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后感《唐山大地震》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这一天,我早早地起床来到学校,因为学校组织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国产大片,我们一路欢歌笑语,来到电影院时已是人山人海,场面非常热闹。
电影开始了,成群结队的蜻蜓飞来飞去,好像在说大地要地震了,突然间,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整个大地一片黑暗。大强和元妮感觉不对劲,从货车里探出了头,一看是地震了,他们俩很快从车里逃了出来,正在这时,他想到了家里的两个孩子,正赶去救他们,可差点被房屋倒下的砖头打倒了,大强赶紧把元妮往外面推,元妮终于逃了出来,大强却永远离她而去,地震过后,元妮伤心地来到救援现场,突然,她听到有人在喊找到了两个孩子,她激动地跑了过去,原来是她的孩子埋在石头下面,而且只能救出一个孩子,在这个残酷的现实中,她做出了决定,救出了她的儿子,而姐姐被车运到了死人堆,幸运的她还活着,被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很多年过去了,唐山大地震恢复了平静,姐姐和弟弟都长大成人了,各自都有了自已的事业。
2008 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都赶去现场救援,他们偶然相遇了,弟弟让姐姐认识了自己的亲人,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从此她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地震无情,人性的脆弱,以及最重要的是亲情的可贵,生命的顽强。活着真好,它告诉人们,一切灾难只是暂时的,灾难并不能打垮人们,它只会使人们更加坚强,更有勇气地面对生活。它还让我想到,我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2刚刚看完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看之前是没抱多大希望的,用一家人的命运来承载整个唐山人或者说整个民族的灾难,我不知道是不是合适,但是我还是终究坐在电脑前哭得稀里哗啦,关上电脑,我一直在想徐帆说得那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其实,我还是无法体会这样一位母亲的心情,因为我们还没有“没了”,23秒,或许短的我们眨一下眼就过去了,这23秒我们可以做什么?
其实,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这其中的意义,想起来曾经学过的王蒙的一篇散文,《敬畏生命》,我甚至早已经忘记了它如何讲述的,只是记得这四个字,是的,敬畏,不是单纯的珍惜,是敬畏,尊敬的敬,畏惧的畏……
电影开始的时候,徐帆对着丈夫的尸体喊着,“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用一句主旋律的话来说,“灾难无情人有情”,只是我想等到要经过一次灾难和沉痛才能看清情,是不是太悲哀?
悲情?感动?承重?……
很难用词语来形容现在的心情,但是有时候沉默就够了,23秒的死,32年的生……生死就是这么仅仅的嵌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我们会在片中责怪老天的无情,会在片中感叹人生,但是我想,过去了就过去了,而我们也该看看身边的这些人,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因为一旦没了,就真的没了.记得和一群朋友谈论,假如安徽以后真的地震怎么办,我想有些事情不是想逃就可以逃过的,但是不逃避不代表迁就,只是带着一份感恩过我自己……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3看《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刚开始没有什么感觉,直到听李元妮说:“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我的心里忽然受到了震撼,因为它教会我要懂得珍惜。
小盆里的蔬菜,鱼缸里的热带鱼,玩耍的小朋友,和睦而快乐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以随着大地的一次抖动而成为过眼云烟。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后,我们可以指责老天的不公,痛惜已失去的一切,可是在这一切还牢牢握在我们手中时,我们曾如此珍视它们?
