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学《《秋天里》主题册
幼儿园主题学习活动计划
主题名称
在秋天里
班
级
中班组
日
期
2015.11.2——2015.11.27
主 主 题目标:
1、认识身体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体验他们的作用。
2、运用测量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
主题 核心经验:
情感与态度:
1、亲近自然、丰收喜悦、劳动快乐。
2、喜爱自然,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认知与能力: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 ,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喜悦。
动作与技能:
1、幼儿能专注于一份材料的操作与探究,并有初步观察与操作的能力。
主题说明:
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改变,这一切的变化都在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金黄了,水果大丰收了,我们穿的衣服多了……孩子们怀着好奇去观察落叶、采摘果实、聆听虫鸣------中班的孩子认知能力有了提高,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发现秋天的奇妙变化,感受秋天的美、享受秋天的收获,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将开展“在秋天里”的主题,将与孩子们一同进入秋天的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想象、去表现……秋天给了孩子们很多实践的机会,希望在这个主题中能帮助他们去探索大自然,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家 家 园共育 1、请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上公园、绿地走走,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和美丽,丰 富有关秋天的知识,让孩子亲近关注大自然。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找有关昆虫的图片、图书等资料,了解秋天常见的昆虫。
3、与孩子共同收集形态各异的树叶,与孩子一起拼贴树叶画。
4、带领幼儿参观水果店和小菜场,认识各种常见水果和蔬菜;帮助幼儿了解秋天是果实丰收的季节。
主要活动
语言领域
活动名称:秋天的树叶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体验秋天树叶的美丽,萌发喜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 感知体验秋天树叶的美丽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了? 2、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都飘落到了地上,那么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请幼儿做树叶飘落动作)
二、学习诗歌 —— 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你们觉得漂亮吗? 2、树叶落满了一地,美极了!小动物们都等不及要来捡这美丽的树叶了。
(1)小蚂蚁出场 师:你们看,是谁这么着急地来了?(小蚂蚁)
师:小蚂蚁捡起了一片树叶,看看把它当成了什么?(渡船)
师小结: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2)小老鼠出场 师: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引导幼儿说出散文内容。
师小结: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雨伞。”(3)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出小动物把树叶当成什么的内容,并小结。
3、大家都捡了一片树叶,开心极了,秋天的树叶真美,这画面就像一首诗一样,不信你们听!(完整播放课件)
4、诗歌好听吗?这首诗歌的名字就叫做“秋天的树叶,”你们想不想也来一起朗诵?(幼儿跟念)
5、你们朗诵的可真好听!我还想听一遍,你们愿意再朗诵一遍吗?(幼儿清朗诵)
三、仿编诗歌 —— 情感迁移,萌发喜爱秋天的情感
师:秋天的树叶这么美丽,你们想不想也去捡一片呢? 师:如果你捡了一片树叶,你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师:看,那边好多树叶,让我们一起去捡一片树叶吧!然后告诉大家你把树叶当成了什么?为什么?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选材突显主题核心价值。
在秋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秋风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秋叶飞舞起来了。颜色、形状各异的树叶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还是幼儿活动的好素材。《在秋天里》主题目标中就有一条“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我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树叶,以及对秋天的树叶已有的经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活动中结合季节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通过散文仿编进入树叶的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思索,去学习理解诗歌。
2、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整个活动过程我注重情境创设,在幼儿仿编的过程中,先将树叶洒落在地,使幼儿自然而然念起句子“秋风起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同时,幼儿捡落叶、说落叶的环节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有的幼儿说:“这是我的花帽。”有的幼儿说:“这是我的发夹。”有的说:“这是我的糖果。”有的说:“这是我的扇子。”平时一些不发言的小朋友也积极开动了脑筋,想象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问题:
1、学习诗歌时,课件中四个动物出场的方式以及我的提问方式都一样,缺乏趣味。
2、在创编环节的交流分享环节,孩子们一个个轮流站起来说,说到最后,一些孩子开始不认真倾听同伴讲述,开始玩手中的叶子了。
分析与启示:
1、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语言活动的趣味性。
学习诗歌环节中,我引出动物以及提问的方式缺乏变化,教学手段的单一化降低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导致幼儿朗诵时跟不上。《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趣味化语言活动中,最自然、最真实的生活中,轻松愉快的语言游戏中,更好地提高学习、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能力。把趣味化的语言活动转化为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趣味化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感受到大胆表达语言的快乐,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语言活动中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幼儿保持兴趣。
2、关注中班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组织语言活动。
在仿编诗歌环节中,虽然教师情景性够、幼儿兴趣浓,但是教师请幼儿轮流介绍自己把捡起的树叶当成什么,时间较长,导致说到后面有些幼儿就不注意倾听,而是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起悄悄话或者玩弄起树叶来了。主要原因是我对中班年龄段孩子倾听的特点还不够了解,让中班的幼儿安静倾听那么久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指南》在中班年龄段语言领域关于倾听的目标中指出:1、在群体中能尝试有意识听地自己有关的信息。2、能结合情景初步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而“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这条目标是大班年龄段的要求。仿编环节本来就创设了情境,交流分享环节没必要让孩子坐回座位后再轮流说,可以直接在情境中大家围在一起轮流交流,围在一起也方便教师关注到每位幼儿。
对应策略:
1、课件中,根据每种动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出场方式,并创设直观而富有情趣的情景,激发幼儿思考动物们会用树叶做什么来解决自己的困难,加深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
2、在创编环节中,组织幼儿捡完落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自己把捡起的树
叶当成什么,来不及介绍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制作成画并配上一句好听的话“我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
活动名称:好忙的蜘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蜘蛛的特点和习性。
2、愿意向蜘蛛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
