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方向性保护测试研究论文[大全]

时间:2019-11-03 18:2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系统方向性保护测试研究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系统方向性保护测试研究论文[大全]》。

第一篇:电力系统方向性保护测试研究论文[大全]

【摘要】为了防止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方向性选择错误,简要介绍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变压器、高压线路及母差等保护在安装调试投运过程中的接线方法和向量测量方法及带负荷测试,为了保障电网高质量运行提供可靠性保证。

【关键词】保护装置;方向;接线;测试

引言

方向性选择是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功能之一,在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和各电压等级的主变保护中,对保护的方向均有严格的规定。如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方向性选择错误,将会引起事故或使事故扩大,损坏电气设备,甚至造成部分电力系统崩溃解列,从而引起大面积停电,判断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方向是否正确,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电流互感器的方向确定

电流互感器采用一次与二次的减极性确定,即电流从互感器的一次端L1端流进,二次电流从K1流出,则L1和K1为极性端,向量方向为L1指向L2,以下所说的均为向量指向。

2电力变压器保护

电力变压器的故障将会给系统的正常供电和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后果,必须根据变压器在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的类型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2.1接线测试

因变压器的高低压侧的接线组别不同,为了正确的反映一次电流的幅值与相位,现在的微机保护装置能够通过根据定值输入一次接线组别和变比进行软件的相位与幅值调整,因此只需将差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全部接线成星型,同时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本人对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方向在工作中的要求是:该电流互感器保护什么元件就指向什么元件。但是有些人在理解差动方向接线时认为:只要电流互感器的高低压侧方向同时指向变压器或同时指向母线就可以,如果单单从差动保护的原理来考虑的话是正确的,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一个电流互感器上有3个或更多的绕组,这样在对其他绕组利用在复合电压方向过流保护时,二次电流的方向是和实际的一次潮流相一致的,不然复合电压方向过流保护将在发生故障时将拒动和负荷达到一定额时将误动。故在接线时应将电流互感器的方向明确,根据潮流将二次的A/B/C相的s1电流端子接入保护装置。

2.2向量测试

在变压器投运前先在一次高低压侧用整组试验电流一相一相的查看电流回路是否对应及测量变比。变压器在空投成功带负荷之后,还应该实施带负荷测向量,对电流回路具体接线情况进行详细检查。而且带负荷前必须要把差动保护停用,之后用钳型相位表和观察保护装置准确测量每一侧相电流的实际有效值以及相位情况,从根本上确保装置所测量出来的向量差流Id能够保持在0.02Ie之下。从某种程度上讲,后备保护以及差动保护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具体差异表现在:如果变压器外部出现短路,则通常情况下,保护方式就是有效保护方向能够准确指向低压侧,这种情况下,故障电流方向以及负荷潮流方向之间是保持一致的,然而故障电流往往要大于负荷电流很多。

3高压线路零序方向保护

如果中性点中能够直接接地的相关高压电网,也就说所谓的大接地系统出现接地短路问题的时候,则会发生相对较大的零序电压与电流,而实质上,正常情况之下,以上电压与电流往往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可以借助零序电流对接地短路现象进行保护,优势明显,也已经在电力系统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性的应用。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点接地电网当中出现的接地故障已经达到了总故障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从回路构成层面出发,一种是,零序电压在引入方面一般情况下会来源于电压互感器开口回路,而零序电流来自同侧电流互感器当中的中心线电流。而另一种则是自产零序,借助内部软件可以准确计算出相应的取出零序电压以及零序电流,有的时候有些保护装置具备当发现TV断线时,自动转取TV三次开口电压。

3.1接线情况

实现零序方向接线科学化,必须要在对线路接地故障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做到使零序电流以及零序电压相互间的相位关系能够进入到继电器动作区相对灵敏的位置。如果电流自母线所流向的线路是正值的时候,那么线路正方向出现故障,其零序电流的超前零序电压是180°-θ。公式当中的θ是变电所零序电源阻抗角。目前常用的零序方向继电器动作特性,有灵敏角为电流超前电压100°-110°和为电流滞后电压70°两种。前一种与正方向故障情况相一致,其电流和电压回路应按同极性与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相连。后一种则相反,应按反极性与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相连线。

