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在园林中的实用性论文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常绿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国外常绿植物的引入,我国北方大量采用常绿树木作为园林绿化树种,虽然应用越来越广,但只是按照一般的绿化树种加以利用,并未营造出与落叶树种组合形成特有的“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的植物景观。
2常绿树种在太原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总面积6909km2,总人口350余万。太原自古就有“锦绣龙城”的美誉,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结合太原市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综合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常绿树种在太原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展开典型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太原市自然条件太原市地理坐标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位于太行、吕梁两大山系之间,东、西、北三面群山合抱,境内山体海拔1400m左右。中、南部河谷平原,海拔800m左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光照充足、降水集中、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较大。市区年均气温9.6℃,年均降水456.8mm,70%以上集中于夏季,无霜期平均165d。土壤主要为褐土和潮土。
2.2调查地点与方法选取太原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地133处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公共绿地12处,包括公园、学校、居住区、街道、广场,采取分类抽样调查,从树种选择和生长效果、园林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2.2.1公园选择汾河公园、迎泽公园、晋祠公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5处进行典型调查分析。
2.2.2高等院校以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以及山西财经大学为对象并进行分析。
2.2.3居住小区涵盖了漪汾苑、兴华北、育翠苑、长风、老军营和金刚里等6个小区。
2.2.4广场以五一广场、湖滨广场、火车站广场以及星河广场为例。
2.2.5道路选取市中心区域的新建路、解放路、五一路、建设路、青年路、桃园路、滨河路7条主要干道。
3结果分析
3.1太原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主要常绿植物种类调查范围内的主要常绿树种14种。代表性公园当中,常绿树种有雪松、桧柏、侧柏、白皮松、油松、云杉、青杄、华山松、杜松等。高校绿化中采用的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主要有雪松、龙柏、侧柏、青杄、胶东卫矛等。住宅小区绿化中运用的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主要有龙柏、雪松、圆柏、胶东卫矛、铺地柏和侧柏等。代表性广场运用的常绿树种雪松、侧柏、金叶女贞等。代表性街道旁运用的常绿树主要有龙柏、雪松、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铺地柏、沙地柏等。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常绿树种比例偏小太原城市绿化中应用的常绿树种种类不少,但应用的数量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特别是行道树中落叶树种仍然是主角。
3.2.2局部树种应用不当行道树应以冠大荫浓、树形优美、抗性强的树种为主,使有利于发挥其美化街景和遮荫的功能。龙柏虽树形优美,但其枝下高太低,街道绿化难以起到遮荫作用。雪松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用于宽仅lm的分车带。其下部枝条影响车辆通行,若对其进行修剪又会影响观赏效果。
3.2.3当前与长远兼顾不够太原市绿化中最大的问题:“以草代木”形成“草坪热”,最典型的是广场绿化,如星河广场、湖滨广场等。整个广场仅以小灌木、草坪和盆花组成,乔木数量严重不足,使广场处于曝晒之下。
3.2.4特色表现不足无论从布置形式还是树种选择上,太原市的绿化落入俗套,缺乏特色。如一律的国槐行道树,结构单一的广场绿化,一成不变的规则式绿篱。总的来看,常绿树种所占比例偏小。
4讨论与建议
4.1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4.1.1常绿树种的规划设计北方园林绿地系统中常绿植物所占的比例约在20%~30%,常绿的阔叶植物、藤本植物及室外能安全越冬的花卉非常少。因此,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常绿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太原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干燥寒冷,在常绿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油松、华山松、侧柏、桧柏、云杉、爬地柏等乔、灌木,可在本地试栽胶东卫矛、大叶黄杨、紫叶小檗等。
