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何成功的人往往不聪明论文
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说的是懂得道理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却很困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大起大落,似乎都证明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
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也许,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彼得?得鲁克说得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果。”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谁会相信成功的人并不聪明?但事实真的如此。
知易行难———
90%的企业家智商并不突出
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聪明的含义,聪明是指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样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智商并不突出,所以说并不聪明。
看看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个人简历,你会发现,他们中间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就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
而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聪明人.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泛,他们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类人。
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然后仔细算计“奥迪”变“奔驰”的戏法。
但是,这些号称“金点子”、“白金头脑”的人物今何在呢?或者失败了,或者很失意。
知难行难———
聪明人经常反被聪明误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有两句老话特别好,一句叫做“大道无术”;另一句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有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叫做“大智慧,小机谋”。
由于聪明,他们反而难以建立起优秀的管理,难以建立起持续发展的事业.这样的现实真的很难令人接受,而事实又的确如此。
因为聪明,所以总是耍弄聪明;因为心眼儿灵活,所以容易被新的机会诱惑,容易轻视扎扎实实的积累,容易忽视企业发展规律,容易放松系统的管理……机会是很多的,聪明人眼前总是五光十色,于是定力没有了,眼花缭乱了,最后栽倒在某个美丽的陷阱里。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在企业管理中,做到真正的“知”并不容易,而“行”就更难
知难行易———
商道贵在坚持与平和
当然,成功企业家中那10%既聪明又智慧的少数,怕是堪称人杰.但是,这10%不是规律.规律是那90%并不聪明但很智慧的成功企业家。
这些智商并不突出的人,他们或者固执,或者平和,不会轻易相信某一个机会,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守住一条路往前不断地走;他们这种固执、平和反而使他们能够走得更远,然后,在这种漫长的企业经营管理历程中,他们变得智慧了,变得大智慧了。
聪明的人多变,不聪明的人不变,而真正的智者善变.所以,所谓“大智慧”,其实是大事少变,小事多变.而所谓“小机谋”,则可能是大事多变.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因此,“凡知之彻底者,行之必易”。商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依然要靠达到知与行的相互统一,互相增进。我们必须通过实践而掌握智慧,因为智慧而促进实践.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必然事半功倍,但前提是,你必须要身体力行才可以。
第二篇:那些不识字的人为何能成功
那些不识字的人为何能成功
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人的品德看言行; 人的思想看行为; 人的内心看做事; 人的心术看眼神; 人的知识看谈吐; 人的内涵看表现; 人的修养看性格; 人的能力看业绩; 人的身手看对手; 人的为人看朋友; 人的本质看历史。
孔子:九种鉴别人才的方法
1、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忠;
2、近使之而观其敬;
3、烦使之而观其能;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孔子的“三步识人”术
1、视其所以:即看对方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一个人生活社交圈的状况,是思想境界高低的“标尺”;
2、观其所由:即看对方追求的是怎样的食物,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方式如何;
3、察其所安:即看看对方的情感取向,看他“心安”或“情系”何处? 诸葛亮识人7法
1、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应变;
3、咨之以计谋,以观其学识;
4、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
5、醉之以酒,以观其性;
6、临之以利,以观其廉;
7、期之以事,以观其信。战国李悝“识人五法”
1、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
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
3、达视其所举:处于显赫之时,看他如何选拔部属;
4、窘其所不为:处于困境时,看其操守如何;
5、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八大识人术
1、自私的人--没智慧;
2、情绪不好的人--没领导力;
3、没魂的人,对爱与智慧美不绝对崇拜--他没指导思想;
4、没逻辑的人--没组织能力;
5、没自律的人--不会管理;
6、没运营力的人--会错过机会;
7、对未来不敏感的人--只会成功一时;