李元妮在片头给过女儿一个承诺:“明天,妈再给你买西红柿。”“明天。”是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在我们的口中不是也有很多明天吗?——“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吧。”“孩子,我明天再陪你玩。”……有时我们确实是因为太累了,把事情暂搁到了明天,我们也许在明天来临时,以另一个理由将是事情推到了更遥远的明天。然而可曾想过,我们其实就像那只“明天再垒窝”的鸟儿,明日复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个猝不及防。
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恰便是这个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树,看似枝繁叶茂,充实繁密,然而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零了,往往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一看身边熟悉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太过熟悉,熟悉到我们总是天真地以为他们永远会陪在我们身边,不会消失。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都会让我们失去珍贵的事物,因为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许多人总是恐惧着世界末日的到来,然而恐惧又有何益?我们既然无力与自然对抗,那么就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学一些知识,多运动运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并不是圣人神仙,不可能解决人生中每个未了的心愿,但平时我们至少可以多珍惜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那就追悔莫及了。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4对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抹之不去。
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震,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是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唐山大地震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5今天虽然是周末,但一整天都是按照工作日作息时间过的。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后每周末我都要看一部电影。
《唐山大地震》给了我不小的震撼。人性优劣,爱恨情仇充斥了整部电影。这一切都不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因为关于人类的情感可以在任何背景下展现。最大的看点还是地震,我似乎和剧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一次大地震。这种感觉是无法在新闻报道里体会到的。因为新闻报道再充满感情,观众和灾区的距离感也无法抹除。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故事,我才能像他们的亲人朋友一样对一次地震感同身受。
当我看到地震来了,楼里的人们不知所措,街上的人们四散奔逃时,不断有人死于地陷楼塌时,心中的紧张感让我以为自己似乎身临其境。好好的一整座城,就在那么几十秒钟,被彻底摧毁,城中的人大半死伤,本来充满希望的生命霎时变得如此脆弱。人们像蚂蚁一样被轻易杀死,大自然这时表现得实在太残酷。看着地震前的人们,平静地过着日常的生活,却全然不知死之将至,实感人生命运难料之无奈。相对那些灾难中的人们,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幸福地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在于灾难的幸存者来说,是那么奢侈的事情。几十秒的地震以后,命运就出现了巨大转折,永远回不去了,只能带着伤痛坚定地往前走。他们是多么坚强!这于脆弱的我们来说,又是很羡慕他们这份坚强的。
胜利属于乐观的人,幸福属于充满爱的人。没有乐观的心态,人就对不起自己的血肉,没有一颗充满爱的心,人就对不起自己的灵魂。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6这是一篇关于《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在这里,我为所有在自然灾难中丧生的人们惋惜,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紫色的云彩带来的不是吉祥,而是灾难
一个有着一儿一女的家庭,女儿是姐姐,叫登,儿子是弟弟,叫达,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日子:晚饭后,姐弟俩和爸爸玩着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手腕上画手表的游戏;妈妈把凉水泡过的最后的西红柿给了达;爸爸为他们的书包紧带子;妈妈为他们扑粉,这是灾难来临前的宁静。顷刻间,老天撕裂了这一切
爸爸为了救妈妈、孩子而死去,姐弟俩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登在这头,达在那头,只有妈妈相安无事,可是营救工作真的很困难,登和达只能救一个,妈妈在说了无数声都救之后被迫选择了“救弟弟”,水泥板下,达流下了泪。
弟弟活了,但少了了一只胳膊;让人意想不到是,达也活了,她没有受伤,她被一家军人领养,尽管军人对她很好,可心里烙着被亲人抛弃的痛。达没有考上大学,在妈妈的一巴掌下决定出去闯天下,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而考上大学的登,却因怀了男友的孩子,男友抛弃她而退学,生了女儿,叫点点,之后远嫁加拿大;达很争气,在杭州有了公司,当了老板,娶妻生子,也叫点点,妈妈由于内疚,拒绝再建家庭,又不愿搬离唐山,也不去达为他买的新房,就在设有灵堂的屋子里住了32年,2008年的512地震,登和达在唐山救援队相遇,达才知道姐姐登还活着,于是就将登带回来家。
