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项目实施方案[五篇材料]

时间:2020-10-12 12:2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慧交通项目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慧交通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篇:智慧交通项目实施方案

智慧 交通项目 实 实 施 施 方 方 案 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实施方案........................................................4 1.1 项目概况.............................................................4 1.2 设计依据.............................................................7 1.3 系统建设原则.........................................................9 1.3.1 合理性.........................................................9 1.3.2 先进性........................................................10 1.3.3 实用性........................................................10 1.3.4 经济性........................................................10 1.4 项目建设要求........................................................11 1.4.1 电子警察系统..................................................11 1.4.2 卡口系统......................................................20 1.4.3 信号系统......................................................26 第二章.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组织领导、技术管理、质量、效益目标的主要措施.....35 2.1 项目组织架构图......................................................35 2.2 技术管理............................................................36 2.3 效益目标管理........................................................36 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建立质保体系......................................36 2.4 项目管理机构........................................................37 2.4.1 项目管理、技术、服务人员情况表................................37 2.4.2 主要工程师资质证书............................................37 2.5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43 2.5.1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44 2.6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46 2.7 确保工程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47 1)

成本预测体系....................................................48 2)

成本控制体系....................................................48 3)信息流通体系.....................................................48 1)成本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

.........................................49

2)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

.............................................49 1)寻找偏差..........................................................50 2)分析偏差的原因....................................................51 2.8 用户培训与验收......................................................51 第三章.售后服务...........................................................53 3.1 原厂产品质量承诺书..................................................53 后服务.....................................................................54 3.1.1 产品供货服务.........................................................54 3.1.2 保修期服务...........................................................54 3.1.3 保修期后服务.........................................................54 3.1.4 其他要求.............................................................54

第一章.项目实施方案 1.1 系统建设原则

本系统是以行业标准作为设计依据。考虑到交警部门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高清电子警察系统自身的特点,本设计主要贯彻“高质量”及“低价格”两条主线来进行设计的。在本系统设计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1.1 合理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鉴于本系统的应用性质,其运行可靠性必须得到绝对的保证,否则将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另外,由于该系统安装在公路边的野外,环境条件恶劣,如果没有可靠性的保证,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价值。

在产品选型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选用一些可靠性、稳定性强,能够适应野外恶劣环境工作的产品,同时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稳压等措施。系统选用的摄像机、镜头等关键设备都采用国际著名企业的原装进口产品,室外机柜也是特别设计的,具有防盗、耐高温、抗寒、排风等特点,使用的电气接线端子、过载、漏电及断路保护装置、避雷装置、熔断器等装置均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标准要求。这些方面的考虑从硬件环境上为本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软件设计上采用了子系统化设计思想,提高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并具有意外事件自动重启功能。

在系统总体设计上,我们不采用工控机,卡口系统采用嵌入式智能抓拍系统,避免工控机的不稳定因素,做到系统高度可靠和稳定。

鉴于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其可靠性的保证应包括系统的安全性,特别在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受到极大挑战的今天。因此,在选取系统软件平台、采取系统安全防护措施、日志管理和设置系统管理权限等方面需要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必须符合有关国际通用标准、协议或规范,国家与部颁标准及规定的要求;要从技术和管理体制上保障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要求系统的操作平台、通讯接口与协议等开放的(标准或公开的),可实现互联互通并支持二次开发或功能调整,与指挥中心的系统互联。并且公开本系统的通讯协议和数据结构,确保与指挥中心的无缝连接。

1.1.2 先进性 设备选型、技术运用等方面在实用性基础上,充分考虑一定的前瞻性。因业务、运行

及技术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用交通管理经验和技术,充分结合网络交换等技术,实现向跨系统的综合性交通管理平台的突破性发展,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避免投入即陷入技术落后,且规避因业务、运行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系统大范围调整的可能。在总体架构上能不断扩展,关键设备采用国内外的先进设备,以确保满足以后不断发展的需要。

1.1.3 实用性 在工程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将使用单位的实际需求放在首位,作到灵活、好用,不盲目要求先进性,选择实用性强的系列产品,子系统化结构设计,既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可为今后系统发展扩展留有余地。系统将具有良好的互联、及升级能力,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循开放的原则。提供相关系统设备的技术标准、术语,以及详细的技术资料和操作文档。系统网络结构便于扩充,以适应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硬件平台可升级,当需要时可以通过新的计算机设备同原有计算机设备一起工作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保护原有投资。

1.1.4 经济性 在整个系统的方案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在实用性、先进性和充分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采用成熟的系统和技术,尽可能降低用户的投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设备的可靠与稳定,减少用户的维护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开放的系统也给用户带来许多扩展功能,减少重复的投资。

在应用软件的维护方面,考虑到维护人员到现场的距离较远。对于一般技术问题的维护可以采用远程密码登录方式进行维护。对于简单的软件升级,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下载实现。我们将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设计良好的操作界面。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操作界面,使数据处理工作简单、方便、快捷且界面友好。业务流程清晰,符合交通管理业务的处理习惯。系统的数据备份自动完成,数据恢复操作方便、安全。

1.2 设计依据

光缆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方法》(GB/T 14760-1993)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SJ 20552-95)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通用规范》(SJ 20855-2002)粗波分复用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1351-2005)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YDJ44-89)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GB3659-83)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9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与车辆检测器间的通信协议》(GA/T 920-2010)他国家相关的政策法令、法规文件。

项目要求 1、闯红灯违法数据信息应符合《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号为GA/T496-2014)的标准:系统应能至少记录以下 3 张反映闯红灯行为过程的图片:能反映机动车未到达停止线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 能反映机动车已越过停止线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号牌号码、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能反映机动车与 b)图片中机动车向前位移的图片,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

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的图片格式应采用 JPEG 格式,JPEG 图片编码应符合 ISO/IEC 15444:2000 的要求;图片记录要求应符合 GA/T 832 的要求,每张图片应包含时间信息,至少精确到 0.1s;图片应具有防篡改功能; 2、采用 900 万像素高清一体化嵌入式摄像机作为高清视频抓拍(电子警察)的抓拍设备。除了抓拍车辆尾部的电子警察外,还需要部署可看清驾驶员面部特征的正向卡口,通过车牌号码将车辆违法图片和车辆正向人脸图片关联匹配,能够实现违法取证到人。

3、过程图片和特写图片中的环境和违法车辆需一一对应,不会引起误判和争议; 4、实现对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抓拍、逆行抓拍、违法证据图片上传,对每一宗闯红灯违

法行为提供三张过程图像组合证据; 5、要求能适应多相位信号灯;可以为每个车道设置不同的信号灯,可以辨别不同的违法类型; 6、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段(光照条件差异较大)采用不同的抓拍参数,从而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7、照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自动传输,与中心实时通讯,将违法信息(违法图像和相关信息)及时传至中心进行处理; 8、系统接口开放,提供开放通讯协议; 9、有防病毒、抵抗恶性攻击、抵抗任何侵入系统的企图和抵抗企图从系统中获取敏感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防暴力破坏和防窃取信息的能力。保证数据和照片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一致性和相容性。

10、配备智能一体化机箱,设备的连接均要配置专业的接插件,提供定制的光纤盘位、电源模块位、网管主机位、物联网设备位、UPS 电源位,隔热、散热、防护良好,布局合理、模块化清晰。易于及时发现系统设备问题,方便后期维护。

1.3 项目概况

项目组织实施是整个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项目开展前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高质量的安全生产,才能向用户提供一个符合现在需求的质量优良的系统,更应为未来的维护和升级提供最大的便利、尽量节约资金。

