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网评(最终定稿)

时间:2020-12-08 11: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网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网评》。

第一篇:《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网评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引导党员干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发挥职能作用的行动指南。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知事识人,重在考核。新时代,新要求,新担当、新作为。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绩考核也要紧跟新时代步伐、紧贴人民期盼,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突出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考什么”,在细化指标上提升考核“精准性”。考核指标是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核心内容。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要突出政治标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作为政绩评价的基本依据;

要对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潜绩与显绩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充分考虑地方和部门工作性质、职能职责特别是关系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放管服改革、提供公共服务等的实际成效,科学分级分类精准设置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社会评价等考核指标,引导党员干部找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突出“怎么考”,在以民为本上提升考核“人民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政绩考核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在政绩考核中充分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要坚持一时和一贯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充分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等多种考核方式相互补充,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贯穿于考核的全过程,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标尺,防止考察失真、用人失误。

突出“如何用”,在奖惩分明上提升考核“实效性”。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政绩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奖勤罚懒,鞭策后进、鼓励先进,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职级晋升、培养教育、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要建立考核结果公开制度,把政治坚定、人民满意、实绩突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要加大对政绩掺假注水行为的惩治力度,树立正确的政绩和选人用人风向标。要建立完善优化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篇二】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地要把好关、定准向,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要求,紧紧跟进、时时俱进、层层递进,切实提高政绩考核“含金量”。

调准方向,定准思路,在“统筹上”紧紧跟进。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我国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是检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尺度。各级各地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政绩考核工作始终。做好全面统筹、环节衔接、整合优化,健全多元化、多维度、多视角的科学考核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干部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党中央关心的时刻关注,党中央强调的坚决落实,推动干部将心思和精力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绩上来。

优化内容,活化方式,在“措施上”时时俱进。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在考核内容上,要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要求,聚焦重大任务落实、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创新驱动发展等体现质量效益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对焦调向、优化提升,建立可衡量、可落实、可比较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分级分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考虑发展不平衡因素,既设“公共项”,又设“加分项”,既重视当前“实绩”成果,又考虑长远“潜绩”贡献,将考核战线拉长、拉近、拉紧,构建多维化、立体化、差异化、精准化的“知事、察人、识人”的分析研判机制。进一步延伸高质量考核内涵,增加群众评价和政绩甄别,注意区分人与事的关联度、主客观因素的权重比,持续推动干部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新发展实践”。

考出优劣,考出质量,在“效果上”层层递进。

“考”是基础,“干”是关键。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激励先进、淘汰落后的“指挥棒”功能,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强化结果反馈,让出成绩的地方多出干部,大胆提拔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

及时表彰有能力、有干劲、有贡献的模范干部;

大力培养有闯劲、有方法、有本事的潜力干部;

坚决淘汰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的末位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倒逼责任落实,确保考出压力、考出活力、考出执行力。要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短期需要”与“长远储备”、“整体推动”与“局部优化”相结合,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要制定体现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干部职位“说明书”,有针对性进行培养锻炼,形成一套科学的“识、考、用、管”体系,为“新发展实践”蓄足后劲、提供动力,持续推动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创实绩。

【篇三】

“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通知第三条提出,“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为切实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主观感受,我认为党员干部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切换视角,从我“怎么看”,到“群众怎么看”,实现党心民心融通。开展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无论对于组织考核的上级部门,还是对于被考核的基层单位,都要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始终,都要注意摆脱“本位主义”的困扰,实现视角上,由注重个人“怎么看”,切换到“群众怎么看”,设身处地,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注重体察群众的主观感受,让干部的“好中差”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一个个具体群众的话语中、认可之中水到渠成一般自然得出。让评价结果更加反映人民的“感”,让评价成绩更加体现人民至上理念,努力实现党心民心的融通融合。