活动准备:
自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交流关于蜘蛛的经验
教师向幼儿展示蜘蛛织网的图片,引发幼儿谈论自己遇到的蜘蛛的经验。
二、学习故事 —— 了解蜘蛛的特点和习性
1、教师播放故事《好忙的蜘蛛》,并提问:
(1)故事里提到了哪些小动物?(2)它们邀请蜘蛛去干什么呀? 2、启发幼儿思考并讨论: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都叫小蜘蛛去玩,为什么它不去?(2)为什么请他去抓苍蝇,他立即去了? 3、小结:小蜘蛛非常的认真,一心一意的织网,别人吵他他也不搭理。网坏了,他还会马上把它修好。小蜘蛛是抓害虫的能手,谁到了它的网上就逃不掉了。
三、活动延伸 —— 愿意向蜘蛛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
师结合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问幼儿:
1、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在做一件事时,有小朋友叫你去玩了你就出去玩了? 2、我们平时在进行区角活动时,可以如何向小蜘蛛学习?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注重语言活动的趣味性。
这节活动中完整欣赏故事时,我使用的是课件,而在理解具体故事内容时,我利用了自制的立体小图书,它具有可操作性,能较为直观地帮助幼儿学习故事,理清故事中许多小动物的出场顺序。孩子们能够上来操作体验,增加了语言活动的趣味性。
2、注重孩子的兴趣所在。
我们班的孩子有一个特点,特别喜欢模仿动物,只要一个孩子带头,其他孩子立马都会跟着一起模仿,有时候孩子们甚至喜欢趴在地上模仿动物,场面很乱,我想制止都止不住。《好忙的蜘蛛》里面有许多小动物,在活动中我发现了这一问题,立刻做出了调整策略。孩子们都知道蜘蛛会织网的特点,索性以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兴趣为主,让他们来说来演。在小图书的操作提醒下,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故事情节的顺序,来表演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孩子们不再毫无目的纯粹模仿,而是将关注点放到了故事表演上面,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也提高了。
问题:
孩子们的兴趣都落在了表演上面,对于故事中的情感体验缺乏,他们无法理解小蜘蛛的勤劳、认真、一心一意,到后面都是我在说。
分析与启示:
我觉得孩子们缺乏情感的体验与理解,问题关键是我引导的不够,即提问和追风的有效性欠缺。活动中有一个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都叫小蜘蛛去玩,为什么它不去?”接着我又问:“为什么请他去抓苍蝇,他立即去了?”结果大部分的孩子回答是:“小蜘蛛不喜欢玩,它喜欢吃苍蝇。”完全跟小蜘蛛身上勤劳、认真、坚持、一心一意的好品质无关。只有一个幼儿说道“小蜘蛛坚持织网。”可是,我无法将这种个体的经验让全体幼儿感受到。接着我便想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来让他们体验。但是效果不佳,一方面幼儿表达不出这些词汇,另一方面讲述生活经验都是在空说,有些孩子就不愿意认真倾听。
《指南》4-5 岁语言领域关于阅读理解能力中有一条目标:“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要让孩子们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教师的提问与追问至关重要。
良好的问题和科学的提问方式对幼儿思维和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提问,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提问设计要科学合理,且具可行性,要重视互动提问,加强师幼互动,由此促进幼儿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因此,遵从幼儿发展所需,活动提问满足幼儿需求,从浅到深。先从蜘蛛的行为,这一直观而清晰的表现,接着从蜘蛛的语言,需要模仿与学习的部分,最后再到猜测蜘蛛心里的想法。通过肢体、语言、心理三个层面,层层递进,从直观的经验出发,给予幼儿以铺垫,最后再到心里的想法。迁移经验,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在迁移中提升孩子做事情的坚持性,问题的选择具有生活化和真实性,实际地在解决孩子们出现的问题,真正把孩子们的问题展示出来,这也是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师幼互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应策略:
1、第二环节中的思考讨论环节,提问从小蜘蛛的动作、语言、心理层层递进,最终追问到小蜘蛛的心理想法,让幼儿体会到小蜘蛛不是不想玩,而是它要先把自己手头上的事认真做好。
2、最后生活经验迁移环节,截取孩子们真实的两个生活片段,例如一个是“一名幼儿在美工区将昨天没有做好的菊花认真在完成”,另一个是“一名幼儿在图书角未看完书就放在地上人就走开了”。这些问题本来自于孩子,在集体的活动中共同解决问题,在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实践和调整。
科学领域
活动名称:胖阿姨买菜 活动目标: :
1、在买菜的情景中,根据菜单按颜色和数量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愿意帮助老人,体验帮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PPT、篮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 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买小菜,买小菜,我们去买菜,你是什么菜?***菜请上来,我们一起去买菜。
幼儿回忆自己认识的蔬菜。
二、出示图片,介绍好吃的菜 —— 巩固各种蔬菜的颜色。
1、番茄炒蛋 师:这是什么菜?它是用了哪些蔬菜?(红红的番茄)原来是穿红色衣服的番茄啊。
2、青菜炒香菇 师:挖,好香呀,这是什么菜啊?(绿色的青菜)原来是绿色的青菜呀!
3、蔬菜色拉 师:这是什么菜啊?里面有些什么蔬菜呢?(有紫色的紫甘蓝,有绿色的青椒,有绿色的黄瓜,还有红色的番茄)有这么多蔬菜啊!
4、炒茄子 师:你们闻到香香的味道了吗?这是什么菜呀?(紫色的茄子)
5、炒胡萝卜 师:猜一猜,这是用什么蔬菜烧的?(橙色的胡萝卜)原来是营养又美味的胡萝卜呀。
师:这个菜,看上去颜色真漂亮,不知道是用什么蔬菜烧的?(橙色的南瓜)
师:有那么多的菜,能做出如此可口的饭菜,难怪社区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对胖阿姨赞不绝口呢。
紫色:紫甘蓝、茄子 绿色:黄瓜、青菜、青椒 橙色:胡萝卜、南瓜 红色:辣椒、红萝卜、番茄 二、去买菜 —— 根据菜单上 蔬菜的颜色和数量来买菜
师:小朋友买来这么多新鲜的蔬菜,老爷爷老奶奶可开心了。还想请你们继续帮帮胖阿姨。不过这次胖阿姨说了,买菜要用菜单,知道什么叫菜单吗?(把想要买的菜写在纸上,这张纸就叫菜单。)我们来看看胖阿姨的菜单。
出示菜单 红色 2 绿色 3 橙色 1 师:怎么没有菜呢?上面有什么?(颜色和数字)
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颜色表示买的菜的颜色,数字表示要买菜的数量)
师:原来红色表示要买穿红色衣服的菜。买多少呢?买 2 个,你觉得可以买哪两个菜呢?有什么菜穿红色衣服呢?(番茄,红萝卜)
师:胖阿姨找到了要买的菜,放进了篮子里。
师:小朋友们,你们会不会看着菜单买菜呢?每个小朋友去旁边的椅子上选一张菜单,然后根据菜单去菜场挑选蔬菜,可要看清楚菜单上的颜色,究竟要买什么颜色的蔬菜,买多少,再放进篮子里。老爷爷老奶奶都等着你们快点回来呢。
师:请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的菜单和你买了些什么菜?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没有根据菜单来买菜呢。
三、送蔬菜 —— 体验帮助人的快乐
师:买了这么多好吃的新鲜的蔬菜给胖阿姨,帮助了老爷爷老奶奶,他们都乐得直夸你们本领大。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积累经验
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从活动中看出,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兴趣都很足,从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对于蔬菜品种的经验还是比较多的,能说出很多不同品种的蔬菜。在游戏中,同伴之间的蔬菜经验通过生生互动,也会给到其他小朋友,丰富了幼儿对于更多蔬菜的认识。
2、菜单形式,增强任务意识。
操作环节,运用菜单的形式,让孩子们选择菜单中需要的蔬菜,如红色蔬菜 3种,绿色蔬菜 4 种等,在帮助胖阿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有了任务意识。幼儿的任务意识是要在老师的带动下,有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形式,只有孩子有了对这种任务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去完成任务,初步形成任务意识。
问题:
1、本次活动对于不同幼儿的发展,层次性不明显。
2、操作中发现很多幼儿对于数字代表一个蔬菜还是一种蔬菜,比较容易混淆。
分析与启示:
1、由于给孩子们的任务卡全部都是一样的,比如需要红色蔬菜 3 种,绿色蔬菜4 种,所有孩子手里的蔬菜也都是同样的。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合的。这些操作材料都是现成的操作材料,所以都是比较固定的,老师在设计的时候
没有考虑到不同孩子的发展。其次,由于蔬菜比较少,所以一种颜色的蔬菜最多也就 4 种,对于孩子们数数经验的积累是没有帮助的。
2、因为操作材料中有的蔬菜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所以孩子们在贴的时候出现了混淆的现象,有的孩子是将 3 种蔬菜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是将 3 个蔬菜放在一起。