32年的伤疤揭开了,见面的母女没有相拥而泣,登看着妈妈为他准备的西红柿,那是妈妈在地震那晚答应第二天为她买的,32年后才吃到,妈妈看着她,就在这时妈妈跪下了
这就是爱交织出的故事,妈妈对女儿的爱,爸爸对家人的爱,养父母对养女的爱,恋人之间的爱,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等等,他让我明白了:其实爱就在不经意处,其实,爱,洒满人间。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7今年的暑假更让我记忆犹新,我们一家去鲁迅电影院看《唐山大地震》,票价贵的要命,可影城里还是座无空席。
开幕时一幅幅温馨祥和的画面顷刻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一座座高楼霎时间倒塌了,到处是哭喊声、求救声,可人总就斗不过天,尸体遍布大地,活着的也是缺胳膊少腿,全身伤痕累累,方达一家也不例外,爸爸在救子女中不幸遇难,母亲在救子女时只能两者选一的情况下,选择了失去胳膊的弟弟,废墟下的姐姐用一双仇恨的眼睛盯着母亲,故事也由此展开。多年来母亲在自责中生活,而姐姐也同样在仇恨中生活,就像两条反方向的火车线永远没有交织的时候。三十二年的漫长岁月过后,姐弟俩在汶川大地震中作为志愿救援者中俄然相认了,故事由此推向高潮,最让我感动是相认之后,母女二人相跪地下请求原谅,这让知道世上亲情是最可贵的,多大怨恨误会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而父母的爱永远是最伟大的。从这个生活的故事中让我懂得天灾虽然难避免,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好的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台风、水灾……我们严厉阻止那些乱砍乱伐的不法分子,自己多栽树、多环保,相应能把灾难减少很多。同时我们也应人人伸出友谊之手,多尽点自己的爱心帮助那些受难的同胞,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只要我们动员起来相信灾难会被我们打跑。
我希望世界上没有灾难,到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8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我为受难者表示深深地哀悼!今天我有幸看到了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当年的惨烈灾难和感人故事。片中的父亲母亲,在地震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还在家里的两个孩子,父亲为救孩子冲进将要倒塌的房屋,然而不幸遇难。当两个孩子被发现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对于一位母亲而言,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为此她承受了32年的痛苦和折磨。而女儿在一场大雨后奇迹般生还,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因不能理解母亲,记恨母亲32年。后因在汶川地震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保其他人的安全,不惜锯断女儿的腿,她终于理解了母亲。“亲人,永远是亲人”,当回到久违的老家,看到相片下母亲为自己洗好的西红柿;看到母亲下跪道歉;看到母亲给自己买的书本和书包,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留下悔恨的泪水。此时此刻,我已是泪流满面,为这伟大的母爱和无私的奉献!
看完了《唐山大地震》,我们感动着。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虽然渺小,但是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够战胜一切挫折困难。虽然唐山损失惨重,但我们不同情唐山,相反,我们对唐山充满信心。如今,唐山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大家团结一致地努力下,唐山已从灾后重建中恢复,经济迅猛发展。
看完电影,我们感动,感谢,更要感恩!幸存的唐山人民感激抗震救灾时遇难的同胞,感激全国人民对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而我们,在快节奏地生活的同时,应该抽时间去看看我们的亲人,珍惜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感恩他们对我们的爱护和关怀,留住身边的幸福时刻。“亲人”,这是多么温暖的字眼,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亲人,感恩社会,让感恩的心代代相传……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9这几天大家都在说《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说它非常的感人,今天,我就和姐姐还有阿姨一起去了全球通电影城看了唐山大地震,我感到非常的感动,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当时,有一个小女孩方登和他的弟弟方达在屋子里睡觉,他们的爸爸妈妈正在车上。他们感觉到了强烈的震动,知道地震来了,爸爸妈妈就赶紧下车,要去救两个孩子。爸爸冲了上去,可是房子全部倒塌了,爸爸压死在了下面,妈妈看见了爸爸已经死了,就把他移到了旁边,赶紧去救姐姐和弟弟了。姐姐和弟弟在一块石头底下压着,可是,帮助妈妈的人说:“只能就一个。”妈妈说:“都救,都要救。”可是,只能救一个呀,妈妈就小声的说:“救弟弟,”妈妈抛弃了姐姐,救了弟弟。妈妈就抱着死去的姐姐,放到了爸爸的身边,然后就伤心的跟着解放军走了。这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姐姐被雨淋醒了,她就往前走,好心的解放军叔叔救了她,把她抱到了解放军的部队,那里有好多的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大地震,有的已经成了孤儿,有的当时连家都找不到了,他们都很可怜。后来,有一个解放军阿姨和一个解放军叔叔收养了方登,从此他们就都开始了新的生活。
