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习作树上开心花论文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棘手问题之所在。教师心烦于教,学生头疼于写。语文课改要想走出当前的瓶颈之境就需要在关注阅读教学的同时开创写作教学的新局面,让语文课改再添一朵奇葩。要做到:
一、走近孩子内心世界
写作教学的新局面的开创首先必须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只有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教者才知道哪些是孩子们乐于去写,易于动笔写的。由此我们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来引导孩子们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敞开心扉,何愁他们写不出洋溢真挚情感的美文佳作!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教者在写作教学中,在命题、引导、评价等环节往往不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善于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理解和衡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去凭空想象,却还一味地要求学生要写出有个性、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种作法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激情,自然学生就无法写出有个性的美文佳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化,但从中的确可以反映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写不出有个性的文章错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善于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写作教学要想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在写作教学中善于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正所谓“无欲不举笔,无趣难下笔,无情难成文”。与其由教师命题、引导、评价,让学生在写作中仅靠凭空想象,写出一些无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如放开手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自行拟出贴近其心灵,能尽情展现他们心声的文题,让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地互相交流探讨之后,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师与生从而达成了心灵的契合,共同开创写作教学的新局面。
二、在阅读中厚积薄发
开创写作教学的新局面,让语文课改再添一朵奇葩无疑是在阅读中实现的。当我们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激起孩子们的写出冲动和写作激情,便使孩子们“乐于动笔”,但“易于动笔”这需要有内容可写,这就需要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厚积薄发。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之源,写是读之果。如果仅仅有写作冲动与写作激情而腹中空空,没有素材,那正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积累、去体味、去感悟。让孩子们于芳香四溢的优美文字阅读中厚积薄发。
当然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积累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孕育过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不间断地进行积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积累,来体味书的芳香。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做读书笔记、背诵优美语段、写日记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对优美文字阅读中厚积薄发。
当积累达到一定的厚度,学生在写作时就能随心所欲,畅所欲言,真可谓下笔犹如神助,那么写出有个性的美文佳作也就是容易的事情了。学生也会由此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会引领他们在写作中寻找到乐趣,这样学生就从被迫写作变成喜欢甚至渴望写作。如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就会开辟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天地,我们也就开创出了写作教学的新局面。三、走出校门体验生活
生活是创作之源,开创写作教学的新局面,让语文课改再添一朵奇葩旨在把写作教学由课堂向生活的深处延伸。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尽自己所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走出校门,体验生活。让孩子们在对优美文字阅读中厚积薄发是解决写作教学中尴尬之境的根本途径,但是仅仅靠读书来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生活,有了亲身的体验,内心才能对情感有着深刻的品味,才能在体验中思考人生,明辨是非,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就自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和孩子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一扇校门仿佛把孩子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了,他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而听到的声音都是有选择的,甚至单一的。无非就是一些类似于政治思想的说教,诸如: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等等,这些单调枯燥的声音,怎能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怎能让孩子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这些单调枯燥的声音中我们的孩子又哪来写作的冲动和写作的激情呢?即便他们有了写作的欲望,但没有丝毫亲身经历的他们又怎能写出亲身体验后的那种真情实感呢?仅靠凭空想象的他们又怎能在思考、感悟中产生出灵感的火花,写出我们所要求的妙篇佳作呢?由此可见我们要改变写作教学的现状就必须为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经常走出校门,体验生活。
