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科类学习力调查分析的大学论文
摘 要:1研究方法 自拟高校大学生生学习力情况调查问卷,涵盖学科学习观点、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力水平和影响因素等维度。对调查员统一培训,按照统一调查方法和填写标准,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开展调查,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数据分析和统计调
关键词:中医药论文发表,发表关于中医药论文,中医药养生论文投稿
1研究方法
自拟高校大学生生学习力情况调查问卷,涵盖学科学习观点、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力水平和影响因素等维度。对调查员统一培训,按照统一调查方法和填写标准,采用不记名的自我报告开展调查,统一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数据分析和统计调查表经专人审核,剔除不合格问卷。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
2结果
2.1学习毅力情况
调查显示,在第一课堂中,学生上课情况:72.8%认真,21.1%有时认真,6.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学习习惯,心踏实不下来”,仍然有相当大部分同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呈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很难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35.33%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习惯不好,经常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状态,22.76%的学生是“想好好学,但管不住自己”。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必要的自我调控意识,对自己的学习特点缺乏了解。26.54%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依赖教师的安排和监督。
2.2学习自律性情况
2.96%的学生承认经常不上课;29.8%学生承认上课有时开小差;能按时完成老师作业的有88.22%;其次,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课外时间,大学课程的安排相对于高中生活来说比较轻松,上课时间少,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但也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利用好充足的课外时间。调查数据显示,50%男生利用大部分的课外时间,在宿舍打游戏,吃饭都是叫外卖;40%以上的女生的课外时间,都是进行逛街、唱歌、看电视剧等娱乐活动。再次,大学生对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学校资源利用不充分。很多大学生很少去图书馆,甚至有学生大学四年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偶尔去和很少去图书馆的学生分别是31.64%和44.06%;45.33%的学生在课余喜欢网络游戏;21.03%的学生在课余在宿舍呆着或睡觉,学习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大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这么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都被学生白白的浪费掉,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2.3学习动力状态
66.70%的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63.55%的学生和70.20%的逃课学生是因对专业或授课内容不感兴趣而不去上课;26%的同学认为不懂得科学规划大学学习生涯,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24.56%的同学不知道所学知识对长远发展有什么用;78%的同学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36%的同学不清楚所学专业是否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也不清楚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4学科学习基础
调查发现,11.31%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特别是高中方向是生物方向的同学,面对大量的化学课程表示无法适应;22.5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对,又没有提升的途径。在化学、外语、专业理论基础等课程学习中,学科学习基础显得尤为薄弱,加上学习动力不足,有17.6%学生对学习中遇到困难听之任之或不知所措。
2.5对学习条件的认知情况
73.09%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耐心解答问题;然而,62%的同学从未跟老师沟通过,20%的只是偶尔聊聊,只有18%的同学经常和老师探讨学习问题;43.02%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教师讲得不好”的占18.25%;36.2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学态度一般,9.3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38.04%的学生希望老师多给予学业上的指导;58.13%的学生反映自己的学习常常与学校安排的活动发生冲突。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缺少认同感,不按教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综上所述,由于自觉学习的能力不足,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学习心理知识,学科学习基础力不强,学习能力匮乏,教师的学习力培养意识和能力欠缺,导致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如不能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学习态度不积极、专业兴趣不是特别浓厚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业生涯规划不足等。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这些学习问题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而学生所获得的学业指导帮助大多通过辅导员班会、任课老师授课过程中的零碎指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3以加强学业指导为路径提升学科学习力
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科学习力薄弱,不但直接影响学生自身学习效果,也将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成为困扰中医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障碍。因此,要解决学生学习力不足的问题,亟需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加以教育、引导、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得到合适的、科学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力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3.1加强学习指导
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提升学科学习动力。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广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讲座及研讨辩论等学术活动,开拓其对本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视野,树立专业信心,进而引导学生确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同时,结合学科知识的运用,加强对学生学习价值观的教育,增强社会意识、国家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揭示本专业的文明价值和伦理意义,引导学生对学科、专业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科学习的动力。
