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部储层石油勘探的钻井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对于深部储层的概念进行阐述,从而对于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勘探工作进行探究,同时对于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的钻井勘探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结合实际经验,对于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勘探钻井技术的为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深部储层石油勘探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深部储层;石油勘探;钻井技术
1深部储层的概念阐述
所谓的深部储层就是指在古代潜山当中的一种油气的聚集地带,经过很多年的风化作用以及地质构造的运动,形成了一种裂缝,这种裂缝后来也就形成了能够进行储层的空间,从而进行储层来自地下深部的油气。地下深部的油气通过非整合的通道积聚到储层当中。我们国家对于深部储层的相关了解,主要来自于我们国家对于深部储层类型的亚久,包括风化壳类型的储层、深潜山类型的储层以及变质岩潜山的储层和沉积形式的储层。
2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勘探工作的探究
我们国家的深部储层石油勘探工作,由于我们国家的地质结构特点,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深部储层石油勘探工作较为困难,下面将会重点阐述我们国家进行深部储层石油勘探技术的几项前期工作。
(1)对于深部储层及结构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为了有效的提升深部储层石油勘探的成功率,就必须要对深部储层属于上述的哪种类型以及具体的内部构造进行调查和来了解,同时也要对测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对于地质结构的调查数据,对于深部储层的特征以及深度和油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这些数据来对深部储层石油进行判断,进而提升深部储层石油勘探的成功率。
(2)对于新型物理探查技术的分析和研究
对于深部储层石油的地质特点进行调查相对于浅层来说,会更加困难,所以以往的石油勘探技术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深部储层勘探的要求。因此就需要积极的对深部储层石油的勘探技术进行创新,才能为深部储层石油的勘探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另外,也要提升和创新深部储层的地质勘探技术,提升地质勘探的精确度,为深部储层石油的勘探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依据。
(3)对于新型测井解释技术及油气解释精度的分析和研究
进行深部储层石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具有油气存在的深部储层,由于目前地震技术的分辨率较低,无法有效的探测出深部储层内部是否含有油气。但是测井的曲线技术却能够通过相对较高的分辨率,来对深部储层内部的空间以及结构进行相对精确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能够比较有效的判断出深部储层内部是否含有油气,进而通过这种评价的结果来结合相关的地质分析资料和试油资料,来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深部储层模型,来辅助石油勘探的进行,从而有效的提升石油勘探的成功率。
3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的钻井勘探工作的研究
(1)多分支水平钻井技术分析
多分支水平钻井技术属于目前在我们国家应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钻井技术包括侧方钻水平井技术以及水平径向钻水平井技术等等。多分支水平钻井技术主要是用过利用定向的井或者直线井来进行,把井眼作为基础,在井的内部侧方多个分支进行钻井,一般来说对于离散式的深部储层油气进行开采的时候会经常使用这种多分支水平钻井技术。多分支水平钻井技术相对于其他钻井技术来说,更加节约成本,同时也更易于控制钻井平台的数量,利用较少的钻井平台,来开采更多的石油,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开采石油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
(2)深井及超深井钻井技术分析
深井以及超深井的钻井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深部储层石油勘探工作中都属于比较普遍的一种钻井技术,这里所说的深井钻井技术通常是指在地下四千五百米到地下六千米范围内的钻井技术,而这里所说的超深井钻井技术通常是指在地下六千米以上的钻井技术,深井以及超深井技术对于深部储层石油勘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钻井技术,尤其在石油需求量巨大的今天。我们国家的深部储层石油勘探一般分布在在西部和东西部地区,对于深井以及超深井钻井技术的需求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的深部储层地质结构较为复杂以及深井以及超深井技术自身的一些劣势,使得深井以及超深井钻井技术并没有在我们国家的深部储层石油勘探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所以,我们国家应该积极的进行深井以及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开发和提升,从而更加高效的对这种技术进行应用,提升我们国家对于深层油气储藏的勘探成果,提升石油开采的效率。
(3)复合式的钻井技术分析
复合式的钻井技术主要采用的是螺旋钻和PDC钻相结合,这种钻井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来说更加高效,速度也更快,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钻井过程中事故的发生概率。
4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分析
目前来看,我们国家深部储层勘探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我们国家钻井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国家现有的勘探技术以及钻井技术相较于以往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关键的勘探技术和钻井技术还有待于开发和研究。例如在深部储层的钻井时,应该积极的研发出保证钻头稳定运行的技术,以及提升钻井速度的相关技术,同时也要积极的把钻井技术与先进的智能技术相融合,从而有效的提升钻井和勘探的效率和质量。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计算机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应用到钻井技术当中,包括远程的遥控领域以及远程传输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深部储层室友勘探领域的融合,将会更好的促进我们国家深部储层石油勘探钻井技术的发展。
5结语
深部储层的石油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高效的开采深部储层的石油对于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深部储层的地质类型以及储层类型来制定更加有效的钻井方式和勘探方式,从而制定较为有效的方案,保证在钻井和勘探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深部储层室友勘探钻井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奔.虚拟样机模拟技术在石油勘探钻井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2,(3):82-82,96.
