半,否则会高估信度的值。另外要注意当量表中存在任选题时,不宜采用分半法。
检验效度的方法有:(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也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目标与测量内容之间的适合性与相符性。一个测量要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确定好内容范围,并使测量的全部项目均在此范围内。二是测量项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换句话说,就是选出的项目能包含所测的内容范围的主要方面,并且使各部分项目所占比例适当。(2)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实证效度、统计效度、预测效度或标准关联效度,是指用不同的几种测量方式或不同的指标对同一变量进行测量,并将其中的一种方式作为准则(效标),用其他的方式或指标与这个准则作比较,如果其他方式或指标也有效,那么这个测量即具备效标效度。(3)构想效度
构想效度也称结构效度、建构效度或理论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反映概念和命题的内部结构的程度。它一般是通过测量结果与理论假设相比较来检验的。如果用某一测量工具对某一命题(概念)测量的结果与该命题变量之间在理论上的关系相一致,那么这一测量就具有构想效度。确定构想效度的基本步骤是,首先从某一理论出发,提出关于特质的假设,然后设计和编制测量并进行施测,最后对测量的结果采用相关分析或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与理论假设的相符程度。
13.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2.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 “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14.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哪些特点?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第一,数量急剧增加。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第四,内容重复交叉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
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15.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
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16.什么是文献定性分析?怎样进行文献定性分析?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文献定性分析的步骤是:第一步,整理资料。主要就是将所摘录的文献资料按问题的不同分别归类,排出大致的顺序,并加以编号。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继续鉴别文献资料的真伪,进一步保证其可靠性。
第二步,分析和确定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对于初步整理好的文献资料,先要仔细地、反复地推敲,理清文献资料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中归纳出一个个精准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概念演绎成推理,即形成基本观点。然后,要认真思考这些基本观点及其所反映的内容与调查研究主题的关系,明确其说明主题的要义所在及其逻辑层次和逻辑顺序,形成课题的理论架构。
第三步,初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步骤中,要根据课题的理论架构,对原定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通过反复比较,判断其应用价值的大小,最终确定其中必用的成分,舍弃无用部分,形成课题的内容框架,然后结合理论架构,形成课题的基本框架。
17.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应怎样进行文献定量分析?
答:什么是文献定量分析见名词解释。定量分析从样本抽样开始。抽样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献摘录,而是把所有可搜集到的有关文献作为总体。抽样可采用各种方法,较常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分层)抽样和分阶段抽样方法。一般首先是名称抽样,其次是单位抽样,最后是内容抽样,另外,各种形式的文献也都可以在时间、地点、规模、颜色、频率等其他概念层次上进行抽样。
接着要确定记录单位。文献的主题、项目、人物、词组、概念、句子、段落等都可以作为记录单位。确定记录单位的过程实际上就等于归类的过程。要通过对文献的认真、反复的斟酌,根据发掘出的文献具体内容的各个共同因素而确定。
其后是进行编录,就是为所确定的各个记录单位制定或赋予数字符号(数值),并将这些数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制成编录单,以便于量化分析和统计。在记录单位确定和编码完成后,就可以进入分析环节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1)计词法。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以单词、主题、类型为记录单位的情况。具体作法是统计这些单词或代表主题、类型的关键词在各个样本中出现的频数和比例,然后进行比较。
(2)概念组分析法。它是将与分析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分成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概念,同时也是理论假设中的一个变量。这种方法的记录单位仍是单词,并依此计算频数和百分比,但分析时的变量都是概念组。(3)空间分析法。常用于对大众传播媒介类文献的分析,是通过计量某一内容在多篇文献构成的样本总体中所占的篇幅、位置等,分析它在文献中所处的地位,其结果就可以说明该内容重要与否。
(4)语义强度分析法。它首先是根据词汇的语义分出词汇的“强度”层级,再分别给以加权数。根据其统计结果,可以说明文献及其所代表的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举例略)
18.什么是问卷法?在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问卷法?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问卷法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它适用于:
第一,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定量分析。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问卷法通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许多社会调查都是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这也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第二,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问卷法的适用
性通常会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单一成分的总体中,由于人们的社会背景相同或相似的因素较多,问卷设计相对容易。比较而言,成分较为复杂的总体中,人们社会背景中各种因素差异较大,要设计一份适合每一类人的问卷就非常困难。因此问卷法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更为适用。
19.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和“反向头脑风暴法”?答: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即与会者可以充分发
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品头论足。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预测性调查中被广泛应用的“头脑风暴法”,就是这种访谈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做法是:第一,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主题,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讨论问题的范围。第二,要求与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但不得附和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以激发与会者进行创造性思维。第三,鼓励与会者汲取别人的观点,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自己的意见,提出新观点。要求修改或补充自己观点者可优先发言。第四,主持人不发表意见和表明倾向,以免妨碍会议的自由气氛。这类集体访谈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而不在于寻求统一的结论。它特别适用于寻求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的调查研究。
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反向头脑风
暴法”(亦称质疑头脑风暴法)。它是常用于对初步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其主要程序和做法与头脑风暴法有许多一致之处,但核心规则却截然相反:禁止会议的参加者对已提出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确认论证,而只允许提出各种质疑或批评意见。质疑和批评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原设想、意见、方案不能成立或无法实现的理由,或者是说明要实现原设想、意见、方案可能存在的种种制约因素以及排除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和必要条件等。与会者既可互相研讨,互相补充,又可互相诘难,互相争论,一直到没有可质疑或批评的问题为止。最后,要归纳各种质疑和批评意见,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评估,形成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统一结论。19.什么是观察法?它有哪些特点?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
观察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第二,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第三,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观察。
第四,它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W
1.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筛选:就是在浏览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从所搜集的文献中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就是对于筛选出的可用文献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同时着重在理解、联想、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对于调查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就是把在精读中确认的有价值信息记录下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
2.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如何?
答:文献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当前非常时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但文献的定性分析也不可能被取代。许多文献本身就适用于定性分析,如果把这类文献硬性做定量分析,就必然引出纰漏。而且人们在进行文献调查时,也经常是两种分析方法兼而用之,也就是说,同一课题既包含有定量的文献分析,也包含有定性的文献分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才是文献分析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方向。3.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篇幅不宜过长,以两三百字为好。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分为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卷中指导语则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4.问卷法有哪些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有一定限制。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第三,调查结果有时并不可靠。5.问题设计有哪些原则?
答: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这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调查者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主观成分和影响。
第二,目的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不能枝蔓横生。
第三,必需性原则。这是指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
第四,对象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时要充分
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
第五,自愿性原则。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考虑
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
第六,具体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
第七,单一性原则。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在一个问题中,不能同时询问两件事情,或者说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
6.问卷法的问答有哪些类型?适用性如何?
答:问题和答案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开放型问答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任何具体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它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回答往往是自然流露,内容丰富生动,因此用于了解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颇为适宜。
封闭型问答是指将问题的几种主要答案、甚至一切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然后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而不能作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
封闭型问答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填空式,即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或括号内填写答案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各种答案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二种,两项式,即只有两种答案可供选择的形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二选一式的定类问题。
第五种,顺序式,即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调查者给各种答案排列先后顺序的回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的定序问题。第六种,等级式,即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意见或感受选择答案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要表示意见、态度、感情的等级或强烈程度的定序问题。
第七种,矩阵式,即将问题和答案排列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对比着进行回答的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第八种,表格式,即将同类的几个问题和答案列成一个表格,由被调查者回答的方式。这种问答方式也适用于同类问题、同类回答方式的一组定序问题。
混合型问答是指封闭型问答与开放型问答的结合,它实质上是半封闭、半开放的问答类型。这种问答方式,综合了开放型问答和封闭型问答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X
1.选择访谈者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具体地讲,对访谈者的选择有一般条件和一些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指所有访谈者都应具备的共同要求,主要是:
第一,要有诚实的品质。这是访谈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第二,要有综合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等。第三,要有活跃开朗和谦逊的形象气质。第四,要有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第五,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第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
第七,要有较高的学历背景。而且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越复杂,学历要求就应越高。
特殊条件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性别、年龄、籍贯和知识结构等。
Y
1.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考虑:提出新的创造性理论;重新验证已被证明的理论的正确性; 对某一理论作补充论证; 证明某一理论的新的适用性;质疑,否定或部分否定原有理论; 对社会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解答,等等。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诸如制定政策、了解事物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制定规划和计划、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等,都可以作为调查研究课题。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
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
2.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具备哪些条件?答: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准确性,是指所赋予的数字或符号能够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测量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
第二,完整性,是指测量规则能够涵盖测量对象的变量的各种状态。
互斥性,是指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各
个变量的取值之间互相排斥,决不兼容。3.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调查者的问题:不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工作作风不认真、深入等。
被调查者的问题:被调查者样本选择不当等。测量的长度:项目数量过少或过多。测量的难度:测量题目太容易或过难。4.应该怎样搜集文献?
