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收费管理系统开发研讨
A.需求分析 一 一.系统描述和系统边界:
从“医院”概念上看,住院部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从医院管理角度看,住院诊疗是医院业务工作的核心部份。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住院业务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可以更及时、准确、有效地分析统计各种临床数据及管理数据,供上级主管部门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该系统支持三类用户:医生,财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医生可以查看病人的病例和基本信息;财务管理员对费用类的业务进行管理,登记病人信息,修改信息和删除信息;输入每笔费用,查看明细清单,预付款,打印结算账单,修改账单信息,删除错误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任何与系统相关的操作。
二.业务需求及流程处理 1.住院收费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包括:
(1)入院管理:病人基本资料表录入、修改、删除、复制;病人基本资料查询;病人预交款资料查询;(2)住院管理:病房管理(医嘱,病床);日常计费(费用明细查询),;(3)出院管理:费用结算,信息存档和规整,清理过期信息 2.功能模块图:
3.详细业务流程
1).入院流程
2.住院流程
3.出院流程
三 三.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分析 通过以上的业务和流程分析,本系统主要的功能和数据如下:
1)注册
由于本系统有三类用户,信息包括(序号,登录账号,密码,用户名,角色名)。
2)病人信息管理
操作人员通过输入病人姓名,首先查阅是否有历史信息存在,如果有则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病例信息;如果没有则录入病人的详细信息,包括:病人编号,姓名,性别,住院序号,登记时间,结算序号,年龄标志(0 表示大人,1 表示孩童),入院科室,主治医生,预出院日期,出院日期; 3)预存款
操作人员根据病人交的预存款金额,登记入账,包括(序号,病人编号,存款序号,存款数量,预付类型(0-现金,1-银行卡支付),预付时间,病床号; 4)病床
病人通过登记入院后,获得病床卡,卡上有详细的病床信息,包括(病床号,病人编号,病床位置,负责护士)5)领药信息
病人根据主治医生的嘱咐,领取领药单,然后付费后拿药,药品信息包括(序号,药品名字,药品编号,领取时间,药品单价,数量,同种药品总价)6)明细费用
根据病人的业务流程需要一张明细表,用来登记病人的明细费用(明细序号,明细科目,科目费用,欠费金额,支付时间,支付类型)7)为了建立领药,病人和费用直接的联系,需要登记药品编号,明细序号,病人编号;8)病人出院
操作员需要结算病人的明细费用,并且打印出来给病人,病人办理详细的出院手续,并且结算所有欠费(结算序号,存款金额,结算金额,结算时间,欠费金额)
9)结算和预存款之间有联系,登记信息包括(存款序号,结算序号)
四 四.数据模型 1.E-R 图
1)实体集:
2)总的 E-R 模型:
确定了实体集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各个实体集之间的关系,这是决定 ER 图设计的好坏的关键。
各个实体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五 五.逻辑数据库设计 1.病人表(patientInfo)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属性描述 Pno Int,自增 病人编号(P)Pname Varchar(8)姓名 Psex char(2)性别 PinNo Varchar(8)住院序号 PenrolTime dateTime 登记时间 PcheckNo Varchar(8)结算序号(F)
2.预存款表(deposit)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属性描述 Did Int,自增 序号(P)DcheckType Varchar(50)预付类型 DcheckTime dateTime 预付时间 Bno int 床位号(F)Dno Varchar(20)存款序号(F)Dcount money 预付金额 Pno int 病人编号(F)
3.病床表(bed)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Bno Int,自增 床位号(P)Pno int 病人编号(F)Bpositon Varchar(20)病床位置 Bnurse Varchar(8)负责护士 4.领药信息表(getMedicineInfo)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Gid Int,自增 序号(P)GmedicineNo Varchar(20)药品编号(F)Page Char(1)年龄标志 PoutTime dateTime 出院日期 PpreTime dateTime 预出院日期 Pdoctor Varchar(8)主治医师 Psetion Varchar(8)入院科室
Gname Varchar(20)药品名称 Gprice money 药品单价 Gcount int 数量 GtotalPrice money 总价 Gtime dateTime 领取时间 5.明细费用表(allCharge)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Ano Varchar(8)明细序号(P)Asubject Varchar(50)明细科目 Acharge money 科目费用 Atype Varchar(50)支付类型 Atime dateTime 支付时间 Adebt money 欠费金额 6.病人出院表(OutInfo)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Oid Int,自增 结算序号(P)Osum money 结算金额 Otime dateTime 结算时间 Odebt money 欠费金额 7.联系实体集一(relationOne)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GmedicineNo Varchar(20)药品编号(p)
Ano Varchar(8)明细序号(F)Pno int 病人编号(F)8.联系实体集二(relationTwo)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Dno Varchar(20)存款序号(P)Oid Int,自增 结算序号(F)9.用户登录表(admin)属性名称 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 id Int,自增 序号 adminID Varchar(20)登录账号 password Varchar(20)密码 userName Varchar(20)用户名 roleName Varchar(20)角色名
B.系统开发过程 一:开发工具选择和简介 本系统前期的需求分析用到的工具有亿图绘图工具,visio 2003构建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后期代码使用的工具有 vs 2008 专业版 sp1,数据库采用 sql server 2005 开发版,前期页面布局用到的是dreamweaver cs4;整个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分层封装相关的代码,层
次感强,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好。
二. 数据库脚本语言 三. 后台核心代码 四. 系统部分页面界面外观 五. 核心技术分析和重难点分析
第二篇:如何搞好医院收费管理
如何搞好医院收费管理
如何搞好住院收费管理,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有一个完善的住院收费管理系统。第二,要合理的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让患者满意。针对近些年在老百姓“看病贵”呼声不断、媒体多次对医院“乱收费”报道的形势下,要搞好住院收费管理,已经不是单单收费的问题,而应该从如何合理的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让患者满意等多方面努力。本文着重介绍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住院收费管理系统
民康住院收费管理系统是对病人进行住院管理和出院结算管理,对病人办理入出院手续,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费用信息,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收集并整理核算病人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持医院经济核算、提供信息共享和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系统。包括:住院登记、收退押金、病案管理、病人费用管理、结算管理、提供病人/家属查询自己的各种费用使用情况,病人欠费和退费管理功能等功能。民康住院收费管理系统是专门面向医院住院收费的信息系统。是以住院收费、药品管理、病区管理为一体的收费软件。其主要功能如下:
