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0年卫生健康系统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20年,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和系列讲话精神,统筹新冠疫情防控、其他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以及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努力开创全县卫生应急新局面。
一、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着力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1.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等要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管控重点和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2.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结合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坚持以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修订卫生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演练。
二、抓好其他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卫生应急面临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下的“多线作战”形势。
1.做好新冠疫情条件下的鼠疫防控工作。密切跟踪国内外鼠疫疫情动态,强化监测预警,拟制新冠疫情条件下的鼠疫防控预案。
2.做好新冠疫情条件下其他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时刻保持警惕,继续坚持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日常监测工作,强化与新冠肺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时准确处置,不漏诊、不误诊。
3.做好新冠疫情条件下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与应急管理、公安、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制定新冠疫情条件下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预案,科学调配力量,及时补充物资,做好防护准备,开展相关培训演练,确保随时“拉得出、起作用、打得响”。
4.做好新冠疫情条件下的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密切关注雨情、水情,落实防汛救灾卫生应急工作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救灾防病意识。做好消杀药品、器械、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确保救灾物资随时调度使用。
三、查缺补漏,确保“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1.做好对照检查。对照卫生工作“十三五”规划,以及《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7-2020年)》各项规划目标,查缺补漏,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2.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对已完成的工作的质量管理,做到强基固本,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补充完善,开展思考总结以及广泛调研,结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
3.科学制定规划。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顺利开好局、起好步,为健康建设贡献卫生应急力量。
第二篇:县卫生健康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XX县卫生健康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县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着力提升风险监测研判预警能力、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能力和膳食营养服务保障能力。
一、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一)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仪器设备和人才队伍配备,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满足风险监测评估和营养工作需求。(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组织实施202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根据本地区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特点,开展地方性风险监测。(三)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规范》要求,各医疗机构做好病例登记、审核检查和网络报告;加强对主动监测哨点医疗机构的报告数量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发挥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
(四)强化标准跟踪评价。
为企业开展标准备案提供指导服务。强化部门协作,筛选有效调查对象,实施糖果、油脂、粮食制品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综合评估标准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适时开展标准宣贯,促进标准正确理解和科学使用。三、加大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应用
(五)加快风险评估运用。
开展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针对我县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和风险点,结合消费量数据,系统开展风险评估,科学研判重点危害因素健康风险。(六)开展风险会商研判。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对风险监测阳性结果及时研判并通报监管部门。探索建立吸纳多行业、多学科领域的风险交流专家队伍,及时处置舆情风险。四、协同推进营养健康重点工作
(七)探索开展营养健康示范创建。
深入调研、广泛收集一批基础条件优、参与意识强的餐厅、食堂开展营养健康示范创建,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满足个性化膳食营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水平和获得感。(八)加强营养健康科普能力建设。
将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防控、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等重要节点开展特色宣传活动,推进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依托市营养协会,实施营养健康人才培养,组建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进企业、社区、学校和机关事业等单位开展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知晓率。第三篇:2021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1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1年**卫生健康工作将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新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断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服务能级,扎实推进健康**建设,推动卫生健康“十四五”各项工作早谋划、早部署,努力构建与现代化新型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一、加强人物同防,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1.强化疫情防控协同联动。在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履行卫生健康部门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做好疫情分析研判,助力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
2.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发挥好“监测哨”作用,持续加强发热门诊和社区发热哨点诊室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南翔医院、安亭医院、江桥医院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加强医疗机构预检分诊,严守就诊入口关、预检关、诊室关、检查关,杜绝漏诊。严格落实疫情监测、分析研判、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指导、实验室检测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等措施,确保可疑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实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做好隔离管理期间核酸检测、健康观察、个人防护、环境消杀等工作。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持续开展相关环境监测。落实高风险岗位人群核酸检测筛查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
4.强化防控能力储备。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和机制。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后备医院整体转换机制。各单位落实至少14天应急医用物资实物储备。加强应急处置梯队建设,做好流调排摸、核酸检测、区域管控等培训演练。
5.有序推进疫苗接种。逐步扩大接种范围,按标准设置大型集中接种点和社区接种门诊,落实机动接种队伍。加强人员培训,规范疫苗储运、接种和信息报告管理,安全、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不断提高接种服务能力和疫苗接种率。
6.强化医院内部管理。规范第三方服务人员管理,重点对第三方人员统一建档立册,落实用工实名制,用工岗位、用工场所、服务对象要相对固定,实行分区域网格化管理,确保在院人员结构清、底数清。强化院内人员按规定定期核酸检测及新冠疫苗“应种尽种”工作,确保院内零感染。做好医疗机构安全保卫,确保防疫责任到岗到人,技防、人防、措施到位。
7.深入开展防疫科普宣传。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的优势,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推行市民健康公约,推广公筷公勺、分餐制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积极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加快体系重塑,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8.推进“公卫20条”落地实施。贯彻落实市、区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和本市公共卫生体系“1+5+1”政策文件,推进“公卫20条”落地落实。细化分解本区第五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并开展中期评估,全面提升区域防控和救治能力。
9.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区疾控中心能力达标建设工程,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流调队伍业务水平。深化与高校和专业院所合作,加快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疾控应急指挥中心作用,切实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疾控信息系统与“3+X”新型家医融合型健康管理系统业务融合。
10.强化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落实各公立医院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资源的配置和能力提升。聚焦应急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培养,持续开展急救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快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储备,完善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人员调集、征用腾空和区域联动机制。