3.2重视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咨询与服务,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个性化的学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辅导与学业指导,包括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从专业方向选择、课程选修、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赶上教学进度,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3.3探循学科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的学习转化力即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力求做到知行合一。自古以来学习就是人类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学习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获得、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甚至提升为能力和智慧的种种行为与表现,是将“知”和“行”不断统一的渐进过程。学业指导的目的,在于不但使个体产生“知”的效果,还有产生从“知”到“行”的效果。“知”的效果无形,“行”的效果有形。通过学业指导工作,既要看到“知”也要看到“行”,即让学生习得知识并掌握由知识转化成为技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第二篇:浅谈高等农林院校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范文)
0引言
“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汇集了众多学科的前言理论和最新成果,具有理论深、实践强、更新快的特点。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农业科技人才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摇篮,为我国农业、林业建设培养大批科技和管理人才。为满足农林院校各专业的要求,培养适于农林领域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笔者从福建农林大学“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构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课程体系的构筑与实施进行了探索研究。
1“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分类教学体系的构建
“现代仪器分析”是该校农、林、理、工、生物类等各专业学生后续专业技能的必备需求,对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专业技能提升及就业竞争力增强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该校农林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在原有“分析化学”课程中化学分析法的进一步深化。该校各专业学生分析测试样品类型不同,对现代仪器分析技能要求的差异很大,拟从本课程在该校各专业学生后续专业技能需求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全校“现代仪器分析”类课程分为A,B,C和双语共4个类别,课程性质定为科类基础课或专业限定选修课,制定不同类别的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实验课,构筑课程的分类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各类仪器分析基本原理与相关分析样品仪器操作应用的零对接。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现代仪器分析”作为福建农业大学农、林、理、工、生物类等各专业的科类基础课或专业限定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一些重要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应用。对于“现代仪器分析A”课程,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40学时,主要适用于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工类的学生,这类课程还要给学生讲解无机质谱、有机质谱及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和知识,让学生对物质结构的鉴定有较清晰的思路。“红外”这一章中还要加入官能团结构解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对现代仪器的分析性能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对于“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1学时,主要适用于生物类的学生,这类课程除了讲解一些重要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应用外,还专门讲解样品的前处理技术,让学生对生物样品的处理和对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有较清晰的理解。对于“现代仪器分析C”课程,包含了理论和实验2个部分,实验未单独设课。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共计48学时,主要适用于农林专业的学生,这类课程的讲解更偏重于在农林样品的分析应用上。对于“现代仪器分析双语”课程,也是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1学时,主要适用于生物科学基地班的学生,除了讲解原理、操作和应用外,还训练学生的英文思维和英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对各类仪器的英文用法、英文术语有所了解,为学生出国深造做准备。
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具有内容新、更新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的需要,跟进仪器分析相关的研究前沿,拓展学生专技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自编实验讲义,以就业为导向,使实验课程教学内容贴近就业、贴近热点,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与学生未来就业密切关联。教学实践证明,这些与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开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合笔者的科研经历,采用符合学生专业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结合教师科研经历,理论课采用模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难点,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也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本门课程的这一特点,选择学历背景为“分析化学”的教师作为授课教师,采用团队授课教学方法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每位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均是其科研的研究方向。例如,选择光谱分析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光谱分析法和相关实验课,选择色谱分析研究方向的教师讲解色谱分析和相关实验课,选择电化学分析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电化学分析法和相关实验课,选择质谱与质谱联用研究方向的教师讲授质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法和相关实验课。让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教材以外的实例,直观地了解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应用潜力,加深对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记忆的现代仪器分析原理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实验课采用小班循环授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兴趣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是加强学生对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该实验课教学的开展分三步走。首先,结合各任课教师的科研方向和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学生选定合适的实验内容;其次,申报以学生小组作为负责人的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出适宜于该专业学生需求的、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的分析方法,写出实验指导书;最后,将指导书编辑成册,加上实验室各种大型仪器的操作指南,编写成实验讲义,在每学期开课前,先指导学生开展预实验,再以小班循环授课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参与预实验和协助教师指导实验等环节,对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操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虽然多花了时间,但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兴趣显著提高。