拉长视线,从“过去群众怎么看”,到“当前群众怎么看”,注重把准群众的“感”。每个地区、每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和群众交流沟通的频次也自不同。考核贵在精准,必然要求对照新发展理念,精准设置反映行业和地区特点的关键性、引领性指标,试行分级分类考核。在此过程中,不光要看这部分群众怎么说、怎么看,也要看这部分群众过去怎么说、怎么看,要建立考核的“延长线”,更加全面、辩证、清晰地体现出干部工作的演进。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重点查看干部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在群众心目中形象的演变,将日常考核和综合考核,将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结合起来,考察群众对干部政绩认同的演化曲线,辨识出干部究竟是上任伊始的“三把火”冲动到泯然众人,还是“慢工出细活”地高质量推进?将隐绩和显绩从群众细微的“感”之演变中亮出来,更加全面客观反映出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提高站位,从“发现问题”,到兼顾“解决问题”,立足于提升群众的“感”。考核千万条,服务群众第一条,助推工作第一条。开展政绩考核,既要考出干部的实绩,也要点出问题和不足,促进问题改进。将着力点放到兼顾“解决问题”,促进群众受益,群众“得实惠”上,我认为是考核题中应有之义。考核点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促进问题解决,而绝不能落在纸上、挂在口上,绝不能一考了之。要建立问题的跟踪落实机制,让能够短期解决的问题立刻得到纠正,让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力促问题最终解决。只有将考核中群众提出的问题、发现的问题切实放在心上,把群众的问题真正当做问题来一件件解决,才会在问题的纠正和解决中,不断提升群众的“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政绩考核就要确立鲜明群众导向,让干部的政绩在人民群众“感”的提升之中愈加丰富、充实。

【篇四】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充分发挥好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突出政治性,把握群众性,聚焦科学性,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科学高效的政绩考核推进高质量发展。

用好政治“标尺”,把牢正确方向。党的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除了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坚守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外,组织人事部门也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精准识别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政治表现,对那些不能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人,坚定予以“一票否决”,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

用好民心“标尺”,瞄准发展实效。“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用好民心标尺,就是要把群众满不满意、拥不拥护作为重要标准,善于用群众眼光来识别干部。作为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常怀忧民、敬民、惠民之心,带着真情实意与群众打交道,与群众成为真正的朋友。对标民生保障目标考核任务,全力投身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用解决问题的实绩实效取信于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好科学“标尺”,定出公平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考准考实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根据职位高低、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结合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的管理制度,在加强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制定目标清晰、量化明确、易于操作的考核标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精准考核。此外,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将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奖励惩罚的重要导向和依据。“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用活用好政绩考核的标尺,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不断提高想为的思想觉悟,激发勇为的工作激情,增强善为的真才实干,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知轻重长短,才能做到物尽其用。物如此,人尤是。要聚焦目标任务立正“考核标尺”,丰富“考核形式”、释放“考核能量”,做好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工作,做到知人善任,推动高质量发展。

考核标准要“立正”。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考核领导干部就要把事业推进作为硬杠杠。推进党的事业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与民同心,不搞两面派、不做双面人,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考核干部首先就要从政治上考,看一个干部能否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能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自觉加强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坚定政治立场。推进党的事业要见成效,把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结合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与领导干部职责要求,看一个干部能否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抓住工作重点出实招、出稳招,推进党的事业向前发展,能否重视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找准破解难题的切入点,用温度和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感,筑牢党群干群“鱼水情”。把考核标准立正,从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发,公平公正地考核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

考核方法要“四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运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方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一要从重视定期考核向日常考核转,避免“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现象发生。日常考核能及时发现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干部提醒,避免小错误变成大问题,同时日常考核能及时对干部取得的成绩给予积极反馈,激励干部乘势而上,再创佳绩。二要从重视座谈考核向实地考核转,深入工作一线实地查核,避免“王婆卖瓜”的问题。通过座谈会了解到的只是干部的工作概况和表象,只有深入实地,去看成效、找问题、听民声,才能确保考核的真实性,提升组织部的公信力。三要从重视领导评价向群众认可转,把群众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听真实的声音,才能提拔实干担当的好干部。四要从单一考核向多面考核转,“听其言,察其性,观其行,考其智”,不能被漂亮的工作“数字”和完美的书面报告蒙蔽考核的眼睛。充分运用政府督查、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成果相互补充印证,确保考核高质量,从而推动发展高质量。

