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

时间:2019-11-01 14: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

第一篇: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

摘要:园林设计不仅要外形美观,还要兼顾实用功效以及带给我们的人文价值,这是一个园林设计所要追求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点的一部分,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茶文化也有着它独特的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灵感贡献。本文从园林植物茶树作为设计出发点,分析了它作为园林植物的特点用途及地位,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生态学搭配和绿化方案,弘扬了中华茶文化,推动了园林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设计;茶叶生态学;搭配;美学

风景园林设计就是在指定区域或某特定选区内,利用艺术设计和其本身地形地貌,加上植被选择,将所选区域变为园林景观的过程,给人们带来审美欣赏。风景园林设计力图在满足各个方面的硬件设计后,能增加设计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赋予它更多地欣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有其特殊的环境含义。所以在我国,园林设计不只是把一块地绿化,更多地是一件设计工程,让社会更美丽,让人民心情更愉悦。而在植被选取上,茶树又是很有传统传承并且植物类型多,花期和设计方面比较轻松的植物,所以在运用上就多了起来。

1茶树作为园林植物所具有的特点

茶树经过变异和人工培育,产生了丰富的品种,形态造型各异,这让茶树作为园林设计植物有了更大的选择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它的特点,也是它入选园林设计植被的原因之一。第一,茶树种类很多,造型各异。茶树是山茶属植物,它不仅有高大的乔木,还有半乔木和灌木,所以在植株类型上也很丰富。在这些不同植株上,分支、叶型和颜色都又是千差万别,造就了茶树的观赏种类繁多。而且茶树的叶片寿命很长,所以常年都是绿绿葱葱,这对观赏园林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举个例子:奇曲种,有些茶树的分支呈“S”型,似一条龙盘旋,可以安排在设计景点中作为中间的压轴植被,再辅以其它矮灌木,是一个极富有中国文化象征的设计。又如佛手种,它的叶片很大,下垂或水平生长,似佛祖的手。这种特征在自然界很少有,所以是人工培育的结果,但是却极有观赏美。第二,茶树花期很长,而且花叶共簇。茶树的花一般六月中开始分化,九月到十月开花,到十二月中才谢,花期多达三个月之久。很多植物的开花期短短一月,在这上面茶树的优势更加明显。茶花洁白,并且枝繁叶茂,将茶树作为园林景观的一员,可以补充冬季园中花稀少的窘迫。而且茶树果实成熟期长,可与花共在枝头很久,与我国文化中的“子孙同堂”有相同意味,更有内涵。所以从这点来讲茶树也很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被。第三,是茶树的分支层次分明,修剪之后的可塑性良好。它的分支结构和芽的轮次很明晰,多年培育的茶树分支就会从疏到密,由粗变细,形成半米左右高的单丛植株,只要稍加修剪就可以变成行道旁的群体绿化带。而且茶树的芽长的很快,不用担心因为修剪导致树木生长不均。因为它长的快才能经常修剪,而经常修剪又对植物生存有促进作用。总之,茶树在造型方面也完全不用担心。第四,是茶树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茶树的适应范围很大,它能在温带生活又不怕严寒,她需要肥沃的土地但是土地贫瘠它也能生长,阴阳对他来说都能生长,土地干旱与否对它影响也不是很大,总之它的良好适应性让它优于很多园林植物如冬青、黄杨等。而且茶树易成活,无论是种子播种还是扦插还是移苗,几年之内就能成型。

2茶树在园林中的地位和用途

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只把茶树作为经济作物来种植,并未想到它可以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像是这样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也不满足园林设计的宗旨。而现在茶树在风景园林中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它现在已经是很多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植被,江南水乡园林中经常用它来装点,行道树也常用它来点缀。近些年,一些茶博物馆和茶园运用茶树作为园林植被,无一不展示着茶树在园林风景中的比重。与其他树木相比,茶树的寿命、造型、花期、抗逆性以及种植方面都是个中翘楚,既能作为陪衬,又能独挑大梁,既能日常观赏,又能凸显文化,绝对是极为重要的园林植物。这些都体现了茶树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茶树的诸多优点让它的用途也多了起来。它不仅可以作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也可以被用来作为盆景栽培。观花观叶,可以种植在公园或园林,也可是街边货形道路旁或花坛四周,以草地作为依衬,更显其魅力。可以把种茶园改为观光园,这样在茶树作为经济作物的同时又能让人们观赏,体现它的双重价值。一些小枝的茶树还可以插入花瓶中作为小的观赏植株,尤其在冬天其他植物不开花的情况下。野生茶树有很多是我国保护植物,传承着我国文化。这些茶树都是弘扬茶文化,丰富游园景点和风景园林设计考虑的植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茶树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知道茶树的优点以及它的诸多用途和在植物界乃至园林景观界的地位。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它也是不可多得的设计素材。