答:在搜集文献的实际过程中,首先应当知道在哪里才能找到所需的文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检索文献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文献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主要有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自传、回忆录等文献,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文件、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宗族的族规、家谱,宗教组织的教义、教规等。这部分文献相对数量较少,查找的办法也比较单一,我们只能根据已知的线索或主观判断按图索骥,向个人咨询或到有关单位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正式出版物和仅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数量十分巨大,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到专门的图书情报机构(图书馆、情报所等)或互联网去查找,其检索方法也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专门的文献检索工具。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按其著录形式可分为目录、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几种形式。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它们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不仅可以提供文献的线索,更可以成为获取文献具体内容的直接通道。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在互联网上查找文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网站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当我们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上述文献检索方法发现所需文献的存身之处时,其后的搜集文献就变成一件顺其自然、非常简单的事情了。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一般说来,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若属于个人收藏品,可以根据线索,主动联系,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或者官方不宜公开的内部资料,则可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法搜集,某些特别的历史档案则可到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去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若是正式出版发行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可到图书情报机构和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或者从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中下载,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另外,对那些虽未正式出版发行,但已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例如个人撰写的各种文章,大众传媒机构因版面不够或其他原因未刊印的稿件,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站中发布的各种信息、文章、统计资料等,可以通过网上下载或复制的方式来搜集。
Z
1.怎样对社会上常见的某一抽象概念进行简单的操作化?
提示:可参考教材中的示例进行框图式的操作。对所操作化的概念的范围可以无限制。2.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但是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样本规模的加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因此,对于10 000个单位以下的总体来说,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而对于那些超大型的总体,则可以按照一两万个单位的总体规模来确定样本规模,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抽样的精确性:从理论上说,样本的精确度越高越好,但相应的样本规模也要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调查者的时间和人财物力的消耗也要增加好几倍。而对于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来说,实际上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因此,调查者应当根据必要性和可能性,适当地确定样本精确度,决不能因一味追求精确度的提高而拼命扩大样本规模,否则将导致巨大的浪费。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要达到同样的精确度,在同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样本规模可以小一些;在异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样本规模则应该大一些。为了提高了样本反映总体的精确度,人们通常用分类抽样的方法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让这些不同类别或层次在样本中都有代表,并使得抽样误差中基本不存在类与类之间的误差成分,而只存在类内各单位之间的误差成分,其效果相当于缩小了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单位分布的不均匀状态。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
间: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样本规模的大小必须与之相匹配,否则或抽样无力完成,或根据抽样结果所做的调查研究无力进行。
3.怎样进行问卷调查?
答:问卷调查的实施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等过程。
设计问卷是在先期完成的选择调查课题、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等几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进入设计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前期工作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原则,认真设计问卷的问题与答案。这项工作的传统作法是卡片法和框图法。
调查者要根据调查目的、问卷内容和难易程度,针对调查总体的不同情况,对调查对象加以认定,努力选择最适合的、较单一的社会群体。至于调查对象的数量,如果总体规模不大,则可把它的全部成员都作为调查对象。如果总体规模较大,则可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分发问卷有多种方式。采取何种方式对问卷的回复率有重大影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采取电话问卷、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首先必须作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具有吸引力的调查课题、挑选恰当的调查对象、提高问卷的设计质量、采取回复率较高的问卷调查方式等工作。此外,还应注意:争取知名度高、权威性大的机构支持;尽可能通过宣传,增加调查的吸引力;对问卷的回收进行主动的追踪;认真研究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现象,采取必要的后续措施。还必须认真审查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4.怎样设计一个小型问卷?
提示:要求用混合型问答形式;起码有十个问题。内容自定。
5.在进行集体访谈时,应采取哪些具体操作方法?答:应当采取以下做法:
第一,引导被访者尽快进入角色。第二,创造活跃的会议气氛。第三,客观公正,平等待人。第四,谦恭、中立。
第五,牢牢把握会议的主题。第六,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第七,做好会议记录。第八,及时结束会议。6.怎样进入实地观察现场?答: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进入观察现场的方式有隐蔽和公开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观察者是否让观察对象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能够自然地、直接地、公开地进入现场当然十分理想,但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观察者有时需要采取逐步进入和隐蔽进入的方式。逐步进入是在刚开始时,并不向有关人士介绍观察的全部内容或者观察的最终目的,以免对方因困惑不解或配合难度过大而拒绝观察者进入。在以后观察有了一定进展、对方习以为常时,再提出扩大观察范围或延长时间等要求。有时,观察者也可在观察的开始阶段先采取局外观察的方式进行观察,再自然而然地逐步建立与观察对象的关系,由浅入深地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以后随着观察对象与观察者关系的加深,再逐步暴露自己的身份。
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地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这种方式较为适用。
问答题和应用题
D
1.对文字资料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来说,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按照调查要求分类。对于同样的资料,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差异很大的多种分类。具体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的分类方式,完全取决于调查者的需要。第二,不重不漏,即每两个分类之间必须是穷尽且相互排斥的。所有分类既需要穷尽所有的可能,又不能使任何两个分类之间存在交叉。
第三,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对于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符合一般人的理解,不应当出现歧义。
第四,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就
是在分类的粗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2.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3.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
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4.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是怎样的?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5.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
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
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6.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真实性。调查报告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第二,针对性。必须是针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所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描述、分析和建议;必须针对具体的调查报告的阅读对象。第三,典型性。无论是观点还是事实,都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四,指导性。调查报告应为人们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理论研究的参考,即使是描述式调查报告,也要做到给人以启示。
第五,时效性。调查报告必须及时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需要。
7.调查报告是怎样构成的?
答:调查报告并无固定的结构方面的要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往往是根据其主题,选
用恰当的格式。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前言、主体和结尾几个部分。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名称,用以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在标题之下要署明调查研究参加者和撰写调查报告撰写者的名称(或个人或集体),以明确调查报告的责任者和知识产权的归属。
导语也称前言、导言,位于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用一段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调查研究的起因、目的、意义;调查对象、范围、主要调查方式、手段和经过;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等等。其作用在于使读者对全文先形成一个总体印象,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和主干部分。陈述情况、列举调查材料和分析论证主要在这部分完成。其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引出观点,阐明全部有关论据,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结尾也叫结语,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它没有固定的格式。从内容上看,大致有总结性结尾、建议性结尾、预测性结尾、号召性结尾和补充性结尾等。结尾并非必有,而是根据需要而定。
8.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答: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交叉结构。
按照事物各组成部分或事物的不同性质、特点分类来安排结构的方式为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横向展开成并列的若干部分,以更好地反映事物自身的多种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从中体现调查报告的基本观点。
按照事物的发展阶段和逻辑次序来安排主体结构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报告主体纵向展开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按照顺序自然衔接。它或者以调查过程为序,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为序。这种结构多见于内容较为单一的调查报告,有利于使读者了解调查对象的来龙去脉,从而清楚地把握其内容。
交叉(混合)结构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往往是一种为主,兼用另一种,即总体为一种,局部为另一种。这种方式容量大,更利于深入问题和形成全面的结论,写法方便、灵活,因此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比较复杂或重要的调查报告,大多采用这种方式。9.调查报告主题与调查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答:从理论上说,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总结,因此,调查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调查报告的主题。但是实际上却并不一定如此。调查研究的主题是在调查之
前根据对被调查者的了解拟定的,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二者也许一致,但也往往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调查资料显示原来的调查主题不能成立,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材料支持,就要重新确定主题。第二,调查主题比较单一,但调查资料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就有必要放大调查报告的主题。
第三,调查主题涉及面广,调查得来的材料或问题太多,不适于或难以用一篇报告表达,就需要分写几篇报告,并重新确立每一篇报告的主题。这些主题即对调查主题的分解。
第四,在调查主题涉及的所有内容中,有些表现突出,价值较大;而有些则非常一般,价值很小;还有些材料不充分,无法形成观点。这就需要对调查报告的主题作“避轻就重”的调整。
J
53.举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
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在实验开始时,先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前测),再引入自变量实施激发,然后选择其后的某一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再测(后测),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就可以对原理论假设完全证实或部分证实或证伪。(举例)
R
1.如何举例说明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哪些适用于参与观察,哪些适用于非参与观察?
