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啃下“精准扶贫”这块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而贫困问题成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其中农村贫困问题尤其尖锐,这无疑成为了领导人的心头之痛。随着近几年,中央的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人口,通过出台相关惠民政策,加大扶贫投入,建立“五个一批”等相关扶贫举措,截止到 201*年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而今年两会的中心关注点,依然是扶贫工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 201*年扶贫的目标任务: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00 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340 万人。这一目标任务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政府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扶贫民生道路荆棘载途,困难重重;通过前期的精准扶贫工作,目前为止尚未脱贫的基本都是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人口,扶贫难度大,一些简单的扶贫方式难以奏效,并且如何彻底改变其“等、靠、要”的思想,如何通过“内生外扶”实现思想观念到物质生活的脱贫致富,变的尤其重要,脱贫攻坚已然进入“啃硬骨头”时期。
难啃的骨头如何啃
一、政策走前列,立标杆。政策引领思想的前行,打破思想的“壁垒”方能走在行动的前列,扶贫工作忌大而空,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扶贫环节政策制度,建立健全扶贫帮扶体系,完善扶贫问责和责任倒查制,建立合理的扶贫成效评估体系,将扶贫首先做到政策的“全面精准扶贫”以政策法制带动扶贫工作法制化,合规化,规范化,将政策走在前列,牢牢树立扶贫标杆。
二、干部扶贫凝好力、带好头。干部作为政策的实施者和践行者,应自觉发挥带头作用,201*年是“精准扶贫”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干部要自觉履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深入理解扶贫政策,将扶贫使命牢记于心,将责任压在肩上,将贫困户放在心上,将扶贫攥在手上,凝聚各方力量,脚踏实地走出“脱贫攻坚硬骨头时期”
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类是依照改变环境的决定来塑造自己,扶贫需要扶“智”思想的内生动力才是真正改变自身发展的源泉,没有一位贫困户自身愿意过上贫困的生活,他们大多因病、因灾、因学、因技术等多种原因而贫困,然而在长期的“社会贫困化”中过于依赖政府,逐渐丧失了发展的勇气和信念,扶贫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大程度的是思想信念的扶持。扶贫先扶心,加强贫困户思想教育,强化教育扶贫力度,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树立贫困户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心,通过帮扶干部点对
点的帮扶,不仅要帮到生活上,更要帮到贫困户心里去。
四、因地制宜,敢于突破创新。各地实际都有所不同,各地党委政府需要在充分调查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以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链带动当地经济环境、就业格局的改变,促进贫困户增收,解决贫困户难就业等问题。又要敢于突破创新,在立足本地的基础,防止形式主义,打破传统观念,以形式创新、思维创新指明方向,以新模式找准扶贫新路子。
骨头难啃,那就磨磨牙齿,敲敲骨头,什么样的硬骨头都可以啃下去,最怕骨头难啃而不啃,舔舔就扔掉,我们搞这个脱贫攻坚也是一个道理,肉吃掉了,总会有骨头的,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沉住气,脚踏实地,以精准、高效地完成脱贫任务,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迎接 2020 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
第二篇:啃硬骨头:精准扶贫看白银区
啃硬骨头:精准扶贫看白银区
本报记者 高子发 通讯员 高海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字:“十二五”以来,白银区贫困人口由16156人减少到2182人,5年减少贫困人口13974人。2010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23元,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8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实现倍增计划。
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5年将在完成省市核定脱贫计划的基础上,增加526户1718人,预脱贫达到1129户3718人,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3.19%,实现全区整体脱贫。
2015年来,白银区委书记李兰宏、白银区长王琳玺提出的坚定不移落实“六个精准”,结合实际完成攻坚克难的要求,得到了全面落实。白银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在全省的前列,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更近了一步。
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白银区属于全省17个插花县区之一,虽然贫困面积不大、贫困人口不多、贫困程度不深,但近年来移民搬迁剩下的贫困人口,处于边远偏僻的村社,以老弱病残居多,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相对于国家对“三大片区”的强力扶持,未被纳入扶贫规划的“插花型”贫困县区,又该如何打好扶贫攻坚战呢?