智能交通建设项日的实施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协调管理工作,其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我公司定位系统集成项目设计和项目管理商,拥有 ISO9001 认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培养并且引进了一批成熟的技术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群。同时,不断探索项目实施的模式,组建整体作战的“联合舰队”,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社会资源优势,极大提高了承接大型项目的能力。

项目安装点位:

一、交通指挥调度中心 1 处; 二、新建电子警察 5 处; 1、胜兴路与西五路路口 2、胜兴路与西四路路口

3、胜兴路与宁崔路路口 4、胜坨路与西五路路口 5、中兴路与育才路路口 三、新建高清卡口系统 5 处; 1、S316 省道胡家村路段 2、S316 省道利津大桥路段 3、S316 省道董集北路段 4、S316 省道十方里村路段 5、复兴路天亿阳光小区路段 四、智能交通信号机建设 32 处; 1、民丰路与胜兴路路口 2、民丰路与利兴路路口 3、民丰路与新兴路路口 4、民丰路与中兴路路口 5、民丰路与振兴路路口 6、胜兴路与育才路路口 7、胜兴路与景苑路路口 8、胜兴路与黄河路路口 9、胜兴路与兴隆街路口 10、胜兴路与利河路路口 11、黄河路与振兴路路口 12、黄河路与中兴路路口 13、黄河路与新兴路路口 14、黄河路与胜兴路路口 15、黄河路与永兴路路口 16、黄河路与万兴路路口 17、黄河路与同兴路路口 18、黄河路取直与同兴路 19、中兴路与育才路路口 20、新兴路与育才路路口 21、新兴路与兴隆街路口 22、中兴路与双桥路路口 23、胜兴路与西四路路口 24、胜兴路与西五路路口 25、胜兴路与天宁路路口 26、胜兴路与宁崔路路口 27、胜兴路与胜利路路口 28、潍坊路与郝纯路路口 29、富园路与郝纯路路口 30、北二路与郝纯路路口 31、淄博路与郝纯路路口 32、南一路与郝纯路路口 五、高清视频监控 30 处; 1、利河路与胜兴路西侧 1 处 2、利河路与永兴路 1 处 3、胜兴路华兴物流 1 处 4、胜兴路与西四路 1 处 5、胜坨路与丰收路 1 处 6、胜坨路与西五路 1 处

7、胜兴路与天宁路 1 处 8、胜兴路与宁崔路 1 处 9、胜兴路与胜利路 1 处 10、316 与德州路 1 处 11、316 与利园路路口 1 处 12、316 与潍坊路 1 处 13、316 与富园路路口 1 处 14、316 与北二路 1 处 15、郝纯路与安园路 1 处 16、郝纯路与淄博路 1 处 17、郝纯路与南一路 1 处 18、利河路与同兴路 1 处 19、黄河路与同兴路 1 处 20、景苑路与同兴路 1 处 21、胜利路与同兴路 1 处 22、高速路口高空球机 1 处 23、华丰路与同兴路路口 1 处 24、新发药业卡口 1 处 25、东二路与同兴路 1 处 26、东三路与同兴路 1 处 27、博新路与同兴路 1 处 28、东纬三路与同兴路 1 处 29、黄河路取直与永兴路 1 处 30、永兴路与景苑路 1 处 六、道路标志牌 86 处 1、利河路与复兴路标志牌 2 块 2、利河路与振兴路标志牌 2 块 3、利河路与中兴路标志牌 2 块 4、利河路与新兴路标志牌 2 块 5、利河路与胜兴路标志牌 2 块 6、西外环与看守所路口西标志牌 1 块 7、胜坨路与西四路标志牌 1 块 8、胜坨路与西五路标志牌 3 块 9、胜兴路与天宁路标志牌 3 块 10、胜兴路与宁崔路标志牌 3 块 11、胜兴路与胜利路标志牌 4 块 12、皇殿村三叉路口标志牌 1 块 13、316 与德州路路口标志牌 1 块 14、316 与利园路标志牌 1 块 15、316 与潍坊路标志牌 3 处 16、316 与富园路标志牌 4 块 17、316 与北二路标志牌 4 块

18、郝纯路与安园路标志牌 3 块 19、郝纯路与淄博路标志牌 3 块 20、郝纯路与南一路标志牌 2 块 21、利河路与同兴路标志牌 1 块 22、黄河路与同兴路标志牌 4 块 23、同兴路与景苑路标志牌 3 块 24、同兴路与胜利路标志牌 2 块 25、同兴路与开发区路标志牌 3 块 26、同兴路与华丰路标志牌 1 块 27、同兴路与东二路标志牌 2 块 28、同兴路与东三路标志牌 4 块 29、同兴路与博新路标志牌 4 块 30、同兴路与东纬三路标志牌 3 块 31、黄河路取直与永兴路标志牌 2 块 1.4 项目建设要求

1.4.1 电子警察系统 1.4.1.1 系统概 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公众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机动车价格不断下降,民用汽车已从过去的奢侈品定位逐步成为城市自助出行的代步工具,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的现象已在各省会城市突显出来。若城市道路长期处于严重拥塞状态,出行公众的情绪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违章变道、S 型线路超车、压双黄线行驶、闯红灯等诸多易产生交通事故的驾车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城市每年因此造成的车祸、连环车祸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公众出行安全并使得交通路况进一步恶化,早已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针对项目需求以及我国的道路特点,本项目采用新一代的高清一体化电子警察系统。前端整个系统采用一体化摄像机,集抓拍、识别为一体,做到长期运行的高度稳定与集成。违章抓拍功能把违法行驶车辆进行抓拍记录,发送到系统平台,经过人工确认审核后,进行违章处罚;卡口记录功能,对经过路口的所有车辆进行抓拍,号牌识别,发送到系统平

台,进行后续业务应用;对于其他多种违章行为,如不按车道行驶、压双实线、逆行、违规调头等进行准确抓拍;高清视频监控及录像功能,对整个路口进行高清监控,其高清录像,能看清经过路口车辆的号牌。四者功能合为一体,即对整个路口进行有效地监控,有减少了建设投资。系统采用进口高性能工业摄像机作为前端的信息采集设备,采用纯视频检测技术,能够在一张照片上清晰的显示车辆的所有细节信息,并具有很高的车牌自动识别率,全天识别准确率可达 93%以上。

我们希望我们的高清电子警察系统能满足以下需求目标:

1)有效抓拍闯红灯、压线行驶、逆向行驶、不按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降低由于这些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堵塞和交通混乱; 2)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 3)检测和记录城区车辆情况,组织调度交通流,改善治安和交通秩序; 4)缉查布控功能,为交通肇事逃逸和涉车案件等违法行为提供线索和证据。

同时,我司电子警察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1)更高的车辆及违法行为的捕获率; 2)更高的车牌识别率和取证有效率; 3)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4)更完善的数据存储与读取性能; 5)更便捷的工程实施与后期维护; 6)更简洁的系统升级与扩容。

1.4.1.2 系统结构

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由前端子系统、传输与后端管理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实现对路口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压线、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抓拍、记录、传输和处理,同时系统还兼具卡口功能,能够实时记录通行车辆信息 包括前端抓拍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后端管理系统。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下

视频监控系统平台中心存储单元管理平台前端系统 后端中心平台终端服务器((选配)摄像机补光灯摄像机补光灯摄像机补光灯摄像机补光灯客户端网络传输系统信号线/ / 控制线光纤网线图注传输网络红灯检测器 1)前端子系统 负责完成前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与上传,主要由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补光单元、综合管控一体机等相关组件构成。路口交通违法信息与卡口信息全部采用 IP 方式传输。

2)传输与后端管理子系统 传输部分:负责完成数据、图片、视频的传输与交换。建设视频专网,其中路口局域网主要由点到点裸光纤、光纤收发器组成;中心网络主要由接入层交换机以及核心交换机组成 后端管理部分:负责实现对辖区内相关数据的汇聚、处理、存储、应用、管理与共享,由中心管理平台和存储系统组成。中心管理平台由平台软件模块搭载的服务器组成,包括: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 服务器、图片服务器、录像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