我曾经读过一篇介绍“一个中国小学生眼中的美国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其中的一个事例侧重介绍了美国教育的特色是鼓励学生学用结合,其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在美国的这所小学校里,每个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发“奖金”,学生拿老师开的“支票”到“银行”兑换“现金”。然后每月举行一次交易或拍卖会。学生从家里把不需要的用品和玩具等带来卖,学生要定好适中的价格,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成交。另外一个事例是:学校里来了一批巧克力糖果,老师让学生进行推销实践,学生带着样品找买主,并且要下定单、收货款,最后送货上门。学校根据推销的数量给予打分评级,算成绩。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深深感觉到这种教育正是重在让学生尽可能地活。在不断亲自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充满了新奇,他们使劲地探讨着外面的世界,他们在这些亲身体验中学会了与人交际,学会了观察、思考,内心情感被拨动。由此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闪现出灵感。此时的孩子们就会产生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激情,必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写作,那么学生写出一篇篇文情并茂的佳作,可谓是手到擒来。
“走出校门,体验生活”正是我们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应重点给予关注的问题,走出校门,我们的写作教学便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我期待着与各位语文教学同仁们共同努力,开创写作教学的新局面,让语文课改再添一朵奇葩。
第二篇:让心花不再怒放教学反思案例
情景一:
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全班同学也按照老师的引领,有问有答,有放有收,配合的非常默契。倏地,教室一隅传来奇怪的声响,全班哗然,和谐的教学氛围被破坏。教师三步并作两步,走下讲台,探知究竟,尽明察秋毫之力,却无果而终。于是,教师怒不可遏,甩袖离开教室。
情景二:
考试结束,试卷讲评,多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查缺补漏。也有个别学生感觉分数无所谓高,也无所谓低,对教师的苦口婆心毫不领情。终于,火山爆发,教师在讲台之上,痛心疾首,把讲桌拍打得砰砰作响。
情景三:
办公室内,校领导找到班主任老师,谈及近期班级的管理情况,着重指出存在的些许问题。领导走后,只见此位教师脸色越来越阴沉,继而,走进教室,把满腔的怒火发泄于全班同学面前。
以上诸多情形,在校园中颇为普遍。究竟是什么让教师不断心花“怒”放,着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喜、怒、哀、惧、爱、恶、欲,人之正常情绪。在这些情绪之中,既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但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在教育过程中,是什么因素导致经常出现此类情景呢?
首先是工作压力所致。当今的教育,家长要的是分数,学校要的是成绩,社会要的是升学率。在强大的工作压力面前,教师只有极尽压榨之能事,想方设法榨出学生的能量,榨尽学生的潜质。如果和其他班级、其他教师相比还有差距,或者没能遂己心愿,则就会心理失衡、情绪失调、肝阳上亢,终而,遇事则心花“怒”放。
其次是生活影响。如今,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一没有权,没有所谓的“三公消费”;二没有钱,衣食住行用,全靠干瘪的工资。何况如今物价上涨厉害,常常囊中羞涩,牢骚满腹又没处发泄。长此以往,影响工作,才会心花“怒”放。
再次是心态使然。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心态是事业顺利进展的基础,教育工作尤甚。作为教师,要不断历练,才能调整好心态,轻装上阵。但现实中,确实有不少教师调整不好心态,致使情绪紊乱,时而艳阳高照、心花怒放,时而阴霾满天、心花“怒”放。
然后是方法不当。情绪是可以控制、可以调节、可以调适的,这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而调适情绪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教师,没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情绪调试不当,导致心花“怒”放。
教育工作是特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我们明确了“怒火”燃烧的影响因素之后,就应该尽量避免乃至杜绝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带进教育过程中。
到底应该怎样做呢?在现实面前,身为人师,外在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最该做的就是平和心态、调适情绪。
“怒”,上为“奴”,下为“心”,这个字告诉我们人要做心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如果人做了心的奴隶,则会“怒”。“一把无名火,烧尽功德林”,“ 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趾头。”怒气冲冲、怒火中烧、恼羞成怒,既害人,又害己。对教师而言,面向学生、面向孩子无端发火,断然不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既伤害了自己,又影响了孩子,而且影响深远,带来的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无法挽回的。
其实,平心静气的想想。不管面对的是什么事,一个人如果有理由、有办法,他就没必要发火;如果没理由、没办法,他就没资格发火。何况“火”发得越大,越于事无补。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面对教育的主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又一个纯洁的心灵时,作为教师,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探索,使自己的教育艺术更精湛,而不是随心所欲,简单从事,一发解百愁,一怒了百事。
为教育,为孩子。让我们的心花不再“怒”放!
