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1
《三打白骨精》故事中,白骨精的三变是故事的起因,在感悟这一人物形象时,我力图通过原著中对“村姑”和“老公公”的描述,引导学生感悟村姑的“美”和老公公的“善”,更进一层挖掘出美的背后是心灵的丑,善的背后是心灵的恶。
而对于老婆婆的形象感悟,我则换用对比的手法,扣住一个“闪”字展开教学,从而学生产生外表“可怜”,实则“可恨”。读完“三变”,白骨精的反面形象就显露无遗了。学生评价的词语很丰富,有阴险,狡诈,贪婪,蛇蝎心肠,诡计多端等。
我顺势引导:那么在这三变中,白骨精分别是的是哪些计策呢?我当时预设的答案其实只有三个:美人计,离间计和连环计。谁知,学生生成的答案却大大超越我的预设,而且十分在理。如:化作一缕轻烟,那是金蝉脱壳之计;扮作哭啼寻女的老妇,那是苦肉计;迫使唐僧念紧箍咒和逐回花果山,那是借刀杀人之计。学生的答案让课堂变得更美丽,更有生趣,同是也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
课堂进行到第30分钟左右,是学生的思维出现疲惫,如何让学生跳过这一“盲区”,将认真听课进行到底?我根据教材内容,插播“圣僧恨逐美猴王”的视频,直观、熟悉的西游记电视片段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唐僧的迂腐,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孙悟空的冤屈,痛苦,但有情有义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视频播放结束,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或者是对唐僧的埋怨,批评,或者是对悟空的同情,安慰。此时此刻,安排学生写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果然,学生都能静心写,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2《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课文的主要特点是:
(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课文总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孙悟空机智聪明,“三次”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又疾恶如仇、坚定不移,三打白骨精,次次不放过。白骨精的贪婪狡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村姑,再变老婆子,最后变成老头儿。唐僧胆小怕事,人妖不分。
(三)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语句不同,用词准确生动。“一打”是“劈脸一棒”;“二打”是“当头一棒”;“三打”是“抡起一棒”。还有课后练习3中的带点字词同样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夺”字表现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字代表了一个很突然、很敏捷的动作。一个八旬的老妇人能作出这样的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正常人不同。
(3)“摔”字表现了唐僧的胆小。
(4)“笑”字表现了孙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优点:本节课是一节读书交流课,在上节课学生自主填写读书报告单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然后走进人物,品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认为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三变”“三打”“三责”,其间通过课文与原著的对比学习,采用“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悟交流”的方法,师生同品“三变”,学生自品“三打”与“三责”,不仅深入分析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而且品味了文章精妙的语言,感受到名著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尤其是学生对教材的解读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期,远远高出课文的要求,能够联系原著感悟人物的不同性格,发言更是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不仅如此,学生们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并自主解决了“为什么孙悟空不依次打死而要三次打死白骨精呢?”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将文章的难点突破。不但懂得了孙悟空降魔除妖的艰苦不易,而且揭示了小说的“反复叙事”的写作可以手法使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不足:
1.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扶”有余,“放”不足,不经意间对学生的还是干预过多。
2.在交流“三打”“三责”环节时与“三变”的方式过于雷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像同桌交流在自由发言,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三打白骨精语文教学反思
文章向我们描绘了诡计多端的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变化成不同的人物,都被孙悟空识破,结果还被孙悟空打死的故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能较快地得到提高。在教白骨精第一变的时候,我是采用采用扶着走的方式,教会学生圈划描写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让学生自己学习白骨精的第二、第三变。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变的基础上很快投入了情境中,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完课文,鲜明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坚定不移、机智勇敢的孙悟空,诡计多端、千变万化的白骨精,慈悲心肠的唐僧,馋嘴的猪八戒。这些人物在学生的踊跃评价中似乎已走进了我们的教室,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既然学生对这些人物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何不让他们演一演呢?于是,我让学生按就近原则自由组合,尝试表演,学生的兴致异常高涨。瞧!白骨精不仅“美丽漂亮”,还那么嗲里嗲气,猪八戒不仅馋嘴,还那么“好色”,孙悟空的疾恶如仇与机智勇敢也是那么惟妙惟肖,唐僧胆小、懦弱也是那么逼真。如此一来,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人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篇:语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不像数学那样,每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语文老师当久了,有时我会想:一篇课文,究竟要让学生学点什么?