住院登记
根据患者的入院通知单办理入院登记手续。包括填写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情况信息(分配入院科室、住院类别和病人费别等)、收取押金。如病人是复诊可检索病人信息从病案管理系统中调用,或是通过病人所持有的IC卡、条码卡直接读取。支持预约入院登记;支持病人病案首页录入、打印、查询等。
收退押金
对病人收退押金记录查询和收退押金缴款处理。病案管理
主要完成病案统计的各类数据整理,完成病案首页的录入和维护。与住院部、门诊相互关联,数据共享,完成动态统计,实时反映病区床位的动态变化,准确统计门诊的工作量,为医院领导提供了各种准确的统计数据。
病人费用管理
提供读取医嘱并计算费用,病人费用录入具有单项费用录入和全项费用录入功能选择,可从检查、诊察、治疗、药房、病房费用发生处录入或集中费用单据由收费处录入;病人结帐具备住院期间的结算和出院总结算,以及病人出院后再召回病人功能。支持病人费用查询,结算管理
提供出院结算、中途结算、撤消结算、工伤费用申报和欠费出院结算。出院结算指按医院收费类别结算出院病人的各种费用,如:西药费、中草药、治疗费、手术费检查费等,并对医保病人给出患者支付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等;中途结算是指针对医院的需求和病人的需要,可根据病人住院时间、费用类别等不同的情况对病人进行中途结账;撤消结算是对出院结算或中途结算后发现费用错误对其进行撤消操作;工伤费用申报是指对工伤引起住院的病人结算处理;欠费出院结算指对住院欠费病人结算处理。数据查询
支持当日病人预交金、入院病人预交费、在院病人各项费用、出院病人结帐和退款等统计汇总;支持按旬、月、季、年结账处理;提供住院收费科室工作量统计。支持按月、季、年统计工作量、费用、患者住院信息等汇总功能查询统计;支持按药品、诊疗项目(如:名称、用量、科室、病人等)查询。支持各类统计/查询信息打印。
二、合理的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让患者满意 【一】科室管理因素
1、科室固定电脑录入人员,把好数据录入关,是提高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挑选既有临床经验,又有责任心、服务态度好的护士作专职录入人员,固定录入人员,便于核对查找差错及个别患者的费用查询,以减少相互推诿。随时掌握病员住院费用情况。建立科室收费记录本,由各班护士把当班发生的治疗、护理、耗材、用药记录在本,注明起始时间,以防漏计、多计费,便于记帐、查账。
2、明确录入人员工作职责方法
职责明确,讲究方法及时催费,解释到位,取得患者信任,让患者能及时缴纳住院费,减少欠费。催费数额具体,以免患者缴费额不足,影响治疗,并保证每日能如实反映患者每天的住院费用,随时接待患者的费用咨询,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吃透”相关收费标准,始终坚持合理收费,在具体操作中,做到该收的要收得合理合法,不该收的坚决不收。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执行,不擅自提高医疗收费标准或自立收费项目、分解收费、重复收费。
3、应用筛选法进行自查每日对电脑医嘱进行核对,出院时根据住院天数审核录入账目,主要查常规的诊查和治疗用药项,对误录、多录或漏录项目进行及时的更改,让患者清楚满意。
4、科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填写“收费清单工作”并负责有关费用的解释。对住院患者每天发生的各项检查、治疗等其它费用,必须按项目明细逐项填写清楚,次日送交病员或陪伴家属签字并回收、存档,以便备查。
【二】收费价格因素应用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收费让收费项目有章可循,价格合理。
1、收费电脑程序因素
选择住院费用一日清模块,提高医院收费的透明度,密切医患关系让“一日清单”简单快捷地将患者要知道的一切信息展现在患者面前。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相互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诊疗手段、药品及服务项目,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增加了医院的透明度,密切了医患关系。“一日清单”的实行,加强了物价监督,杜绝了乱收费,避免了重收、漏收,堵塞了漏洞,树立了医院服务优、质量高、运行快的新形象,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收费项目、价格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物价政策,收费项目详细。
制定住院患者费用百元警戒线管理使患者对自己的费用状况清楚,及时补缴住院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实行中途结帐,避免逃帐(危重抢救病员例外)。
2、相关科室协调因素 医院收费工作,与药房、医护、财会、计算机管理等相关科室及人员关系密切,需要经常沟通、协调和配合,才能确保收费准确合理,避免工作失误造成的误录、漏录或错收,既能使医院收入不受损失,又能让来院就诊患者明明白白进行消费。
只有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的原则,严禁自立名目,乱划价、乱收费,对新增医疗项目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做到向服务对象合理收费。正确处理好治病与收费的关系,在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前提下讲求经济效益。
3、人员素质因素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政策的完善,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与业务培训,了解政策,以配合各项政策实施,让患者的钱花的合理。定期对收费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通报,引起注意以避免,让患者及社会满意。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条件下,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医院的全面和协调发展。收费软件系统的更新需要进行人员培训,才能在使用过程中应用自如,减少住院收费的漏洞,错误,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让患者满意,应定期分批进行人员培训、交流。
4、媒体导向因素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实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医院要全面公开规定的各项内容,重点抓好医疗服务价格的公开,通过电子屏幕、公开栏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度,提高收费工作透明度。接受患者家属社会的监督,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
随着医院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正确地收取合理的医疗服务费用,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对患者利益的保护与负责。合理收取医疗服务费用,令患者满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医患关系也是亟待和谐的地方,改进工作方法,规范医院收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既可以减少纠纷,让患者满意。更加有利于住院收费的管理。
第三篇:IT项目-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
仲 恺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公司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
目录
一,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需求分析...........................................................................................2 二,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范围分析WBS....................................................................................4 三,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安排...........................................................................................4 四,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费用安排...........................................................................................5 五,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5