3.3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仪器分析的技术和手段更新速度非常快,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中国期刊网及相关的英文网站等网络资源,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认识基础知识应用的实例,知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教师在网站中放置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习题参考答案、试题库、参考书等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检索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福建农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看到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课件、授课教案、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等,以加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利用QQ及时答复学生课程中的疑问;网络课堂的建设和使用,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解决了教材内容更新慢与学科发展快的矛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结合学生专业基础,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差异很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一困难,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握知识的主线,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理论性和概念性较强的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帮助学生巩固以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对于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记忆的章节,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大量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光谱分析基本原理时,主要采用传统PPT讲授和Flash动画展示,直观展现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组成、操作方法及各种干扰;讲授光谱分析技术应用时,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和实例应用,加强与学生专业的关联,并最终通过上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原理、使用和维护。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中,多种考核方法并重使用。首先,在开课的前一学期末,向学校提交考试改革申请表,列出学生综合考核的方面,包括模块考试、课程论文、章节归纳、课后习题、课堂主题PPT汇报、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环节。其次,在第一次开课时,向学生详细讲述考核细节并严格执行。学生通过综合训练,逐渐形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及课后总结的学习习惯,通过4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不断交叉、渗透,各种现代仪器分析的方法与技术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各个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重要的信息,对该校农、林、理、工、生物类等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批高层次的掌握农、林、生物样品分析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为积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通过构筑现代仪器分析分类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农、林、环境与生物样品分析等领域培养合格的分析检测人才。
第三篇:浅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教学资源库 调查分析 建议
论文摘要:本文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等方式,了解和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并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技术、功能、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建设适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0年全国上下掀起依托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热潮至今,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资金投入、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和办学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资源库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中小学、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蓬勃发展;而介于其中的高专层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已搭建起了教学资源库,但在资源建设原则、分类标准、系统管理平台、模块设置等方面的研究都还很肤浅。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状况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发展、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瓶颈,因此通过调查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钊一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为此,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课题组,于2010年2月至4月就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整个过程,纂写本文旨在让我们了解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的下一步建设提供客观依据。
1.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1.1调查目的。
了解教师和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和学的总体情况;了解师生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教学资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2调查对象。
为了使获得的调查资料更具代表性,我们进行了广泛性的问卷调查。柳州师专共有10个系,41个专业,我们分别以理科教师、文科教师、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3调查方法。
1.3.1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题型包括16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调查内容涉及教学资源的类型、内容、利用情况,教学资源库的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04份,其中理科教师问卷75份,收回58份;文科教师问卷75份,收回62份;理科学生问卷925份,收回838份;文科学生问卷925份,收回8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高达90.2%,问卷调查成功。
1.3.2个别访谈:通过对50多位教师和学生的个别访谈,面对面地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客观需求状况和真实想法。
1.3.3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信息。
2.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和统计,现就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