3.1植物搭配

我国的野生山茶花除了华东山茶花的变种耐寒,其他品种都是温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所以在种植方面会稍微限制土壤条件和光照,但人工培育一段时间后情况会好转不少。所以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挑选适合山茶树生长的的土壤以及一系列与它相似或互补的植物搭配生长,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山茶树生长时其他植物也能好好生长。在园林设计中最常见的是把山茶树和杜鹃种植在一起。因为杜鹃花和山茶树对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所以不会出现生长上的不合。并且杜鹃花的颜色极为丰富,与山茶花相配更显美感,花开更有层次感。而且花期相错,正好可以延长观花时间。还有一类植物和山茶树相配,就是冬青。它是观叶植物,正好和山茶树相补,并且它是半阴植物,在生长上与山茶树也是相补的。

3.2配置方式及绿化应用

风景园林设计的配置方案一般有五种,在这五种的基础中加入茶文化,进行绿化应用,会有别样的设计和配置。首先是庭院绿化。山茶作为庭院绿化植被一直是大家偏爱的,可以追溯到唐代。山茶树形态优美,枝叶翠绿,加上花开颜色有几分禅意,让人们比起大红大紫的其他花卉对山茶的喜爱更多了一分。山茶属的观赏植物颇多,庭院绿化中加入它绝对是点睛之笔。可以单株培育也可大面积种植,栽在堂前或中庭最适。如果要再加入些人文思想,可以配以石头山。用石体的坚韧来衬托山茶的高洁,也是个不错的主题。或用短枝山茶属植物作为围院的“篱笆”,花篱更增加艺术氛围。其次在公园和风景区的公共绿化。用山茶属植物可选用冠形大而形态优美花枝繁茂的种植,如紫袍、十八学士等品种。独株也不会显得单薄,反而在它繁花之季落花缤纷,美不胜收。除了单独种植,还可以和其他树种合种,如玉兰树。用繁花锦簇的山茶和高雅的玉兰相辉映,给景区或公园游客们应接不暇之美感。此外,在公园一些高大乔木之下,可以种植山茶树的灌木,例如微花恋蕊。在乘凉的大树下,花团锦簇也效果很好。公园中一定不缺乏曲径通幽的长廊,在他们之间种些山茶,加些石景,布置成参天大树,小小茶花,落石参差的园林景观。公园中还可以中西结合,在雕塑周围用茶花点缀,凸显西方浪漫。第三是道路绿化。道路两旁的绿化包括正常行驶道路和高速路。可以高速公路两旁种植茶树,但要修建整齐,不要枝叶横生,它的作用只是让司机在开车途中不要太过劳累,有时间休息。而在市区街道就可以将山茶和紫薇一起配置种植,再加上小叶女贞形成道路中间的绿篱,在可以在道路两旁种一些行道树遮阳。层次丰富的植被景观能最大程度延长观赏花期,还可以满足山茶的种植条件。第四是关于厂房和矿区周围的景观设计。因为这些周围有很多污染,而山茶属有很多种类对空气中的这种污染都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有实验证明山茶花的对抗性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些地方中茶树最好。除了抵抗能力好,山茶花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能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所以它是最好的种植植物。再加上一些龙柏、梧桐等搭配,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提高空气质量。最后是专业的茶园。这里的山茶花种类很多,而且研究的时间也很长,也是大面积种植的地区。在这里做一个专门的茶树园林,用来设计,种植,是再好不过了。它可以有观赏景观也有科普景观,也可以作为种植研究新品种的基地,还可以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验基地,总之就是创造一个茶园林,供各种人直接体验。山茶园中可以摆放盆景和山茶地被等景观,让人走进园林就有一种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惬意。

4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设计与茶树的设计结合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也是园林设计的创新和发展。茶树的重要地位在园林设计和经济作物里都有了很好地体现。它不仅体现出了作为经济作物的特点,还将现代园林审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茶树树形美,四季常青,加上花期长,各种优点造就了他的地位。随着中国不断培育新品种的茶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茶树出现在我们的身边。风景园林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也会让我国的茶文化进一步得到推动。虽然茶树在风景园林上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对于园林设计中利用茶树植株的研究还远不能停止。如何更好地规划园林,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品种带来最大美感和人文价值都还有待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茶树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已经有了它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韩文炎,沈朝东.茶树在同本木中的应用[J],中国茶叶,2005,(3):46-47.[2]王开荣.茶树应用刍议[J]。茶叶绿化,2014,(3):34-25.[3]曾贞.谈谈观光茶园的建设[J]。茶叶通讯,2011,(1):23-25.[4]德李,李鹏波,王瑾.山东园林总厂绿阔叶树种的选择和应用[J]。中国园林,2009,(6):30-33.[5]刘启贵.为使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一年胜一年———试论把闸北公园建成茶文化公园[J].农业考古,2011,(2):52-53.[6]张文英.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观光农业[J]。中国园林,2010,(2):23-24.

