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60篇《清明节文章》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清明节习俗文章
关于清明节习俗文章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 3天).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2010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清明节放假三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杜牧的《清明》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篇二:清明节的文章
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似乎总是与雨分不开的。这个清明节便是一个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阳光明媚的清晨丝丝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脸上美妙极了。
远足一直走到陈辉陵园。咦?我这个长跑历来不及格.体力超差的人怎么一点也不累?据说人沉思时不会累。那我呢?课件下载[***]总在沉思陈辉吧?
天空中艳阳高照,可我的心却愈来愈低沉。静立在碑前,心想“为什么这革命烈士如此好的人,却没得好报呢?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台上的那位老师还在说着,不过语速越来越慢。我想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影响,而是更深层的心理上的创伤。
回去的路上,阳光灿烂地直射我的眼,刺地我会不过神来。
蓦地回头,依稀还记得范文网[***]我身旁的阳光强烈而远处那痕痕丝线般的光线却轻轻抚摸着身旁的柳枝。柳枝刚刚长出嫩叶,但已颇为可爱。
猛然想起,“不是不报,时机未到”。陈辉烈士的好报也许还未开始?兴许报效祖国使祖国便是他的追求.他所期望的包袋?
天空依旧万里无云,但我心中的甘雨却已在浸润我的心田。
千缕万缕的思念伴着清明节的细雨从天而降。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是清明最真的代表,雨亦是思念的载体,它载着千千万万的思念从天而降,雨落到土中,渗到土中深出,化作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地下人,那久旱的种子,那久旱的心。为他那久旱的心中萌上一颗思念的种子,让他有百感孤独的心长出一片绿野、让他能与我们有着一丝一毫的牵挂,让他心中有着一丝一缕的思念。
坟前的亲人们固然是悲痛的,因为他们的亲人离开他们而去,把他们的思念都带上了天国。他们思念着……坟前的人也曾抱怨过、但他们却始终也不明白地下人也正思念着他们啊!不明白地下人的痛!
雨一直下,一丝,两丝,三丝,形成一滴滴冰冷的水滴痛滴在小草上,最终变成地下人那苦苦相思的泪水,那不是小草在流泪!是地下人在流泪啊!这泪水晶莹剔透,这泪水里饱含着相思之苦。世上最悲的事情也莫过于此了。明名思念却不能相见。带下人的泪水仍不断地流着,在地下汇成了一汪相思的苦水。这汪苦水冲破限制,分成无数条支流,流到他亲人的身边,流到他家的院子,流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心中也有着无数的思念和牵挂呀!
在这无言的清明里,雨成了他们的相思的工具借着雨他们互相了解,借着雨他们互相安慰。使彼此的心里都能些许的安慰。使彼此的心里都得到对方的思念……
那漫天飞舞的相思雨。将世间中的人和他们所相思的亲人融会在同一片天地中、把整个世界沉没在了
思念之中。啊悲伤的清明!有谁能不被这思念雨所感化,被这场雨所洗礼的人,植物……都显得多么的清晰,他们都显出了自己内心最真魂!
正因为这场清明雨、把相思的人们都牵在了一起。
篇三:清明节评论文章
“学与思”的完美结合 孔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现在跟着我去看看北大附中济源校区布置的清明节作业吧!
这是巩固已学的知识哦!
我问爸爸,什么是好孩子?爸爸说我就是好孩子。我问妈妈,什么是好孩子?妈妈说我就是好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现在跟着我去看看独具“北附”特色的德育作业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我校以“德育作业”为载体,充分挖掘生活中蕴藏着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到生活中进行求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把学生与生活拉近,让学生在与人沟通、交往的实践中自我思考、自我提高。达到“学与思”的完美结合。
篇四: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节那个假期,我是一个人在图书馆走过的,我亦根本没意识到当天就是“清明”,只是沉醉在古今世界的纷繁里。如今清明已过近十天,我这颗懒惰的心才开始伤感起来——为他而伤感。
我只是伤感,不是悲痛,因为我觉得那样对他是一种好。虽然我曾发誓,将来要好好孝敬他老人家,但那毕竟至善还要等四五年;而处在他那种境遇里——若是我,我肯定一天都活不下去的,但他却能坦然地走过两年,并且还常常帮助他人,笑容也是他脸上的常客。但我也私下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解脱吧。
我不得不佩服他,他一直都很豪爽、乐观、善良。虽然他一直都只有两间房子,他的妻子早年就弃他而去,他的儿子不成器,他的女儿也没怎么孝敬他,他也还没有享过外孙的福,甚至他的弟媳还多次偷他东西,——但他依然每天精神饱满地奔波于田间与工地,笑容仍是脸上的常客。即便在他生命最后的那两年,中风、风湿夺去了手脚的便利,走路都苦难,瘦的只剩下一层凸显骨头的黑皮的时候,他亦唱帮人喂牛、看鸡、带小孩之类的,有人偷他那仅存的一点米面时,他亦如无事般笑笑而已。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就烧一壶开水,泡一杯茶,在屋檐下一坐便是半天,饿了编曲挑一点面吃,里面只要有盐就行——什么豆油、味精、香油之类的可能根本没见过吧。有时,一坐便到了黄昏看着太阳回家了他才起身回屋,似乎他和太阳是一起转的。他家没有用过电,当然就无从谈起电视、电话、电脑之类的高级玩意了,我不知带他是则呢吗度过那六十多年的岁月,尤其是最后那两年比囚禁还吓人的时光,若是我肯定会疯的,所以我真的敬佩他,也因此每当我遇到什么挫折、逆流时,我一想到他便会忘记萎靡与忧伤——因为那些根本没有资格让我去不振,去悲天伤地。
也许,他在我们这里以他的方式生活的很好,所以他才那么从容。如此说来,我的伤感倒有些肤浅,有些对不住他了,但我知道他不会怪我的——不仅是因为我是他最关心的人之一,更是因为他的人生态度,他对每个人都是那么宽容,那么有好。他会原谅我的年少轻狂的,他能理解我以自己的方式来怀念他的。
小时候,家里很拮据,常常是春季去亲戚家节前买肥料种子之类的,秋收后买了粮食再还,仅剩的一点钱过不了春节。当时似乎还过的转,但一旦有人生病之类的那又得大举外债了那时,父母总是没日没夜地转着,但还是没有钱,但还是得转啊。于是,一到农忙时,母亲便将我送到他那里去玩过十天半个月。
我几岁的那残余的一点记忆几乎只有在他那里的。那是他五十多岁,身强体壮,对我舅舅很严,而对我却很好。听我母亲说,他曾经把我放在他的脖子上“骑马”,我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家伙竟在他脖子拉了一耙屎!母亲忙着骂我,他却说笑着说童子屎杀毒。那是他蛮有名的,他会编织东西,会盖房子,再由于他为人老实厚道,人们也常请他去做工。人家出了给他工钱外,还常给他送一些猪肉之类的,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那些肉够他们吃一个月了。在那里是,他常给我吃肉圆子,说是对眼睛好,却不怎么给舅舅吃,除非我吃剩下的才有舅舅的份额;我回家时,他总是把我放到脖子上,亲自送我到家门,同时还带上一包肉。那是我不喜欢吃肉,却爱吃糖,玩玻璃弹,每次去他那里,他总是笑着变魔术般拿出似乎永远都拿不完的东西,我曾怀疑他是否有个专门给我开的小店铺。于是他那里就成了我小时候的天堂,虽然他那里没有电视看,没有风扇吹。
后来初中毕业,我家渐渐好了一点,有了自己的牛,于是我便在家放牛,在由于当时迷上了电视,就很少去他那里了,热天就更不想去了,因为在家可以吹电扇。从上高中到去年上大学,我极少去他那里了,一年不过一两次:高一二时是在大年初二和他的生日两天,高三、补习两年就几乎没有去了——除了给他送面和油,这是在他生命里的最后两年,共去了四五次,但也只是把东西放下就走。又一次,我给他送面去,随便用自己攒下来的资金给他买了一瓶奶和几个肉包子,看到他吃的那个高兴啊,我当时真有点想哭的冲动;后来知道他当时不舍得喝那个牛奶,便只喝了一口偶却被一个顽皮的孩子偷去了,他也只笑骂一句“贪吃”而已。还有一次,我带他去乡上理发。那是他手脚风湿的厉害,走路困难,正常人只需十几分钟的陆我们走了3个多小时,我说背他,他不肯,说是不舒服,但我知道他是不想给我添麻烦。有时他走的实在不行了,我变扶着他在地埂上坐一下,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我想要是自己有一辆车多好呀,那样他就不用这么累了。他理了个自己最不喜欢的光头,说是方便,但我知道他是不想多几次麻烦我。之后,我带他去吃了两碗抄手——这是我这辈子请他吃过的唯一一顿饭,一顿4块钱的饭!真恨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挣到钱,那样我至少可以请他去吃点好东西——当时我还幻想说等我将来工作了,把他请到家里去住,好好孝敬他老人家勒,谁知这竟会是最后一餐!
最后两三次去他那里时,我放下面和油便走了,没有坐一下,没有喝一口水。他也没有留我,可能他觉得不能带给我快乐了吧——他总是为别人着想,母亲有些年大年初二的时候要买菜没空,他便笑着说什么时候去都是一样的,不要耽误了买菜的行情。我说要走了,他就笑着说“红儿走好!”。最后一次从他那里走势,他叹了口气,说“你来连口水都没有喝,没坐一下,便走了”看着他那沧桑的脸和疲惫的眼,我忙说“我不渴,不累,家中忙,你老保重,我先走了!”便慌忙逃去,似乎我怕着什么,在躲着什么——我是怕自己在等一会就会落泪么?
上学期十月份,母亲打电话说心里慌得很要我小心保重些,当时我没感觉什么,只道是家长们常有的唠叨,后来好回家知道是因为他去了。母亲说对不住他,没有好好孝敬他,望着母亲过早渐白的头发,我想说的是我没有好好孝敬他——母亲把她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我这个混蛋的身上,怎么会还有精力再去孝敬他呢?所以,孝敬他也是我的职责!可是我对于他的离去,不觉得怎么悲痛,只是伤感,对于一个爽快、正直、老实、乐观的可爱的灵魂的离去而伤感。但我不悲痛,是因为我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呢,还是因为他的豪爽、乐观已融入我的血液里呢?
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学好知识技能,快点找个好的工作,早点孝敬母亲——也是他最挂念的人。他一直说我母亲辛苦,他不让母亲读书时他对不住母亲,他要我好好读书将来好好孝敬母亲。母亲则说他善良、好心,在母亲刚生下我是,家徒四壁,连吃的都不够更别说什么补品了——奶奶把鸡蛋拿去卖高价,只有他每隔十几天便拿来五六十个鸡蛋说是给母亲补一下身子,可惜大多都进了我这个光吃不长的混蛋口中,识得母亲落得后遗症!
虽然我继承了他的豪爽与乐观的性格,但有时还是要憎恨自己都21的人了,却还要榨取父母的血汗——脸自己生活费都不能自理!但我不能憎恨自己,母亲不希望这样,他也不希望我这样的。
他,就是我独一无二的外公——在天堂的外公!
篇五:关于写清明节文章
俗话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明天,我将要和老爸开车会乡下。
到了星期六,因为我是一个孝顺的小天才,所以决定叫老爸带我回乡下去给祖宗扫墓。在车上做了4、5个小时终于到了乡下,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祖宗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祖宗请了安,向他问了个好,这时我心想:“哎,人为什么只能或到70、80岁就去世了呢?有一些无辜的人30岁还没到就给一些马路上的车撞死了,我长大后一定要发明一种药让人长命百岁。”接着老爸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我的表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还差点尿裤子呢!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祖宗能保佑我这天才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这就是我们清明节的一天,虽然小表弟觉得挺无聊的,还给鞭炮吓的差点尿裤子,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我真希望祖宗到现在还活着啊。
啊代,你没把我的第二篇作文给我我改不了啊,明天你还我我改好给你看。
篇六: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
我想在清明这天,去祭奠
祭奠祖先,祭奠亡灵
墓碑上的字迹依稀
一切都会老啊!都会在某一天逝去!
许多记忆复活了
是这清明的清
是这清明的明
祖父的音容犹在祖母音容犹在父亲!母亲!
清明的轻盈里为什么
沉坠着这粘稠的沉重
道德轻盈如飞
刀枪弹奏出音乐
谁能够离弃情欲
谁能够背离尊严和向往
人们陆续走出村庄
泪水喷涌,如东逝的浪花
纸蝶起落
不是高高矗立的天伦的大厦
是记忆的剪刀
重新修葺失落的童年
我们拜谒——活生生的生命
篇七:清明节英语文章
The Qingming Festival ,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or Clear Bright Festival, Ancestors Day or Tomb Sweeping Da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on the 104th day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or the 15th day from the Spring Equinox), usually occurring around April 5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see Chinese calendar).Its name denotes a time for people to go outside and enjoy the greenery of springtime(踏青 “treading on the greenery”)and tend to the graves of departed ones.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an opportunity for celebrants to remember and honour their ancestors at grave sites.Young and old pray before the ancestors, sweep the tombs and offer food, tea, wine, chopsticks, joss paper accessories, and/or libations to the ancestors.The rites have a long tradition in Asia, especially among farmers.Some people carry willow branches with them on Qingming, or put willow branches on their gates and/or front doors.They believe that willow branches help ward off the evil spirit that wanders on Qingming.
篇八:清明节英语文章
Qing Ming is popularly associated with Jie Zi Zhui, who lived in Shanxi province in 600 B.C.Legend has it that Jie saved his starving lords life by serving a piece of his own leg.When the lord succeeded in becoming the ruler of a small principality, he invited his faithful follower to join him.However, Jie declined his invitation, preferring to lead a hermits life with his mother in the mountains.Believing that he could force Jie out by burning the mountain, the lord ordered his men to set the forest on fire.To his consternation, Jie chose to remain where he was and was burnt to death.To commemorate Jie, the lord ordered all fires in every home to be put out on the anniversary of Jies death.Thus began the “cold food feast”, a day when no food could be cooked since no fire could be lit.The “cold food” festival occurs on the eve of Qing Ming and is often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Qing Ming festival.As time passes, the Qing Ming festival replaced the “cold food” festival.Whatever practice is observed,the basic observation of Qing Ming is to remember ones elders by making a special effort to visit their graves, ashes or ancestral tablets.To make the visit even more meaningful, some time should be spent to remind the young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the live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ir ancestors, and the story of Jie Zi Zhui who choose death over capitulation.