2.1教学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不高。
32.14%的文科教师、20.3%的理科教师、35.6%的文科学生和27.2%的理科学生表示“经常使用教学资源“;53.57%的文科教师、52.4%的理科教师、52.8%的文科学生和48.3%的理科学生表示“有时使用教学资源”;14.29%的文科教师、27.3%的理科教师、11.60%的文科学生和24.5%的理科学生表示“从来不使用教学资源”。结果显示,文科老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比理科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要稍高一些,但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造成教学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教学资源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由于很多教学资源是通过对原有库存资源的数字化处理、随书光盘的复制等方式获得的,资源内容陈旧,资源类型较为单,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要,难以直接应用于一线的教学活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第二,相关职能部门对教学资源库的宣传力度不大,有很多师生尚未知道在校园网上已搭建起了一个辅助于教学的教学资源库平台。第三,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分布不均匀,文科类资源较多而理科类资源较少,造成了文科老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比理科教师和学生高很多。第四,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库的意识不够强。主要在于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存在“重量轻质“的现象。
对于问题:“您觉得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您的教学(学习)需要吗?”3.57%的文科教师、8.5%的理科教师、33.33%的文科学生和26.96%的理科学生表示“完全满足”;64.29%的文科教师、39.2%的理科教师、50%的文科学生和48%的理科学生表示“基本满足”;32.14%的文科教师、52.3%的理科教师、16.67%的文科学生和25.22%的理科学生表示“不能满足”。此外,对于问题:“您觉得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何关系?”调查显示有69%的师生选择答案“重数量轻质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录制电视教学节目,采集库存录像带和录音带,以及转换教学随书附带光盘等方式收集教学资源。第二,教学资源库的管理队伍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专门的资源库建设和管理技术人员,教学资源的补充和更新率偏低。第三,为了突出教学资源库海量信息的特点,我们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资源数量的收集上,从而忽视了对资源质量的把关,这是造成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和实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
2.3教学资源素材类型较为单一且专业性针对不强。
通过个别访谈显示,教学资源库以视音频素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85%师生需要的教学素材类型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试卷类素材等多种媒介资源。造成教学资源素材类型单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教学资源库应该包括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全面认识,对于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怎么样的教学资源缺乏必要的考虑。第二,投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很少。每年验收入库的教学光盘价值不足千元。第三,现有教学资源库是在原有的简易视音频教学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发展搭建起来的,所以存在视音频类素材多而其他类型媒介资源少的现象。
2.4教学资源提取不够方便、快捷。
对于问题“您认为教学资源的提取是否方便、快捷?”,35%的文科教师、38%的理科教师、42%的文科学生和34%的理科学生选择答案“是”;65%的文科教师、62%的理科教师、58%的文科学生和66%的理科学生选择答案“否”。另外,通过对师生个别访谈了解到,师生认为教学资源库的资源查询方式单一,致使他们很难查找到所需的资源,建议增加资源检索方式。造成教学资源提取不够方便、快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资源查询检索方式单一,库内资源导航系统不够完善,是造成资源提取不便的主要原因;第二,资源的分类不够准确,特别是对于边缘化资源的分类缺乏一定的分类标准。
2.5师生希望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热情很高。
对于题简答“您希望加入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队伍中吗?”,有86%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把资源上传让全校师生共享。对于问题“您认为要建好教学资源库需要整和哪几方面的力量?”,绝大多数师生选择需整合全体教师、专职技术人员、学生和领导等力量进行建设教学资源库。由于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因而师生希望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愿望尚难实现。
3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库建设的几点建议
3.1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投人,雄厚的资金投入是建设好教学资源库的前提和基石。其次,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成立一支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管理队伍,认真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总体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员和部门,且建设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川;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素材,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科设置状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学科教学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
3.2拓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并及时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资源的收集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是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艰苦的环节。目前,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录制电视教学节目、采集库存录像带和录音带等方式收集教学资源。今后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购买、下载、自制和剪辑等多种方式收集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和形式。
3.3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源的入库标准和分类标准,并制定资源从收集整理到最终完成的整套工作流程。
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丰富多彩,制作和发布的工具千差万别,为了能够达到在校园网上运行、查阅,顺利下载的要求,最终实现校际间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我们应对各种类型的资源制定相应的人库标准,对制作、发布、人库的各项技术指标需符合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资源的分类原则上,根据我校专业设置情况,主要参照《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人库资源按学科进行分类。资源从收集到最终完成的整套工作流程大概可分以下几步:第一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第二步,对所有要人库资源进行统一加工整理使其符合人库标准;第三步,明确采集素材属于哪一个学科或专业,并按国家专业目录规范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归档;第四步,把分类好的教学资料上传到FTP服务器上,通过在后台管理平台链接最终实现广大师生共享。