一,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需求分析
1,知识管理的困境与问题:知识管理混乱:我公司大部分项目资料分散在各部门个人电脑中、企业内的公共存储设备中或人企业各应用系统数据库中,没有相关的知识管理制度,没有企业内统一数据查询入口、没有统一的知识共享发布应用平台,不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导致企业知识资产状况无法了解,项目知识成果无法有效传承与共享,无法深入挖掘知识管理规律,无法及时获取服务设备和运营成果第一手相关资料、无法及时总结项目管理成果,增加各部门知识应用成本。
2,知识资产流失严重:我司人员规模较大,日常工作60%的工作成果都以知识的形式保存下来,但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创造的知识资产,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机器的变动而流失,对我司的无形资产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3,知识共享困难,形成信息孤岛: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存在着大量知识共享的需求,一般通过邮件、硬盘共享的方式传递,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员工出差的情况下,就更难以调用公司的知识信息。在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对的孤立,各种信息(如产品信息、各种计划信息等)无法或者无法顺畅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使企业知识资源配置最优化。
4,知识安全难以保障:在企业中形成的知识财富属于企业的资产,是企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工作实践而形成的重要资产,也是我们企业在市场中生存,面对激烈竞争的重要能力来源,因此必须加强知识的安全保护措施,避免知识的外泄,形成知识密级和权限体系。
5,知识再利用不足:公司的业务经验、资料、方案等知识利用率较低,员工需要找准确的资料和知识时,往往没有统一、准确、及时更新的数据源,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出决策,或者是从头再来,从零做起,导致重复劳动,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没有充分借鉴前人经验。
6,知识资产量化不足:对公司知识资产的统计不足,没有真正树立起知识资产也是公司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的理念,不能明确的了解各部门的知识存量状况,知识贡献状况等。
7,知识培训与考核:我公司尚未建立起以知识库为核心的培训考核体系。基于知识库的培训考核体系,能够依赖于庞大的企业知识资源,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广泛的、有效的培训考核。实现知识、培训、考核一体化。对新员工、晋升员工的知识培训还停留在一帮
一、传帮带的传统模式上,没有充分利用知识平台让员工自主的学习。
8,岗位知识传承和优化:组织中的岗位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但人员是不断流动的,员工离职后其岗位知识、经验等也就随之流失掉,导致了岗位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固化、传承,后继者没有可借鉴的信息资源。个人知识无法转化为企业知识,员工是公司的财富,他们头脑中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知识,应该充分鼓励,进行挖掘。
二,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范围分析WBS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WBS
三,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安排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进度表甘特图
四,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费用安排
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费用表
五,知识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1,知识管理各阶段的风险
战略支撑风险:知识管理战略规划,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知识管理战略规划成果应当支撑企业战略。企业面临的风险在于,如何形成支撑企业整体战略的知识管理战略。上文也提及,战略重点决定了知识管理应用的重点。这也是体现KM项目的价值所在。起步阶段的规划失误将直接导致知识管理走向失败。
组织设计风险: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工作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完成。知识规划阶段需要考虑该组织的架构及其团队构成。不同的团队构成会直接影响该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的推动力。
变革推进风险:企业顺利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将员工绩效考核策略直接挂钩。这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绩效考评的调整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如何推动这场变革,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
共识达成风险: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团队,对于知识管理的理解、看法都不同。有些部门对此感到恐惧,担心部门利益受损。这与大家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程度差异密切相关。企业必须考虑如何让知识管理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让所有人理解知识管理对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惯性风险:企业原有的文化,有可能与知识管理不相匹配。企业需要逐步调整和塑造企业文化,以支撑知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固有的企业文化存在一定时间的惯性,如何尽快调整文化的惯性,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知识遴选风险:在知识梳理阶段,如何选择能够支撑核心业务和管理活动开展的知识,企业面临知识遴选的风险。若梳理的知识为非核心知识,则KM无助于企业业务和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导致企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不信任感增强。
知识协同风险:不同部门、团队的知识,存在协同的风险。在未实施知识管理前,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没有缺乏正式的沟通渠道,很多企业存在“部门墙”。打破这堵墙,实现知识协调,会面临各利益团体的挑战。
流程调整风险:知识梳理前,企业通常需要开展流程梳理和调整的工作。明确核心业务和管理流程后,才能明确关键控制点上的知识。流程调整后,员工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会发生改变。如何让员工适应这种调整,企业需要做很多工作。
知识共享风险:这是知识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企业内部塑造知识共享的文化,让所有员工积极主动的共享他们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对于许多传统企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项目控制风险: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把握项目的进程,如项目推进组织不力、项目时间和进度失控、实施成本超出预算、实施质量难以保证等等。这是知识管理项目的控制风险。
制度保障风险:若企业只指望从技术上给知识管理提供支撑,而不能通过制度来保证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进行,进而塑造新的企业文化,那企业知识管理活动就存在失败的风险。知识管理项目的最终用户是全体员工,让如此众多的最终用户改变日常的工作习惯是一件工作很大而且困难的事情。如何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使用知识管理系统来贡献和共享知识呢?除了系统使用方便、简单、有效,并且能够满足公司业务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要求等技术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保证。