方登和方达一天一天的长大了,方达和妈妈也搬了家,他们母子两个相依为命的生活着,他们也不知道姐姐方登还活着。可是32年后,唐山又发生了大地震,方登和方达都赶回了唐山,帮助那里受灾的人们。他们姐弟两个又相见了,他们赶回了家里,看到了妈妈,从此以后,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部电影真是太感人了,到了最后,大屏幕上面写着23秒,32年。我想它的意思是23秒房子就全部倒塌了,因为这23秒他们离开了自己的亲人,32年后才全家团圆。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0昨天,我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频道播放的<<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
1976年的唐山。父亲,母亲,还有一对龙凤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四口之家,过着平安的生活。一天夜里,一场大地震突然来临。方登和方达两个孩子被一块厚重的水泥板子压住了。救援人员试图抢救他们,由于只能用撬棍,救一个,另一个就会被压死。母亲希望两个都救,由于时间紧迫,这是不可能的事。母亲最后决定救弟弟。幸运的'是,姐姐居然没死,醒了过来,从死人堆里走了出来。后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收养。姐姐不明白为什么要救弟弟,十分恨她妈妈。尽管知道她的家人的名字和地址,但她一直没有联系。
三十二年后,汶川发生更大的地震。经过大地震方登和许多的唐山人一样,参加了救援的队伍,尽管那时她已移居到了加拿大。方登遇到一对母女,女儿的一条腿被压住了。救援人员试图救她,但是,要救她女儿就得把废墟中间拆掉,在抢救过程中,已经牺牲了抢险队员。继续这样做,对女儿和抢险人员都有危险,母亲决定截肢。当母亲见到女儿失去一只腿后,悲痛欲绝。姐姐方登看到那个母亲伤心的样子,也了解了她妈妈当年的心情。世界很小,在地震救援的时候,方登见到了32年未见的弟弟方达。从方达与别人的交谈中,也知道了母亲这些年因为放弃救他所受的心灵的煎熬。后来也看到为她立的“墓”里母亲为方登买的一本本的`课本,更是体会到了妈妈痛苦的心情。
这部电影体现了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每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子(女儿)的。但是,有时候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决定。比如说,在战争期间,母亲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当兵。为了保家卫国,有时候不得不做出牺牲。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1今天晚上,去看了唐山大地震,由于多人看,所以订票了。八点进场,看了十多分钟其他电影预告片,还有一些广告,烦死了。
这个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从头到尾都是给人沉重悲哀的心情,但其实不是,中间还出现几次笑场,真不明白这个主旋律的电影怎么会出现令人笑的台词。
如果要我给这部电影评分,我只给70分,这算不算高呢?看预告片,是多么悲剧,但在电影里也就那10分钟,我是比较感动的,热泪盈眶了,但后面的剧情好像看电视剧那样。
23秒32年。那23秒地震,令主人公王登(张静初)纠结了32年,因为在地震后,她和她弟弟同时压在一块水泥板上,但只能救一个,她妈妈选择了救弟弟,就是救弟弟这句话令她恨她妈妈32年,在后来的汶川大地震那里,她跟他弟弟在灾区相认,才回到老家见她妈妈。其实她妈妈并没有忘记她,然后两人抱头痛哭,之后才化解了这个纠结。
这部片令人感动亮点有几处,方母对已故方父的忠贞不渝,对女儿的殷切牵挂;方养父对方登的爱子心切;汶川母亲对女儿双腿的艰难取舍;地震遗老在抗震纪念碑下的思念徘徊……
这部片穿越得很快,一会1986年然后就1995年,当然这里面也说了不少故事。再然后就2008年汶川大地震。感觉有点偏题了,有人说,这是地震后的故事,这个我比较赞同啊。
这个电影里面还是能看出一些广告,我认为有广告不出奇啊。还有一些bug,例如觉得那些主角穿的很潮……
看完这部片,没有给我深刻的印象,出了影院并没有唏嘘或心里还沸腾。导演刻画的灾难并不能令我满意。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2前天,我们一家三口去科文中心看了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电影拍摄的角度很独特,没有用大量的篇幅去讲地震的悲惨场面,而是以一个家庭经历地震后天各一方、过了32年又重逢的故事,反映灾难对人的心灵的伤害,告诉人们要懂得爱,懂得宽容。
爱,这个字在影片中无处不在。方大强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女,他在地震时推开要冲进正在倒塌的房子中就自己儿女的妻子,自己冲了进去。元妮也爱自己的丈夫,也爱自己的孩子,当儿子和女儿一起压在一块石板下面,救一个就得放弃另一个时,她就一直痛苦地大喊:“都救!都救!都救!!”(但最后她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救儿子)。当她以为丈夫和女儿死了,天天在家烧香,告诉黑白照片上的丈夫和女儿她和儿子的生活情况,新家的地址,新遇到的痛苦……
方达爱爸爸,爱妈妈,也爱姐姐,他长大后有了钱,执意要给妈妈买新房子住,可是妈妈死活不肯,偏要呆在家里守候死去的丈夫和女儿。方登爱爸爸,爱姐姐,当然也很爱妈妈,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她立即从加拿大赶到汶川参加营救……
宽容,这个词也是本片的一个重点。方登一直忘不了妈妈说的“救弟弟”三个字,从小到大,她一直没有原谅妈妈。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方登去参加救援,亲眼目睹了一位母亲的悲惨经历,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还找回了家人。回到家,连声地“对不起”,表示了她对母亲的宽容和歉意。
电影十分感人。妈妈用完了一包纸巾,哭得鼻红眼肿。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爸爸说他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也热泪盈眶。