提示:找出几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联系这两种观察的特点和优缺点说明归类理由。2.如何选择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答: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随机原则
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多、个体之间同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二种,主观挑选,即由实验者根据实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挑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对象总体中个体单位较少、个体之间异质性较强、实验者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了解较多的情况。多数实验调查采用前一种方法,以使各实验组成员的构成及其状况 3.如何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
答: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其类型主要有:
(1)按照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等。
描述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过程和调查得来的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它注重于使受众对调查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形成鲜明的、正确的看法。(举例)
论说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得来的材料的分析论证,以及由论证形成的作者的见解,并且以此来引导读者,使读者了解该调查对象的性质及意义。这类调查报告理论色彩较浓。(举例)
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型的结合,其特点是既有描述,又有议论,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撰写时一般是先摆明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总结式的结论和提出建议。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属此类。(举例)
(2)按照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调查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等。
全面调查报告特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涉及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所用调查资料广泛,因此结论有普遍性,适用面宽,指导作用相应较大。(举例)
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写的调查报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涉及的资料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较全面、细致、深入,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举例)
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经过调查分析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个别说明一般;通过特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举例)
(3)按照调查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大致分为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等。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的概况和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比较完整的表述,使人对调查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这种调查报告在撰写时要以叙述情况,描述事实为主,较少分析、议论,主观色彩、理论色彩都不浓。它的主要功能是给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客观的、新鲜的资料,作为研究、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决定方针、路线的现实依据。(举例)
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它的特点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社会意义的事件,清晰而完整地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关情况。行文以叙述为主,较少议论,一般只对主题略加提示,不把话说尽,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留给读者去思索,去追寻。(举例)
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的做法。其特点是在交代清楚具体事迹及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个样板和借鉴,推进“面”上工作的开展。这类调查报告政策性、理论性较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举例)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首先说明该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办法。(举例)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或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文章主要是为了充分说明作者的观点和意见,注重的是说服,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和客观现象的披露。(举例)尽可能均等。4.如何根据你熟悉的某一社会问题,拟定一个详细的调查提纲?
提示:任选内容,参考教材阐述的有关要求和示例的模式拟定提纲,可详可略。
第三种,列举式,即在问题后面设计若干条填写答案的横线,由被调查者自己列举答案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
第四种,选择式,即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的问答方式。这种问答方式,适用于有几种互不排斥的答案的定类问题。
S
1.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举例说明。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份。
(举例略)
2。实验法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实验法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即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实验调查的实验
者。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即实验调查所要认识的客体及其所处的各种社会条件。三是实验活动,即改变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它们有一个专门称谓是“实验激发”。四是实验检测,即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所作的检查和测定。3。实验法是怎样组成的?
答:一般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一是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的激发因素,是引起实验对象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激发因素的受体,是要被解释的现象和变化的结果,在实验中处于关键地位。自变量与因变量在不同的实验中,可以互相转化。
二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也叫控制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对象,对照组则
是不接受自变量激发的一组或几组对象。它们在实验之前各方面条件和状态都基本一致。之所以做这种区分,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实验激发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三是前测与后测。前测是进行实验激发之前对实验对象(包括实验组与控制组)所做的测量,后测则是实施实验激发之后对实验对象所做的测量。从两次测量结果的比较中,就能看出实验对象的因变量是否发生了、怎样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实验法关注的焦点。
4.实验法的基本程序及其工作内容如何?
答:实验法的实施程序与其他方法大致相同,分为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资料处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确定实验课题及实验目的;提出理论假设;选取实验对象;选择实验方式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前测;引入或改变自变量,对实验组进行实验激发;后测。
资料处理阶段的工作主要有:整理分析资料;
撰写实验报告。
5.实验法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实验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多种不同的分类。
按照实验的组织方式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
(对照组实验见以上名词解释)
单一组实验也叫连续实验,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不存在与实验组平行的对照组(控制组)。同一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当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验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测量结果,而是同一个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按照实验的环境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工特别设置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调查。这种实验的环境是所谓“纯化了”的和封闭的,实验者对实验环境可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实验对象除了接受引入的自变量实验激发外,不会受到任何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现场实验是在自然的、现实的环境下进行的实验调查。实验者只能部分地控制实验环境的变化,实验对象除了受到引入自变量的实验激发外,还会受到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相比,前者实验结果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后者。但是社会领域的实验调查,仍然大多采取现场实验的方法,这是因为实验室实验的成本高,操作复杂,而且样本规模十分有限,所以难以广泛应用。而现场实验所处的环境都是自然的现实的环境,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成本相对较低,操作也简单得多,样本规模可以很大,并且只要对非实验激发因素有较充分的认识和一定控制,也能保证实验结果有较高的准确率,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按照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是以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主要用于对某一领域理论的检验与探讨。
应用性实验则是以解决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实验方法。
研究性实验调查和应用性实验调查的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它们只是就实验调查的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实上,许多研究性实验调查的结论,往往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许多应用性实验调查的结论,也可以作为重要的理论概括。因此,它们中间并不存在着截然分明的界限。
按照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对于实验激发是否知情,实验法可分为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
单盲实验是不让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实验,由实验者实施实验激发和实验检测。目前多数实验都是这类实验。
双盲实验是不让实验对象和实验者双方知道正在进行实验,而由第三者实施实验激发和实验检测。之所以有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是为了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实验对象出于对实验激发的欢迎或反感而有意迎合或故意不配合实验者;二是实验者和实验对象出于对实验结果的某种心理预期而影响实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按照调查的内容不同,实验法还可分为心理实验调查、教育实验调查、经济实验调查、法律实验调查、军事实验调查等等。
6.实验法实施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主要有二:
(1)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实验者除了应具备各类调查研究所共同要求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个特殊条件,即要有一定的权威色彩。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对于复杂的事物来说,还应该具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代表性。
在多数实验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匹配问题,所有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各方面状况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和量化分析,才能保证实验结论的客观、准确。(2)实验过程的控制
实验过程的控制主要就是对各类变量的控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对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主要是在实验激发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实验激发的环境和程度,使它们有序地作用于因变量。无关变量也就是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个方面。对无关变量的控制,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排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
在实验者方面,首先是不能把无关变量引入到实验激发中来。其次是必须公平地对待实验对象,保持实验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不同的实验对象,实验激发的方式、强度、范围等要一致;检测的方法、工具、标准等要一致;统计分析的方法、依据、标准要一致。
在实验对象方面,主要是解决前测干扰影响和故意不配合的问题。除了要加强与实验对象的沟通,努力使他们做到对实验活动理解、支持和实事求是以外,还应尽量使他们在测量时觉察不到实验的真实意图。为此,可以在一些自然环境中采用一些不太敏感的方式进行测试。
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对它们的控制难度较大,通常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方法,主要有排除法、纳入法、平衡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排除法就是将一切可以排除的非实验因素彻底排除在实验过程之外。纳入法就是把无法排除的某些非实验因素,尽可能纳入实验过程,作为实验激发的一个变量。平衡法就是将无法排除的某些非实验因素,在每一个实验对象中都控制在一致的、平均的水平上。统计分析法就是对实验过程中无法排除的非实验因素,尽可能定量化,在实验结果中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它们影响实验的具体程度。总之,通过以上控制手段,虽然不能说可以彻底排除所有非实验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但实验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则是可以肯定的。3.联系某一社会实际,任选一种实验设计,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
提示:首先,必须掌握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操作模式。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
例如选择单一实验组设计,首先应明确:它也叫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就是只选择一批实验对象作为实验组,而不设对照组,通过实验活动前后实验对象的变化来得出实验结论。它的操作模式是:一是选择实验对象组成实验组;二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三是引入自变量进行改变实验对象因变量的实验激发;四是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后测;五是得出实验结论,其公式为:实验效应=后测-前测。
其次结合某一社会实际写出具体实施步骤及其结果。以实验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例,并以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第一步,选择实验对象,假定选择甲、乙、丙三个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组成实验组。
第二步,前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前一年的利润率,假定是2003年,3个企业平均为8%。
第三步,实验激发,即从2003年底或2004年初起实行新税制。
第四步,后测,即测算实行新税制后一年的利润率,假定是2004年,3个企业平均为12%。
第五步,得出实验结果为:后检测12%-前检
测8%=4%。
X
1.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概念含混。
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
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
2.形成调查报告的观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观点的形成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准确。观点必须由客观实际调查材料提炼而成,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第二,鲜明。观点必须直接、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概念含混。
第三,新颖。观点要反映新事物、新事件、新问题、新视角、新主张,有突出的社会意义,不能是老生常谈,或无病呻吟。
第四,深刻。观点是反复认识客观实际的产物,必须透过现象指出本质,一针见血,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
Y
1.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
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
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
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2.应当如何精选调查报告的素材?