篇九:关于清明节文章6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大家熟记于心的一首诗,同时在诗中也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今天,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师生集体去烈士墓园祭奠烈士的活动。
早上7:30,初二全体师生从学校出发,有人举着花圈,有人拿着旗帜和班牌,踏过一条条马路,走过八一大桥,过了一个有一个的红绿灯,将近过了三个小时,同学们一个个都精疲力尽才到达的。虽然这段路程是艰辛的,但一路上同学们还是有说有笑的,没到累了的时候就会开玩笑:那些红军烈士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也经历过了呢,我们这些路程还怕什么!
我们首先祭奠的是邵式平同志,他是江西省戈阳县人,生于1900年。1934年任红一方面军中央第二纵队参谋长,参加长征。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兼任江西省副书记和省长。1965年,在南昌病逝,终年65岁。待学校书记和学生代表讲话后,就是新团员的入团宣誓了。太阳底下,二十四名新团员在邵式平的墓前庄严宣誓。
紧接着就是祭奠所有的烈士,有的台阶很高,一些人根本上不去,所以在这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互帮互助,上去的学生会帮这拉一把。
在那之后,就是我们的自由活动时间了。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玩游戏,一群女生坐在树荫底下聊天,吃午饭,当然还有一群男生在追追打打。
坐在车上,同学们也都累了一天了,都安分的坐在位置上,睡觉的睡觉,休息的休息,是啊,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这一次的祭扫活动我们不仅祭奠了烈士,同时也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虽然路程遥远,我们很累,但最后还是收获了不少。
篇十: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我是爱的,清明节令一到,老天爷就像那么听话似的,雨水多了起来,路边的柳枝绿的更醒目了,更喜人的是气温暖和了,不管你的家是在彩云之南的山岚怀抱里还是水墨江南的烟雨里,或是冬雪未融化的北方,沉寂着很久很久的故都,你都感觉到春的温柔,不寒碜而是真真实实的春。所以,我是爱的,就像老人钟爱阳光一样的感情,或许喜欢温暖的你也会如我一样的感情丰沛。
清明,我是爱的,是那种含在口中一样的疼爱。风景怡人处,是诗人眼瞳看见梦的季节,或许因为它是缱绻在四月里,嵌入诗人那带着娇羞和调皮的字句里,湖面的水暖了,嬉水的素手也不至于逃避似的触碰,或许是像极了你青春一样的光景,是明亮的情愫,冲动的有时候尽然会掉泪,懵动的青春总是幻想着一个个美丽的梦!记忆里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样让你痴痴的等待在楼下,然后牵着春天的手,在原野肆意的洒脱,仰望着天与地,绚烂在天与地的边缘,你的笔者本里烙下的湿痕静静的淌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雷声在天边闪了一下,忽然的雨潜行又敲响,不打搅的躲闪,又不经意间的提醒,这就是清明时节的雨啊!下雨的日子多了起来,天也暖和了些,不是很热,比起夏天的炎热,四月里的天是最可爱的。
窗外的雨水一阵子声音很响,一会儿又是慢慢的渗入、侵湿着屋外的树木、田野,还有那装饰着的油菜花。清明一到,天空热闹了起来,最不安分的要数蒙蒙烟雨了,戴着神秘的面纱朦胧着城市的街道,冲淡着人们疲惫的心情,我想这个时候心情是愉快的。
蜗居在城市里的人是很难发现春天的到来,虽然家乡的梨花早早的开了,院子里的梅花也是开过很灿烂的花朵,在早晨的露水里晶莹剔透得像是梦幻般的神奇,可是城市里的人发现春天方式似乎最直接的是春雨绵绵潜入夜,天暖的刚刚好,一件外套足以过日子。清明一到,矫情的人也不再挑剔了,承认了春天原来是暖暖的。
清明时节,柳枝纷纷扬扬的垂着绿枝,松枝翠绿的颜色渐渐明了、亮了,花是一丛丛的,不似花蕾的娇小、若隐若现,不似开败了的花瓣洒落、意气杂然,而是正好的花枝在最美的山岚,原野,园圃,还有你的花盆里,入你视野入你心房,闭上眼睛的凝神,那颜色刚刚好,不似初春的淡,不易发现;不似夏的浓,来得太沉。看着喜人,不至让人因太过浓烈而逃避或是窒息的感觉。雷声荒郊,东风微微,将雨丝吹皱着,斜成了四月天里温暖的亮响,原来春的响声也是那么的美丽、幽雅,像叩响信笺思念的文字一样的缱绻。
秋贵重阳冬最美是腊月,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窗外枝头惹人爱。趁着春风还飘得不是很远,童子五六人,师者四五人,行至山光斑斓处,席地而坐,吻吻天地的清朗之气,谈天说地,将爱将被爱,寻春,踏青,洗涤掉晦涩,还一个清明。
篇十一:于清明节的文章
有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清明节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送往天堂的信
转眼间,已是阳春三月,清明节即将来临。“断魂最是春来时,一起弹泪过清明。”我嘴里念着这句诗,心里想起已在天国的.太公。
太公在世时,对我特别好。那时,我只有5岁,九年过去了,有些事我已不太记得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太公一直是一个慈祥的人。
有一次,我把太公一件心爱的古董花瓶打碎了,我十分害怕。后来,爸爸妈妈严厉地批评了我,我还因此被打了一顿。这时,太公来了。我原以为太公是来打我的,于是,我害怕地躲得远远的。没想到,太公慈祥地走过来,向我招招,叫我过去。我忐忑地走了过去。
太公抱着我,把我放在他腿上,笑着说:“宝贝,吓坏了吧!”然后,指责爸爸妈妈说:“孩子那么小,有必要下手那么重吗!花瓶打碎了不要紧,再买就有了嘛!孩子打坏了,要怎么办!”太公转过头来,用他那粗糙的手轻轻点了一下我的鼻子,说:“花瓶哪有我的宝贝君君贵。”有了太公撑腰,我在家可无法无天了。
太公生前最疼我了,自己省吃检用的,把钱都给我买东西吃的......太公是生病死的,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关心的还是我......想着想着,我哭了!我要太公,我要他的疼爱!太公,你是否也想我呢?在这个清明节,我一定要去看我最亲的太公......太公,你收到我传给你的信息了吗?一定要来看我,疼爱我哦!
望着窗外的细雨,我又陷入了被疼爱的幸福中......
篇十二:与清明节的文章
今日清明,无雨,有风。且声声高涨,此地为平原,少雨。怎么也觉不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感觉,少了意境却少不了内心安静汹涌着的情怀。清明是一个节气,也是人们常说的四大鬼节之一,寓意为悼念,祭扫亡故的亲人寄托哀思情愁。清明之后气候也渐渐回暖,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想想自己以有三个清明在这度过了,没有回老家给爷爷奶奶扫墓了,最近时常梦到奶奶,心生无限思念,感慨良多,追忆许久。常说想要探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去了解他儿时的成长环境或许会有收获,因为人成长的轨迹起点在童年,那应该是最美好,幸福,充满关爱又与关怀同行,且无忧,无虑的时代,让人若干年回想起来心中也时充满会心微笑,浅浅开怀的。
小时父母多忙,就时常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吃住,爷爷奶奶解放后来到衡阳,奶奶不识字,也不认数,爷爷便承担家外的一切事物,奶奶则操持家里俱细,后来要在这边搞建设,爷爷放弃原有的优厚条件,主动过来,来时就只有一套两间相连的筒房,没有洗漱间,也不带厕所,换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在这样的条件里生活了半辈子,辛劳,勤俭,且无怨无悔。周围颇荒,门前便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人家,一条小路沿山下幽幽而上,若遇上雨雪天气,还很是危险的。半山上奶奶搭了个小菜园,种些时令蔬菜,我便常跟着去浇水,施肥。有时还去很远的田里挑些沃土来垒进去增肥,家里做饭用煤和柴火,特别是早晨奶奶早起便用柴生火,缕缕青烟便从房里往外冒,这时我赶紧拿着爷爷的大蒲扇,往外扇烟,常常呛的咳嗽流泪,奶奶催我也不走,便打湿块毛巾让我捂住嘴,常常熏得一脸黑,于是对着镜子涂涂抹抹一番,跑出去吓玩伴了。
从家里出门,用不了多久便到了铁路旁,那是一条专用线平常车很少,爷爷清晨便带我来散步,他常拄拐杖,我便求他给我也做一根,爷爷笑说只有老人才用,那有孩子拄得啊!但又拧不过我,便把家里坏了的伞把截短一点,让我拄。于是每天清晨我们爷孙俩人一路。一拐,一笑。就出发了,常惹的路人和邻居驻足笑看:瞧这爷俩。待到夏天早上去的便更早,路堤旁全是树木,藤草,多虫鸟。我便吵着让爷爷给我抓蝗虫,爷爷便叫我不要出声,轻轻拨开树叶,把拐杖挽在手腕,小心的伸手探过去,悬在蝗虫身后,静等片刻一把伸手便夹住它后退,揪出来时我以是欢天喜地了,闹着要自己拿,又怕蝗虫后腿刺扎手,便只敢用狗尾草逗玩它,拿回去在用线绑住了,并常喂些菜叶,久了它便死去了,还颇为伤心。
爷爷奶奶习惯天黑就睡觉了,但那时我正是玩性正浓的年纪,一到晚上那便是孩子们的世界,常常满山的捉迷藏,扮家家,爬树。山上有一个小水库,约有两米,顶面被封住的。我们就常爬上去,拿些草木点把火,看谁晚上睡觉尿裤子。犹记旁边不远有棵琵芭树,应季时还会结些果实,我们都争着上去抢摘,我还常在玩抓迷藏时爬上去藏起来天黑谁也看不到我,静着不动时,隐隐的有许多萤火虫飞过来,星星点点,很是好看,隐约间竟还能觉出不同的光色来,颇有些群星璀璨的意味,那时还没有上学更不知哪个著名的典故,一心只想着把它们都抓回去,放在屋里会是很漂亮的。正想着忽然感到一束光从树下照来,一看是奶奶扶着爷爷来找我回家,于是又急忙下来,缠着爷爷抓萤火虫,不抓就不回去睡觉,很是任性。奶奶便笑笑说,你把它们抓回去这些生灵在屋里关一夜就都死了,我瞪着眼看着奶奶,是信非信的问真假,爷爷点点头牵着我往回走,我竟还一步一回头的回望许久一心的失望,但觉得总能看到它们就是好的。直到爷爷去世我回去还曾走到那树旁,渴望看到它们舞动斑斓,但久不能如愿,望见的竟是爷爷灵堂映过来的些许灯光,恍惚间知道,那时是彻骨的寒冬啊!
爷爷去世时我十一岁,知道消息时我哭了一夜然后明白在也见不到他的慈眉善目,听不到他讲的小故事了,也不会有人为我抓蝗虫,给我做拐杖,陪我看萤火虫了,我明白以后每年清明我都要去为您扫墓了,也扫扫自己心中永恒的哪个追忆了。爷爷去世后,我在很少去住了时常回去看看奶奶,慢慢的哪个地方也在变,每回过去陪着奶奶走走还会常提起小时的趣事,回忆那些夹杂着许多可爱,可喜,可人的小故事,无限感慨。在后来,我要当兵走了,临别去看奶奶她一直拉着我不住的流着眼泪,我也不住的流泪,她不舍我走怕走了就在也看不到我了,我也不舍她,怕她想我时又会长久的站在路口望着远处,翘首倚盼。那是很辛苦的。到部队的半年后,我才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家里并没有告诉我。那个晚上我默默走向哨位任泪水洗刷着双眼,洗刷着面颊,洗刷着悲痛的心。那夜仿佛看到涌入许多的萤火虫,栩栩如生,五彩绚丽,斑斓无比绕我周围久久不熄。
退伍回来后又去看看那老房子,真的变了。奶奶的菜园没有了,爷爷的拐杖没有了,连屋里的炉子都变了,瞬间心也变的荒芜起来。第一次和父母开车回去扫墓,一路下大雨。妈说那时何必一定要葬回老家去,如此远,很是不方便。我心里明白,那是爷爷奶奶的心愿,那是他们抵不在住的思乡情,也是他们抹不去的缭绕一生的归宿啊!此后每年回去扫墓都有雨,最大一次我们爬到山上时,大雨如柱。父亲在墓前收拾祭扫,我在身后为他们打着伞,而母亲却在身后为我打着伞。雨中看着爷爷奶奶的合墓,思绪飘飞忽然想到小时奶奶给我蒸的鸡蛋,春天煮给我吃的一种野花,想到她种的丝瓜,南瓜,和那常收获的菜园,还有记忆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心中明白在不会有这些了,在不回有那种润泽心底的关爱了。
犹记每次走时,奶奶送我到路口,嘱咐的那一席话,犹记她时常质朴的叫我好好读书,男孩要成才。而我终没有做好,辜负了她的期望,而今在这个无雨的清明节,你们不孝的子孙泣立于北,怀着一份深深的愧疚,一份深深的自责,在心中默默的祭奠你们,感谢你们在我成长中给我的山水草木,令我感谢一生,感悟一生。在这不能去看你们的又一个清明节里,愿你们原谅,也愿你们安然。
[与清明节有关的文章]
篇十三:清明节学生发言文章
学生清明节烈士墓前发言稿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又来到了令人景仰的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的英灵。我们目睹着烈士的墓碑,当年烈士壮怀激烈,英勇献身的身影又浮现在我们眼前。烈士们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共存,与日月争辉。
老师、同学们,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
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令敌人胆颤心惊;邱少云为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的平安;还有黄继光、董存瑞、__等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
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永往直前,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一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我们打下了一个幸福和平的天下。
今天在这里,面对一座座矗立着的丰碑,我们怎会不肃然起敬?他们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骄傲、值得我们一代代的人崇敬和爱戴!烈士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无畏,和平美好的今天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成为栋梁的机会。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沐浴着中国共产党温暖的阳光快乐成长!“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你们就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今天发奋学习,明天才能担负起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共创更加辉煌更加美好的明天吧!
学生清明节烈士墓前发言稿二:
各位同学、老师:
下午好!
