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源共享架起生活彩虹作文1000字
资源共享架起生活彩虹作文1000字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源共享架起生活彩虹作文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出地铁站,那密密的雨帘和水汽弥漫的街道让毫无准备的我着实吃了一惊。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我走几百米回家变得异常艰难。手足无措之际,却见着妈妈悠悠然拿出手机,扫一扫打开路边的一把彩虹色的雨伞……最终,这把神奇的“共享雨伞”把我们顺利地带到了家中。难题顺利地解决了,但是我对“共享”这一概念的好奇心却一发不可收拾。
时常,我会留心身边新出现的共享产品:打开手机软件扫一扫,就可以骑共享单车上路;手机没电了,找一个共享充电宝立刻就可以解决窘迫为手机续上电……悄悄地,越来越多的共享产品诞生在我们身边;悄悄地,我发现我们的生活与“共享”紧密联系起来。我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名词,随着共享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随处可见,互联网把它带到了每一个人的身边。
那天,我兴致勃勃,摩拳擦掌——我将要尝试近日流行的“共享单车”。我先下载了软件,注册,蹦蹦跳跳地跑出家门,挑了一辆共享单车,扫二维码,开锁,骑车上路。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到了目的地,锁上,手机直接支付,方便快捷得让我有点恍惚,好像在用自家的自行车。
正因为它的“方便”,整个城市几乎掀起了一股“共享热”。某天,我正行走在街头,看见地铁站前的奇观:非机动车道上一部部共享单车——小黄车,小蓝车,小橘车等轻快地穿行而过,既像山涧里欢快流动的溪水,又像城市中出现的绚烂彩虹,来来往往中竟然几乎找不到一辆私人自行车。
为什么“共享产品”会如此受欢迎呢?这可能是因为共享时代已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理念吧。过去,人们往往把东西的交流定义为“借”,物品终究是私有的`,但“共享”一词把“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物品不属于我们中的任何人,但任何人都能享受它所带来的益处。这能使我们在使用物品时不再需要感谢别人的给予,而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利用公共物品。
“共享书店”是我最喜欢的共享产品。通过“扫一扫”迅速实现随借随还的借阅方式,能使阅读不再有局限性。以往去图书馆,由于不愿特意再跑图书馆归还手中一本仅剩薄薄几页的书,我总掐好一分一秒把书看完,手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在耳边徘徊,心思怎么定的下来?我也曾尝试过买书的方法,可是对书的渴求太大,家里的书柜已经装的满满,于是有些书只能可望不可及。神奇的共享时代的到来,让这一切变得豁然开朗,精神世界从此变得异常宽广。人们分享的不仅仅是手中这几本令人心旷神怡的书本,真正分享的是精神,是财富,是隐在小小书中一望无际的美妙世界。
然而我也常常在街头看见一些发生不文明“共享”现象:地铁站门口几百部共享单车东倒西歪,甚至有的玩起了“叠罗汉”——没处放就堆在几部单车上;有人把共享单车上锁的,便于私人使用,更多的,是投放小广告……如果我们不爱护和珍惜共享产品,那么,它们怎么“共”,我们又如何“享”?只有所有人都多一份责任心和公德心,“共享”才会让我们生活的生活更美好。
共享时代,这个如今和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的词语,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快捷和方便,更是改变了我们原本单一的生活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明媚的色彩,架起了一条绚丽的彩虹!