考核效能“齐步走”。“为政之本在于任贤,为政之道在于得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用对用好用活党的干部。考核的目的在于奖优汰劣,激励鞭策领导干部在新时代实干担当。紧盯考核结果、善用考核结果,才能充分释放考核效能,达到以政绩考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效果。组织部门要把考核和提拔、奖励、培养干部紧密结合,通过政绩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让领导干部在考核中坚定政治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崇尚实干担当。领导干部也要充分用好考核结果,从考核的标准和要求找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发现自身能力建设的短板弱项,结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制定整改计划,决不能为考而考、一考了之,让考核的效果大打折扣。善用考核结果,释放考核效能,让领导干部在政绩考核中不断激发奋勇拼搏的动力、提高实干担当的能力,才能凝聚更强大的合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第二篇:推动高质量发展演讲稿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今,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许多同级别的医院的技术、设备,价格等方面都很类似,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离不开患者的信任和支持,离不开医院医疗技术的提高,更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来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我们践行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我们***第三人民医院的业务院长***,他是我们外科高年资主任医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他的眼里,医学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巨著,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只有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以高院长不断强调大家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并要求每个星期一的晨会时各个科室都要组织业务学习,形成了晨会学习的习惯,让全院医务人员被包围在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高院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带头在外科晨会上分享他的临床经验,供大家学习,我记得他有一次分享了他在治疗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心得体会中提到,这种病术前极难诊断,常常被当成阑尾炎开掉,而且手术后没有后续治疗,非常容易留下后遗症或者复发的可能。在这之后不久,我们一位外科医师就碰到了这样一个病人,有了高院长分享的治疗经验,处理这个患者时,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患者恢复得非常顺利,对患者而言,少走了弯路,少吃了苦,节约了费用,对医生而言提高了医疗技术,没有后顾之忧,对医院而言,高院长引领我们践行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道德底线的保障,高院长在临床的工作中,履行的是治病救人的天职,恪守的是无私奉献的医德,平时就要求医生并带头实行廉洁奉公,文明行医的职业操守。有一次,外科的一位患者即将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前家属将800元的红包硬塞给高院长,高院长一再推脱,其家属执意要给,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高院长为消除家属的顾虑,只好暂时收下红包,手术后,高院长把红包交到办公室,并且要求带个信给患者家属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我们***第三人民医院就诊是不需要送红包的,第二天,患者待病情稳定了,家属的心里安心了,办公室人员到床边退回了这800元红包。高院长又一次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医生崇高的医德,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追赶超越,就是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要追赶超越,就是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我院为把健康扶贫工作做细做实,除在走家入户工作外,还在医院内部为贫困患者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对贫困患者实行减免优惠政策。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患者的健康意识,从源头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得到了特困患者的一致好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高院长的细心安排之下完成,走在***健康扶贫工作的前沿。

解放思想是一种燃烧不止的激情,解放思想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更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美好蓝图令人振奋,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为推动***第三人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初探

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初探

杜元兰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是社会发展重心的指示器,也是导引领导干部行为的指挥棒。改革开放以来,一度仅以经济发展、GDP增长为领导干部工作中心与热点,这些因素也是各地政府考核干部的硬指标。于是出现一种社会风气:各级干部热衷于追求经济效率、招商引资数量、地方道路、广场、楼堂馆所硬件建设,拼速度,比规模,政绩工程层出不穷,还美其名为打造招商引资环境;而对节能减排、资源环境保护、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缺乏热情,这方面工作是干部考核盲点,干部工作软肋。因此,当前研究改进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和方法很有必要也非常紧迫,特别是对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要改进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政绩考核体系是干部从政行为的风向标。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体系,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才能使领导干部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才能为群众准确地识别、评价、监督干部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一)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由来和作用。从1980年初期到中期,干部考核从强调主观性的政治态度考核转向对具体的、可衡量的和量化的指标考核。到了198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已经建立了正式的关于县和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考核的指标。包括从工业总产值、税收、农业产量到基础设施的投资、人口增长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等,旨在将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化和系统化。1995年,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

绩考核的通知》;1998年,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2000年8月至2009年8月,中央又相继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考评试行办法》、《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等关于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文件。