对应策略:
1、可以增加一些蔬菜的品种,既有利于幼儿对于蔬菜经验的获取,又可以增加蔬菜的数量。菜单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任务卡,难度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比较简单的任务卡适合能力较弱,数数经验还没有达到的孩子。这样更利于发展这类孩子的数数经验。
2、在分享讲评的时候,只要孩子能说清楚,就允许孩子,如孩子放的而是 3 种蔬菜,我就可以选择一类的蔬菜算一种。在操作前,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要明确,如规定是选择一类蔬菜的品种为 1,或者按照蔬菜的个数也可以。
活动名称:水果大卖场 活动目标: :
1、在玩水果店的游戏中,复习6 以内的数数,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
2、初步积累封闭状物体的数数经验。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水果篮、点数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 了解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1、师:秋天到啦,水果丰收了,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2、小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许许多多香甜的水果,今天我们就来玩玩水果大卖场的游戏。
二、整理货架 —— 介绍数数的方法 1、师:瞧,这有好多香甜的水果,这些水果宝宝身上藏着许多秘密,你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过水果上的点数,与货架上的数字的关系)。
2、师:请你们来帮帮忙,帮我把水果放到货架上。(要求看清水果上的点数,放进相应数字的货框里)。
3、幼儿分类整理货架 4、个别幼儿介绍数数的方法,老师归纳小结:原来数数的方法真多啊!有(1)、手口一致点数;(2)、接着往下数;(3)2 个 2 个数;(4)在心里默数。
三、装水果篮 —— 数物 匹配,初步积累封闭状物体的数数经验。
1、师:现在我们的水果大卖场终于可以开张啦!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可高兴啦!已经给我们下了订货单,要订购一批水果篮。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她们有什么需要。
2、师:水果篮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表示什么意思呢? 3、幼儿根据任务装水果篮(引导幼儿用有标志的封闭式数数的方法:1、记住第一个数的点,2、用粘纸、笔等标记)
师:只要我们记住从哪个开始数的,不多数也不漏数。
4、分享交流 ——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装好了水果篮,看看这些货都订对了吗? ——检验:请你来介绍一下你装的水果篮。
——终于完成了订货,我们的水果大卖场今天正式开张啦,以后我们自己来玩玩水果大卖场的游戏。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此次活动基本实现了活动目标,大多数的幼儿能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索,找出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并初步积累了封闭状物体的数数经验。在复习9 以内数数的过程中,有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知道 3+3=6,有的幼儿会两个两个数,会多种数数的方法,能看出孩子们的数数经验还是非常丰富的。在封闭式数数的过程中,因为我给孩子的圆点都是同样大小的,给幼儿造成了一些难度,但是大多数的幼儿都会从中探索出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比如用笔标注第一个数的圆点,用手摁住第一个数的圆点等。孩子们会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数数。
问题:
两极分化较严重。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不用老师引导,就自己找到了封闭式数数的方法,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不能很好地数对总数。
分析与启示:
本次活动注重孩子从做中学,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较好的孩子来说从自己探索的过程中会摸索出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数数经验,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知识的习得。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即使老师在旁有意的提点,也还是会出错,出现漏数、重复数这样的错误。
对应策略:
操作材料上的黑点,可以用不同的大小的黑点,或是将其中一个点画成其他的颜色,有意引导幼儿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在讲评的时候再添加一个环节,可以让幼儿两两检验自己是否正确。
艺术领域
活动名称:七星瓢虫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瓢虫的结构特点,尝试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2、感受对称画的美。
活动准备:
记号笔,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认识瓢虫,辨别瓢虫的花纹
师:在美丽的昆虫世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发布会,你们知道这位美丽的“花大姐”是谁吗?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幼:瓢虫 师:仔细瞧瞧它的花纹(七个黑点)
师:它的名字是七星瓢虫,它就是我们昆虫类的除害专家 师:我们看看其他的瓢虫有什么样的花纹。
(瓢虫约有 5000 多种,在我国有 300 种左右,之所以有人把它称作为“花大姐”,是因为它身上有许多非常漂亮的斑点花纹,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颜色)师:它的身体上你还看见了什么(它的头部基本上为半圆形,有三对脚)
师:它的头上你看见了什么?头上有一对触角
师:左边的身体和右边的身体一样吗? 幼:一样的。
师:左右一模一样的,就叫做左右对称。
师:我们所见到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它可以为种庄稼的农民伯伯除害虫,吃牙虫,本领可大呀!,如果花纹多了少了那就有可能是害虫了,不可以把它请过来。
二、出示范例,欣赏作品 —— 让幼儿熟悉七星瓢虫
师:左右对称是什么样子的?(左边与右边的图案一样,大小一样,位置一样)
师:七星瓢虫的黑斑点是左三右三,中一点 三、指导作画,想象创新
师:画的时候要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 老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1、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2、通过大家的奇思妙想,同学们创作出了一幅幅造型奇特,非常有趣瓢虫活动情景图。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本次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活动预设的目标,孩子们都能尝试对称的画法,为瓢虫添上“七星”花纹。画出活动第一个环节我采用了猜谜语直接引出活动主题瓢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外形特征并在细节上加以强调,使幼儿对其印象更深些;第二个环节在示范的时候我采用了边念儿歌边范画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希望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和孩子有个互动,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从孩子们的作品中看出,孩子们对于七星瓢虫有了很好的了解,都知道七星瓢虫是以身上有几个黑点来命名的。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画出瓢虫的基本外形特征,所以孩子们在画七星瓢虫的时候都知道画 7 个黑点,也能画出较为对称的黑点。
问题:
在幼儿操作期间,孩子们都会去看看同伴的画,他们会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如“你画的很难看,你看他画的太丑了,这一点也不像瓢虫”。同伴之间的这种评价也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伤害。
分析与启示:
孩子的这种评价间接反映了老师之前对于幼儿作品是如何评价的,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孩子只能认同老师,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对于幼儿的审美经验的获得是不利的。
对应策略: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审美经验的获得,是一种在审美范畴内感悟生命的能力和爱戴事物的新的方式和经验的获得,而这种直觉、想象、顿悟的感性思维方式有别于通过科学认知等领域的学习所发展起来的那种逻辑的、程序性的理性思维方式。所以在美术活动中,一般以艺术作品为中心,强调对作品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对于孩子作品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像不像、美不美这样的词汇评价,老师应该更多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体验,而不单单是艺术作品的效果。
活动名称:南瓜先生找邻居 活动目标: :