3.2向量测试

对于微机保护,检查零序方向保护的动作方向比较容易。测试方法如下:(1)记录线路或变压器的潮流分布;(2)模拟单相接地故障(在保护端子上进行),如在端子排上打开TV二次相电压输入端子,使UA=0,将电流互感器二次B、C相在端子排上短接,并打开内外端子的联片,使IB=IC=0。(3)观察零序方向保护行为;(4)在使IA=IC-0及IB=IA=0,观察零序方向的保护行为;(5)根据零序方向保护元件的动作区及动作边界,判断其方向的正确性;(6)在此试验过程中一个应该注意的情况是有的保护的零序启动条件是:当外接和自产零序电流均大于整定值时,零序启动元件动作,并展宽7秒,去开放出口继电器的正电源,这样在试验时应将此两个端子串入电流试验回路,否则零序将不动作,对于初投运的的线路或变压器,检查零序保护的方向有时是比较困难的,此时,为了仍能检查方向,可将该保护的动作电流改小。

4母差保护

在终端变电所和枢纽变电所,母线连接的元件甚多,这样在变电所母线发生故障时将会损坏众多电力设备,至少使一段母线上的负荷全部停电,破坏系统的稳定,因此母线保护装置必须能在内部故障时能快速有选择的切除和在外部故障时不能误动。

4.1接线要求

要求反映到保护装置上的各元件电流互感器极性应一致并方向指向母线,其中母联电流互感器用于母差的绕组应作为II段母线的一个元件考虑方向。这样在流入‖段母线的电流和应该为0,同理流入‖段母线的电流也应该为0。

4.2向量测试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i∑=0,即可判断每一回流入母差保护装置的电流向量是否正确,在新的母差保护装置投运时均采取不投保护,然后采取一路一路接入二次电流,这样可根据界面上的显示的每路电流的大小和差流的大小以及钳型相位表的测量显示进行综合判断,看是否有那个元件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方向有误。

5总结

因保护装置方向性保护基本在各个元件保护中均有广泛应用,且在电流互感器安装时就应该考虑各保护的方向性配合观念,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定周期性测试维护计划并严格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改进与解决,需要从火炬设计、站场设计层面出发,在此不予讨论。

第二篇: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应用

班级:20094091学号2009409141姓名:武晨宇

摘 要:应用摄像技术和计算机构成的视觉信息自动化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能对不宜接触、危险隐蔽等场合进行大范围、多自由度,可移动的临近报警。

关键词:CCD摄像机隔离开关断路器。

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将电气量和非电气量转变为弱电的模拟量或数字量;二是将设备的状态变为“0”或“1”的开关量,这一传统的模式基本上解决了自动化的需要。但是,有些问题依靠上述信息量仍无法解决,需要另辟途径。笔者研究发现,利用工业电视提供的视觉信息,应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将有可能迅速地辨别图像或将多个相关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发出处理指令,进一步扩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功能,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水平。本文将对此做一些探讨。基本构思

在发电厂和大型变电站中,特别是112开关结线的枢纽厂(站)中,有大量的继电保护压板,有的数百甚至上千个,这些压板的联通或开断位置随变电站和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而改变。运行规程中规定,值班人员应掌握并保证压板位置的正确性。由于值班人员难以熟记而造成的错误甚至酿成继电保护误动作和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建议采用电视摄像方法,直接摄录压板盘面,应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判别各个压板的位置是否符合规程要求,继而发出语音、图文警报。解决了被判别的器件难以引出电信息的困难,原因为:

a.摄像镜头可以选择在适当位置,采取旋转方式,水平或上下移动方式,必要时可设多个镜头,再加焦距的自动调整等,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具体到检查压板,可设计成小车推动的方式。

b.摄像镜头的防雨防尘问题,目前生产的工业电视系统已给解决。

c.被监视物可考虑适当的颜色,还应设参考点CK或条形码等,便于识别。

d.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十分有利于此项工作的开展。

e.包括相同与不同作用的多个摄像头,可以进入已有的分布式监控网路,也可以形成独立的监控网路。必要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功能。

f.每判别一次,可打印存档备查,保存图像记录。

从以上论述可以描述出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视觉信息辨识监控方法。利用CCD摄像机、经视频放大,高速图像数字采集,计算机处理,输出监控信号,打印报警控制等构成视觉信息辨识监控系统(如图3)。其核心是:将系统各部分采集的实时监控视觉信息输入计算机,与事先存入计算机系统中各部分的正常或极限状态的基准视觉信息进行比较辨别,以及对各相关信息的逻辑推理判断。