8、不能引领客户的人--会被客户淘汰。四大识人术
1、了解一个人的德,看他交往的朋友;
2、了解一个人的善,看他对困者、弱者的态度;
3、了解一个人的心胸,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看不顺眼的人;
4、了解一个人的能力,看他发现和解决了多少难事,办了多少实事。识人6要诀
1、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人;
2、能忍受孤独的人,肯定是有理想的人;
3、遇事能屈能伸的人,肯定是有胸怀的人;
4、处事从容不迫的人,肯定是个淡定的人;
5、经常微笑的人,肯定是有头脑的人;
6、看透天下事的人,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心理技巧:面试中“微表情”的含义 把玩饰物--心神不宁 紧抿嘴唇--窘迫 挠头--不知所措 双手反复摩擦--焦虑 左顾右盼--害怕 撇嘴--不屑
手插在裤袋里且肩部顶起--紧张 双手抱臂--自我保护、不安 嘴微张眼瞪大--错愕 摸鼻子--思考 指尖塔状--自信
稍偏头微笑--自在与友善 微笑--自信
识人术:细节暴露性格 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 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 穿着不拘小节:也代表个性随和;
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 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 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识人术:从签名看透他
常年不变型:这类人注意力集中,做事耐性十足; 搞笑逗乐型:嘻哈逗乐,相处轻松愉快; 频繁更换型:兴趣广泛,情绪化,很啰嗦; 立志型:志大才疏,执行力低下; 文化型:对自己的文采很自信,很自我; 空白型:城府很深,跟人交流都是套话。识人技巧
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须和他在一起做三件事:喝一次酒、打一次扑克、出一次差。
因为当一个人身处放松的环境中,是很容易表现出自己真性情的。稻盛和夫就喜欢在喝酒的时候注意观察那些有“情绪”表现的下属,然后主动过去敬杯酒,这样就很容易能够听到下属“酒后吐真言”了。识人术:如何看一个人
看他有无朋友,有怎样的朋友? 看他怎么花钱,把钱花在哪儿?
看他说话的关键词,以判断他心理、思想及价值取向; 看他的嗜好和偏好; 看他是否尊重别人? 看他对事物的基本态度? 看他的道德水准和诚信度; 看他在周围没人时做什么? 识人要诀
过刚之人,图谋易就; 太柔之人,做事难成; 内柔外刚,真弱假强; 外柔内刚,势不可档; 端庄持重,必受人敬重; 举止轻浮,必被人轻贱; 自高者境危,自大者势单;
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浅; 轻上者招罪,轻下者不久; 独自向隅暗笑,密谋得逞;
瞬间即逝的笑眯眯,背后隐藏着愤怒。观人四法
1、观人于临财,爱财是否取之有道,有分寸感者视为不贪;
2、观人于临难,临难是否从容镇定,有意志力者视为不怕;
3、观人于忽略,办事是否漫不经心,有责任心者视为不懒;
4、观人于酒后,酒后是否放任自流,有自控性者视为不乱。三招提升“识人”能力
1、除关注应聘者过往经历、经验、知识、技能外,更多关注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冰山下层的潜在素质;
2、采用了行为面试法,通过深入了解应聘者过去的典型行为事例来有效地预测其将来的行为表现;
3、运用胜任力辞典,制定相对应的胜任力素质以及行为维度的评分表,统一标准。鉴别人才的3个关键点
1、有没有可被证实的业绩?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的?是在同一家公司取得成绩,还是靠不断跳槽取得业绩?
2、面试时他的回答方式:他讲到了什么?没有讲到什么?
3、背景调查:他是否是一个充满热情、非常进取、能够自我驱动的人。识人的10个角度
1、看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2、看他的面相;
3、看他从事的职位;
4、看他的衣着和喜好;
5、看他的家庭;
6、看他的配偶;
7、看他的办公室和家庭陈设;
8、看他的朋友圈子;
9、看他在激怒的情况下如何反映;
10、看他接受信息的来源。识人难,但识人是成事的关键
第三篇:做优秀,成功的IT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非常荣幸地能在这里参加“我与学校共发展,做合格的IT人”的演讲,心情十分激动。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以及给我这次进行演讲机会!同时借此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的各位同学,感谢他们在学习中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希望能通过这次演讲得到锻炼,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在来北大青鸟之前,我从未想过以后我要学习计算机软件和从事IT方面的工作,但是缘分让我来到了这里。来到这没多久,这里的环境和教学方式让我彻底的爱上了这里,特别是“教育改变生活”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感觉我选对了专业,选对了地方。
我个人觉得,做合格的IT人是最基本的,我们不仅要合格,还要做优秀、成功的IT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我个人总结了五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选择;选择,最重要的就是选择。狗对熊说:嫁给我吧,你会幸福的。熊说:嫁你生狗熊,我要嫁给猫,生熊猫才尊贵,说明选择很重要。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天起,除了我们的父母不能选择,因为那在我们生下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除此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选择,选择好的学校、选择好的工作、选择好的电视机、电脑、音响、鼠标,终其一生,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为了能在这个社会更好的生存,只能选择对自己最
有利的,选择进攻的方向 选择逃跑的路线,选择成为我们不被淘汰的理由。而我,选择的就是北大青鸟。
第二个因素,环境;在西藏,再努力也烧不开一壶水,说明环境很重要。北大青鸟拥有完善的管理、优秀的师资、先进的设备、不断更新的课程、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质量以及完善的就业推荐体系,这样的环境,能不为成功打下敦实的基础吗?