3.4进一步优化、改进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平台的服务功能。
构建良好的数字化资源库管理平台是资源有效利用和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条件。目前搭建的管理平台功能较简单、提供的服务单一,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下一步我们要建设的管理平台主要应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服务:①用户管理服务功能;②提供方便快速的资源检索服务。所有人库资源按学科、模块、章节树状目录的形式在教学资源库页面呈现,方便用户浏览、查找资源,同时在主页面提供分类检索、关键子查询功能,为用户查找资源提供快速通道;③提供师生共享共建资源服务。为师生们提供方便的资源上传、下载、下载和评论等功能,让师生们更好地参与到资源库建设工作中来。
3.5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滚动发展、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技术在不断发展。
因此它不是某些人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参与。首先,电教科作为具体负责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中来;其次,为了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建立建全激励机制和制定有效的实施政策,把师生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参考依据,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条例,只有这样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才能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4.结语
通过开展此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切实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但高专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够完善的问题。为了解决好上述问题,首先,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完善教?.资源库建设的管理体制;其次,加强对新学资源库管理体系、模块设置、技术标准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库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师生共建共管教学资源库的浓重氛围,把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资源库做大做强。
第四篇:宜兴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002
宜兴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宜兴开放大学 许叶明
摘要:目前,我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满足学习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文章基于基层开放大学视角,对宜兴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进行了探讨,并从资源、平台、人员、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基层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教学模式
我国自1999年以来,开放大学系统办学规模逐年提升,然而,一些基层开放大学明显地暴露出了规模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分析其原因,除了学习者自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不到位。
目前,我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满足学习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文章基于宜兴开放大学视角,对目前基层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基层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进行了探讨,并从资源、平台、人员、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学习支持服务的思想和概念产生于英国开放大学丰富的远程教育实践。大卫.西沃特(Darvid Sewart)教授将学习支持定义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种功能完成学习。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环境,是指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联的事物所构成的集合,称之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环境,包括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与自然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等,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与学习支持服务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一、教学设施与条件建设现状
(一)、大力开发建设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施,包括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网络阅览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网络设施等。
完善的基础能力是基层开放大学高效的办学能力的有效保障,多年的开放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学校的基础能力水平,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宜兴开放大学充分挖掘潜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保障学校开放教育高效、有序开展。
学校目前拥有三个校区,学校占地426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达1.8亿多元。宜兴开放大学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5850m2,有标准教室24只,250人以上培训教室2只,多媒体教室5只,计算机房10只,会议室、档案室、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环境优雅,卫生整洁,文化气息浓厚。
同时,学校建有千兆的校园网、ATM宽带网,百兆交换到桌面,确保了每个接入终端速率均超过2MB;校园内所有微机均已接入互联网,并可采用无线上网,无线信号覆盖每一层楼面;卫星直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双向视频点播系统、图书电子检索系统、英语发射台等一应俱全;拥有与各类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40多个,专业实习工场8个。宜兴开放大学建有独立的网站(http://cjc.yxdd.net/)和微信公众号,一是为广大开放大学学员提供学习的平台,方便学员随时随地上网学习,二是报道学校成人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关资讯,为需要培训进修的社区成员提供相关信息。
(二)、根据开设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多年来,宜兴开放大学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添加各类实训设施。同时,市政府、市财政与多家企业也不断对学校进行资金、设施设备、实训场所的投入与支持,不断改善实训基地的条件。宜兴开放大学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9871平方米,有8000平方米的专业实验楼、1636平方米的实习工场,基本建设投资超过7000万元,全方位地提供了学习与实训的真实职业情境。目前,学校已建有数控技术、机电技术、电工电子、建筑工程施工、会计与经贸、汽车维护技术、计算机技术、环保技术、旅游服务共九个实训中心,是江苏一流、宜兴最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三)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得教与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宜兴开放大学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虚拟,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管理的综合性的开放型实验教学环境,使得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四)、建立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实体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建设基于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含电子图书和全文期刊数据库)。