第二篇:深部钻井存在的问题
中油网消息: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资料可以了解到,西部地区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总资源量的38%,其中有73%的石油资源量埋藏在深部地层;东部地区是我国石油的主力产区,浅层、中深层的储量基本都已探明和正在开采,深部地层尚有53亿吨的石油储量可供勘探开发;中部地区是天然气的集中区,有52%的天然气资源量在深部地层,因此,深井钻井在我国的工作量非常大,深井钻井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深部钻井存在的问题
深井钻井要穿过多套地层,这些地层跨越的地质时代较多、变化较大,相应的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同一井段可能包括压力梯度相差较大的地层压力体系和复杂地层等,施工时一口井中需要预防和处理几种不同性质的井下复杂情况。再加上深部地层高温、高压、高地层应力等,会使井下复杂的严重程度和处理复杂的难度大大加剧。就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水平来说,钻深井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钻井的主要装备性能差、比较陈旧,和国外的先进装备相比落后的太远了。
2、上部大尺寸井眼和深部井段提高钻井速度是一大难题。
3、多层套管时,深部井段小井眼的钻井速度问题。
4、减小技术套管磨损和破裂后处理问题。
5、防斜打直技术。
6、深井固井质量问题。
7、井漏、井涌、井塌、缩径等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8、深井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
9、深井钻井液现有体系中的包被剂抗温问题、高温稳定剂的复配问题、深井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问题、深井钻井液的环境保护问题、深井钻井液检测系统陈旧、不配套问
二、对深井钻井的几点建议
1、我国目前使用的深井钻机一部分是七、八十年代进口的钻机,这些钻机虽然经过了改造,但仍然是性能落后、总功率偏低、缺配件等,需淘汰更新。另外,一些井下仪器、工具、管材等也不能适应深井钻井的要求,严重影响机械钻速、井下安全和施工质量,如现在使用的仪器耐高温性能差、钻头不适应深井段、套管的材质差等。
2、提高深井大直径井段的钻井速度
(1)提高钻井装备的装机功率,解决大尺寸井眼所需的能量和排量问题。
(2)采用大尺寸钻杆和钻铤,解决水力能量和破岩能量问题。
(3)采用井下动力钻具和复合钻进技术,提高机械钻速。
(4)完善大尺寸钻头的结构和系列,特别强调的是要增加大尺寸钻头的移轴距和适应高转速的性能。
3、提高深部井段钻井速度。深部井段的泥页岩和泥质砂岩等在上覆盖地层压力下变得非常致密,不仅密度和硬度增加,而且从常压下脆性岩石向塑脆性岩石或硬塑性致密岩石转化,牙轮钻头的牙齿在这种岩石中破碎起来非常困难。另外,随着钻井液密度和井深的增加,液柱压力对井底破碎出来的岩屑产生压持作用,牙轮钻头破碎出来的岩屑在压差作用下不易离开井底,结果是在井底形成垫层,降低了破碎效率等。多种原因都影响着深井深部井段的机械钻速,使得机械钻速极低。
提高深井在高抗压强度和高研磨性地层的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一直是困扰钻井工作者的技术难点。随着钻头和井下工具技术的发展和实践,针对高抗压强度和高研磨性的地层,国外目前逐步推出了一套提高机械钻速的技术途径,即采用特殊设计的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与高速涡轮动力钻具组合,依靠强化钻井参数的办法提高钻速。与牙轮钻头相比,该项技术可提高机械钻速3~10倍以上,大幅度提高了深井在高抗压强度和高研磨性地层的机械钻速。
4、提高深井下部小直径井眼机械钻速。