据此,白银区吃透省上制定的“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市委“1+18”精准扶贫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深入调查
民小区和武川移民小区,银馨家园和锦华苑小区保障性住房为分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创造了条件。自2006年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以来,已搬迁入住3224户11697人。加强进城农民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政府增加公益性岗位以及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商业零售、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物业管理、房屋装修等行业,确保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武川乡中山村村委会会议室里,墙壁上挂着一幅特殊的“作战图”——中山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览表。表上,中山村的基本情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致贫原因、脱贫时序、三年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驻村帮扶组织机构等标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贫困户曾朝军在白银区主要领导的帮扶下建起了散养鸡场,目前散养鸡养殖大棚彩钢房已经完工。他高兴地说:“我现区领导的帮扶让我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去年,武川乡提出了“以进城务工经商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以天博奶牛养殖公司为龙头发展青储饲料种植农业、以养羊为代表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的精准扶贫规划,村民们说,规划切合实际,目标非常明确。武川乡的这种做法,是白银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样板。
“这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是精准扶贫项目。”崖渠村党支部书记宣爱平介绍。去年10月,区委书记李兰宏、区长王琳玺实地踏查精准扶贫项目农贸交易市场选址点,询问了规划地块情况,听取了精准扶贫项目规划情况汇报,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项目确定后推进非常顺利。宣爱平高兴地说,白银大漠风
为了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让领导干部沉到一线,白银区在各乡镇设立了“双联”与扶贫合一的驻村帮扶工作队,达到了行政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市区级领导和双联单位联系贫困村的通知》,全区7个贫困村均由2至4名区四班子领导和其他县级干部联系,将领导帮扶精准到建档立卡的7个贫困村,集中力量开展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白银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啃下了精准扶贫这块“硬骨头”,打赢了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书写了白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
(原载2016年1月18日《甘肃经济日报》一版)
第三篇:“啃”习作复习课这块“硬骨头”(陈莉)
“啃”习作复习课这块“硬骨头”
环市西路小学
陈莉
本学期,区教育发展中心梁老师教给我一个任务:在区的复习讲座上,进行一次习作复习课的公开展示。听到这个任务我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正在进行“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有效性研究”这个小课题的研究,这个任务既给小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紧张的是复习课难上,习作课也难上,习作复习课不是难上加难吗?如何“啃”掉这个“硬骨头”呢?我心里真的没底。后来在梁老师、学校行政和级组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习作复习课《审清题,选好材,写具体》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截取“如何指导学生归纳写具体的方法和自主评改习作”这一环节中,试教的片段与在团队互助评课后修改的片段做一个对比和分析: [案例一](试教片段)
1.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篇以前写的作文“生活的启示”(第四单元一位中等生的作文)
2.出示例文,这篇作文存在什么问题?(写得不够具体。)3.那如何把这篇文章改具体呢?
学生谈如何改具体,老师相机小结写人叙事作文写具体的方法: 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人物的品质特点;
②适当插入描写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4.修改例文。(修改中间一部分的片段,把事例写具体)5.展示修改的片段。[案例二](修改后片段)
1.我们来欣赏我们班两位学生的优秀习作片段,边默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把习作内容写具体的?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写具体”的方法(板书:用事实、抓特点)
2.汇报(以学生自主总结为主,老师点拨)
片段一(一篇说明文):具体写了哪些内容?这是抓住了它的什么来写?(学生板书:抓特点)
片段二(一篇记叙文):具体写了什么?用什么方法把辩论过程写具体的?(学生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3.学生自主归纳小结:现在你们能看着板书,总结写具体的方法吗?