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对于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即扮演了所谓的“指挥棒”的作用。首先,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作用。这种政治激励在改革开放头20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具有明显的作用。干部政绩考核制度极大地激励着地方领导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这种制度在地方官员中引入了政治竞争,因为地方官员的升迁和物质利益直接与其政绩相关,更重要的是,它为上级官员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提供了实质性的手段。其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微观走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全面管理走向有所侧重,正在经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的过程,着重要解决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与错位等问题。总的来说,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目标和标准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相一致,对政府职能转变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成为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现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不足。现行的政绩考核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核内容笼统,不能全面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尽管目前干部绩效考核内容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目标完成情况、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但从各单位 2

规定的内容来看,都比较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往往无法进行实际考核。有的单位简单地把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作为考核内容,缺乏具有本地方和本部门特点的专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第二,考核指标设臵不合理,考核体系不完整与科学,考核指标单一性甚至唯一性。这导致部分官员成天围着GDP转,社会“弥漫”着浓浓的“招商引资”气息。第三,考核主体缺乏民意性。考核的主体主要是上级官员,缺乏让广大群众参与评判与监督的渠道与机制,使干部政绩没有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民意,其考核往往只能成为对上负责的一种手段。第四,考核泛滥名目繁多,滋生形式主义。大有通过考核来解决一切问题之势,其结果往往陷入一种“考核治国”的简单运作逻辑之中。第五,考核结果的定位与运用不够合理。有的部门或单位不能合理、及时、准确地运用考核结果,例如,有的强调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干部的升降奖惩相挂钩,但给予什么鼓励、如何鞭策和惩处,缺乏统一的尺度和具体硬性措施,使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科学性。

(三)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当前,政府工作具有目标多元性和价值多样性的特征,而“政绩”则体现了一种系统、全面和多层次的价值内涵。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仅是所做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还包含行政成本、政府效能、政治稳定、社会进步、良性发展、持续运行等多种含义。因而,笔者认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通常都应评估领导干部政绩的四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经济性表示投入成本的最小化程度,考查领导干部的成本意识,开支节约程度。效率性表示既定投入水平下产出水平的最大化,一般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衡量,包括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效果性表示产出结果对组织的影响程度,一般通过人民群众对 3

结果的满意程度来衡量。公平性表示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受到公平的待遇,弱势群体是否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一套的考核标准和办法越来越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也不能真实体现一个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同时也难以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因此,当前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研究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和方法,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二、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指标决定着政府工作的导向。建立科学完善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及绩效评估方法,就是要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引导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最终形成科学的地方发展观,真正做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

(一)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政绩考核制度。政绩考核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联动才能达到应有效果。从目前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来看,还需建立以下六项相关制度:一要规范干部岗位职责。目前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不明确,工作职责相互交叉,多头负责严重,干部履行职责随意大,考核时对其工作实绩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必须要把建立党政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党政班子的主要职能,精简领导职数,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范班子成员各自的岗位职责,减少交叉兼职。二要建立与考核评价标准相衔接的统计支持系统。由于统计上的原因,一些比较能够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集中体现领导班子政绩、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指标,因为没有统计数据,在实践中无法核实。因此,要及早研究建立高效可靠的统计支持系统,把涉及考核 4 的经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及党建工作的主要指标一律纳入统计部门的业务范畴,定期公布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对一些指标也可通过审计办法予以审定。三要建立经常性考核机制。各单位平时要做好目标的自我监控工作,单项指标完成情况要每季向上级职能部门申报,经部门检查核实认定和考核办公室汇总审核,并报经分管领导审定后,纳入统计部门数据库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年底组织考核组进行全年工作实绩考核。四要探索建立民意调查制度。党委政府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因此,党政干部的政绩评价应以群众评价为主。如市场监管方面如何,应主要看“企业满意度”,在社会管理方面如何应主要看“公民满意度”,等等。为此,当前要把各地开展的“满意机关”社会化评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作为民意调查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今后可逐步将民意调查交由社会调查机构来完成,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五要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要精选考核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同时,严格相关责任及失责追究制,对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提供虚假情况、考核结果失真失实或违反纪律的人员,应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六要建立考核监督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聘请政绩考核工作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预告、公示和公议制度,将能公开的考核内容、过程和结果向公众公开,增加考核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新闻工作者、民主党派和各种民间社团代表的监督。通过多方位的监督,促使考核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遵守纪律,坚持考核程序,自觉做到公道正派,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二)必须把“民生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如今,各地 5

