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9篇)

2023-10-13 10:2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9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9篇)》。

篇1: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其中A组(164例)男性112例,女性52例,年龄范围在3-89岁之间,平均年龄(42.6±7.4)岁,包括殴打伤56例,车祸伤49例,意外摔伤31例,其他28例;B组(164例)男性110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在4-90岁之间,平均年龄(43.1±8.6)岁,包括殴打伤54例,车祸伤51例,意外摔伤29例,其他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水平、自身身体素质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两组患者A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护理,而B组接受单纯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心血管的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维持,呼吸管道通路的建立,营养液的供给护理以及其他的一些常规护理内容。

1.2.2风险护理管理干预

①护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急诊科护士长要在获得护理部相关领导认可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服务性。通过规范护理制度,要求急诊护士提高急诊护士的风险意识,明确急诊护理的操作目标,掌握在接待急诊患者过程中与患者或家属之间关于风险、治疗等相关内容的沟通要求,对应性临床操作要做好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工作。同时,在制度内容中要设定关于突发状况和救治程序规定,建立应急组合方案,从而使急诊工作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规范有序,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持续开展提供完善的规章制度。②急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高。加强急诊相关护理培训,对护理人员在急救设备操作、急救药品使用以及针对性急救技能方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讲座以及座谈会等。通过相关沟通和座谈,了解本院急诊科护理常见问题,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建立具有急诊针对性的风险护理培训教案。③规范护理相关的病案文件管理。急诊护理相关病案文件主要是指急诊在接待患者及救治过程中,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走向,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所采取的的相应急救措施记录及相关护患、医患沟通文书,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护理相关的病案文件的建立要建立在准确、严格、可观、及时等原则基础上,医保证所有文件的真实有效。相关护理上级部门要定期对门诊病案及住院部所有患者的病案记录进行审查,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及时纠正。④加强药品和设备管理。提高对仪器设备和药品的管理,针对急诊设备要安排专业的专门的人进行负责,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保养,记录要准确明了,每天进行清点对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反映,以避免相关的手术器械滞留、操作缺失等现象的发生甚至处理延误。⑤提高护患沟通。通过普及急诊护理知识,强调人性化的护患沟通,加强急诊护士在处理护患关系方面的人性化服务,在忙乱的急诊救治分为中,急诊护士更应该承担起安抚病人和家属情绪,给予耐心、周到的关怀态度,加强沟通,尽量减少嘈杂的争论和冲突,同时提高对患者就医和病情的保密工作,预防隐私外泄造成的事故发生。

1.3评价指标

①护理缺陷和抢救物品完好对比:对比两组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以及抢救物品的完好率;②护理合格情况的对比:对比两组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病案文件记录合格率、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合格率、护士专业操作合格率、护士医疗考试合格率等;③护理质量对比:主要对比护理基础水平、消毒隔离评分、护理病案文件书写、护士违规操作等。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数据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设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合格情况、护理满意度、缺陷和物品的完好性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A组护理评价结果在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满意度、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导管护理合格率、护理人员的三基考试合格率、专业水平合格率以及医疗考试合格率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结果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差异。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A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在护理基础水平、消毒隔离、病案文件书写以及违规操作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结果组间差异P<0.05。

3讨论

3.1风险护理管理对急诊护理的护理服务效果改善

现在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接受风险护理服务干预护理后,急诊护理的服务效果在各方面结果和评价均有显著改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急诊抢救过程中避免了物品损坏的发生,而且避免了无菌物品消毒问题的存在。同时,通过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护理,开展相关急诊风险护理培训,护士在专业技术,交流水平,医疗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水平也显著提高,在应用导管护理方面护理服务水平也有满意的改善。同时,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在对就要要求及相关医疗服务方面的要求有了新的提高,而急症发作的突发性也造成患者的或家属的焦躁心里,因此,提高护患沟通,加强了医患了解和信任,使患者对急诊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3.2急诊科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干预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急诊工作以其专业性强、动态性等特点,面临并发症、急性发作、具体重症病发等实际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医护人员造成了危险压力的负担。由于急诊科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始终是护士,因此他们面临的职业风险更高一些。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改善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实施风险护理干预,不仅在护理质量上得到改善,对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水平,加强急诊建设意义重大。同时,通过开展风险护理管理干预,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得到系统化,避免了拥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糟乱以为风险的发生。另外,通过加强呼唤沟通,急诊医疗更加人性化,是患者或其家属对急诊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篇2: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ICU于2013年1月开始将风险管理引入护理工作,将2013年1月~2014年9月风险管理实施后ICU收治的616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37例,女279例;年龄13~87岁,平均(56.8±15.9)岁。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实施风险管理前ICU收治的572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20例,女252例;年龄15~85岁,平均(56.2±15.2)岁。研究期间,ICU两组主要病种构成比相似,医护人员及设施、设备等未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人数、性别、年龄、病种、医护人力资源及设备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下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括: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成员包括ICU全体护理人员,下设质控员和三级护理巡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件检查、病房管理、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综合质量检查、“三基”考核等各分组;制订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小组及各分组的工作职责、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等。