4.1.2常绿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太原市区在绿地设计中,常绿乡土针叶树种是油松、侧柏、云杉等。乡土植物保持了稳定的遗传因子,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由于树冠大、针叶密集、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寒冷,寿命长和没有飞絮等特点,给人们创造四季长青的美丽景象;另一方面,在绿地系统中这些常绿树木能够保护其他植物生长,免受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
4.2建议
4.2.1兼顾长远,考虑当前调整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配置,克服“以草代木”的片面性认识,重视其层次结构建设,真正做到景观效果与生态建设并重,既满足当前,又兼顾长远。
4.2.2加强特色表现应尽量实现每季各有特色,逐步增加常绿阔叶乔、灌木的数量,改善冬季景观。作为省会城市,一方面要大力选用适应太原水土条件的乡土树种,特别是观赏价值高、园林用途广的树种;另一方面要从配置形式上体现特色,加大用量,从量变达到质变,形成太原独特优美的城市绿地景观。
第二篇:园林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建设与色彩运用
摘要:自然界因为色彩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协调和谐。世间万物因为自身独特的色彩而显出个性的魅力。人们对色彩的热爱已是由来已久,自古以来,许多在器皿上可以不加纹饰,但不能不赋予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对于色彩的追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景观设计方面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改变着过去传统构图方式,使现代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本文就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色彩的作用
根据研究证实,色彩作用于人的眼睛,人们不仅会产生对各种颜色的感受,还会产生情绪和其他的一些心理效应。正是这种色彩心理效应,我们通常把红、橙等颜色称为暖色,而把青、蓝等颜色当做冷色。因为红、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蓝、青色则让人感觉寒冷。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颜色与情绪的关系是密切的,伴随着对颜色的感觉会使人产生各种情绪。鲜艳的颜色会唤起人的情绪的兴奋,而淡色会使人产生沉静的心理。研究证实,鲜艳的颜色往往能强烈的激起情绪的奔放,而黯淡的颜色则对情绪起镇静和压抑的作用。根据这种色彩与情绪的反射作用,人们可根据所需的情绪渲染需要,对环境的色彩做出选择。
二、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了色彩,色彩既可以装饰生活,美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因此作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对于色彩的设计应用就尤为重要。
1、暖色系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的色彩中,可见度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暖色主要是指红、黄、橙色以及相近颜色。暖色有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易适合在寒冷地区应用。
2、冷色系在景观中的应用
冷色的色彩主要是指青、蓝及其相近的颜色。由于冷色的波长较短,可见度低,在视觉上有退远的关键。冷色给人以林静和庄严地感觉。如南京的中山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更加强烈,对于色彩的应用更为广泛,更为理想地从传统心态到现代思潮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在景观设计方面,从植物培植,道路铺装,景观建筑及小品建筑等色彩的应用中,都体现出更为丰富、协调的时代感。
第三篇:植物论文
台州学院
植物学课程论文集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2009级 二0一0年六月
天目山食用植物
08级 科学教育2班0831030055蒋小娜
[摘要] 天目山地处亚热带,植物种类丰富,是食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天目山植物的初步认识,将综述天目山食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天目山 食用植物 种类
为了加强对天目山野外植物的认识,以及对中国食用植物的了解,我选择《天目山食用植物》这个课题来概述野外实习的心得。
1、天目山的概述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山体由东、西两山组成,东边的叫东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顶,海拔1478米;西边的叫西天目山,绝顶仙人顶,海拔1506米。两山峰巅各有一池,都称“天池”,左右相对,宛如巨目仰望蓝天,天目山由此得名。
天目山体东西约长130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由于天目山树木茂盛,利于鸟群栖息。其鸟类有180种,其中最有名的要数 “ 山鸳鸯 ” 天目山除了十里不同天 ” 树景外,还有古刹禅源寺、狮子岩、倒挂莲花、眠牛石、四面峰、西关龙潭等景点和分经台、太子庵、洗眼池 ” 昭明寺下院 ” 等与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有关的古迹。天目山山高林密,气候凉爽,盛夏平均温度25℃,最高温度也只有32℃,白昼不用扇子,晚上不离被子
