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19-12-03 00: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

第一篇:有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玉米的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份的吸收,阐述了不同阶段所施用的肥料及施肥方法及玉米的水灌和病虫害的防治。

关键词:玉米;施肥;水灌

1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

三是在播前药剂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2%-0.3%,甲拌磷,或用75%的“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四是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30毫升,喷雾,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第二篇:豇豆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豇豆耐高温喜光,较耐旱不耐涝。菜用豇豆有长蔓和短蔓两种类型,长蔓豇豆荚嫩,肉质肥厚,生长期长,产量高,须支架;短蔓豇豆分枝多,侧枝短,不需支架,产量中等。

一、高效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于7月中旬播种,在播种季节上宜早不宜迟,以争取有较长的适宜生长季节。豇豆的根群分布在15-18厘米土层中,主根深,吸肥和耐旱力强,但根瘤不发达,因此,必须深耕且多施基肥,整地时每亩施有机肥2500-4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合理密植

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距65-85厘米,小行距50厘米左右,株距25-35厘米,每穴2-3株,每亩4000穴左右。

肥水管理

豇豆在开花结荚前对肥水要求不高,如肥水过多,茎叶生长过于旺盛,导致开花结荚节位升高,花序数目减少,会形成中下部空蔓,因此生长前期宜控制肥水,抑制生长;当植株开花结荚后要增加肥水供应,促多结荚,结荚盛期开始重施追肥。前期应控制浇水,当第1花序坐果,其后几节花序出现时,浇足头水,待中下部豆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后,再复二水;以后土壤稍干就应浇水,保持地面湿润。

合理整枝

蔓生豇豆的主蔓长可达2-3米,合理整枝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促其多坐果。具体方法是:⑴除底芽: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⑵侧枝及时早摘心。中后期主蔓中上部长出的侧枝应及早摘心,若肥水条件充足,植株生长健旺,则对这些侧枝不要摘心过重,可酌情利用侧枝结果。⑶打顶尖。主蔓长到2-3米时要打顶摘心,以控制其生长,促使侧枝花芽形成,以免养分消耗,同时可方便果荚采收。

二、防治病虫害

1、豇豆细菌性疫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蔓及种子。叶片先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褐色至红褐色带黄色晕圈的病斑,湿度大时晕圈处有菌脓,各病斑扩大相连成片,严重时病叶变黄早落,或枯死的叶片病斑破裂穿孔。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用药2~3次。

2、豇豆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有时果荚也发病。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为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病斑。以后发展扩大成为红褐色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这时叶面上可观察到有褪绿斑点,到后期孢子堆变黑色,有时叶脉上也能产生孢子堆。

药剂防治 在豇豆锈病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25%萎锈灵乳油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连防2~3次。

3、豇豆灰霉病

症状 叶、蔓、花、果、荚均可发病。子叶发病,呈水浸状变软下垂;叶片染病,形成轮纹斑,病斑易破裂;果荚发病,最初呈淡褐色至褐色,后变软腐烂,表面生有灰霉。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连防2~3次。

4、豇豆枯萎病

症状 植株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尖出现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剖视病株茎基部和根部,维管束变褐,严重的根部腐烂变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交替连防2~3次。

5、豆野螟(豇豆荚螟)

危害症状 以幼虫蛀食花蕾和早期果荚,造成落花落荚。后期果荚被蛀食后产生蛀孔并堆有绿色粪便。幼虫还能吐丝将叶片卷起,在内吞食叶肉。

药剂防治 用10%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6、蚜虫

危害症状 蚜虫俗称腻虫,身体小,繁殖快,常成群密集于叶片上刺吸汁液,并排出蜜露招引蚂蚁,引起霉菌侵染,影响光合作用。同时,蚜虫又是多种病毒的传播者,必须早治。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5%除虫菊素乳液800~1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7、红蜘蛛(叶螨)

危害症状 红蜘蛛的幼虫和成虫在豇豆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状花纹。危害严重时,叶片似火烧状。

药剂防治 用阿锡螨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甲阿维乳油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或用阿维菌素3 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第三篇: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大豆作为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目前大面积种植主要以河北省、黑龙江等地区为主,大豆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收益。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不断进步,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提升,而大豆作为其中一种种植物,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需要不断更新和引进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技术,确保今后的大豆种植实现增产增量的目标。