第三个因素,为人;想要五福临门,唯有相信因果,注重德修,厚德载物,说明为人很重要。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会做出很多事,但是,我们做的要对得自己起本心。还有,我们做IT的,不仅要学会如何做人,还要想清楚,在这个行业中,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难道只是合格吗?第四个因素,合作。男人,再优秀,没女人也生不了小孩,这说明合作很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可能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也发现了,我们学习不断的深入,代码量越来越多了,但是这些我们只能独立的完成,因为这是在学校。在学校,首先是学习,其次才是效率。但如果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呢?效率才是第一吧?工作中我们所接到的项目,代码量可能海了去了。所以分工、合作才能成功。所以懂得合作的IT人,才是优秀的IT人。
第五个因素,团队,优秀的团队。一个人,再有能力,也干不过一群人,说明团队很重要。三国时候的蜀国,诸葛亮运筹帷幄,刘备居中统领,五虎将冲锋陷阵,这个团队,打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在这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一块砖,这块砖也许是放在最上面,风光耀眼;也许是中间,朴实无华;也许是下面,默默无闻。这块砖放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团队的辉煌我们有出过一份力。在这个团队中,做优秀、成功的IT人,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可有可无的。
做优秀、成功的IT人。今天我们为学校而骄傲,明天学校因我们而辉煌。
第四篇:《当你老了》的赵照为何歌火人不红?
《当你老了》的赵照为何歌火人不红?
赵照没和李健打过几回交道。尽管后者把《当你老了》唱得人尽皆知。
上《我是歌手》翻唱这首歌之前,李健给赵照打了一个电话,十分钟。“他夸了夸这个歌,说要做点简单的改动。”赵照说:“唱完以后我们互相夸了一下。”
“夸”,是赵照对娱乐圈、音乐圈互相吹捧的直白形容。他不喜欢“夸”。
2013年底,赵照参加第一届“中国好歌曲”,有记者问他:“哪位选手的作品最好?”赵照一点儿不含糊:“我的最好。”
2015年羊年春晚,莫文蔚翻唱了《当你老了》,有媒体采访赵照,赵照直言不讳:“编曲和演绎和我想象有差别。”尽管莫文蔚扮演的“白晶晶”,至今是他最喜欢的电影角色之一。
对李健,他说:“不是客气,是真想夸。”因为李健嗓音细腻,适合演绎这首歌。“虽然稍显华丽,但也是比赛需要。”赵照点评道。其实后来他也重新听了莫文蔚的CD版,觉得“挺好的,挺平实(诚恳)的”、“春晚那版应该只是没有修音。”
说这些话的时候,赵照坐在他那只有十来平米的工作室正中间。这个工作室隐藏在大经厂胡同附近的民宅深处,带个小院,关上门没人听得见动静,他能在里面“可劲儿造”。“造”出来的旋律,现在都存在他身后那台电脑里,数量太多,“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完。”
翻唱《当你老了》的人不少,蔡明、郝弟、黄勇,还有日语版、布依族版、英语版„„只有李健和莫文蔚给赵照打过招呼。“这已经很给面子了。”赵照表示理解,笑笑。
不像曲婉婷和《我的歌声里》,《当你老了》火了,赵照却并没有红。
“那是因为曲婉婷宣传得好。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关注原唱。好在我还是个歌手和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如果只是作词作曲,那就更是没有任何人关注。”赵照点了根烟,抽了起来。