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天目山素有“天然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大树王国”之称。其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计246科,974属,2160种,其中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藓类植物222种,苔类植物69种。可供药用的有1200余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种,国内外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标本植物有83种。而且还有许多特有种,如天目金粟兰、天目铁木、天目朴、天目蝎子草、羊角槭、天目蓟、天目风毛菊、天目贝母、天目凤仙花、独花兰、象鼻兰等,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二级保护植物12种,三级保护植物23种,占浙江省保护植物的64%。
因此,在1986 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 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一处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宝库 ”
2、天目山可食用植物
食用植物指可食用的植物和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天目山的食用植物种类非常的丰富,其中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等等。具“活化石”美称的银杏的果实就可以食用;像虎耳草科的虎耳草叶可以生吃或烹煮;地榆的嫩叶生吃或煮熟,味道都不错,且内服可治疗胃部不适;蓟的柔细嫩枝去皮,可以生吃或煮食。嫩根可以烹煮,每个花头基部都有一富含营养的“坚果”,可以生食;青蓼的嫩叶可以生吃,也可按照菠菜烹饪;而且在蕨类植物中可供食用的种类也多,如在幼嫩时可做菜蔬的有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毛蕨(Pteridium revolutum),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紫萁(Osmunda japonica),西南风尾蕨(Pteris wallichiana),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等,不但鲜时做菜用,亦可加工成干菜,以供食用;许多蕨类植物的地下根状茎,含有大量淀粉,可酿酒或供食用,如食用观音座莲(Angiopteris esculenta),其地下茎之重,可达二、三十公斤,蕨莱(Pteridium aquilinum)的地下茎以及其他许多种类,都含有丰富的淀粉。
3、天目山食用植物的分布特征
根据地理成分划分标准,西天目山药食用植物可归属于15种分布区类型,主要以温带、亚热带区系成分特征显着。而按照李锡文关于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系统,本区中国特有属14属,其所在科的区系类型如表3所示,其中,北温带分布共6科,占总科数42.9%,其次是泛热带分布有3科,占21.4%。以上统计结果表明,天目山食用植物北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性质也有相当的优势,体现出本区区系的热带性质到温带的过渡性特点,但它不是各种性质的区系成分的简单“混合体”,而是与区系的原生性质密切相关。
4、天目山食用植物的发展
食用植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且促进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它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像天目山的特产坚果类如山核桃、杏仁等可通过旅游等销售途径将其出售,既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又可拉动内需。而有些植物可通过人工选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多倍体等多种科学方法来改善其品质,相信其将来的发展前程将光明无限。
参考文献
[1] 王祖良.用生态学理论理解自然保护区[J].浙江林业, 2007,(02): 36-37.[2] 杜晴洲.保护与开发并举自然与文化合壁[J].浙江林业, 2007,(01): 38-39.[3] 顾松铨.墨山乐水情系天目—记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谭维贵[J].浙江
林业, 2007,(06): 22-23.[4] 候宽阳.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5] 浙江省卫生厅.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上集[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65.[6] 易醒,石建功,周光雄,等.青钱柳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1): 43.[7] 马骥,邓虹珠 晁志,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药用植物资源[J].中国中药杂
志,2004,29(2):123139.[8] 袁小凤, 丁志山, 周云凯.天目山食用中国特有属的初步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6): 756-759.[9] 王祖良, 刘菊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规划研究——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四川林勘设计, 2008,(03): 32-37.