清明时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墓前,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我们瞻仰着一座座烈士的墓碑,遥想起当年,烈士们英勇献身的身影又浮现在我们眼前。烈士们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共存,如日月长辉。
同学们,在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刻,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令敌人胆颤心惊;邱少云为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的平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永往直前,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今天在这里,面对一座座矗立着的丰碑,我们怎会不肃然起敬?他们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骄傲、值得我们一代代人崇敬和爱戴!烈士的英名和业绩,将与江河共在、与日月同辉!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无畏,和平美好的今天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机会。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沐浴着中国共产党温暖的阳光,快乐成长!
今天在这里,在这先烈们的墓碑前,我要对同学们提出的要求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以 “八荣八耻”为标准,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习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珍惜现在,爱国爱民,守法守纪,勤奋学习,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你们就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今天发奋学习,明天就会担负起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
谢谢大家!
篇十四: 清明节悼念烈士文章
清明节悼念烈士文章
1悼念清明烈士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许多人在苦难中挣扎,他们用自己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黎明,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我昨天看到你从小溪前背一个老奶奶从旁走过,今天我看见你用你生命在为人类幸福奋斗,虽然你 离开了我们,但是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虽然你倒下了但是会有无数个雷锋站起来继承你未完成使命,为人名服务。
我还记得那次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发生地震,这是一场无情战争,但是当你们面对这场战争时你们却没有后退,正所谓“人间有情,天无情”这场战争不仅剥夺了无数人生命,但是你们那种艰苦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上万革命战士,你为了我们美好未来,却用你们身躯为我们铺成了一条通天大道,虽然你们死了,但是在上亿人民心中你们就在我们身旁,我们也会永远记得你们,是你们用你们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生活,我们将来长大了也会向你们一样为中国崛起而读书,不会让你们失望,你们安息吧。
你们会永远在我们身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勇敢地战士,你们那种不屈不饶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死比泰山还重,你们用你们痛苦换来了我们欢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勇敢地战士。
2清明悼念
但凡有人想起清明,总会记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它,带着人们哀思,在一人又一人心中吟唱!
而想起清明,我们又不会不想起那沉睡地下烈士,他们,用一枪一刀”,为人民拼出了前往新世纪大道,而他们,却为此永远闭上了双眼!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烈士们生得伟大,死光荣!而生活在他们创造出安适日子中我们,怎能不感谢你们?怎能不向你们表达深深敬意呢?他们为人民,为祖国而倒下,他们是中国人民永远英雄!
清明节已在日历一天天减少中过去,但我们对烈士敬佩怎会因此减少?他们,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骄傲: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宁死不屈;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作战计划,在不留情火海中不吭一声……这一个个事例带给我们是什么?是刘胡兰坚毅,是邱少云宁死不动,是……
今日今时,我们悼念着烈士,在烈士陵墓前握拳痛思,在哀乐声中感动、悲愤;今日今时,我们悠闲地走入校园,坐在整洁教室里,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番幸福美好生活?是他们,正是这许许多多英勇烈士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篇十五:清明节的文章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文章作文
清明去踏青【1】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
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
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
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
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
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
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
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了下去。
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了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
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
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们。
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记清明节祭祖【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我们坐着叔叔的小轿车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阳光明媚,春风拂面。
公路两旁,往常常见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无几。
我们先来到了镇上,在镇上,我们买了:馒头、猪肉、纸钱、蜡烛、香、黄纸……之后我们又乘汽车沿着乡间公路到达了老家。
到了老家后,我们顾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
来到祖坟前,爷爷把准备好的.馒头和猪肉都贴上了红纸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
然后我们把许多的纸钱放在后面,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
我们又把香点燃,磕头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学习和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风顺,全家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祭拜完以后,爷爷再把蜡烛插在两旁,把两张黄纸用石头压在墓碑之上。
再把猪肉和馒头拿走,进行下一个墓碑的祭拜工作。
有的墓由于年代太久远,上面长满了花草,无奈,爷爷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机点燃花草。
火助风威,风借火势。
火浪卷着黑烟扶摇直上,下面则是纸钱飞舞。
在这种情况下祭拜,别有一番情趣。
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寒食野望吟》: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提着篮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后,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遗像前,爷爷把剩余的纸钱等祭拜用品都烧了。
在老家吃了中午饭后,我们就乘车回去了。
清明节感谢【3】
清明节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
我看见妈妈和爸爸的身影,兴奋地嚷叫起来。
因为今天是清明节,爸爸妈妈早晨四五点钟就从县里赶过来了,为的就是扫墓。
这天早晨的六点三十分,爸爸问我要和他一起去扫墓吗?我爽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发觉爸爸的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鞭炮。
我觉得很奇怪,心想:爸爸会不会是忘了拿鞭炮了呢?于是,我用惊讶的眼光望瞭望爸爸。
“爸爸,您是不是忘了拿鞭炮了,以前您都会带着鞭炮来的啊?”
爸爸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然后亲切地对我说:“是啊!我今天确实没带鞭炮。
爸爸的话音刚落,我马上接上了嘴。
“那您为什么明知道又不带来呢?”
爸爸知道我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他于是对我说:“那是因为今年这儿发生太多火灾,所以不许燃放鞭炮,难道你没有看告示吗?
听了爸爸这段话,我脑海立即浮现出那张告示来,上面确实有不许燃放鞭炮这一条。
没想到爸爸还挺守规的嘛!
在扫墓时,我看到了许多来扫墓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告示放在眼里,同我爸爸比起来,他们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这里,我想到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这样不守规的人呢?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罢了,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规的话,那该是多么和谐的一个社会呀!
让我们做一位文明人,好吗?那现在就行动起来吧,改掉以往社会中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吧!
篇十六:清明节心得优秀文章
曾经参观过很多烈士陵园,认为他们的实际很感人。他们的人格很崇高,我知道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想将来有一天自己如果真的成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党员,我也会像他们一样背负上更多的责任。
没有奖励,没有奖章,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成立了新中国。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建设着新中国。他们不怕流血,不俱牺牲,为振兴中国而奋勇拼搏。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为复兴中华而前赴后继。
这一切感染着我,启发着我,让我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子孙真的有义务向这样一个伟大的党靠近,而今我真的坐在党校培训的课堂上,来接受党的考验和洗礼。我很高兴得此殊荣,端详着这些可爱的人们,我很幸福,在我的生命中能接受他们的熏陶。我再一次向前跨了一步,更加走进了------,严肃的面孔下有着对未来的坚定,也有着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期待。我感受到了这份期待,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会以一个------员的职责要求自己,作出像他们一的事业,中国是个有潜力的国家,而中国的未来有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就让我们充实自己的头脑,担负起这份职责,为中国,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十七:清明节心得优秀文章
在我们过着美好新生活的今天,我们其实不简简单单做到敬仰英烈,更应感受到我们与英烈相通的心,抱着一种感动与感恩的心去面对新的生活。下面是关于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民群众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情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4日,青年志愿者组织了一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活动.目的是让志愿者通过缅怀民族英烈的英雄业绩,更清楚地认识到奉献精神的意义,更好地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我们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南山寺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认真地聆听主持人的致词.我抬头瞻仰墓碑,墓碑上写者: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想,如果世界上有永垂不朽,那么我相信那是一种精神——不悔.我们的先烈们就有这样的不悔,不悔为革命的付出.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敬仰!
接着是在墓前默哀,我们衷心地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的美好生活,也明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而我们的幸福是他们赐予的.我们该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随后,我们绕过墓碑,到了烈士墓前,庄重地用双手把小菊花献给了烈士们.“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 篇章.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我们怎能忘记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容?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鲜花中,让它陪伴在先烈的左右.接着,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还认真的整理和清扫了烈士陵园.我想这是我们唯一能为先烈们做的一点事了,让他们能有个更好的环境,静静的安息.“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块丰碑.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篇十八:清明节心得优秀文章
为提升法学在职研究生班全体同学党性修养,磨炼革命意志x月--日,我班在职研究生班全体学员到百色革命老区开展缅怀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重走红军路等各项活动。
第一站我们来到百色平果县岑鲁村,重走一条---曾经率领红七军走过的长征路。上山时,同学们紧跟着唐教授、张老师,一边听他们讲解精彩艰辛的革命战斗史,一边呐喊着“猛虎撼山动,全看我一纵”豪迈口号,唱着嘹亮的军歌,挥动着党旗、军旗,着装统一、队伍整齐,淡绿色的队伍犹如长龙一般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之间穿行,前呼后应,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据说4号那天是当地今年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同学们顶着烈日酷暑,汗流浃背,但没有一名学员掉队当逃兵,体形较庞大的魏鲁敏学员累得抬不起脚时,立刻有几名男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拉得拉,推得推,能帮就帮,充分体现了班级团队精神,随队党史教研室张老师表扬说: “你们班真是好样的,是我带过走得最快的班级。”登上山顶后,我们班给琴鲁小学捐赠了电脑、乒乓球台、球拍、字典、食品等一批价值近2万元的物资。全班学员更是热情洋溢地邀请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手拉手,围着大圈跳起了“兔子舞”,老区的村民、孩子和班级同学亲切而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快乐地交流互动,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随后,我们参观了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瞻仰了百色起义纪念碑,全体学员在李仕兰班主任的带领下,在班级党支部书记黄源跃的主持下,庄严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向革命烈士默哀,表达了崇高敬意和无尽哀思,并在高大宏伟的纪念碑前高举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李老师谆谆教诲我们:在百色起义纪念碑前,大家要悼念百色起义革命烈士,回顾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发扬先烈遗志,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委员唐蓓代表同学们向先烈庄严宣誓,表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更好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为加快广西各项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大家瞻仰了--的铜像,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从一件件革命文物中,仿佛把大家带回到那场波澜壮阔的武装斗争中去。很多同学都表示,这一次重走红军路活动意义非同寻常,无论从身体乃至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历练,大家的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触动,心灵受到了洗涤和净化,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并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学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同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在本职岗位上,为祖国、为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十九:清明节心得优秀文章
今天,我们社团组织会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公园进行扫墓活动,早晨八点大家在学校夏晨广场集合,一同驱车千万目的地。由于扫墓的人群很多,我们进行的扫墓活动为期比较短,虽然,扫墓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是给我的内心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尘封的历史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我们应该时刻不忘今天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为了贵州乃至全中国的解放,无数先烈牺牲生命,我们在清明节祭奠自己祖先的时候,也应对革命先烈们进行缅怀。个人的利益首先还要服从集体利益,就像 当年一个人再怎么成功,其力量也不能改变国 家孱弱的现实.个人的智慧再强大,也比不上 集体智慧.是全中国人民集体才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是千千万万劳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痴心不悔,才建成了我们的国家,有人说 雷锋傻,我们就要做革命的傻子,每天用雷锋事迹逼自己努力向上.但这其实非常难啊,人 不是神,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内心斗争是必 然要经历的.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觉悟,尽量排除病态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干扰,严格要求 自己,做出正确的心灵选择.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经常无法实现宏 伟目标.所以如果想要社会进步,我们必需 时刻准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象猪一样,只知享乐.而是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牺牲 自己.只有人人都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富强, 才能还我国以强国本色,我们大家才能过得更 好.不过,让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的确很难, 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切切实实做 到从我做起,这个宏伟的目标终究有一天是会 实现的.大的理想,如果能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 起,便容易成功很多.所以,如果没有行动,只是有崇高的理想是没有用的.我们需 保持头脑的清醒,对自己不能放松,道德要求铭记脑海.大家都能这样,我们的祖国怎能不强大呢?
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所以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温暖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篇二十:清明节日记优质文章
一转眼,春天来了,清明节也悄悄地来了。春雨似乎知道了什么,不再欢快,不再浠淅沥沥,变得缠缠绵绵,变得断断续续。她的声音成为了一种连绵悲伤的奠歌,成为人们心中的点点思念,成为一种安抚人心的心灵之声。
人们伴着雨声来到了公墓,来到着安放灵魂的天堂。人们缓缓地走进公墓,脚步不再轻快,变得沉重。车辆也慢慢地行驶,不时发出轻轻的喇叭声,那声音不再响亮,变得柔和。这些声音交错在一起,成为一种沉重又柔和的叹息,成为一种冲击人们心灵的呼声,成为一种对死者的安慰之声。
人们手中的鲜花,被雨水滋润着,变得更加娇嫩,也变得羞答答的,如同一位来祭奠的少女。每朵鲜花都在流泪,那晶莹的泪珠,一滴又一滴地从脸颊上淌下来,滴在人们手上,滴在公墓的地上。每个公墓旁都躺着一捧鲜花,到处都是白的黄的,星星点点,仿佛星星也来到公墓,为灵魂带来祝福,也给公墓带来生机。淡淡的色彩伴着泪水成为一种香气迷人的哀歌,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之声。
墓前站满了祭奠的人们,有的脸上淌着泪水,眼角湿湿的,嘴边传出一种低低的抽噫声。有的默默地站在一旁,烧着纸钱,嘴角抽动着,有的则拿出水果和酒菜祭奠,让亲人安息。人们的思念化成了一种沉默的哀调,成为一种爱的延伸之声。
雨声、车鸣声、花语声、祭奠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清明之声。
篇二十一:关于清明节的祭祀文章
又是清明的季节,内心的思念像潮水一样彭湃汹涌。在这个空气都弥漫着思念的季节里,端详着相册里母亲的照片,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那坎坷的一生,想起了母亲一生所经历的辛酸苦辣。
是的,母亲她的一生经过了多少风雨多少艰难,最终却带着病痛、带着对人间的留恋离开了我们。每当想起母亲,我的心总会隐隐作痛。
记得每到这个季节,总会有细雨夹风,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心总会带起一份湿湿的,伤感的记忆。
是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几年了,但是,她的影子却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是母亲也常常牵挂我们吧!她总是不放心我们每一个亲人,总是会担心我们是否会过好每一个天?是的,冬天她会担心我们是否会着凉;夏天她总会担心我们是否会中暑;秋天她总是会给我们做些好吃的送来。母亲的关怀、母亲的爱护、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沫浴在母爱的春风里。
一个平凡的母亲,一颗母亲的心、一份母亲的爱,让我一生都领受不尽母爱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期望、关爱和温馨。母亲的心像三春晖,只有温暖只有爱。
我们的身上寒、肚中饥,只有母亲关怀,全有母亲忙碌。
只要有母亲在身边,我们就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就能解决。
有些时候,真的很想你,想你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呵护、给我们照顾。
曾几何时为没有母亲而痛哭淋漓。
每当我看到父亲一人独自坐在那里,无心观看电视时,我想他是在想你吧,你知道吗?