1.4.1.3 系统主要功能

闯红灯违法抓拍功能

系统可以实现对单方向各车道闯红灯车辆的监测、图像抓拍等功能。每一违法记录拍摄连续 3 张反映闯红灯过程的图片,其中第一个位置的图片反映机动车未到达停止线的情况,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第二个位置的图片反映机动车已越过停止线的情况,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号牌号码、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第三个位置的图片反

映机动车越过停止线继续前行的情况,并能清晰辨别车辆类型、交通信号灯红灯、停止线 卡口监测记录功能

系统能够准确捕获、记录车辆通行信息(车辆尾部的图片),对通过车辆的捕获率不小于 99%。记录的车辆信息除包含图像信息外,还包括文本信息,如日期、时间(精确到秒)、地点、方向、号牌号码等。车辆信息写入关联数据库,并将相关文本信息叠加到图片上。

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检测功能

检测流程 电警系统支持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为的检测,为交管部门治理机动车在人行横道遇行人“不按规定让行”提供一种执法取证手段,对机动车人行横道前不避让行人行为自动检测并抓拍 3 张过程图片,同时完成车牌的识别及数据上传,在输出不礼让 行人违法的同时,截取 2 张信号灯摄像机的画面,用于佐证违法过程中行人信号灯为绿灯的情况,为后期的处罚教育提供依据(需另配行人信号灯图像采集单元)。

在行人信号灯为绿灯时,当检测到人行横道区域内的行人行径方向上的数量多于 X 人时(阀值 X 可以设置,默认为 1),自动对尚未通过人行横道的车辆行驶轨迹进 行动态跟踪,发现有车辆未停车继续通过,与行人行径方向产生冲突的情况出现时,提取目标车辆 3 张连续的行驶图片以反映车辆不避让行人的抢道行为,同时识别车牌 号码。在输出不礼让行人违法的同时,截取 2 张信号灯摄像机的画面,用于佐证违法过程中行人信号灯为绿灯的情况。

行人检测规则

根据行人检测区域检测行人个数,系统跟踪行人运动轨迹,给出行人横向的运动方向;对每个区域内不同运动方向的行人数量进行统计,并将该检测结果匹配到对应的车道上。系统默认的规则是:当行人运动轨迹与机动车行驶轨迹存在交叉且行人所在检测区域与机动车行驶车道相邻时进行检测有效人数,例如 1 车道行驶车辆干扰人 数有效值与 1 车道行人检测区域和 2 车道行人检测区域向左的行人有关,与 2 车道行人检测区域向右、3 车道行人检测区域的行人无关。

第一个位置能清晰辨别环境信息、机动车尾部信息和机动车未压到人行横道上的情况;第二个位置能清晰辨别环境信息、机动车尾部信息和机动车处于人行横道区域对行人通行造成干扰的情况;第三个位置能清晰辨别机动车尾部离开人行横道区域的情况;每张图片中车

辆的位移不小于 2 米;并且至少有一个位置的信息能够清晰辨别号牌号码。

在输出不礼让行人违法的同时,截取 2 张信号灯摄像机的画面,用于佐证违法过程中行人信号灯为绿灯的情况。

多种违法行为检测记录功能

系统在路口电子警察设备可检测的范围条件允许的情况内,还同时可进行如下违法行为的记录功能:

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记录

“大弯小转”违法行为记录未礼让行人违法行为记录 左转不让直行 其他交通违法行为记录功能 除上述功能外,系统还具有以下违法行为记录功能:

逆行记录 越线停车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记录压线/变道记录 路口停车记录机占非记录 人脸卡口功能(人脸取证电警)

系统能够准确捕获、记录车辆通行信息(车辆前部的图片),对通过车辆的捕获率不小于 99%。记录的车辆信息除包含图像信息外,还包括文本信息,如日期、时间(精确到秒)、地点、方向、号牌号码等。车辆信息写入关联数据库,并将相关文本信息叠加到图片上。

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系统可自动区分出车辆为深色车辆还是浅色车辆;并识别出 11 种常见车身颜色,11 种颜色包括:白,银(灰),青、黄、粉、红、绿、蓝、棕、黑、紫。

车型识别功能

系统采用车牌颜色和视频检测技术结合的方法对车辆类型进行判别,可对 13 种车型进行识别(SUV、MVP、两厢轿车、三厢轿车、轿跑、小型轿车、微型轿车、面包车、皮卡车、小型货车(包括微卡、轻卡及中卡)、大型货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

车标识别功能

车辆子品牌识别功能

系统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对主驾驶人员和副驾驶人员的未系安全带行为进行检测,分别输出主副驾驶未系安全带行为的特征抠图,为交警查处未系安全带违法行为提供了科技新手段,从而规范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

黄标车检测功能

系统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对车辆车窗进行定位和分析,输出黄标车特征识别信息,为交警进行黄标车辆管控和治理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有段,从而提高交警车辆管控的效率。

危险品车检测功能

系统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实现车辆危险品标志的检测识别,为危险品车辆管控、运行路线规范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更加细致的数据,保证交警对危险品车辆的有效监管。

挂件检测功能

系统采用视频检测技术,实现车辆驾驶室内挂件的检测识别,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车辆管控提供了更加细致的数据,提高车辆特征的可检索性,为城市交通事件处理、车辆管控提供更加细致的数据支撑。

正向违法压线、变道抓拍功能

利用正向的卡口抓拍单元可扩大路口的违法检测范围,对进入路口的违法压线、变道车辆进行检测抓拍。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功能

在电子警察杆件上增加车辆正向采集的摄像机,可通过综合管控一体机实现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功能。可将违法行为与对应车辆的正向图片匹配起来,从而将违法行为固定到驾驶人,有效遏制驾驶分非法买卖现象。

支持人脸取证的违法行为包括闯红灯、压线、不按导向行驶、逆行等,用户可在配置界面中灵活的选择是否启用闯红灯、压线、不按导向行驶、逆行对应的驾驶人人脸取证功能。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功能

系统可自动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包括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的识别。

1)车牌号码自动识别 系统具备对符合“GA36-2014”标准的民用车牌、警用车牌、使领馆车牌的号牌自

动识别能力,并且具备对 2012 式军车号牌、2012 式武警部队号牌的自动识别能力,所能识别的字符包括:

字符种类 具体内容 阿拉伯数字 “0~9”十个 英文字母 “A~Z”二十六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简 称用汉字 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渝 专用号牌简称用汉字 领、使、警、学、挂、港、澳、试、超 12 式武警号牌字符 WJ 样式的字母、省份简称汉字、警种字母(X、B、T、S、H、J、D)、数字 12 式军车号牌字符 各军区/各军兵种部拼音缩写字母、各军区/各军兵种部下辖各部属机构拼音缩写字母、数字

2)车牌颜色自动识别 系统能识别黑、白、蓝、黄、绿五种车牌颜色。

3)新能源车牌识别功能 新能源汽车号牌是为更好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实施差异化交通管理而设计的全新号牌,具体分为小型新能源汽车号牌和大型新能源汽车号牌,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车号牌为渐变绿色,大型新能源汽车号牌为黄绿双拼色(见下图)。海康威视作为新能源号牌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率先推出了新能源号牌识别程序,并支持了首批新能源号牌试点城市的设备升级。本系统所采用的“海康神捕”系列抓拍机,具备新能源号牌识别的功能,保证号牌识别相关业务不受新能源号牌分批落地实施的影响。

4)系统识别的车牌类型部分示例:

车牌识别类型示例 5)前端识别技术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算法(车牌识别、车牌颜色识别)集成在抓拍单元中,识别结果由抓拍单元直接输出。

背向车型识别功能

系统采用车牌颜色和视频检测技术结合的方法对车辆类型进行判别,可对 12 种车型进行识别(SUV、MVP、轿车(包括 A 级及以上车型)、小型轿车、微型轿车、面包车、皮卡车、小型货车(包括微卡、轻卡及中卡)、大型货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油罐车)。

智能补光功能

系统前端设备能根据光线的变化或时间的控制自动改变摄像设备的工作参数,自动打开或关闭补光设备,确保记录图片的清晰。

电警补光灯采用频闪技术,与“海康神捕”摄像机采集频率完全匹配,在达到最大补光效果的同时降低灯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会对驾驶人造成直接强光刺激。

前端备份存储功能

系统采集的图片、视频可在设备前端做备份存储,按照数据存储时长的要求配置不同容量的硬盘。系统可根据预先的空间分配,优先保证足够的图片存储空间,保证核心数据不丢失。

车辆稽查布控功能

系统具备车辆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监测报警和布控车辆自动比对报警功能,比对方式包括精确比对和模糊比对。

高清录像功能

系统支持道路交通情况的实时视频录像存储,视频质量能清晰反映覆盖区域内行驶机动车的车牌号码。视频采用预分配存储机制,前端支持进行滚动存储 7 天以上。

数据断点续传功能

系统支持断点续传功能。当遇到网络中断或其他故障时,车辆信息存储在前端设备中,待故障排除后自动续传。

时间校准功能

按照《GA/T832-2014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的要求,24h 内计时误差不超过 1.0s,确保所有前端设备点位每日至少与电子警察中心系统时钟同步一次。

图像防篡改功能

系统记录的原始图像信息具备防篡改功能,防止在传输、存储、处理等过程中被人为篡改。

网络远程维护功能

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前端设备的运行状态。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维护、远程设置和远程升级等功能。

1.4.2 卡口系统 本系统的设计基于分布式系统的集中管理策略,采用分层结构设计,从逻辑

关系上看主要分为三层:前端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后端管理子系统。

后端管理子系统构建时,按照职能重点的不同分为“监控管理中心”和“业务应用中心”,根据具体的单点应用、区县级应用、地市级应用、乃至全省规模大范围联网应用灵活部署,强化上级部门的管理职能、突出实战部门的应用职能,做到全网资源的统一管理。

在本系统中卡口采用 1 台 900 万像素的卡口抓拍单元覆盖 1 个车道,保证视场范围的全覆盖,除了能够捕获在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外,保证大货车场景捕获。通过雷达和卡口抓拍单元内设置虚拟线圈,完成车辆检测功能.系统组成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由卡口前端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和后端管理子系统组成。实

现对通行车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与集中管理。

系统组成卡口系统由卡口前端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和后端管理子系统组成。实现对通行车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与集中管理。

卡口前端子系统

负责完成车辆综合信息的采集,包括车辆速度、特征照片、车牌号码与车牌颜色等。并完成图片信息识别、数据缓存以及压缩上传等功能,主要由卡口抓拍单元、雷达、补光灯、终端服务器、外场工业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开关电源、防雷器等设备组成。

网络传输子系统

负责系统组网,完成数据、图片的传输与交换。

因卡口系统的安全性需要,一般通过租用运营商光纤链路组建专网,每个前端点位到中心一条裸光纤,对于市区较密集的点位可通过 EPON 方式组网,对于

偏远地区也可采用无线方式组网。

后端管理子系统

负责实现对辖区内相关数据的汇聚、处理、存储、应用、管理与共享,由中心管理平台和存储系统组成。

高清卡口系统功能 车辆捕获功能 系统能捕获以任意驾车方式穿过监测点的车辆,包括正常行驶、压线行驶、逆行、超速行驶等。

在 5KM/h-180KM/h 车速范围内,通过监测点的车辆图像捕获率不少于 99%。

车辆图像捕获时不受雨、雪、雾等天气、环境光和相临车道通行车辆的影响,空拍和重拍的图像记录应小于 3%。

测速功能

系统能在捕获车辆的同时,计算车辆行驶速度。当机动车速度小于 100KM/h时,测速误差不超过-6KM/h-0KM/h,当机动车速度大于或等于 100KM/h 时,测速误差不超过-6%-0%。具有分车型设置标志限速和执法限速的功能。

为提高测速精度、降低处罚产生的纠纷,采用雷达测速方案。对超速车辆应连续抓拍 2 张高清照片。

高清照片抓拍功能

系统能记录通行车辆经过监测点时的全景图像和特征图像。全景图像中标明车辆经过监测点的时间、地点、行驶方向等通行数据。

系统抓拍的 900 万高清照片分辨率不低于 4096×2160,图片格式为JPEG/24bit。照片上应叠加时间、地点、方向、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身颜色等信息。

确保车辆号牌在图像中的水平分辨率不小于 100 个像素点,并包含车牌的完整信息。

高清抓拍摄像机具有成像反馈控制技术,确保在强顺光、强逆光等光照条件下依然能清晰成像。

高清照片防篡改功能

抓拍的高清照片叠加不可见水印的方式实现图片防篡改功能。利用水印验证

工具能验证高清照片是否被篡改。

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系统具备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包括号牌号码、号牌颜色。号牌识别范围至少包括 GA 36 规定的号牌(摩托车号牌、低速车号牌、临时号牌、拖拉机号牌除外)、武警汽车号牌和军队汽车号牌等,所能识别的字符至少应包括:

阿拉伯数字:“0-9”十个。

英文字母:“A~Z”二十六个。

省市区汉字简称:京、津、晋、冀、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渝、港、澳、台。

军用车牌字符:军用车牌字符识别。

农用车牌:农用车牌识别。

号牌分类用汉字:警、学、领、试、挂、港、澳、超、使。

武警车牌字符:武警车牌字符识别。

日间车辆号牌号码识别准确率不小于 95%;夜间车辆号牌号码识别准确率不小于 90%。

号牌颜色自动识别应包括:黑、白、蓝、黄、绿。

车型自动识别功能

高清卡口系统具备车型识别功能,能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识别车辆类型,至少能识别轿车、客车、面包车、大货车、小货车、中型客车、SUV-MVP 等七种车型。系统全天候车型识别准确率≥85%。

车身颜色识别功能

高清卡口系统具备车身颜色识别功能,包括区分车身颜色深浅、十一种常见车身颜色识别(红、黄、蓝、绿、紫、粉、棕、白、黑、银(灰)、青)。车身颜色识别准确率≥95%。

车标识别功能

高清卡口系统具备车标自动识别功能,能够识别不少于 200 种常见车标。要求系统在天气晴朗无雾、车标无遮挡、污损条件下,白天实现不低于 95%、夜间实现不低于 85%的车标识别率。

安全带检测 功能

高清卡口系统具备安全带检测功能。通过卡口正面抓拍图片图片能自动识别前排驾乘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了安全带,对于未系安全带者系统应能够自动识别、判断并报警。要求未系安全带检出率≥90%,未系安全带误检率≤10%。