第四篇:咸宁市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情况汇报
咸宁市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情况汇报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脉北侧,境内具备植物和动物生长繁殖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是气候适宜。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等优点。二是地形复杂,群山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水系星罗棋布。三是土质肥沃,风化母质多样,土壤主要是黄红壤和棕红壤,土层深厚,质地轻壤至轻粘,pH值5.5-6.8。
咸宁广袤的山川、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据有关专家最新调查,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09科857属1983种,分别占全省的86.7%、59.0%、32.7%,占全国的58.6%、27.0%、7.1%。其中蕨类植物35科74属174种、裸子植物6科19属39种、被子植物168科764属1770种。记录在档的古树有4920株,隶属39科101种。桂花独树一帜,咸宁古树数量(百年以上有2000余株)、桂花品种(40余个)、品质(瓣大肉厚留香持久)、面积(现有6万亩)、产量(年产鲜花100万公斤)保持五项全国第一。因此,2000年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咸宁市咸安区为唯一的“中国桂花之乡”。
上述物种形成了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等6大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同时为国土绿化尤其是城镇绿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成林分和绿地植被的主要树种共有62科693种。主要有楠竹、马尾松、杉木、苦槠、柏木、栎类、杨树、枫香、檫木、酸枣、香椿、刺槐、泡桐等用材林兼生态林树种;茶叶、猕猴桃、油茶、柑桔、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枣、花椒、油桐、乌桕、棕榈、枇杷、山楂、漆树等经济林兼生态林树种;桂花、香樟、雪松、广玉兰、白玉兰、深山含笑、水杉、马褂木、杜英、木荷、悬铃木、碧桃、黄杨、柏类、梅类等街道绿化树种;继木、杜鹃、栎类、山胡椒、柃木、胡枝子、蔷薇、冻绿等林下灌木;南天竹、月季、芍药、牡丹、水仙、鸡冠花、海棠、芙蓉、兰、菊、木槿、紫荆、茉莉、夹竹桃、夜来香、白玉兰、梅花、杜鹃等观赏花卉。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城乡绿化建设需要,我市坚持抓好森林园林植物的引种和驯化,进一步丰富物种资源。引种驯化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引进悬铃木(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水杉、池杉等树种用于行道树和水旁绿化;二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引进雪松、广玉兰、深山含笑、慈竹、观音竹、意杨(意大利杨树)、湿地松、火炬松等树种用于城镇绿化和林业基地建设;三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引进红继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夏鹃等园林新品种用于桩景和绿化带建设;四是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引进金镶玉竹、黄秆京竹、佛肚竹、朱砂桂、密节银桂等树种品种用于风景林和专类园建设。
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要数80年代初地区林木种苗场(现市林木种苗管理站)建起的国家亚热带树木引种驯化示范基地。这是该单位承担的省联建项目,面积730亩,定植上山树种有80科39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5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24种、国家三级保护树种24种。在引进的树种中,已有41个树种开花结果,17个树种各方面表现较好,不宜栽种的树种有红千层、银桦、银合欢、黑荆树、大叶桉、赤桉、相思树、榕树、南洋杉、沙棘等。经过前几年的改扩建,潜山竹种园现有15属100多种,是2003年10月第四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主要参观点和栽竹植桂现场;潜山桂花园收集引进桂花品种77个,其中金桂品种群