在215.9mm井眼中,下完139.7mm套管或177.8mm套管(有时215.9mm井段不太长或在地层较稳定情况下,也有下177.8mm套管的)后使用117.48mm或149.23mm钻头钻进。在这种井段中钻进,小直径牙轮钻头的轴承寿命较短,若用小直径金刚石钻头,在有些地层的机械钻速也很慢,这都是深井小井眼钻井的难题。如果能提高小井眼井段的机械钻速,对深井钻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许多小井眼钻井的配套技术(如钻头、动力钻具等)未完全过关,因此不仅钻速慢,而且成本也很高。再加上深部小井眼钻进,转速、扭矩、排量、钻压等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解决适应深部小直径井眼使用的小尺寸钻头和动力工具等,是提高小直径井眼机械钻速的关键,如单牙轮钻头目前使用的还不错;小直径螺杆使用的也不错,但就是质量不稳定。
5、防斜打直技术,特别是山前高陡构造的防斜技术。深井因为井段长,如果方位不变,即使井斜不大,到底位移也会超标。目前我们使用的防斜技术有:满眼钻具、钟摆钻具、复合钻进、吊打等,但这些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如在地层倾角大的地区使用效果很差。国外,如德国、意大利和美国分别研制出了VDS、SDD自动垂直钻井系统,效果非常好,井斜基本上都控制在1°以下,最大井斜也不超过2.5°。
6、减小技术套管的磨损技术
(1)采用井下动力钻具,减少钻具的转动,这种方法最有效,但要防止粘卡卡钻。
(2)把直井段打直,把斜井段打平滑,减少钻具与套管之间的压力和接触点的固定。
(3)采用设计合理的钻杆护箍。护箍能减少钻杆与套管的磨损,但如果护箍设计不合理容易掉,有可能造成卡钻事故。
(4)提高井下工具的使用寿命,减少起下钻。
(5)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
7、深井固井质量问题
影响深井固井质量的问题比较多,如泥浆密度高和水泥浆的密度接近,顶替效果差;初凝时水泥浆失重,导致气窜比浅井更严重;封固段长、施工时间长,风险比较大;井温高,温度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较大;下部小井眼固井,套管与井壁间间隙小,施工时排量小、泵压高,难以保证固井质量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多方面努力。
(1)合理的井身结构设计,简化施工工艺,从根本上减小施工难度。
(2)提高套管配套工具,特别是井下工具的质量,保证施工简单、成功率高。
(3)做好井眼准备、提高施工质量,全面提高固井工艺技术。
(4)矿渣MTC固井有稠化时间及稠化过渡时间短、高温强度高、沉降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适应深井固井的新技术。
(5)小井眼固井,环形间隙小,泵压高、排量小、套管难以居中等特点,要提高小井眼的固井质量需从几个方面入手:①、采用特制的钻头或扩眼器,如双心钻头、水力扩眼器,增大井眼尺寸;②、使套管居中,如焊扶正器等;③、优化高温条件下泥浆的性能;④提高顶替效率,如采用延迟固井法,即替浆结束后,将套管起至主封固段,然后再下到预定位置。
8、对深井复杂情况的预防与处理。深井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比浅井多的多,在常见的复杂和事故如井涌、井漏、井塌、缩径、断钻具等的预防上,只要把现有的技术运用好,把工作做细,完全能够达到安全生产。但在处理这些事故和复杂时,难度和危险性比浅井大的多,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井下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其他井的工作经验。
9、深井定向井、水平井钻井,定向时传统的方法只滑动不旋转,这种方法对深井来说有很多弊端,钻压难以传到钻头上,严重影响机械钻速;容易引起粘附卡钻等。近几年,国外推出了适应深井定向、水平井的全新的钻井方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和旋转式闭合回路钻井系统,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10、深井、超深井的现有钻井液体系中包被剂普遍存在抗温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建议开展和应用三磺钻井液和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阳离子型(大阳离子、小阳离子)相互间的功能互补的新体系的研究与现场应用。针对现有深井液体系使用的处理剂富含铬离子等其它对环境有极大影响的重金属离子,建议研究应用环保型深井钻井液体系,完善目前国内小范围应用的硅酸盐类钻井液体系、合成基类钻井体系,形成适应各钻探区域地质、工程条件的深井环保型钻井液系列。