第二篇:谈心——架起师生心灵的彩虹
“言为心声”,在班务工作中,谈心是一门极讲究的教育艺术。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将心中所想全部吐露出来,真正从内心来沟通学生,师生之间的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教育的效果也能得到充分展现。
谈心:化作春泥更护花。
谈心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所做的一切是为谁?谈心你应将你从学生的对立面拉回到学生的伙伴上来,让学生从表面到内心都真正地体会到你和他她的谈心是为了他她,所以你的语气应委婉、诚恳,你的说话应尽量为他她着想,为他她说话,从内心真正体味到你在帮助他她,而不是在批评他她,管理他她,委屈他她,训斥他她,甚至在打击、排斥他她。只要你从内心发出自己的呼唤,那一定就会得到他她的心声。所以,在谈心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在准备时应充分地发现谈话对象的优点。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本着诚心、真心、爱心、热心来面对谈心的学生,他她一定会领会到教师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谈心的手段:润物细无声。
谈心的对象是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既可以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手段方面,不应采用苦口的良药,而应采用爽口的良药。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应看中远期效应,而不能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时在谈心时,不应采用训斥的方式,而应解开学生的心里疙瘩,解铃还得系铃人,既然面对学生进行沟心教育,就应做到心心相印,和风细雨式的谈心才是教育的主要方式,“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谈心的最佳境界。
谈心的方式:远近高低各不同。
谈心的方式有很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入题式
直接入题式的谈心针对性极强,就问题谈问题,就事情说事情,直奔主题。这种谈心方式节省时间,工作效率高。从谈心的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会觉得老师直率,不小肚鸡肠。这种谈心方式对那些有朋友义气的男同学极有效果。
二、旁敲侧击式
旁敲侧击式的谈心隐蔽性极强。常用在对有些问题发现了但证据不充分的时候,师生谈心即可以了解情况,又能防患于未然,做到防微杜渐。有人说千里长堤毁以蚁穴,要做到将有些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要对一些非正式群体常进行一些旁敲侧击式的谈心,做到补小过以防大错,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真情感化式
学生的感情十分丰富。但有时要装出一个小大人样,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尤其是遭受到某一方面的打击或刺激之后,常出现不与别人交流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采用一般的方式进行谈心,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使谈心的场面变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单方面教育。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从情感的深处来感化他她,使他她接受你。年轻的男教师可以将自己放在哥哥的位置上,作为兄弟间的谈心;年轻的女教师可以将自己作为学生的大姐,来帮助学生这个小弟弟;年长一点的教师可以作为他们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真爱。面对一位父母离异的学生,你给了慈母的柔情;面对一位缺少亲情的学生而言,兄妹之情将融化学生内心的冰河。
四、现身说法式
教师都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可能也被批评过,可能也被处罚过,那你是怎样走出来的呢?你现在面临的工作压力,你是怎样化解的呢?你又是怎样进取的呢?当你进行现身说法时,学生的心将被你抓住,并以此为动力,以你为榜样,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五、心理疏导式
学生的一些问题,很多是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问题,只要从学生个体出发,因材施教,合理疏导,学生就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一位女生学习很用功,智商也不低,但几次考试成绩均不理想。面对她的谈心,不是思想解放,树立理想的问题,而是考试负担与压力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谈心时着重从她面对的考试角度进行了正反分析,从她的内心消除了恐惧的心理,从近期的几次考试来看进步很快,提高了许多,这就是心理疏导的艺术魅力。
六、换位思考式
学生的心理在自我调节时不是很积极的,所以教师的谈心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之忧,排学生所难。有时将自己放在学生这一角度去思考,这样你的谈心才会深入学生的心头。假如学习困难生作业没作完,他已经写明有几题不会做,你就不能批评,而应表扬,当然表扬还不能变成挖苦讥讽。在你的换位思考中,你就能真心、诚心地和学生谈心,学生才易被感化。
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谈心,我们在注意了谈心的目的、手段、方式之外还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谈心氛围,安排一个合适的谈心场所,做到地位平等,氛围融洽,效率提高,使谈心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
第三篇: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先进事迹-架起生命的彩虹
架起生命的彩虹
怒江州中心血站“十二五”期间先进集体材料
“十二五”期间,我州无偿献血工作在州委、州政府和州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议精神,以“安全血液托起人民健康梦”为使命,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一办法、两规范”的要求开展业务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血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积极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五年来采供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组织完成献血14529人次,献血量达382.1万毫升,有效保障了全州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一、大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保障医疗临床供血
(一)、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宣传《献血法》是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根本法宝。五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在各种会议上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卫生计生部门借组织无偿献血活动、“6.14”世界献血者日活动之机,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手册等媒介,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通过宣传进一步消除人民群众对献血的疑虑,适量献血有益健康的观念已渐入人心。