音乐怎么能比赛呢
创作《当你老了》的时候,赵照脑海里就是一个老人,戴着小帽,开着台灯,拿本书,抽着烟:“没有什么喧嚣、华彩。” 但他第一次让普通观众知道这首歌,却是在喧嚣、华彩的“好歌曲”舞台上。
在节目组录制的VCR视频里,赵照说这首歌写给妈妈。但众所周知,在叶芝的原著里,这首诗写给的是他一辈子也没追上的情人。有网友觉得赵照这是偷换概念,故意拿着名篇上台“比惨”。
“人们在各种选秀节目的惯性下,觉得这些都是设计好的,都是煽情。”赵照解释:“其实这是首多维度的歌,想起谁老了,就可以唱给谁。”
真要比惨,赵照可说的事情多了去了: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得了极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每天泡在药缸里,把云南白药搅成炒面团的样子吞下去。腿上起的水泡绚丽缤纷,好像多彩灯。屁股被扎得像马蜂窝。
二十多岁赵照成了“北漂”,可“比惨”的就更多了,比如给大咖们写了无数的歌,却没有一首署名;比如大冬天住在北新桥漏着大洞的出租屋里,没时间置棉被,只能冻出了肺炎咳了好几个月;又比如2012年,他发新专辑《糙》,跑到南京唱专场,到点儿就来了一个观众。
“谁还没遇到过这种事儿了?”赵照没太在意,他觉得对着一个人唱也蛮好:“那个人买了我两张专辑,我俩现在成了好朋友。我挺高兴的,没有对着椅子唱。”
那天正好是个中秋节,演完以后,赵照就在南京城墙下的小胡同里一路走了走,“皓月当空,感觉特别好。”
2014年,赵照故地重游,这回来了一百多人。“嘿,这回票房是上回的一百多倍。”赵照抱着吉他在台上对观众说。他喜欢这种小场子的演出状态,比“好歌曲”那种面对上万观众的大舞台舒服多了。
参加“好歌曲”,赵照起初是拒绝的。“音乐怎么能比赛呢?”他想着:“这要比赛了,肯定就会想着怎么更有表现力。一使劲儿,好作品就被扭曲了。”
但他最终还是去了“好歌曲”,因为需要宣传自己的歌,也因为《中国好歌曲》“打着原创的旗号,不像别的选秀,大多是翻唱”。赵照诚实地向南方周末记者说,然后补充道:“但这都是下策。”
真要比了,谁也不能免俗,纠结、怕输。“下盘棋还怕输呢,何况在上万人的舞台上。”但既然玩了,就得玩下去。玩到最后,赵照在半决赛里拿下了乐评团最高分,却被蔡健雅放弃了——被放弃的原因也显而易见:这种安静的歌,在比赛时不占优势,没有冲击力——正应了赵照当初的犹豫。
被淘汰后,北京青年报采访赵照,他还是回答地毫不谦虚:“时间会证明我这首歌的价值。”结果,时间很快就跑出来证明了,他却没能因为这首歌获得多少直接的价值。
你忽然找到一个方法和音乐上床了
赵照新近做的一首歌是《舍不得过》。录这首歌的时候,赵照在山东聊城老家随便找了个房子。正录着,隔壁邻居实在受不了他的“靡靡之音”了,扔了块板砖,把窗户全砸碎了,然后提了根铁棍到门前叫阵约架。赵照没跟他急,反倒乐呵起来:“那种骂骂咧咧的状态,让我特别有亲切感,跟我以前认识的山东人一样:(直接)鲁莽、彪悍。”
以前赵照不是这样的。他爱看武侠,当然还有小时候在病床上陪他长大的四大名著。“孙悟空大闹天宫,踢翻八卦炉,杀遍天兵天将;武松血溅鸳鸯楼,完了还要在墙上写上’杀人者武松’。快意恩仇,见谁杀谁,爽。但人不可能一直那样。”赵照说。
以前他没悟出最后一句,只知道快意恩仇,加上曾经练过一年散打,遇事就更是仰仗武力。所以刚到北京那些年,赵照几乎年年都要进一趟公安局。
这种情况直到2009年左右才缓解。那年他做了专辑《大经厂》,天天自己跟自己较劲,没时间惹事生非了。
但古老传说依然发生作用。他从《西游记》里发现的秘密之一是:“唐僧是很有摇滚精神的。一个人带着四个徒弟跑去西天,又跑回来,这才是摇滚。”
他写《骑驴》,引子就是张果老倒骑驴,悠哉悠哉、屁颠屁颠,随心所欲。那是一首纯音乐,驴蹄轻轻,有悠扬的笛声,空远而原生态。“那可能也是我想追求的一种生活场景。”赵照解释。