抓特点,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适合哪些类型的作文呢?(出示单元作文内容表格)学生看投影:将作文写具体,适合我们平常要写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当然不包括作品梗概。
4.在实践中巩固方法:巩固了这些方法,现在就来练练你的笔了。
出示练笔要求:选一篇本学期习作或小练笔中你认为当时写的不够具体的一个片段进行修改。注意:只修改其中的一个片段,把不够具体的片段改具体。5.参照写具体的方法,小组互评,提出建议,推荐展示。
6.汇报:为什么推荐他的习作?他把什么写(改)具体了?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留意中下生)没有写完的同学回家继续完成,[评析] 1.同样是从学生习作的片段这个例子入手,案例一出示的是一位中等生的一篇叙事作文,让学生找存在的问题;而案例二则出示的两位不同类型的优秀作文,让大家欣赏。在试教中,那位学生看到老师把自己的习作拿出来是让大家找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原本习作自信心不足的他,当时很难受,以后习作的热情将有所降低。而后面两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是作为优秀片段供大家欣赏时,则高兴不已,习作的兴趣更大了。
2.在平时的习作中“如何将作文写具体”,老师都有指导,学生也基本掌握,复习阶段不是重新学“写具体”的方法而是巩固归纳“写具体”的方法。在案例一中,方法是老师总结出来的,学生是被动接受,而案例二中,老师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方法,学生是主动学习的。
3.在修改文章时,案例一是让学生修改例文,案例二是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别人的作文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大,而用总结出来的方法自主评改自己的作文,针对性更强,学生能更投入,效果更明显。[反思] 前后两次的教学,不同的教学效果,同事们的协力帮助,让我对于新课标中的习作教学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团队的互助,有效地推动了我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下面谈谈我的反思与启发: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已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1.欣赏的引导。如案例二,将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在欣赏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 2 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修改的引导。教师要根据习作的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要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同时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如案例二中学生自改后老师及时组织学生汇报:为什么推荐他的习作?他把什么写(改)具体了?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
反思自己平时的习作教学,很少提出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生动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要修改和词句,或如案例二中朗读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
3.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全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第四篇:扶贫要啃“硬骨头”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精准扶贫成为2016年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全国贫困人口总数是7017万,经过去年的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442万人,这样,十三五期间,需要脱贫的人口还有5575万。据统计,我国在农村的常住人口是6亿7千多万人,而半个多亿的贫困人口,几乎占了十三分之一。更为艰巨的是,扶贫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但是,不管困难多大,这块硬骨头必须要啃下,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底线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中,最艰巨的就是脱贫攻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十三五”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全国人大代表杨琴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国家所有的预算报告,包括计划报告,十三五规划当中,几乎所有的资金都是向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所以我就在想,十三五期间,确实在共享发展方面是民族贫困地区的一个最大的福音,很有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高敬佩说:“操作性非常强。在过去我们对扶贫攻坚做了这么多年,应该说条块分割,资源资金的整合不到位,效果应该说还是有差距,所以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这一点做了特别安排,我觉得非常好。”
王光国是湖北恩施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曾在2013年当选十大“最美村官”。当年,为了摆脱交通闭塞造成的贫困,他带领全村人历经7年,在高山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致富路。作为有着这样一段经历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光国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工作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他说:“从我们基层角度来看,我认为抓到了点子,抓住了牛鼻子,也抓住了我们发展的重要点上。剩下的最后一批是最难啃的骨头。他有真实的困难。”
杨琴、高敬佩、王光国都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地属于我国集中连片、扶贫脱贫的重点区域——武陵山片区的范围。
武陵山片区是一个跨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跨省经济协作区。2013年国务院就批准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
王光国说:“要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大力支持,这个对于少数民族的基层老百姓也好,基层的干部也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作用。” 胡忠雄来自湖南省益阳市,该市所辖的安化县也属于武陵山片区的范围。胡忠雄认为,在大的贫困区域里,整个片区内应该通过区域协作、实现整体脱贫。整个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安排问题上,一定要考虑均等化,同时一定要打破区域化的某种限制。
据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底的摸底调查:目前,全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农民中,因病致贫的有42%;因灾致贫的有20%;因学致贫的有10%;因劳动能力弱致贫的有8%;其他原因致贫的有20%,而这些贫困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增收的产业。针对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要求: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目前,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都已基本完成登记造册。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很多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都参与了这项工作。
很多基层代表告诉记者,过去数年间,精准扶贫在要“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对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
发展之困,困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困在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