各部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使群众切实感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政绩考核体系时,按十七大提出的思路进一步体现民生观。因此,在考核干部政绩时,加大民生指标的分值设臵是一种有益探索。比如在经济发展指标中,强调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人均GDP及其增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与民生状况指标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农村人均收入及其增长率等具有相同的分值,这样的考核可以让干部更加注重与民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群众最关心什么,干部就该考虑什么”。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十七大部署的重大任务。随着对民生指标的日益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有效参与,对干部的政绩考核必将会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真实。而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将促使广大干部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而更好地心系民生、服务民生。

(三)必须把“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用环保指标考核干部,既是真实民意的反映,也是民意的诉求。我国作为人均资源匮乏的人口大国,传统的经济核算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因为过去的统计方法只对GDP经济增长数字进行统计,而没有体现生态、自然、环保等要素的统计。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环境、生物破坏也很突出,从根本上导致了经济价值的“提前消费”,而这种“提前消费”只会把经济发展带入死胡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实践也证明,忽略了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带来的只是一时的经济数字增长,留下的却是永久的危害和隐患。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 6

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经济有了一定能级和规模后,现代化建设更要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特别需要明确一种认识:GDP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而经济发展也只是政府绩效的一个指标。我们不能忽略社会层面的发展,其中包括公平分配、公共服务水平、民主法制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都应成为对党委政府宏观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现行的干部制度之下,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发展观能否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政绩观能否确立以及考核体系是否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环保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未完成任务、环境质量恶化、发生重大污染事件的责任人追究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指标性的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某些地方干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

(四)必须把“行政成本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力度,其中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但最终实现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目标,还亟须加强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工作。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3和12.7倍。可见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支的增长速度。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到2005年的19.2%。20年间增长将近一倍,超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同期,我国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只提高了0.5%,7

国防、科技和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8、1.2和0.4个百分点。可见政府浪费加大了财政负担,挤占了科教文卫医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应把行政费用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公务员人均行政费用和行政费用增长率等作为行政费用的控制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既注重政府职能实现程度,又注重纳税人满意程度;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政府官员节约和用好公共资源的积极性。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

2、赵家骐:《努力推进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建设》,《人民日报》,2006年03月03日,第十五版;

3、楼阳生:《用科学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日报》,2006年03月03日,第十四版;

4、周凯:《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学习时报》(学习教育专版),2004年05月31日;

5、张晓燕:《以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导向》,《学习时报》,第495期,2009年7月20日。

第四篇: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运营效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聚焦能力现代化、模式整合化、服务人文化、管理信息化,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公立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每千人口公立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妇幼保健院,下同)床位数达到5.9张(含医联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每千人口药师数达到0.54人,确保到“十四五”末我市公立医院发展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常见病、多发病市域内就诊率达到90%,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三、统筹优化公立医院资源布局

(一)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科学规划市域公立医院功能布局,加大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第一医院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管理优势的作用,打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等3家医院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内解决。加强市直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与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统筹负责辖区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

(二)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

推进医联体规范发展,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医联体指标监测,定期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引导医联体为网格内居民提供围产期保健、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健康服务。做实人财物统一管理,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实质性运作。支持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积极探索市直医院退休医师到基层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小病在基层解决。

(三)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儿科、新生儿科等临床专科,探索精神卫生等临床专科发展,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市级质控中心建设,加强质控管理。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科室。

(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依托市第二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探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实行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持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细化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管控措施,提高重大疫情应对能力。

四、提高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一)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2022年1月底前,至少建设1个康复医疗中心。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大力推进院前急救网络建设,2022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内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鼓励公立医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探索实行临床药师院际会诊制度。

(二)推进健康服务手段创新。

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市第一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4级,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达到3级,市妇幼保健院达到2级。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用药指导、随访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至少建成1个互联网医院并有效提供服务,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覆盖。