系统支撑风险:挑选合适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知识管理,存在系统支撑风险,主要包括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本身存在的功能风险以及企业选择软件时的选型风险。软件功能不符合企业需求、集成开放性不足、成熟稳定性差强人意、缺乏软件供应和服务商的评估手段、选型时无所适从、盲目决策等都会最终造成知识管理项目的失败。
系统使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知识管理软件系统上线运行之后,企业员工却不能经常性地使用系统,也不能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从而难以保证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在“恶性循环”中使知识管理系统逐渐成为一个华而不实的摆设。
战略模糊风险:知识管理项目结束后,其他的战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调整,知识管理战略也需要紧密跟随企业整体战略做调整,否则很容易出现战略模糊风险,导致KM在支撑企业战略方面力度不足。
组织涣散风险:全职或兼职的知识管理团队,在项目期间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参与工作。进入项目结束后的持续改进期,团队容易出现精力不集中,企业知识管理工作也面临组织涣散的风险。
人员流失风险:知识管理项目结束后,一批专业的KM从业人员已经成长起来,企业必须采用一套好的绩效管理体系维持这批专业人员的稳定性,否则企业将面临KM专业人士的流失风险。
持续发展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长期变革特性认识不足,以为只要软件系统上线,项目就大功告成了,从而给企业的知识管理带来了一个发展中的风险问题。知识管理技术在发展,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以静态的观点来看待知识管理项目,则难以从知识管理中充分“榨取”效益,也不能使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得到持续推广。随着业务的发展、流程的调整,企业的知识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
文化弱化风险:企业的文化需要不断塑造和加强,否则会逐步弱化,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文化和精神也容易逐步淡化。企业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做大量企业文化强化的工作,保证良好的企业文化指导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方式。
第四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1. 信息的定义: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 信息具有那些特性,这些特性对信息系统有那些影响:客观性,系统性,开放性,相对
性,转移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共享性。信息的媒介性。
3. 系统的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和系统接口。
4. 系统具有哪些特性:目的性(最重要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
定性,相似性。
5. 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适合的信息技术以
及相应设备,根据相应的业务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6. 信息系统有那些结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层
次结构(战略决策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功能结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软件结构(行政,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物理结构。
7. 信息系统有那些类型: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划分,按照行业进行划分,按照处理事物或承
担职能的不同,按照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
1. 详细论述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事情的过程就是决策,要使决策正确,就必须确保有足够,准确,及时的信息,良好的信息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
2.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信
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数据既是信息系统存在的依据,又是信息系统的主导。作业级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组织内部,战术级数据不仅来源组织内部,也有外部输入(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战略级数据主要来源于组织外部,非结构化数据。
3.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在职能上应有一定的分工,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结构和岗位设置,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队伍的配合和稳定,强化信息系统对各级人员和组织的贡献,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的道德准则。
4. 如何进行计算机选型: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选择与组织业务和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计
算机,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效率和效益;尽量选择主流厂商的计算机。
5.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系统软件和开发软件的支持,开发完
毕形成一套适应需求的应用程序和文档,即通常所说的应用软件。所以,信息系统与软件有的基本关系是,信息系统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
6. 信息化5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
信息化。
7.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个关系:信息化更重视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而信息系
统的建设更多地强调为组织运作管理和决策服务。
1.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2.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储存结构,数据的运算)
3. 数据模型: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3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1.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第一级:技术支撑级(基础设施,文档电子化,单项的信
息系统)第二级:资源集成级(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效率)第三级:管理优
化级(信息制度,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效益)第四级:战略支持级(信息战略,核心竞争力,决策支持,外部协同)第五级:持续改善级(学习型组织,信息环境,创新管理)
2. 企业 行业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化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
促进和约束的互动关系,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之间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3. 雁行模式:由于组织事实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不同或起点不同,行业内或系统内不同组