答:在筛选调查资料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选取可靠资料。所谓可靠资料,一是指资料的来源可靠。二是指资料的内容可靠。
第二,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这是从量的角度对调查资料进行选取,要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三,选取有力的资料。这是指从质的角度,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全面分析和反复比较,选取最适合和最典型的资料。
第四,选取新鲜的资料。新鲜的资料首先是指调查中发现的社会新事物、新行为、新思想、新事件和新问题;其次是指早已存在,但未被发现或未引起应有注意的问题;再次是指人们比较熟悉,但从新的角度可以显现新的特点的问题。
第五,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素材一定要具体、详实,而且应与多数人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Z
1.在实验中,为何要设置对照组?是否必须有对照组?为什么?
答:对照组虽然不接受自变量激发,但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实验者的因果关系假设毫不相干,因此只有从测量结果中排除这些成分,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就在于此。但是,并不是凡实验必有对照组,因为在单一组实验中,就不设对照组。
2.资料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真实性原则。第二,合格性原则。
第三,准确性原则。第四,完整性原则。第五,系统性原则,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第六,统一性原则。第七,简明性原则。第八,新颖性原则。
3.怎样进行数字资料的分组?
答: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如下三个步骤:(1)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我们还可以用以上四种基本标志组合出其它多种复合标志。(2)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3)编制变量数列
变量即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4.怎样制作一个数字资料统计表?
提示:统计表的要素必须完整。横标目和纵标目不得少于5项。内容自定。5.怎样进行资料定性分析?
答:资料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在社会调查研究前期准备阶段和资料整理阶段,已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工作。资料分析阶段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对此前定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确认、更新和补充。其主要任务是:
第一,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我们已经规范了所用的概念
和变量。但在调查过程中,特别是问卷调查中,会发现对个别概念的不同理解,对这些概念,需要结合调查资料,再做斟酌或修订。
第二,对原来调查资料的分类以及所使用的概念、变量间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确认,以便求得更准确的定性分析。
第三,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从定性角度对原定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建构证实或证伪,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6.资料定量分析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中哪些属于单变量分析,哪些属于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答:资料定量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初步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人们称其为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及相关资料,对总体进行推断,人们称其为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它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7.最常用的电脑统计软件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答:目前最流行的专业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SAS软件。另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还有Office 中的Excel。
SPSS是集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管理咨询等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服务系统,其统计功能非常强大,操作界面漂亮柔和,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便美观,特别是操作简便,利于初学者使用,因而倍受人们青睐,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系统。它在我国的影响尤为巨大。
SAS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与SPSS功能类似的专业统计分析软件。
Excel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一种软件。其统计功能虽然比不上SPSS、SAS等专业统计软件,但也足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统计分析的需要。与专业统计软件相比,Excel的最大优势在于:本身价格不高,非常普及,因此便于一般用户使用;便于与Office的其他软件配合使用。正由于这些优点,Excel在我国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8.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各自特点见以上名词解释。三者关系:
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直至今天,这两种分析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但就社会调查研究本身而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定性分析的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等工作为定量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定量分析对调查对象精确的测量、描述和推断使调查对象的定性更加科学;理论分析则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为必要前提,定性分析区别事物、分析划类和定量分析准确地说明事物变化的程度和趋势,为理论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承担着透过调查感性材料,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假设的任务,对于应用性调查课题,还承担着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建议的任务。
9.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10.举例说明普通调查报告的类型?
答: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其类型主要有:
(1)按照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描述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合一式调查报告等。
描述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过程和调查得来的情况的客观叙述,较少议论,它注重于使受众对调查对象产生深刻的印象,从中形成鲜明的、正确的看法。(举例)
论说式调查报告在撰写时偏重于对调查得来的材料的分析论证,以及由论证形成的作者的见解,并且以此来引导读者,使读者了解该调查对象的性质及意义。这类调查报告理论色彩较浓。(举例)
合一式调查报告是描述式和论说式两种类型的结合,其特点是既有描述,又有议论,以全面、深入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撰写时一般是先摆明情况,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总结式的结论和提出建议。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属此类。(举例)
(2)按照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调查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等。
全面调查报告特指依据普遍调查的结果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涉及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所用调查资料广泛,因此结论有普遍性,适用面宽,指导作用相应较大。(举例)
专题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取特定角度,以某一个或某一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专门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所写的调查报告。它主题鲜明,针对性强,涉及的资料专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比较全面、细致、深入,数据比较准确,所以结论较为深刻,说明力强。(举例)
典型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的目的,选用一个或数个典型单位或事例为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经过调查分析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它是通过个别说明一般;通过特殊,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举例)
(3)按照调查报告的目的、作用、内容,大致分为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查报告、对策(理论)调查报告等。情况(概况)调查报告也称基础性调查报告,是全面、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对调查对象的概况和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比较完整的表述,使人对调查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进而理解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这种调查报告在撰写时要以叙述情况,描述事实为主,较少分析、议论,主观色彩、理论色彩都不浓。它的主要功能是给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提供客观的、新鲜的资料,作为研究、处理问题,制定政策、法规,决定方针、路线的现实依据。(举例)
事件调查报告是昭示事件的调查报告。它的特点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能发人深省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社会意义的事件,清晰而完整地陈述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背景材料以及有关情况。行文以叙述为主,较少议论,一般只对主题略加提示,不把话说尽,事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留给读者去思索,去追寻。(举例)
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对典型事例进行调查分析后写成的调查报告。它的功能在于为贯彻执行某一方针、政策提供成功的典型经验以及具体的做法。其特点是在交代清楚具体事迹及其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成功经验和具体措施,以期为人们提供一个样板和借鉴,推进“面”上工作的开展。这类调查报告政策性、理论性较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举例)问题调查报告是揭露问题、剖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的调查报告。其特点是首先说明该问题的危害程度、范围和紧迫性,再进一步探寻它产生的根源,并尽可能提出解决它的办法。(举例)对策(理论)调查报告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或某类情况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和数据,就某个理论问题、政策性问题或措施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其特点是论证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文章主要是为了充分说明作者的观点和意见,注重的是说服,而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表述和客观现象的披露。(举例)11.撰写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其内容?