针对目前深井钻井液检测手段、检测设备远不能满足深井要求,建议配套完善能够检测粘土容量限、页岩稳定性等系列深井钻井液检测仪器,使现场深井检测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的钻井技术通过广大钻井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近几年发展的比较快,对于打浅井、中深井技术比较成熟;对于深井、超深井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施工模式和技术,但和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还非常落后,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取。特别是我国地域辽阔,油田分布广泛,各地区有各地区的地层特点,并且差别很大,相应的技术也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多方面的,所以今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来做。
第三篇:储层分类标准
表1
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评价
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Ⅰ
>30
>2000
中国石油
Ⅰ
>25
>1000
最好
Ⅱ
25-30
500-2000
Ⅱ
20-15
100-1000
好
Ⅲ
15-25
100-500
Ⅲ
15-20
10-100
较好
Ⅳ
10-15
10-100
Ⅳ
10-15
1-10
较差
Ⅴ
<10
<10
Ⅴ
5-10
0.1-1.0
差
表2
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表
分类依据
Ⅰ类储层
Ⅱ类储层
Ⅲ类储层
Ⅳ类储层
渗透率
>100
100-10
10-1
<>1
孔隙度
>20
13-20
4-13
<4
均值
<11.46
11.46-11.54
11.54-11.58
>11.58
分选系数
>2
1.95-2
1.92-1.95
<1.92
偏态
>-1.43
-0.28
-0.55
<-1.98
变异系数
>0.18
0.17-0.18
0.16-0.17
<0.16
最大连通孔吼半径
>1.2
1.13-1.2
1.1-1.13
<1.1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比
<17
17-37
37-49
>49
表3碎屑岩储层物性分类标准
储层物性分类
孔隙度α
渗透率k(10-3um2)
特高孔高渗
α≥30
k≥2000
高孔高渗
25≤α≤30
500≤k<2000
中孔中渗
15≤α<25
50≤k<500
低孔低渗
10≤α<15
5≤k<50
特低孔低渗
α<10
K<5
类别
亚类
空隙类型
粒度范围
物性
毛管压力特征
最大连通孔喉半径um
评价
主要的次要的孔隙度%
渗透率10-3um2
排驱压力MPa
饱和中值压力MPa
束缚水饱和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细、中(粗)
>25
>600
<0.02
0.07-0.2
<10
>37.5
非常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0.02-0.1
0.2-1.5
<20
7.5-37.5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孔,微孔
矿物解理缝
中、细、极细
20-30
100-300
0.02-0.1
1.5-3
<30
7.5-37.5
好
Ⅱ
a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粒间孔,溶孔,构造缝
细,极细
13-20
10-100
0.1-0.3
0.5-1.5
20-35
2.5-7.5
中上等
b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粒间孔,溶孔,构造缝
细,极细
13-20
5-50
0.3-0.5
1.5-3
20-35
1.5-2.5
中等