在你离开我们的那段日子里,父亲他是怎样过来的吗?我们是怎样来安慰他,让他不要生活在没有你的阴影里的吗?你独自一人去了天国,留下父亲和我们在人世间漂泊,承受各种生活带来的痛苦,承受没有母亲的痛苦。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眼泪总会顺着脸颊流下。
亲爱的母亲,你别怪我软弱,也别埋怨我不够坚强,我只是无法克制自己对您绵绵不断的思念。
我害怕,要是那天真的记不起你您了;记不起你丝丝入扣的温柔,记不起你怀抱我时的小心翼翼;记不起你眼里盛满的柔情。。
亲爱的母亲,你的影子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样,从末离开我。
现在只要我想到母亲、想到母爱,我就会心痛。
但是,当我想到母亲的坚强和宽容时,我也可以平静,转忧为乐,可以坦然地面对困难,遇到开心的事,也好想把这份快乐与母亲同享。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野外又飘起了蒙蒙细雨,和着轻风悠悠吹来,雨是这个日子被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的精灵,让人思念、催人归去......[关于清明节的祭祀文章]
篇二十二:清明节踏青的文章
清明节踏青的文章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篇二十三: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4.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5.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6.7.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8.清明节微信文章
9.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文章
10.关于写清明节文章
篇二十四:清明节微信文章
1、高速免费时段怎么计算?
答:高速免费时段从放假第一天00:00开始,最后一天24:00结束。其中,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也就是说,行驶普通收费公路的车辆只要在第一天00:00至最后一天24:00之间通过收费站,行驶高速公路的车辆只要在第一天00:00至最后一天24:00之间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都可以享受免费政策。
2、哪些车型可以享受免费政策?具体怎么判定?
答:7座及以下小型载客汽车(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可以享受免费政策。其中:7座及以下小型载客汽车是指包括驾驶人在内座位数不超过7个(人)的载客汽车。在普通收费公路上行驶且可免缴车辆通行费的摩托车,则不包括三轮汽车(即原三轮农用运输车)。通行车辆是否属于免费车辆,主要通过查验其《行驶证》及车辆实际情况认定。
3、对于可能跨越免费起止点时间行驶收费公路的车辆,是否能享受免费政策?
答:对行驶普通收费公路的车辆是否免费,以车辆经过收费站的实际时间来判断。以今年国庆节长假为例,今年由于中秋节与国庆节连休,免费时段统一按9月30日00:00至10月7日24:00执行。如果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在9月29日23时通过某个普通公路收费站,就要按照规定缴纳通行费;如果该车继续前行,在9月30日0时以后又经过第二个普通公路收费站,则第二个普通公路收费站将免收通行费。
对行驶高速公路的车辆是否免费,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来判断。特别提醒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的驾乘人员,“不要等”也“不要赶”。
“不要等”是指在放假第一天00:00时前已驶近收费站的小型客车,千万不要在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或收费广场等待,以免发生危险;可以提前规划出行时间,或选择合适的服务区休息和等待。
“不要赶”是指放假最后一天24:00前驶近收费站的小型客车,千万不要为赶时间而超速行驶,以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对在免费时段内可能无法驶离目的地收费站的,可结合行驶的实际时间和位置,提前选择合适的收费站,在免费时段结束前先驶离高速公路,然后重新领卡进入高速公路行驶。这样抵达目的地收费站后的缴费额,就只是重新领卡后行驶路段的应缴费额,而不是行驶全程的应缴费额。
篇二十五: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篇二十六:清明节微信文章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篇二十七:清明节的英语文章
Qing Ming is popularly associated with Jie Zi Zhui, who lived in Shanxi province in 600 B.C.Legend has it that Jie saved his starving lord's life by serving a piece of his own leg.When the lord succeeded in becoming the ruler of a small principality, he invited his faithful follower to join him.However, Jie declined his invitation, preferring to lead a hermit's life with his mother in the mountains.Believing that he could force Jie out by burning the mountain, the lord ordered his men to set the forest on fire.To his consternation, Jie chose to remain where he was and was burnt to death.To commemorate Jie, the lord ordered all fires in every home to be put out on the anniversary of Jie's death.Thus began the “cold food feast”, a day when no food could be cooked since no fire could be lit.ww
The “cold food” festival occurs on the eve of Qing Ming and is often 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Qing Ming festival.As time passes, the Qing Ming festival replaced the “cold food” festival.Whatever practice is observed,the basic observation of Qing Ming is to remember one's elders by making a special effort to visit their graves, ashes or ancestral tablets.To make the visit even more meaningful, some time should be spent to remind the young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of the live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ir ancestors, and the story of Jie Zi Zhui who choose death over capitulation.
篇二十八:关于写清明节的文章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去扫墓,有的去革命烈士纪念碑,有的在自己亲人的墓前,烧上一些纸钱,以代表自己的哀思。
在清明节这天,按照以前的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这天,我们刚好去祭拜已经逝世的亲人。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差不多都要吃青团子和粽子。青团子是自己家做的,用菜汁来和面粉,这样一来,面粉就是绿色的了。然后在里面装上蚕豆或豆沙馅,蒸熟了以后,吃起来可香了,而且还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如果你不了解清明节,你可以来问我或去查查资料,这可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哦!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来到昌国寺,已满头大汗的我们望了望接下来的路,只见蜿蜒曲折山路泥泞不堪,看起来很不好走啊!但想想来这里的目的,我们还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一个“泥菩萨”。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行走,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经过几十分钟的汽车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我们清理掉墓前的杂草,疏通边上的排水沟,放上供品,点好香、蜡烛,把折好的纸钱烧成灰烬给亲人拜祭,以此寄托对死去亲人的一份思念。我们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我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读书聪明,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
在烟雾弥漫的山野中,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携幼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两个姗姗独行,不愧是我们中华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
这里鸟叫声声,空气新鲜。来到坟前,只见叔叔把准备好的食物拿了出来,把筷子摆好,接着拿出并点燃蜡烛、香和纸钱,然后再在坟前一个接一个地跪拜。轮到我时,不知怎么的忽然想起了奶奶在世时的一幕幕情景,眼角的空间被泪水占满了,此刻的我才明白什么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篇二十九:于清明节的文章
当烧、死介子推的那把山火
仍在历史中冒着袅袅余烟
我们只是记住了祭奠先人的仪式
却没有人记住他淡泊名利的洁身自好
当杜牧的一时兴起
让清明时的小雨更加悲伤
人们多数只是沉缅于纸醉金迷
却无人再想饱读诗书风雅自娱
而今清明的小雨依旧忧郁
祭奠的仪式越发隆重
只是世间多少不孝的子孙
从来不知逝后祭奠一头牛不如生前一只鸡
而那些因为生存的漂泊者
总有太多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在今天清明的祭奠里
让泪水化作雨水般的痛哭
篇三十:关于清明节的小文章
今年的春天来的格外的迟。已经过了清明,方才有点春的样子。
首先报春的当属迎春花。在某个清晨上班的路上,偶一闪眼,看见了路旁一堆貌似已经枯死的枝枝杈杈里冒出了星星点点的黄。“迎春花开了!”,我有点失态的兴奋。那一刻,真想立即停车,走到迎春花的近前仔细观望一下。
然后便是那棵棵柔柳了。柔柳得远了看,近看,什么也没有,可是如果是一排抑或是一个小小的柳树林,那么,绿意便是相当的明显了。开春的柳象是一幅水墨画,那些绿似乎是谁不经意间丢在宣纸上的一团绿墨,慢慢的浸润开来,越来越淡,直到似有似无。
再然后,便是草地。远看,一样是荒芜的丝毫没有生机的样子,可是如果细细看来,那些小草芽已在默默的焕发生机。她们会在某一刻,突兀地如孩童般的从枯草里齐刷刷露出头来,于是,草地一下子绿了。
再然后,便是那些花儿们的天下了,她们如赶集似的次第开放了。桃花,杏花,玉兰花……一片片,一树树,粉的,黄的,红的,白的……竞相开放,告诉你,春天真的来了,虽然比往年晚一些,但终究是在春风的召唤下来了。
清明节没有出门计划。星期天的早上,站在阳台,看着外面抽芽的树,忽然便有些心血来潮,“咱去逛花市吧”,对着夫与女儿说。
花市,是一个接一个的塑料大棚,里面有些温热,有些潮湿。进口处,有一个卖鲜花的摊子,就是用鲜花做成花篮出售。两个姑娘在那里忙活着,选花,剪枝……顾不得细看,已被女儿拉着走进里面。从这头一路走到那头,大同小异,绿色的植物,开放的花朵,好看的花盆,花籽,花茎,花土……喜欢那个叫做天堂鸟的花,可是我想,这花我是养不好的,不如就把花的样子放在心里好了。
转了一圈下来,我们三人手里已是满满当当了。女儿选了一盆薰衣草,几支花蕾挺立着,有一支已经开放,紫色的小花。又选了一盆不会长大的小小绿色植物(忘记名字了),女儿说,要把这个放在书桌上,写字累了,看看养眼。我选了一盆仙人球(放在电脑前防辐射),五彩的石子,带花的小盆。然后又买了一块芍药花的花茎,我想,看着一个生命破土而出,然后抽枝,开花,那应该是一个很令人期待令人兴奋的过程,我喜欢这过程。夫选了一根莲藕,他说泡在那个鱼盆里,等六月的时候看莲花。还顺带买了小铲子,花土。
出来的时候,看见门口的那两个姑娘已经做好了两个花篮,很漂亮。女儿说,原来学会插花也不错。
回家,将芍药花的花茎埋进土里,仔细的压好土,浇上水,看了又看。我想,我埋进去的不仅是花茎,还是一种希望,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希望,一种一切云淡风轻的希望……
篇三十一:于清明节的文章
流星划过天际
眨眼间,童话
穿越现实
青春已逝去
/
清明节,踏足
老家山头
祭奠先祖,也追寻
青春逝去的痕迹
/
村头原野,埋葬
无邪的童年
岁月流年,把
青春与理想竞相埋葬
/
望一望,四周的山
苍翠复苏
数一数,满山的冢
只加不减
/
时雨纷纷,行人
以何祭奠青春?
今日坟外看,他日坟内观
淡了名利,健康享余生
篇三十二:关于写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都会让情不自禁想起杜牧这首诗来,可惜天不作美,让人断魂的清明节竟没有让人断魂的雨。
今天计划是要画画的,但一起床便被浓郁的祭祖氛围给包围了。既不能回家上坟,那就在这里静静坐一会吧。
很多时候得感谢古人们创造的文化,诗意中欢乐和忧伤相互交织。端午节因为屈原沉江,于是人们以吃的方式记念他,包棕子,煮棕子,世俗生活的谈笑中纪念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中秋节,因为民族性格的阴柔特性,也因为驱逐鞑掳,人们相约月圆之夜吃月饼。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我门怀人、品茗、看月呆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一支笔千百年来宽慰了多少离愁别恨的心。
清明节和寒食节时间相近,是以移植了寒食节很多习俗,固千年后两节已融为一体。苏东坡曾写一帖<寒食帖>这帖虽非为清明节所写,但跟清明节能粘上一点关系我就喜欢上了,‘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就连病也要病得有诗意,于苦雨中卧闻海棠花。可惜现在这屋大小虽如渔舟却不漏雨,不免遗憾了点。清明节里也应吃泡菜寒菜才对,但家里还是鱼肉满桌。
东方传统节日情与景交融不可分割,只有有了空庖煮寒菜的心方能体味那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似有似无的细雨里,上坟就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追思不起来,天空抑郁,纵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会低头前行,默默烧香。但初春新绿,没有冬的萧杀,山川浸透着清新迷濛之美,上坟的人亦不会伤感甚深泪如泉下。此时的伤感是唯美的。情与景俱在春寒里。
清明时节,桃花开了又落,杏花谢了匆匆,霏霏细雨将斑竹梨树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气里,蓑衣拌雨剪影于阡陌桑田中。坟在潭边,祭祖是内容,挂青是形式。烧了纸,放完鞭炮,找一根合适竹杆将青挂上,该回家了,当女人小孩快快乐乐回去的时候,那年我掉在后面,猛然回头,一座孤坟静卧当地,坟前杂草庄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热闹愈加衬出亘古的凄凉。坟墓上的青尤为耀目,才挂上便如风撕碎一般‘哔哗’作响,让它好好挂着吧,静寂的山林孤独的坟茔尘世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仪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逝去的灵魂,逝去的灵魂你回来了么,看到了么!我迟疑一会终于掉头而去,留下如精灵一样独自舞蹈的青和逼近的黄昏。
有时我想,如果人类的繁衍亦如海龟,从蛋里孵出自个爬向大海,从小不知情为何物,就没了欢乐苦愁、生离死别,那真是人类的不幸中之万幸。
爸爸的坟在黑龙潭,今年不知下雨没有。
篇三十三:关于清明节的小文章
三月的风一个不经意
就把嫩绿萌发在了四月的枝头
我嗅到了渐渐逼近的潮湿
偶尔还夹杂着涩涩的旧故事
叶尖颤抖的一滴露珠碎成两半
弄疼了树下蚂蚁期盼的双眼
干涸了太久的土地
在葱茏里开始有了生动的颜色
广袤的 田野里
大自然展开五彩斑斓画卷,掩盖了枯黄
等一场雨浇湿逝去至亲的坟头
孤独了太久
等待了太久
四月
袅袅的青烟带着遥想
唤醒地下长眠的种子
与亲人在时空里的相见
燃烧的思念在膝下哽咽
坟上的青草轮回多少次
喊过我乳名的那些声音
就沉寂了多少年
一只归来的燕子啾啾着掠过
让无根的思念在荒芜的世界里蔓延
夜里哭泣的孩子
呜咽的声音在时空里回荡
睡梦里吻我一次
我便早早醒在黎明之前
继续前行
爱
是我唯一的坚强
篇三十四:清明节文章10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有很多朋友都在问清明果是什么,我去百度查了查,把部分资料放上来给大家看看: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股子清香气。那气味是春天的甜腥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杜牧写的诗大家一定都会背吧?清明节了,应该去坟前向各位前辈去祭拜,这都是我们晚辈的礼节嘛。星期六下午就出发向。
妈妈、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买好了祭拜的食物准备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这座山说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说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这一座山看起来斜面很斜。虽然说每年来这里一次,但是感觉上并不是很陌生。
我们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坟墓,仔细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个五角心,上面的颜色已经淡化了。后来我问奶奶才清楚了,原来这代表曾经为国家捐躯过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为时间有限,没有许多的时间在这里耗,所以这个梦想只好作为泡影。
到了,终于到了。我们摆好了祭拜的仪式,开始烧黄纸等扫墓必备的。我拜好之后就开始在附近逗留,这附近有好多的茶叶,嫩嫩的,绿绿的,虽然说旁边有许多的坟墓不景气,可是,加上这春天的鸟叫声很茶叶的清香,好象旁边是隐身的。我只顾自己差一点被他们落下。
到了最后的一站的时候,大家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我们来的目标也渐渐好象不是在扫墓,而是在采茶叶(希望在天堂的前辈们不要生气。),我们采了满满的一戴子茶叶,看这茶叶,我似乎可以看到这茶叶被我们处理过的味道了。
一年一季的清明节明天就要到了,早上我早早的起床,梳洗好了之后便朗诵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上路了。在路上我看见很多人拿这小铁锨、提着一大包“人民币”“金元宝”之类的怀着对先祖的敬意出发。
终于到了自家祖地了,我们摆好了祭拜的仪式,开始边烧黄纸边和死去的先祖
快中午了大家纷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有的人很九没“见”自己的父母了。便在坟边依依不舍,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离开了……
这次扫墓,我感触很深!