(三)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中西医协同,市第一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支持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鼓励和支持市第二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依托市中医院,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五、切实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一)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鼓励对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年薪由市财政全额负担。市第一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推动公立医院聘请法律顾问,指导提升核心业务供给效率和法治保障水平。强化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产、预算、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等重点管理环节的监测评估。建立正向激励和倒逼机制,对管理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医院感染问题的,在医院等级评审、医改考核中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整合医疗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对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当全国中位值。

(三)加强医院绩效考核评价。

坚持和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组织开展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优化指标体系。注重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医联体)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医保资金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等级评审、领导班子评价等挂钩。

六、协同提升公立医院治理效能

(一)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统筹兼顾医疗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支持公立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到当全国中位值。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二)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对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试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工作。探索按床日付费、门诊按人头付费,科学制定付费标准。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配套政策。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严格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结余留用资金中60%至70%用于医务人员薪酬发放,30%至40%用于医疗机构发展。

(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人员使用控制数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占比。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实行中西医同机构、同学历、同职称、同待遇。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当全国中位值。

(四)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健全公立医院引才、育才机制,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打造一批市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七、着力打造公立医院服务品质

(一)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

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凝聚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联网复诊、慢病长处方等服务,开展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多元化服务。针对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现实需求,在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的基础上,合理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支持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特需服务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三)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建立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制定医务人员廉洁从业相关管理规定。保持打击回扣行为高压态势,开展专项排查检查,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持续整治术中加项、小病大治等行为。深入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打击欺诈骗保犯罪行为。

(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推进公立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持续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

(一)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的,党委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二)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卫生健康局具体负责,市国资运营中心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公立医院党委承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党员成员实行“一岗双责”。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九、组织实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统筹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体制机制改革。密切配合省统一部署的试点工作,同时按照稳妥有序、点面结合的原则,制定推进计划,2025年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达到“十四五”预期目标。

(二)落实投入责任。

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重点支持医疗卫生领域公益性项目建设,确保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三)加强督导考核。

根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属地原则对市域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市卫生健康局要加强对改革推进情况的协调和督查,积极学习试点设区市先进经验,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性改革,强化改革运行监测,适时通报改革进展。

附件: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

附件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目标任务

任务描述

具体措施

责任部门

完成时限

(一)合理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均衡布局医疗卫生资源

出台辛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

设置1个三级公立综合医院。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设置1个二级公立综合医院、1个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责

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与市疾控中心的分工协作和业务融合。2022年1月底前,市第一医院建立公共卫生科,2022年底前市直医院全部建立公共卫生科。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统筹规划专科医院

设置1个标准化的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老年病科室建设,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5%。加强市妇幼保健院建设,促进儿童保健与儿科临床高质量融合发展。市第一医院设置有病房的精神科和康复医学科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二)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

推动医联体实质性运作

组建由市第一医院牵头,市第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等为成员的紧密型医联体。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支持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组建专科联盟。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医联体运行指标监测。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推进医联体规范发展,做实人财物统一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医联体绩效考核和效益评价。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退休医师到基层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统筹管理,医联体内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发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

市卫生健康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5年12月

(三)建设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提高专科服务能力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儿科、新生儿科、呼吸、消化、感染、麻醉、全科、影像、病理、检验等专科。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开展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工作,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科室。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发展改革局

市财政局

2025年12月

(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构建传染病救治网络

依托市第二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发展改革局

2024年6月

(五)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提升综合诊疗能力

以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为重点,推广门诊和住院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提供集医疗、治未病、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2022年1月底前,至少建设1个康复医疗中心。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建立和完善基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完善网络布局,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2022年1月底前完成市域内院前医疗急救点设置规划编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大力推行日间手术

推行日间手术,提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

市卫生健康局

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12月

强化护理服务

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开展延续护理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

鼓励公立医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开展药物咨询、用药监护、家庭药箱管理、合理用药科普、药物治疗管理、精准用药服务和药品使用监测评价。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六)推进健康服务手段创新

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鼓励医院通过5G智慧医疗应用助推远程超声、查房、陪护和手术示教的开展,探索可穿戴设备、大型医疗设备等物联网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端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和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建立药品追溯制度,依托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网信办

市科技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2月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

鼓励公立医院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延伸服务链条,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用药指导、随访和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至少建成1个互联网医院,实现远程医疗网络覆盖。