近几年来,工业电视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已开始兴起,如锅炉火焰、水位,输煤系统、变电站以及施工现场的监视等等。无论哪一种,都只是将远距离的现场画面集中传送到值班室,便于人们监视,这是普通的工业电视,与以往不能及时看到现场情况相比,无疑是进了一大步,但很明显还存在问题,一是它依赖于人们频频的调视和长时间监视画面,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二是不能快速地将各个相关画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按本文前述的设计思想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它也可称为智能型工业电视。视觉信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a.视觉信息能够识别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开合状态,据此就可绘出实时的一次运行方 1

式结线图,通过屏幕显示器显示或打印,它无需依靠辅助接点,相对独立于现行的自动化系统。

b.利用视觉信息实现五防功能,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地刀);防止带接地线(地刀)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前四种防误操作,主要是判别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的开合状态,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判断,进而达到防误操作目的。第五项是防止误入带电间隔,此项主要在检修工作期间防止检修人员和值班人员误入非检修的带电间隔进行工作和操作。这些功能是可以利用视觉信息来实理的,能够做到跟踪值班人员操作的全过程,识别人员进入操作的部位是否正确,操作的步骤是否正确。当人员走近某隔离开关时,即可判别是否该隔离开关有操作任务,还可以根据其时断路器的位置判别能否操作。并及时发出语音报警。它不同于现行的“五防”装置,不给值班人员增添更多的操作,如携带钥匙进行操作等,它不依赖于众多的辅助接点,且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五防”功能。当然,“五防”中不一定全部采用视觉信息,如接地刀闸与隔离开关紧邻,利用机械互锁既简单又可靠,应该保留。

c.电厂的输煤系统,利用视觉信息,实现重点部位监视,遇有故障,诸如发生堵煤,皮带跑偏等,立即自动报警。

d.煤场储煤量的自动辨识计算。任意形状的煤堆,可以应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加以处理计算。

e.对锅炉的水位,可进行自动识别报警。

f.对于变压器的油面、风扇运行状况,阻波器、结合电容器引线等均可以摄像自动监视。

g.根据需要,可对设备的某些部位以及人员不能进入的较隐蔽部分进行监视,异常或故障时自动识别报警。

h.重要场所的火灾、防盗等自动报警。

i.继电保护和系统自动装置中压板、重要的切换开关位置正确性的监视检查。

j1现场发生事故时,自动启停录像数据,实现事故图像自动记忆,捕捉到现场发生事故过程的全部录像,可获得分析事故所需的宝贵资料。

k.如果配合红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还可实现更多新的功能。从以上可看出,利用视觉信息可以实现很多的自动化功能。当然,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具体问题和困难,相信都是可以逐个解决的。例如:并不是每个监视对象都要设置一个CCD摄像头,选取合适的位置安装,扩大视角,或者研究某种方法经转换成为集中的被视信息,则一个摄像头可监视多个对象,就可以减少CCD的数量。某些情况下可以外加光源,特殊情况下可应用红外光源等等。结论

应用摄像技术和计算机构成的视觉信息自动化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能对不宜接触、危险隐蔽等场合进行大范围、多自由度,可移动的临近报警。

a.它无需在设备上直接连接传感器,也无需从传感器上连接大量的电缆。

b.对设备的一些重要监视信息,可以代替值班人员进行巡视,还可做到准确的定期巡视,自动记录文字和图像,在一些恶劣天气下不受影响。

c.及时捕捉到事故全过程的录像,这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

d.除了独立发挥作用外,某些方面这一系统可以作为现行自动化系统的补充和备用,显示出相得益彰的效果。用不同的信息源描绘出的实时运行方式结线图,比用同一信息源的双重化要好得多。

e.视觉信息可以跟踪人的某些行为,必要时给予提醒或告警,发挥重要的监护作用。f.关于投资问题,应分成两部分看,一是工业电视系统,二是上升到图像识别的智能型系统。已经安装工业电视系统的,再增加视觉信息自动化部分,其投资是不大的。实际上, 2

