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报告例文(五篇)

时间:2020-11-14 14: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实验报告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实验报告例文》。

第一篇:心理实验报告例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心理实验报告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心理学发展的必要前提。那么心理实验报告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仅供参考。1:有关“划消测验

2、本实验分为安静环境与有干扰的环境。被试先后在两种环境中完成划消任务。

五、结果

1、由表 1 数据可知,划掉个数 c、漏划个数 o、错划个数 w 差距不大;

2、从工作效率 E 来看,被试一的工作效率 E 的最高,被试三的工作效率 E 最低;3、从精确度 A 来看,被试三精确度 A 最高,但用时 T 最多,被试二精确度 A 最低,但用时 T 相对较多。

六、讨论

1、实验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安静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数据 2、实验次数少,被试者少,实验数据没有说服力

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被试心理更放松,操作更熟练,产生了练习效应,使得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4、实验需要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但在该实验中,被试会比生活中更加专注,所以被试的划消工作效率与他平时一般工作效率不一定一致 5、总体工作效率约为 0.693

七、结论

1、被试一的工作效率与总体稍有差距,比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被试二、三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2、总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3、男女在工作效率上差异略大,男性注意稳定性低于女性。

八、参考文献

《心理实验指导书(普通心理学)》P8-10

九、附录

表 1 划消实验三个被试的相关数据表

平均数 1 为每个试验者工作效率的平均数;平均数 2 为每个试验者精确度的平均数。

十、摘要

了解划消测验,学习限定工作量的实验方法,测定划消任务的个体差异。

2014 年 10 月 25 日

2:

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以 40 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考察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练习可以提高画线的准确性;(2)无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不显著,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显著。

关键字:反馈练习画线准确性

一、问题的提出

反馈又称回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家很早就将信息反馈应用于动物的研究中,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的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馈就是巴甫洛夫反射说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有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现在,信息反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如在考试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的成绩分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实验研究揭示出信息反馈对遮挡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的研究假设是:有反馈前测后测的画线准确性差异显著,无反馈组前测后测差异不显著;有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两组的后侧成绩差异显著。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专业本科生 40 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将 40 名被试随机分派到两个组(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中,每组 20 名被试。

2、实验材料

1)一张 10cm×10cm 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 2cm 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2)镜框一个,短尺一把(最小单位为毫米),用于测量被试所画直线的尺寸长短。

3)两支笔,用于画线和记录实验结果。

4)每个被试 3 张卡片,编号分别为 A1、A2、A3,分别作为被试练习前(前测)、练习和练习后(后测)测试被试画线的结果。

5)一条长 30cm 的纸带,方便固定被试与白卡片之间的距离。

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两因素(”有反馈“与”无反馈“)的实验设计。每2 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共 20 组。一人作为被试,一人作为主试。进行完反馈组实验后,两人交换角色。被试分组与实验处理安排如下:

表 1

前测 练习后测 反馈组(20人)画20次 画80次 画20次 无反馈组(20人)

画 20 次

画 80 次

画 20 次

3、实验程序

1)让被试 1(有反馈组)坐在桌边,在其正前方距离被试 30cm 处放一个装有白卡片的镜框,白卡片上画有 2cm 的直线。在镜后放置一张 A1 的白纸,被试手拿笔放在镜框后,镜框挡住被试的视线,不让其看到画线的手和所画的线。然后对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笔,眼睛看着镜框内的黑色平行线,用笔在白纸上画横线,要求按照你看到的线的长短画,使自己画的线与镜框内的线段一样长,画线的时候,你不能看见自己画线的手和正在画的线。总共画 20 次,先从左边画起,你可以左右移动画线的手,但不要移动胳臂,头部和变换身体的坐的姿势。“在确认被试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开始前测,完毕后准备进行练习实验。