答:调查报告的撰写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形成观点。这是调查报告的首要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完成全部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综合之后才最终确定的。它是对调查主题进一步确认或收缩、放大、分解、修正、提升的过程。调查报告的观点,是调查者对调查对象提出的看法与评价,也是调查报告主题(中心论点)的发散。观点构成调查报告的论点,分为不同的层次:中心论点,即调查报告主题;下有若干说明主题的分论点。分论点之下,还可以视需要,设若干并立的基本论点。这些论点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调查报告的骨架。(2)精选素材。素材是支撑调查报告主题和观点的基础。调查报告要根据主题和观点的需要,精心筛选素材,作为说明论点的论据。要做到:选取可靠资料;选取充分、完整而又适量的资料;选取有力的资料;选取新鲜的资料;选取易于理解的资料。
(3)拟订提纲。拟订提纲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对作者的初步构思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定型化。其内容通常包括:(1)标题。(2)观点句,也叫中心论点句或主题句,概括全篇的基本观点的语句,作用是使作者牢记报告的中心之所在。(3)内容纲要,是提纲的主体部分,分条分项反映正文的构成状况。它不是观点和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精心设计的逻辑框架,使观点和资料在其中能居于最恰当的位置。其详略可自定。
(4)起草报告。在拟定提纲之后,便可以着手起草调查报告。在写作过程中,不但要按照提纲推衍成文,还必须讲求具体的写作方法。后者除了前述格式方面的要求外,主要指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仔细推敲语言等。从表达方式的形式上看,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要更多地采用非纯文字表达形式,即图表、数字等。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一种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但无论普通调查报告还是学术调查报告,都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只是后者议论的比重更大些。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朴实、准确、简明、庄重、修辞。(5)修改定稿。调查报告的写作和其他文章一样,一般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对初稿仔
细修改。修改报告须经过检查和修改两个阶段。检查的范围是格式、观点、资料、字句。检查的常用方法有三种:诵读法;冷却法;请教法。在反复检查的基础上应集中修改,最后定稿。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期末复习参考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
1、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为何要进行这项工作?任选一个概念对其操作化。(提示:必须逐步分解,起码达到三个层次15个具体指标。)参考答案:
概念的操作化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将概念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分解为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指标。
因为概念一般具有综合和抽象的特性,包含信息越多越难把握,因此应将其化解为含信息少的低层次的亚概念、子概念,就容易把握和度量。
举例:“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
1、锻炼身体
(1)跑步;(2)爬山;(3)健身;(4)球类活动
2、兴趣爱好
(1)旅游;(2)摄影;(3)书法;(4)美食;(5)钓鱼;(6)听音乐
3、休闲活动
(1)睡懒觉;(2)逛街购物;(3)烹饪做菜;(4)打麻将;(5)朋友聚会;(6)上网游戏;(7)读书看报;(8)看电视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
说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与本答案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1、联系社会实际设想若干种不同的调查总体状况,指出其适用的概率抽样方法,并说明理由。(要求三种类型以上。)
答:第一,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数量较小、成分较简单的总体。如深圳电大XX分校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因为电大学生情况较接近。
第二,分类抽样,适用于数量较小、成分较复杂的总体。如某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因为同一小区中居民经济状况好、中等、差的差别较大。
第三,整群抽样或多阶段抽样,分别适用于数量较大、成分较简单或较复杂的总体。如对某小学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适用于整群抽样,对中国农村农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适用于多阶段抽样,因为全国农户家庭数量巨大,范围大,情况复杂。
1.概率抽样有哪些类型?其特点和应用情况如何?
答:概率抽样的类型有: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是等概率抽样,任何个体抽取机会平等,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简单易行。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情况。
系统抽样:等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且同质性较高的总体。
分类抽样: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特征分为若干子总体,从中抽取子样本的方法。有比例分类抽样和非比例分类抽样之分,适用于异质性较高的总体。
整群抽样:将总体按标准分为若干群体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出部分群体作为样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省时、省力、经济,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场合。
多阶段抽样:抽取样本的过程分为两个或多个阶段。适用于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对象。
2、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举例说明它们之间在适用性方面的最主要区别。
答: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在总体中直接随机抽取n个单位组成抽样样本。分类抽样应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个子总体即为一类,在每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即分类样本,再集合为总体样本。举例,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同质性高的总体,如对电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适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因为电大学生的年龄、经济地位、边工作边学习等方面同质性高。分类抽样适用于异质性高的总结。如对某小区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态度的调查适用于分类抽样,因为小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特征差异较大,应按经济收入高、收入低和中等收入的特征分类按比例抽样集合成抽样样本较为合理。
2.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录信息的步骤为:
浏览:将搜集的文献资料阅读—遍,有个初步认识,大致了解文献内容,初步判明其价值。
筛选:在浏览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选出可用部分。
精读:对选出的可用文献认真、仔细阅读,着重理解、评价,进一步掌握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记录: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记录下来,供分析研究之用。
2、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
答题要点:(1)结构:题目、说明信、指导语、主体(问答)、编码均要有(编码可用问题、答案的序号、符号代替)。
(2)问答设计要用封闭式或混合式,15组以上。
电大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电大的教学质量,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推动电大成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将向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请您积极参与。某某电大教务处╳月╳日
填表说明:请将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弧内或横线上,没有说明的题均为单项选择。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的婚姻状况:未婚(),已婚();
3、您的年龄______;
4、您的籍贯______;
5、您现在所在的工作单位是:政府机关(),事
业单位(),国企(),民企(),外企(),其他();
6、您的月收入:1000元以下(),1000-2000元
(),2000-3000元(),3000元以上();
7、每天上班时间:8小时以内(),8小时以上
(),上白班(),三班倒();
8、您在电大就读的专业是__________,教育层次
是专科(),本科();
9、您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面授课为主(),网上学习为主(),两者兼顾();
10、完成形考作业的情况:独立完成(),在同学
帮助下完成();
11、多数老师的教学对您收获: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
12、您希望电大教师上课应作的改进(可多选):加强备课(),结合考试(),讲解作业(),课堂互动(),增加案例分析(),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
13、您报读电大的原因主要是:
14、您是如何处理工学矛盾的:
15、您认为电大的教育工作还应作哪些方面的改进:
五、问答题
1.个别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答:对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能否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提问方法与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1)提问方法: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结构式访谈按提纲顺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注意逻辑结构提问;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忌生硬语言,可用动作和复述方式;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无倾向性,不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恰当。
(2)行为方式: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被访者,实现对访谈的控制。礼貌、谦虚、诚恳、耐心,善于运用表情和情境的变化。
四、应用题
2、有人向某电视台反映某国家级考试考点考场纪律很差,电视台派记者小张去了解情况。小张以记者的身份进入考场,用录像机实地拍摄了考试时的种种景象,还分别与考点负责人、监考人员、考生进行了座谈,收集了大量的现实资料,并据此精心编制了电视节目。结果节目审查未获通过。请根据你的理解说明原因。(提示:结合小张采取的调查方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答:小张以公开的记者身份进入现场摄像、开座谈会,观察对象都知道他是记者,考生就不敢作弊了。因此,小张观察记录到的资料都是不真实的。所以,节目审查未获通过。
应该采取隐蔽的方式进入现场,以一个考生或考场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观察,才能观察到考试纪律很差的真实情况。
四、应用题
2、列出2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必须二者皆有)
答:调查了解电大学生到课上课的情况,适用于参与观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到校,一起在教室上课,观察了解电大学生的到课率,调查学生上课的课堂纪律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因为只有参与到观察的群体中,和他们一起活动,才能收集到真实的资料。
调查某地赌博成风的情况,适用于非参与观察,赌博既不便于参与,也不便于公开调查,因为它属于违法行为,事涉隐秘。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
2、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2)考场纪律。(3)警民关系。(4)社区建设。(5)服务态度。
(提示:结合各种观察类型的特点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
适合采用不完全参与观察方式。观察者有时候参加农民工的生产、生活之中,和他们共同劳动生活,建立良好的关系,亲身体验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有时候又作为旁观者来观察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考场纪律。
适合采用非参与观察。隐蔽的方式进入考场,考生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观察,观察者才能收集到考风考纪的真实情况。
(3)警民关系。
适合采用完全参与观察。观察者完全深入到居民的群体中,参与他们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警民们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保证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4)社区建设。
适合采用非参与观察。隐蔽的方式进入社区,观察社区环境和各方面的建设情况。
(5)服务态度。
适合采用完全参与观察。观察者以一个服务对象的身份深入到社会群体中,在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观察对方的真实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三、简答题
2、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答: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实际上,任何观察都存在误差,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针对误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将误差减少到最低程度,使观察结果基本准确。
社会调查定性研究总体方案(第一次形考作业应用题参考答案)
1、研究题目: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为有效遏制和防范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设想:净化环境、正确引导、注重教育,是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2、研究设计类型: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个案调查 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文献法来收集资料,采用分类归纳法来整理和分析资料。
3、分析单位:个人
研究内容:青少年的自律能力和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犯罪的主因,由此提出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措施。
4、抽样方案
非概率的主观抽样,走访若干失足青少年和有关家庭、学校、公安部门。
5、访问提纲
以结构式访谈为主。
6、调查计划
落实调查人员、安排调查时间、确定调查地点范围、制定调查内容等计划。
7、调查经费、工具设备等。
(第三次形考作业应用题参考答案)
2、如果让你对某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进行调查,你将怎样搜集资料?