(2)识别护理风险: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有计划地开展ICU护理质量检查,检查中重点收集影响护理安全的风险因素,每月召开1次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例会,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护士自行上报护理临界不良事件,分析上一月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汇报检查或护理中发现的系统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点,应用失效模式找出系统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点,对客观存在的、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连续地识别和归类。

(3)构建风险防范体系:针对已经识别或可能潜在的护理风险,组织科室全体护士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查阅文献把握其最新研究进展,在循证护理证据的支持下,构建比较系统且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体系,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法律知识、沟通技巧等内容培训,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建设,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护理团结协作机制,低年资护士导师带班指导制度,重点时段与重点环节管理,高危患者危险因素评估,高警讯药品管理,营造安全病房,仪器设备维护,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等,且该体系应该是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以保障防范体系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4)制定并实施干预措施:在护理风险防范体系下,制定针对风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措施,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全程风险管理。在护理风险管理方面,实行“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管床护士一级质控,高年资当班护士二级质控,科室质控小组三级质控;强化护士“慎独”精神,严格落实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操作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护理文书制度等,提高护士风险意识,真正把干预措施和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负性事件

统计研究期间护理负性事件的发生率,包括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

1.3.2护理工作质量统计

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3.3护理满意度调查

采用统一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管理引入护理实践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表明普遍强化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护理风险意识,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及护士沟通技巧有效提升,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事件减少,两组护理负性事件、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风险管理被欧美的管理者引入到医院管理中,逐渐应用于医疗、护理及其他事项的管理。医疗风险管理专家认为,临床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都具有风险与效益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而降低人为、组织、系统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ICU患者常同时有多个系统、器官组织在原发病因作用下遭受创伤,病情错综复杂,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繁多,需要应用多种监护、抢救仪器和设备,因此ICU患者护理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分析既往护理负性事件,并综合文献观点,ICU患者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低年资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或不规范、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重点时段管理松懈、设备缺乏维护、环境因素等。针对护理风险因素,本文观察组在分析既往护理负性事件、护士自行上报风险因素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系统、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体系。如针对ICU患者常见的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本研究在循证证据的支持下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护理工作流程,主要包括:①体位管理:抬高患者床头30°~45°;②气道管理:有创通气压力保持在25~30cmH2O,翻身叩背,清理气囊上分泌物,吸痰(避免进食后30min内吸痰);③营养支持:延长胃管插入深度(8~10cm),肠内营养泵匀速缓慢输注;④镇静管理;⑤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实践表明有效降低了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另外,在体系构建、干预实施过程中,本研究还综合运用了戴明环、持续质量管理等工具,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及时更新,从而有效发挥降低护理风险因素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基础护理、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可见经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ICU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这与类似文献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如武淑敏报道通过落实三级护理质量控制、识别护理流程潜在危险因素、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分享制度、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与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等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前,有效降低了医疗风险和事故的发生。综上所述,将风险管理引入ICU患者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而保障了患者安全,对ICU及其他护理工作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篇3: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院方因素

(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规章制度是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保障,是科学操作工作流程的重要依据,我国大多数医院目前直接照搬国家的护理规章制度,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变通,院方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院的规程,并严格执行。

(2)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医疗纠纷,但大多数医院在此方面存在欠缺,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没有相应的紧急处理方法,事故很容易进一步扩大。

(3)医院设施设备不配套。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满足产科护理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经费等原因,部分器械相对陈旧,再加上器械故障维修不及时等都会降低护理工作的水平,产生安全隐患。