市卫生健康局

市医疗保障局

市行政审批局

2022年1月

(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完善网络布局

市第一医院应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市第二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做优做强专科专病

加强妇幼健康领域工作,鼓励和支持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开展儿科中医药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独特作用

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依托市中医院,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八)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规范医院管理

全面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公立医院聘请法律顾问。

市司法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4年12月

优化医院管理体系

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建设,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市第一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探索建立运营助理团队。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鼓励对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年薪水平由卫生健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单位和个人任期考核评价结果、个人履职情况、职工满意度以及公立医院医疗数量、服务质量、出诊量、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绩效考核情况核定,由市财政全额负担。

市卫生健康局

市财政局

2025年12月

(九)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健全运营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医院运营管理制度框架和组织架构,明确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决策机制、业务规范、运营流程,覆盖运营活动各环节的人、财、物、技术,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整合医疗业务系统和人、财、物等资源系统,建立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定期组织开展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等运营效果分析评价。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以大数据方法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形成疾病严重程度与资源消耗在每一个病组的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计划目标为依据,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贯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考核等各环节,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应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按季对预算执行情况、医院总体收支、人员支出、管理费用、对外投资合作、长期债务、资产购置与处置、材料消耗等重大事项进行重点分析。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加强资金预算执行监测分析,对绩效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将评价结果、项目执行进度与预算安排挂钩。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要定期公开预决算及相关财务信息,重点公开公立医院收支情况、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主要病种例均费用等社会公众较为关心的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以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强化内部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资产控制、会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信息公开控制等,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万元能耗支出降至当全国中位值。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推广后勤智慧化“一站式”服务模式。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加强医院绩效考核评价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全面组织开展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医学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等。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持续强化公立医院医改考核,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优化指标体系。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注重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公立医院(医联体)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医保资金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等级评审、领导班子评价等挂钩。

市卫生健康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改革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以聘用合同为依据,以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为重点,从工作量、医疗质量、行为规范、服务效率等方面全方位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一)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灵敏有序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调价评估,达到启动条件的要稳妥有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比价关系。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

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达到当全国中位值。

市卫生健康局

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12月

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对有利于降低费用、诊疗效果明显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或遇紧急疫情等特殊情况的项目,开通审核绿色通道,对其他省份已经公布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主动纳入。

市医疗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二)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对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市医疗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试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工作。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配套政策。

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1月

探索对中医优势突出、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方案成熟、治疗费用稳定的中医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一般中医药诊疗项目继续按项目付费。

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12月

规范医保协议管理

明确结算时限,细化结算规则,确保基金及时足额拨付。

市医疗保障局

2022年1月

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严格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结余留用资金中60%至70%用于医务人员薪酬发放,30%至40%用于医疗机构发展。

市医疗保障局

2025年12月

(十三)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创新人员编制管理

严格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人员使用控制数标准,进一步深化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市委编办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建立符合公立医院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人员总量内合理设置岗位,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岗位设置体系及岗位分级评价标准。按照医、护、药、技、管、助理等不同类别,科学编制岗位责任书,明确各岗位的目标、任务、待遇标准。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可设立专科护士岗位,开展专科护士门诊。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自主申报绩效工资总量,逐步提高人员支出占公立医院业务支出的比例,2022年底前,市第一医院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达到当全国中位值。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公立医院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可自主设置岗位津贴、科研津贴、夜班津贴、加班补贴等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劳动特点和岗位价值的薪酬项目。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改革以科室为单位的“收减支”分配办法,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适当提高低年资医生薪酬水平,实行中西医同机构、同学历、同职称、同待遇。充分考虑中医药医务人员收入情况,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向中医医院倾斜。公立医院的薪酬水平对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医院予以适当倾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落实“两个同等对待”

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四)完善医学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坚持分层分类评价

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不同类别、不同专业岗位人才评价重点,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差异化制定评价体系。将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现实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2年12月

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推动由岗位设置合理、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公立医院自主开展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完善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要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强度,合理配备医务人员,科学安排诊疗护理班次。按照规定为医务人员安排带薪休假,在休假期间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鼓励公立医院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健全职工关爱帮扶制度,积极开展“职工互助一日捐”活动。建立医务人员职业荣誉制度。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五)建设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

