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卷(2)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卷(2)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一、分一分(共1题;
共1分)1.(1分)(2019二下·增城期中)有20个红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得几个萝卜? 二、想一想,填一填。
(共8题;
共8分)2.(1分)我会填。
18枝 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分________枝,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________枝。
3.(1分)(2019二下·新会月考)24÷4=________,口诀:________,被除数是________,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表示把________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
4.(1分)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式计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分)(2019二下·云南期中)在横线上填上“>”“<”或“=”。
24÷4________36÷6 15÷3________3+4 20-5________20÷5 4×8________72÷8 49-7________49÷7 6+7________6×7 6.(1分)(2019二下·云南期中)30÷5=________,这个算式中被除数是________,除数是________,商是________。
7.(1分)小丁丁想用12块积木搭4座同样的塔.每座塔由几块积木搭成?(1)12÷4=________(块)(2)答:每座塔由________块积木搭成. 8.(1分)(2019二下·新会月考)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________×4 <30 7 ×________< 64 2 ×________< 21 9.(1分)填上适当的数。
40÷________=8 36÷________=4 63÷________=1×9 54÷6=________ 30÷________=36÷________ 3×4÷________=6 12÷________=4 48÷________=6 72÷________=2×4 三、细心算一算。
(共1题;
共1分)10.(1分)直接写出得数 27÷3= 6×8= 24÷4= 28÷7= 4×9= 35÷5= 6×3= 14÷2= 54÷6= 16÷4= 36÷6= 64÷8= 四、看图写算式。
(共4题;
共4分)11.(1分)找朋友 12÷3 15÷3 10÷2 36÷6 18÷3 24÷6 25÷5 28÷7 36÷6 45÷9 54÷9 16÷4 商是4:
商是5:
商是6:
12.(1分)(2019二下·东莞期末)13.(1分)(2019二下·东莞期中)先把下面的物体平均分,并圈一圈,再写出除法算式。
(1)(2)14.(1分)(2019二下·云南期末)下面的牙刷质量是相同的,买哪一种牙刷最划算?(写出计算过程)五、算一算,填一填。
(共1题;
共1分)15.(1分)我家5天喝完15杯牛奶,平均每天喝几杯牛奶? 六、看图回答(共1题;
共3分)16.(3分)看图回答(1)鸭有多少只?(2)鹅有多少只? 七、解决问题。
(共2题;
共3分)17.(2分)笼子里有多少只小兔? 18.(1分)一本 要3元钱,21元钱能买几本 ? 参考答案 一、分一分(共1题;
共1分)1-1、二、想一想,填一填。
(共8题;
共8分)2-1、3-1、4-1、5-1、6-1、7-1、7-2、8-1、9-1、三、细心算一算。
(共1题;
共1分)10-1、四、看图写算式。
(共4题;
共4分)11-1、12-1、13-1、13-2、14-1、五、算一算,填一填。
(共1题;
共1分)15-1、六、看图回答(共1题;
共3分)16-1、16-2、七、解决问题。
(共2题;
共3分)17-1、18-1、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反思
教者:何平
我执教的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三篇:2014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
(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
1、例
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情景图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比较、讨论。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学生思考、(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一)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放多少个包子? *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需要多少个笼屉? *一共包了24个包子,需要6个笼屉,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
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2)、全班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1~3。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课本P24-25页,练习五4~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
(二)教学内容:
课本P25页,练习七8、9、10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26、27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复习除法应用题。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例2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二)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
(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
(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问题解决: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掌握用7、8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处罚计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练习
2、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八五十六 三()二十七 六()四十八 二()十六()七二十八 八()六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用哪一句口诀求商的?
24÷6= 12÷4= 25÷5= 16÷2=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节日里,小朋友们为了布置教室,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面小旗子,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1、教学例1(1)观察情景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8行小旗子,每行7面。7×8=56,一共56面。)用到哪句口诀呢?(七八五十六)
(2)回答的很好,那么,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教师出示:56÷8= 56÷7= 小组讨论后反馈。
(生:56÷8=7 56÷7=8)你是怎么知道的?说一说。
生: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56÷8,就想()八五十六,用刚刚的乘法口诀,答案是7。
生:56÷7,可以想七()五十六。
师小结: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2、做一做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1题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第3小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集体回答。并说说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是对刚刚学习的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巩固与加强,组织学生练习,进行抢答,并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题,把对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计算除法的考察与数字排序相结合,增加了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分步完成,先计算,后排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56 56÷8=7 56÷7=8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
2、填空
()九二十七 八()七十二 四()三十六 五()四十五()九六十三 六()五十四
3、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 21÷7= 40÷5 = 28÷4 = 49÷7= 32÷4=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师:节日里,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还吹了很多心形的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新|课 | 标|第 | 一| 网 预设:有27个气球,每行9个,共3行。
(1)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以摆几行呢?(列式27÷9)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个呢?(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1——3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6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队还是负队,队员都是8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不唯一。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想法。[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27÷9=3 27÷3=9
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48÷8=6(本)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练习九”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5×6=30(元)36÷9=4(个)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
(二)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加上第二单元学习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现在让我们在卡片上写出这些除法算式。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写,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白卡片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81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整理的。
预设:小组1:我们是按照除数来写的,先写除数都是2的算式。小组2:我们是按照得数来写的,先写得数都是2的算式。(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预设:生1: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生2: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生3:乘法口诀有45句,但是除法算式却有81道,因为除了两个因数相同的口诀外,每个口诀都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得数(1——9内),另外几名学生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师:明明把被除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4,除数是6,我们是不是可以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是24,用4×6得到的。)师: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师:那么能求出原来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42)
师: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的商,想一想,应该是几?(除数是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学会熟练运用被除数=除数×商求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学生交流,集体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