我曾经硬生生地把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分为四块,感觉虽不全面,但很有效。
第一块:会读。
学生自主练习,遇到不会读的字,先找生字表;若表中没这个字,则查字典,并添到生字表中去。遇到读不顺的句子,先试读,实在不行就问同学问老师。
检测时,开火车,每人读一节;读完一节,同学纠正,大家都没发现的错误老师指导。要求不高,读准确通顺就行。
第二块:识字。
自主学习方法:对着生字表上的拼音书空,对着生字想课文中的生词,再对着《补充习题》或《作业本》上的一、二题(一般是字词类练习)书空。
检测时就用这些习题来默写,然后当堂订正。
第三块:识事。
这一块最难,不同课文差别很大,理解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我有一条原则,宁错勿“灌”。灌给学生的理解,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作用。这里不作详述。
第四块:悟写。
对这一块,我向来重视有加。面对一篇课文,我总要问自己:你打算引导学生悟出些什么写作方法来?毕竟要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
《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其鲜明的特点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的,而以传神的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更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中之重,这也正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部。找准了目标,才好决定学习方法。
第一个环节,自读课文,划出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第二个环节,小组交流人物的特点及其这个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第三个环节,当堂检测,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第四个环节,交流点拨。
教学之后发现,学生对几个人物的特点,比较容易把握。对“夺”表现八戒嘴馋或贪吃、对“摔”表现唐僧胆小,学生也易于理解;对用“闪”表现白骨精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有点难,往往理解为表现其狡猾。
最后增加了一个环节,欣赏本班学生作文中用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精彩句子:
我叫丁毛毛拿些东西给他吃。丁毛毛居然把刚才买的东西都捧在手里,一个也不肯给。真是个小气鬼!后来一边跑一边掉,她却一点也不在乎。
但我终于忍不住了,一咬牙,才把胳膊上的一根毛剪掉了。一剪完,我就扔了剪刀,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等着变成疯子。
女同学的议论让有些男生更起劲了,张小军明明可以一下子就跳过去的,为了逗女同学笑,他偏偏要跳三下。
乐乐看见我,高兴极了。掏出葡萄干,用他那脏兮兮的小手,抓了一大把硬塞在我嘴里,塞得我满嘴甜。
当然,这篇课文中可用作写作训练的地方很多,如想象“美貌的村姑”长得何等模样,想象“山势险峻、峰岩重叠”的景象,但有句老话:嘴里贪多嚼不碎。倒不如抓住一点让学生领悟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免得悟了很多却没有哪一样搞明白。
第四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篇一: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一、该课表现突出的几方面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吕老师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吕老师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吕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像老师一样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二、值得商榷方面
整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是否在自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打”进行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读、说说、议议,保证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汇报的形式,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这样教学,或许在具体交流时还可以节约时间,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篇二: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着名古典小说《西>游记》,课文通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不移、本领高强的特点。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于学。我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设计好学习环节。我就要求学生通过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会阅读方法。
一、重视学生自主体验,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老师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且找出三次斗争中,描写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语句,并且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感受,注意引导,及时点拨,当学生根据自己所找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会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启发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二、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教学完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后,我带着学生回顾了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并归纳了方法: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这样带着学生运用学法,通过这次的尝试,我觉得更有必要,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方法,特别是阅读的方法,有了清晰的归纳,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后面的教学。当我引导他们说出第一步“阅读课文”,后面的方法学生也能相应说出,说明他们对之前的学习方法印象比较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我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关键词句的深入挖掘上还欠缺,在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导致后面的教学时间先得仓促,没有完全展示出学生精彩的回答。我认为,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周全一些,因为我们都是本着上好每一节家常课的心态去认真备课。
篇三: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三打白骨精》第一课时,课一结束我们班学生就翻起了厚厚的《西游记》,没带书的也凑过去看。可是昨天他们还向我抱怨原着太难读了,好多字不认识,好多话看不懂。现在我没布置看书,他们却捧起来书。看到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兴奋的眼睛,我不禁有些得意。这是学生对我这节课的最好评价。我激发了他们看《西游记》原着的兴趣,改变了他们讨厌《西游记》原着的看法。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实现了。课堂上我引用了原着中三段描写,使学生感受到古典小说语言的美丽。语言美丽动人,怎能不打动学生求知的心?
《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已经通过不同途径看过很多遍,像《三打白骨精》这样的经典每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讲述。所以在选择《三打白骨精》作为名着导读指导的时候,绝不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但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熟悉故事很打程度上源于曲折离奇的情节,而非语言本身。这样的学情为我寻找教学的切入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我从语言出发,联系学生现有储备,引导孩子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比较,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感受白骨精的阴险、狡诈、伪善,感受《西游记》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这个特点。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题,在读中引发质疑:为什么三打白骨精,不是一打或五打、六打?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为何不“一打”结束?接着抓住课题理清课文脉络,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强调语言简洁,要有概括性。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
学习课文时,我紧紧扣住文本语言,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努力构建有效课堂而开展教学:
1、朗读指导到位。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赋予“朗读”更深刻的内涵。朗读是对文本的再创造,朗读是深层思考后的感悟,朗读是个性化理解的表达。教者应运用多种策略,引领学生>倾听、揣摩、看图、想象,或教者直接用语言渲染,学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把文本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真正读进文本之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在这节课上我抓住时机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朗读。
2、感悟理解到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这一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描写白骨精“三变”的语句。学生找出后,反复咀嚼品味。
第五篇: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学,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