在市场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的今天,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还无法发展产业,一般都有着非常现实的困难和制约。包括交通、物流、金融流通上的障碍,也包括贫困群众自身思想、意识上的多重原因。如何发展产业、找准项目、落地实施,需要政策、资金的扶持,以及新思路、新方法的勇敢尝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16年的重点工作中谈到: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交通不便是很多贫困地区封闭、落后的主要原因,但也正因为交通的封闭,很多贫困地区风光秀美,自然环境保持良好,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叶成委员认为,在通过用旅游产业带动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种模式,既发展经济,又要保护青山绿水,还要让当地贫困群众获得长久、可持续的经济回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陈义龙认为:“有耕地、有山地的地方,就会有农林业废弃物。每年我们国家农林业废弃物的量大致是12.5亿吨,如果把它作为资源化转化,那农民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我们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税前利润,专项来帮助贫困人口的家庭的小孩,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一个家庭出了个大学生,这个家庭肯定会脱贫。”
如何在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中创新思路,打赢脱贫攻坚战,代表、委员提出了很多新鲜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十三五规划也鼓励贫困地区对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全国人大代表李景浩表示:“按照我们的规划,今年有40%的人口要实现脱贫,明年也是确保35%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剩下的25%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战,这三年是关键的三年。对这一点我们充满信心,我们一定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胡忠雄表示:“我们向省人民政府立了军令状,县里面向我们立了军令状,乡里面向县,都层层立了军令状。我认为这是种责任,要通过这种责任的倒逼机制,使我们把这项工作抓实,真正地使扶贫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人口的身上去。”
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说,他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湖南的十八洞村。在那次考察中,他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农村的贫困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精准扶贫是帮助脱贫的科学方法。面对扶贫攻坚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责任。只要党员干部不懈怠,贫困群众就不会被落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就一定能被啃下。
第五篇:11次深改组会议啃下诸多“硬骨头” 凸显“四重”
11次深改组会议啃下诸多“硬骨头” 凸显“四重”
2015年04月02日08: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11次深改组会议啃下诸多“硬骨头” 凸显“四重”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1日召开。纵观这11次深改组会议,不仅通过了若干重量级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更凸显出当前中国改革的四个“重”——重质量、重效率、重落实、重人民群众获得感。
啃下不少“硬骨头”
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神经中枢”,中央深改组自2014年1月22日召开首次会议以来,至今已经召开11次会议。
这11次会议次次“内容丰富”,先后共审议了至少50个文件,通过了不少“重量级”方案,也啃下了很多改革阻力较大、多年都啃不动的“硬骨头”。
——司法体制改革是目前深改组关注最多的议题。11次会议中有7次会议均涉及这一改革的相关内容,先后通过的相关方案和意见多达12个。
如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直指民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今年2月27日的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则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定“红线”。
此外,2014年12月2日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和《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不久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二巡回法庭分别在深圳、沈阳挂牌,大大方便了当事人诉讼。
——户籍制度改革也是深改组会议“啃”下的一大块“硬骨头”。2014年6月6日召开的第三次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一意见于当年7月末发布。根据意见,将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实施居住证制度,迟滞多年的户籍改革困局得以破题。——央企薪酬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2014年8月18日召开的第四次会议,审议《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这一方案在今年1月开始实施,72家央企负责人正式降薪,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得以调整。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成为深改组会议关注的议题。第四次会议还审议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一意见在当年9月4日公布,明确提出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不分文理科。这份4000余字的文件,冀望破除“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加分造假、违规招生时有发生”等沉疴顽疾,并分别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各界期待的公立医院改革也迈开了步伐。昨日的第十一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此外,这11次深改组会议还审议了有关农村改革、纪检改革、足球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文件。如,《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均备受社会关注。
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四重”
1日召开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抓好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并“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观察可见,这种对效率、质量、落实、人民群众的强调,贯穿着历次深改组会议,也透露出当前中国改革的四个“重”——重效率、重质量、重落实、重人民群众获得感。
重效率——首次深改组会议即提出,要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这种改革紧迫感,从方案的审议通过到正式公布的时间即可见端倪。
如,今年2月27日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这一方案于3月16日公布。从通过到正式公布仅过了不到20天的时间,改革的效率可见一斑。
重质量——“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第十次会议强调的这个“含金量”其实是对改革质量的要求。“质量”成为历次会议强调的关键词,2014年12月30日的第八次会议提出“要把提高改革质量放到重要位置,坚持速度服从质量”;2014年12月2日的第七次会议提出“把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放到重要位置”;2014年9月29日的第五次会议提出“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
有评论指出,当改革在深水区快速推进,更要警惕“萝卜快了不洗泥”,要坚持向质量要效果、要效率,尤其要警惕虚晃一枪、变形走样。
重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于“落实”,深改组会议可谓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一次会议提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第二次会议提出“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第三次会议提出“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第九次会议提出“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重人民群众获得感——“获得感”是从深改组第十次会议“走红”的热词之一。这次会议提出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也是历次深改组会议强调的精神。
第九次会议提出“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第七次会议提出“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第四次会议提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舆论指出,“获得感”是民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切身感受,也是检验改革“含金量”高低的一把重要“标尺”,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记者 李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