第三篇:论文—让习作成为孩子的享受
让习作成为孩子的享受
金寨镇中心校 刘存良
对于孩子们来说,童年应该是他们享受快乐,感受幸福的大好时光。然而提到作文,大多数的孩子会感到恐惧,发出无奈和深深的叹息。新课程走到今天,我们理应让孩子将习作当做快乐的事,在自己的心灵王国里自由徜徉。
一、感悟生活,点燃希望。孩子的心灵是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多彩的,只有让孩子丰富的心灵与多彩的 生活接轨、融合,才可能是孩子的作文绚丽多姿。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美好的心灵去观察、思考、感悟生活的美。
(一)让孩子热爱生活,给孩子一双观察、发现的明眸。
教孩子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习作就会感人的。当然,观察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对身边的人、事和环境的留心、关注与热爱。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必然也是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的人。如用欣赏的眼光留心父母、同学及周边的人的日常言行、表情、活动,去感受他们的热情、友善、正义与果敢等。在此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们观察不同事物的不同方法、顺序。
(二)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给一个会思考,能感悟的大脑。良好的兴趣是孩子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传统教学中重视的是习作技巧,强调的是“写”,忽视了习作过程,而习作过程恰恰是孩子精神享受的过程,孩子越写越没兴趣。“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当我们顺应天性来做事时,一切都变得简单。因此,将作文教学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让孩子充分的参与其中,有激情、有感受、有材料,孩子自然会兴趣盎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表达也就水到渠成了。有效途径——“快乐日记天天练”。
二、重视积累,厚积薄发。
小孩子经历少,见识有限,下笔也就无话可说。文章源于积累,读书破万万卷,下笔方有神。只有语言及来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通过朗读和背诵来积累,品味语言,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光是课内阅读还远远不够,要知道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把他们引向更广阔的语言世界,摘录其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甚至篇章的结构、行文的文本、表达的方式等等,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孩子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写作时的语句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有效途径——写读书笔记。
三、读写结合,有法可循。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的读,自由的思,无拘无束的议,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借鉴模仿。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我们就让孩子的习作就从模仿开始。但“仿”不能机械的仿,不能生编硬套。
除了范文,下水文也是有效方法之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最受崇拜的对象,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前要写好下水文,只是下水文的运用一定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它可以是一个开头或结尾,或是一个重点段落,甚至是教师当堂的口头作文。
四、多面修改,提高能力。
“文章不厌其烦,精雕细凿始成金。”叶圣陶说:“作文是改出来的。”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一)师评。学生当堂完成的作文,总会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同时要引导其它学生认真听,并能作出评价,教师面批。
(二)自读自改。叶圣陶说:“文章写好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顺耳。”学生作文写好后,不要急于改,而是安排时间,让学生读,边读边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互评互改。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
五、评价激励,树立信心。
语文新课标之处:对于学生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与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这要求我们犯下架子,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知心朋友。热情地欣赏他们的作品,体验他们的情感,发现他们的亮点,认真写好评与语,从选材、布局、表达、思想、情感、态度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甚至,张扬他们的哪怕是一丁点可取之处,使每一个孩子受到鼓舞,从而对写作充满热情和勃勃的兴趣,用手中的笔去点亮心中的灯塔。
六、情动文生,自由表达。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文章是用来交流和传递的,没有情感流露的文章,何以打动别人?教师必须十分细心地去发现,并不露声色地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去陶冶情操,去塑造美好心灵,消除顾虑,敞开心灵尽情倾诉。带着激动的心去作文,自然文笔动人,宛如一个文辞不怎么样的人在写情书是,却文采飞扬,声情并茂。
简言之,作文是活动,作文即做人,作文应该是一种享受。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从关怀孩子的发展入手,立足孩子的心灵,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在作文中体验成功,从而放飞心灵的梦想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习作活动中去修身养性,去享受和书写美妙的人生。
第四篇:习作论文
扎实抓好日记 提高写作水平
【内容摘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指导学生写日记,首先要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创设有利的情景,进行有目的练习,教给学生写好日记的技巧,让学生认识写日记的好处和作用,教师还要亲自实践,不断解决学生写日记时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鞭策和鼓励。
【关键词】: 兴趣技巧写作水平