1、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南瓜主要特征,线条添加南瓜五官、四肢拟人成“南瓜先生”。
2、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秋天的果实、纸、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季丰收景象 —— 导出秋季丰收果实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秋天。
师:秋姐姐带着礼物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知道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 师:请朋友们来猜一猜,这是什么?(请幼儿到袋子里,摸一摸里面的东西,说一说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摸后的感觉,并猜一猜是什么?)猜对了就来尝一尝。
小结: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 师: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
二、引出南瓜先生 —— 关注南瓜结构
1、以“南瓜先生”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师: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 幼:南瓜。
师: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引导幼儿感知南瓜外形特征:胖胖圆圆,头上有柄。
以“南瓜先生”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
三、教师示范南瓜 —— 掌握南瓜基本画法
1、站直的椭圆形,椭圆形左边右边依次添加半圆形,南瓜先生越长越胖。
2、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
3、为南瓜先生穿上衣服,里面金黄色,边上橘黄色 4、丰收时节,还有谁也能收获了? 5、南瓜先生去找菜地里的蔬果朋友、添加手脚五官,请幼儿添画。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 尝试绘画南瓜先生的邻居
1、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先生”。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2、给“南瓜先生”穿漂亮衣服。
3、请其他蔬果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利用这一季节特征,开展了“南瓜先生找邻居”这样一个美术活动,在丰收的情景中让幼儿尝试用椭圆形和弧线形组合的方式绘画“南瓜先生”,拟人化的作画方式得到了幼儿的喜爱,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也较高,与同
伴和老师之间也有着很好的互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衔接的也较顺畅,能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其进行一定的提升。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幼儿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渲染了出来。
问题:
1、幼儿对于南瓜的结构经验稍欠缺,缺乏大胆表现的自信心。
2、教师示范死板,强行记忆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分析与启示:
1、中班幼儿已经有了画图形的经验,但是在图形组合上的能力还是较欠缺的,而这次活动画的是幼儿平时不大接触的“南瓜”,对于南瓜长的怎么样幼儿不是特别了解,当老师出示图片时,他们能说出颜色,对于南瓜到底是什么形状幼儿还是很难说的清楚。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才知道胖胖的南瓜是由椭圆形和弧线形组合而成的。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导致幼儿在绘画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表现,也不敢大胆表现,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2、在示范的环节中,老师用了平淡的语句让幼儿学画“南瓜先生”,如,先画一个站直的椭圆形,然后依次在左右两边添加弧线形,这样比较成人化的语言不太适合幼儿记忆,活动也会显得不够有趣活泼。
对应策略:
1、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在如今的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一些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让幼儿能通过一次集体活动学以致用,体现真正的活动核心价值。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画画的幼儿来说,从何下笔、怎样画仍是难题。如果不在方法和技能上给予清晰的引领和指导,让他们知道从何画起、怎样来画,这些幼儿仍然不敢下笔而没办法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不起绘画的自信心。因此在活动前,我们可以先作一些相关的铺垫,如:认识并学画椭圆形、各种线条,特别是表现南瓜外形特征时将要用得最多的弧线(不同方向的:上弧线、下弧线、左弧线、右弧线),这样会避免在一次活动中新的内容太多,孩子们接受、消化不了而影响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创遍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幼儿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可以绘制步骤图来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
活动名称:小松鼠找松果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初步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小松鼠找松果》歌曲。
2、《小松鼠找松果》歌曲录音、“松果”(代替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 回忆歌曲经验
1、跟着音乐,复习歌曲《小松鼠找松果》,会接着前奏一致地演唱。
2、讨论:
师:“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小松鼠爬树的声音是“哧溜、哧溜”的。)
师:小松鼠是怎样爬树的? 师: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爬上去做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的时候爬树采松果? 师小结:在秋天里,树上的松果熟了,小松鼠“哧溜、哧溜”地爬树采松果了。
二、模仿小松鼠采松果 —— 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1、按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1)“哧溜、哧溜”——原地跳,双手模仿小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哧溜、哧溜”地爬树。
(2)“我是小松鼠”——原地站立,起踵。
(3)“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行进。
(4)“松鼠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鼠”——立定,双手伸出。
2、将原地跳、起踵、踏跳行进等动作分解。
三、音乐游戏《小松鼠找松果》 —— 了解并遵守音乐游戏的规则
师过渡:你们学的小松鼠真像啊,小松鼠又来做游戏了。
2、讲解游戏规则:
(1)幼儿围成圆圈,双手放在身后扮演松树爷爷。请几位幼儿扮松鼠站在圈中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 10 颗“松果”任意放在 10 位“松树爷爷”手中。
(2)歌曲前奏时“松鼠”起立,随歌曲模仿松鼠的动作,“松树”一边起踵一边唱歌。
(3)唱到“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时,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树”前,伸出双手。
(4)如果“松树爷爷”手中有松果则把松果交给“松鼠”,如果“松树爷爷”手中没有松果则与“松鼠”交换角色。
3、循环播放音乐,进行游戏。
4、结束: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叫?(小松鼠采松果)小松鼠采了很多的松果,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小松鼠抱着松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松树爷爷”看着蹦蹦跳跳的“小松鼠”,他也开心的笑了(播放舒缓的音乐)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小松鼠找松果》歌曲旋律欢快,尤其是这两句“哧溜,哧溜,我是小松鼠,哧溜,哧溜,找呀找松果。”特别快。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旋律的快慢变化,我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歌曲中讲述的画面,让幼儿体会到小松鼠非常灵活,爬山动作很快,所以歌曲的前半部分是唱得快快的,小松鼠背着松果爬下树,动作就变慢了。
2、本次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幼儿听到她所喜欢的歌曲会情绪非常快乐,有时会手舞足蹈。还有分角色表演有的幼儿表演松鼠有的幼儿表演松树,需要相互配合,生生间的合作才能很好的完成。幼儿也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问题:
有些孩子注重满足游戏,在游戏时做动作方面就不是非常到位,急于求结果,还没唱到最后一句时就已经把松果拿出来了。
分析与启示:
我们在开展音乐游戏时,我觉得有时候自己会局限在教案上,照本宣科的感觉。其实完全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现场反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放开孩子们的思维,也打开自己的思路。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幼儿园对幼儿的音乐方面的培养就在于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和自发地进行音乐活动,并且能够创造性的进行歌词和舞蹈动作的创作。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技巧的训练,应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思想、理解、创造。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社会性音乐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协作交往,沟通的能力。从而对幼儿活泼快乐情绪的培养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的社会性得以发展。
对应策略:
教师在教授游戏动作时可以在详细一些,就是在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时要把握得更加好一点让幼儿多练习几遍。这样对后面游戏环节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名称:鼓上的小米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对鼓声的轻、响有一定的反映。
2、用自然的声音唱曲中的轻响变化,能替换部分歌词演唱。
活动准备:
鼓、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激发兴趣,初步感受声音的轻响与强弱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鼓,它可神奇啦,还会唱歌呢,听小鼓在唱什么?” 1、X X
X
XX
X
(1)小鼓唱了什么?(咚)唱的声音怎么样?(很响)一起学一学。
(2)再听这次小鼓唱的声音怎么样?(很轻)学着唱一唱。
2、X .X
XX
X 师:“听小鼓又唱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说。一起学学。
二、出示小米粒 —— 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 与 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这是谁啊?我们也可以叫它米粒,今天米粒要在鼓上为大家跳舞呢?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得出: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可以按节奏说说)
三、幼儿游戏 —— 进一步体验 感受歌曲的强弱、高低变化
师:“现在我们来和小鼓玩个游戏,你们做鼓上的小米粒,听了音乐来跳一跳,好吗?”(反复两次)
师:“除了小米粒谁也可以在鼓上跳舞呢?”听音乐再次表演。
四、学习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 用自然的声音唱曲中的轻响变化
师:“小鼓和小朋友玩得真高兴,现在它想给大家唱歌了,仔细听听小鼓唱了什么?”(教师范唱两遍,结合动作)
1、小鼓唱了什么? 2、你们想和小鼓一起唱歌吗? 3、变换演唱形式采用对唱。教师先唱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五、仿编歌曲 —— 能替换部分歌词演唱
师:“刚才我们说了可以请花生、瓜子等很多食物来鼓上跳舞,那你们能把它们唱到歌曲中去吗?”幼儿听音乐自由编唱。
1、请个别幼儿演唱。
2、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1、多领域的结合,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我把学唱歌曲与科学探究巧妙结合起来,现场演绎小鼓唱歌米粒跳的现象,让孩子们观察推测,感受物体震动的幅度与频率,同时有效帮助幼儿理解与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
2、通过游戏表演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根据中班幼儿认知水平和音乐的特点,我巧妙地将游戏融入到学习歌曲节奏的过程之中。音乐表演游戏的形式能让孩子们通过自身进一步体验感受歌曲的强弱、高低变化,为学好歌曲打下一定的基础。
问题:
当我请幼儿表现米粒蹦跳的感觉时,很多小朋友十分兴奋,一下子跑了出来,到处乱跳,特别是贝贝、京京、colin、芊芊这些孩子,叫也叫不停,直接影响了课堂纪律。歌表演的时候也是如此,孩子们是十分投入音乐活动,但是过于兴奋了。
分析与启示:
幼儿对音乐游戏还是非常喜欢的,兴趣也非常高涨。但是我发现我们总是在教师里按照普通座位来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这样就局限了幼儿的活动范围。这节活动也反映了我的薄弱处,我要加强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常规教育。我想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童化”自己,引起感情共鸣。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如果我能“童化”自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音乐活动的过程与细节,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愿意大胆表达自己感受,那么音乐教学活动的常规建立就不难了。(二)让幼儿充分参与常规的建立。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孩子对日常规则的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体验成功的乐趣,更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在规则的执行中,幼儿会更加乐意接受甚至主动地成为监督者,使常规教育更能顺利实施。
对应策略:
适当调整座位,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将座位围着空场地留给幼儿,让他们尽情地在里面表现米粒跳的动作,同时也便于教师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也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拍手、跺脚、抬手臂等方法来表现米粒的动态,这样既能保持课堂纪律,又不显得活动呆板无趣。
综合 领域
活动名称:稻子和麦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
2、欣赏故事,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认识稻子和麦子
1、这几天呀,农民们可开心了,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出示稻子、玉米、棉花、黄豆图片.2 提问:你们都认识他们吗? 小结:田里的稻子,玉米,棉花,还有黄豆们都成熟了呀。
3.过渡: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小结:稻子长的弯弯的,/麦子长的直直的,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
4.提问: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
小结: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二、故事:稻子和麦子 —— 指导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1、引导:其实稻子和麦子以前是好朋友种在一起的,后来他们两个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所以他们分开了。
三.结合生活经验
师: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哪些食物是稻子做的?哪些食物又是麦子做的吗? 小结: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就是我们吃的白米饭,而麦子用来做面粉,可以做成面,蛋糕、面包。
师:你喜欢吃米食品还是面食品?为什么? 小结:米面食品各有各的营养,所以我们午餐中有时候吃面的话还会吃点饭做代培,经常会有米面搭配,才会更有营养。
活 动反思:
明显成效:
1、目标预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
本次活动在秋天的主题里,经过两个礼拜秋天主题的开展,孩子们对秋天的主题有了很多的了解,比如秋天是水果和农作物丰收的季节,秋天是落叶纷飞的季节。孩子们对于秋天的话题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对本次活动也是充满兴趣的。
2、目标达成较好。
在开展本次活动前,我有意了解了孩子们对于麦子和稻子的经验,从中发现,孩子们对于稻子和麦子是没有经验的,特别是现在都生活在城市里,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从图片上面看到稻子和麦子。通过本次活动,大多数的孩子能区分稻子和麦子,能说出稻子和麦子的不同点。
问题:
1、对秋天农作物缺乏相关经验。在活动中的提问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秋天有哪些农作物丰收了,以及对于秋天农作物的名称不了解,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孩子们只能从图片上获取稻子和麦子的信息,无法亲身感受。
分析与启示:
1、现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对于秋天的农作物都不了解。平时都没有机会去接触这方面的东西。通常家长只会对秋天的水果跟孩子讲讲说说。