2)主试换一张编号为 A2 的纸,对反馈组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线的结果是多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并与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些。总之,要求你尽量把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 80 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被试每画完一条线,主试就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画线的结果,如”长了“就报告”长了“,如”短了“就报告”短了“,如果正好为 2cm,就报告”相等“,直到画完 80 条线段,结束练习实验。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每画完一条线时,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按照一致的画线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尺度相等的线段。如果自己感觉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感觉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一些。总之,要求你尽量吧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 80 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3)主试再换一张编有 A3 的白纸,并对反馈组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 20 条线段,我这次不告诉你画的结果了,请你尽量画的准确些。“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再画 20 条线段,按照一致的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 4)主试与被试交

换角色,用 A1、A2、A3 三张白纸,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无反馈组的指导语(练习时每次画线的结果不反馈给被试)进行实验,其他实验过程与上述实验相同。

5)主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整理实验结果。

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统计均用 spss16.0 版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本研究的统计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 t 检验。

图 1 40 名被试前测后测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 1 发现后测的误差平均数相较于前测的误差平均数总体有所降低。降低的显著性水平可进行 t 检验。

表 2 前测后测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 前测 M 0.454

SD 0.223

后测 M 0.328

SD 0.146

通过对 40 名被试的误差平均数进行他检验说明,被试前测后测的差异显著,(t39)=3.219,p=0.003<0.05。

2、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比较

图 2 反馈组无反馈组误差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 2 发现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要高。

表 3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及标准差

反馈组 M 0.2813

SD 0.092

无反馈组 M 0.3744

SD 0.11743

三、结果分析

1、被试前测后测成绩比较

通过对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进行 t 检验说明,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差异显著,t

(38)=—2.11,p=0.004<0.05。

3、反馈组前测后测与无反馈组前测后

测的比较

图 3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前测后测的比较

图 3 的柱状图显示反馈组的前后侧差异比无反馈组的前后侧差异要大,具体分析如下:

第二篇:表象心理旋转实验报告-XXX

表象的心理旋转

XXX 摘要:本次实验采用计算机及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测验了一名XX大学一名男性被试表象旋转所用的反应时。实验目的:验证库珀的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说明刺激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大,所需要的心理旋转越多,用时就越多;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心理旋转的经典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表象旋转的存在。

关键词:反应时 心理旋转 引言

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心理旋转参考框架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的表象旋转假说,假说提出心理旋转的内部过程是同外界物理旋转极其类似的表象旋转过程,被试在判断一个倾斜的刺激时,总是先在头脑中形成这个刺激物的表象,再把表象旋转到直立位置进行判断,然而内部参考框架不能转成与即将出现的字母一致的方向。有研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接受正像镜像任务和字母数字判断两个任务。在正像镜像任务中,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字母或数字是正像还是镜像,而在字母数字判断任务中,让被试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刺激是字母还是数字。在正像镜像判断任务中出现了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心理旋转效应,但在字母数字判断任务中,被试的反应时并不随着刺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心理旋转的重要变量就是反应时,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测量我们可以借鉴减数法的研究思想判定心理旋转的存在。本实验假设心理旋转的角度对反应时有影响,倾斜180°时反应时最长。而0°(360°)时,反应时最短。同时对象旋转的度数越多,心理反应的时间就越多;在刺激呈现时,人类会自动的按照认知的规律,以尽可能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我们所需的结果。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库柏和谢帕德的实验。研究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12届应用心理学系学生一名,24岁,男,视觉正常。2.2 仪器与材料

2.2.1仪器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学实验系统。2.2.2材料

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和方向的R。2.3 程序

2.3.1 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表象的心理旋转”。单机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按钮”开始

2.3.2 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不同角度的正向和反向R,被试对呈现的R作出正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

2.3.3 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实验结果

3.1 计算被试对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百分比。

表1 被试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

正R反应时(毫秒)正R正确率(%)反R反应时(毫秒)反R正确率(%)

0度 639 100 661 100

60度 561 100 718 75

120度 642 100 1145 85

180度 897 80 1025 100

240度 837 100 814 100

300度 543 100 541 90 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试正R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在180度分别达到峰谷和峰顶;反R正确率在60度达到最低,平均反应时在180度达到最高。这可能与被试采取一定的策略有关。

3.2分别以R的旋转角度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画出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之间关系曲线,并作出解释。