(4)护理人员短缺。产科不仅要护理产妇,更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来照料新生婴儿,面对什么都不懂的婴儿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时间,可是人员的短缺会造成现有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延长,得不到适当的休息,疲劳工作容易出错。

1.2护理人员因素

(1)技术不扎实

护理技术如产后观察,乳房护理,新生儿观察,婴儿保暖、沐浴,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等都需要扎实的技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际操作,经验积累才能做到护理工作的及时准确,保证母婴安全。

(2)个人素质不高

护理人员工作不够仔细谨慎,责任心不足,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如观察不到位出现异常未能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发放药物错误或者未能按时发放;更有甚者报错婴儿等事故。

(3)记录文书不够仔细

产科的护理工作记录常常会因为急诊分娩或者抢救新生儿而耽误,再加上护理工作繁琐,基本的文书登记更加不受重视。但是文书是一项关键的评价依据,要做到字迹清晰、时间准确、记录详尽、责任到人,保持文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文书是最可靠的证据。

(4)医患沟通不顺畅

产科护理的特点不仅要护理产妇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产妇的心理变化,产妇由于特殊时期,情绪相对不太稳定,家属也处在焦虑状态,如果此时的告知、解释不及时准确,不能选取合适的沟通技巧,很容易引起产妇的紧张、恐惧,造成家属误解,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1.3患者因素

部分产妇对于医生的嘱托不认真对待,不按时服药,不遵医嘱,擅自外出,有可能会发生跌倒受伤等意外,有些产妇与家属对医院不信任,“宰客”心理时常存在,抗拒检查,不配合治疗;另外产妇与家属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期望过高,觉得应该事无巨细、百般呵护,容易形成心理落差,产生不满。

2.安全管理建议对策

护理安全工作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对患者的人身安全以及医院的经济社会效益都至关重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防患于未然。

2.1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引进应用先进的设备仪器提高了孕产妇的就医保障,同时要对现用设备定期检查测试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设备故障时能得到有效的维修,确保仪器设备数据的科学性,确保诊断无误;孕妇行动不便,因此病房设置布局要合理,走廊过道中不得有障碍物,灯光光线应充足,地面保持干燥,可张贴一些生产相关小常识和鼓励性言语,创造一个安全又温馨的环境。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院方应挖掘本院体制中的漏洞与不足,加强相关护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完善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规范护理操作与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可以在产科设立安全管理小组,利用查房、例会、总结等时机展开讨论,交流护理心得,并对护理中的违规操作及时通报,纠正偏差与错误,减少护理风险。

2.3展开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风险意识培训通过讲座、专家培训、网络平台等对产科的护理人员包括实习人员和陪护员进行统一的护理安全、护理卫生法规的教育宣传,制定相关危急重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流程,让全体护理人员能够自觉遵守规定,养成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的思维模式,提高工作风险预见性。

(2)技术知识培训专业的护理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参观,学习先进的护理技术,掌握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参加护理急救模拟训练,开展教学分析探讨患者病情,解析护理中的难题,防范护理缺陷。

(3)沟通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说话技巧,时刻注意观察产妇动态,多与产妇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切实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做好健康宣传教育,改善护患关系。

2.4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补充护理队伍欠缺,科学安排班次,避免工作过劳。

2.5严格管理护理记录,保证记录清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避免隐匿、修改、销毁记录,提高记录书写质量。结语实行安全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同时对护理人员自身也有一定的职业保护作用,减少护理差错,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篇4: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方法及职责

通过认真学习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第三章患者安全各项条款及第五章卫生部开展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本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切实保证急诊普外科住院患者安全,我科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

1.1方法

在护理能力分级管理和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实行责任大包干。每名护士主管5~8名患者,负责该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全部治疗护理工作内容,避免因责任不明确造成疏漏影响护理质量。同时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连续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

1.2职责

(1)根据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要求修订并完善本科室住院患者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估标准,应急预案。(2)落实患者风险管理制度,对住院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动态的持续的评估,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指导,对已发生的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本科室全体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及督查。

2包干责任制护士的工作内容

2.1评估住院患者存在的风险

认真填写入院患者评估单,包括入院患者病情评估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记录单、压疮发生危险因素量化评估-Braden评分简表、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评估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如跌倒、坠床、压疮、营养,感染、烫伤、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情绪改变等,对常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随患者病情变化,全面的动态的持续的进行评估。