即然要搞工业电视,就应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2]User’sGuideforMentorIIDCDrivers,ControlTechniques,1998.[3]I-7017,I-7044,I-7021User’sManual,ICPDAS,2001.[4]尹征琦,伺服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和功率匹配,电气传动,1998(2),38-44.[5]汤蕴缪,电机学-机电能量转换,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第三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论文

关于继电保护的讨论

内容摘要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屏障,同时又是电力系统事故扩大的根源,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通过寻找故障前后差异可以迅速地,有选择地,安全可靠地将短路故障设备隔离出电力系统,从而达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本文从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任务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特性;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继电保护装置的继电器特性,以及继电保护是怎样在由二次设备来控制保护一次设备的,并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继电保护;发展前景;短路故障;四性;二次设备;继电器

讨论方面

第一部分 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组成 第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的前景展望 第六部分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认识和结论

第一部分 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装于断路器上并直接作用于断路器的一次式的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1901年出现了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开始得到应用,在此时期也出现了将电流与电压比较的保护原理,并导致了本世纪29年代初距离保护的出现。随着电力系统载波通讯的发展,在1927年前后,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功率或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在50年代,微波中继通讯开始应用与电力系统,从而出现了利用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故障电气量的微波保护。早在50年代就出现了利用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实现快速继电保护的设想。经过20余年的研究,终于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显然,随着光纤通讯将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采用,利用光纤通道的继电保护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上是继电保护原理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材料、保护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制造工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50年代以前的继电保护装置都是由电磁型感应型或电动型继电器组成的这些继电器统称为机电式继电器.本世纪50年代初由于半导体晶体管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称之为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7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在我国大量采用的时期满足了当时电力系统向超高压大容量方向发展的需要.80年代后期标志着静态继电保护从第一代(晶体管式)向第二代(集成电路式)的过渡.目前后者已成为静态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形式。

在60年代末有人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由此开始了对继电保护计算机算法的大量研究对后来微型计算机式继电保护(简称微机保护)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70年代后半期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开始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并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这就是第三代的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潜力因而受到运行人员的欢迎.进入90年代以来它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将成为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型式.可以说微机保护代表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保护控制运行调度及事故处理的统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主要做用

1.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1.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1.3 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继电保护的顺利开展在消除电力故障的同时,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经济生产的正常化做出了贡献。不仅确保社会生活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还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前些年北美大规模停电断电事故,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可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否,不仅仅是照明失效的问题,更是社会安定、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就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 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

1.1 监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当系统和设备发生的故障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时,继电保护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如:单相接地、变压器轻、重瓦斯信号、变压器温升过高等)。

1.2 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提示值班员迅速采取措施,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1.3 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遥控、遥测等。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2.1 动作选择性。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切除故障。上、下级电网(包括同级)继电保护之间的整定,应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以保证电网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切断系统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继续供电。

2.2 动作速动性。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2.3 动作灵敏性。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值来实现。整定值的校验一般一年进行一次。

2.4 动作可靠性。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第四部分 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组成

1、基本原理。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提起和利用差异。即区分出系统的正常、不正常故障和故障三种运行状态。选择出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的设备,寻找到电力系统在这三种运行状态下的可测参数的差异,并提取并利用这些可测参数差异实现对三种运行状态的快速区分。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组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般由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及动作元件三部分组成。

2.1 测量元件。测量从被保护对象出入的有关物理量,如电流、电压、阻抗、功率方向等。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非”、“大于”、“不大于”等具有“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启动。

2.2 逻辑元件。根据测量部分输出量得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是保护装置按一定的布尔逻辑及逻辑工作,最后确定是否应跳闸或发信号,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元件。

2.3 动作元件。根据逻辑元件传送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

第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的前景展望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就要求继电保护技术做出革新,以应对电力系统新的要求。熔断器是我国最初使用的保护装置,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这种装置已经不再适用,而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始。我国的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开始走向了科技时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主要是朝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有其新的特点。一是全面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性能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其有很强的记忆力,可以更有效的采取故障分量保护,同时在自动控制等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上的使用,使其运行的正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结构更合理,耗能低。三是其可靠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比如其数字元件不易受温度变化影响,具有自检和巡检的能力,而且操作人性化,适宜人为操作。而且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实效监控。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这项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21世纪,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将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向发展。

我国应当在继电保护技术上增加投入,以便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障要求的继电保护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上要注意及时的更新,适应我国各方面对电力安全使用的要求,为在未来切实的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提供最基本的设备支持。同时还应该掌握世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上进一步的增强研究引进的力度,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系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强势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更完善的电力支持。