图1 被试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0度到180度的时候,心理反应时间增长;在360度至180度的时候,时间增长。说明偏离正位的度数越多,心理反应的时间就越多。

4讨论

4.1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心理旋转的实验恰恰证明了表象的存在,并非像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断言的那样,外界刺激传入大脑,就如同进了黑箱子,人们无法知道头脑是怎样活动的。也不像机能主义心理学那样,单凭被试者的内省报告就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用实验进一步揭露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4.2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出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它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时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正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时不受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结论

5.1实验结果基本验证了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确实存在,表象经过旋转的角度越大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越长,到达180°达到最高,然后下降。

5.2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大,不仅仅会增加被试的反应时,而且会减小被试的正确判断率。

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XX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年,144-145 2王甦,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13-225 附录

序号 1 2 3 4 5 6 „„ 69 70 71 72 R角度 180 60 60 300 120 240 0 240 120 120

正反 正 反 反 正 正 反

反 反 正 反

被试判断 - - - + + -

- - + -

结果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正确

反应时(毫秒)498 889 1077 490 685 627 496 1059 2255 1409

第三篇:心理实验报告的写法

一、心理实验报告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或附录。每一部分都有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

(一)题目和作者

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要言简意赅,最多不超过20个字.说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最典型的题目就是指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例如,“照度对视觉敏度的影响”,其中“照度”是自变量,“视觉敏度”是因变量。在题目之下标上作者的名字。另外,同时还要注明研究者所在单位名称及邮编(对学生来说只要注明系专业、班级、学号)。

(二)摘要

摘要是概括文章要点的短段。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50个字。好的摘要应该包含以下信息: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前人对该问题的争论;本研究的被试、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发现的价值和启示。摘要中最后还要写出3到5个关键词。

(三)引言

在引言中一般要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意义,然后,应指出该问题的背景材料,最好能指出这类实验的来龙去脉。最后,应指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假设。或者说明本实验做什么,试图证明什么。一般来说,所要研究的问题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前人曾做过的研究,尤其是尚未有定论、对结果还存在许多争论的问题。对于这类实验,在引言中要系统、简要地介绍以前的研究方法及结论,以便与本实验进行衔接和对比。

第二,以某一理论为根据所提出的假设。在引言中要介绍有关理论的内容和背景,并清楚地解释假设的由来。

第三,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实际问题(问题的提出)。在引言中要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来证实。

(四)方法

方法部分主要说明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它必须详细,以便其他实验者能够参照实验的研究条件,复核该实验结果。方法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被试、仪器或材料、实验程序。

1,被试。主要说明选择被试的方式,被试的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等情况,以及被试的数目和怎样分组等(对实验组不必罗列个人名单和个人情况,只要对该组有所说明即可)。

2,仪器或材料。包括用来测试被试的所有设备和问卷、词组表等材料。要标明设备的型号等细节,有时由于型号不同,同类仪器作出的结果也不同。如果材料过长,可以在附录中详细列出。

3,实验程序。即实验具体是怎么进行的,研究者对被试做了什么,包括实验的原则、方法步骤、指导语、控制的变量等。这部分要写清楚、确切,以便他人随时重复验证。

(五)结果

结果部分主要说明实验者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处理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部分无需列出实验的原始数据。实验者必须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加工,然后在这一部分以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形式将结果表示出来。不管是描述性统计还是推断统计,除了用数据加言语来表示外,还可以用图或表来说明。作者还可以对统计结果及图或表进行简要说明。

(六)讨论

实验者可以对结果部分的有关数据作出自己的解释,指出事先的实验假设是否可靠。如果结果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或各部分有矛盾,实验者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如果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致,实验者可以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如果实验得到意外的结果,实验者也要进行分析;如果理论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但事实上却什么也没发生时,也应在这一部分一并进行讨论。另外,这一部分还可以对本实验的程序(实验设计)、使用的仪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七)结论

这部分说明本实验结果证实了或否定了什么问题,一般用简洁的条文形式来表述。实验者必须注意,结论应以实验所得的结果为依据,确切地反应整个实验的收获。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文章的最后,心理学的期刊杂志要求实验者列出所有参考文章的题目、出处、作者、发表日期等。要注意的是,实验论文不同于学术著作。著作的参考文献要包括尽可能多的引用材料,而在实验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只有实验引用过的文章才能被列入。