2.2对高危患者进行系统干预

(1)监管病房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修情况。(2)签署护理安全告知书。(3)指导安全知识宣传栏的使用。(4)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跌倒、压疮、感染、烫伤等的预防知识。(5)将患者及家属需要了解的知识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让其签字,方便反复学习掌握。(6)每个病房的安全及注意事项以温馨提示的形式上墙,以便患者及家属随时都能看到。(7)建立高危患者档案,给予危险预警标示,做好交接班,让科室所有人员都了解高危患者并重点观察护理。(8)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9)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并督导。

2.3加强关键期的安全护理

(1)患者术后由手术室返回病房时与手术室护士严格交接班,了患者术中的病情、体位、皮肤、血压等情况。(2)妥善安置患者后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翻身活动(每2小时翻身)的必要性,指导其翻身活动及床档的使用方法,并告知尽量不使用热水袋,采取加盖衣物开空调等保暖方式,取得配合,严格交接班。(3)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半卧位床上活动,第二天床边活动,第三天病区内活动,循序渐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决定活动时间量力而行。(4)合理安排患者肠内外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低血糖;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遵医嘱用药监测血压,指导其活动时动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5)每天定时通风,减少探视人员,预防感染。

2.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患者入院时即进行心理、认知、家庭、社会支持等的评估。(2)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疾病知识、围手术护理、特殊检查指导时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再评估再疏导。(3)对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个性化疏导和护理,制定个性化的防范措施。2.5加强医护沟通责任护士每天跟随主管医师查房,了解医师的治疗方案,护理需要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同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感受、要求等报告给主管医师,达到医护一致。

3包干责任制护理的作用

3.1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存在护士患者配比不足,护士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和沟通,是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行包干责任制后,责任护士对本组患者的病情、安全相关危险因素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动态的持续评估,全面了解,动态监测,预防在先,提早干预,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后,达到医护一致减少了因为不恰当的解释产生的医患纠纷。2012年我科压疮1例,跌倒2例,感染4例,低血糖2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投诉3例。2013年感染2例,低血糖1例,压疮、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投诉均未发生,为提高科室的医疗护理质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2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

实行包干责任制后,护士的责任心更强,许多工作做到细处,提高了预见性判断能力和处理风险事件的能力。同时专业知识更加丰富牢固,提高了业务知识水平。

3.3达到了“三满意”

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实施顺应了三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减少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三满意。

篇5: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产科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1)产科环境复杂。产科人员流动量大,而且母婴同室,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产科专业性强。产科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产妇和新生儿极易发生多种危险事件,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尤其在判定胎位、接产手法、新生儿处理、产后观察、应急抢救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3)实习护生因素。实习护生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是由于护生对医院环境以及工作程序不熟悉,违反了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实践发现,经验不足和技术不熟练的护生处于是非和风险最顶端。实习护生缺乏有关的护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知识,好奇心较强,经常会不顾及患者的感受。实习护生心理素质较差,多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受到挫折便会心理失衡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实习护生初入医院对患者护理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想亲手尝试而又害怕出错,导致操作成功率低下。实习护生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往往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操作,容易发生差错。

(4)患者的不配合。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实习护生缺乏信任与理解,不让其给予护理,降低了实习护生的积极性。

2风险管理措施

(1)培养实习护生的风险意识。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护理部组织开展护理培训,重点进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学习医院规章制度、护士职业道德、病历书写规范等规章制度。产科根据科室护理特点进行上岗前培训,讲解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和注意事项,让实习护生参加科室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教育实习护生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要求。

(2)严把带教老师准入关。严格挑选热爱教学工作,职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工作经验丰富,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要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来担任带教工作。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参加各种教学培训班等,掌握教学技巧,积极开展差错事故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带教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

(3)实行护理风险分级管理。根据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我院产科实际情况,将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按照风险指数分为高、中、低、零风险四个等级。对于中高风险护理操作,带教老师要评估实习护生的能力,详细告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亲自指导操作;对于低或零风险的护理操作,带教老师在旁边指导,详加观察,让实习护生多加练习。

(4)加强临床带教制度管理。建立临床护理带教的质控和督导制度,带教老师密切注意带教风险监控,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对各种违规、差错现象,要及时进行反馈、查处,以防止类似情况发生。建立带教风险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现风险,立即采用预案,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