19个、银桂品种群25个、丹桂品种群19个、四季桂品种群14个,成为桂花资源、桂花文化展示和欣赏的最佳场所。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1、树种名录
据1989年国土资源普查,咸宁共有树种112科、354属、1114种、54个变种。
(1)主要用材树种:杉木、马尾松、楠竹、苦槠、柏木、栎类、杨树、槠栲、枫香、檫木、酸枣、香椿、刺槐、泡桐、樟树等;
(2)主要经济林树种:茶叶、桂花、雷竹、香椿、油茶、油桐、柑桔、乌桕、棕榈、板栗、杜仲、厚朴、桃、李、梨、柿、枣、漆树等;
(3)主要绿化树种:悬铃木﹑樟树、柏类、广玉兰、白玉兰、雪松、水杉、黄杨等;
(4)主要珍稀树种: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二级保护树种有三尖杉、钟萼木、蓖子三尖杉、香果树、杜仲、银杏、胡桃、马褂木、金钱松、秤锤树等;三级保护树种有金钱槭、黄山木兰、厚朴、凹叶厚朴、红豆树、闽楠、桢楠、青檀、白辛、黄山花楸、紫茎、银鹊树、红椿等。
(5)引种树种:有50科、101属、294种、9个变种。水杉、台湾杉、池杉、落羽杉、水松、湿地松、火炬松、长针松、短针松、晚松、日本冷杉、黄杉、铅笔柏、日本扁柏、缨络柏、福建柏、中山柏、风尾柏、日本香柏、美国香柏、绿干柏、西藏柏、竹柏、罗汉松、苏铁、木莲、巴东木莲、红花木莲、桂南木莲、黄山木兰、天目木兰、宝华木兰、长蕊木兰、深山含笑、阔瓣含笑、乐昌含笑、金叶含笑、观光木、麻楝、川楝、大叶樟等,但银合欢、黑荆树、银华、大叶桉、赤桉、相思树、榕树、南洋杉、沙棘不宜栽种。
(6)古、大、奇树种:保留完好的古、大、奇树木有27科、43属、57种,共226株。
咸宁有灌木4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有近500种,以石耳、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沉香、独活、明党参、黄精、天冬、玄参等十几种较为常见。主要花卉品种有芍药、鸡冠、海棠、芙蓉、墨兰、菊、白水槿、紫荆、茉莉、夹竹桃、夜来香、白玉兰、梅、月季、杜鹃、南天竺等数十种。
咸宁市古树名木统计表(详见附表3)
2、动物名录
全市陆生野生动物共30目460余种,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节肢类、兽类等。两栖类共有2目7科43种。平原地区以黑斑蛙,金钱蛙等为优势种;丘陵地区以树蛙科,雨蛙科为优势种;山 区的优势种则为棘蛙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已在通山九宫山安家落户。虎纹蛙全市广有分布。爬行类共有4目9 科45种。约37种主要分布在本区丘陵和山区,常见的有锦蛇、乌梢蛇、滑鼠蛇、银环蛇、黄金条(灰鼠蛇);主要药用除以上品种还有蝮蛇、水蛇(红点锦蛇)、赤壁蛇、尖吻蝮蛇等。鸟类共有17目
科约270余种。隼形目(老鹰),形目(猫头鹰)等猛禽类主要分布在通山,崇阳,通城等县的多林地带。陆禽类(鸡形目,鸽形目)其厂—布种为斑鸠。国家保护动物白鹇,白冠长尾雉等偶见于通山,通城等地深山。攀禽类中的啄木鸟为典型的森林益鸟类,鸣禽类 代表种有灰喜鹊,布谷鸟等。节肢类有数百种。常见的有土蜂、蜘蛛、螳螂、蜈蚣、蝉、蜻蜓、蝴蝶、蚯蚓等。兽类共有9目25科约百余种。肉食性动物金钱豹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上两种珍稀动物偶见于通山县九宫山和通城县黄龙山。草食性兽类广布种为草兔、小鹿。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危害植物的病虫害主要有28种,其中病害15种,虫害13种,病害为杉木黄化病、马尾松落叶病、杉木尖枯病、杉木煤污病、杉木叶枯病、松叶枯病、松黄化病、楠竹花叶病、竹黑痣病、油茶炭疽病、栎类斑病、柿角斑病、枫叶斑病等,虫害为竹蝗、马尾松毛虫、松蛸螟、松蚜虫、叶蜂、杉梢小卷叶蛾、黑翅土白蚁、杉小蛀虫、竹小蜂、竹叶蛾、臭椿皮蛾、栎褐天社蛾、金龟子等。
第五篇:农艺园林论文
农艺园林论文--景观设计:讲述人地关系
农艺园林论文--景观设计:讲述人地关系
摘要:场所与文化是我们在景观设计中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文介绍如何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去理解雅安市三雅园的文化内涵,以及三雅文化的表现方式。我们通过三雅园项目的成功尝试得出一种新的场所与文化相互呼应的景观设计构思方式。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地关系