一、有机食品

有机技术是现代人所追捧和热爱的技术之一,例如有机蔬菜、有机水果以及绿色食品等,特别是21世纪后,绿色农业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特色,人们更加追求天然食品,注重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进而出现的有机物。有机食品是一种天然原生态的食品,在实际栽培种植中不适用任何化学剂和肥料,土壤、种子及成形食品全部进行有机认证,食品属于天然、无添加,在每一道工序中均未使用化学药剂,如催熟剂、保鲜剂、抗生素、添加剂等,此类产品受人们的喜爱。有机产品在初期阶段可能会受各方面因素导致产量下降,种植期间耗费的劳动力大,但是其优势是生产成本低,出售价格高,可进一步提升经济收益,因此开展大豆有机栽培技术非常重要。

二、大豆有机栽培技术

1、修正地段和环境。栽培有机大豆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具备平整、肥沃土地,田间内无残茬、残株,具备充足的阳光、水分等,另外有机食品无污染,因此要考虑大豆栽种周围是否有工厂、矿区以及生活垃圾点等,远离被污染的环境点,土地和水质量必须达标。

2、选种子。大豆种子是高产有机大豆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重视大豆选种,首先要排除有病虫害、纯度不高的種子,多数选择一些颗粒大、饱满的,这样能提高种子的成活率,为防止种子根部腐烂,可使用多菌灵与种子混合,药剂拌种后应及时播种,药剂种子不可过夜。

3、种子培育。选择合适的季节尽早播种,并定期间苗、翻松土壤、除杂草等,为种子发育提供良好环境,避免杂草吸收养分,使得种子无法积累更多土壤养分,播种的根深为20~30cm,最好采取条播,每个大豆种子的间隔均匀划分。

4、加强田间管理。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照顾,因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加强田间管理能确保种子充分吸收养料,促进大豆种子生长发育的养料必须合理选择,有些肥料不适用于有机食品,有机大豆选择充分发酵腐热的粪肥,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落叶、花瓣、绿色植物、湖草及秸秆等当做肥料,目前有机产品中经过认证的肥料有绿农肥、生物肥和有机肥等。粪肥的使用量月30t/m2,而有机肥的用量为600kg/m2,搭配使用不仅能提高大豆的营养,还能有效杀死病虫卵。施肥成功后还要重视灌水抗旱,定期进行人工滴灌,以免土壤干旱,大豆缺乏水分,禁止采取大水漫灌,这样容易损伤苗根,灌水一般在大豆繁盛时,缺水会导致花荚脱落,影响大豆产量。

5、科学密植技术。大豆种植要合理规划,密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干枯、窄行距、土壤疏松、温度低、成熟早等因素,窄行密植技术一般适用于矮苗,植株矮、生长快的种子采取窄行密植能提高大豆产量。

三、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

大豆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是首要解决的任务,河北省大豆有机栽种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残,不仅影响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人工成本投入,因此要尽早防治病虫害。

1、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其一,种植农户的防治意识不强。由于农村地区的生育人口大多为老年人和小孩,农民的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大部分种植业仍采取传统的种植模式,并未意识到病虫害造成的风险,部分农户觉得定期喷洒杀虫剂可以防治,老年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不了解新型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其二,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农村经济落后,很多先进的防治技术没有得到良好推广和普及,大豆发生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是根腐病和食心虫,而农村种植员的防治技术和时间掌握不合理,大豆苗长出后才开始实施防虫剂,导致种植农户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防治也未起效。

2、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一直以来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想取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要合理掌握防虫技术。(1)土壤处理。控制病虫害可通过倒茬、轮作方式,因为病虫害的病原都依附于土壤表层过冬,通过翻地的形式可有效破坏病原体,进而降低害虫成活率。(2)虫害防治。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有食心虫、二条叶甲、大豆蚜虫和霜霉病等,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幼苗的生长,还会威胁大豆根叶的发育,因此大豆病虫害防治可通过农业技术和化学技术。农业防虫害技术:在选种时期一定要严格挑选高品质、抗病虫的大豆种子,在田间管理中,加强巡查,发现有病虫害的植株应及时拔除、清理,以防传播、污染其它种子,生长过程中的大豆种子应该采取轮耕和翻耕,能预防虫害。有机大豆多使用粪肥能消灭病虫害,还能为生态环境做贡献,肥料使用量需合理把控。化学防虫害技术:化学方法防治病虫主要是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取吡虫啉10%按照150~225ml/m2的比例加水喷洒能防治红蜘蛛、大豆蚜虫;90%的敌百虫能防治毒蛾幼虫;使用48%的地乐胺乳油喷雾能防止菟丝子;防治食心虫可使用20%的绿得福1500溶液;灰斑病和褐纹病的防治使用50%的菌多领、甲基托布津等。切记化学药物喷洒一定要均匀喷在花蕾、花荚、叶背及茎秆上,病虫害杀死后需及时清理,以免未彻底死的害虫继续破坏大豆苗。