(二)、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扎实开展 各县各部门高度重视无偿献血集体招募工作,在无偿献血集体招募工作期间,各县政府积极支持配合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2011—2015年四县共集中招募献血8137人次,献血513万毫升,特别是在血液供应紧张季节,武警怒江州支队、公安边防支队、州团委、州直卫生单位、交通集团、州移动公司、怒江昆钢水泥厂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协调开展集中献血活动,共组织献血13次,参加无偿献血686人次,献血18.1万毫升。有效保证临床救治病人的需要,缓解了我州季节性血源紧张的压力。
(三)、街头自愿献血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献血法》的贯彻深入和无偿献血健康教育知识的不断普及,人民群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在逐步高涨,城乡居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热情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加入到街头自愿献血队伍之中。2011--2015年,我州共有5706人次参加街头自愿献血,共献血151万毫升。
(四)、无偿献血活动逐渐向农村延伸
2011年之前无偿献血的工作基本上局限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十二五”期间无偿献血宣传、集中献血活动逐渐延伸到我州的部分乡镇及企事业单位。如兰坪县通甸镇、金顶镇、营盘镇、贡山县丙中洛镇、捧当乡、普拉底乡,怒江州交通集团,移动公司,昆钢水泥厂,州直卫生单位等。
二、严把血液质量关,确保血液安全 为了确保临床患者用上安全血,放心血,怒江州中心血站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严格执行血液采集、运输、检测、供应管理规范。全面做好献血前征询、体检和血红蛋白的测定,转氨酶和乙肝快速检测等血液初筛工作。严格实验室管理,积极参加国家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确保实验室、试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2011—2015年共参加国家临检中心室间质评5次,合格5次,合格率100%。共检测血液标本14529份,检测合格13312人,合格率92﹪,不合格标本1208人,不合格率8﹪。不合格中检出转氨酶阳性982人份,乙肝阳性70人份,丙肝阳性36人份,梅毒阳性91人份,艾滋阳性29份。五年来共向全州医疗机构供血298万毫升,其中自采供272万毫升,从外地州调入供血26万毫升。机采血小板214(袋),Rh(D)阴性红细胞25000毫升。自血站建立以来,未发生血液安全事件。
三、人才队伍建设,再续发展力量
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资本较量,而是人才的博弈。建于2002年的怒江州中心血站,当时全站职工仅有10人,十余年风雨兼程,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指导医疗单位临床输血的任务。为此,怒江州中心血站深谋远虑,披荆斩棘,把人才建设列入发展大计,把人才作为血站腾飞的金色筹码,血站的发展再蓄力量。
怒江州中心血站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 强,乐于奉献的采供血专业队伍,血站把抓好继续教育与开展学习型血站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全员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和在职岗位学历教育,员工结合自己的本职岗位,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技能。目前全员均通过考试获得卫生部远程教育岗位合格证,且血站人员学历结构和职称也发生了质的变化,2010年之前10个职工获得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2人,获得中级职称3人,士进师7人。由于采供血工作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单位积极要求,州政府增编了10个编制,公开招聘大学本科生4人,专科生2人,从基层调入4人。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1人。如今血站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脱颖而出,将成为“金色筹码”促进血站再次腾飞。
四、严抓党风廉政建设,增加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州中心血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逐级逐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一是党支部统一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题责任书,并与党员干部,各业务科室签订《责任书》合同;二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如设立内部事务管理公开栏,通过职工群众参与,凡单位的重大事项、招投标、干部任免等热点重点事项进行公开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并 由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三是经常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收看典型案件教育片,进行党风党纪、政风政绩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四是经常开展廉政建设讨论会,并且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制度加强管理和严格监督教育,州中心血站自建站以来还没有违纪违规案件。
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无偿献血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城市、国家的文明窗口,无偿献血事业是爱心事业,需要众多社会有识之士的爱心奉献。为提高无偿献血事业从业者的整体综合素质,怒江州中心血站结合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等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为发展血站事业增添活力。
怒江州中心血站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血站实际工作,将将神文明建设纳入每季度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挂钩。我站坚持利用每周全员整治学习时间和党支部每月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敢看医疗卫生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报告会,进行爱岗敬业大讨论,开展“争做一个合格的血液工作者”主题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清正廉洁意识,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积极参加州卫计委组织的各种知识竞赛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2015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血站系统“血 站文化建设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2015年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怒江赛区州直选拨中荣获三等奖;认真落实年初与卫生计生委签订的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各业务科室签订单位目标责任书,每年都能较好的完成卫生工作责任目标,年底考核结果均位列州直卫生医疗单位前茅。在血站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下,单位职工积极向上,乐于奉献,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2012年血站党支部书记余玉根同志被中共怒江州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3年国家卫计委、解放军后勤总部、中国红十字会表彰的血无偿献血奉献奖中,站职工占金奖1人,铜奖3人,为全州无偿献血起到了表率作用。