篇三十五: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清明节怀念母亲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母亲,我最爱的妈妈;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您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可您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此刻我的脑海里,在这漫长的两年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您,多少次在梦中见到您老人家;您还是那样慈祥地微笑,还是那般不知疲倦地忙碌,还在做着您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活——我们的衣食起居、饥寒冷暖,都在您的心上,都在您的每日每时中。梦中,我依然和您欢乐的生活在一齐,可醒来,竟是一场空。此时不禁泪湿枕巾,妈妈:我真的好想好想您呀。
此刻想起来,我要为母亲做的事其实很多,只是平时忽视了而已。而我的母亲,却为我们这些儿女默默地付出所有,鼓励我们、关注我们。在我们开心时,您会与我们一同分享欢乐;在我们悲痛时,您会送上温暖的安慰;在我们成功时,您会悄悄地在一旁替我们高兴;在我们失败时,您会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我们,并且会耐心地开导我们,而您却不要我们一丝一毫的回报!有这样一种爱,能让你肆意索取、任意享用,却不要你付出任何回报,这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它就是母爱!
多少次耐不住思念想写一些怀念母亲的文字,可是一坐在电脑前,却又不知从那里开始。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母爱深深,又岂是短短的几句话所能描述得清的母爱深深,又岂是区区几个文字就能概括得尽的母爱深深,又岂是几个华丽的词藻所能形容的,这种博大精深的母爱,充盈在天地之间,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今日是清明节,当我伫立于母亲的遗像前,心潮起伏,泪如泉湧,往事一幕又一幕地浮此刻眼前,又勾起了我对母亲绵绵的思念!使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愧疚!此时,阴阳两隔,一种无以言状的思绪和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怆缓缓涌上我的心头。此刻我只能以最虔诚的祭奠方式来告慰天国里的母亲,真诚的期望我最亲爱的母亲在天国里健康、幸福、欢乐。
在那里,也期望那些平时也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陪伴母亲的人们,经常给母亲打个电话吧,我想母亲不需要你送她什么礼物,电话中一句关心和祝福的话语,就足以让母亲感到幸福和欢乐。如果有时间的话,多为母亲做点事儿,不要等到将来而懊悔。
篇三十六: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清明怀念父母
又是清明到来时,年年清明怀故人。人之为人,与其他动物区别,除了直立行走,还有最重要的是人懂感情,懂感恩。传承上辈,抚育后人。怀念与祭祀逝去的先人,教育与启示传家的后人。五千年的中国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历史悠久,悠久历史!
怀念与祭祀故人最好的时节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变化着亲人的思念之泪。路上行人欲断魂,阐述着亲人的思念之情。我的父母离开我们,辞世人间,已有十多年了。十多年来,在怀念父母的过程当中,我的小孩长成大学生了,我与妻已是白发上头,鬓有霜。时光是电影厂的化妆师,化你老,分分钟。我的父母是与湘西钨矿、麻阳铜矿紧密联系着的。这两个地方,有他们的情感,有他们的工作,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酸甜苦辣。我与这两个地方也有删除不了的关系。忘记是一种背叛,决不会忘记。
再过五天就到清明,今日趁早写点纪念文字,发点感慨,托春风捎给天堂中安详的父母,以免天堂的邮路在清明节时堵车,影响信息的准时到达。写些什么我不是作家,我只是爱好作文的人家。没有作家那么多的文如泉涌。除了以上的文字,我想还是把以往写父母与怀念父母的诗文再发表一次,因为自认写得有点味道,毕竟发于情,出于内心,不含添加剂,是绿色环保文章。以此怀念父母,衷心祝愿天堂里的父母一切好!也期望天堂里的父母是星星,照耀我们家族活着的亲人健康前行!欢乐前行!幸福前行!
篇三十七: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每逢清明我都会格外地怀念母亲!
明光如水似流年,转眼匆匆。母亲。你离开女儿已经7年2月零5天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因在外地工作,当我得知你病危急匆匆赶回去时,您已受尽了2年多的脑溢血煎熬、精疲力尽,最终无力再挣扎些什么,撒手西去,没与女儿见上最终一面,这是我今生最痛心的事!那天冰天雪地多么的寒冷啊!母亲啊!您孤凛凛地躺在床上,任凭女儿怎样抱着您,您也一动不动;任凭女儿怎样千呼万唤,也换不回您的一声回应。母亲啊!你明白吗那时女儿是多么期望能够用女儿的拥抱,用女儿的呼唤,用女儿的爱把您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让我们永远生活在一齐!可是母亲您还是去了,看到您的脸那么苍白,那么消瘦,不再有往日的容颜,女儿的心像刀割一样。我的世界已永远失去一份慈爱的目光、一份殷殷的期盼;我已从今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关爱!正如我的祭文中写的——“似天空中没有了星辰大地没有了滋润高山没有了流水大海没有了定针。”悲伤的心境,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千言万语也无法诉尽心中的肝肠寸断。女儿仅有用泪水送别您,用祭文告慰您远逝的英灵!也让泪水祭文去抚慰自我心中的伤痛,可是任泪飞如雨文尽才思也表达不尽对您深深的依恋和失母似万箭穿心之痛!
母亲,这几天您肯定明白我要去看您了,您在想念您的女儿了吗您的音容笑貌总在我的眼前和梦中出现。您还是那样的思念着、还是那样的牵挂着,还是那样的放心不下你的女儿。母亲,女儿又何尝不是呢!母亲,我想您,常常泪湿衣襟。晚上梦中见到您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哭泣中醒来才明白是梦中相见。您走后,我把您的相片集中到了一齐,想您的时候,就拿出来看,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浮此刻眼前。母亲,您在那边还好吗今日又降温了,您冷吗您的一切,是女儿今生今世永远的牵挂!
母亲,女儿又想你了——流泪写下这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将至,女儿在此给你叩首了!母亲!安息吧!
篇三十八: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清明节~怀念母亲,天堂里的妈妈你好吗?
世上仅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妈在,家在……可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打破了……
妈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尽管我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尽管每一个人都会死,尽管妈妈真的去世了,但我还是相当相当的十分难过,十分痛苦,感觉有一种心被掏空似的,撕心裂肺的难受~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日子一天一天如水般静静走过,滑过心底的十三个春夏秋冬,似乎也只是在一瞬间就又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个定格与母亲永别的日子,似乎也从未在十三年的记忆里被沉淀,被忘记,妈妈做的每一道菜时刻都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妈妈每说的一句话都刻骨铭心的铭记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音容笑貌都牢记在我的心底。母亲,一生值得我感激的人,怎样能忘记和放下!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我会乞求上天给你一次再生的机会,那怕用我短暂的生命去成就你生命的延续,我也无怨无悔。
母亲,她一生勤劳,善良,心地清楚,但生活路途艰辛坎坷,多灾多难,但她异常刚强,她通情达理,不与人计较小事,母亲虽然一生简朴,没有什么物质财富,没有什么显赫地位,但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世无争,还经常救济别人~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是我最尊敬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她不但给予我生命,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妈妈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也是我的教师。她把她的爱如春雨般撒给更多的孩子,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三十余载,默默无闻,无私地奉献,不求索取。~这就是我平凡的母亲
回忆童年,在我的生活里,每一处都留下了母亲~妈妈的身影,她是多么的维护我,每当我哭时,她安慰我,每当我失落时,她也给我一个温暖的港湾,为我遮风,为我挡雨!妈妈啊,你就象那春天的微风,吹拂着我的心,妈妈啊!当岁月过去时,我欠你一句~妈妈,我爱你,我十分想你。
如今,我身在异地,但无情的岁月把母亲与我们隔离在两个不一样的世界里,把海一样深情的思念留给了你的儿女。人们常说时间似流水,会无情地冲淡一切,但直至今日,每当看着别人在母女欢声笑语中共享天伦的时候,我的心总是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常常一个人静静地思念母亲,在心中诉说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无情病魔让您过早走进了黑色的泥土,来到了孤寂的天国,不能天天陪伴在您身边的女儿,此刻,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有无边的思绪在脑海里丝丝蔓延。
很久以来我的心里早就萌生了为母亲写点文字的想法,但一向都没有一篇单独抒写母亲的文章。虽然在日记和其它文章里零碎地提到过母亲,也充满着感恩,充满着爱和思念,可是和我心中日益挚烈的感情相比,总觉得愧疚。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情回顾母亲那平凡,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母亲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母亲赋予我生命,感恩母亲教会我做人!母亲您永远活在我心中!母亲走后十三年之际,我无以回报,谨以比文献给在天堂里的母亲,纪念她,感激她一辈子对我的养育之恩和浓浓的爱,同时献上一束鲜花,默默地祝福天堂里的妈妈,不要再被病魔折磨,再也没有痛苦。祝愿我的妈妈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幸福,平安!
感激母亲赋予给我的一切,感激母亲给了我健康的身体,感激母亲给了我坚强的性格,感激母亲让我读书,让我有出息,感激母亲教会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刻,我也成为了一个母亲,请母亲放心。我会经营起自我的家,我会以你为榜样。
母亲,愿你在天国一切安好,我好想你啊!
篇三十九: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今年的清明在大风裹一着急骤的雨点中到来。
尽管是个早春,尽管已是春三月,但,季节似呼仍然徘徊在春天的边缘。山坡仍旧被灰蒙蒙的薄纱裹一着,偶有几树早开的桃花,似绽非绽的在略带寒气的春风里摇曳。说不好春天的气息在什么时候显现朝气,那个时段更显生机,最少在柳树枝芽未一抽一的红冠中想象,离花红柳绿还有些距离。
要去老家上坟,要去给母亲坟头添把新土,这也是春节过完后对母亲最思念的祭祀。
每每在春节,给母亲慈祥微笑的遗像前献祭供果和化几张纸钱的时候,忽略和忘却的是母亲的离去,也许是春节欢快和忙碌与应酬的原故,总绝母亲和我们一齐过年的。或是由衷歇斯底的一种期盼,或另种情节做涌,母亲逝去的几个春节里,从不想母亲已离开我们。
也许是对母亲太多的思念,也许是亏欠母亲在贫穷年代对我们儿女付出太多,每当清明到来的时候,我的思绪会低落到了尽头。大多的思绪停留在对母亲的思念和追忆中不能舒展。
我热爱母亲,我热爱我慈祥,善良,勤劳的母亲。母亲的离去,母亲永远的离去是我原本高傲的头颅在现实中低了许多,总感自我生活在漏风漏雨的旷野,没有母亲的温暖,没有母亲的呵护,漂泊,漂泊到任何地方总是空虚相伴左右,哪个唠叨,哪个牵挂,哪个永远温馨的绳索永远随着母亲的离去随风飘去。
这些年来失去母亲温暖的我和断线的风筝靠近距离,我在狂风暴雨中搏击,我在失爱中痛苦,我在痛苦中思念母亲给予的恩惠。
篇四十: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又是清明的季节,内心的思念像潮水一样彭湃汹涌。在这个空气都弥漫着思念的季节里,端详着相册里母亲的照片,我又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母亲那坎坷的一生,想起了母亲一生所经历的辛酸苦辣。是的,母亲她的一生经过了多少风雨多少艰难,最终却带着病痛、带着对人间的留恋离开了我们。每当想起母亲,我的心总会隐隐作痛。
记得每到这个季节,总会有细雨夹风,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心总会带起一份湿湿的,伤感的记忆。是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几年了,可是,她的影子却常常出此刻我的梦里。是母亲也常常牵挂我们吧!她总是不放心我们每一个亲人,总是会担心我们是否会过好每一个天是的,冬天她会担心我们是否会着凉;夏天她总会担心我们是否会中暑;秋天她总是会给我们做些好吃的送来。母亲的关怀、母亲的爱护、使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沫浴在母爱的春风里。一个平凡的母亲,一颗母亲的心、一份母亲的爱,让我一生都领受不尽母爱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期望、关爱和温馨。母亲的心像三春晖,仅有温暖仅有爱。我们的身上寒、肚中饥,仅有母亲关怀,全有母亲忙碌。只要有母亲在身边,我们就什么事都不用操心就能解决。有些时候,真的很想你,想你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呵护、给我们照顾。曾几何时为没有母亲而痛哭淋漓。每当我看到父亲一人独自坐在那里,无心观看电视时,我想他是在想你吧,你明白吗在你离开我们的那段日子里,父亲他是怎样过来的吗我们是怎样来安慰他,让他不要生活在没有你的阴影里的吗你独自一人去了天国,留下父亲和我们在人世间漂泊,承受各种生活带来的痛苦,承受没有母亲的痛苦。每当想起这些,我的眼泪总会顺着脸颊流下。亲爱的母亲,你别怪我软弱,也别埋怨我不够坚强,我只是无法克制自我对您绵绵不断的思念。我害怕,要是那天真的记不起你您了;记不起你丝丝入扣的温柔,记不起你怀抱我时的细心翼翼;记不起你眼里盛满的柔情。。
亲爱的母亲,你的影子常常出此刻我的梦里,就像你还在我身边一样,从末离开我。此刻只要我想到母亲、想到母爱,我就会心痛。可是,当我想到母亲的坚强和宽容时,我也能够平静,转忧为乐,能够坦然地应对困难,遇到开心的事,也好想把这份欢乐与母亲同享。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野外又飘起了蒙蒙细雨,和着轻风悠悠吹来,雨是这个日子被演绎得最为淋漓尽致的精灵,让人思念、催人归去......