许多教师都反映,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作文的教学质量总是提不高。原因在于学生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习作难度较大,而感到写作很吃力,往往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这一现状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由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以往的教学经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另一方面要减少作文的坡度,让学生习作时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依,有语言可用。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作文,作文的质量也就会不断提高。
怎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降低作文的坡度呢?叶圣陶先生说:“要多写,越写越熟练,熟极了才能随心所欲。”
写日记是打开写作宝库的钥匙,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学生潜力
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基础上的。学生之所以不想动手写或动手写不出东西,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习作的兴趣。所以培养写作兴趣是也是提高作文能力、开发写作潜能的关键所在。许多有名的大作家都是从写日记开始逐渐成为著名作家的,老师也可以写工作日记,并选出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人和事,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因为都是师生之间较熟悉的事,再加上幽默话语的评述,学生都觉得写日记挺有意思。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受到感染,也模仿着开始写日记了。学生们有了写作的欲望,还要明白日记不局限任何范围,不论内容,不求文体,任意发挥,只要写就行。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的生活,把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写,自由性大,内容广泛,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没有压力,乐于接受。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写了厚厚的一本日记。这样的联系既练了笔,又为作文积累了素材。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掌握了一般写作文的门道。
二、创设生活情境,练习即兴作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和写作能力,给学生创设写作情
境,要求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即兴写作。这样的日记虽然在内容上有千篇一律的可能,但能有效提高写作效率。如:班里同学参加广播体操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了冠军,全班同学雀跃欢呼兴奋不已。可以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写在日记本上,因为这次广播体操比赛的场面和获奖同学的神态和表演大家都观察的比较仔细。所以,下课十几分钟,同学们就很快把日记写完了,而且写得十分成功,久而久之,学生们就学会了自己掌握有利情境练笔。这种即兴的写作方法,真正抓住了学生心理情绪的沸点,使学生们感到了新颖、有趣、有吸引力,有感而发,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没有“无病呻吟”之苦,而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增加了写作素材,训练了观察能力。
坚持写日记,让学生有机会去写自己身边的琐事,大胆地写,不受约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心里有话就会练笔作文,练笔作文不给题目,学生有什么感慨就写下来,难度就降低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笔作文和学生一起商量,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更好地修改作文。这一过程,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了经验。
三、有计划的布置,有目的练习
当日记这种形式被学生逐渐掌握以后,就得把学生泛泛写作纳入系统的训练。写作离不开生活,要学会写作,首先要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只有生活丰富,写作之源才不会枯竭。可以采取先“零”
后“整”的方法。如这个星期要完成一篇写人的作文,就布置专门观察人。每天只写一个方面:外貌特征、语言行动、表情神态等。到了最后,就对前面的内容做总结,筛选糅合成完整的写人的作文。有目的地规定观察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材。
如写《我学会了×××》这篇作文前,先要求学生回家帮助妈妈洗衣服、包饺子、打扫卫生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然后再把它写在日记里。如果要往作文本上写,学生就会选取最得意之作,再加以发挥想像,一篇很成功的作文就完成了。这样有计划的布置,有目的的练习,是把学生充分的新鲜感知和很强的写作能力结合起来的一座桥梁,解决了学生写起文章来杂乱无章,丢三落四的难题。这种做法,既在日记中练了笔,又训练了学生作文的完整性。
四、抓住良好时机,提高日记的写作技巧
随着日记的多与好,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写得真、写得巧、写得生动了。但是“千篇一律”的现象也随之而来,为此,可以选用一些优秀作文,利用课余时间读给学生听。读后,再简单地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这样一来,学生们几天就可以见到一个“模型”。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什么“侧面描写”、“心理描写”、“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等写作技巧,不知不觉地就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日记技巧的提高,相对提高了作文的要求。
有一次学生写命题作文《我的×××》时,有位同学把物体当
作人来写,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用上了插叙的写作手法,再加上丰富的联想,把一个静止的物体写活了,使读者赞不绝口。这种提高日记技巧的方法,实际上就是通过日记来联系写作方法的应用。这既加深了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又巩固了写作技巧的掌握,达到了习作时运用自如的功效。