11.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推进慢阻肺、大肠癌等疾病“三早”一体化建设。完善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加快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建设。开展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服务管理,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三、聚焦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12.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市一-**”整合型健康共同体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探索医联体内综合预算管理框架下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一体化管理机制,畅通医联体双向转诊渠道,促进居民健康需求区域内有效解决。
13.加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心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按计划推进**医院、**医院、**医院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培育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特色专科,推进**卫生健康系统区域性医疗中心首轮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级。
14.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域科研管理平台功能,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启动第五批医学重点学科(项目)、第四批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促进科研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15.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并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重点推进日间手术、多学科联合诊疗等医疗便民服务,制定并完善专家门诊管理工作要求,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责任制。
四、夯实基层网底,持续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
16.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逐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居住社区向功能社区延伸。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重点解决签约居民的优先预约转诊、社区便捷用药、智能化健康管理等。全面推进“3+X”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完善智慧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健康管理门诊使用率。年内常住人口签约率达到40%以上。
17.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能力提升。加快推进徐行镇、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年底启用。启动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加强社区康复、儿科、护理、公共卫生等服务能力发展。完成徐行镇、新成路街道两家智慧健康驿站建设,实现智慧健康驿站街镇全覆盖。
18.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级。开展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加强“全专联合”,推进5
个区域
MMC
中心和13
家社区
MMC
中心建设,提高辖区慢性病的诊疗和管理水平。推进安宁疗护体系建设,依托区级安宁疗护中心探索多种形式安宁疗护服务延伸。做实做细家庭病床服务,丰富服务项目,严格质量控制管理,进一步提高家庭病床建床率。
五、服务城市发展,积极构建高品质医疗卫生体系
19.加快新城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在推动**医院北部院区整合提升和**市中医医院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新建项目和**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选址建设**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区中心医院旧大楼维修改造和区精神卫生中心三期建设等项目。
20.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启动**新城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防治康一体化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三级网络提升工程暨安亭中医药健康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落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和新一轮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市中医医院-**区中医联合体”建设,开展名老中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建设,启动第二届**区名中医遴选工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六、做实健康惠民,不断增强市民健康获得感
21.加速推动智慧医疗和健康服务数字化转型。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为主要切入点,落实“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重点应用场景;试点建设“瑞金医院+**区”数字化健康城区项目,提升“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下沉。强化信息化赋能疫情防控,做好各类核酸检测、群体性疫苗接种等系统建设和信息保障。完善互联互通互认系统,保持各医疗机构互联互通互认率在90%以上。深化出生、医疗付费、医保报销等“一件事”便民应用,推进医疗机构电子票据改革。强化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22.深入推进健康**行动。完成市首批7个健康村镇试点建设单位督导评估,启动第二批健康村镇建设,完成5家市级健康场所创建。探索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向职业人群延伸,与“功能社区”建设相衔接,开展“企业健康联盟”试点建设。开展无烟党政机关建设,实现全区无烟党政机关创建全覆盖。做好国家卫生区复审全国暗访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全国复审。指导**、**等5个街镇做好2021年国家卫生镇复审工作。合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进一步巩固农村爱卫专项整治成果。
23.扎实推进政府实事工程。聚焦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实区政府实事项目,包括为12.8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和60-64岁“1+1+1”签约居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为2万名3-5岁儿童免费实施牙齿涂氟,为8万名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为2万名50岁以上社区居民开展大肠癌初筛,为1.3万名社区居民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开展100场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宣讲。
24.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光明行”和“组团式”巡回医疗,选派医务人员进行驻点支医帮扶。根据计划妥善安排受援地区医务人员至我区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举办第五期**合作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做好援摩医疗工作。
七、加强精细管理,持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25.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新一轮卫生健康领域权责清单、证明事项清单、行政许可清单,修改办事指南并动态调整。做好美容美发“一业一证”及“职业健康一件事”试点工作。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6.提高卫生监督效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信易医”建设,推行信用分类监管,营造优良就医信用环境。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推进“健嘉”职业健康工具包进企业活动,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升区中心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能力。
27.优化老龄健康管理。编制《**区“十四五”健康老龄规划》,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深化医养结合,优化长护险评估流程,加强行业质控,继续做好评估员和养老护理员两支队伍建设。
28.提升人口家庭发展工作水平。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母婴设施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依法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加大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力度,落实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利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大力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实施“健康家庭—优生优育”社区行等项目。加强人口监测与人口形势分析。认真落实计生行政事项“一网通办”等工作。
29.加强行风建设。持续做好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工作,继续加强行风建设社会监督,组织开展行风建设监督员日常查访,提升行风工作水平。开展医院巡查工作,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继续做好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
30.持续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组织7家单位开展达标创建,对已通过评审的单位进行回头看行动,不断巩固创建效果。扎实做好防汛防台工作,完善防汛防台责任工作制度与应急预案,加强防汛防台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及演练(计划)。开展系统内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31.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编制完成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加强宣传、解读和培训。修订完善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做好重要活动医疗保障。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组织7家单位开展达标创建。做好“建党”100周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节点信访维稳工作。
第四篇:2021年全县卫生健康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1年全县卫生健康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县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着力提升风险监测研判预警能力、食品安全标准管理能力和膳食营养服务保障能力。
