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上海市社区康复辅具租赁归口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指导、扶持、监管的建议
一、背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亿多老人中失能者有4000多万,至少1/3具有使用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我国也是慢性病大国,人数超过2亿,半数以上有康复及使用康复辅助器具的潜在需要。此外,有20%概率发生交通、运动、跌倒等意外伤,也是康复辅助器具的重要使用者。201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关于康复辅具租赁试点的通知,我国康复辅具租赁产业开始逐渐走向正轨,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扶持康复器具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康复器具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市场需求量大,我国的老龄用品产业起步较晚,康复器具的品种比较匮乏,市场上康复器具的质量和使用门槛参差不齐,康复辅助器具产品有效供给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种类不是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康复器具由于其性质特殊,配置器具时因人而异,有些人需要长期使用,有些则是短期使用。若每个人都通过购买的途径来获得自己所需的康复器具,考虑到经济成本,很多人会选择购买中低档康复器具,康复的进程和效果大打折扣,且康复以后,购买所得的康复器具会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康复器具租赁不仅可以降低居民医疗器具的使用成本,还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减少浪费,采取租赁辅具,消费者使用完毕退回进行清洁消毒后还能再次使用,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提高了康复辅具的使用效率。
二、存在问题
上海在2019年10月正式推出社区辅具租赁街镇试点,70家试点,实现了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网络覆盖本市30%街镇乡;2020年11月,2020年本市又新增80个租赁网点,总计达到150个,2021年将实现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网络在本市街镇全覆盖。社会各界重视,百姓拥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遇到了一些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老年长者(租赁者)-产品供应商-产品服务商四者关系未理
顺
政府:宏观政策推动,但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宏观政策向着有利于康复辅助器具市场发展的方向进行,但针对租赁市场发展的具体文件却寥寥无几;
目前的辅具租赁工作基本上都是政府部门或政府下的协会(二级政府)以行政形式在指挥操作。
租赁者:由于经济或不信任服务商,租赁积极性不高.社会认可度不足。我国器具租赁服务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完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大部分居民并不了解康复器具租赁服务这一行业,不知道康复器具还可以租赁使用,并且因为康复器具的私人性,很多人不愿意使用“二手器具”。如何消除这种顾虑是提高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的关键。
供应商:只管将产品买给服务商(服务商租赁的产品必须全额支付货款),售后服务由服务商解决;
服务商:由于投资成本高(产品及人力成本),回收资金慢.企业运行成本大。康复器具租赁服务公司运营的前提是购买多种适合租赁的高端智能康复器具,这些康复器具价格昂贵,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且租赁前期的宣传、租赁过程中的服务,以及租赁后期仪器的维修和清洁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流程体系来支撑,公司服务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庞大的资金链进行维持。
2、产品不接地气
现政府推出的五大类45种产品,大部分为国外企业生产或关键部位进
口,产品是高档,但价格特高,有些是虚高,不接地气,老百姓租赁不起,如电动护理床:半年租赁费为1800-4800元(品种不同),政府补贴50%,租赁者半年需支付900-2400元,同时需支付押金1800—4800,市场价在5400元---15000元/件。
3、服务商的人力资源不足
专业人员缺乏。康复器具租赁服务业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且属
于学科交叉性行业,需要具备康复理疗知识和相关金融知识的人才进行管理。而这类人才目前市场上是稀缺的。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用于租赁的产品和租赁服务提供商。从去年的14家服务商到今年扩展到22家,企业的背景来看大多数为养老服务行业.政府在今年推出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规范》、,辅具租赁适配师,今年组织了二次6小时的网上培训,发了培训证书(适配师),希望这些被培训者能在第一线为老年长者服务,但大部分“适配师”由于基础条件差(如某一以长护险为主的企业,这次网上培训了200多位,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基础差,但也取得了“适配师”证),对于康复辅助器具认知度不高,专业知识的匮乏,在专业的化评估、适配,个性化、特殊化配置等产品租赁服务过程中产生风险隐患。
4、宣传不到位、百姓知晓度不高
目前租赁网点,在全市达到了150个街镇,尽管政府要求街镇提供每个点30平方,供服务商产品展示及宣传,但真正能提供的不多,由于未明确提供场所的要求,大多数仅为完成任务,象征性的在机构随便提供几平方面积,供服务商使用;同时由于展示产品都需要服务商买断,服务商还要承担人力成本,资金缺口大,展示的产品无法供上,百姓参观体验的人流量很少。
5、辅具租赁产品安全风险