那盘专辑里,录的第一首歌是《寄生虫》,讲的就是北漂:“满大街都是漂亮姑娘我却没有爱情,全世界都是机会我却无法生存立足”。
用的都是最低配置的设备:一千块钱的麦克风、一千块钱的声卡,制作技术也不好,就连处理后期用的电脑,也只有512兆内存。但那种录制完的新奇感,赵照到现在都记得。到录制《赶路》的时候,那种新奇感就爆发成一种不分昼夜的兴奋感。整个人像中了蛊,两只眼睛永远放着金光,“就跟孙悟空刚从八卦炉里跳出来似的。”有时候把几首歌翻来覆去听了一整夜,想起来开门透气的时候,发现太阳都出来了。
这张专辑有着浓郁的民谣风格。专辑里的大部分灵感,来自赵照小时候的模糊记忆。比如《在山上》(讲的是赵照三四岁时随父母在浙江的出生地没有见过的山),一座挺漂亮的山;《飞来飞去》,是少年(三四岁回到山东)时候回到山东,印象里的工厂、树林、庄稼地、篱笆墙、小院子,都被写进了歌里;同样来自于这段田园记忆的,还有《在冬天和奶奶一起晒太阳》。
这张专辑后来卖了一万多张。赵照很是怀念那段日子:“当时的状态好在哪儿呢?就像初恋,你忽然找到一个方法和音乐上床了,你直接拥有了它,你知道怎么摆弄它了。”
写《秋雨夜》的夜里北京死了79个人
和一个姑娘在一起久了,再好也会厌倦。到了第二张专辑,赵照开始撒了欢似的尝试。《禁欲先生》,是摇滚风格;《喝醉的笛子》则是几只鼓和一支笛子的对话。“我的笛子用一种喝醉了絮叨,应对电鼓、架子鼓千变万化的鼓点。”这是个刻意为之的试验品。
《秋雨夜》最有意思,是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那天,赵照随机尝试的一次场景音乐。当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赵照正像以往一样,坐在工作室发呆,他听见雨落在房顶上,再从房檐上滚下来,掉在地上;雷声由远及近,忽然炸开。他觉得必须弄出一点响动来,于是抄起乐器——先是吉他,再是笛子,混着雨声,支起麦克风录了下来。
后来赵照才知道,那天晚上,因为那场雨,北京地区死了79个人。那首试验现场音乐,也因此更有了一种悲怆沉重的意味。
赵照对这些风格的掺杂感到满意,他并不希望自己在人们的眼中就是一个民谣歌手,或者诗人歌手。他新近做了一些巡演,宣传语里一概写着“不诗人,不民谣,不摇滚,不艺术,不偶像”,生怕自己被贴上了某种标签。
在赵照的电脑里,存着和主打“好基友”特色的“好妹妹乐队”合作的文件夹;一年前,他给凤凰传奇写了一首歌,叫《陪你一辈子》,杨魏玲花的老公、百人文化CEO徐明朝为其开价十万。赵照并不介意和这个著名的“神曲组合”合作,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连署名都没有的枪手,凤凰的这桩合作对他而言已然是业界良心。
赵照最新发表的委托作品,是电视剧《嘿!老头儿》里的三百多条配乐,片尾主题曲用的则是《当你老了》。这是赵照远在参加“好歌曲”之前就接下的单,并曾经为之奋战了半年。
《当你老了》被大量翻唱后,赵照确实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订单。各种电视、电影配乐找上门来,还有以前合作过的音乐人:“有些以前要求我不署名的,现在开始重新要求我署名。”
接单,能让赵照更快更多地获得收入,但这也意味着,他电脑里躺着的那几百首歌,和这个世界见面的时间又要无限期拖延。
“积压的作品起码有二三十张专辑的量,再不出唱片,我怕我有生之年做不完了。”赵照陷入犹豫。
第五篇:创业成功人的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人的励志故事
职高毕业后,我没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又不想回到家乡继续“养羊生孩子盖房”的故事,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城里的同学时,他就像听到一个幽默故事那样开心地笑了:“创业?你的意思是混口饭吃是吗?”