第六部分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认识和结论

继电保护对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要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就要从各方面对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和意义,以及起保护作用的继电保护装置有深刻的了解,并要及时掌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是朝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方向发展。

第四篇: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 论文

——论核电

一:核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1、何谓核电

核电是指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

2、核能发电基本原理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3、新核能发电方式——热核聚变发电

热核聚变是正在研究中的一种核能发电形式,它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或氘-氘在极高温下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发电的。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已为人类掌握,例如氢弹爆炸。但这种能量释放是在瞬间完成的,人类无法控制,自然不能用于发电。正在研究的是如何实现对热核聚变反应的人工控制。

二: 核能发展考虑因素

1、经济性

经济性以发电成本衡量。构成核能发电成本的因素很多,包括基建投资费用、安全防护费用、核燃料费用,以及核电站退役处理费用。核电发展初期,不仅基建投资费用昂贵,核燃料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庞大的设备,加上特殊的安全措施需要,核能发电成本高于火电成本1倍以上。到60年代,核能发电成本已接近火电成本。到80年代,核电的成本已低于火电。

核电成本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而异。核能发电的成本虽然有了很大降低,但近年来发现核电站退役处理的费用远比早先预计的为高。因此,核电的总成本还应有所增加。

2、核燃料资源

自然界存在的可裂变元素只有铀-235,而它只占天然铀中的0.7%,其余均为铀-238。但是,在核电站中可将一部分铀-238转变为钚-239;同样,也可以将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钍-232转变为可裂变的铀-233。因此,估计核燃料资源时,必须考虑核燃料增殖这一因素。这样,核燃料的储藏量远远超过化石燃料,能长期满足核能发电的需要。

3、核电安全

核能发电时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需要特殊的防护设施。

三:何谓核电站

火力发电站利用煤和石油发电,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力发电,而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内

电力系统分析

从核电发展总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具体地说就是,近期发展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中期发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远期发展聚变堆核电站,从而基本上“永远”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

五:核电事故

一般来说,在核设施(例如核电厂)内发生了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则称为核事故。显然,核事故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一个很大的范围,为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标准,国际上把核设施内发生的有安全意义的事件分为七个等级。

只有4-7级才称为“事故”。5级以上的事故需要实施场外应急计划,这种事故世界上共发生过四次,即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英国温茨凯尔事故,美国三里岛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1)1986 年4月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大爆炸,其放射性云团直抵西欧,造成约八千人死于辐射导致的各种疾病。爆炸最终导致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今天的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受到的核污染最严重。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遍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居住着694.5万人。由于这次事故,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粉尘有70%飘落在白俄罗斯境内。事故发生初期,白俄罗斯大部分公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6000平方公里土地无法使用,400多个居民点成为无人区,政府不得不关闭了600多所学校、300多个企业以及54个大型农业联合体。

2)1957 年10月7日:英国东北岸的温德斯凯尔一个核反应堆发生火灾,这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了英国全境,至少有 39 人患癌症死亡。

3)1979 年3月28日:美国三里岛核反应堆因为机械故障和人为的失误而使冷却水和放射性颗粒外逸,但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4)2011年3月12日: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福岛县政府13日发布消息称,新确认有19名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3公里撤离的人员遭到核辐射,已确认遭核辐射的人数由此上升至22人。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核物质已经飘至东京,东京地区的放射线量已经超过了往常的20倍,而且继续处于上升的趋势。2011年3月1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神福岛第二核电站发生爆炸,1至4号机组在地震发生后全部自动关闭,3号机组立即进入“冷温停止”状态。截至15日,1、2及4号机组全部实现“冷温停止”的稳定状态,脱离紧急状态。

六:核辐射的危害

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

电力系统分析

如果你估计自己已经暴露于核辐射中:更换衣服和鞋子。将暴露过的衣物放在塑料袋中。密封塑料袋,放到偏僻处。彻底洗一次澡。洗澡时应先冲再洗。

3)关闭窗户和通风口

如果要求撤离,注意保持窗户和通风口关闭,使用再循环空气。如果留在室内:关闭空调、换气扇、锅炉和其他进风口。在车上保持车窗和通风口封闭,并采用车内循环空气。

4)进入地下 别用电话 带收音机

如果可能,进入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区域。如非绝对必要,不要使用电话。注意随时携带一个用电池的收音机收听具体指令。