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hendricks.willemvanloon在其著名的地理学著作《vanloon'sgeography》中写道:“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将时间和意义赋予地理”,这句话在四川省雅安三雅园的景观设计实践中产生了影响。
1四川省雅安市“三雅园”项目提出的挑战
雅安市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城市,人口不足200万,是四川省西部生态旅游环线的过境地,与青城山、四姑娘山、海螺沟、西岭雪山、天台山等共同构成四川西部生态之旅黄金游线。雅安有成都后花园之称,驱车到成都仅需一个小时的时间,每到夏季成渝两地的人们把这里当作避暑休闲的胜地。在雅安的旅游资源中共有五大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第一个是三雅文化,第二个是茶文化(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第三个是汉文化(高颐阙),第四个是熊猫文化(第一个熊猫发现地),第五个是红军文化(大渡河)。雅安市政府希望我们能将“三雅文化”(雅雨、雅鱼、雅女)用园林的形式表达出来。拟建三雅园占地总面积6.7万平米,位于雅安市青衣江北岸,雅安市南北旅游交通干线与318国道的交汇处。成都进入雅安的必经之地,一江三河的交汇口,是雅安市景观格局中最为重要的位置。雅安市是一个山地城市,城市内的建设用地非常紧张,服务于市民的公共绿地均在城市周边的山上,城市内部没有一块像样的公园。三雅园的用地位置是城市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地段,市政府将六公顷的场地从开发商那里买回,据说价值五千万人民币,所以市民们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建成为一处优秀的园林景观。但是,对于设计方来说压力并不在这里,而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三雅文化这三个看起来风马牛互不相关的文化主题。
1.1曾经走过的弯路
由于对这个项目的背景和整个城市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我们首先给这个公园一个错误的定位,仅仅把它定位在服务于雨城区的满足市民休闲的区级游园,对三雅文化的表达也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在第一次方案讨论之后,雅安市市长给我们讲了这个项目的背景以及他对这个公园的定位,他打了一个比方,三雅园的用地面积尽管只有6公顷,但对雅安人民来说其地位不亚于北京的颐和园。三雅园不仅是服务于雅安市人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服务于全国来雅安旅游的人们,三雅园应该是整个雅安优美自然风光的缩写,三雅文化实际上想表达的主题就是:雅安是一个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浪漫之城。
1.2来自人文地理学的启示
为什么三雅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主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设计人员游览了雨城之心—蒙顶山,中国熊猫繁育中心—碧峰峡,夹金山藏寨等风光秀丽的风景区,大家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三雅文化不就是人文地理学中所要研究的人与自然的综合关系吗?(当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19世纪传播开以来,他就具有关于空间和地方这双重兴趣中心,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垂直和水平两种关系;垂直关系把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因素连接起来,而水平关系则把不同地方的各种因素联接起来。在这一学术范围内,人文地理学只研究某些关系,而把另一些关系留给自然地理学者。在垂直课题方面,人文地理学者们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水平课题方面,他们研究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重点放在遍布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和人类本身的流动上。整体或综合的课题则把这两方面揉合在一起,强调组成一特定地方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体)。