期刊:作者、文章名字、刊名、期号

著作:著者、书名、版次(初版码),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九)附录

附录一般包括了实验的原始数据和记录,以及实验的具体材料(如果材料较长的话)。对学生来说附录一定不能少,因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形式,原始

数据等作检查。但在正式的心理学刊物上,由于篇幅所限,实验者往往无需列出这一部分。一般摘要,参考文献不要注明第几,而引言等若需要可注明第几,如1,引言,2、方法等,若再要分段可分别标为1.1,1.2及2.1,2.2……

二、教学实验报告的常见问题

第一,忽视题目和摘要。学生在写教学实验报告时,极少考虑报告的题目,一般都是直接把书本上的题目搬抄下来。摘要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实验结果。摘要至

少应该有被试、方法和结果三部分。

第二,引言过于简单。许多学生都把实验目的作为自己的文章引言,有些教师也因为觉得二年级的学生不可能阅读大量文献而这样要求他们。

第三,结果部分常出现原始数据。实验手册上往往附有原始数据记录表,但学生却常把整张表原封不动地搬到实验报告上,作为结果的一部分。

第四,结果多是描述统计,缺乏推断统计。学生在刚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常常根据平均数等描述性统计指标得出“某某与某某存在明显差异”等类似的结论。

第五,讨论缺乏自己的见解。有些学生刚开始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习惯按照实验手册上的提示,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应根据自己在实验中感兴趣的和发现的问题展开。对于这些将来的实验者来说,对大量接触的传统实验仪器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也可以成为他们讨论的一部分。

第六,没有参考文献。并不是学生忘了写参考文献,而是除了相应的教科书,他们确实没有参考什么其他的资料。

肤觉两点阈的测定

(一)实验背景

能感觉到两个刺激间的最小距离称作两点阈(two point threshold)。两点阈是肤觉定位的一种方式,也是皮肤触觉的敏锐性指标。人身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皮肤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头、面部的两点阈最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小腿等处的两点阈较大。

(二)实验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测量方法。

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和前臂背面为测量区,从手背至肘部分别为A、C区。测量前做好标记,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

2、在实验之前,主试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的感觉为两点时就报告为‘二’,感觉为一点时就报告为‘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

3、采用恒定刺激法来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为7-15mm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1mm。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顺序进行排列。

4、每隔50次,休息几分钟。被试有时候会产生一种相对持久的两点后像(即只有一点或相距很近的两点,也报告为两点),此时应让被试适当休息。每隔10次,插入一个一点刺激,看看被试是否出现了两点后像。

(四)结果分析

分别求出不同区域的两点阈

(五)问题与讨论

主试:

被试:

观察记录核对:

第四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心理实验报告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心理实验报告

(一)题目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

(二)引言

目前,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职业,将来能做什么。霍兰德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我们将以他的职业倾向测试为依据,以问卷形式对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被试最终测试的结果是怎样的职业兴趣特点,假设此测试涉及方面较全面,能够比较有效地测试出基本符合被试本人的职业兴趣,此次实验研究就是为了让被试更加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有助于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对他们的工作及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

(三)方法

被试:在读大学生

测验工具:霍兰德职业倾向系列问卷

测验过程:让被试完成问卷调查

(四)结果

受测者的职业兴趣特点是:社会艺术型。受测者对人和艺术都十分感兴趣,乐于社会交往,并富有幻想和创作欲望,富有情感,有很强的人际归属感,热情,大方。受测者喜欢从事要求想象力丰富的工作,乐于和人相处,对错综复杂和不规则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受测者有强烈的影响他人的欲望,乐于组织合作和协作,友好对待周围的人,宽宏大量,对情绪情感有极为丰富的内心体验,富于表情,表演才能高。受测者在工作中,有相当强的热忱,有时喜欢夸张的表现,也喜欢有所创造。所适宜的工作环境:社团组织,有自由度和要求创造性的环境,对人际交往技巧要求较高的工作。所适宜的职业:理发师、包装艺术家、美容师、发式设计师、图书馆管理员、教师、护士、指导员等。