(1)、辅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康复辅具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清洁,目前服务商缺乏专业的知识,产品在使用中容易造成污染或者交叉感染。政府推出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卫生安全要求》,但只是纲领性,没有租赁产品的典型卫生安全要求(每一种租赁产品的消毒规定、流程、标准),如租赁目录中第五大类中医用制氧机产品,按《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卫生安全要求》实施清洗消毒,达不到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厂要求(现医用制氧机为分子筛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分子筛肯定会受到污染,如不对产品管路及分子筛处理,交叉感染风险很大);
(2)、政府在10月采取的对回收的租赁产品采样检测方法,只是对租赁产品表面采样,未全面并不科学,存在风险。
(3)、目前政府推的清洗消毒中心,采取的是紫外线、臭氧、高压喷枪冲洗,未对产品分类细化,按通用标准来实施,势必清洗消毒不全面,尽管采取了终端采样检测,但不全面;同时某些租赁产品有不同的零部件,在使用中使用不正确的方法清洗消毒肯定会对零部件伤害,造成再次租赁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三、建议
1、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监督管理
租赁业要发展,还需要有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中,政府的支撑和政策扶持是离不开的。
(1)、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左右,能够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一门式的办事窗口”等功能。其具体功能设施包括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或全托服务(如长者照护之家)的场所设施、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或助浴服务的场所设施、老年人活动场所以及为家庭照料者提供支持服务的场所设施等。现都为政府投资。
上海康复辅具租赁试点一年多以来,老年长者租赁欲不高,服务商投资大、入不付出,积极性不高。
建议政府将康复辅具租赁归口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管理,设置辅具展示和租赁服务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方便可及的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网络。提供就近就便、多样化、全方位的综合性康复服务,开展为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租赁服务,以经济、环保、便捷、卫生的产品提供给需求者
这样有利于公益性与市场性有机结合;护理康复与辅具租赁的有机结合;馆内促进健康,上门护理康复,充分发挥“辅具共享租赁点”的作用,使社区和家庭多层面养老的科技化、专业化并突出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2)、目前在服务标准方面,制定出台《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规范》、《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卫生安全要求》等标准,完善了服务标准体系、应发挥社会力量,进一步健全标准,建立实施细则规范。发挥地方政府和社区的积极性,为辅具租赁的推广实施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和弹性的门槛。
(3)、加强监督与维护,促进租赁市场合理有序发展
由于康复辅具租赁产业是目前的一个新兴产业,监督机制不够完整有效,建立一套精准可实施的规则迫在眉睫,建立专项检查督查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建议引入ISO9001质量标准认证,同时要在需求方的所需配置评估、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辅具的收回清洁消毒管理里等各个方面的加强监督,严厉打击不正当的行为。
2、目前存在着高龄化和经济发展及收入不平衡、城乡差别等因素,老年长者对辅具购买及租赁的成交率低,推出的高端及高价位的辅具不符合实际需求,现阶段应推出平民化的辅具用品,建议推出的产品目录细分,增加百姓需求量大的产品(如手动护理床,国产的产品无论从质量还是价位都符合百姓需求)。
3、将辅具的租赁逐步转化为公共事业所支持的部分,纳入医保,长护险、商业保险,为人们减轻负担。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慈善资金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格局。围绕不同的服务群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支付保障体系,根据老年长者的年龄及残疾指数和所需辅具的租赁成本来决定其报销比例,先从大众化需求量大的低比例的报销开始实施,推动康复辅具更顺利的进入社区和家庭养老的范围内,大力支持康复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消费,促进国内生产厂家的销量。
4、大力扶持康复辅具产业链,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租赁的产业链。
我国康复辅具产业生产规模较小、目前中高端市场基本上以国外产品为主,进口产品的比例高达80%,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实体企业纷纷转型。
立足国内,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从现阶段老年长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生产适用性较高的平民化产品。鼓励企业要加强技术钻研,加强基础性康复辅具的适配,推动创新型康复辅具的研发,完善互联网租赁服务平台,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租赁渠道。把国产康复辅具的供给放到康复事业的核心地位,给与相关康复辅具链企业给与相关的减税免税支持,使康复器具的生产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更加能够体现符合当今产业趋势的创新与共享发展的理念。
5、建立康复辅具租赁适配师、咨询师职称证书,康复辅具的租赁离不开专业人士的精准指导。教育部门应建立康复辅具适配师、咨询师资格证,分为不同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一位应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每一租赁服务者必须要持证上岗,康复辅具租赁机构都要配备相应比例的专业人士,政府严格监督检查,恪守服务商准入门槛的要求和条件。
戴克明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