我说是要创业,不只是为了吃饭。他问我准备创什么业。我告诉他,我姨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商店,我准备在她商店门口借一个角落批发雪糕。冷饮厂可以免费提供冰柜,雪糕可以赊卖,我要付的,就是20xx元的冰柜押金,然后就可以开业了。以每根雪糕平均一毛五分钱的利润计算,我一个夏季做得好的话,可以赚到1.5万元。同学听完了我的创业计划,露出了一副不屑的表情:这还不就是混饭吃吗?
他的话让我脸红了,可是我并不服气,因为我明白:我是在创业,绝不是那种随遇而安地讨饭。那个夏天,太阳出奇的毒,我在烈日下被蒸得汗流浃背,可我在心里还不住地默默祈祷:老天爷你热些吧,再热些吧!让我的雪糕多卖一些吧!整整一个夏天,我在最热最渴时都舍不得动冰箱里的一根雪糕。卖雪糕的季节过去后,我点了一下钱,赚了1.6万元,除去电费、货款、生活费,我净赚了7000元钱。我很高兴,这是我有生以来赚到的第一笔钱,我请几个要好的同学吃了顿饭,把我成功的喜悦和他们一起分享。
几杯酒下肚,朋友都说我还挺能混的',会养活自己了。一个混字,让我听得十分刺耳。我告诉他们,我这不是混,是创业,他们报之以哂笑:偶尔卖卖冰棍也算创业呀?!我无语了,我知道“毕业三日、人分九等”的道理,这几个同学有的成了公务员,拿着旱涝保收的高薪;有的靠家里的关系正儿八经地做起了生意,买车买房。在他们眼里,我把这种摆季摊的工作称作创业,简直是个笑话——这充其量也就只算是个小买卖!可是苍天作证,在那大汗淋漓的110天里,我每天都在认真地计算成本、控制支出、想方设法多卖雪糕,我是真心真意地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的呀!
后来我又干了许多别的事情,每做一件事,我都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投入其中,希望从此打开成功之门。虽然我做得很辛苦,内心也一直充满着对幸福生活的神圣憧憬,可我收获的,似乎总是别人的轻视和讽刺。也许是我的起点太低吧,那些小打小闹的投资和收益,在习惯于以百万、千万论事的都市人眼里,简直就是乡下人在城里挣工分。这也不能怪他们势利,那些小钱确实太微薄,微薄得和民工的血汗钱看起来没什么两样,只够维持吃饭睡觉。但我知道,那里的意义是不同的,而且我坚信,我是在创业,不仅仅是在城里找吃喝。
有一次,我上了一个创业者联盟网,其中有一个栏目,是介绍致富经验的。那天我正好从乡里收槐花卖到城市的酒店,一天赚了500元。这是我单日收益最高的一天,所以我一时高兴,在那里也发了个帖子,介绍了自己的这条创业方法。可没想到,在其后的12条跟帖留言中,有11条是骂我的。一个网友的留言很难听:创业网什么时候让菜贩子混进来了?卖槐花也叫创业连猪都笑了,强烈建议版主将此帖删除!还有个网友留言:500元也值得在这儿显摆?
说实话,看到那些留言后,我难过了很久,难道我的行为亵渎了“创业”二字吗?难道非要开公司、开宝马才是创业,才配享受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吗?在别人一次次的取笑声中,我开始迷失自己,开始分不清创业和混饭吃,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好在短暂的迷茫之后,我继续着我的事业,很努力很投入地干着别人不以为然的事业。终于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买下一个工厂所有的煤渣。这是个既脏又累的活儿,一年做下来,只能赚个辛苦钱,前任的承包者就是觉得它不足以混饭吃,才放弃了它。可我把它接下了,很认真地去做,因为那时我突然想到,要是这个厂我做得下来,那么这个厂所属的集团里,就有20个厂的煤渣可以接过来。如果在一个地方年赚一万元只是混饭的辛苦钱,那么在20个地方都年赚一万元,就是一种很盈利的事业了。
几经周折,我的计划得以实现。我从一个厂的煤渣开始做起,渐渐地越做越大,现在我控制着上百家的煤渣处理权,年收入足以让起初看不起我的同学承认:这是一种事业了。
创业是创业,混饭吃是混饭吃,两种不同心态下的工作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很庆幸,把煤渣当成事业来做,并且真做成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