2、今天的活动是让孩子们从动画、网络收集的一些图片,让孩子们用眼睛看,来获取一些麦子和稻子的信息。应该让孩子们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
对应策略:
1、和家长交流这个月的主题,开启家园共育机制,这样对于孩子主题经验的积累更加丰富。
2、老师可以拿来真的稻子和麦子,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真实的稻子和麦子,通过用多种感官的方式,就更加能区别稻子和麦子。
活动名称:有趣的橘子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数数等活动尝试估算。
2、激发幼儿对估算活动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桔子、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魔术盒,盒子里装有一种水果,请幼儿来玩“猜一猜”的游戏,猜猜魔术盒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1、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 2、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要剥开皮才能吃,继续猜一猜是什么? 3、是一种有点圆的水果,要剥开皮才能吃,剥开以后里面是一瓤一瓤的,像小月亮一样的,猜猜到底是什么? ——揭示答案:魔术盒里的水果是橘子。
二、观察橘子的外表 ——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
1、每人一只橘子,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玩玩,发现橘子有什么秘密。
2、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发现的橘子的秘密告诉大家。
三、操作(剥、点数、品尝)
1、剥橘子:
(1)橘子怎么剥开呢?请幼儿自己动手试试看。
(2)请幼儿介绍自己剥橘子的方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剥橘子的好方法。
2、点数橘子里的瓤:
(1)请幼儿用又快又好的方法数出自己的橘子里有多少橘瓣。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点数方法。
(3)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向别人请教点数橘瓣的好方法。
(4)请幼儿把自己学习到的点数橘瓣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品尝橘子:
(1)品尝自己的橘子,说说是什么味道的?橘瓣里面有什么?(2)可以和同伴交换着吃,说说味道一样吗?(3)橘瓣上剥下来的白色的东西是什么?(经络)它有用吗?可以吃吗?尝尝味道。(经络可以帮助消化)
(4)小结:橘子的味道酸酸甜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很有营养,橘瓣上的经络又有帮助消化的作用,橘子真是一种不错的水果。
四、游戏:变变变
1、出示图片,其中只有一样是橘子变成的,请幼儿猜猜是哪一样? A、柠檬干
B、胡萝卜汁
C、陈皮 2、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橘子变成的,说说理由。
3、请幼儿品尝陈皮,说说你吃过这种东西吗?它是什么?味道怎么样? 4、揭示答案:陈皮才是橘子变成的。
5、请幼儿想一想陈皮是橘子的哪一部分变成的?告诉幼儿橘子皮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就变成了陈皮,陈皮是一种蜜饯,也有开胃的作用。
6、秋季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橘子又好吃又有营养,能不能多吃,为什么?(多吃了橘子容易“上火”,特别是小朋友不能多吃橘子。)
活动反思:
明显成效:
活动通过猜猜、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感官形式来感知橘子,更积极地激发了幼儿去思考,去发现,同时更直观地帮助了幼儿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在活动中老师也给与了每个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问题:
1、点数的方法比较单一,都是一个接着一个数的。
2、如何体现能对幼儿后续发展有帮助? 分析与启示:
1、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经验,在一些科学活动中也能发现他们对数数的掌握程度。基于幼儿的前期经验,此次活动重点是对物体进行估算,关注的是幼儿估算时的方法,但是在活动中幼儿呈现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指南》关于数的目标中也没有提及到中班幼儿需要具备估算能力,所以结合《指南》精神,此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2、自幼儿教育改革以来,集体活动中更要体现的是幼儿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就是如何体现对幼儿后续发展有帮助的东西。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的数能力,对于过程中要体现的生活核心价值不是很明确,对幼儿终身发展有需要的东西没有注重。
对应策略:
1、《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到:4-5 岁幼儿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 5 比 4 多 1,2 和 3 合在一起是 5。那么本次活动可以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的比较,而不是让幼儿进行一定
的估算,在比较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这样的目标调整还是比较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
2、在活动最后可以增加一个分橘子的环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也是一个对幼儿终身学习有帮助的内容。这种做中学的活动会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幼儿会更积极的参与,并同时激发幼儿之间的友情。
第二篇:中班 主题说明:在秋天里
主题活动: 在秋天里
主题说明: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
在“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主题目标:
1、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知道秋天天气渐渐变凉,小草和树的叶子开始枯黄,菊花开放了,果子成熟了。
2、能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所观察事物的简单印象。
3、在老师引导下有目的地观察几种蔬菜,知道名称,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4、能用水果、蔬菜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感受水果、蔬菜带来的造型美和艺术美。
家长配合:
1、在双休日期间,家长和孩子共同观察秋天的树和花。
2、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好吃的水果,感知秋天的水果多;
3、知道多吃蔬菜营养好,体验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说明——在秋天里[范文模版]
《在秋天里》主题活动开始啦~
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渐渐变凉,树叶正慢慢变色。秋天来了,我们的秋游活动也开始了,树叶唱着歌儿慢慢落下,秋虫相互嬉闹出来玩耍,好吃的水果也让大家流连忘返。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在秋天里》这个主题中,通过秋游、寻找落叶等切入点,让幼儿运用感官发现秋天的多姿多彩和大自然的美妙,了解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卉、秋天的颜色,亲身体验秋天发生的变化。让每一个幼儿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想象吧!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总结
2015--2016的二学期中班主题总结
紧张、繁忙、充实的一年又过去了,这一年来,真是感慨万分,其中有苦也有甜,苦的是这一年的工作任务特别重,大家都没有喘气的机会,甜的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收获。在园领导的指导带领下,我们中班年级组能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学习各种教育理念,并把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用理论去分析实践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教育行为都得到了提升。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能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合理利用、整合各方资源,关注个别差异,坚持保教并重,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迎接市区域活动比赛和新《纲要》的展示活动,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充分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我们组的老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更为开放的、选择性更强的游戏环境,提供了各种废旧材料,用于结构的、主题的、科学探索的、美工的,使角色游戏和区角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增加了各游戏内容之间的联系,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性别、不同个性幼儿游戏类型的倾向性和游戏水平,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促进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及合作,也达到了个性发展的目的。在环境创设方面,各班能注意体现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并且能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匹配。每个班都能根据自己班主题开展的情况布置环境,并因此形成了各班个性化的主题墙饰。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能注意随时调整、更换环境,让环境跟着主题走,使环境成为了幼儿