我认为,这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好电影。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3有一种情,叫亲情;有一种爱,叫母爱。
一场无情的地震,使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两口,但那位母亲还不知自己的女儿被一位解放军叔叔收留。小女孩心中一直有阴影,因为在她和她弟弟之间,她的母亲选择了弟弟女孩长大后,在另一次地震中,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在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一直记得三个字,也是让她彻底绝望的三个字:救弟弟。对于她,这样的选择也太不公平了,有什么事,都是她做,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弟弟吃,最后连生的希望都不给她留下。
小女孩获救后,也许他对自己的生活有怨有恨,不是也许,是一定。然而她的母亲也在为失去她而痛苦。对于这位母亲,她得到两条命的喜悦,也掩盖不了失去一条命的痛苦。当初在选择时,他曾央求过:两个都救。这说明,他同样不想失去女儿。只不过条件不允许罢了。我们也再也没有理由去责怪那位母亲的偏心。
在女儿前去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挽救她女儿的生命,竟选择了锯掉她女儿的腿,而真正据掉后,她的母亲却又哭着喊要她女儿的腿。在这位母亲选择后,女儿问:“你不怕你女儿将来恨你?”她说:“恨就恨吧……”
恨就恨吧多么轻松的四个字,却是经过多少
这时,女儿似乎明白了,母亲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救弟弟,她说出这三个字,经过的
我终于明白:什么情都会磨灭,但亲情不是,什么爱都会黯淡,但母爱不会。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4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看后感《唐山大地震》15今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让我颇有感触。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母亲在生死中挣扎着救下儿子而抛弃女儿,又在32年后女儿和母亲重归于好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王登(原名方登)的妈妈,向她跪下的那一刻,我想:那母亲跪下的那一刻,心里一定是内疚极了,她为自己对方达的偏爱而内疚,为自己的自私而内疚……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是呀,没了亲人,才知道什么是痛心的恨!电影中的母亲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就失去了丈夫,女儿也离开了她,只剩下一个只有一只手的残疾儿子留在身边,这时,她才明白什么叫没了。这位妈妈的精神更让我感动。她唯一在身边的孩子方达,因为发了大财,要让他的母亲住入高级公寓,可母亲却说,不,不能,我这一辈子也要为你爹和你姐守灵,我们已经搬了一次家,这家的地址我已经向你爹和你姐的灵魂说了20年了,万一有一天他们的魂回来了,谁照顾他们呀?要我再说,太累了!虽然,人死了是没有魂的,但是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是因为她觉得对不起女儿和丈夫,也许是因为她相信丈夫和女儿在天堂里过得并不好,也许她觉得自己独自一人享福,这样不好……看到这儿,我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我听到周围有低低的哭泣声,我想: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真情感动了吧!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人在世上,一定要好好珍惜亲人,“等到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呼吁大家,在家时多为父母做些事,多回家吃饭,团聚是父母最希望做的事,父母不需要钱,也不需要礼物,只要你回去了,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第二篇:《唐山大地震》感(推荐)
浅谈《唐山大地震》
------mars
老实说,《唐山大地震》我看了两遍,看两遍都有悲痛之感,但重点截然不同:第一遍的感觉是:悲大于痛;第二遍地感觉是痛大于悲。下面浅谈观看两遍大地震之感触。
第一遍的感觉确实有点悲,之所以说悲主要体现在影片的几处细节着实感人,例如大地震中方达与方凳同时被困,但介于当时的危急关头只能救一个时,母亲最后说出:“救弟弟”三个字时,方凳流下了绝望的眼泪!这一桥段估计没有人的眼睛不湿的(虽然这样的桥段我在别的影片中也见过)!还有就是母女相认后在墓地解开了长达32年心里疙瘩那一幕(也就是母亲下跪那一段)!当然还有许多细节如母子离别那段同样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这里不再一一举例。冯导选材别具一格,他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管在那个角度来看,这个影片都已经成功了,他把1976年历史重演了(尽管此片体裁以灾后情感重建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唐山人与非唐山人,都会铭记这段历史。幸存者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应该感谢他!说实话,第一次看此片我对影片的构思以及表现手法并未太在意,没有用整体的眼光去看,所以给我的感觉主要是以情感上的触动为主,思维仅仅局限于片中的悲痛与怜悯之中(虽然还是有许多表现不尽人意之处,但并未明显影响到我的这种感觉)。然后,当我得知此片的票房达到五亿时,我决定认认真真的 1
再看一遍,因为这个票房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好像也是中国电影的吉尼斯。所以第二次观看此片时,我是带着整体、辩证、拓展的观点去看的!所以言辞可能多有犀利之处,但既然是谈感觉,我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啥说啥!