提示:应考虑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各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如何调查要具体说明。
答:调查工作可分作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结束阶段等三个步骤进行。准备阶段:l、将小区文化生活分解为联欢、歌咏、球类比赛、棋类比赛、图书文化室、各类讲座等假设;
2、确定调查方式,可综合采取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3、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访谈或观察内容、范围和提纲;
4、确定调查对象,随机或主观抽样;
5、调查工具方面的准备;
6、进行试调查。调查阶段:采用问卷法,应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应先接触被访者,掌握好提问方法和行为方式以有效控制访谈过程。集体访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调查主题、控制会议过程,并作好记录;采用观察法,以参与和非参与的方式,观察小区的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采用文献法,查阅物业管理机构和业主委员会有关小区文化活动的内容、计划、总结等。结束阶段:感谢调查对象和小区有关部门的支持,整理记录,审核资料,补充调查。
2、如果让你对某城市居民小区的治安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须注意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并结合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等加以说明。)
答:调查工作可分作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结束阶段等三个步骤进行。
准备阶段:l、将居民小区治安问题分解为治安管理制度、保安值班制度、业主门卡出入、外来人员车辆登记、摄像监控、各类安全教育等假设;
2、确定调查方式,可综合采取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
3、根据调查目的设计问卷、访谈或观察内容、范围和提纲;
4、确定调查对象,随机或主观抽样;
5、调查工具方面的准备;
6、进行试调查。
调查阶段:采用问卷法,应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应先接触被访者,掌握好提问方法和行为方式以有效控制访谈过程。集体访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调查主题、控制会议过程,并作好记录;采用观察法,以参与和非参与的方式,观察小区的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采用文献法,查阅物业管理机构和业主委员会有关小区安全管理的内容、计划、总结等。结束阶段:感谢调查对象和小区有关部门的支持,整理记录,审核资料,补充调查。
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第四次形考作业应用题参考答案)
(写作提纲)
前言
社区居民对现实生活满意程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居民生活的满意的实质主要体现在社会安全感、经济收入、生活消费、物价指数、社会保障等等方面。为了有效地开展对这—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我们选择了家庭收入中等水平为主的百名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
一、调查目的(或调查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地点
3、调查内容、方式方法 主体
一、调查结果
(一)对当前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1、居民小区防偷、防盗的管理及措施
2、公安部门打击“两抢”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二)对生活和消费的满意度
1、购买商品房的情况
(1)对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看法
(2)对政府部门调控商品房措施的意见
2、医疗方面的情况
(1)高昂的医疗费令居民普遍“生不起病、看不起病”(2)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3、物价是广大居民关注的热点
(1)物价上涨指数超过居民平均收入的增长(2)居民对水、电、煤气的涨价十分敏感
4、交通出行问题(1)上班和出门乘车难(2)停车难
5、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建立和谐社会关系
2、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3、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是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关键
三、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对策和措施
1、大力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
2、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物价的宏观调控和监管
3、提高城镇低保户的低保标准
4、通过税收杠杆作用有效控制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 结语
第三篇:电大行政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小抄
选择题 A 1.按调查对象范围,社会调查研究的类型主要有(A普查 B抽样调查E个案调查)
2.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个人文献 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3.按照目的,作用,内容分类,调查报告的种类大致有(A情况(概况)调查报告B事件调查报告 C经验调查报告D问题调查报告E对策(理论)调查报告)B 1.被认为提出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起源的分析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的是(C古希腊人)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记谈类型是(D 结构式访谈)3.被称作调查报告灵魂的是(B针对性)C 1.初级社会群体主要是指(A家庭D村落E非正式组织)
2.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异质性)
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确定总体 B制定抽样框 C决定样本容量D决定抽样组织形式 E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4.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5.查找文献要尽可能采用(B检索工具查找法)
6.常用的表示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等。常用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对它们的统计分析属于(D动态分析)7.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Excel)
8.从文体性质上看,调查报告是(D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的文体)D 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直线相关)2.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截体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3.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实验环境)4.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定量分析)
5.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字模型,并将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回归分析)
6.调查报告无论采取何种类型,格式,其撰写都要包括(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7.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B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分组界限E 编制变量数列)
8.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的原则主要是(A朴实 C准确 D简明 E庄重 F修辞)F 1.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B主观抽样 D定额抽样 E偶遇抽样 F滚雪球抽样)
2.非结构式访谈因实施方式不同,通常有(A重点访谈 B深度访谈 F客观陈述式访谈)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个别访谈)G 1.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中,属于直接调查方法的是(A 访谈法B观察法C实验法)2.个案调查是一种(A定性研究方法)
3.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A统计值)
4.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A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 D灵活性大,适用性强 F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5.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人们的感觉器官)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6.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 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7.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志,观察法可分为(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8.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式观察,主要用于(A定性研究)H 1.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马心猿的问题,就是(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J 1.假设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A实用性 B系统性 C时效性 D经济性 F弹性)
2.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再测法 C分半法 E复本法)
3.集体访谈的缺点主要是(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 D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F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4.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5.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拉丁方格设计)
L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家是(C李景汉)M 1.美国最著名的民意测验机构是(C盖洛普)
2.目前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B实证主义)3.命题是指社会上普遍存在的(A公理B定理D假设 F经验概括)
第四篇:电大专科行政管理《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及答案1(范文)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
A.费孝通B.陈翰笙C.李景汉D.陶孟和
2.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
A.丸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比变量D.定距变量
3.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D)。
A.普遍性B.复杂性C.同质性D.异质性
4.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
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
5.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A)。
A.定量分析B.理论分析C.定性分析D.预测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6.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
A.界定总体B.议计稠秤万杀C.制定抽样框
D.决定抽样方法E.实际抽取样本F.评估样本
7.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DF)。
A.文献搜集B.文献阅读C.文献筛选
D.摘录信息E.文献整理F.文献分析
8.实验法的优点主要有(ADF)。
A.控制性强B.代表性充分C.实验范围广泛
D.可重复运用E.简便易行F.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9.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ACDF)。
A.标题B.内容C.栏目D.数字E.来源F.表注
10.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
A.标题B.署名C.导语D.主体E.论证F.结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1.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色色、种类繁多 的具体对象。
12.近代以来国外流行的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哲学理论基础先后有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
13.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大致有逻辑分析、经验判断和试调查三种。
14.可信且有效的测量是优秀的测量,是社会调查研究所追求的境界。
15.当场记录是观察法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它需要注意的最关键一点是不能破坏观察现场的自然状态。
16.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7.观察法多数是非结构一式观察,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18.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激发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19.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20.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学术调查报告,也叫科研调查报告。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迄今为止,人工文献检索仍然是查找公开发表的文献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即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和图书馆编制的目录。后者是更为常用的检索工具。(3分)
目前,计算机检索也很流行。我国多数图书情报机构建立了可在计算机上阅读的机读检索工具(磁带式目录)。更重要的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文献检索。(3分)
还有一种简便的参考文献查找法,也称追溯查找法,即根据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3分)
另外,还有综合查找法,是把几种方法交叉使用。(1分)
22.简述访谈法的类型。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2分)
结构式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非结构式访谈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4分)
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它既可以采取结构式,也可以采取非结构式;既可以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面对面口头的直接调查,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的间接调查。集体访谈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或
集体回答问题方式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4分)
23.什么是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完成它们的关键是什么?