活动过程的缩影,也使家长了解了教学内容的进程,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家园配合更见成效。
在进行师生共建的主题探索活动中,确定了主题后(中班上学期“红黄蓝绿”的主题)大家都能积极为活动做准备,配班老师互相听课,课后及时与上课老师交流意见。有的活动上了多次,教案也改了又改,挖空心思,使自己的活动设计更完美一些。老师们诚恳地互相提意见,弥补一些不足,使活动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师幼互动及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老师们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还配上了照片,最后整理成文。这一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当然,这离不开我们组每个老师的支持。
我们组的老师积极领会新《纲要》的精神,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每个班都能把家长看成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利用节日和休息日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中秋节,中(2)班开展了“圆圆月暖暖情”中秋晚会,孩子、老师和家长坐在月下,品尝月饼、水果,吟唱中秋儿歌,听老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憧憬着月宫的美丽。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精彩的节目,随着音乐尽情的放声歌唱或表演。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节日的浓郁气氛,更体验到了一种温馨的亲情。中(3)班在元宵节之际,用孩子的口吻,向爸爸妈妈发出了邀请,邀请他们来园和孩子一起搓元宵、吃元宵、做花灯、猜谜语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家长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节日的气氛,更是在孩子的心里流下深刻的印象。
中(2)班利用休息日走进社区,开展了“争做文明小市民”的亲子活动,向人们宣传“六不”行为规范。
中(1)班和中(4)班也利用休息日开展了“回归自然”亲子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在活动中孩子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画画、唱歌、烧竹桶饭、玩游戏,这时父母和老师已经成了孩子最信赖的朋友和最好的游戏伙伴了。
“六一”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排练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绿色环保时装秀”和舞蹈“唐老鸭跳起了迪斯科”,在排练期间我们的老师放弃了许多的休息时间,喉咙变沙哑了,脸色变难看了,碰到有老师生病时,其他老师会主动把任务承担起来,为了演出成功,我们的老师没有一句怨言。最后孩子们自信的表演获得了家长、老师和其他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本学期我们中班组每个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把特色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一日的生活之中。
一年来,我们中班组的许多老师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年级组的工作是在各位老师的理解、支持、合作中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配合和辛勤劳动。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才有了今天的可喜成绩。今后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投入地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教学研究方面还要不断地研讨、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创更多的教学成果。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蛋壳里的春天》
[摘要] 植物的生长和培育是大家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对于中班年龄的幼儿而言,他们更喜欢去摸索和了解,在蛋壳里培育植物能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因此,开展了“蛋壳里的春天”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旨在向幼儿渗透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对使用回收废弃物的意识,提高幼儿自主探究与发现,大胆尝试与操作,勇于表现自己和表达等能力。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及时调整了预设的活动,孩子是动态的,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是我们预想不到的,因此预设和生成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交替的变化中。
[关键词] 蛋壳
春天 植物 生长
一、主题活动方案的说明
(—)主题选择的缘由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与众不同的容器来当做花盆种植植物,并能够悉心照料,感受到爱护花草和种植花草的乐趣,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做到:“我们爱花不摘花,我们爱草不踩草“的良好品质。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废旧材料。2.让幼儿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3.鼓励幼儿照料植物,主动观察,自主解决问题。4.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植物的生长特征。5.教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学作品,爱看图书。
6.让孩子欣赏有关植物生长的音乐作品,哼唱或者表演相关的歌舞和舞蹈 7.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游戏《芽胞胞》,能合节拍做动作。
8.使幼儿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要求动作轻松自然;会听信号变速走。
(三)主题网络图
蛋壳
装水 容器
装植物种子
做滑稽人 学会用各种工具浇水 种花、植物 破了怎么办? 做不倒翁
二、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
主题活动一利用蛋壳种植的探索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废旧材料。2.让幼儿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3.鼓励幼儿照料植物,主动观察,自主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
1.以经过艺术加工的蛋壳为容器,种植各种常见的植物。
2.材料包括蛋壳、铁丝、滴管、针管、绘画工具以及植物种子等。
(三)活动过程
1.提出疑问:小小蛋壳能做什么呢?“能做滑稽人”“能做不倒翁”“能做项链”„„孩子们纷纷说着自己的想法。是呀,蛋壳是我们经常扔掉的废物,如何利用它来为我们服务,使这废弃的物品成为可利用的资源呢?我想开发一下孩子们的创造思路。
2.教师把一个装饰着漂亮图案、种着吊兰的蛋壳拿给他们看(见图)。孩子们一下子围拢过来,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惊讶、赞赏。“蛋壳还能当花盆呀?”“蛋壳上的画多漂亮!”“要是把种子种在里面能长吗?”“种蒜肯定行,种别的就不一定了。”看来,孩子们也想做这样的花盆,还想在里面试试能不能种别的东西。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蛋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得到完整的蛋壳,孩子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有的说“给鸡蛋打个洞,鸡蛋就能滚出来”,有的说“给鸡蛋打个口,把鸡蛋倒出来,再用透明胶条粘好,蛋壳就是完整的了”,还有的说“把鸡蛋两边打眼儿,鸡蛋就流出来了”„„我等他们都说完了,建议大家回家试试,孩子们都兴奋地表示赞同。我也把这件事写在了家长园地上,希望家长支持孩子完成这项工作。