第二篇: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讲义

1.风景园林相关概念

1.1园林 1.1.1“园林”概念的历史变迁

1.1.2“园林”的综合性

1.2景观

1.2.1“landscape”概念的历史变迁

1.2.2“景观”概念的历史变迁

1.3风景园林

1.3.1“风景园林”的含义

1.3.2“风景园林”的综合性

1.4绿化

1.4.1“绿化”概念的历史变迁

1.5风景园林设计

1.6风景园林规划

1.7风景园林管理

1.8园林和景观的关系

1.9风景园林和景观的关系

1.10园林和风景园林的关系

1.11园林和绿化的关系

1.10景观和绿化的关系

1.13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的关系

2.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2.1地形 2.1.1地形利用与改造 顺应地形

改造地形

结合地形

强化地形

保留地形

风水格局

2.1.2地形造景

地形造景作为艺术品 地形造景与环境生态 地形造景与哲学诉求

2.3水体 2.2.1水的形式与特性 水的形式

水的特性

2.2.2水景的造景手法 基底与背景

空间的联系

视觉的焦点 2.2.3水景的生态途径

2.2.4水景设计的原则 因地制宜

维护生态

顾全管养

保障安全

崇尚科学

2.4植物

2.4.1植物的物理特性 色彩

形态

质感

2.4.2植物的功能作用 调节气温

增加湿度

制造氧气

滞尘减噪

杀菌抗污

蓄水保土

2.4.3园林植物的种类 树木

草坪及地被

花卉

2.4.4种植设计的类型 按植物类型分类 按植物生境分类 按空间环境分类

2.4.5种植设计的形式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

2.4.6种植设计的方法

2.5建筑

2.6小品 2.6.1小品的含义

2.6.2小品的特点 2.6.3小品的分类

2.6.4小品的设计

3.风景园林设计范畴

4.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4.1关于对象认知的理论

4.1.1空间

风景园林空间的含义 风景园林空间的类型

风景园林空间的限定 风景园林空间的组合 风景园林空间的体验

4.1.2环境与行为

对环境与行为关系的考察 了望-庇护理论

4.1.3可持续发展 概念

相关理论思想

个案

4.1.4系统理论 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原则

生态系统

风景园林知识系统

第三篇:生态学论文

举例说明:城市绿地在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言: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志,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

摘要:绿地景观石维持城市景观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城市化进程表面,城市对人类的发展影响越来越重要。随着全球一体化与城市全球化进程加速,城市,乡村地区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显,人类未来将是以城市为主题的美好画面。在这画面后,需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做完支撑。1对城市绿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绿化指标普遍偏低,绿化水平总体不高3城市绿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

总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绿地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生态效益,净化城市气候,增强城市抗灾能力,给城市生态环境以反馈调节作用。城市绿地系统的存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一.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土壤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实验证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

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此外绿色植物还明显具有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汽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有关研究显示在通过了30-40m宽的林带后,一升水中所含的细菌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二分之一。成都府南河环城绿地中的活水园,便是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来演示湿地植物净化污水。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

2.改善城市气候(降低温度 调节湿度 调控气流)

1降低温度

具有关资料显示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经过辐射温度计测定,夏季树荫下与阳光直射的辐射温度可相差30℃-40℃之多。植物的蒸腾作用课蒸发水分,吸收大量热量,从而降低周围温度。

2调节湿度

绿色植物因其蒸腾作用可以将大量水分蒸发至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湿度。有关实验证明,一般从根部进入植物的水分有99.8%被蒸发到空气的湿度。夏天,一棵树每天可以蒸发200-400ml水量。3调控气流

由于绿地地段气温相对较低,与建筑密集地段形成气温差。气温差的存在则可以形成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这种气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以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

气候的目的。城市绿地还形成城市通风道和防风屏障两个方面。当城市道路及河道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时,可沿道路及河道布置带状绿地,形成绿色的通风走廊