宜兴开放大学目前拥有计算机房40多只,计算机1800多台,建有计算机信息中心和38只多媒体网络教室;拥有使用面积4600平方米的图书馆,图书阅览室有座位365座,电子阅览室200座,纸质藏书量19.4万册,电子藏书15万册。
二、学习资源建设现状
(一)、学习资源的建设与整合
1、组建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团队,充分运用国家开放大学、省开放大学和相关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以开放大学学习资源为主,建设、整合相关学习资源;根据条件建设开发校本精品课程;建立课程学习资源信息库,将所有课程的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方案、各种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纳入统一管理。开发具有宜兴地方特色的学习资源。宜兴有“陶的古都、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之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徐悲鸿、吴冠中、周培源、蒋南翔等历史文化名人。我们与宜兴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引进部分具有宜兴特色的学习资源,以扩大影响力。
2、全面整合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宜兴开放大学全力建设“宜兴终身学习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宜兴全民数字化学习的门户网站——宜兴终身学习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宜兴终身学习网打造了完善的硬件与软件服务资源,其服务器在2012年接入互联网,其网络出口带宽达1000M,可支持10000人同时登录,5000人同时在线学习,为数字化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宜兴市终身学习网”通过引进、自建、共建、购买等不同层次的建设,不断为学习者提供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在线讨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效率现状
宜兴开放大学按照课程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方案配发课程教学资源,开展课程教学;利用文字资料、网上课堂、CD-ROM光盘、电视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为学生自主选择多种媒体学习资源提供条件;建设基于网络的数字图书馆(含电子图书和全文期刊数据库),并向所有学习者远程全天候开放。
(三)、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现状
宜兴开放大学有序开展常规的素质教育活动,包括: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学生干部工作总结交流、评选优秀学生优秀辅导员活动、邀请开放大学顾问教授团专家来校演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等。举办各类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包括:梳理开放教育优秀学生先进事迹、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出版校报,形成校园文化的窗口、开展师生网上行活动,创立富有特色的开放教育网络文化等。
三、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分析
基层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远程开放大学。为了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目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要“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探索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从目前现状来看,宜兴开放大学的学习优势并未真正体现,尽管大多数课程采取“网上课堂 + 面授辅导”的学习形式,学校和教师都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未能真正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宜兴开放大学学员学习状况的调查表明:学员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通过网上课堂学习,但网上资源点击率低(人均 15 次/每学期),在线学习时间少(人均上网时间 30小时/学期)。学员面对面授课、网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感到负担重,面对各种资源无从选择,碰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
由此可见,目前基层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满足学习方面存在不足。
(一)缺乏学习的整体设计
目前基层开放大学对学习缺乏整体设计,教师根据教材按照章节对知识内容进行压缩性的讲授,缺乏对学习者课后自主学习的引导、指导和监控,给学习者系统学习造成一定困难,降低学习积极性。学习者除了完成网上作业和下载考试复习资料,网上学习基本没有发生。网上小组讨论缺乏设计,讨论主题与实际工作及课程知识内容缺少联系,不能激发学习者参与积极性。教师对交流活动的引导、过程的指导、整体的把握和评价总结不足,导致活动冷冷清清,不能完成协作学习目标。(二)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资源 目前基层开放大学的印刷媒体及网上课堂资源大部分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性的资源,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不是为学习者的“学”服务的。比如目前的网上课堂的资源主要还是承担了帮助教师在网上“传授”知识的角色,呈现形式单一,以文字材料为主,大都是教材的“电子版”,枯燥乏味,尽管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了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源,但本质上还是单向传递了教师教的信息,缺乏能吸引学习者的情景性的、故事性的、交互性的学习资源。(三)平台的个性化、交互性、开放性不足,缺乏吸引力 目前基层开放大学的网络平台不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没有对学习者的需求、学习风格及学习者的原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功能,不能记录学习者的资源使用偏好和学习过程的跟踪及效果评价,缺少对学习者的学习提醒,不能针对不同学习者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持。平台对学习者开放性不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基础的学习者不能按照自身特点和任务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和创建资源。同时平台对移动学习的支持不足,造成没有计算机和上网条件的学习者无法通过平台与师生互动,不能满足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需求。
(四)学习支持服务人员支持服务不到位,缺乏学习过程支持服务 基层开放大学学习者要面对课程主讲老师、面授辅导教师等,尽管人员很多,但支持服务缺位现象严重。虽然现在课程的形考成绩与终结考成绩比例在逐渐加大,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但很多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形式单一,只要求按时完成网上的几次作业就能获得 80% 以上的形考成绩,至于学习者的网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面授课学习的到位率的评价占形考比例很小甚至没有,造成辅导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监控、督促、引导、评价没有权威性。辅导教师与学习者网上互动不足。久而久之,师生互动难以持久,网上互动越来越冷清,学习者的自学难以保证。
四、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议
(一)进行学习一体化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全过程服务 基层开放大学开展教学活动前做好学习一体化设计。在一体化方案设计前做好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前基础知识、基本素养等),结合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等分析进行切合学习者实际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案的设计并将方案在网上公布,便于学习者下载保存。