第二天早晨,每个孩子都带来了蛋壳,并争着把自己取蛋壳的方法讲给大家听。也许是因为孩子们都觉得取蛋壳不容易的缘故吧,他们在操作的时候都很小心,轻拿轻放,没有一个蛋壳被打碎。我用铁丝为孩子们的蛋壳容器制作了架子。孩子们把自己绘上彩图的蛋壳放在架子上,在我的帮助下种上了他们想种的种子。此后,为了控制水量,使种子顺利发芽,我每天都为蛋壳里的种子浇水。孩子们每天都看上几眼,期盼着快快长出小苗,心里对能否长出小苗也不免有几分疑虑。
当蛋壳里的植物陆续钻出小脑袋时,那一棵棵稚嫩的苗苗牵动了孩子们的心。哎呀,真的长出东西了!“这是我的蒜苗苗,它最先出来了。”“我的玉米出来了。”“我的麦苗也出来了。”“我的花生终于出来了,它的小芽多好看呀!”„„几天里,孩子们不断报告他们的喜讯。瞧他们那得意的神情,我问:“它们是怎么长大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它们长在土里,土有营养;放在窗台上挺暖和的;我看见老师给它们浇水„„“小朋友能不能每天照顾自己的小苗苗呢?”孩子们当然愿意。
用什么给蛋壳里的小苗苗浇水呢?这一问题摆在了孩子们面前。有的孩子从美工区找来了易拉罐、罐头瓶、牙膏盒,有的孩子干脆把娃娃家的小锅、小碗拿来了。孩子们忙里忙外,兴致可高了。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小苗苗喝足了水。可再看看活动室、楼道、盥洗室的地面上,到处洒得都是水,踩得一塌糊涂。孩子们有的衣服湿了,有的鞋上溅了水,有的小脸上还挂着水珠呢!看看他们那引人发笑的神气模样,我知道他们正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骄傲呢。
等孩子们渐渐平静下来,我指着保存完好的现场问道:“刚才都有谁喝过你们的水了?”孩子们一时愣住了。“小苗苗喝了水,我的袖子也喝了水。”小机灵鬼孙浩然一语中的。于是,孩子们说窗台喝水了,地喝水了„„我请他们看一看、说一说:“今天我们给蛋壳里的小苗苗浇水,有什么地方你认为不满意吗?”他们说“衣服湿了不舒服,地湿了容易滑倒„„”怎样才能既让小苗苗喝足水,又不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呢?大家商量的结果是班里工具太少了,每人都回家找一个最好用的工具带来。孩子们最后一致认为,蛋壳口小,要用小东西浇水才不容易洒到外面。转天,潘威来园时,很神秘地掏出一支没有针头的注射器:“我想用它往蛋壳里打水,准行!”我鼓励他说:“你真有办法,快去试试。”于婧溪从家里拿来了洁洁灵瓶,我说:“老师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小的洁洁灵瓶,真好玩,试试好用吗?”
以后几天,孩子们试着用自己带来的工具去浇水,材料之丰富令我惊讶:小漏斗、小水壶、果冻盒、小瓶子、滴管,还有像碗一样的橘子皮呢。开始时,孩子用自己的工具,后来就换着用了。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孩子们找到了一些小窍门:太大、太小的玻璃瓶都不好用;塑料瓶好用,一捏就出水;注射器最好玩;老师用洁洁灵瓶做的漏斗、鸡嘴小水桶也很好用。
(四)活动延伸
春天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春天有许多漂亮的花盛开、柳絮纷飞,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蛋壳里的春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植物生长和培育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教育活动二音乐活动《芽胞胞》
(一)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想象嫩芽初绽和生成新叶的样子。
2.用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和想象
(二)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自制象征嫩芽的手饰和头饰
3.串领、沙球、小玲、三角铁等乐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嫩芽怎样长?
-----教师提问:小朋友,春天到了,树枝上的嫩芽长出来了,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 长出来的吗?它们是怎么长成绿叶。
-----教师以肢体动作和充满活力的神情,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牙苞苞,用动作表现发芽的过程。
2、绿绿嫩芽长出来
-----听教师弹奏一遍,告诉幼儿这段音乐讲的就是嫩芽长出来的情形。-----我们仔细地听一遍音乐,想一想芽苞苞是怎样长成绿叶的-----听了音乐,我们好像看见了这样的情景:芽苞苞长出来,一点点长成嫩芽,嫩芽抬起头,太阳照着它,暖洋洋的,嫩芽又仰起头喝雨水,就这样,嫩芽慢慢长成一片绿绿的新叶子。
-----我们再仔细听一遍音乐,想想嫩芽生成的样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注意乐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教师用语言、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
-----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
3、芽儿长得欢
----寻找合适的表现各段音乐的打击器,用乐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来表达音乐,例如:前半段用清脆的小玲和三角铁表现嫩芽慢慢地一点点绽放的情形,后半段用串铃和沙球表现嫩芽愉快地和太阳,小伙伴等打招呼以及迎风跳舞的情景。
----自由选择一种乐器,和着音乐节奏敲击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运用肢体来表演,另一组运用打击乐器伴奏、烘托。
3.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育活动三 美术活动《春天发芽的树》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每种树不同的发芽现象,在绘画不同形状的树木同时,用不同色彩的绉纹纸团儿进行粘贴,表现出不同树木的发芽过程。
2.发展小肌肉动作,尽可能将纸团儿团紧团小。
(二)活动准备
绿、粉、黄色绉纹纸头,胶水,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附近环境中观察春季树木的变化,不同的树形(区分乔木和灌木)观察芽苞的颜色。
2.用油画棒在作业纸上画出不同的树木,教幼儿画树时掌握正确的分枝方法。
3.将自己选择的纸头儿用拇指和食指团成很紧很小的纸团,分别沾在发芽的树枝上。
4.注意指导幼儿沿树枝的左右两方面沾,不要只沽一边,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纸团儿沾不同的数木。
展示幼儿作品。开一个园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作品展。可以邀请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来观看。
三、主题教育方案的设计特点与思路
(一)主题方案的设计特点
幼儿期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良好时期,在主题方案设计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和思考,促进幼儿成为主动和成功的探索者与学习者,适时地引发和鼓励幼儿的积极主动的思考行为。快乐、鼓励的气氛能让孩子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实现感和成就感,教师要多看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要把教育变成渐进的、快乐的事情。
我们尊重孩子的原有生活经验、关注儿童发展的时刻,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题,成为活动的主动构建者。就就是我主题方案的设计特点。
(二)主题活动的思路
根据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特点我在设计本主题的时候,以植物的培育为主要线索,展开春天到、春天的树和废弃物的利用等教学内容。将幼儿对春天植物发芽的认识,还原于幼儿的想象。以“假想”代替“逼真”,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
四、主题评述(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评价及心得体会)
在《蛋壳里的春天》主题探索活动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许多在蛋壳里种植植物的知识,通过教师引导孩子充分预想,会使幼儿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关注小蛋壳里的种子,引导他们照料、呵护小生命,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关爱,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自己带来的工具去浇水如:小漏斗、小水壶、果冻盒、小瓶子、滴管,还有像碗一样的橘子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通过与同伴互相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从老师、同伴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主动的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技能、增强了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
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还结合主题内容,增加了一些个人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要爱护身边的小树苗、小植物。
参考文献 杂志类
[1]周文颖.王平.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导刊,2011(2):50-52.著作类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4] 陈帼眉、刘焱等.《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