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科藏民俗文化体验园区开发项目建议书
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号召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甘肃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省《关于推进大景区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夏河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指引下,我县正在为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而谋划。
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一)旅游独特优势。
(1)资源优势。我县甚至我州旅游的重点是拉卜楞寺文化旅游。拉卜楞寺作为我国藏区六大格鲁派寺院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己闻名远洋,成为不宣而扬的旅游品牌。桑科草原、达宗措湖等自然景观,尤其我县独有的各种宗教仪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以及民俗风情等更是可开发利用深厚资源。
(2)地理优势。我县既处于历史“茶马古道”、“南亚通道”的主要路线和”汉藏或多民族文化”交往交融处,又处于现在川、青、滇、藏和甘等省区往来的交通要道,乃至我国中、西部城市出境藏区旅游通道,加之相对其他藏区海拔低、交通方便、成本低等因素,逐步成为内地旅游者藏区旅游首先目的地之一。
(3)机遇优势。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和藏区旅游热的掀起,我州提出了”生态立州,旅游兴州”的发展思路,三个转变和六个增加的要求,国家级高原特色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等目标理念,以及政府规划和资助,企业投入和运作等系列配套措施。县里提出了提升景区服务和接待能力,打造” 一个核心景区、三个远景拓展区”的发展目标。
(二)我县旅游不足
除了科学规划、投资有限和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等因素外,关键的是市场主体创新能力的缺乏。据了解,我县旅游黄金季节,拉卜楞寺旅游人数平均接近万人,可在桑科旅游点消费、或者县上过夜游客不到一半。主要旅游方式或路线为寺院参观和桑科草原观光外,没有可继续消费的旅游经典项目,紧缺演艺中心、文化展览、民俗体验服务等文化旅游项目。本县旅游有特色资源,缺少特色服务项目;有文化观赏,缺少文化体验;有丰富旅游资源,缺乏综合开发利用。同时还存在政府规划和民间投资脱节,致大企业引进难,小资本参与难的问题;游客需求与服务项目脱节,需求多元与服务单一的问题。进而导致“消费没有留下”的困境和“旅游在夏河,消费在临夏”的尴尬局面。
全县旅游服务均为小规模、非专业、单一化,青一色,没有把民族、民俗、草原的特有要素没有融入到旅游服务项目中,没有把具有地方文化色性的旅游产品包括旅游纪念品研发出来,没有把满足各种旅游消费需求来设计服务项目。
基于上述优势和不足,提出开发“藏民俗文化体验园区” 项目建议书。
二、开发理念和主题
依靠拉卜楞寺品牌优势及资源优势,扩大、完善和提升我县旅游项目范围、内容和服务质量。
(1)以藏文化和高原生态为主线,拉卜楞寺文化景观和桑科草原自然景观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将多层次和全方位地展示建筑、宗教、民俗、生产生活等地域性文化。
(2)以多元和特色为主题,开发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观光和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建立服务功能齐全、服务项目多元化、服务质量优质的文化旅游园区。在消费档次、项目、内容和方式上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3)园区建筑将以我州民族建筑风格为主,从其他藏区采样,修建覆盖五省藏区建筑全貌的建筑群。总体上,在硬件方面设计为一座古代城墙式的园区,呈现古色古韵风貌,甚至考虑将电影电视拍摄场景的使用;软件设计除了园区主题功能外,开通餐饮、娱乐、购物、体验等多个旅游巷子或一条街。
(4)特色服务项目:与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观光旅游进行服务衔接基础上,提供园区观光、休闲和体验内容,同时强力打造一系列晚上服务项目,月光夜宵,篝火锅庄舞、文艺演出等。
(5)营销方式: 一是企业确定功能规划和运行模式。二是多种投资主体提供参与平台和机会;三是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四是积极参与州、县大型活动;五是强化区域协作。
三、开发园区的需求及计划
为了尽早启动实施项目,恳请县政府予以支持。
(一)投资方式:
(1)纳入县“十三五”旅游规划,以“政府规划和资助,企业投入和运作”方式予以扶持;
(2)政府划拨建设用地,企业自筹、商业贷款及项目扶持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
(二)选址需求及建议:
拉卜楞寺至桑科景区(必经之路)公路沿线。
四、开发园区效益
(1)提升我县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
(2)丰富和延伸我县旅游服务项目;
(3)增强与周边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
(4)扩展和激发旅游投资和经营市场;
(5)增加就业岗位和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