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加减法》网上教学反思
本周是上网课的第三个星期,本周的学习内容是课本第六单元《分数加减法》,由于所讲课程内容靠后且与前面的内容联系紧密,学生在本周的`学习中困难重重。
结合网课学习内容,本周我一共布置了8次作业,全班45人在优教信使中注册,但由于部分家长已投入工作中,学生在家无法自己登录优教信使,这就导致本班有4—5人无法在优教信使中提交作业,但这部分学生的作业会提交在微信群中,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我做到全批全改,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以及网课中运用的知识点但之前没有讲过的内容,我采用钉钉直播和微信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加深对网课内容的理解。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部分同学的学习有所进步。但由于网上教学,教师无法监督学生的上课情况,而且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家长监管力度不够,学生上课效果不好。在接下来一周的学习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网课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心理上的沟通,使学生端正态度,家长提高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分数加减法》网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简单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3.课程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
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段与反思
6.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7.关于《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教学反思
8.《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教学反思
9.人教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整、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计算和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以吃饼为情境,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通过有趣的情境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了如下的设想:
一、找准目标,突破重、难点。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我力求准确。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其中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是学习的难点。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感悟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二、通过图片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吃饼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在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时,学生提出:如果分子和分母都不同时,分数怎样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呢?,这说明本节课已经激发学生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会自主地探索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感到只有结合教学的实际,灵活地把握教材,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充分放手,才能让课堂成为放飞学生思维的舞台。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课上,我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第三篇: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分数的加减法——折纸》教学反思
优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探索小组合作,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到最后的又来解决折纸中的数学问题,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学生的数学思想得以显现,思想有了着落点,智慧的生成也就成了必然。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学习的时机;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如:转化思想的渗透,鼓励算法的多样话和优化算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运用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智力特点,挖掘他们的潜能,除教师价外,让学生自评,互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难点的突破不够自然,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仍局限于教学预设,未能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调整教学策略;作业设计中的解决问题,可以设计得更开放性,让学生自己来提问题,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措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局限于教学预设,注重课堂的生成,能够利用好课堂中的生成环节,用以更好的教学。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抓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旨,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我只是在一旁适当加以引导,效果不错。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让我感受颇深的是: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看课外书的时间》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北师大版《看课外书的时间》,个人觉得内容比较简单,教学的重点在于小数和分数之间的互化,并进行比较大小。我的教学设计是参考网上的,并做好课件,想尝试一下,网上这样设计的教学案例,经过自己加工后,课堂效果会是如何让?出现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时间来不急,练习没有讲完,只能留在课后
2、整个流程很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学生举手明显比以前少多了,而且都有点发呆
3、没有关注细节方面,很多细节都没我忽视了!
4、没有把握好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只会一笔带过!对于课堂中的不和谐的声音,不知道如何让处理。
5、教育机智不够!
反正个人觉得自己很不理想,我需要很多方面要加强!