人脸特征抠图功能

当车辆图像为前部特征图像时,记录的驾驶人面部图像不小于 50×50 个像素点。

黄标车识别功能

系统具备黄标车识别功能,为交通管理部门在黄标车治理中提供技术手段。黄标车识别准确率全天不小于 50%。

危险品车辆识别功能

系统具备危险品车辆识别功能,为交通管理部门对危险品车辆的监测提供技术手段。危险品车辆(危险品标志)识别准确率不小于 90%。

遮阳板检测功能

高清卡口系统在实时记录通行车辆图像前部特征的同时,具备打开遮阳板检测功能。

主驾驶打开遮阳板车辆的检出概率 90%以上,未打开遮阳板的车辆被误检的概率在 10%以下。

副驾驶打开遮阳板车辆的检出概率 85%以上,未打开遮阳板的车辆被误检的概率在 10%以下。

前端数据缓存功能

卡口前端存贮通行车辆的全景图像、特征图像、号牌图像各 1 张。当全景图像满足特征图像要求时,可存贮全景图像和号牌图像各 1 张。

确保前端存贮通行车辆记录数不小于 30 万辆,当超出最大存贮容量时,自动对车辆信息和图片进行循环覆盖。

高清抓拍摄像机应具备高速 SD 卡接口,支持插入工业级高速 SD 卡,支持的单卡容量≥32GB。

用于前端大容量存储的卡口前端控制主机采用嵌入式设计,配备不少于 4 个SATA 硬盘接口,标配硬盘容量 2TB,最大可扩容至不少于 16TB。

卡口前端控制主机采用磁盘预分配技术来管理磁盘、数据,防止因磁盘长期运行后产生磁盘碎片而影响磁盘的效率和寿命。同时,卡口前端控制主机具备数据分类管理功能,可为数据信息、图片及视频独立分配存储空间。

采用以下缓存机制:卡口控制主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链路工作正常时,抓拍的高清照片应经卡口控制主机上传指挥中心;当通信链路发生故障时,高清照片缓存在卡口控制主机硬盘内,当通信链路恢复正常后,缓存在硬盘的高清照片应自动补录到中心平台系统。

校时功能

高清抓拍摄像机、卡口前端控制主机均支持 NTP 校时功能。24 小时内计时误差不超过 1 秒,能与中心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间自动同步,同步周期在 1 小时至24 小时区间范围可调,同时支持手动强制时间同步。

网管功能

前端系统支持 Web 方式远程访问进行维护,具有心跳保活、故障诊断和故障、来电自动恢复能力。前端系统能向中心系统上报摄像机、车辆检测器、机动车测速前端控制主机、电源、硬盘等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

1.4.3 信号系统 1、城区外围相对孤立的交叉口,根据交通流变化实时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减少绿灯空放,提高路口运行效率。

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交通流的动态变化,实时的自动调整信号配时参数方案,实时调

整绿灯时间。配时方案并可自动适应高峰、平峰、低峰不同的交通状态。

2、平峰期城区内主要干道实现“绿波”控制,高峰期采用自适应控制,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效率。

实现 “立足于交叉口的点优化控制、保障主干道的线协调控制、实现分区域的自适应控制”,即根据关键交叉口、主干道(包括瓶颈路段)、分区域的交通流特点,基于自动采集的实时数据,采

取合理的控制策略,保障主干道的线协调控制、进而最大限度实现分区域的自适应控制,减少车辆在 区域内的旅行时间、停车次数以及运行延误,提升区域交通的运行品质。

3、采用信号系统提供的本地遥控控制、中心手动控制、快速警卫任务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交警现场工作量,节省警力。

信号控制系统可提供中心手动控制、本地手动及遥控手动功能,交警可在中心进行远程或在路口

进行远程指挥,不需要进行路面的现场指挥,减少交警的人身安全问题。

提供警卫预案控制,保证警务车队准时、安全到达目的地,同时尽量减少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提

供专用的、合理的行人相位及相序设置,消除人车之间的交通冲突、行人过街的安全隐患,保障行人交通的人本安全。

本项目符合“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及“道路交通信号灯”的最新规范国标及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本次涉及 10 个路口信号系统改造及中心平台建设。本次采用视频检测的方式实现车流量、密度、占有率等交通信息检测采集统计分析等功能。

中心控制平台 交通信号控制平台是集信号机添加管理、参数配置、实时监控、特勤任务、统计查询、报警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软件。

全中文图形化操作界面

客户端软件为全汉化图形化操作,界面友好,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系统管理界面实现中文化、图形化、菜单化,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并具有误操作过滤功能,对错误操作发出警告并禁止执行。系统利用电子路网背景地图,制作符合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图形化、分层设置的界面地图。具有路口编辑工具,能够对路口路段进行渠化设计。能够实时显示中心设备、传输设备、控制点设备工作状态及信号控制模式等信息。运行状态显示(1)

控制中心软件能够监视控制区域范围全部信号灯(机动车灯与行人灯)的状态显示。

(2)中心软件能够监视信号控制机工作状态的显示,在交叉路口中,以路口的渠化箭头等图形标志显示其工作状态。

控制中心软件能够监视每个信号机的通信线路状态和数据的传输状态,可以将通信的状态记录并保存。

控制中心软件能够监视各个交叉口群的工作模式、周期等状态。

手动控制 系统按等级设置用户权限,当发现紧急情况下需要人工干预时,拥有权限的用户将对需要控制的路口进行人工干预,待路口秩序恢复正常情况后切换为自动控制。警卫任务设置 警卫任务控制是根据警卫路线和车队制定的行驶速度,对信号控制路口提前制定警卫预案,保证警务车队准时、安全到达目的地,尽量减少对社会车辆的影响。系统实时动态设置的绿波路线。在特殊情况下执行贵宾车队警卫、消防、救护、抢险等任务的时候,其行车路线上的各交通信号灯按车辆到达路口的时间开启绿灯,保证车辆畅通无阻。

日志记录和管理(1)操作日志记录 操作员记录:操作员登录/退出时间、所做的操作命令 系统运行记录:系统执行命令、系统控制方式及设备状态 系统故障记录:中心设备、传输设备及控制点设备故障类别、位置、时间及详细的故障内容(2)记录保存时间:系统能够保留一年的日志记录。

(3)记录查询:可根据日期范围、时间范围、时刻、控制区域、用户、设备等各种设定,方便快捷地查询及打印各类日志记录。

数据统计分析 记录输出:记录文件采用开放的数据格式,在记录内容发生变化时随时输出。

中心计算机对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形成设定时间、区域范围的交通统计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路口到达方向分流向(左、直、右)的车流量 路口流量图:路口月流量统计、路口周流量统计、路口指定时间间隔流量统计。

路口指定方向流量统计:任意指定统计方向,统计时间可选段可选。

路口日周期统计:周期可以与流量一起统计,统计时间 系统以数据库为基础,按交通工程所需的数据生成各种报表,统计分析报告均以彩色图形或数据电子表格方式显示、输出,主要有:

按十五分钟、一小时、全天给出车流量统计报表、图片按十五分钟、一小时、全天给出周期统计报表、图片 系统状态监视 信息等数据 系统故障报警 电子地图操作 系统能够监视中心设备、传输设备及路口设备工作状态系统能够监视各服务器的运行状态、CPU 使用率、版本 系统中心软/硬件故障传输单元故障 信号机、车辆检测器等路口设备故障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基于 Gis 开发的,基于地图的设置,地图编辑,基于地图的交通监控,设置路口对应关系,生成统计数据的专题地图,在地图上实现交通监控功能。

系统能够根据相应的 GIS 路网背景地图,制作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需要的图形、分层设置的界面地图。地图可按管理区域、协调控制区域进行缩放,并能动态显示实际的地图比例。

用户管理

(1)系统能够支持多个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2)系统管理员可设置用户级别,每个用户只允许授予一个访问级别,同时定义每个用户级别相应的命令权限,命令权限可以按区域管理权限设置。系统可以设置用户的名称、密码、级别;而且,可以设置用户的功能操作权限,访问操作权限。时钟校准功能 为了保证信号机在协调控制时保持时间基准绝对一致,客户端定时或人工对所控制的信号机进行

精确对时;同时还可以确定对时的范围、对时的时间和频率,使得整个系统的时间上绝对无误。系统

时间误差不大于 2 秒。

多时段控制配时 设置时间包括年、月、周、日、时、分、秒日时段划分为 40 个 16 个定时方案,6 个特殊方案,7×16 个日期类型设置内容包括事件、控制模式、控制方案等 系统可分别设置工作日、周末、节日或特别指定日的时间表,系统根据日期自动改变执行时间表 参数编辑 图形化编辑模式,删除任意部分参数不会导致其它参数出错,编辑包括以下部分,逻辑灯组、相位灯色、相位属性、相位序列、方案配时、时段表、感应参数、行人按钮、单点优化、绿冲突、公交优先、杂项。

相位灯色:通过双击图标改变灯色。支持相位拷贝。

相位过渡方式:可选择自动方式和全人工指定方式,以便实现提前右转等复杂控制模式。支持相

位序列拷贝。

相位差:每个时段可设置相位差,以便不同时段精确运行绿波模式。

感应参数:支持参数包括最小绿、车辆间隔(不是车头时距)、延长绿(最大车辆间隔),浪费 手动过渡:支持相位过渡和色步过渡。

支持参数仿真运行,参...