答: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者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3分)
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3分)
完成非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不能惊扰观察对象。(2分)完成参与观察的关键是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2分)
四、问答题及应用题(共45分)
24.举例说明应当怎样选择社会调查研究课题?(20分)
答: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现实可行性而定。
从理论方面看,课题应有助于促进当前理论和科学的发展,最好是学科核心领域的前沿性专题和公认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课题、热门课题、空白课题、有争议的疑难问题等,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够提出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的新思想。
从实际的需要看,调查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对社会实践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课题最好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新闻热点相关,即重点考虑时代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虽然不是现实问题,却能适应当前人们的某种迫切需求,也是有实用价值的课题。(10分,其中举例占5分)
从可行性看,一是要选择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调查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来选题。总之,调查研究课题应根据调查研究者的现实力量、各方面条件的成熟程度、社会配合、社会环境的种种因素来确定。(8分,其中举例占4分)
选题还应该考虑先从简单、具体开始。在选题时,最好能够有专家指导。(2分)
25.任选内容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结构完整;问答要在15个以上。25分)答题要点:
(1)结构:题目、说明信、指导语、主体(问答)、编码均要有。(10分)
(2)问答设计:要以封闭式为主,15组以上。(15分)
第五篇:电大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作业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导论--第3章)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 资料收集 和 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自然环境、人口和 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 全面调查 和 非全面调查 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因果关系 和 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 和 互斥性。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D)A、英国 B、前苏联 C、德国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B)。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A)。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D)。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C)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系统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AE)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探索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
答:探索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有: 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 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
第六,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实地考察。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定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推断。
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实践部分:无固定答案,按自己的选题完成。
2、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选择和确定一个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并设计出调查总体方案。(30分)要求:内容完整,条目清晰。答:具体内容自定,无固定答案。(附:方案内容和要求:
①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在课题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名称、生产过程以及这一课题的性质。在目的方面,要具体说明调查研究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意义如何。在基本观点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的主要命题和假设是什么,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义,变量及其关系
②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要说明调查对象有哪几类,有哪些调查的基本单位;需要通过这些单位来调查哪些项目和指标,收集哪些资料,对资料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有何要求;调查在什么地区进行、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对象的时间跨度有多大。③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调查方式包括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如访谈、实验、文献、问卷、观察等;要说明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采用的资料整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方法。④调查研究的时间与步骤安排。
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总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体的进度表,标明调查研究中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所需时间,以控制调查研究计划的进程。⑤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要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可选用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以在其下细分具体部门和小组。
要明确调查研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凡是涉及到多学科或部门的,应该有有关学科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顺利进行。⑥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在经费预算中,须详列各项用途并计算出具体数目。经费使用要有一定的制度,大型调查研究的现金出纳,应指派专人负责。在社会调查的物质保证方面主要是对调查工具、技术设备以及资料整理与分析设备做出安排。)
第4章--第6章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 总体 本身所具的有的 异质性。
2、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 直接抽样法、抽签法和 随机数表法。
3、检索公开发表的文献的方法主要有 人工文献检索 和 计算机文献检索。
4、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 定性分析 和文献 定量分析。
5、根据问卷分发和回收形式的异同,问卷法分为 直接发送法 和 间接发送法。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分类抽样主要解决的是(A)A、总体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B、总体同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C、总体内所含个体单位数量过大问题 D、总体内所含个体单位数量不足问题
2、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是指(D)。A、分类抽样 B、多阶段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3、综述、评论、述评、进展、动态、年鉴、专著、指南等属于(D)。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4、文献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为它是(A)。A、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B、它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C、它是一种直接的调查方法 D、它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方法
5、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是(C)。A、访谈问卷 B、自填式问卷 C、量表 D、开放式问卷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抽样的一般步聚有(ABCDEF)
A、界定总体 B、决定抽样方法 C、设计抽样方案 D、制定抽样框
E、样本评估 F、实际抽取样本
2、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ABEF)A、总体的规模 B、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C、抽样单位的规模 D、抽样过程的控制 E、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 F、样本精确度要求
3、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ABCD)A、浏览 B、筛选 C、精读 D、记录星 E、编制纲要 F、撰写札记
4、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ABCE)A、封面信 B、编码 C、问题及答案 D、问卷名称 E、指导语 F、问卷统计
5、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EF)A、前景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 D、检验性问题 E、开放性问题 F、封闭性问题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抽样和抽样调查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答: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式。
抽样调查是人们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重要途径,而抽样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手段,因此,抽样和抽样调查不是一回事。
第一,抽样和抽样调查不能混为一谈,抽样只是抽样调查的前提和一部分,只解决抽样调节过程中的选取调查对象这一问题,抽样调查的其他所有问题都和另外的方法我解决。
第二,二,抽样只是抽取样本的方法,而不是调查方法或者资料收集方法,再进一步的说,即使抽样调查,也不能定义为一种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
2、怎样才能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 答:首先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方法有:
①人工文献检索:这种方法主要借助两类工具:一是有关机构编制出版的文献检索工具。二是图书情报机构(主要是图书馆)编制的目录。
②计算机文献检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录专门的网站进行检索;二是利用大型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
③参考文献查找法:根据作者在文章、专著中所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在文章、专著中所引用的文献名目,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其次进行文献搜集。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互联网三种。
对于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属于个人收藏品的,在征得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租、借复印等办法进行搜集;若是机构收藏品,可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租、借等方式搜集。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指令采用征集、调拨等方式搜集。对于公开发表的文献,可采用到图书情报机构搜集、互联网上下载或直接购买的方法进行搜集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和分类抽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适用于什么样的调查总体?
答: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位中直接抽取N个组成样本。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和元素抽样方法,最直观地体现了抽样的基本原理。它对总体中所有个体完全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抽样时是不对所有个体进行任何分组排列的,抽取样本的数量是事先设定的,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从而使总体中任期目标制何个体都同样有被抽取的平等机会。
分类抽样也叫类型抽样或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令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个子总体即为一类,然后从每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称为分类样本,它们的集合即为总体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仅适用于总体所包括的单位较少,又比较集中的情况,例如检验超市中某商品质量时的抽样,检查某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时的抽样等。
分类抽样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构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调查某企业员工的生活待遇问题。
2、在上次作业所完成的概念操作化的基础上,设计一分调查问卷。(30分)要求:结构完整,问题不得少于20个,以封闭式问答为主。答: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附: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问题的种类:
① 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是对问卷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② 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
③ 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愿望等一切主管是将状况方面的问题。④ 检验性问题:是特为检验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问卷设计原则: ① 客观性原则:调查者要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和尽可能详细地提出问题。
② 目的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研究的目的来进行。③ 必需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应该是必需的,并以够用为度。④ 对象性原则:是指设计问题要充分注意被调查者的特点,所设计的问卷要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精力等因素。
⑤ 自愿性原则:设计问题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⑥ 具体性原则: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⑦ 单一性原则:是指问题的内容要单一。问题的安排:设计问题可采取下列几种排列方式: ① 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 ② 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排列; ③ 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
作业三
(第7章--第9章)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分为 结构式 访谈和 非结构式 访谈。
2、按照被访者发表意见的形式不同,集体访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抒己见式的访谈,以 头脑风暴法 为代表;一类是讨论式的访谈,其代表是 反头脑风暴法。
3、观察记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当场记录,一种是 事后记录。
4、为了搜集到真实可信的资料,采用观察法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全方位 原则、求真务本原则和 法律和道德伦理 原则
5、实验法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二是 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是 实验活动。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D)。
A、深度访谈 B、自由访谈
C、重点访谈 D、个别访谈
2、一般的访谈时间最好为1~2小时(C)。
A、4~5小时 B、3~4小时
C、1~2小时 D、半~1小时
3、观察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B)。
A、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B、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
C、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D、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4、既有实验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实验方法是(A)。
A、平等实验 B、连续实验
C、单盲实验 D、双盲实验
5、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C)
A、因子设计 B、重复测量设计
C、拉丁方格设计 D、多因素实验设计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ABCF)
A、性别 B、年龄
C、籍贯 D、品质
E、形象气质 F、知识结构
2、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CDE)
A、观察手段 B、观察内容
C、被观察者的反应 D、人为的假象
E、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3、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ABCDF)
A、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C、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D、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E、难以进行定性分析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4、经典实验设计也叫(C)
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D、四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E、实验组、对照组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5、排除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和干扰的主要方法有(ABDE)
A、排除法 B、纳入法
C、比较法 D、平衡法
E、统计分析法 F、分类法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如何顺利进入实地观察现场?