先说冯小刚导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实话对他不是很熟,因为我并没有了解过他的背景。但他导的电影我起码九成以上都看过,尤其是上大学后我几乎一部都不放过!真正认为他有才是2005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最后刘若英怀孕含泪吃京酱肉丝那一幕,我还真哭了!)。诸如《手机》、《大腕》、《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风声》(担任总监)都还不错!不折不扣的天才商业导演,也抢了大半个贺岁片的饭碗。其实他有多少票房和我们老百姓没啥关系,但此次的五亿票房大有点雷霆灌耳之势,整个中国才多少人?他要是不算唐山人的票房我也没啥意见,敢问冯导:就唐山占了多少票房?我的意思是1976年这场特大悲剧,如果冯导心疼这25万同胞的话,能不能不算唐山的票房!说白点,《唐山大地震》国内首映重点放在了唐山,苦难的唐山同胞可能泪都快流干了,能不能不收他们的血汗钱?收“唐山人”的钱干嘛?!在国内电影界你登不上“福布斯”老大也能登上“胡润百富”NO.1了,你冯导缺钱吗?!发个善心让他们免费重温这段历史又能怎样?哎!
影片的开头几分钟确实是演大地震,其特效当然不能与好莱坞灾难片相比,但在国内灾难片中也算得上是首创了,但后面基本上演的是情感重建题材(插一句,很长时间没流过泪的同仁们,要看亲情
类电影,建议首选《我的兄弟姐妹》,保你眼泪哗哗),直到汶川大地震也没用特效,似乎是直接引用的资料片,这里冯导勤俭节约之精神也是可嘉的!
第二次看到母亲在两个孩子中选择救谁的桥段时我才想起二战题材的影片叫《苏菲的抉择》,《唐山大地震》的整体构思与此片有点类似之处,尤其是救孩子这段,大有抄袭之嫌疑,因为《苏菲的抉择》中两个孩子也是救的男孩。但这个我倒觉得没什么,只要剧情需要,好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借鉴的。但方凳当时既然被石板压着,且清楚地看到全身多处血流不止,当时两个孩子都挖出来了,怎么就没发现方凳还活着!拉到停尸区后一场大雨就什么伤都好了,这显然是有点不合医学常理(幸好我是个医生,要不还不一定看得出来)。徐帆演的元妮从头到尾都还不错,但母女相认时怎么突然冒出一句:“你是从哪冒出来的”,影院里反而听到了笑声,也许是苦笑。但这里我还以为母女拥抱痛哭才和剧情的,而这一幕却延续到了墓地。因为这句话应该是很久不见的熟人说出来的,不应该是这种特定情景下的对白啊!难道这也可以用“冯氏幽默”来形容吗?!
还有汶川地震中姐弟相认的场面不知怎么突然给省略了!
方凳死里逃生,被解放军夫妇收养后对感情的诠释显然表现欠佳,收养后解放军夫妇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奉献给了方凳,可我就是不明白,方凳怎么冷冰冰的就一点感情都没有呢?在那种背景下怎么还有心思和陆毅偷食禁果,两年都不给养父一个电话,她就不知道感恩吗?!没有解放军的力量,唐山遇难的同胞恐怕不止25万吧!
商业大导冯小刚的近期作品中没有不植入广告的,就连大地震也不另外,“中国人寿”、“剑南春”的广告做的实在是有点赤裸裸,以前影片中的广告好像还含蓄点!呵,也难怪,据说此赞助拉到一亿多呢!