织之间形成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系列,犹如大雁飞行状。
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
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逻辑模型),系统设计(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
5.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技术发
展非常迅速,开发信息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很大。
6. 信息规划的3种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了解组织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性能的数据。(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战略集。(3)业务系统规划法:定义组织目标;识别组织的业务流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表示使用,C表示生产)。
7. 数据中心原理:只要组织的性质和目标不变,它的数据类就是稳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
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提取。
8.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资源和环境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要求,用户界面需求,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非功能需求:根据系统目标工作环境决定。
9. 需求调研的方法:阅读文献,实地考察,用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业务专题报告。
10. 可行性研究方法:所谓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行性可以从1从技术因
素角度考察2从经济因素角度考察3从社会因素角度考察。
1.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自主开发和外包(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套装软件)
2. 根据价格的不同合同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高风险的,因为如果完成项目后的成本高于原计划成本,开发方将只能赚到比预计要低的利润,甚至会亏损;成本补偿合同中,如果开放方的成本确实超过了原始预算,开发方的名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又会使开发方在未来赢得合同的机会降低。
3. 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有哪几种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
结构。
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按时间过程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分析要素,可分为1面向处理方法2面向数据方法3面向对象方法。
2. 生命周期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DM,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
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阶段,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再按一定的准则来按部就班的完成。
3. 数据流图用的4个基本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过程。
4. 数据字典中的6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储存,外部实体,处理。
5. 数据流图有2种经典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这两种结构可以分别通过变换
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导出标准形式的结构图。
6. 原型法的步骤和优点:步骤: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2建立初始原型3评价原型4修
改和完善原型。优点: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7. 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的选择:有利于生命周期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系
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系统文档要求详而全;开发成果重复使用。有利于原型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不明确;过程非结构化;用户环境易变;系统具有短期寿命;具有第4代语言工具;系统要求在短期内运行;没有或很少可资借鉴的成果。
1. 对象: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东西的抽象。
2. 封装:信息隐藏,当开发一个程序总体结构时,程序的每个成分应该封装或隐蔽在一个
单一的模块中,定义每一模块时应尽量少露其内部处理。
3. 继承:继承指对象继承它所在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也指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
4. 面向对象分析:要求把问题空间分解成一些类或对象,找出这些对象的特点,以及对象
间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一个规格说明。
5. 面向对象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结果。从面向对象的分析转到面向
对象的设计是一个累进的模型扩充过程。面向对象分析的各个层次是对问题空间进行了模型化,而面向对象的设计则需要对一个特定的实现空间进行模型化。
1. 项目的定义:在一定的进度和成本约束下,为实现既定的任务,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所
进行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2. 项目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成本,进度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其中目标包括完成的任务数以及完成的质量。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者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成本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则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3. 信息系统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
更多是由项目团队来定义。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的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4.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开发成本可分为分析
与设计费用,系统实施费用,管理费用;运行维护成本可分为运行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维护费用。
5. 软件的2种度量方式:软件代码行的方式;软件功能点的方式。
6. 项目团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预期激励,信息激励,参与激励)振荡阶段(参
与激励,责任激励,信息激励)正规阶段(参与激励,自我激励,知识激励)表现阶段(危机激励,目标激励,知识激励)
7. 为什么要全面的质量管理:因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上一阶段的理解和本
阶段的设计与实现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8. 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2实行阶段性冻结与改动