答:正式实施观察首先要保证能够顺利进入观察现场。观察现场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因素: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其中第三个条件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因为如果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认为外来观察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因此,确定观察现场应设法争取到当地部门或头面人物的支持,使他们意识到调查研究与他们的利益一致,至少他们的利益没有伤害。当然,并不是反有的观察都要获得有关部门和观察对象的同意。在进入观察现场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方式。隐蔽进入的方式就是观察者始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将自己装扮成普通游客或当在居民进入观察现场,对于大多数非参与式观察和一些特殊的参与式观察等,这种方式较为适用,确保上述方法的实施,可以顺利进实地观察现场。
2、什么是个别访谈?保证个别访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答: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
访谈的过程就是访谈者提问与被访者回答的过程。对这个过程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是访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一定的提问方法与一定的行为方式是控制访谈的两个重要因素。
(1)提问方法
在提问时,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简单问题入手。
第二,提问有序。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订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顺序进行访谈。对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提问。
第三,适时追问。
第四,题目转换自然。
第五,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六,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诱导。
第七,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第八,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2)行为方式
在访谈中,访谈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定行为影响被访者,从而实现对访谈过程的控制。
礼貌、谦虚、诚恳、耐心是访谈者自始至终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表现。还要善于运用表情和动作控制访谈进程。访谈者的表情一定要生动,能够根据被访者所谈情境而变化。要注意一些动作细节对被访者的影响。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什么是对照组实验和单一组实验?举例说明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
答:对照组实验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现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的一种实验法,实验组既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做前测和后测并比较结果的检验理论假设。
单一组实验也叫做连续实验方法,是对单一实验对象在不同时间里进行前测与后测,比较其结果以检验假设的一种实验方法,在这种实验中,不存在实践平行的对照组,同一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前相等于实验中的对照组,在引入自变量之后则是实验中的实组,检验假设所依据的不是平行的控制组与实验组的两种没量结果,而是同一实验对象在自变量作用前和作用后的两种测量结果。
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做前测量与后测,并比较其结果以检验理论假设。例如,要检验“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要素”这一假设,以某工厂某车间为实验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以另一个与此相似的车间为对照组,维持旧的管理方法,在一段时间的首尾,同时对两个车间做前测与后测,再比较其结果,得出结论。
2、如果让你对某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进行调查,你将怎么搜集资料?(不可照抄)
答:无固定答案,按自己的实际调查要求做。
提示:做这道题目时首先要定义好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的概念,尤其是文化生活,这一点可以参考第三章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中概念的界定的内容。这就需要运用文献法进行调查,你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居民小区文化生活的概念。
然后就是选择和编制测量指标,这一点在书上P66页可以找到,小区文化生活的测量指标包括电影院呀,公园,健身场地,文化站,图书馆,报纸期刊橱窗,宣传栏,居民文化俱乐部什么的(唱歌,书法,写作等等),也可以结合你所在小区具体的情况加入测量指标,测量指标最好在6个以上。
第三步就是选择搜集资料时的方法,比如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等,问卷法是最常用的,但是对于居民小区可能老龄人多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使用问卷法,还要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具体可以这么做:
(1)设计一个简单的问卷,内容包括你的测量指标,比如居民对小区公园使用情况,居民的小区文化站活动情况,小区报刊板报宣传情况,小区图书馆设置情况等等,问卷的具体设计可以参考书上附录二的一个问卷调查的示例。
(2)设计访谈提纲和观察提纲,这些参考书上第7-8章相应内容,用访谈法,那么访谈对象是谁,访谈问题如何,是个别访谈还是集体访谈,是开面对面的调查会还是综合性访谈;用观察法,那么观察对象是谁,观察内容如何,采取哪种观察类型,对于居民小区文化生活的调查,我们尅采用实地观察和参与观察,就是深入小区中,亲身体验居民的文化生活,作为局内人进行调查,同时也可以在旁仔细观察该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现状。当然我们调查的内容都要跟居民小区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观察居民对小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情况,向居民进行访谈,探寻他们对于小区现在文化生活感受和建议等等。
(3)在用每种方法的时候要说出使用方法搜集资料的原因,使用过程,大概的结果等等。
作业四
(第10章--第12章)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 实地源,一是 文献源。
2、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 前分类 和 后分类。
3、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软件是 SPSS软件 和与其功能类似的 office中的excel。
4、相关分析 和 回归分析 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两个阶段。
5、依据调进查对象的范围和方式,调查报告可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 和 典型调查报告。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文字资料的真实主要是指(A)
A、信度审查 B、效度审查
C、资料校正 D、资料分类
2、数字资料检验主要是指(A)
A、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检验
B、对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C、对数据之间是否合乎逻辑进行检验
D、对分类标准是否选择得当和科学进行检验
3、离中量数是反映(B)
A、数据的集中趋势 B、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性
C、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系统中用于统计的最有名的一种软件是(C)
A、AMOS4.0 B、LISREL
C、Excel D、AIDA
5、调查报告的“纲”是指(B)
A、标题 B、前言
C、主体 D、结尾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时候,应当注意(ABCF)
A、按照调查要求分类 B、不重不漏
C、必须对变量进行完整的定义,语言必须准确
D、对分类后的资料汇总
E、资料整理的结果的显示
F、对分类划分的详细程度要把握得当
2、资料分析中属于推论性分析的有(ABCDE)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抽样推断分析 D、预测分析
E、综合评价分析 F、相对指标分析
3、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有(ABCD)此题有问题
A、因果分析法 B、辩证分析法
C、比较法 D、逻辑证明法
E、要素分析法 F、内容分析法
4、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有(ABCDEF)
A、真实性 B、客观性
C、针对性 D、典型性
E、指导性 F、时效性。
5、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CDEF)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和候改定稿
B、审核资料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简述资料整理。
答: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的整理。其中文字整理也称作定性资料整理,在通常情况下,文字整理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而数据资料整理也叫定量资料整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2、调查报告在语言运用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掌握以下原则:
(1)朴实。(用自己的话再加以阐述)
(2)准确。(同上)
(3)简明。(同上)
(4)庄重。(同上)
(5)修辞。(同上)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调查资料分析综述。(25)
答:资料分析是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调查所获得资料进行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特征与规律的过程。一般认为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传统的资料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但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是定量分析即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性分析;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分为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三类。资料分析中常见的相对指标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等都属于描述性分析,其中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主要是单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主要是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他们一般是双变量分析或多变量分析。20世纪中叶以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运而生,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熟练应用的、简便易形的资料统计分析工具。
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统计分析之外的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
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它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作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理论分析依靠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证分析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逻辑证明法等。
2、在前面作业的基础上,拟定一份较详的调查报告提纲,并另外写一个完整的导语。(30分)
要求:格式、内容完整,而且符合教材所述要求。
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