综上所述,掌握大豆有机栽培技术,综合引进先进技术,了解各种种植环节的技术细节,精心培育、栽种、管理、施肥等才能促使大豆种子健康生长,普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指导广大农民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第四篇: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河南省通过不断的创新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等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农民的创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早日实现小康社会,提升河南省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河南省小麦的种植现状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是因为它具有种植小麦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的快速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就一定要对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水平。虽然河南省是我国种植小麦的大省,但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改进。小麦栽培技术

2.1 因地制宜?x择小麦品种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这就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土质以及气候环境都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小麦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土质、气候特征以及种植技术水平来选择小麦种子。在完成了小麦种子的选种工作后,为了保证种子的质量,减少种子萌芽以及变质的情况发生,就一定要在空旷通风的地方晾晒种子,并挑选出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以及带有病菌的种子,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小麦种子的成活率与种植质量,减少病菌种子给其他种子带来的腐蚀,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与成活率。

2.2平整土质,合理施肥

在进入小麦播种的季节,就要对土壤进行相关的处理,并用机械耕种来代替人工耕种。在一般其情况下,旱地的耕作深度要合理控制在20 ~ 25 厘米的范围之间,稻茬地的耕作深度要控制在为15 ~ 20 厘米的范围内,在耕作的珍格格过程中,主要包括深度耕作计算、和平整土质,同时也要保证土质结构处于上松下实的状态。通过耕作来改善土质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以及土壤的肥力,以此来减少土质孔隙较大以及凹凸不平的情况发生,提高土质适应播种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与无机肥等施肥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以及土壤的环境,优化土质结构,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

2.3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播种

小麦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土质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小麦播种时间早晚以及播种时期的气候温度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小麦的发芽率以及实际产量。因此,为了培育出枝叶茁壮、根系发达的优质幼苗,就要合理选择播种的时间与环境,并充分利用以及创造热能资源。例如,晚于播种期3~5天进行播种就会大幅度增加麦苗的衰弱风险,提高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给农民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小麦种子的优质率,在种植过程中,小麦种子的播种深度大约在3~5厘米,播种的太浅就会阻碍小麦根部吸收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播种太深就会一直小麦的生长。因此3~5厘米的种植范围能够确保小麦根部充分吸收水分与养分,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

2.4 科学有效的管理

当小麦进入了的苗期管理阶段,相关的农业人员要在小麦出苗后,加强对小麦麦苗出苗率的检查工作,对于一些长势较差的麦苗可以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例如可以通过科学的喷肥,或者适量尿素,都可以再一次促进麦苗的生长。另外在小麦的成熟期,要确保有较高成穗率,在小麦的拔节期要根据小麦实际的种植面积来适量的添加尿素与硫酸钾。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一亩小麦的尿素与硫酸钾的克数都不能超过 15 千克。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苗期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补充适量的水分。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策略

在小麦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作,并且要想有效提高小麦的质量与产量,就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小麦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虫害首先要豆乳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小麦幼苗四周的杂草进行清除。由于小麦的生长土质一般含水量都比较大,这就为形形色色的杂草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杂草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麦苗,杂草就会过度吸收麦苗的水分以及养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麦苗的生长。同时杂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非常高,因此就会对麦苗后期生长环境的维护与整顿造成极大的不变,并极大的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因此,物理防止要对麦苗周边的杂草通过大量的人力进行清除。

3.2 化学防治措施

要想从根本提高麦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病虫害的风险,首先就要在小麦种子进入正式播种的前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给小麦种子适量的喷洒农药,并把喷洒完农药的种子进行搅拌、晾晒与干燥,以此来提高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把稀释后的粉锈宁均匀的喷洒到土壤中,以此来增强土壤预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把稀释后的乐果乳油喷洒到土壤中来抑制小麦蚜虫的产生,保证小麦的茁壮成长。