控制3实行里程碑式审查与版本管理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原型演化5强化项目管理,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6尽量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
1. 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1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通过文档进行
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文档在项目期内进行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通过书面文档进行沟通。4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进行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运行维护期间进行沟通。
2. 不利选择: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
3. 道德风险:代理人在为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 激励机制: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
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5. 信息系统监理的作用: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根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及国家法律法
规,开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事件和文档进行审查和监督,为用户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成功。
6. 信息系统监理有那些模式: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程式监理。
7. 信息系统的监理费用:按时计算法,工资加一定比例的其他费用计算法,监理成本加一
定比例其他费用计算法,固定价格计算法,按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百分比计算,按减少的项目风险计价。
1. 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应尽早并及时地进行测试2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
软件的人或小组来承担3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确定输出结果4测试用例不仅要有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有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5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测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6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8妥善保存测试用例,作为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2. 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被测程序,主要对被测程序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动态测试:在计算机上直接用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的正确性。
4.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其
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被测对象的外部特性。
5.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6. 测试过程:拟定测试计划,编制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实施测试,生成测试
报告。
7.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是在模块编写完成,无编译错误后必须进行的测试工作。
8. 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是指每个模块完成单元测试之后,需要按照设计时确定的结
构图,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测试,确保程序单元或模块接口正确和软件结构合理。
9. 确认测试: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样。
10. 测试和调试的区别: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对于所暴露的错误
最终需要改正。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并进行改正。
11.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
第五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填空题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①按核心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电子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三类。
②按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操作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 ③按管理应用层次分为:事务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功能结构、概念结构、管理职能结构、软硬件结构、网络计算结构
⑤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⑥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种典型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针对制造业)、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等。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P39(1)管理信息的基本知识
①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直线制机构、职能制结构、矩阵制机构。
②管理部门划分的基本方法:按职能划分、按地区划分、按产品划分。
③管理活动的三个基本层次:高、中、低。
④管理决策的三种基本类型: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
⑤信息论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⑥控制论对信息的解释: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⑦信息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事实性、层次性、可压缩性、扩散性、非消耗性、共享性、变换性、可转换性。⑧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的几个主要阶段:需求、收集、传输、处理、储蓄、维护、使用和退出。(2)系统的基本知识
①系统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要素、结构、功能。②系统的5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③系统的分类:按复杂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物理结构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宇宙系统五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封闭系统、开放系统两类;按是否有反馈机制可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按抽象程度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数据流图)、物理系统(业务流程图)。④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3)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①网络安全的五个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