所以啊,第一次看影片,看到的是影片的本身,而第二次看到了荧幕的背后,由悲转痛!痛在商业电影终究是商业电影,在为了赚取票房的同时,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痛在《唐山大地震》赚的是泪钱!痛在感恩的诠释没有充分的表现出来……
话说回来,我宁愿不看到电影的背后,我倒宁愿陷在影片之中去感同身受那段惨痛的历史!因为除此之外与我无关,能感动我就足够了!所以我也就发发牢骚而已(观后感嘛,有啥说啥)!总体来说影片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
每个能活着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懂得感恩
重视群众的力量
死去的我们惋惜,活着的要活得更好
(插一句,就像我们的肿瘤病人一样)
不要做历史的罪人——铭记历史
很多时候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三篇:电影《唐山大地震》感后心得体会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始于1976年,终于2008年。唐山地震让方登一家生死两重,汶川地震救灾中却让她家人破镜重圆。如果没有那23秒的地震,他们会如同所有普通中国家庭一样,在年华中成长、年华中老去。这故事结构是戏剧、是命运、更是一个轮回,轮回中映照的是中国草头百姓辛苦、挣扎、寻找、回归的32年。
欣赏过该电影的观众,带着哭红肿的眼睛,用沙哑的嗓音谈论了影片所带来内心的感受。他们称:除去开场10分钟的惊心动魄和结尾10分钟的感天动地,电影叙事中间的部分几乎看不到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恸哭。可是他们的眼泪却是不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一致认为该影片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听觉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震撼。每一个中国人都该静下心,接受电影《唐山大地震》带来的心灵冲撞。
观众不仅在影院洒下了泪水,还在影片的100分钟内收获了人生真谛。有观众称,没有什么比和亲人在一起是幸福的了。虽然人命在自然面前不如草芥,但是我们只要珍惜这份情,没有什么可以分离我们。影片带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死者的怀念,对死者的致敬,是为了生者可以活的更好,可以懂得活着的意义。
影评人刘邦邦评价了电影的情感基调,“不矫情不煽情,是《唐山大地震》难为可贵的情绪基调,它勾画了清晰却又高明的情感脉络。其间融汇了各种情,而导演高明之处则在于,没有将他们熬成一锅浓烈的汤,而是有节制地慢慢勾兑。
第四篇:看后感
《做最用用的好员工》前二讲观后感
滕彩莲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员工,在这里,员工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艾莫老师的《做最用用的好员工》的前二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以及你是哪种类型的员工。视频很短,而且我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讲,具体是讲什么的,现在就只针对这两讲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一开始,艾老师讲了“烧红的铁不要用手去摸”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决定做一个有用的人才,然后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那就是他成功的秘诀。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进入职场后,不能丧失了目标,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视频里有一个很有趣儿的德才矩阵,德大才大的圣人(马)、德大才小的君子(牛)、德小才大的小人(狗)、德小才小的愚人(猪)。第二讲就说了,现在企业对员工的任用中,往往出现四大误区,小人得志的“狗占马位”、本分但无突破的“牛占马位”、老板身兼多职的“马占狗位”、大材小用的“马占牛位”。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千里马,可惜人无完人,所以呢,牛同志们要在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了,狗同志们要在要在德行上多加修炼,至于猪同志们,咱的革命任务还很艰巨呐。
此外,我想重点说一下德才矩阵里面的企业德。首先,是员工的价值观要与企业一致,这样才能确保我们上下一心,有条不紊地工作;再者,就是忠诚了,毫无疑问,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最低的做事底线。
最后,艾老师提出了成长渠道的五要素。我们需要找出能指引我们方向的标杆人物,能为我们出谋划策的顾问,能指点、扶持我们成长的教练,还有我们的支持者与批评者,这五种人,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第五篇: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唐山大地震,那是一场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灾难,是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惨烈的大天灾。在我的心灵深处埋藏了许多有关唐山大地震的痛苦的记忆。那一年,我9岁,住在紧挨震中的的汉沽区,也是地震的重灾区,我亲眼目睹了母亲的受伤,亲眼目睹邻居一家三口的死亡,放眼望,到处都是倒坍的房屋,空地上摆放着流血的伤员和遇难者的尸体,现在想来仍令人不寒而栗。抽空拜读钱钢先生《唐山大地震》,仿佛又回到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作为一名地震亲历者,经过岁月的洗礼,读钱先生的著作,感觉特别真实,也别有一番感触。作者从唐山大地震的前兆、发生、结束、到重建一一写来,一切均像在他的笔下复活了一般,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经历劫难洗礼的人物,一下子全浮现於眼前。