5)封好食品 勿饮海水淡化水

将食品放在密闭容器内或冰箱里。事先没有封闭的食物应当先清洗再放入容器。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

6)用铅板墙壁等遮挡降低照射强度

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尽可能远离放射源;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7)严防死守五官

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第五篇:品社“纸笔测试的研究”论文

品社“纸笔测试的研究”论文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纸笔测试”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令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和解读教材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思品课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小学徳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这是搞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而且要活用教材。当然,光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内容,往往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是那么如意圆满,必须通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悉心研究教法,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后才能将课堂教学有效性充分展示出来,从而通过教师精心的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作为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灵活驾御课堂,才能生成更多的精彩!

三、归纳重点,创设情境

拟定教学重点后,我们可以运用让学生借助实物在现场体验感受的方法来掌握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中 “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可以先请5个学生上台分别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写字,并让他们谈谈在上面写字的感受。这样,学生有了参与,就有了真情实感,谈及感受,就会言之有物。如果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石头上写字很光滑,但是石头容易跑动”、“在木板上写字,字变得弯弯曲曲的了”、“在布上写字,字会散开来”、“在纸上写字很光滑、很方便,字也写得很漂亮”、“在竹子上写字,字写得不好看”,并且在老师提出“如果要把很多的字都写在石头、木板、布、纸、竹子上,你们认为在哪种东西上写字最方便?”的质疑后,能回答:“纸”,那么在现场体验“纸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之处”这个环节,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观察、触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学欲望。让学生在实物中体验写字的感受,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快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使学生体会纸与生活的关系密切。因此,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机会,就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表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例如,教《城乡巨变》这一课时,我首先安排在课前先让孩子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以前的状况。在上课伊始,我再播放有关家乡现在状况的录像,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家乡旧貌,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怎么发现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一层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五、巧留作业

作业上,可以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书本走向实践”的方法来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之后,可以让学生使用一种现代的通信技术跟远方的亲人说说心里话,体会通信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方便。教学《追求文明》之后,可以让学生组成“文明小组”做一件文明的事,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活动的习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明,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高。

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在课本中,有许多生动的素材,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常常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教学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往往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效果和强烈的表现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多媒体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直观的画面,让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轻轻松松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藏民族风情》时播放藏族风情的录像:高高的雪山、奇异的民族服装、热情洋溢的酥油茶„„再伴上一曲高亢优美的《青藏高原》,浓浓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学生怎能不陶醉其中?鲜明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再如学习《古人出行靠什么》一课时,播放古代武士骑马画面,以及王孙贵胄成交招摇过市的镜头。形象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情境中。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我觉得作为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和特点,不要因为有了多媒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需求,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让 “板书设计”成为点睛之笔,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所在。

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是个永恒的话题,四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通过一节《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觉得应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 :

1.余文森《课堂教学》

2.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整合》 3.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4.《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下载电力系统方向性保护测试研究论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系统方向性保护测试研究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系统项目管理工程师论文

    项目管理与企业发展项目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载体在企业的发展中,项目和运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类活动。企业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项目的开始,它通过一个新建设项目使......

    电力系统的超导技术的论文

    电力系统的超导技术的论文 摘要:近年来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它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一些示范样机也已经研制成功的投入示范性试验,可以说超导技术是21......

    电力系统市场营销论文[精选5篇]

    摘 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家采取优先发展能源等基础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电力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力企业的改革也步入了深......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精选合集)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王翼飞2014118154 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深化和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真正意义上保证电力的安全可靠运行,不......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_小论文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1. 电力系统稳定性定义和分类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在给定的初始运行方式下,一个电力系统受到物理扰动后仍能够重新获得运行平衡点,且在该平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题库_第二部分 线路保护

    第二部分 线路保护 2.1选择题① 1. 110kV某一条线路发生两相接地故障,该线路保护所测的正序和零序功率的方向是(C)。 A.均指向线路 B.零序指向线路,正序指向母线 C.正序指向线路......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与研究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与研究 院(系)名 称: 武汉大学 专 业 名 称: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学 生 姓 名: 杨帆 指 导 教 师: 江波 教授 摘 要 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

    测试技术论文

    虚拟仪器技术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帮助您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