综上所述,都是通过日记来训练和提高作文能力的,只要抓住了有利的时机,体现日记与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利于解决写作兴趣问题,解决作文望题生畏、无话可说的困惑,解决文章杂乱无章的难题。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学为日记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反之日记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比如,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课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我要求学生也按一定的写作方法,把课本知识和自我认识融合起来。把日记和语文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使之互利其长把日记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刮风下雪的天气变化,春去冬来的季节转换,南来北往的路上行人,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从生活中来源的无穷无尽的写作题材,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在训练中学会了记日记。
第五篇:习作论文
寻找学生快乐习作的金钥匙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些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内容干巴巴的,让人沮丧。所以我们要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指导学生写成长日记的几项有效策略,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关键字: 兴趣 能写 乐写 日积月累 策略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
(一)、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二)、努力创设新鲜事物。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珍视习作成果。平时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之作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二、让学生愿写、能写。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首先要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的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
三、让学生乐写
众所周知,作文,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怕写。因此,只要一提到作文,就是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
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写作文、并且写好作文呢?笔者不揣冒昧,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平时授技巧:无庸质疑,入选教材的课文,既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文。因此,我们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和相关的德育教育外,还应当深挖教材中的有关写作技巧。例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采用了什么结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并把这些写作技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逐步了解、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二)、鼓励学生加强阅读,积累优美词句:学生怕写作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没有词来写。因此,必须鼓励学生加强阅读,积累优美词句。学生在阅读之前,一是要告诉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文章或片段时,要结合平时所讲的有关写作知识去品读、评价。看看作者运用了我们所学到的哪些写作知识,自己又有什么收获。再要告诉学生的就是,遇到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就应当积累下来,以供今后自己习作时参考。
(三)、平时多练: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写作知识,积累了一些优美词句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小试牛刀”,体会写作的快乐。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一丁点儿的想法,或者读了一篇课文或片段后的小感想,也可让学生学写日记或周记......总之,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愿意去写,就应给予鼓励。
(四)、对比体会,加深理解:在学习新课之前,鼓励学生先不看课文,自己也来当当“大作家”,写写与课文题目相同的作文。尤其是“看图学文”和有插图之类的课文,很有这个必要。学生写好后,在预习课文,并把自己所写的“宝贝”与原文相对比,看看有何异同。在让学生结合平时所学的有关写作知识,想想自己差在哪里,今后该怎么改进。另外,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和同学们的作文比一比,看看有何异同,想想自己差在哪里,今后该怎么改进。还可以把自己现在的作文和以前的作文比一比,看看有何异同,是否有进步。
(五)、让学生学会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应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学生把作文写好了,应该反复阅读,并结合有关知识点,特别是写作知识,如是否有错别字,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合理......自己修改。在自己修改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参阅、互相讨论、互相修改,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六)、搞好习作总评:不管是平时的小练笔,还是每个单元的大作文,老师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总评工作。学生的习作交起来后,老师应当认真修改,并做好评改中的相关记录,如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不足之处等。以便在评讲学生习作时,能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悦诚服。同时,做好评改中的相关记录,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个别辅导。老师讲评习作的时候,只要是写得比较好的,哪怕只是一个片段,甚而至于只是一个句子,亦或一个词,都应当给予表扬。优秀的,不但要表扬,还要将他们的“大作”收入本班的优秀作文栏内,供全班同学阅读,以增强学生作文的自豪感和快乐感。同时,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习作的榜样。
四、指导学生进行日积月累