于是一个新的构思在脑中形成了,下面介绍对三雅文化的简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1.3对三雅文化的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
1.3.1雅雨文化
●表层认识
降水量居内地第一,年降水日,夜雨量,日暴雨量均居国内首位。北东向和南北向两列八字形山岭利于兜揽东来海风,位于盆地升上高原的第一梯,背靠高原形成地形雨,是雅安多雨的地理学因素。巴山夜雨,雅安雨水以夜雨为主。
●文化传说
女娲补天“漏天”传说:女娲补天时,由于精力耗尽,正好留下一道裂缝在雅安的上空,从此这里便阴雨连绵,据说这道裂缝就在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的顶上。
宋:陈与义《观雨》“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深层认识
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造就雅安雨城的特色,雅雨是整个雅安生态环境特征的“待言人”。
温暖湿润夜雨多的气
候非常适合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繁衍生息,孕育了古老的长江上游文明。
水资源丰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景观。全市除两江五河外,支流小溪多达210多条适合鱼类的繁衍。巴山夜雨多雅致,夜雨为雅安平添许多浪漫的因素。
1.3.2雅鱼文化
●表层认识
雅鱼:学名重口裂腹鱼,古名“丙穴鱼”(因孔坪乡柏香村丙
穴产鱼较多),产地周公河,因周公河又称雅安河,故俗称雅鱼。
川农大已有人工繁育雅鱼的技术。雅鱼作为经济鱼类历史很悠久,为百姓喜闻乐见品种。
●文化传说
杜甫诗:鱼知丙穴由来美。
宋:宋祁专门为雅鱼的美味赋诗一首:二丙之穴,厥产嘉鱼。鲤质鳟鳞,为味珍腴。
鱼骨剑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周公河里出现了一河妖,声称必须选送一美女给他做妻子。一位美丽女孩站了出来,愿意牺牲自己拯救家人、乡亲和家园。最后女孩用宝剑智取河妖,自己也受伤坠入水底。河里的鱼感念女孩的舍身精神,汇游到一起,托起女孩。从此人们发现,河里的鱼头上都多了一块剑状的骨头。人们传说,那就是女孩用过的宝剑。
雅鱼进贡:雅州地方官员以雅鱼进贡皇宫,相传大约始于清乾隆年间,而犹以光绪帝、慈禧时代为甚。进贡时将鱼放在圆形的木桶之中,由于道路遥远,送到京城之时能有十分之一的鱼活下来就算多了。
●深层认识
雅鱼因其味道鲜美而远近驰名,曾经作为贡品,所以在民间地位很高。
因雨水多,河流密布,渔业成为雅安人们群众生活的支持产业之一,故因雨文化而生鱼文化。
鱼者,余也,裕也,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人民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之情。
1.3.3雅女文化
●表层认识
雅安妇女普遍皮肤白嫩,身材娇好,明眸善睐,美丽动人。是勤劳,善良,热情的劳动人民形象。
●文化传说
夏代亡国之君的妃子-妹喜传说即为古青衣羌国之人,可见雅女之美,古已有名。
在雅安民间故事中,关于女性的传说并不多见,除了女娲的传说和鱼骨剑的传说中的无名雅女外,还有一个蒙茶仙姑的传说,故事中讲的是茶祖吴理真在蒙顶种茶,多次失败,羌江龙王之女爱上了这位勤劳的男子,于是在蒙顶甘露井旁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少女,帮助吴理真成功驯化了野生茶树,后来两者白头偕老传为佳话,人们把这为龙女称为蒙茶仙姑,现在蒙顶山上还立有蒙茶仙姑的雕像。
●深层认识
雅安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区,血统复杂,口音和长相都有别于临近区域,在人种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雅安多雨多云雾,空气湿润,自然女人们皮肤白嫩,明眸善睐。雅安多山,雅女的身材自然娇小健美。雅女是雅安人民总体形象的代表,山美,水美,人更美,只有人的活动才令山水充满灵性。古人多少诗词赞美雅安的山水,其中点睛之笔无不落实在人的活动上。比如一首平羌渡(张祉滋)中说到:四面青山启笑,兴来不解新愁何?苍坪绣障风光丽,蒙顶仙芽雨露多。铁锁桥头人影乱,金华庙外橹声和。平倾岁岁沉秋月,对月几人有庙歌。
雅女是浪漫的象征,也暗喻山水美如画。
1.3.4关于三雅文化思考的结论
通过对三雅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雅文化表达了雅安市劳动人民对哺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歌颂。