(5)加强技术和风险培训。带教老师要指导实习护生学会观察和判断病情,针对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要点、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见不良反应等,运用典型病例分析和现场模拟诊疗等多种教学形式指导护生。举办产科风险知识培训,分析发生纠纷的护理风险案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6)加强对专业工作的学习。指导护生和低年资护士学会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病情,利用多方位的教学资源,将典型病例与模拟治疗结合在一起,帮助护士更灵活的掌握知识点。教授护生及低年资护士基本的临床要领,加大理论指导及实践操作的教学力度,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等。

3结果

我院自行设计护理风险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表,各考核表满分100分。本组护生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水平较好,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60名,占95.24%;理论知识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58名,占92.06%;操作技能优秀人数(评分超过80分)50名,占79.37%。5小结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护理带教过程的安全。为此,我科实施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培养实习护生的风险意识,严把带教老师准入关,加强临床带教制度管理,加强技术和风险培训,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好。

篇6: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1家属探视与环境因素

家属探视时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如刀、剪、绳、打火机、玻璃瓶、有带子的衣物(如鞋带、裤带、皮带)等;或环境管理缺陷,如地面过滑而导致患者滑倒摔伤等不良后果。

1.2患者及特殊治疗因素

1.2.1自知力的缺乏及精神症状的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常常不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抵触情绪;精神疾病患者因受病情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毁物、自伤、外逸等特殊行为。

1.2.2特殊性治疗如约束保护、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和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肢体损伤、锥体外系反应或意识未完全恢复而出现摔伤、坠床等意外事件。

1.3管理因素

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或检查、落实不到位,护士有章不循;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到位;护士长未根据护士的能力安排工作,未做到量体裁衣。

1.4护理人员因素

1.4.1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足,安全意识不够,粗心大意,对病情观察不细致,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估计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在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没能及时汇报医生处理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4.2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且操作不够熟练护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未能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专科理论知识欠缺或知识未能与时俱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精神疾病患者特殊情况,如自杀、外逸、噎食、冲动等的应急处置及护理;不熟悉内外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工作中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缺乏慎独精神。

1.4.3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漠缺乏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未认识到每次护理记录、每项护理操作、每份告知书的签署都与法律密切相关。

1.4.4护理服务缺乏人文关怀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时态度冷淡、言语不妥、动作粗鲁、服务不周到,对患者或家属的要求及建议不予理睬等。

2.精神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改善住院环境努力营造温馨、安全的住院氛围,为患者安排丰富多彩的工娱活动,如下棋、绘画、影视欣赏、手工制作、卡拉OK、打篮球等,改善不良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尽快融入到病房这个大家庭。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开展家属开放日活动,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探视注意事项及坚持服药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积极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深刻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配合医生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2.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护士必须与患者做朋友,倾听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使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护理活动中还要充分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提前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取得理解,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2.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制定和完善精神专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是预防各类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建立危禁物品管理制度,加强危险物品、药品、设备的管理,禁止一切危禁物品进入病房,并且在家属探视完毕后立即检查患者身上有无危险物品及做好病房内的安全检查。同时应严格落实各项护理常规、操作技术,减少甚至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2.4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每位护士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病人的数量,护理工作量,实行合理安排,弹性排班。依据病人病情轻重、护理技术难度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操作技术强的高年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的原则。

2.5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加强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在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后及时开展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整改,今后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6重视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护理工作的客观记录。通过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的培训,纠正护理书写常出现涂改、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等问题,同时成立病历书写质控小组,每月进行护理记录点评。

2.7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调应将患者视为“朋友”,自然使其产生一种自由平等、被尊重的心理满足感,使患者心情舒畅,乐于向医护人员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突发性和难以预见性,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各种危险因素随时存在,始终贯穿始终。因此,及时发现精神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原因,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有效减少甚至消除护理风险,保证医疗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篇7: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呼吸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风险管理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0~5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风险管理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实施后的效果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风险管理组具体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为:

1.2.1加强对患者及其疾病的护理管理

(1)在患者的床边按上护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2)将具有威胁性的器具放在患者摸不到的地方;(3)保持病房干净、整洁;(4)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5)对家属访视时间加以控制;(6)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

1.2.2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定时为患者提供准确剂量的药品,嘱咐患者要定时定量地服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要核对患者的资料,以确保患者的用药效果。