五年来的付出和不懈努力,成就了怒江州中心血站沧海桑田的成绩,无数血站工作人员,在此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职责,书写着奋进发展的壮丽诗篇。而今面对新时期的血液事业发展,怒江州中心血站再次整装出发,以先进的设备为武器,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筹码”,以不懈的精神为支撑,我中心血站将再接再厉,始终凭借百折不挠的青海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生命的奇迹,在新的征途上谱写怒江州中心血站更加华丽的篇章,用我们的真诚,用我们的奉献为我州各族人民架起一座生命的绚丽彩虹。
2016年9月18日
第四篇: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内容提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忧虑,学生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大人话比比皆是,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毫无童心童趣,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不再闭门造车,笔下无物。【关键词】作文 生活 引导 课堂 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内容陈旧,没有个性和创新,情不真切已成通病,究其原因还是许多教师疏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因此寻找符合现在气息的技巧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勤于表达、乐于表达,最后让学生爱上作文是至关重要的。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文章,需要老师们时时引导,以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首先,拟定生活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审视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展示自我”,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因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准则。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生活,拟出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有话说”的标题。因为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像叶老说的,“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心中都要多少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总要接触照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走进初三》、《我的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月光下的遐想》等等,这些话题多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而这种观察,绝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热情地参与,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分析色彩斑斓的生活表现,探究事物的实质。从而感受生活的真谛,明辨是非曲直。作文时,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的积淀,从多方面去思考,就可以借助于自己生活的经历,叙写一种对生活的特殊感悟。叶老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底,作文标题的拟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激情。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写作“动”起来,课堂也是生活。如何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呢?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静”态的。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新八股”——情感虚假,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然而问题是不是出在“方法技巧”本身呢?我想不是,而是出在教师的“教授之法”。试想,学生的情感思考还没有调动激发,又如何将方法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呢?所以写作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从而尽可能调动全身的感官,让情绪兴奋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的谈话,你看,昨天某某的作业没有完成,张某某的课文还没有背下来,去教室外面补去,学生看了看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得缩了一下衣服,眼里流露出不满的神色,几个好学生看着我感觉很不向信似的,那两个学生只好无奈的收拾东西,终于,有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看,外面太冷了,你看能不能„„”我笑了:“你们就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吧。标题教育需要惩罚,教育不需要惩罚”。学生此时才明白我的用意,马上,学生就开始了写作,最后,我收到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随机应变,求变出奇,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三)、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随笔的习惯。
冰心这样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 我 „„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纸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这句话就是冰心老人自己写作生活。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因素诸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疏于练笔。一个人,生活再丰富,素材的积累再多,但如果平时很少动笔,作文的语言能力也就提不高。练笔的空间极为宽阔,自由度也大,一个自然的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是练笔的内容。练笔的习惯养成了,写作就会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精神需求,从而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彻底转化。如此,也一定能够驾轻就熟,水到渠成。随笔就是记录一天中最值得记的东西,小零小碎,有的甚至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上台面的小片段。有一天的心情笔录,有不满的情感渲泄,有另类心得体悟。多则洋洋洒洒几千字,少则几十字,形式、体裁不苟,长短多少不论,良言恶语不计,但必须有一个要求,必须要“真”,要有生活的气息。他们有时从以往的“小事”中找到写作的灵感,找到写作的素材,有时从随记中追寻着以往的快乐和忧伤。随记成了他们心情的“记事本。”生活的“速写本”,写作素材的“材料本”,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随记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作文,更是他们孩童生活的轨迹。