②数据库:是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和容器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工具。
④机构化查询语言:insert、update、delete、selec ⑤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法的概述P63
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机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②原型化方法的三种具体类型:探索型、实验性、演化型。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理念的系统开发方法,他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用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OOD,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对象: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实体。由对象的标识、对象中的操作集合、对象的数据结构,及对象对外消息接口组成,具有“封
装”和“能动”两种特性。换言之,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具有自身行动能力。类和实例:类是对象的描述,他概括了具有共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方法和数据。
消息与方法:方法是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的通信的桥梁。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收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一方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另一方面定义了响应消息的机制 继承: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的演绎能力。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
多态性:意味着一个名字可以使具有多种语义。他提供一种与人类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相容的能力。
重载:重载在功能及使用方法上和多态性有许多相似的方面,但重载是通过静态连接实现的,而多态性则采用动态连接,重载多指两种①函数重载②运算符重载
③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出现需求、提出新系统方案、系统产生与成长、系统成熟、系统衰退、系统废弃。
④瀑布模型与结构化方法的主要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第四章 总体规划P81
①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要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②BSP方法的13项主要活动:研究项目的确定、研究的准备活动、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的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的开发的优先顺序、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
③利用BSP方法进行企业过程定义的一般步骤:从计划和控制、产品和服务、以及其它支持性资源三个方面入手 ④BSP方法中,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将企业中的数据分为四个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
⑤BSP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企业实体法、企业过程法 ⑥在BSP方法中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用U/C图。U表示use,C表示产生creat 第五章 系统分析P99
①业务流程的概念: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有相互关联的活动
②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定义: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更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③业务流程的特点:目标性、逻辑性、层次性、④BRP的四个核心基本特征: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改善和流程。
第六章 系统设计P127
①系统设计的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完整性、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②系统设计的主要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③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数据库设计、安全控制设计。④一个模块应具备的几个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⑤模块的耦合方式: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第一种
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
⑥模块的内聚方式有六种: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功能内聚。其中功能内聚的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⑦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按数据表或称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规范程度分为6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第五范式。常要求达到第三范式就可以了。
⑧数据库规范化的必要性: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第七章 系统实施P157
①系统实现的主要过程:准备工作、编码、代码审查、缺陷跟踪、改错和调试等若干活动
②程序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适应性
③系统测试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系统需求、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记录发现的错误、测试总结报告。
第八章 运行管理P175
①运行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效率原则、精简原则、灵活性原则、因事设岗、因岗定编原则。
②运行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网络组、硬件组、软件组、业务组、行政组。
③CIO首席信息官,担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高层管理之间沟通与对话的桥梁职责,具有参谋作用、桥梁作用、是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和信息化培训的总领导。
数据备份:指将计算机硬盘上的原始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如磁带光盘。
数据恢复: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硬盘上的操作
数据归档:将硬盘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与数据备份不同的是,数据归档在完成复制工作后将原始数据从硬盘上删除,释放到硬盘空间。
归档恢复:将归档数据写回到硬盘上
在线备份:对正在运行的数据库或应用进行备份。
离线备份:在数据库关闭后对其数据进行备份,离线备份通常采用全备份
全备份:执行数据全部备份的操作
增量备份: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
并行技术:将不同的数据源同时备份/恢复到同一个备份设备/硬盘上
数据克隆:是实现灾难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原始数据同时备份到两份可移动媒体上,将其中一份数据转移到地理位置不同的办公室存放。
④系统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系统效率、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