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挖掘整理医院历史、文化特色和名医大家学术思想、高尚医德,提炼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大力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互联网复诊、慢病长处方等服务,开展诊间结算、床旁结算等多元化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开展志愿服务

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务,公立医院可设立医务社工岗位,为特殊群体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十七)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完善行风管理

制定医务人员廉洁从业相关管理规定。开展回扣问题专项排查检查,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完善回访制度,畅通举报途径,加强线索查办,持续整治收受“红包”、术中加项、“持刀加价”、小病大治等医疗乱象等行为。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打击欺诈骗保

深入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打击欺诈骗保犯罪行为,切实推进对欺诈骗保责任人的多重查处。

市医疗保障局

市公安局

2025年12月

(十八)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健康宣教

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做好医患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与信任。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将解决医疗纠纷纳入法治轨道,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市卫生健康局

市司法局

2022年1月

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加强医院安全防范,强化安保队伍建设,完善安防设施设备。巩固多部门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市卫生健康局

市公安局

2025年12月

(十九)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公立医院院级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凡属重大问题应当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健全完善医院党组织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各自决策范围、事项和程序,建立并实行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和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在公立医院章程中明确党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党组织研究决定医院重大问题的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选优配强医院领导班子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政治强、促改革、懂业务、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标准,选优配强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和院长。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实行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党组织书记一般不兼任行政领导职务,院长是中共党员的同时担任党组织副书记。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

做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组织要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公立医院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选拔任用具体办法。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组织部

2022年1月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管理办法,建立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市卫生健康局

市委组织部

2022年1月

(二十)落实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责任

提升党组织建设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组织全面覆盖医院各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市卫生健康局

2023年12月

建立医院内设机构党支部参与人才引进、队伍建设、职称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评奖评优等重大事项讨论决策的制度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月

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实施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落实公立医院党建责任

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卫生健康部门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市财政局

2025年12月

公立医院党组织承担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其他党员成员实行“一岗双责”。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全面开展公立医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党建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市委组织部

市卫生健康局

2025年12月

(二十一)落实工作责任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

2023年前全面铺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

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12月

第五篇:2018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初显,美国经济稳定回升,欧洲经济好于预期,新兴经济分化减小,但仍然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加息、减税、缩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能级提升的挑战不少。因此,2018年仍然需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一,稳定经济预期。当前,稳定增长、投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预期至关重要。合适的增长率是重要的“风向标”,否则会产生连锁反应;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价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还需完善政策体系;而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的动力活力潜力。要继续拆除各类市场门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加强基层部门窗口建设。

其三,精准调控经济。宏观调控要“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稳”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观政策要“实”。针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各项政策,既要“实”,也要“快”。近年来,针对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动创新驱动。要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实行必要的产业保护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如探索实行2至3年的产业保护期政策。要推行务实的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脚在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上。

其五,保护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成本”行动。如减税减费、降低社保成本等,还有降低空间。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家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间投资。要对民间投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能落地的要抓紧清理,对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地,对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出台。要为民间投资开启大门,尤其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成为民间投资“死角”,应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在土地和房租贵、税费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资、用工、转型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其七,防范金融风险。要管控好资金流向,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要防范好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既要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又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建立新业务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上。

下载《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网评(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网评(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育高品位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

    培育高品位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9年2月)***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脱下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责任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动力也更足了。在这个***发展史上的重......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市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讲稿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讲稿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只有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破解民营经济突出矛盾,才能为民营......

    突出四个深化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四个深化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必要要求,也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主基调,更是答好时代......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 ——优化营商环境思考 思想,是行为的指引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引领人们走向理想之路;错误的思想,却带着人们误入歧途。此次大讨论有很......

    **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施方案

    三元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实施方案《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初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加快推进......

    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体会

    “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 体会 思想是掌舵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思想正确,方向正确,思想错误,误入歧途;思想是间房子,你的心有多大,这间房子就有多大;思想是根......

    企业2020年党委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企业2020年党委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一、2019年党建工作回顾2019年,是公司打造“三个品牌”,建设全市一流国有企业实现良好开局、跨越式发展成效凸显的一年,也是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