c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溶孔
细,粉
12-18
1-20
0.5-0.7
1.5-3
25-35
1.07-1.5
中下等
Ⅲ
a
微孔或晶间孔,溶孔
层间缝,构造缝
细,极细
9-12
0.2-1
0.7-0.9
3-6
25-45
0.83-1.07
差
b
微孔或晶间孔
层间缝,构造缝,溶孔
细,粉
7-9
0.1-0.5
0.9-1.1
6-9
35-45
0.68-0.83
很差
Ⅳ
微孔,晶间孔
收缩缝
极细,粉
<6(油)
<4(气)
<0.1
>1.1
>9
>45
<0.68
非储集层
第四篇:深部煤巷顶板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深部煤巷顶板破坏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
[摘 要]为了更好解决深部煤巷的支护难题,通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等方法来分析深部煤巷顶板破坏特征,研究深部煤巷围岩控制原理及支护技术,优化巷道支护基本参数。现场采取了梯次支护技术、帮顶同治支护方案后,巷道变形量在合理范围内,减少了巷道维护成本,有效的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深部煤巷;破坏机理;梯次支护;帮顶同治
中图分类号:TD3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039-01
引言: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回采巷道的支护成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顶板下沉、两帮收敛严重,不得不多次修复。
新桥煤矿进入南三采区掘进后,煤层埋深达到740m,处于深部掘进的巷道在深部高应力的影响下,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矿压显现突出,巷道两帮向内收敛明显,并有锚索、锚杆被拉断现象的发生,锚杆托盘螺母崩出。矿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翻修,从而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概况:
新桥煤矿2304胶带顺槽设计长度为1330m,巷道沿二2煤层掘进,煤层埋深667-740m,巷道断面为矩形,净宽4.2m,净宽2.8m,煤层倾角在4°-18°之间,平均倾角11°,煤层的层理和节理发育。煤层顶板为泥岩、中细粒砂岩,底板为泥岩。深部煤巷顶板变形破坏特征
从新桥矿深部煤巷顶板的调研资料总结发现,煤巷的变形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顶板岩层的抗变形能力极差,很容易发生大的挠曲下沉,导致顶板由下至上的离层冒落破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巷道两帮变形和顶板下沉同时发生,且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
2.2 巷道受动压影响时,其敏感程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大;
2.3 巷道掘进后一直难以稳定,持续变形,在巷道服务期间需要多次翻修。深部煤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3.1 顶板梯次支护技术
梯次支护技术的原理是:首先采用锚杆支护在巷道顶板浅部围岩造壳(一阶支护),再采用短锚索支护控制顶板中下部软弱煤岩形成二次强化锚固承载结构(二阶支护),再应用长锚索对已形成的二阶锚固承载体向顶板上部深层煤岩体实施整体组合锚固(三阶支护),使厚软弱层顶板巷道围岩逐段依次得以多次锚固,在顶板岩层中形成一定厚度和承载强度的具有组合锚固效应的阶梯式立体支护结构,有效控制顶板围岩变形。
3.2 帮顶同治技术
为达到帮顶同治的系统支护效果,在巷道开挖后,首先在巷道直接顶及其上方岩层打锚杆和锚索,锚杆和锚索的锚固点要位于顶板分层之上,使顶板形成整体组合梁顶板承载结构。对比以往的锚网索支护方式,由于组合了直接顶中的若干层岩石,整体组合梁顶板承载结构的强度将显著增强。整体组合梁顶板来可有效控制顶板的下沉变形,减少顶板对巷道两帮煤体的压缩破坏。