3.降低城市噪音

由于植物是软质材料,茂密的枝叶有如多孔材料因而具有一定的吸声作用,此外,噪音投射到树叶上,被生长方向各异的叶片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震,消耗声能。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植物树叶可以防止暴雨直接冲击土壤,草皮及树木树叶覆盖地表可以阻挡流水冲刷。

洛阳绿地系统举例

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王浩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田国行科学出版社 200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刘骏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城市规划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论文

摘要: 生态危机是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的现象,是生态失调的恶性发展结果。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态。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部分。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是改造生态环境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生态方面的意识、政治决策、法律法规、生态伦理、文学艺术等的提高和完善,以及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已经极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

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兴盛。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是必须做出的理智选择。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人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

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生态危机仍然严重, 生态危机主要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严重破坏,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上资源危机战争和社会**,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

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之一:工业三废管理缺陷“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工业三废”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无数企业的污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却很少见到有关责任人因此被捕和判刑。老百姓是环境利益的最大相关者,但这几年,新闻报道中经常有各种不利的新闻出现,受害民众对损害切身利益的污染问题的上访、诉讼常因为地方政府为保住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错误动机而不被支持,某些权力机关甚至还出现官企勾结等黑幕。

“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原则无法得到真正落实。首先,资金匮乏或严重不足已成为企业的拦路虎;其次,有污染治理能力的企业一般在处理“三废”

问题上也难以完全达标。环境管理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执法力度小,对违法者没有威慑作用,执行起来困难,起不到作用。在执法中,执法人员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以及有些领导的以权代法行为助长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发生。资源、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工业污染的治理基本上停在末端治理的模式上,清洁生产的实施缺少强制力和约束力。

对于以上现象,通过各种资料总结,有以下两点建议: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十六大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已逐步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资本不足、资源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最终要靠科技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寻找紧缺资源的替代品。实践证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可使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源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今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的保证。生态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地连在一起。科学发展观以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出了生态文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1、构建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科学发展观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视作发展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目标、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从根本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2、构建生态文明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模式改变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阶段,如果不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极有可能造成资源日益短缺,环境难以为继,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严重后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也就难以实现。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几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面都已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路子,相信这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如今,十七大报告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生态文明”,是把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说明党中央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护环境、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将成为一项全国上下都行动起来的事业。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一份希望“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山清水秀的好河山一定会重现。”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无疑是一个福音,一种希望。我坚信,我们的祖国能够在我怀的这份希望中发展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徐菲菲、薛景华: 《 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 , 《 商场现代化》 2007 年第 2 期。

2.王学渊、李忠健: 《 市场经济生态观之浅见》 , 《 特区经济》 2007 年 第 1 期。

3.钟世洪、谢辉: 《 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研究》 , 《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 年第 1 期。

4.刘建伟: 《 生态工业园构建模式及其推进机制研究》 ,《 现代经济探讨》 2007 年第 3 期。

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

6.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公报

7.何怀宏主编:《生态伦理—— —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

8.路甬祥: 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规律,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 200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9.杨多贵 周志田: 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上海经济研究》 ,2005 年第四期。

第五篇:生态学论文

生 态 城 市 建

生态城市建设——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摘要: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就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的不竭动力。当然,这是建筑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这是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生态经济。有人预计,21世纪将是生态经济的时代。生态经济这一承接工业经济的全新经济形态已经向我们走来,而贯穿于这一历史过程的逻辑主线就是经济发展,它遵循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法则,生态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更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在当今时代,能够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就是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构成了生态城市的基础,所以,生态城市建设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

2011年6月23日,新乡市获得了“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称号,是全国唯一获得此称号的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体现了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最高奖项,评选指标涵盖了城市环境、城市形象、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综合管理等20多项。因此,就以它为例,来谈谈如何让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一. 精心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是高标准制定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先后制定了《新乡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新乡市城市绿化实施细则》、《新乡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新乡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督察办法》,通过强化管护,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城市园林执法检查力度,强调各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要与绿化工程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杜绝随意更改规划、侵占城市绿地事件。

其次,严格执法,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新乡市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限额,密切监测森林火情,及时检疫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安机构14个,木材检查站4个,森林专业消防队3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7个。全市无重大毁林案件和森林火灾发生,无危险性外来林木病虫害及有害生物入侵。

再次,建档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古树名木作为珍贵树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观赏价值。为依法保护古树名木,新乡市制定了《新乡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现有的21处14个树种249株古树名木进行了登记、编号、建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管护措施,使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然后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思路创新。生态城市由不同的功能区构成,包括行政商务中心、生态居住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科技园区、生态公园、广场、景观、绿化带、河流、道路等。如果按照行政商务中心相对集中,而其它各个功能