这确实是一场浩劫。作者并没加上一丁点儿的夸张、一丁点儿的放大,只用了最写实的方法,将几位亲身经历地震人士的感受记下来,将地震的死亡人数、影响范围等资料摘录下来,已教人感觉到那是一件多麽悲惨的事。但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书中记录了很多受灾者的故事,有几个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在第二章,作者的采访笔记记录了这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地震时遭撞伤,头皮被掀开一大块,里面满是沙子,救灾人员用水去为他冲洗,每洗一下,那孩子便抽搐一下。读到这一段,我几乎掉下眼泪,那只是一个小孩而已,一个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孩,却要承受?成人也难於忍受的剧痛,这是多麽的令人心酸啊!另外还有两个故事令我热泪盈眶:分别是那位被楼板压住下身,无法脱险的护士,及明知病人救不活,但仍要尽力去救治的仁医。三件事都叫人感到那麽惋惜,无奈。
但此书的最大价值却不在这些感人的故事,而是那一个个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深刻体会,那一堆堆统计资料向人类发出的严厉警告。书的第一章就已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人类是多麽的愚蠢麻木。一开始,作者描述了许多地震前的异象,一大群老鼠移居,一大群昆虫远飞,猪、狗等都出现不寻常的举动,是否在说明人类连动物都不如呢?动物也能感受到地震的来临,但一直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连一丁点感觉也没有,是甚麽回事?是千万年的进化,令我们失去了最基本预知灾害的动物本能吗?但这仍不算是最令人类汗颜的地方,最令人感到羞耻的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科技万能思想。人类就是太过倚赖它,明明看见一大堆不寻常的事正在发生,但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信任的那些仪器并没有动静,所以不会有事发生。结果一直被人类奉为至宝的仪器出卖了人。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日渐发达的科技,是否就是加速我们灭亡的毒药呢?况且,那些所谓的新科技产品、现代化建筑,能抵抗大自然的力量吗?千多年累积而来的科学知识所造出来的建筑,大自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已将其完全摧毁。人是否要醒觉,不应再完全倚赖这些不可靠的东西呢!
还有一样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人那极幼稚可笑的爱面子性格。在第五章「政治的一九七六」一节这样记载:震后,世界各国都表示要向灾区伸出援手,但我们那些伟大的爱面子思想,将这种好意拒绝了。以为这是自家的事,不需要他人援助。这是多麽的愚昧啊!救灾根本是全人类的事!结果,五千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伟大的爱面子文化,使千千万万条本来有救的生命,埋进黄土地了。
除了愚蠢外,书中亦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像描写人们在灾后大抢劫的那段:一些人在废墟中找值钱的物件,一些人甚至在死人身上抢夺,这完全显示了人类低劣的本性。还有写五室婶的那段,本来灾后大家是相互扶持的,过共患难的生活,但不久之后,生活较为稳定,社会稍为回复正常后,中国人那自私自利的本性立即显现。一个本来紧密联系的小社团,便这样瓦解了。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灾后都被冷落,他们的残疾、缺陷,使到他们本来应有的待遇,都因歧视而失去。甚至连原有的东西也被人夺去。
幸好,书中也有记述人性光辉的一面。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子得悉盲人、精神病人被分配较少的食物时,立即将那不公平的饭票撕烂,将好的饭菜都拿出来给病者食用。这正好和那些歧视病人的行政高层形成强烈的对比,而那两位一直照料病人的医生,是令人敬佩的。三个人在书中都是小人物,但比起那些所谓所长、部长等大人物有人性得多,难道真的如谚语所云:「仗义每多屠狗辈」,又在第二章中,那几位冒着被水冲走,拚命都要拉起水闸排洪的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到的那一对新婚夫妇、那个年轻小女孩、那个大婶和那个男矿工,他们坚持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都漂亮地展示了人性中勇敢,舍己为人和坚强不屈的一面,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又在第二章曾提及有外国人遇难,中国人并无因民族的成见而不予救援,表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的精神。令人觉得可能真的有一天,人类能摒除民族界限,融为一体。
最后,我感到中国人有历史以来实在经历太多劫难了。只希望在未来日子,不会再有同样的灾难发生。即使发生了,亦应从唐山一劫中汲取教训,凭着我们美丽的、光辉的人性去战胜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