与此同时,通过在巷道帮部打锚杆和锚索对巷道附近煤体进行强化加固,将提高巷道两帮锚固体的整体强度,降低两帮变形量。加固巷道两帮,在降低帮部煤体变形破坏的同时也提高了巷道帮部的承载性能,间接控制了顶板的下沉,从而达到了对巷道围岩“帮顶同治”整体控制的支护效果。现场工业性试验
4.1 支护方案及参数
(1)巷道顶板:用6根高强锚杆加4.2m长M5型钢带、矿用钢筋网联合支护,锚杆规格为Φ20×2400mm左旋螺纹钢超高强锚杆,与M5型钢带配套的M5型托盘,锚杆间距750mm,排距700mm。每根锚杆使用1卷MSK2335树脂药卷(里侧)及1卷MSZ2335树脂药卷(外侧)。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200N?m,锚固力不小于120kN。
顶板锚索:顶板沿巷道的走向方向依次布置预应力钢绞线让压短锚索和让压长锚索,每排分别布置两根。让压短锚索钢绞线规格为Φ18.9×5300mm,让压长锚索钢绞线规格为Φ18.9×8000mm,锚索均需加让压管。托盘尺寸为400×400×16mm。每根锚索配3支MSK2335型(里侧)和2支MSZ2335型(外侧)锚固剂,锚索预紧力不低于80kN,锚固力不低于250kN。
(2)巷道两帮:两帮均采用4根高强树脂锚杆加2.6m长M4型钢带(也可采用两节短钢带对接施工,?L度分别为2.0m、1.2m,眼孔间距均为0.8m,对接重叠长度0.2m)、矿用钢筋网联合支护,锚杆规格为Φ20×2400mm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锚杆间距800mm,排距700mm。每根锚杆使用1卷MSK2335树脂药卷(里侧)及1卷MSZ2335树脂药卷(外侧)。锚杆预紧力矩不小于200N?m,锚固力不小于200kN。
(3)巷道高度变化时,帮部最下面一根锚杆距离底板超过250mm时必须在该空帮处铺网增打一根单体锚杆,并沿巷道走向铺设钢带,锚杆斜向下30度左右施工。
(4)施工一段距离后,根据矿压观测情况视现场巷道帮部变形情况,在两帮中下部位置分别施工一排帮部走向锚索梁,锚索梁规格同目前矿上常规所用,锚索钢绞线规格为Φ18.9×5300mm。
(5)对特殊地段如断层带等破碎围岩区域,要采用先锚杆支护再套钢棚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尽可能的先用锚杆锚索等主动支护锚固围岩,再采用钢棚支护并背实背严顶板及两帮,具体方案及参数可根据现场实际再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设计。
4.2 矿压观测结果
新桥煤矿2304胶带顺槽矿压观测试验从2014年4月10日开始到2014年12月20日结束。在试验过程中对2107轨道顺槽两帮及顶底板移近量及顶板离层量进行了观测,观测长度为1000m,共设20个矿压观测点及离层观测点,每隔50m一处。从巷道开始掘进,全程跟踪观测,动态反馈巷道围岩稳定状况,适时调整支护参数,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巷道上帮最大移近量达到60mm,巷道下帮最大移近量达到55mm,巷道顶板最大移近量达到75mm,巷道底板最大移近量达到59mm;顶板离层量最大达58mm;巷道整体支护效果较好。结语
采用顶板梯次支护技术、帮顶同治技术,通过高预紧力锚杆充分调动围岩的自稳能力,同时配合锚索形成及钢筋网护顶护帮强化支护,有效控制了顶板离层并抑制围岩变形,对巷道围岩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满足了新桥煤矿深部回采巷道支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钱鸣高,刘听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2] 张农,袁亮.离层破碎型煤巷顶板的控制原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3] 康红普.软岩巷道底鼓的机理防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4] 赵先刚.锚注联合支护技术在高应力松软围岩巷道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7,(2):38-40.[5] 赵伟,冯星宇,张洋等.深部岩巷主动支护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J].中州煤炭,2015,(2):39-42.