区相对间隔、独立,形成发散式结构,我们的规划思路就会豁然开朗。这样在各个功能小区之间的农田、菜园、自然荒地、河流、湿地、林地、“城中村”就自然都成了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只是选留其中的精华。近几年,新乡市共新建、扩建市区道路53条、68.6公里,先后建成了牧野广场、体育休闲广场、新区科技文化广场、风泉区文化广场等一批设计新颖、功能多样的园林广场,新建和提升改造了40余个街心游园,对穿越市区的卫河、人民胜利渠进行综合治理改造。今年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是“一湖、两线、三园”。

二.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

一是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体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证。政府要建立合作、协商、包容、透明、信息共享的开放机制,在政府与民众、企业之间形成合作互动、平等交流的新型关系,共同建设生态城市。强化城建环保主管部门的职能和地位,赋予他们参与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决策、实施、资源调配的权力。加强环境监护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使生态城市建设真正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政绩考核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导向器。政绩考核要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科学设置绿色 G DP和包括资源、人才、环境、社会的总资本等指标,使政绩考核真正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助推器。新乡市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一起作为“五城同创”,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吴天君为政委、以市长李庆贵为指挥长的新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和一个办公室,具体负责“创森”工作的资金筹措、工程实施、舆论宣传、督导核查等,形成了“创森”工作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创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新乡市委、市政府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把全市农村初步建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新社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乡市委实施生态文明村建设提出了“办好四件实事、完善七大体系、建设九项惠民设施、四清五改三建、实施八个一工程”的建设任务。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村内2平方米以上空地都要植树的要求,重点抓好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村内主次干道绿化、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绿化、围村林营造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有1474个村庄完成了造林绿化任务,占任务的108%。

四.积极营造全民知晓、从我做起的浓厚生态文化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不断增强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对应生态经济。要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知足常乐”等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秀文化传统,使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变成人人的自觉行

动。二是从细微之处做起,培养科学的生态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倡导多使用公交车、环保车,限制摩托车;倡导使用布袋子、菜篮子、饭盒子,拒绝“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旅馆”、“绿色饭店”,禁止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拒绝污染食品;倡导“绿色生活”、“绿色家庭”,拒绝非科学生活;倡导使用清洁能源,拒绝高耗、污染能源;倡导垃圾分类固定放置,禁止垃圾混放和随手乱丢。三是从儿童抓起,搞好生态文化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向儿童传播生态环保知识,灌输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生态环保行为方式,使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生态文化、观念、意识渗入其骨髓,科学的生态行为方式内化为其下意识的自觉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培养造就成千上万的生态公民.通过生态文化基础建设、繁荣生态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的树立和传播,使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果。

挖掘和弘扬太行山与黄河、海河流域生态文化。打造太行山生态文化方面,新乡开展了以关山、万仙山国家级地质公园、郭亮村影视基地、八里沟、百泉园林、潞王陵、比干庙等为主的森林旅游,以老爷顶、白云寺、西莲寺、大佛寺为代表的道教、佛教文化与生态文化的融合与研究;弘扬了郑永和、吴金印、张荣锁一批代表人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绿化荒山、造福百姓的“太行精神”,形成了太行山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与自然文化的有机结合。黄河、海河流域生态文化方面,重点研究了黄河、海河文化与生态文化的渊源关系,建设沿黄河滩区的森林生态工程,加快黄河滩区、故道区森林旅游业建设,挖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历史文化,彰显和弘扬具有黄河、海河流域特色的生态文化。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既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激发群众创造精神、凝聚社会力量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河南林业科技》《新乡市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张吉段世齐李世宏等《城市生态环境学》沈清基《城市生态和城市环境》

周凯《新乡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雷武浅谈生态城市建设

下载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园林设计中有关茶叶生态学原理研究论文[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概论概论的学习心得和综述 摘要: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这不仅表现在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在其研究领域的时空跨度;它不仅有着雄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具......

    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班级:自动化071姓名:黄钢学号:07132109 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

    园林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样例5)

    摘要:为了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自主择业、创业,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了响应国务院的号召,一时间形成了“大众创业、人......

    城市生态学论文

    物种入侵论文【摘要】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 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 观造成明......

    生态学论文.doc

    小城镇生态建设 邢树雪08机4200803010402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

    农村生态学论文(★)

    浅析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

    生态学论文要求

    生态学专题论文要求 具体要求: 1根据自己所做专题的内容,取一个科学性较强的题目(比如,“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对策”)。 2 通过网络、杂志、图书等,收集相关的资料,写成3000-4000字的......

    污染生态学论文

    城市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工生态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和社会活动高度集中,并有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流动,又有大量的废弃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