一、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一)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人才尤其是风险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仪器设备和人才队伍配备,补短板、强弱项,整体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满足风险监测评估和营养工作需求。(二)优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组织实施202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根据辖区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特点,开展地方性风险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县、乡两级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三)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规范》要求,督促各医疗机构做好病例登记、审核检查和网络报告;县疾控中心负责审核汇总食源性疾病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信息,核实聚集性病例。加强对主动监测哨点医疗机构的报告数量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发挥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
(四)指导做好企业标准备案。
根据《XX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加强备案指导和服务。做好XX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省内通办”全流程网办相关政策的宣传,推进实现“一网通办”目标。(五)积极推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
针对消费量大、产业规模大、生产形势好、尚无国家标准的我县产业急需的地方特色食品,推动地方标准制定,打造食品安全管理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六)强化标准跟踪评价。
强化部门协作,筛选有效调查对象,实施糖果、油脂、粮食制品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综合评估标准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适时开展标准宣贯,促进标准正确理解和科学使用。三、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七)加快风险评估运用。
开展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完善我省代表性食物消费量数据库。针对我县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和风险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评估,做好风险研判。收集食品安全风险舆情,科学研判重点危害因素健康风险。(八)开展风险会商研判。
加强部门协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对风险监测阳性结果及时研判并通报监管部门,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提高风险预判处置能力,及时处置舆情风险。(九)强化科普宣传。
将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防控、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等重要节点开展特色宣传活动,推进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学生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能力。(十)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专项监督检查。
进一步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从源头上加强餐饮具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结合双随机监督检查,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专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四、协同推进营养健康重点工作
(十一)推进营养健康体系建设。
推进《学校营养健康食堂建设规范》、《医疗机构营养食堂建设规范》等营养健康标准的落实。按照定向定量原则,探索医疗、教育、养老机构为主,逐步扩展至体育、餐饮行业的营养健康人才培训试点。(十二)探索营养健康示范创建。
深入调研、广泛收集一批基础条件优、参与意识强的餐厅、食堂探索开展营养健康示范创建,推广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满足个性化膳食营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水平和获得感。(十三)加强营养健康科普能力建设。
积极组织参与营养健康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实际,组建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制作营养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充分利用信息化、新媒体等宣传手段,打造合理膳食及营养健康核心知识信息传播平台,全方位提升科普宣教能力。第五篇:2008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02-22 【生效日期】2008-0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2008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08年卫生应急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卫生部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总体部署和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卫生应急工作全面展开,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卫生应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面做好卫生应急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2020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条件。不断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突出“一案三制”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常态管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努力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目标要求。
二、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全面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和对卫生应急工作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结合卫生应急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各项卫生应急措施,坚持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组织《突发事件应对法》专题学习,对从事卫生应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不断完善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应急专门行政法规为主体的卫生应急法律法规体系。
三、落实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
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机构的各项工作职能,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卫生应急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抓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不断提高基层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立健全现代科学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四、着力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大力推进体系建设规划目标的实现
大力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强化卫生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夯实卫生应急工作的基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注重平急工作并举,做好应急预防准备;强化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应对水平;努力构建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五、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卫生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践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足于卫生应急常态下充分准备;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卫生应急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建设,完善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推进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项目建设的完成,逐步实现全国卫生应急工作联网互通;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协调调用机制,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目录与标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认真实施卫生应急培训规划,加强规范卫生应急演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和可利用资源数据库;建立客观、科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
六、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联防联控,协调有序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建设。完善部门和地区间联防联控机制及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开展培训、联合演练和联合督导检查,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共同协调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完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机制,动员全社会协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法规范、及时准确报告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实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完善信息管理,健全信息平台,快速信息分析反馈,强化信息数据利用,规范信息报告发布。实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编制和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指南》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宣传教育手册》,广泛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八、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对措施
深入贯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切实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抓好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完善国家病原微生物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鉴定和处置能力;做好中毒、核和辐射损伤等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反恐怖卫生应急、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有效应对其它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九、认真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强化监测预警、快速反应等实施《国际卫生条例》的核心能力建设;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地区在卫生应急管理、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评估与重建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技术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联合防控机制;注重卫生应急策略和技术研究,善于总结推广在实践中积累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我国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