篇四十一: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清明节,我怀念母亲
母亲去世时,我刚刚40岁,每听见比我还年长的人,谈论他们仍然健在的母亲,我在羡慕之余,也会无端地有几分自责,觉得自我并不是一个最称职的儿子。若是能够更关心、更会照顾母亲,她没准也能更长寿一些。我要是放慢自身发展的节奏,多腾出点精力去陪护母亲,她应当能多活几年的母亲去世时,刚刚73岁。此刻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了,人的衣食住行乃至营养都好了,活到80岁、90岁是很容易也很普遍的。记得在医院结母亲最终一次住院的费用,办手续的大夫看病历时下意识地念叨一句:“才73岁啊……”我的心里痛了一下。唉,母亲离开得还是有点早了。她还是有可能在人间多住一段时间的。我只能怪自我没把她挽留得住。甚至,我还没有来得及挽留。我根本没想到母亲这么快就走了。
没来得及想:母亲,也会走的。我整天里尽想些什么了尽想着怎样多读几本书、怎样多写几篇文章,尽想着怎样出更大的名挣更多的钱,就没想到该挤出点时间,去陪陪母亲,让她生活得更好一些。我是忽略了母亲总会走的这个问题。忙,不是理由。作为一个儿子,我还是有点自私了。把原本应当用来挂念母亲的时间也挪用来研究自我的事了。母亲,你不幸地摊上我这么一个不够用心的儿子。如果我真的尽心尽力了,你必须能多活几年的。譬如,你这次天气降温仍出去晨练,假如我在家乡,在你身边,劝你多加一件御寒的外套,或者阻止你出门,你也就不会重感冒并引发心脏病了。你也就不会这么早就走了。谁想得到呢。小小的一个细节,就能决定你的命运。可我作为一个儿子,应当想到的,应当做到的。应当做得更好的。我也曾意识到对母亲的欠缺,总以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想等到有空闲,再加以弥补。有弥补的心时,却没有弥补的力,等到弥补的心与力全有了,却没有弥补的机会了。我计划中准备为母亲做的事,再也不可能实现了。只能在自我的想像中,继续做吧。母亲活着时体会到的来自我这个儿子的照料,还是很少很少的。当我觉得自我还没长大的时候,母亲已老了。当我觉得自我长大了,应当反哺母亲了,母亲已不在了。这就是我欠母亲的一笔感情债。
虽然所有的母亲都不会觉得儿女欠她的。如果母亲能再活几年,我这种愧疚也许会变得轻一些。可生活,是不相信“如果”的。在我没来得及补偿母亲的时候,母亲就匆匆地走了。我做得好与不好,对于她都没有意义了。每听见比我还年长的人,谈论他们仍然健在的母亲,我就神情恍惚,自我的母亲若还活着,该多好啊。如果她的儿子不是我,而换上另一个人,她没准能多活几年的。或者说,如果我没有到外地打拼多年,而是一向陪伴在她身边,她没准此刻还活着呢。至少,她寂寞的晚年会过得更幸福一些。我只顾着追求自我的热闹,却忽略了母亲,这无形中造成了母亲的寂寞。此刻,母亲走了,所有的热闹都变得不值钱了,我也感到寂寞了。不仅仅感到母亲的寂寞,还感觉到了自我的寂寞。失去了母亲的儿女都是寂寞的。
母亲是73岁离开我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预兆。隔了一、两年,参加一位同事的父亲的追悼会,老人是84岁去世的。当时听人念叨:73、84,真够准啊。详细打听,才明白民间有一个迷信的说法:73岁和84岁,是老年人命运的两道坎,冲过去了就能顺顺当当再活若干年。我不明白这是否有一点科学依据,也许这两个年头是人生理周期和生命周期的脆弱阶段,危险系数较高,若调整得好,则能安然度过下头十年我也没法考证到这两个年头的死亡率确实偏高一些。既然有这样的传说,从谨慎起见,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吧。我遗憾的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信条的自我,在此之前,居然连这种民间说法都没听说过,真是当了半辈子的书呆子啊。不管它是一种知识还是一种谬误,明白了总比不明白好啊。至少会让你提高警惕,做好预防的措施。可惜我连这种说法都不知晓,也就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偏偏母亲正是在73岁,因病去世。过迟地听到这种说法,我几乎相信它是真的。
若是自我能有所提防,在这一年里的每一天,都对母亲关心倍至,把她像瓷器、像所有的易碎品一样保护起来,或许能帮忙她冲过这道鬼门关的,那么她至少能多话11年。等她快到84岁了,再把她如此这般地加以呵护,没准她还能活很长时间,很长、很长时间……这么一想,我就替母亲感到亏了。这么一想,我就责怪自我做得太不够了。该做的都没有去做,更没有做好。其实,我不能怪自我不是一个很称职的儿子,不明白怎样疼母亲爱母亲,没把母亲的危险当成自我的危险……要明白,母亲老了以后,每一个年头都充满风险啊,每一个年头都需要儿女的保护啊。又岂止是73岁和84岁这两道坎呢这么些年来,我光顾着自个儿了,却没保护好母亲。母亲是在没有得到我保护的情景下才患病去世的。她连第一道坎都没冲过去。那是因为无知且无能的我,没有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推她一把、托她一把、帮她一下。而在远方疲于奔命的我,根本没研究到母亲的生活正危机四伏。我不仅仅没供给有效的保护,甚至都没在她身边,没给她一种安全感啊。母亲,即使你不会怪我,我又怎能不怪自我呢
许多古训是相互矛盾的。譬如,既有“父母在,不远游”,又有“好男儿志在四方”。关键看你怎样选择了。至于怎样选择,又要看你怎样想的了。我选择了“志在四方”,18岁就离开父母,到武汉读大学,好歹与老家南京还有一条长江联络着。22岁又跨过黄河,去更远的北京闯荡了。几十年过去,回头想一想,觉得自我对得起国对得起自我,却对不起自我的家,尤其对不起在家中生老病死的母亲。我倒是实现了从文、修身、立命、爱国、闯天下的志向,却对自我的母亲爱得不够,爱护得不够,不仅仅如此,还使她增添了许多孤寂与担忧。18岁以后的儿子,在她视野里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仅有我逢年过节回家探亲,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重新变得熟悉。看不见母亲的时候,忙碌的我不见得每一天都能想到母亲。
可看不见我的时候,母亲每一天都在牵挂着儿子啊,她能想像出儿子孤身在异乡谋生的艰难,怎样可能不为之捏一把汗呢我倒是“志在四方”了,却忽略了家,忽略了家中的妈妈。这真应验了另一句古训:“忠孝不可两全”。我忠于自我的梦想了,却也不能全心全意地尽孝道了。母亲孤独的时候,我不在身边。母亲担忧的时候,我不在身边。母亲生病的时候,我不在身边……许多次母亲最需要儿子的时候,我不在身边,18岁离家后的整整22年里,把探亲假全加起来计算,我实际呆在母亲身边的时间,还不足两年呢。也就是说她把我养大到18岁,只理解过我两年的探望与回报。跟那些一向有儿女陪伴的母亲相比,我的母亲真有些不幸呢。即使不能说她白养了我,我却觉得自我只尽了十分之一的孝道,只做成了十分之一的孝子。差得远呢。没有照顾好母亲,我有时觉得自我该算作白活了。为了解脱这种愧疚感,我会联想到岳飞的母亲,岳母在儿子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时,自我也准备好承受儿子远游乃至失去儿子的代价了。
虽然我不是岳飞,更无法跟岳飞相比,但岳飞的母亲也就等于我的母亲,等于所有人的母亲。天下的母亲,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期望儿女能够成材,能够实现梦想与价值,这其实也正是母亲自身的梦想与价值。为之她情愿无限地付出而不图丝毫的索取。因为儿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母亲的最高梦想,本身就是对她的最大回报。我相信我的母亲也是这么想的。当我18岁坐江轮溯流而上去武汉念书,她在码头上含泪送我,是这么想的。当我22岁要去北京找工作,她排队替我买到一张火车票,是这么想的。当我坐在北上的火车上,开车的笛声响了,月台上的她从车窗外递进来一只桔子,也是这么想的,那一瞬间,她只能拜托那只桔子继续陪伴我……在我所有不在她身边的日子里,她都是这么想的。她既舍不得我走远,又期望我飞高,飞得更高……因为,因为儿女的愿望就是母亲的愿望。不,比她自我的愿望更为重要。她会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母亲去世后,我仅有这么想,心灵的债务才可能减轻一些。母亲肯定期望我生活得更好,我要生活得更好。母亲肯定期望我能够成功,我要避免失败与退却。
母亲肯定期望我对社会更有用处,我也更要这么努力。母亲不在了,可母亲的愿望还在,又变成我的愿望。我不仅仅是在实现自我的愿望,也在替母亲实现她的愿望,她对我的愿望。我不能让母亲白白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母亲在时候,她对我的鼓励与期望带给我力量。母亲不在了,那种力量仍然存在。我不是怕自我对自我失望,我是怕自我让母亲失望。我只能以这种方式尽孝心了,为那个不在了的母亲继续尽孝道。如果说母亲在的时候我只做成了十分之一的孝子,那剩下的十分之九呢,我要在后半生继续做,我要在母亲不在的时候,继续做,直至彻底地成为一个孝子。母亲在的时候,一向为我担心。母亲不在了,我仍然期望她能为我而骄傲。你信不信,我会让母亲为有我这个儿子而骄傲的。当然,我首先为自我有这么一个坚强的母亲而骄傲。
母亲在的时候,我在远方,每年过生日,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又长一岁了,该做什么什么事了;又长一岁了,梦要少做点,事要多做点……我邀请身边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等等聚会庆祝,忙得都来不及给老家的母亲打一个电话。收下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却忘了它们跟母亲有关。如今,母亲不在了,我又过生日,却很少想自我,更多的是在想母亲。想若干年前的这一天,母亲生下了我,那一瞬间必须很疼吧,那一瞬间必须很危险吧我忘掉了这是自我的生日,而把它当作母亲的受难日、母亲的纪念日。我忘掉自我是在这一天成为自我的,只记住了,母亲是在这一天成为母亲的。再也没心思举办宴会庆贺;所有生日的欢乐,都是建立在母亲的痛苦基础上的。母亲以那一刻的痛苦为代价,使我们获得了生的欢乐、活的欢乐。
当你祝一个人生日欢乐,更应当祝他(她)母亲欢乐!又过生日了,我不仅仅高兴不起来,我也有痛苦了。不仅仅能想像出母亲生我时的痛苦,还承担着失去母亲的痛苦。又过生日了,我体验到双重的痛苦。这一天真不好过啊!又过生日了,我还是在远方。不,我的母亲她也在远方了,在远方的远方。我不再想自我又长了一岁,只想着,那比远方还远的母亲,又老了一岁吧虽然她不在了,只要我还在,就该替她把年龄继续计算下去,我多了一圈年轮,母亲也会多一圈年轮的。她的生命停止了,可她的年龄不会停止,她的年轮不会停止。因为我对她的怀念没有停止。正如钟表能够停摆,时间却不会停止。
篇四十二: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今年6月14日是母亲逝世25周年忌日。每当想起母亲,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就浮此刻眼前。我作为她的长子,更有职责把她的身世、经历和品德记录下来,告诉弟弟、妹妹以及我们的下一代,这是对她最好的纪念。
家境贫寒初识文字
母亲徐淑珍,生于1918年7月28日,属马。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祖父叫徐蓝青,念过私塾,能识文断字,在村里小学当校工,村里人叫他徐先生。外祖父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我母亲排行第二,舅舅最小,叫徐万玺。
我姥姥家在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响水乡王家烧锅村顺山堡屯。我最终回到那里是我十岁时,距今有55年了,只记得那里土地黑黑的,很粘,雨天很泥泞。姥姥中年时已经双目失明,但仍能做一些家务活,甚至能摸着切酸菜还能赶鸡上窝。给我吃酸菜芯蘸蜂蜜,又甜又酸,这是她能招待外孙的最好食品,我至今没忘。
母亲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长得很好看,脸很白净。受外祖父的影响,母亲上过四年学,能识一些常见字,也能写简单的书信。
嫁到黄家苦苦支撑
母亲17岁那年嫁给我父亲黄宝兴。我的老家在黄家围子,也属怀德县。我奶奶去世很早,死时还不到40岁。当时家有八口人,有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我姑奶、父亲母亲、叔父和姑姑。那时叔父和姑姑都年幼,家务活主要先由姑奶承担,之后姑奶回自我家了,家务活做饭、喂猪养鸡、缝制全家人的衣服鞋袜,就落在母亲一人身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自家有一垧地,两间半土房,还有一匹瞎马,仅有祖父和父亲两个劳动力,种完自我的地,有时还要给人打短工。连年欠收,生活十分艰难。
迁居依安艰难度日
靠种地难以养活全家。1940年经亲戚介绍,父亲到黑龙江省依安县(当时叫泰安县,解放后因与山东的泰安重名而改),在车站当临时工,之后改为“常役方”(伪满时期日本的语言,意为正式工),在货物处当小职员。我3岁那年,家里把土地、房屋和那匹瞎马典当给别人,全家迁往依安。又用典当得到的钱在依安买了两匹马,向别人借了一辆铁轱辘大车,祖父赶大车“拉脚”(运货),起早贪晚地干。由于父亲比较善于筹划,母亲很会勤俭持家,省吃简用,能够勉强度日,还能供叔叔念小学。俗话说“老嫂比母”,我妈对年幼的我叔我姑关爱备致。生活虽然艰难,家庭却十分和睦。
辗转南移,父亲病故
1944年1月25日维生在依安出生。1945年8月东北光复,解放军解放了依安、齐齐哈尔,铁路员工奉命随部队南移,接管新解放的铁路沿线火车站,我家1945年末搬到齐齐哈尔,1947年2月10日维周在齐齐哈尔出生。1947年冬搬到木里图,几个月后又搬到新立屯。在新立屯车站工作时,从1949年起,父亲就常常咳嗽,之后痰里带血,最终确诊为肺结核,那时称为唠病,属于不治之症。
为了便于照顾,叔叔把我们全家接到他工作的彰武县。在县城北边的华家窝铺村一块麦田旁边租了一间房,以便让病人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利于恢复。妈妈日夜守护在爸爸身边,喂水喂饭,精心伺候。但爸的病仍迅速发展,大口大口地吐血。我从车站卫生所取来盘尼西林(青霉素),由大夫给打针。其实,青霉素并不能治结核病,但当时还没有特效药,只能看着病情加重。
1950年农历10月18日午时,爸爸走完人生路程离开人世,时年仅有38虚岁。(父亲生于1912年)
犹如青天霹雳降临,妈妈带着我们年幼的三个儿子(我11岁,二弟维生6岁,三弟维周3岁),娘肚里还怀着个几个月的孩子(维红),怎样活呀我妈想去车站找个工作,比如在站台上卖食品,但我爷脾气很坏,说什么也不肯帮忙看孩子。实在没办法,带着维生维周回到我姥姥家。我叔叔婶婶按我爸的嘱托把我留下,继续供我读书。
女儿出生含泪送人
我姥姥家也很穷,我舅也没本事照顾这三口人,更无法照顾快要临产的二姐。实在没法,妈妈去了我三姨家。她家住在长春市内,照顾产妇比在农村条件好些。1951年农历正月二十七,妈的小女儿降生了,这个没见过生父的可怜孩子,生下来就没奶吃。那年月,哪有婴儿奶粉眼看着孩子饿得哇哇叫,却没钱买任何代用食品。我三姨说:“为了救孩子一命,把她送人吧”。我妈只能含泪同意。
我三姨有个邻居胡恒祖,没有小孩。女孩出生第七天,胡家把孩子抱走了,取名胡雅琴。胡家待雅琴十分好,买了一头奶羊,用羊奶喂养。雅琴的姥姥对她更是十分疼爱。之后姥姥去世了,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的阴差阳错,雅琴回到生母身边。
改嫁刘家又添二子
把女儿送给胡家,身体稍恢复后,妈就带着4岁的小三外出做临时工。在吉林市,靠给安装公司干零活挣点饭钱,晚上妈领着孩子住在工棚里。听妈之后说那时小三很乖,从不哭闹,在大食堂排队,拿粗粮饭票买大饼子,有的好心人把自我的馒头票换给他,他很有礼貌地多谢人家。
大概是缘分吧,在极其困苦的时候,由于结识了我的继父刘义忠,境遇发生了根本改变。1954年妈妈改嫁给当时是安装公司基层工会主席的刘义忠。
据自传记载,继父原籍河北省昌黎县,生于1920年7月17日,家里很穷,小时候断断续续念过5年书,15岁前跟父亲给人做零工,1935年他的父亲因生活所迫上吊自杀了,此后他在昌黎海岸打过鱼,在城里报社当过报差,1938年跟伪满招华工的来到东北吉林小丰满水电局当工人,在吉林江北化学工厂当装卸工,又几家营造厂做工。1848至1950年在国营吉林化工厂做瓦工期间,曾在吉林省党群干部学校受训两个多月。此后,当过监工员,工会委员,1954年跟我妈结婚时任吉林第二机电安装公司工程处工会主席。
1955年9月5日维国在吉林出生。1956年,继父随单位到北京,在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加工厂及四工地当工会主席。1956-1957年随所在单位到洛阳,在化工部技工学校做职员,1957-1958年到天津,在化工部建筑局第四安装工程处做工地工会主席。1958年6月24日维军在天津出生。从这以后,我家就定居在天津。(继父随单位在重庆、纳溪、长寿、泸洲等地工作,直到1997年在四川纳溪去世,终年77岁)。
晚年生病撒手人寰
妈妈多年患胃病,常常听见她打嗝的声音。由于多年营养不良,从来就没胖过。1976年从内蒙古集宁维周部队回来就感觉不适,经检查患子宫癌,之后在北京日坛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已发现转移到淋巴。在住院期间,又暴发青光眼,及时做了眼部手术治愈。此后比较平稳地过了一年,1979年初起,病情日渐加重,癌细胞大面积迅速扩散,疼痛难忍,维周和我设法寻找止痛药,我岳父帮忙买了很有效的针剂,维周给妈妈打针。由于这些措施比较得力,妈的疼痛大为减轻。
妈病重期间,想念所有的亲人。最小的儿子在青海当兵,请假赶回来探望,妈已不能说话。假期满了要归队时,妈让他躺在身边,从头摸到脚。
1979年6月14日午时6点多钟,妈突然昏迷休克,维国事先已准备好担架,请邻居小伙子帮忙抬,全家人立刻送她去河东医院。医院采取最终的抢救措施,包括输入血浆,但无力回天,晚上9点多钟,妈妈最终停止了呼吸。我和继父给妈穿好寿衣,送到太平间。第三天,在殡仪馆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将遗体火化。
妈去世那年是61周岁。
安葬骨灰维军情深
三年后,将骨灰从殡仪馆取出,维军找了一块地方,把骨灰盒用缸装好,并用铁板和水泥封闭,挖了一个坑埋入地下。又做了一块水泥墓碑,上刻《母亲徐淑珍之墓》。