(五)讨论

该问卷的核心假设是人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事务型(C)、研究型(I)、社会型(S)、技能型(R)、经营型(E)、艺术型(A)。从被试的测试结果显示来看,每种类型的最终分数从0--13分不等,分差比较大,有明显差异特征。最差的就是技能型指标,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指标有两个,分别是艺术型和社会型指标,得分均为11分和13分,通过对测评结果的综合分析,被试最终测验结果为社会艺术型(SA)。那么,本套试题是由三部分组成:兴趣倾向问卷、个人经历问卷和人格倾向问卷,分别对测评者的兴趣、能力和人格特点进行测评。所以此测验结

果也就表明了该被试是怎样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使该被试对与其自身性格匹配的职业类别、岗位特质有更为明晰的认识,从而在就业、升学、进修或职业转向时,做出最佳的选择。据此,我们的研究假设也是成立的。

(六)结论

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能够比较有效的反映出被试的职业兴趣,从而帮助

被试在就业等方面做出最佳选择;

 该测评适用于高中毕业生、在读大中专生、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已

参加工作但渴望转行,需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的人士。

(七)参考文献

第五篇:商务谈判心理实训作业及实验报告填写规范

第四次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每个小组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商务谈判心理

实验目的:掌握商务谈判人员的心理、根据不同谈判人员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实验原理:商务谈判人员的心理

实验设备及器材:多媒体、笔、纸、案例材料 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全班同学分成8个组,每个组5-6人(2)教师分发案例材料

(3)教师讲解商务谈判心理的知识点 商务谈判中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感的需要)

商务谈判中的动机(风险动机、权力动机、亲和动机、成就动机)商务谈判人员的气质(胆汁型、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商务谈判人员的性格

权力型(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不惜一切代价)说服性(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不草率盲从)执行性(喜欢照章办事)

疑虑性(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担心吃亏上当)商务谈判中的情绪和情感

兴奋型、稳定型和中间型 热情型、冷淡型和中间型 外倾型、内倾倾和中间型(4)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5)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合商务谈判心理内容写)案例一:李峰为什么能在短短半个小时就做成了这笔生意?他抓住了顾客的什么心理?

小组讨论结果:。。。

案例二:为什么大堂经理能成功说服客人还回浴巾?这个案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小组讨论结果:。。。。

案例三:为什么这个商人可以成功? 小组讨论结果:。。。。案例四: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心得体会

下载心理实验报告例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实验报告例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固体碱催化剂KF/CaO-MgO-Fe3O4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采用在制备复合物CaO—MgO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磁性基质Fe3O4来制备磁性复合物CaO—MgO—Fe3O4,再以等体积浸渍法负载......

    实验报告

    技 能 训 练 实习报 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 班级:09人力2班 学号:0868100136 姓名:苏日古嘎 一、 实验名称:奥派人力资源实践平台 二、 实验目的: 奥派人力资源实践平台系统按......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拟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的基本情况,在接下来的会计模拟实验中,有明确的前提条件。知道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方法以及在会计模拟操作过程中......

    实验报告

    第次作业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基础综合设计实验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杨川 指导教师:丁熠 实验地点:主楼 A2-413实验项目......

    实验报告

    _______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系 别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评 分 指导老师 同组其他成员 一、实验内容(含实验原理介绍): 二、实验目的 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

    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试验XXXXXXXXXXXX 一、试验目的 . . .....二、实验设备 三、试验内容 所做具体实验的概括四、实验步骤(重点写) 怎么做的实验,就按步骤顺序往下写,并附贴图 五、实验中......

    实验报告

    “XXXXXX”案(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代理/辩护)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教 学 点:完成时间: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报告成绩:报告得分以100分制记,实验报告全文要求在2000字以上,字数不到者,不能得......

    实验报告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成都学院企业资源规划(ERP)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张琳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 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重点以及难点 实验重点: 实验难点: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