第五篇: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安全保护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以Internet为标志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标准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但Internet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提供了土壤,针对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无论是其自身的设计缺陷,还是由于人为的因素产生的各种安全漏洞,都可能被一些另有图谋的黑客所利用并发起攻击,因此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就更为迫切。若要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则必须熟知黑客网络攻击的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方可在黒客攻击前做好必要的防备,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本文从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病毒程序、病毒防治安全管理等几个方面,联合实例进行安全技术浅析。并从几方面讲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让读者有全面的网络认识,在对待网络威胁时有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网络安全面临威胁病毒程序病毒防治
一、网络安全
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地融为一体,而整个国家犹如一部巨大的网络机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命脉。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在迅速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众多的企业、组织、政府部门与机构都在组建和发展自己的网络,并连接到Internet上,以充分共享、利用网络的信息和资源。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了解网络面临的各种威胁,防范和消除这些威胁,实现真正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了网络发展中最重要的事情。
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具体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受病毒感染和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电脑黑客活动已形成重要威胁;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网络安全的挑战;信息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网络政治颠覆活动频繁。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效率大为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但必须看到,紧随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将阻碍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二、面临威胁 1.黑客的攻击
黑客对于大家来说,不再是一个高深莫测的人物,黑客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这些站点都介绍一些攻击方法和攻击软件的使用以及系统的一些漏洞,因而系统、站点遭受攻击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尤其是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攻击的隐蔽性好,“杀伤力”强,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2.管理的欠缺
网络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 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其中25%的企业损失在25万美元以上。
3.网络的缺陷
因特网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簇,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的设计考虑是该网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影响信息的传输,基本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4.软件的漏洞或“后门”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比如我们常用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UNIX几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众多的各类服务器、浏览器、一些桌面软件等等都被发现过存在安全隐患。大家熟悉的尼母达,中国黑客等病毒都是利用微软系统的漏洞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任何一个软件系统都可能会因为程序员的一个疏忽、设计中的一个缺陷等原因而存在漏洞,这也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5.企业网络内部
网络内部用户的误操作,资源滥用和恶意行为防不胜防,再完善的防火墙也无法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也无法对网络内部的滥用做出反应。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我国日益开放并融入世界,但加强安全监管和建立保护屏障不可或缺。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都把网络监管提到新的高度,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信息安全工作能跟随信息化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三、计算机病毒程序及其防治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当前的电子商务行业 中,网络已经成为其存贮商业机密的常用工具。经济学家曾就“网络与经济”这一话题展开研究,70%的企业都在采取网络化交易模式,当网络信息数据丢失后带来的经济损失无可估量。
1、病毒查杀。这是当前广大网络用户们采取的最普遍策略,其主要借助于各种形式的防毒、杀毒软件定期查杀,及时清扫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考虑到病毒危害大、传播快、感染多等特点,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攻击危害严重,做好软件升级、更新则是不可缺少的日常防范措施。
2、数据加密。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数据加技术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当前主要的加密措施有线路加密、端与端加密等,各种加密形式都具备自己独特的运用功能,用户们只需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加密措施,则能够发挥出预期的防范效果。
3、分段处理。“分段”的本质含义则是“分层次、分时间、分种类”而采取的安全防御策略,其最大的优势则是从安全隐患源头开始对网络风险实施防范,中心交换机具备优越的访问控制功能及三层交换功能,这是当前分段技术使用的最大优势,可有效除去带有病毒文件的传播。
例如熊猫烧香病毒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它是一种经过多次变种的蠕虫病毒变种,2006年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编写,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对计算机程序、系统破坏严重。熊猫烧香其实是一种蠕虫病毒的变种,而且是经过多次变种而来的,由于中毒电脑的可执行文件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但原病毒只会对EXE图标进行替换,并不会对系统本身进行破坏。而大多数是中的病毒变种,用户电脑中毒后可能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同时,该病毒的某些变种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进而感染局域网内所有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企业局域网瘫痪,无法正常使用,它能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等文件,它还能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该文件是一系统备份工具GHOST的备份文件,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除了通过网站带毒感染用户之外,此病毒还会在局域网中传播,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感染几千台计算机,严重时可以导致网络瘫痪。中毒电脑上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所以也被称为“熊猫烧香”病毒。中毒电脑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等现象。病毒危害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com.f.src.html.asp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个分区下生成文件autorun.inf和setup.exe,可以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搜索硬盘中的.exe可执行文件并感染,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图案。“熊猫烧
香”还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毒会在中毒电脑中所有的网页文件尾部添加病毒代码。一些网站编辑人员的电脑如果被该病毒感染,上传网页到网站后,就会导致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时也被病毒感染。
由于这些网站的浏览量非常大,致使“熊猫烧香”病毒的感染范围非常广,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已经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总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新知识,引入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确保网络的高效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施威铭工作室.网络概论.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 高传善, 曹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3] 郭秋萍.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 蔡开裕.计算机网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