墓地位于天津市区南部,在郁江道和洞庭路交叉处附近,在城防河北岸,铁路专运线南边。2003年,天津市修整城防河两岸环境,墓地所在处修成河边绿地,绿地中间有一条人行小道,母亲的幕就在道边半米处,被保存下来,虽然墓碑不在了,但砖砌的碑座仍在,葬骨灰的墓穴完好无损。从洞庭路西侧沿小道走约七百米,很容易找到。维军家离那里很近,他每一天开车走在郁江道上,都遥望墓地,承担着守护的职责。
高尚品德子孙永志
母亲命苦,一辈子历尽艰辛磨难。她不善言辞,但却潜移默化地把许多好的品德留给了我们。
母亲勤劳节俭,由于孩子多,不能都穿新衣服,弟弟拣哥哥衣服穿已成定律,妈妈总是把旧衣服洗净补好,孩子们当新衣服穿。家里人口多,光靠继父工资不够,妈妈就去天津新仓库和圆珠笔厂做活。在妈妈影响下,每个孩子都养成节省的习惯,并且尽可能帮妈一把。我十岁以前就学会从锅炉房的煤渣中拣煤核,在新立屯住时,我上小学二年级,春天时,每一天放学回来,先写完作业,就拿个大筐和铁铲到野地挖苣荬菜,回家后往菜上喷洒一些水,第二天早晨,野菜都很新鲜,然后挎着筐沿街叫卖,邻居们买一大碗我收东北币200元(核人民币2分钱)。之后在彰武县时我还贩卖过香瓜。当然,因年纪小体力不够,也只能小买小荬,挣不了几个钱。把拣来的煤核和挣的钱交给妈妈,妈妈夸我懂事,我感到很自豪,为家里减轻负担,是男子汉的职责。维生维周小时候也都拣过煤核。煤核就是没烧透的半焦,用它烧火做饭,火力强,又没烟。这在当时还是很解决问题的,能省不少买煤的钱。此刻看来,我们对家庭的职责感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妈妈疼爱每个孩子,孩子有错骂两句,但从不打孩子。她记着每个孩子的生日,每到生日,都给煮鸡蛋。我的生日是农历7月29,妈给我买几个毛桃吃,这时候真是感到幸福。1963年春节,我从大连回家过年。妈妈异常高兴,特意买了一幅五福临门的年画,表达自我的五个儿子都长大了的高兴心境。送我到大光明码头上船时,别人问送的是谁,妈说送我大儿子回大连上大学,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溢于言表。
女儿回到自我身边是妈简直不敢想的事。雅琴念小学四年级时,妈曾去胡家看她一次,但并无把她要回的念头。文化大革命初期,十分重视家庭出身。我的表弟刘香宝在长春,听他妈也就是我的六姨说过我妈把女孩送给胡家的事。作为红卫兵的他,去街道造反组织那里去查,听说雅琴的养父是国民党的连长,按当时划线标准,属于历史反革命分子,是专政对象,这肯定影响她的一生。必须紧急抢救。于是香宝维周和我就采取行动,最终我去胡家把她接回天津。起初,我妈觉得这么办对不起胡家,人家毕竟救了孩子一命,但又怕女儿这辈子受罪,只好默认。雅琴回来后,改名黄维红,这是十分贴合当时历史潮流的事,一路绿灯,手续很顺利。(之后搞清,胡只当过国民党军队的排长,不属于专政对象。)
妈妈有五个儿子,又有一个女儿,心里自然高兴。但时常跟维红说千万不能忘记养父养母的救命之恩。维红照妈的话做了,与养父母坚持联系,为二位老人养老送终。
妈妈很善良,在家里对小叔、小姑十分疼爱。妈与我婶更是亲如姐妹,我爸临终前,我叔叔在外地疗养,爸爸对我婶说;“你嫂嫂和几个孩子就靠宝峰和你照顾了。”我妈常常教育我:“没有你叔婶对你的培养,你哪能念那么多书你婶这样的好人难找啊。可不能忘恩。”妈与邻居和睦相处,彼此互相照顾,在天津,与邻居夏巽贤阿姨、胡婶、姜婶、孔婶等老邻居都处得很亲热。她处事的原则是忍为安,乐助人,小事不计较,从来不跟邻里发生矛盾。这种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维周从小就乐于助人,常常帮左邻右舍干活,受到邻居大叔大婶的夸奖。此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黄刘两姓,一母所生,互相关心照顾,和和睦睦,能够说是继承了母亲的做人品格。
每当想起《世上仅有妈妈好》这首歌,我就禁不住流泪,妈一辈子吃苦受累,没享过一天福,把全部爱给了我们。此刻,子女都长大成人,过着比较舒适的生活,有本事孝敬老人家,孙子辈的孩子们也个个都有出息,她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爱!
安息吧,亲爱的妈妈。
篇四十三: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清明节是丰富有趣的。相传,清明节要做户外活动,不仅是要活动筋骨,增加免疫力,还是为了要寒食禁火。因为在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但是,有些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运动,于是人们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这个习俗已经相传许久了。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朝之前就有这个习俗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朝以后的事。到了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节扫墓的。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比如: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也已经相传许久了,传说远在先秦时已经形成这个习俗了,但是,也有人说是始于魏晋才开始的这个习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但是一直到了宋代,踏青才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篇四十四: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4.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5.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6.7.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8.清明节微信文章
9.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文章
10.关于写清明节文章
篇四十五: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4、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5、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
6、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7、大葱和蛋饼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8、朴籽粿(guǒ)
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朴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朴籽为草绿色,个个咧开嘴大笑,总是给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觉。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9、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10、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11、清明饭
每逢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12、子福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13、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14、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15、乌稔(rěn)饭
另外,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16、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17、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篇四十六: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一: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4.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5.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6.7.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8.清明节微信文章
9.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文章
10.关于写清明节文章
篇四十七:优美清明节微信文章
清明节是中国二千多年来民间祭祀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是一种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敬重。
清明怀故扫墓,在祭祀逝者时,感恩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护,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表达自己对亲人的诚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课,使灵魂深处的道德理性被唤醒。
风轻轻烟雨疏稀,情切切清泪几许。每年清明时分,我都要携妻回到故乡,在父母的坟前祭奠。跪在父母双亲的墓前,摆放几样小菜,点燃一对蜡烛,敬上三炷佛香,献上一束白花,焚一叠纸钱,洒几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养之恩;寄托父母的无限哀思;缅怀父母的音容笑貌。
纸钱悠悠化烟去,清香袅袅寄哀情。望着忽聚忽散的烟火,看着飘忽不定的烛光,父母双亲的身影,如同胡杨树上飘落的花絮在眼前纷扬。红烛泪,纸钱飞,一声一句化香灰,坟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风雨吹。
每到清明时节,都是我思念泛滥的季节。想起那些尘封的往昔,点点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的灵魂。
岁月如梭,弹指间父母双亲相继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牵挂流长。往事历历再现,一切又好似昨天。双亲的面容、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我闭上双眼除了泪水,还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苍苍白发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还是当年常穿的布衣被风吹起,身影在风中瑟瑟发抖。也许他们正仰望苍穹,渴望知道人世间的儿孙们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们,儿孙们是否一切安好。
佛说:感恩方知足,关爱则付出,舍得方无悔,珍惜则幸福。此时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许前者更偏向于心灵的陶冶,与实用的功利无关。
清明,踏青祭扫,仿佛人世间的哀与乐都交织在这一天。缅怀追思的心绪,清新明快的心境汇聚在一起。这一天悲伤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节日的气氛倒显比较浓厚,因为扫墓是与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会。
先让久违的父母品尝几样家乡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们告知家族里的悲欢信息,唠叨几句自己的心思,祈祷父母保佑子孙幸福安康。如此一来,清明祭祀对亲人的思念就变得更加真实了许多。
清明,除了祭奠赋予我们生养之恩的父母外,还应追忆些什么?在一片萦绕着惆怅与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叶,寂寞轮回的自然规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许多。
清明,故乡墓园下着泪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万里,无数的亡灵等待着亲人的到来,那些再长的鞭炮,再多的纸钱,或许只是心灵深处赎过的表现。人死了,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活着时的尽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饭,梳梳头,与他们
与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尽了孝,心中无遗憾。善待吧,善待一切应该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见或听到阴阳相隔的悔恨,我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作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应该重视当下,珍惜亲情,关爱家人,不要在将来面对他们的死亡离去时,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有位老者说过:“老小孩,老小孩,父母老了就是小孩,孝敬父母不如把父母当成子女。”我赞成这种观点。想想不是吗?中华民族的一代代传承到了今天,父母给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报父母的却是何其少啊!有几个父母不是时刻惦记着孩子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时刻惦记着父母呢?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万里儿不愁。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无声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却是有声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牵肠挂肚;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当今社会,人情世道都在变,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啊。
现时社会飞速发展,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要少点交际,少点应酬,找点空闲,挤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的这种行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我虽不信天堂之说,但心之深处,却难免不自觉地往那些虚无飘渺的事上联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个人间,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乐。
风飘飘纸灰飞扬,雨沥沥泪如泉涌。忽然间我发现自己老了许多,不知不觉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惫。蓦然回首,坟前那棵胡杨树已萌发出了无限生机,泛绿的枝条随风摇曳着,仿佛在向我频频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恋。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4.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5.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6.7.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8.清明节微信文章
9.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文章
10.关于写清明节文章
篇四十八:关于清明节的微信文章素材
松涛阵阵唤英烈,黔岗巍巍埋忠魂。
在这春风拂面,杨柳依依,绿波荡漾,鲜花盛开的季节里,我们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学生党支部成员,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到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祭扫红军先烈。
先烈们,我们忘不了七十六年前红军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而浴血奋战,忘不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大娄山鏖战,忘不了四渡赤水、巧渡乌江,忘不了遵义会议??这一切保留了中国的革命火种,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而赋予了红城遵义——“会议之都,转折之城”的美誉!