随笔的方法是我们让孩子观注生活的一个载体,难怪孩子会说:“我原以为只有‘伟大’的事才能写成作文,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照样能行„„”“小小的随记,成了我们与老师交流,倾诉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随记虽然没有系统而规范的作文模式,没有严谨而科学的思维逻辑。但我想,正是没有这种束缚,他们才能更自由地观注着自己平凡但又不平淡的生活,才能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必拘泥于现成的模式和框架,不必担心什么题材该不该写等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与生活零距离地“对话”,不苟一格的作文才能形成,生活作文才能真正来源于生活。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作文讲评多样化。
作文是语言形式的生活,评改是对某种生活经历的回味。一个人的生活,即便是某一失败的生活经历,都有他回味的美好。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用心去回味学生的“生活”,注意发现和珍惜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则新颖的材料,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段精彩的描写,一句生动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东西,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能有克服一切瑕疵的勇气,能有发挥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一切潜能的可能。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求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我们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上墙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更多的作品被发表在“原生态作文”博客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作文讲评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应该且必须参与的实际生活内容之一。写作之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高见,一定会感慨良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讲评,让他们在讲评中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记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作文讲评才算落到实处。我深信,学生一定非常欢迎这种讲评方式。因为经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复思考,认真写作和精心修改,学生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说。给他们讲评的机会,小“评论家”们会将自己在写作和修改中的惊奇发现与真实感受,很动情地向大伙全盘托出。这时候,作文讲评实际上已经是“佳作”欣赏了。
总之,“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通过写作书写真实的生活,从而根本改变作文的假大空,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五篇: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内容提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忧虑,学生空话,套话、假话、大话、大人话比比皆是,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毫无童心童趣,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不再闭门造车,笔下无物。【关键词】作文 生活 引导 课堂 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学生作文语言干瘪,没有文采,内容陈旧,没有个性和创新,情不真切已成通病,究其原因还是许多教师疏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因此寻找符合现在气息的技巧方法,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勤于表达、乐于表达,最后让学生爱上作文是至关重要的。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让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文章,需要老师们时时引导,以架起作文与生活的桥梁。
首先,拟定生活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审视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展示自我”,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因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准则。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学生的生活,拟出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有话说”的标题。因为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像叶老说的,“学生平时干些什么,玩些什么,想些什么,教师心中都要多少有个数,有个数,出题目就有了考虑的范围„„总要接触照顾到学生有什么可写,总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例如《走进初三》、《我的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月光下的遐想》等等,这些话题多以学生的生活为源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而这种观察,绝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热情地参与,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分析色彩斑斓的生活表现,探究事物的实质。从而感受生活的真谛,明辨是非曲直。作文时,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生活的积淀,从多方面去思考,就可以借助于自己生活的经历,叙写一种对生活的特殊感悟。叶老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说到底,作文标题的拟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激情。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写作“动”起来,课堂也是生活。