作文的内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表达的语言是习作的关键要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日积月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记录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者背诵。除了进行日积月累外,要积累更多的习作语言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广泛的阅读。阅读是积累语言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一个“读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至少高效地阅读两篇文章,还适时地利用读报写字课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外名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又丰富了写作思维。
(二)、熟读或背诵。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之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默写。只要这样长期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五、指导学生写成长日记的几项有效策略
指导学生写成长日记,不同的教师采用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以下介绍几种指导学生写成长日记的有效策略。
(一)、循序渐进
学生写成长日记,从什么年龄阶段开始都不为迟。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开始起步,都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同样指导学生写一件事,低年级重点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开心的事,用一两句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中年级则重点鼓励他们学会选择印象深刻的事,逐步学会把事情经过写清楚;高年级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会以真善美为标准选择有意义的事,并在写生动具体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真情也表达出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至于采用何种形式,是否图文并茂,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长进行个性化选择。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成长日记的起始阶段,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写成长日记很有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别人写作的进步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定期交流
歌星需要“粉丝”,演员需要观众,作家需要读者。要想让学生的习作进步得更快一点,组织师生定期交流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在交流中,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进步。我们在组织交流时会引导学生几个好朋友为一组,大家互相欣赏自己好朋友的日记,交流哪里写得好,那些语句写得生动。对于不规范的语句、错别字或自己的一些建议,我们也要求大家真诚地告诉自己的好朋友。通过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写作成功的自豪感,同时也明白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激励自己今后写得更好。
日记是隐私,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肯给别人看。这种情况在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笔者在任教中学时,一些学生也曾经给老师提过建议说自己的日记里有很多“小秘密”,可不可以只交流习作?我说当然可以,大家不要因为交流而写一些“假日记”,那样对提高自己写作水平没有好处。所以那时我们只交流习作,至于日记,只要自己坚持写就行了。
小学生天真可爱,思想单纯,日记写的人和事也基本很少涉及隐私,所以只要引导得好,大家都愿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到了小学高年级,如果有些学生确实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日记,老师就不能强求,因为我们引导学生写日记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激发写的欲望,积累写的素材,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否则,学生写假日记就失去写成长日记的意义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日记中定期选一部分愿意公开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交流。
(三)、坚持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评价。我们的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习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要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评价方式上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他评时宜采用平等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当面交流,或在学生成长日记本上留言。参与评价的主体以学生本人为主,老师、同学和家长共同参与,具体请哪些同学或老师参与评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每隔一定的时间,我们都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自我反思,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与失。每次老师读了学生送来的成长日记,会给学生写上“老师的话”,如果学生在日记里反映了问题或受到了委屈,老师便会找学生谈心。学生的一个或几个好朋友在欣赏了他的日记之后,会在里面写上“好朋友的话”,告诉他哪些文章最受欢迎等。学生回到家,父母通过小孩的成长日记了解他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可以选择一些话题与小孩交流,欣喜之余为孩子写上几句鼓励的话。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一家四代都坚持写日记,他自己更是坚持了78年,为我们留下了900多万字的《叶圣陶日记》,成为一部宝贵的日记史诗。叶老曾说:“写日记的习惯若能养成,命题作文便可以废止。”这告诉我们,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爱上习作,有效提高习作水平,引导他们写成长日记确实是一个上上的良策。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 刘树林.《如何指导学生写日记》,《江西教育》,1999年第06期 [3] 陈香君.《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教师博览(科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