1.2.3其他

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采用双人值班,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人为或自然突然事件,制订相应应急措施,同时进行模拟演练,做到万无一失。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的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消毒质量要更高,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更小,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小结

要想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医护人员就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为此,医护人员要结合本科室的特征,及时识别本科室的护理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本科室的护理风险加以管理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为此,本科室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的病房之中,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和病房消毒质量要更高,且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发生几率更小,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呼吸内科病房当中,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使其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不断应用和推广。

篇8: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门诊输液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7~49岁,平均(32.6±3.7)岁;按照RevMan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如下:①加大护理业务学习力度: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操作技术水平是否过硬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参与业务操作示范以及理论知识学习,并及时抽查评估,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并不断强化所学知识,同时应由护理部主管领导负责工作质量评估,并组织年度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考核。②规范工作制度:针对门诊输液室各护理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查对制度等。定期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技能水平,并加强医疗安全教育;严格考核医护人员工作质量,从严把关,及时查明工作错漏并予以纠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予以针对性总结,应善于汲取教训,并制定有效的防范策略。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医疗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焦虑情绪改善状况。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恢复以及身心健康状态,护理工作质量历来是医疗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点。而在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其属于最基础的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其病种复杂性较高,且多数患者为儿童和老年人,工作压力较大,节奏较快,在输液过程中一旦有所失误,则会导致护理纠纷、护患冲突甚至医疗护理投诉。所以在门诊输液室护理过程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是极为必要的,其对于减少护患冲突,降低医疗投诉率具有积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以护理知识匮乏以及护理人手不足为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此,护理管理人员应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影响因素以及安全隐患予以深刻剖析,并给出有效的管理对策,以有效协调护患关系,维护患者身心健康,最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医疗投诉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而护理工作人员焦虑评分也明显更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在门诊输液室日常护理工作中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疗投诉率,患者满意度随之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使用。

篇9:护理风险的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30~82(52.30±8.56)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颈椎病6例,骨髓炎2例。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骨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31~85(53.50±8.12)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颈椎病8例,骨髓炎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干净、整洁,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②心理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其负性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转归、治疗及患者配合对治疗效果的重要性,以缓解患者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密切护患关系。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溶性纤维的饮食,保证人体所需热量的摄入,提高免疫力。④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镇痛药物。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及时评估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实施相应防护措施,具体如下:①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值班护士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护理安全制度。同时,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讨论,找出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隐患,并提出对应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每个月初对上月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②护理风险事件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感染、便秘、跌倒等风险。a.感染:骨科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创伤等侵入性操作易导致医院感染率升高;进行细菌检测,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应经常帮助其翻身叩背,促进肺内分泌物和痰液排出,避免坠积性肺炎。b.便秘:部分患者活动量减少,加之手术禁饮食及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造成胃肠功能减退,肠蠕动较慢,引起排便困难;可以给予患者腹部按摩、配合服用药物以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c.跌倒:应加强环境管控,使用环境危险标识,如刚擦拭过的地板可能导致患者摔倒,应放置提示牌;告知家属留陪人,必要时应抬起床挡,以免发生意外;夜间病房开地灯,走廊横向扶手完整,卫生间增设防滑垫、扶手;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鞋子应防滑、合脚;确保轮椅等辅助设备功能完好,定期检查制动性能等。

1.3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感染、便秘、坠床、跌倒。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60~7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

2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护理工作,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改进的过程。骨科患者由于治疗方式及患者自身病情原因,发生护理风险的因素较多,因此,骨科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尤为重要。骨科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长期卧床往往是骨折术后必须经历的漫长阶段,而这个时期若护理不当,极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骨科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风险评估,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患者的增多,护理风险增大,要避免护理风险,减少差错事故,防止护患纠纷,必须规范护理程序,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力度,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健康和生命。而积极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消除骨科老年患者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差错及纠纷,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因此,应该制定严格的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改善病房环境,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力求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真正安全、科学、优质的护理。

下载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9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护理风险管理论文(精选9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很高。这是因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相较其他科室来说风险更大,这就对妇产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认为,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风......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的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因此,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体会论文

    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医务人员、患者、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程序、药物、设备等风险因素实施系统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逐步增加,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提出......

    护理管理风险心得体会

    从血透室护理的角度谈谈提升护理质量 防范护理风险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摘要:[目的]提升护理质量、防控护理风险。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沟......

    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一)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评估护理风险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