3.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理小麦病虫害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蚜虫为小麦的主要虫害,草蛉作为蚜虫的克星,利用生物链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减少蚜虫虫害的发生。为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培养螳螂、益性瓢虫等益虫来有效的预防蚜虫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虫害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产量以及质量会在很大的程度的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经济来源。因此,为了进一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创收,就一定要不断的创新小麦栽培技术,改进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以此来大大的提升小麦的生产质量以及实际产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65200河南省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五篇: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苗期的主要病虫害有二代粘虫、蓟马、玉米苗枯病、玉米粗缩病等,防治不及时常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麦收以后,要及时对玉米病虫害进行查治,确保玉米苗全苗壮。

1、玉米蓟马

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个体较小,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玉米心叶内锉吸汁液为害。玉米苗期受害后,叶片出现白色小斑点,使叶片呈苍白色,为害严重时,玉米心叶扭曲在一起,不能正常长出心叶,茎基部变粗分叉,甚至造成幼苗死亡,对玉米苗全、苗壮影响极大,严重地块导致毁种。套作玉米在小麦收获以后,应及时的进行查治,以免造成损失。防治指标:蓟马被害株率10%。防治方法:5%蚜虱净乳油25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2、二代粘虫

二代粘虫是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以幼虫取食玉米叶片为害,将玉米叶片咬成缺刻,发生严重时玉米叶片可被吃光。防治粘虫应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防治时期在6月下旬末~7月上旬。防治指标:百株玉米有虫15头。防治方法:10%高效氯氰菊酯乳剂2000倍液、50%辛氰乳油2500倍液喷雾,可同时兼治蓟马、蚜虫。

3、玉米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是近几年玉米苗期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一般发病地块发病株率10%~20%,严重的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发展。

玉米苗枯病是由弱寄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于玉米的幼苗期,主要为害玉米的初生根和地中茎,感病幼苗初生根、地中茎的部分或根尖部分出现褐色病变,使整个根系发育不良。后期初生根变黑褐色坏死,在基部形成水渍状坏死环,易断裂,无次生根或很少次生根。地上部叶片发黄,边缘呈焦枯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发病较早为害严重的因无次生根而形成死苗,已有次生根的成为弱苗,受害苗易拔起。

玉米苗枯病发生与气候、土壤状况和栽培管理有较大影响,在玉米苗期降水多、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大雨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供氧不足,极易引起苗枯病的发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偏施无机化肥,氮、磷、钾、微量元素失衡,都易造成玉米苗枯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苗期玉米苗枯病的防治主要应采取农业防治,加强苗期管理,促苗早发,提高抵抗能力。遇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锄、中耕,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条件,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减少病害发生。

4、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玉米出苗到三叶期是主要感病期。感病植株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拔节期开始,症状逐步明显,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变粗,节间缩短,植株明显变矮,叶片浓绿,似君子兰状。早期感病严重的玉米,株高仅20~30㎝左右,中期死亡,中后期感病的玉米,株高呈不同程度的变矮,一般不结实或穗很小,对产量影响很大。

玉米粗缩病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化学防治。农业防治主要措施是在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地头,地堰、水渠、沟边的杂草,使灰飞虱无栖息环境。化学防治以播种期防治为主,辅以三叶期以前喷药防治。玉米拔节开始后,粗缩病症状明显时,及时拔除病株,以利其它植株生长。

下载有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稻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水稻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基数的庞大,水稻作为人们重要的食物需要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水稻在种植过程中......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建议(5篇)

    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建议 1 常见玉米病虫害1.1 玉米蝗 对于玉米而言,玉米蝗是主要的虫害,也是我国典型的玉米虫害之一。因为玉米蝗会导致玉米无法进行正常的授粉,这样玉米就......

    玉米制种栽培技术

    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一、地块选择除了良好的隔离条件外,还要求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灌排水条件良好。田块水肥不均,玉米苗生长不整齐,难以调节花期及管理,影响种子产量及纯度,甚......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六、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栽培玉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小垄覆膜栽培;二是大垄双行覆膜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具有培肥地力、保墒、保肥、保温等作用,增产、增收效果......

    玉米栽培技术.doc

    玉米栽培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南玉米种植从饲料玉米发展到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季节由冬种发展到春、夏、秋种,就是说在我省一年四季都可以......

    玉米栽培技术[合集]

    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湿直定向条播高产栽培技术成果简介:结合本县大面积旱地无水浇灌、烟粮争水争劳力的实际,在无条件搞袋苗而又要求苗齐、苗足、苗匀、苗壮的情况下,制定了“玉米......

    《农业简报》水稻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抓住关键时期,抢晴天, 切实搞好水稻穗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根据近期田间调查并结合水稻的生育进度和气象预报分析,今年我乡水稻后期二、三化螟、两迁害虫、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