第二篇: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我国交通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继扩大,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交通需求极大增加,原有的交通供需平衡被打破,而相反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跟不上交通需求发展速度,原有基础设施的缺陷和弊端不断暴露出来,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越来越显得不足,交通管理的手段、措施尚处于经验型、摸索型的状态,处于成长期。

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政府管理者角度讲,需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从企业角度讲,企业需要提高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从旅行角度讲,旅行者需要可靠的出行信息来减少旅行时间与旅行压力、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与便捷的支付手段;从行驶角度讲,驾驶员需要最新的交通信息、及时的危险警告、推荐最佳的行车线路、适宜的速度限制、在不利的道路与天气条件下对司机的有效支持、对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这些越来越高的交通需求是传统交通运输系统所难以满足的,因此,急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交通运输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方案介绍:

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智慧交通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诸如动态导航,可提供多模式的城市动态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主动避开拥堵路段,合理利用道路资源,从而达到省时、节能、环保的目的。

智慧交通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各类交通信息、发布各类交通信息、引导交通。各类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将统一汇聚到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心,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汇聚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可对道路交通拥堵状态进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帮助。

银河之星智慧交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依托北斗卫星优势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

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需求热点可以主要归纳三个方面: 1)车辆综合管理和调度系统,基于北斗、GPS、GIS、无线通信等信息手段,通过建立私有或公共信息应用平台,能够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实现定位管理,实现对运输工具、货物、人员的状态监控,提高运行效率,避免危险隐患,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通过对城市道路、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实时数据采集,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合理进行交通疏导,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和使用率;

3)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快速处理,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彻底分析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制定交通建设规划和应对措施。

智慧交通涵盖了所有的运输方式,并考虑运输系统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人、车、路以及环境。据预测,应用智慧交通后,可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益,使交通拥挤降低20%,延误损失减少10—25%,车祸降低50~80%,油料消耗减少30%。

智慧交通应用解决方案的总体框架图

价值分析:

智慧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等技术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和设备,对各种交通情况进行协调和处理,建立起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体系,从而使交通设施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实现交通运输的集约式发展。

一、对政府的价值

政府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合理进行交通疏导、突发事件快速处理,并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分析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制定交通建设规划和应对措施。

1)采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采用部署诸如实时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先进的交通指挥系统来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主要拥堵路段通过交通信号灯、交通管制等方式进行交通流量疏导,及时将拥堵信息推送至车载终端或手机终端,引导车辆规避拥堵路段,并给出行驶路径建议。

2)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 包括进行公交系统的现代化建设,诸如公交视频监控、公交车辆定位调度、公共车辆信息管理等,进行地铁的规模化和信息化建设等。为市民出行提供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配套。

3)建设和完善城市路网

新建或扩建市政道路,增加通车道路规模。基于现有拥堵情况信息分析,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于常拥堵路段,制定改建计划,启动项目实施。

4)构建交通流量信息的采集系统和信息发布共享网络

通过各个路口信息采集终端(包括视频终端、RFID、红外、感应线圈等)获取城市交通信息,采集的交通信息汇聚到交通信息中心后,进行分析、处理、建模,给出全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全视图。

信息发布可通过媒体网络、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各个公共场所的LED屏及时发布道路拥堵、道路管制、交通事故、气象、道路积水等信息,引导市民规避拥堵路段。

5)建立完善的应急联动和事故救援机制

发生较大的交通事故,由交管中心统一调度,触发应急机制,联动公安、救援中心、120急救中心、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快速、有效、妥善处理现场事件,尽快恢复交通原态。

6)大力倡导绿色交通、节能减排

政府部门倡导节能减排,鼓励电动车的发展,鼓励出行更多采用公共交通网络。

7)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城市停车场管理系统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级别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实现停车场实时信息及时发布,市民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方便的获取城市各个位置停车场的相关信息。

8)保障公共交通安全,加强公共车辆管理

实现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控管理,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管理,保障公共交通的安全。

9)推动智能电子车牌的发展

推动智能电子车牌的发展,加快车牌信息化建设。

二、对企业的价值

1)实现对企业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企业需要具备对企业所属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能力。包括:调度人员通过车辆综合调度业务,根据交通拥堵、事故、人员集聚等因素合理调度车辆,如出租车、物流车、企业自有营运车辆等;公司监管人员,通过车辆综合调度业务,随时查看车辆运行情况,包括当前、历史运行轨迹。

2)提供车载信息化服务

车辆生产企业对所销售的各类车辆可提供车载信息服务。通过车载信息服务,为司机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行程规划、车辆综合调度、车辆远程诊断、紧急救援等服务。

3)实现对车辆的安全管理

通过车辆的管理监控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保障企业车辆的安全。包括车辆防盗、车辆被劫持的及时报警等。

4)降低车辆的营运成本

采用信息化的车辆和车队管理手段,降低车辆运营费用,避免无规划的私自使用车辆情形。

三、对公众的价值

1)交通安全

关注各类交通出行方式,关注车辆故障、车辆防盗、车辆救援等安全相关内容。

2)获取各种类型的交通信息(停车/加油/交通信号/车辆诱导/气象)

能够及时、多渠道的获取各类交通信息,包括停车场的位置、附近加油站、途中的道路交通拥堵情况信息,车辆诱导信息,途中、目的地气象情况,日常车辆保养信息实时提醒,驾驶人员保健信息等。

3)延长车俩的使用寿命

获取车辆保养信息,参与各类车辆的维护,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与智慧交通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交通

 张国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

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讲过这句话,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镇化。交通和我们的城镇化到底是怎么结合的?今天重点来谈这个问题,在交通城镇化较好的情况下,高科技和城市结合,这才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

交通与城镇化是什么关系?