三雅的提法表现了雅安人民的智慧:他们先赞美苍天,感谢上苍带给人间丰沛的雨水,而实际上雅安之雨完全得益于这里的地理特征--没有这块特殊的土地,苍天不会送这么多雨水下来。因此感谢雨水也就是感激这片土地。然后赞美鱼,赞美鱼也就是感谢苍天送给百姓丰富的物产。为什么选择鱼而没有选择水稻、茶叶、熊猫、飞鸟等物产呢?其原因很简单:因为鱼类的生产经营活动起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时期,其他物产的利用起源于农业文明,时间稍晚;因此人类对鱼的崇拜要早于其他农耕文明的物产,这在考古学上有充分的证明。另外,由于雅安雨水多,才有鱼类的大量繁殖供给人类取食,因此其实质还是对土地的敬仰。最后,雅安人民赞美自己,因为作为长江文化的发源区域,雅安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公5000-6000年,每个雅安人都为拥有自己的悠久的历史而自豪。那么,为什么会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呢,还是要感谢这片最富特色的土地。
2最后的解决方案
2.1设计概念:山-水-田-神话
山:地理因素是雨城的成因,雅雨文化的根基。
水:雅鱼文化的依托,山水城市的灵魂。
田:人类文明的符号,雅女文化的物质摇篮。
神话:浪漫城市的魅力源泉——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古人对雅安自然环境的浪漫解释)。
2.2景观设计方案的四大特色
2.2.1“神话——中轴文化广场”
该广场位于公园的中部,背倚青鼻嘴山,前临青衣江,其设计内容包括:
公园的形象主入口:与318国道相连。
是青衣江,周公山观景台:广场呈西北-东南走向,面向青衣江,可远眺周公山迷雾,有人说只要周公山山顶上有雾,那么雅安今天一定有雨。这是体现雅雨文化的一个景观节点。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雅雨文化核心故事:在广场的中间设计了一条裂缝,裂缝中间布满五彩卵石。本设计采用暗喻的手法,以地裂喻天裂,以五彩卵石比喻女娲炼石补天,同时在地裂的尽端设计一水火交融园林小品,以此来纪念女娲补天事业之伟大。
市民集会广场:为满足人们日常休闲以及特殊节日或演出等大型活动设计此广场。
雅女雕像:在中轴广场的滨江一侧安排一雕像为雅女梳妆,雅女的形象倒映在江水中,充满生活气息。山光、水色、人影在此溶为一体,以此象征雅安是“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的人间仙境。
2.2.2“八字形山体——雅安地形的象征”
整个公园的地形设计采取台地的形式,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现场地形北高南低,延续青碧嘴山体的山形地势,恢复已经破坏的山水格局
对雅雨起因的比喻:雅安市是山地城市,北东向和南北向两列八字形山岭利于兜揽东来海风,位于盆地升上高原的第一梯,背靠高原形成地形雨,是雅安多雨的地理学因素。八字形山体的谷地就是中轴文化广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风水的格局。
2.2.3“雅鱼之溪-讲述山泉的故事”
雅安市山多雨多溪流多,将这一特色引入到园林中来以形成浓郁的地域山水特色。在设计中溪流的水源地是现场内部的一条灌溉暗渠,水流常年不断,水源来自碧峰峡,水质非常清洌。将这条暗渠改造成明渠,以卵石衬底,溪内放置雅鱼浮雕石,由于碧峰峡的溪水水温较低,或许可以放养一些冷水鱼,以增加游客的雅兴,这条主渠道定名为“雅鱼之溪”,溪旁置石,上面浮雕雅鱼进贡,杜甫诗词。来自雅鱼之溪的水流被分成八股,分别流淌到位于中轴文化广场两侧的中央水系,泉水叮咚,使身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山林的亲切。
2.2.4“田间的风景-讲述雅安的故事”
山林与溪流保育了雅安这片坡地,肥沃的土壤带来勃勃的生机,人们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神话,在公园内部山丘低地我们模仿当地的农田肌理来表达对山林土地的敬仰。人们在茶余饭后在田埂上休息聊天,和朋友们讲述身边的故事。
3一种新的景观构思方法的诞生?
对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引入有很多种形式,最方便的情况就是在设计现场本身就有文化载体,最不方便的就是外来引入的文化(和场地自身没有任何关系),如何恰当的表达这种外来引入的文化,三雅园的方案设计构思方法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人文地理学对景观设计的启发就是:场景(地理)与文化相融合,人们通过感受场景而领会文化及文化的来源。
作者简介:
韩毅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景观设计三室主任/风景园林硕士
参考文献: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英)约翰斯顿著;蔡运龙,江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