今天,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心潮翻滚,思绪万千。在那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无数的红军革命先烈以崇高的理想和大无畏的精神,为我们书写了激动人心的壮丽诗篇,让我们永远铭记先烈们的宏伟业绩和英雄事迹!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就让这青山湘水,苍松翠柏与英烈同在,你们的浩然正气将流芳百世,值得世人敬仰。让这鲜红的党旗作证,我们将继承你们的遗志,你们的革命精神。让您们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化为我们青年大学生为国树理想求知识的巨大动力!让你们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崇高品质,激励我们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红军先烈们,您们放心,我们绝不辜负您们殷切的期望,灿烂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凤山绵绵,凰山遥遥,青山湘水,苍松翠柏,红军先烈英名,永垂千古!
篇四十九:关于清明节的微信文章素材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的具体政策如下:
(一)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二)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为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三)免费通行的收费公路范围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依法批准设置的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各地机场高速公路是否实行免费通行,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篇五十:关于清明节的微信文章素材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4.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5.清明节微信文章素材
6.7.关于清明节的短文章
8.清明节微信文章
9.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文章
10.关于写清明节文章
篇五十一: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到了唐代,寒食、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从节日风俗来说,基本上是一回事。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中描写扫墓情形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清明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
清明之日,时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不仅踏青郊游,而且要进行荡秋千、蹴鞠、拔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使节日充满了春天的欢乐。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诗云: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长安踏青之风是十分兴盛的。青年男女在踏青时,常常发生一些爱情故事。据《唐诗纪事》记载:唐德宗时诗人崔护,风流倜傥,清明时踏青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他因口渴,叩门求杯茶喝。良久,有一女子来到门前,捧杯水让座。女子独倚门前,姿态楚楚动人。两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礼教约束甚严,一男一女能如此单独相对,已属机遇难得。故崔护以语相挑,彼此注目良久。崔护临行时,女子送到门外,似有恋恋不舍之意。第二年清明,崔护追忆往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桃花依旧,然而门上挂了一把锁,空空无人,惆怅之余,挥笔题诗于门扉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个故事在关中地区广泛流传,也是“人面桃花”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后被人们演绎编成戏曲《金琬钗》,成为陕西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爱情剧目。至今每当上演此剧,场场爆满,很受欢迎。
篇五十二: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等等。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清明节的微信软文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有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4.5.6.7.8.清明节微信文章软文
9.以清明节为主题写篇文章
10.
篇五十三: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到了宋代以后,清明节俗基本上是沿袭了唐代。清明扫墓,宋代亦同前朝,《东京梦华录》记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提起扫墓,不能不想起宋代词坛擅长慢词长调的大词人柳永。柳永以填词闻名遐迩,一代风流。但是,在当时理学礼教兴起之时,他的生活方式为时论所谤讪,一生郁郁不得志。相传他死后,家无余财,身后萧条,靠昔日倾慕他才名的妓女们集资营葬,草草料理后事。死后当然也不会有亲属来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约携酒菜、食物赴其坟地祭扫,识与不识者均奔集其坟地,相沿成习。乡民们称之为清明“吊柳七”或“吊柳会”。
清明的娱乐活动如击球、蹴鞠、秋千、斗鸡等在宋代均十分流行。《宋史·礼志》记载宋孝宗于兴隆初年常召诸将于殿前击球。宋太宗还规定每年三月“令鞠大明殿”。辽、金、元统治者在举行释天典礼时也要举行击球比赛。寒食清明打秋千,在宋代更为普及。如王禹偁《清明》诗:“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田况《寒食》诗:“临流飞凿落,倚榭立秋千。”此类诗文不胜枚举。
明清时代,清明节俗已普及大江南北,风俗变化各地有异有同。值得重视的是清明踏青风俗中渗入了大量的娱乐活动。“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支素、骠骑、飞钱、抛拔、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筋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而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接踵承应。又有买卖赶趁,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往往成市”。蔡云《吴歈》有诗云:
纷纷神役与神囚,多事舁神到虎丘。
却爱巡风小儿女,绣衣华帽骋骅骝。
此诗所描述的就是清明时节山塘庙会的风俗。
迄今为止,清明节仍然是中国民间十分重要的节日。不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那些迷信风俗已被逐渐淘汰。至于插柳于门,或男女簪柳戴柳的风俗已极少见,不过农村的儿童们还往往于此日折下几枝嫩绿的枝条,拧下皮筒做支音色颇佳的柳笛玩耍。而城市的居民往往在清明节前后,扶老携幼到郊外春游踏青,领略大自然旖旎的风光。当然扫墓风俗依然存在,农村尚有不少清明祭祖坟的遗俗。但更多的是每逢清明节,人们纷纷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们的业绩,以示悼念。
篇五十四: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
探讨清明节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是十分特殊的,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因注入了寒食禁火、扫墓习俗后,二者合二为一,才形成了清明节。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称墓祭、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研究认为:古无墓祭,拜扫之俗起于东汉。其实并非如此。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设冢人、墓大夫分别掌管王、侯、卿大夫、士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孟子·离娄下》中讲了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虽然这个乞食祭墓品的齐人成为人们的笑料,但从他的所为也可以证明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
秦汉时代,扫墓的风俗注入了礼俗的内容。《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这是当时供奉陵园的礼制。因此,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年(公元34年)至长安“事十二陵,躬祭于墓边”(《后汉书·光武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分裂,军阀割据,烽火连年,尽管如此,但人们对扫墓之风依旧重视。许多在职官员,常请假回乡扫墓。《魏书·高阳王传》记载:“任事之官,吉凶请假,定省扫拜,动辄历十旬。”他们请假回乡扫墓,一去就达百日。
相关文章推荐:
1.清明节哀思文章
2.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3.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4.和清明节有关的文章
5.关于写清明节的文章
6.7.优美清明节微信文章
8.有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9.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10.
篇五十五:清明节的微信推送文章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篇五十六:清明节人生感悟文章:清明之逝者
清明之逝者
梨花是在这个节气白的,一杯清酒,一捧黄土,一缕轻烟,想来,丝丝总关情。
人生在世,总得经历“逝”,想来,自己喜欢用“逝者”这个词来表述那些远去的人,只是感觉此“逝”带有温度,带有不舍,带有情绪,带有消融的缓慢,萦绕于心带有最真挚和深沉的尊重及一切。早些时候,读余光中的〈乡愁〉只是浅层次的文学阅读,尤其“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一句,道尽了多少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温情,搀杂了多少中年之人的沧桑和哀愁。
传说,晋文公为找出介子推,放大火烧山,直至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扣手葬于柳树之下,人们尤其对此人产生万分敬意,此孝撼动人心,而其中他的“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两句更是诠释了身为臣子的忠,此忠可在文公落魄时割肉填腹,亦可在文公骄纵蛮横的暴行中保持高尚品格,言忠孝两全不为之过。而清明的渊源也有了这种说法。
逝者如伯牙,钟子期者少矣,一人抚琴,一人聆听,高山流水似的空旷,心性共通,缠绵悱恻。友人做到伯牙自毁琴弦,至此无知己,难。苍草横生,天人相隔,独坐小酌,守侯已成了一种精神诉求,风声渐紧,四季回转,情字在胸,难。几千年来,如斯者无二。现代社会的光怪流离,这该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吧,莫逆之交,君子之交到伯牙和钟子期这般高度倒是不必,只愿意多点真诚,多点信任,多点古道热肠,多点海纳百川的包容总是可以做到的。
想起黛玉葬花,该也是在清明时节吧,芬白的桃花,一个内心虚空,无所依托,满腹经纶的女子,自此与尘世有了难以弥合的决裂。逢这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不知道多少世间女子为此落泪,这般对于爱情的至死不渝,今人岂可攀比和奢望。人读红楼便都有各自的红楼,但若把黛玉葬花当作政治来讲,多少有点牵强,我倒情愿她是一个爱情幻梦,在千年之后依旧可望而不可及,依旧是飘渺不定,孱弱多情的一种思绪,在清明时节,忆起添点淡淡愁绪,润色一下尘封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这般空灵的逝者相随。
人生之初,之末本该就是一段过程,佛家的轮回之说情愿是真的,这样的生生不息下去,总能在芸芸众生里找到自己前世的亲人和熟人。所以清明,祭奠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与逝者共鸣,与逝者做个约定一种仪式,明朝花依旧会开,人依旧还会偶遇。
篇五十七:清明节缅怀先烈的优美作文文章
在烈士园的英烈事迹展示厅中,展示了我县146名烈士的光辉业绩,如勇敢的斗士柔石烈士,抗战英雄朱学勉烈士,为国争光、为国流血的童遵孝烈士,带头突围、英勇牺牲的邬时奕烈士,青春碧血献丹心的章晓红烈士,用生命谱写英雄赞歌的吕安根、葛亚玲烈士,以及去年4月4日为扑灭山林火灾而先后牺牲的救火英雄泮相元、曹再吉、童炜滨三位烈士,等等。烈士们谱写的一曲曲英勇悲壮的历史篇章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61周年,在抗日战争中,千百万中华优秀儿女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为国捐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纪念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回忆起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使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青少年朋友们,各个时期的革命烈士都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青史。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要牢牢记在心头,以此激励我们、警示我们,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社会安定祥和、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青少年朋友们,“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是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宏愿,青少年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接班人。
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党和人民殷切期望你们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优秀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准备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篇五十八: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吃青团子
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糰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诗说的就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团坯制好后,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将它们入笼蒸熟。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糰子的表面,所以青糰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据考证,青糰之称大约始於唐代,至今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糰,虽然青糰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糰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北京近些年清明节前应时售卖青糰的也渐多,南味糕点铺或者超市都见有售。
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吃鸡蛋
在我国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专家称,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现在清明节吃鸡蛋象征圆圆满满。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倘若要探究清明节里吃鸡蛋、撞鸡蛋的象征意义,其中应该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浙江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户户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叶做清明果。艾叶我们都见过,清明草俗称绵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时节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绿绿的艾叶汁或绵菜汁顿时变得通体碧绿,鲜嫩欲滴。馅儿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团子的,有做成圆饼的,也有包成饺子样但更精致些的,那皱褶的花边一个个碧绿剔透,美丽极了。
北京春饼
其实北京没什么特别的清明食物,但有一样食物贯穿北京人整个春天,直到清明。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一咬咬到二月二龙抬头,还要叫回嫁出去的姑娘一起吃,再一咬就咬到了清明。春饼饼皮比烤鸭饼皮要大,并且有韧性,更有嚼劲儿,北京人称为要有骨力劲儿。卷的多是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豆芽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葱花鸡蛋等。油锅里一炸,就成了老外眼中大名鼎鼎的中国春卷。
闽台润饼
清明吃润饼,在潮汕、福建和台湾很盛行,其实润饼的正名还是春饼。泉州、厦门的润饼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香菜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清香可口。晋江的润饼复杂得多,包馅儿多种多样,甚至能摆得满满一桌,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可能在里面出现: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香菜、蒜丝……
篇五十九: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为什么鸡蛋成为清明节必须的寒食呢?当地老百姓有一种说法,叫“吃鸡蛋,免雹灾”,“不吃鸡蛋下雹子”。
表面看来,这种俗信是民间类比思维的结果:凉鸡蛋像冰冷的雹子,吃了凉鸡蛋,就是消灭了雹灾。实际上,它所隐含的意义是深远而广阔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指出,寒食之俗是对火的崇拜和对祖先缅怀的一种方式。那么,禁烟火吃什么寒食呢?先看史料所载历代寒食情况:
《邺中记》说,清明前三天,并州一带做干粥,即糗糗饭。
《云仙杂记》说,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杨花粥。
《辇下岁时记》说,长安寒食荐饧粥、鸡倡等。
《东京梦华录》说,京师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糕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
《乾淳岁时记》说,朝廷遣台臣中使宫人车马朝饷诸陵原庙,荐献用麦糕稠饧;而人家上冢则多用枣糕董豉。
《遵生八笺》说,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做粥,以面裹枣蒸食,谓之枣糕;用杨桐叶、冬青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干食饭;今俗以夹麦青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叶染乌饭做糕。
寒食对胃有影响,对老幼病疾者更是一种负担,此俗之弊理应革除。但由于加入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内容,移风易俗并非易事。
据《后汉书·周举传》记载,东汉时期,介子推的故乡一带竞寒食一月。
至魏,曹操又有<禁绝火令》,说:“闻太原、上当、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介子推。且北方恒寒之地,老少赢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有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日俸。”
然而,寒食之俗并未因其弊而被革除。民间会借天灾人祸与人君去抗衡。据<晋书》载,石勒时,天降大雹,西河、介山一带大如鸡子,平地三尺,洼下丈余,行人禽兽死者万数,从太原到巨鹿,大面积的树木被摧折,庄稼被荡平。石勒问大臣徐光。徐光说:“这样的自然灾害历代都有,但明主应据此以变,以敬天怒、安民心。
去年禁寒食,而介子推是帝乡之神,历代所尊,或许不宜替代。臣民叹息,王道尚为之亏,何况群神怨憾而不怒动上帝乎!纵不能令天下同俗,而介山周围是晋文公所封之地,宜任百姓奉之。”于是石勒下令,恢复寒食。正是这个缘故,民间至今还以为,如不寒食将会有雹灾。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山东民间“吃鸡蛋,免雹灾”的历史根源——据方志载,大部分山东人是明代从山西迁移来的。
寒食也由一个月而减为七天、三天、一天,到今天与清明合二为一。人们再也没有寒食的心理压力,代之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花红柳绿的喜悦之情。年轻一代“吃鸡蛋是为了消灭雹灾”的意识已没有这么明显了,代之以儿童、师生、亲友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融洽的人间亲情。
篇六十:清明节微信公众号文章素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 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相关文章推荐:
1.2.清明节的文章200字
3.优美清明节微信文章
4.关于清明节英语文章
5.关于清明节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