首先看城镇化,简单说城镇化是人口第二、第三产业向城镇高度集聚,世界经济主要发达国家都是这样的情况。回头看我们国家为什么提出信息产业化?这要回顾一下我国过去六十年的发展,头三十年我们通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农支工建立了一个基本模式,城镇化有连续16年保持在17%,国民经济进入了崩溃的边缘,所以我们进入了后30年,迎来了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我们成为了世界工厂,去年的城镇化率达到53%。但是请大家关注,这里面有17%,1/3左右的非户籍人口是享受不到城市的美好生活。这个数据背后是什么?我们过去的城镇化是以低价的工业用地,低价格的劳动力成本,低价的环境成本,靠低价的成本竞争,进入了全球的产业体系。我们的城镇化模式上,是靠高价的居住用地,高价的商业用地,对冲低价工业用地,完成城镇化基本模式。但是今天在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北京危机、华北危机、大江南北危机,我们走不下去了。一个国家要进入一个真正的、现代的、成功的国家,它的发展路径是靠成本竞争转向投资导向,其实我们国家很多地区都已经走到这个阶段,但是投资导向是有报酬递减的,投资越大后来带来你的经济增长、反馈的效率是越差,所以中央政府提出来要走向创新导向,这对未来的城镇化是什么?就是要走向一条新路,我们的产业要转型要升级,要找到高附加值的产业,对应的应该是相对高价的工业用地,相对低价的居住用地,相对高价的商业用地,采用这种新的转型模式,去解决我们的城镇化。我们新型城镇化的框架里有非常全面的要求,但是我个人认为,如何解决好我们的产业升级转型的问题,解决好我们进城就业和住所,是将来我们落实好人口城镇化两个关键基础,其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都是同属于二者的附属物,这个是看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

再一个看交通和城镇化,也就是说交通和我们土地利用的规划是怎么样的?从交通规划的学科诞生第一天起,就在强调交通和用地的结合,所以有了交通土地利用的一体化,有了交通引导城市TOD,有了今天的公交都市。但是作为一个从事城市规划领域内十多年工作经历的人,我必须很冷静的告诉大家,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是两张皮,更多是现在不断纠结,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学科都没有把握好产业是我们城镇化的源泉,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市失败,无论说低碳率,还是国内现在有几个鬼城,都是因为产业不行。我们很多政府都特别重视产业规划,但是从全球看来,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他的发展是按照他的产业规划去发展的,大家第一反应产业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它的市场经济规律体现在哪儿呢?体现在产业的成长规律,产业的空间组织规律,产业的价值链条的组织规律,这里面我们可以简单的先记一下这句话,基于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人口的流动,产业的变迁是重塑城镇空间的关键力量,产业与交通之间动态协调机制,应该是将来下一步追根溯源掌握好的规律。

交通产业空间是怎么协同的?

首先从历史的大尺度上来看,从码头城市、港口城市、铁路城市、汽车运输时代的多中心形成,到今天航空和高铁所代表的综合交通枢纽,从历史上能看到这个规律,就是产业升级是相伴而成的,这里面我们交通都会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了这么一个大的认识还是不够,我们需要从微观上再来看,经典的三个产业的区位论告诉我们产业和交通的问题。

比如说农业区位论,讲的是离城市越近,我附加值更高,越远我是附加值越高的农业;同样工业区位论告诉大家是交通指向工业基本格局,劳动力指向带来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偏移;从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商业和服务业务位论。有了这三个理论的判断,无论从历史的尺度,还是从我们经典理论的尺度,交通跟产业都是有很密切关系的。

但是有这样的理论还是不够的,这就是新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反思,主流经济学忽略产业经济的空间区位,主要原因是缺乏分析工具来严谨的思考报酬递增和垄断性竞争。同样他还有第二大反思,新经济地理学深受一种诱惑之害,即关注于最容易建模的东西,而不是实践中可能最有用的东西。我们从他的两大理论看我们过去很多工作的困惑,首先看这两种理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克鲁格曼的两大理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第一,传统的经济学在研究产业和空间的关系。他认为产业在空间上是均制分布的,产业和空间是完全竞争的。这样带来的情况是,我们今天所用的预测模型,都是来自于传统的经济学预测模型,三种条件决定了预测模型一定是线性的增长。但是克鲁格曼告诉我们,在今天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体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在空间上是高度集聚的,因为集聚之后基础设施的共享效应,产业分工合作,产业链条之间的匹配效应,产业知识信息环节的学习效应,带来了极大的报酬递增,并且在我们的空间上形成了隆重性的空间,这三个条件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地区一旦进入这个阶段,你的发展一定是非线性的,是指数性的。所以按照这个理论能看到,在过去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们的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还没有哪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人口没有不被连续突破的,我们主要对外交通基础设施的预测,五年下来基本上都完成了20年的事,我们城市主要交通指标,我们的机动化的水平,我们的轨道水平。比如说汽车,2005年的时候国内外的人对中国汽车产业都是非常关注的,他们的预测是中国到2014年超过日本,2019年超过美国,但是中国汽车产销量2009年就超过美国了,用这个方法能看到未来需求预测的东西。

第二,这三种传统的工业需求和新的经济学告诉我们,产业和交通是有紧密关系的。产业集聚和我们运输成本是有紧密关系的,但是克鲁格曼也反思了,他太多关注数学建模的东西而忽略了实际的东西,因为在快速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的布局,在空间上如何协同,这是一种定性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定量的关系,有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们来看运输成本和产业之间是什么关系。

按照定性来分,我们的运输成本可以分为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时间和经济兼顾的成本,对应着三种类型的产业。第一种资源能源型的产业,这类产业的运输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通常达到30%以上,所以这类产业的布局都是跟着货运铁路和港口走的,我国钢铁重工业的产业基本上都在沿江沿海港口区;第二类资本运输产业,快速从工厂门口进入客户门口,能实现这种方式的就是汽车和公路运输,所以我国大量的经济开发区都是在高速公路沿线普及的;第三类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信息要快速流通,互联网的企业在2000年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用新的网络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对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是没有哪一种方式所能取代的。对应的就是什么?高铁和航空,所以我国的航空和高铁,都是超快速的发展。比如说高铁,刚刚通车的时候,很多人还在反思,说我们的高铁太超前了,但是现在经常碰到提前好几天高铁票买不到,这也说明了产业和交通的关系。

有了这三组关系再看过去的城市规划有什么问题?

在新型城镇化推出之后,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代表的规划进入了一个深刻的反思期。比如说以北京为代表的,当时是国务院总理温总理批示的,政府组织依法办事等等24个字的全面指示,这次规划的编制,能想到知名的专家定级的智库机构全都有参加,但是十年实现下来,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依然看不到,因为它的产业空间不是这个,交通空间也不是两轴两带多中心,所以北京市规划委对这个空间结构在今年年初有很深刻的反思。

从全国来看,总体规划对于人口用地等规模的把握能力已经基本上丧失,对结构性空间的整体控制能力,是显著下降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经济发展地区,还很少有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是按照原来规划和结构发展,这是为什么?指导城市最主要的一个规划就是城市总体规划,我国主要大城市的总体规划是需要到国务院批的,但是从编制办法里看交通产业空间如何把握,更多的从体系上来讲,综合交通规划是以服务于城市总体来规划的,结构没把握住,人口用地指标也没把握住,那将来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发展,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怎么办?

如何处理改进目前的交通规划?

首先我个人认为,将来传统规划的结构关系,必须向新型规划转变。传统的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核心,产业做一个专题,然后来指导综合交通规划,未来的规划应该是研究好对外交通设施、产业集聚布局和城镇体系之间的关系,协同好这个城市群层面的关系之后再来解决中心层面的关系。

传统交通规划是来自于美国,是以交通需求为导向,以交通模型做方法,但是美国那个阶段推出的时候是美国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已经完成,美国城市空间进入比较稳定的阶段,但是在我们今天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空间结构巨大调整,人口产业快速集聚,所以我们的交通需求、人口产业等一系列基础数据是没法预测的,再拿着一个极其不靠谱的需求做自己的方向,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

第二个我们的交通需求基础是重力模型,而城镇化是一个时空综合的动态过程,一个静态的数据方法,怎么可能解决一个动态的过程?方法有问题,所以在新型城镇化下,应该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把交通产业空间一系列重大基础要素实例出来,然后进行城市群层面上重大要素的协同,再解决好城市的骨干交通网络,这种需求的重点是解决好趋势判断和一个需求的把握,模型评价用于传统的城市各种专项规划里空间结构比较稳定、人口不会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解决那一部分的问题。具体来看,在基础研究部分,需要把城市群空间特征、产业特征、交通特征梳理出来,按照协同模型看,存在哪些问题,在城市层面上也要处理好交通特征,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另外衔接把这一系列问题总结好,同时要对外交通、产业布局是怎么互通发展规律,这种好的规律要在未来发展中延续下去。

交通规划要注意哪些问题?