《看课外书的时间》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前,学生分别认识了分数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在这个一基础上的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性,教材出示了两个小朋友看课外书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一个是用分数,一个则是用小数,然后请学生比一比“谁用的时间多一些?”比较两个用不同形式表示的数,这是一个新知识,也是学生认知上的新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也得出了和书上一样的四种比较方法,即使没有书上的那么完整,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探索。第一种用画图的的方法,直观地比较两个小朋友看书的时间;第二种通过简单推理的方法,得出谁用的时间多一些;第三种是将分数表示的时间转化为小数,然后再比较时间的多少;第四种则是将小数化为分数,然后再比较。1
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渗透在其中,将分数化为小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将小数化为分数对于个别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练习时多安排一些小数化为分数的练习题,经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复习形式引入组合图形,在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中,学生更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为做题而做题,而是善于归纳方法,思维在探索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我个人认为,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的一种图形。解决几何图形的面积,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渗透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问题策略。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估计不规则图形的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学生在图形上画规则线,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继而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都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不强求学生思维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特色。还给学生学习得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引导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最朴实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我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做,但是大部分内容还是在我的带领下完成,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改正。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尝试与猜测”中的内容。教材在这一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主要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同学们早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像这样有趣的数学问题就是鸡兔同笼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
接着我和学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我没有统一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且在这个环节中,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充分,因此部分学生对列表法掌握得还蛮可以的。在教学列表法后,我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去试着解这种类型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点阵中的规律“这一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进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教者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与同行们交流。
一是为学生搭建探索问题的平台,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从课堂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点阵中的规律”这一教学活动时,在学生明确任务后,探索点阵中的规律时,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素材,从本节课的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点阵中的规律,是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猜测,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搭建探索问题的平台,并鼓励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和交流。
二是积极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策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在探索点阵中的规律时,教者并没有局限于求正方形面积的方法:1×1,2×2,3×3,4×4,„„n×n,而后又引导学生探索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1+3,1+3+5,1+3+5+7,„„1+3+3+7+„„+(2n-1)而正是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才能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并以此作为一种长期渗透的教学策略。
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课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图形,旨在训练学生的发现规律,寻找最佳方案的能力。每幅图都隐藏了各种各样的规律,有些比较表面的,只是一些表层的规律,而且是数和数之间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困难,问题在于不断地推下去,越到后面难度就越大,由此,刺激学生思考新的深层的规律,并且把规律和图形结合起来,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一个追问的过程,能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本课还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必须要在此方面下大工夫,重点的地方应让学生多说,说透,还要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摸球游戏》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是在前两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和发展,这时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用描述性语言说出事物可能性大小,而是会用分数描述可能性的大小,体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和客观性。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想象、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之中。与此同时,也关注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应用部分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
本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提出设计方案的要求。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先复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随后提出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自主设计,因此把这一设计活动安排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设计出各种与众不同的方案。在交流时,首先请各小组汇报设计的方案并说一说设计时的想法,结合他们的想法加以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后,我把每一种方案的设计都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方案中的共同点,从中发现设计的基本特点。
有些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来说,十分抽象,也难于理解。
《迎新年》教学反思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创造性利用教材
我的第一个活动设计是感受最深刻的。为了让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一个活动中,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从自己班级的节日活动调查入手,再与淘气班的来比,孩子更喜欢也更自然。原来计划让学生随意说出自己在节日里的活动,教师及时板书,接着整理分类,再让学生调查填表分析的。可是后来再仔细想一想,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值得吗?再回过头看一看教学目标,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而是主要让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对分数的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教师提前做好了解,大致分了几类活动,让学生调查统计填表。这样活动的目的性就很明确了。
另外,调整了长跑接力中的前2个环节。由于这幅图如果让学生先按教材上的顺序标出不合理的位置之后,对于后面自己重新设计产生视觉障碍,本来就不长的路线上面标的都是点,混淆了学生的视觉,易产生错误,所以教师就让学生先来设计,再通过对比,认识到表格中设计的不当之处。
2、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敢于表达的前提。
本节课营造民主的和谐的共生的课堂氛围,很利于思维的开放。课堂上孩子们畅所欲言,激烈辩论,甚至几次与老师争议,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的课堂那强大的生命力。说到此不由的想起一句话:课堂是师生生命的历程,课堂上,师生不就在共同创造和欣赏着美景吗?我们的人生不就是为了创造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铺地砖》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是运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方法对数学实践类课做探索的,课后我作了如下反思:
1、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方法的介入,固然能将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能解决一些在课堂中自已无法解决的生活实践体验,学生能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兴奋地参与学习活动,但我透过现象作冷静思考,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干扰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脆弱,无疑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带来了制约与干扰,尤其表现在个别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身上,热情与欲望总得不到很好的倾泻而使他们留有遗憾,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此类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2、“数学和生活同在”,丰富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解决生活问题方法,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最终更好地走向生活这是我们窒待研究探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种建模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bi)益的,这堂课中,如果将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归结成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个性中找到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共性,我认为,本设计也就为学生的学习找到了源头与归宿。
《铺地砖》教学反思
在《铺地砖》教学中,我是运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方法对数学实践类课做探索的,课后我作了如下反思:
1、“数学和生活同在”,丰富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解决生活问题方法,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最终更好地走向生活这是我们有待研究探索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分工合作,老师给予适当的指点。课堂内顿时热闹非凡,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分工去操作。量的量,算的算,长的、短的、各种工具都派上了用场。看着这种情景,我也笑了。
3、这节课,通过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他们发现了大图形的长、宽、面积与小图形的长、宽、面积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对各种方法的判断,进一步理解了求“能铺多少块”也就是求“大面积里面包含几个小面积”,而这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以,通过这一策略,学生对本课知识能够掌握得比较好。
第四篇: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练习十八第1,2,3,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初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说出它的意义。
生1:1/2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2.先想一想各组分数的公分母是几,再通分。1/2和1/4
1/5和2/3
2/9和1/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学过的分数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3)师: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性的板书。①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②今天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③到今天为止,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2.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棒,现在我们先来尝试解决黑板上的这3个问题。(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师:根据题中的信息,第①题和第②题该怎样列式呢?动笔写一写。抽生汇报,教师板书:1/16+7/16=,7/16-1/16=。抽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2)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并总结其算法。师:动笔算一算1/16+7/16,说说是怎样想的。抽生汇报。教学预设:
生1:1/16+7/16=8/16=1/2,我是这样想的:1/16表示1个1/16,7/16表示有7个1/16,它们合起来就有8个1/16,也就是8/16。
生2:1/16+7/16=8/32=1/4,我是这样想的: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加起来就行了。生3:……
师:他们谁说得对呢?我们画图来验证吧!
课件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都被平均分成16份。抽生说一说:怎样表示1/16?课件涂色1格表示1/16。师:怎样表示7/16?
课件演示:涂色7格,表示7/16。
引导学生发现:求1/16+7/16就是求涂色部分占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师:通过画图,涂色部分占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呢? 生: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8/16。师板书结果:1/16+7/16=8/16。
师:为什么1/16+7/16=8/16,和的分母还是16?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都是1/16,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强调: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板书:1/2。
学生独立计算7/16-1/16=。
抽生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预设:
生:7/16-1/16=6/16=3/8。因为7/16有7个1/16,7个1/16比1个1/16多6个1/16,也就是6/1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7/16+1/16=8/16=1/27/16-1/16=6/16=3/8,它们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个算式的分母都相同。
师:像这种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是怎样计算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教师板书)
(3)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师:(指板书)第③个问题又该怎样列式呢? 生:1/2+1/4(师板书算式)。师:观察这个算式,它们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预设:
生1:刚才我们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把它们的分母变成相同的分母,就可以计算了。生2:我们涂色的方法。(教师展示学生画图的过程)1/2相当于2/4,所以1/2+1/4=2/4+1/4=3/4 生3:……
师:计算1/2+1/4时,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 生: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分数单位不同。
师: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中,都是把不同的分母怎样进行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教师板书计算的过程:1/2+1/4=2/4+1/4=3/4。师生共同完成答语。
学生独立完成第60页第(3)题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1/2-1/4=2/4-1/4=1/4。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母不同的分数又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就是把异分母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减。
三、应用与拓展
1.练习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评讲时,抽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2.算一算,集体订正。3.练习十八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找规律,最后写出类似的算式。4.练习十八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五、教学反思:
第五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还通过网络、杂志寻找到了一些案例。总觉得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赞同和疑惑。我个人认为,的确要以学生为本,我们课的教学设计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经过不断反思和考量。我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下面几点是我自认为处理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处理好了内容与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出示例1的改编题。后面在练习时,就充分利用书本的练习十四的第3题与第4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与体验数学价值。
二、处理好处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11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我是先引导学生理解“种黄瓜”和“种番
24茄”,从而一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单位“1”的辨别。接着我让每个学生用纸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使学生通过图形结合,认识了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只有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进行计算。
三、处理好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教材练习十四的第3和第4题,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予以解决。所以计算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计算方法。
当然,现在回想,也有些改进的地方。
一、由于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全班再一次结合图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只是指名学生上投影仪来演示,再交流算理。担心个别学生不去听讲学生的意见。
二、练习题要更加有趣味性。这也许有难度,主要我的所教班级,基础不好,因此只能完成基本题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