如何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呢?写作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静”态的。大多是教师居高临下指挥着学生如何“审题、谋篇、行文、润色”,如何做到“构思要巧妙,立意要独到,语言要生动,技法要高超”等。可这些“方法技巧”的传输和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却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新八股”——情感虚假,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然而问题是不是出在“方法技巧”本身呢?我想不是,而是出在教师的“教授之法”。试想,学生的情感思考还没有调动激发,又如何将方法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呢?所以写作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学会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从而尽可能调动全身的感官,让情绪兴奋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的谈话,你看,昨天某某的作业没有完成,张某某的课文还没有背下来,去教室外面补去,学生看了看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得缩了一下衣服,眼里流露出不满的神色,几个好学生看着我感觉很不向信似的,那两个学生只好无奈的收拾东西,终于,有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看,外面太冷了,你看能不能„„”我笑了:“你们就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吧。标题教育需要惩罚,教育不需要惩罚”。学生此时才明白我的用意,马上,学生就开始了写作,最后,我收到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随机应变,求变出奇,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三)、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养成随笔的习惯。
冰心这样说过:“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 我 „„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纸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这句话就是冰心老人自己写作生活。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因素诸多,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疏于练笔。一个人,生活再丰富,素材的积累再多,但如果平时很少动笔,作文的语言能力也就提不高。练笔的空间极为宽阔,自由度也大,一个自然的现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是练笔的内容。练笔的习惯养成了,写作就会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精神需求,从而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彻底转化。如此,也一定能够驾轻就熟,水到渠成。随笔就是记录一天中最值得记的东西,小零小碎,有的甚至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上台面的小片段。有一天的心情笔录,有不满的情感渲泄,有另类心得体悟。多则洋洋洒洒几千字,少则几十字,形式、体裁不苟,长短多少不论,良言恶语不计,但必须有一个要求,必须要“真”,要有生活的气息。他们有时从以往的“小事”中找到写作的灵感,找到写作的素材,有时从随记中追寻着以往的快乐和忧伤。随记成了他们心情的“记事本。”生活的“速写本”,写作素材的“材料本”,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随记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作文,更是他们孩童生活的轨迹。
随笔的方法是我们让孩子观注生活的一个载体,难怪孩子会说:“我原以为只有‘伟大’的事才能写成作文,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照样能行„„”“小小的随记,成了我们与老师交流,倾诉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随记虽然没有系统而规范的作文模式,没有严谨而科学的思维逻辑。但我想,正是没有这种束缚,他们才能更自由地观注着自己平凡但又不平淡的生活,才能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不必拘泥于现成的模式和框架,不必担心什么题材该不该写等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与生活零距离地“对话”,不苟一格的作文才能形成,生活作文才能真正来源于生活。
四、作文修改的生活化,作文讲评多样化。
作文是语言形式的生活,评改是对某种生活经历的回味。一个人的生活,即便是某一失败的生活经历,都有他回味的美好。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要用心去回味学生的“生活”,注意发现和珍惜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哪怕是一则新颖的材料,一个巧妙的构思,一段精彩的描写,一句生动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发现自身的积极东西,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能有克服一切瑕疵的勇气,能有发挥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一切潜能的可能。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求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我们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上墙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更多的作品被发表在“原生态作文”博客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作文讲评仍然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应该且必须参与的实际生活内容之一。写作之时学生已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修改之时又吸纳了同学的高见,一定会感慨良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他们进行集体讲评,让他们在讲评中畅言得失。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记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作文讲评才算落到实处。我深信,学生一定非常欢迎这种讲评方式。因为经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复思考,认真写作和精心修改,学生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说。给他们讲评的机会,小“评论家”们会将自己在写作和修改中的惊奇发现与真实感受,很动情地向大伙全盘托出。这时候,作文讲评实际上已经是“佳作”欣赏了。
总之,“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获得解放的必然途径。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通过写作书写真实的生活,从而根本改变作文的假大空,让学生的作文如生活的汩汩甘泉,清纯鲜活,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