两年前在深圳讨论深圳交通体系规划,我曾经讲过一句话,深圳交通体系规划,首先要解决好全球化下国际视野的问题,深圳过去三十年是依托香港接入全球,但是三十年发展,深圳机场已经超过香港,这些设施要和全球哪些点建立联系,这是在我们综合交通规划体系里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国家视野,对城市群这些重大交通设施,比如说北京机场,很多人可能有争议,但是北京新机场是处于三大经济走廊的位置,我们的新机场将来很可能是全球最大机场,和我们经济发展关系怎么处理,在区域市场和北京产业布局调整,空间结构重新构造,也需要我们处理好。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对产业方面要有新的思考。将来根据产业划分,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哪些产业是要面向全球,哪些产业面向全国,哪些产业面向地区,相应的网络怎么支撑好。

同样,城镇空间上也要有经济学,全球视野空间价值的识别,在综合交通网络上如何结合我国已经布局的东西,在我们的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和产业功能的调整、城镇的空间的调整在空间上做好协同,做好落实,这是要重点解决好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新型城镇化里也有很明确的解读。城际网络上如何解决对中小城市的带动也是需要考虑的。

接下来看大城市,骨干的交通网络和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和城市两网两枢纽,是快速轨道网、运输体系怎么把握。合理的关系应该是,客运枢纽体系应该和城市中心体系,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协同,货运要和产业集群区结合起来,快速路网应该支持城市空间拓展,快速轨道网应该去集聚城市功能的重构,也就是说城市主要人口产业都应该集中在轨道沿线轨道站点周边来,这样才能建设好综合交通枢纽的问题。

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结合新型城镇化有可能出现哪些方向?

未来新的趋势,我们的创新,是要跨界融合,跨学科跨专业。在新型城镇化里需要考虑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空间和交通网络,是为了提高土地所代表的空间,交通所代表的基础设施稀缺资源的配置。从城镇化、空间规划的角度看经济,是为了优化生产、消费等活动的空间结构,这两个视角只有相互融合,才能解决好未来城镇化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视野下,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车联网、互联网大数据,除了解决好今天城市怎么不堵车,人出行怎么高效之外,我认为智慧城市应该包括三方面,智慧城、智慧市,智慧人。其实将来很多方向都应该起码有另外一个思考,让产业发展更有竞争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让空间组织更有效率,如何节能环保,如何低碳,我觉得这是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结合最近新的发展也能看到一些新的趋势,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的出现,它实际上已经宣布了电话叫车业务可以进入历史了。

今天各个城市也在探讨定制公交,以前的公交规划,是按照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我安排好线路,你愿意坐就来坐,不来坐没人管。但是定制公交呢,乘客可以提需求。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定制公交和打车的APP结合,头一天晚上你登陆平台,说明天早上从哪儿坐到那儿,那公交车只要达到一定客流就可以组织线路。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无人驾驶汽车如果全面普及商用的话,它会带来两次革命,第一对汽车产业的革命,将来很可能不需要这么多汽车了,因为你拥有车的时候,通常看来这辆车一天使用不会超过两个小时,22个小时的成本是荒废着,第二对城镇化,对将来的发展来讲,城市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道路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停车场,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同样在货流上,电商的出现也告诉了我们新型城镇化有更多的东西。以上这些方面如何和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相信大家都会解决好共赢、创新的问题。

最近我们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在4月19号中国城市高峰发展论坛上,在徐主任的见证下,已经成立了智慧发展联盟,欢迎大家在智能交通方向的和城镇化结合,我们也可以互相携手共进。根据国家职能的调整,发改委城市中心的综合交通院也在这个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家发改委下一步将进一步强调新型城镇化和各个专业规划的结合,交通方面非常明确的讲到,综合交通规划和国民经济规划的结合,所以我们这个机构根据发改委的要求,将致力于交通产业空间协同的发展规律探索,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等一系列发展的规划、基本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在这儿我想多讲一点,因为我今天可能讲的很多理论方法,是传统教科书上看不到的,大家对这一点有新的认识,或者和我说的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可以私下多展开交流,因为好的思想是在交流中产生的,最后借用创新理论大师总结的一句话,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根据作者在第五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第四篇:《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由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

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和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XX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确需通过社区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要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强化协同办理,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公开具体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内容、申报材料、程序和办理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和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XX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和体验。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一)夯实基础阶段(20XX年1月-8月)。

在全市选择部分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以推进重点项目试点运行为主要目标,梳理各类数据和业务,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体系。初步建成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率先实现民政、残疾事业、就业创业类事项的一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

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

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

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

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4、建设社区事务支持系统。建设智慧党建,规范综治三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投票)、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社区事务跟踪管理、社区内部协同工作平台及社区日志、台账等应用系统,整合社区党建、综治等业务系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人员、部件和事件信息的三维、可视、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END

第五篇: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创建“智慧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运城市“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的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建设为基础,应用为支柱,以促进教育改革和质量提高为中心,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老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起步较早,1997年电教工作专题片《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山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专题片”二等奖。1998年被山西省电教馆认定为首批电教示范校,曾经的两机一幕到现在的电子白板,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在向前发展,虽然中间因配备不充分,导致发展较缓,但也都在逐步向前。现在,我们有多媒体教室43间,建有监控中心,教师人均一台一体机,校园网络用100m光纤接入因特网。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制作出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校园信息化体系,没有计算机教室、网络中心,软件环境也不尽人意,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管理、校务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

(二)具体任务

1、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资源库和共建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

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学科资源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课件、试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

开发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教师考勤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学籍管理模块,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逐步实现多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多处室部分信息共享。

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尝试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尝试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

(三)重点工作

1、成立智慧校园创客工作室,由校长杜建勋任组长,校长助理程小龙为副组长,全权负责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2、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环境,达到无线网络全覆盖,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

3、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建设,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系统,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资产、科研等智能化管理。

4、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抽调二、三年级8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创客工作,率先尝试开设智慧校园创新实验班,借助平板师生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5、高标准录播室和微机室的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平陆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处室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

(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

(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6年12月

下载智慧交通项目实施方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慧交通项目实施方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活动实施方案

    我为畅通郑州做贡献活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畅通郑州”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营造良好的文明交通法制宣传氛围,切实提......

    交通文明执法实施方案

    2005年文明执法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推进文明进程,提高行政和执法水平,推动交通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交通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执法......

    交通整治实施方案

    黄鹿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城乡环境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的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镇车辆安全及交通秩序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

    交通技师项目介绍

    兄弟联盟 志愿者中队部交通技师项目 携手六载,共谱辉煌。交通技师服务项目是我们中队部一直以来的品牌项目之一。也是我们浙师大与交通技师学友谊的象征。兄弟联盟可以说是这......

    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 教 师 发 展 铺 路 为 学 生 成 长 奠 基 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我校力争利用两年时间......

    项目实施方案

    苗木花卉基地项目实施方案庐江县乐桥镇桂元村苗木花卉基地项目,省财政专项补助资金5万元,项目建设以苗木花卉种植为重点,示范推广优质苗木花卉种植和技术培训。为抓好该项目的......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文本制作要求 1、文本:按照标准A4纸(210×297)进行纵向左侧装订(专业装订)。2、字体和字型 (1)封面主标题:第一行:“××年度第×批国......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一)根据自治县民委“马民经(**)19号”项目合同书内容和四川省民族两金管理相关规定,现就**年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具体实施制定如下方案:一、项目实施总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