同时教学方案设计要适度结构化,根据目前基层开放大学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化程度不适宜太高。一体化方案要将网上课堂和面授辅导内容有机结合、上下呼应,让学习者明确整个学习过程中,网上学习学什么、怎么学、花多少时间学、学得怎样;参加面授辅导有几次,每次都包括什么内容;应该提交哪些作业;哪些内容可以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需要协作学习等,便于学习者做好准备。(二)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为各类学习者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服务 基层开放大学担负着指引学习者利用网上相关多媒体资源学习、测评的功能,方便学习者网上网下学习有效衔接,以发挥网上多媒体资源的优势,达到多种学习资源互补、融合,为各类学习者提供资源支持服务。
网上的学习资源设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资源服务,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网上资源的结构应采用单元、模块形式,每个模块是能单独使用,又能组合使用的“微课”形式,以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服务,同时也利于资源的更新,更利于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考虑个别化学习特征,通过学习者分析及学前测评,学后测评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学习资源推送。学习者能够针对自己状况,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网上学习资源避免与文字教材重复,以事实性、情境性、趣味性的资源满足学习者基于任务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三)构建支持自主学习的一站式学习的平台
基层开放大学应为学习者建立人性化、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网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计划的制订及执行情况的记录;考试时间安排的提醒、告知;网络平台使用技术的问题解答;网上学习过程的跟踪、学习资源的推送;支持移动学习等。允许学习者自建学习栏目、文件夹、自己建或整合学习资源、考试复习资料、自己建立学习伙伴群等,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四)建立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 基层开放大学应组建以主讲教师参与的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和辅导教师(班主任)、教务管理员、技术人员参与的服务团队。团队成员定位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实现学术服务与非学术服务的有效结合,为基层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提供适合的学习支持服务。
五、结束语
基层开放大学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开放学习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学习者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基层开放大学应逐步完善和发展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将成为办好基层开放大学的重要保障,对于基层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易滨,远程教育发展趋势——“远程教育与开放学习高级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1(05).[2]毛汉领,远程高等教育实践与创新[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09).[3]冯雪花.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提高远程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4]刘志敏.开放大学建设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关键点[J].江 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5]沈建华,钟志贤,等.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十大预期[J].中国远程教育,2012.
[6]赵国辉.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
[7]吴国中.学习者需求导向下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1.
第五篇:高职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_调查与分析
高职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_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如何帮助高职艺体类专业学生学好英语是高校英语教师常常考虑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艺体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艺体类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艺体类,英语,调查与分析
在我国高考录取过程中,音乐、美术、体育这三个专业因为其特殊性,被许多高校统称为“艺体类专业学生或特殊专业学生”。大体上看来,音体美群体学生个性突出,入学时文化成绩普遍偏低,加上认为英语学习与自身专业没有太大关系,普遍不爱学英语。多年来,大学外语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劳动,开展了很多实验和研究,但是这三个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还是令人担忧。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对既懂英语又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所以加强对这一部分群体的外语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的强烈要求,探讨如何提高艺体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水平显得越发重要。本研究对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了改进艺体类大学生英语教学的思路和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艺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一、艺体类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
大多数报考艺体类专业的学生从高中起就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试上,无暇顾及文化课学习,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高,只有少数的艺体类学生能在考试中达到及格分数线,在课堂上一般比较沉闷,经常逃课,即使来上课,也比较自由散漫,大多数同学的目标也只是能够考试不挂科,对于英语过级考试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课程安排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无法在课程安排之外补习英语,其课程主要以专业课为主,音乐系学生课外要练琴、演出,美术系学生要出去写生等等,造成了他们本来英语基础就差,进了大学又没有时间补习的状况。另外教材难度大、容量大,学生上课听不懂,也是造成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原因。目前,高校音体美特殊专业使用的英语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新职业英语》、《灵通高职高专英语》。这些教材虽选材多样、内容丰富,但其对象是通过了高考的普通专业学生。对于音体美专业学生来说,新教材的内容偏深、容量偏大,让他们无从下手。而且,教材中文章涉及的内容与音体美专业内容相差甚远,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足。
2.对英语重视不够,相信英语无用论。
大多数艺体类学生认为英语是只是一门公共课,只要考试时及格就行了。大部分学生看不到现阶段英语学习和未来职业选择之间有任何的联系,盲目地相信英语无用论,片面地认为自己上学的目的就是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把专业课学好,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课外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做兼职和勤工俭学上面,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几乎为零,也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将来发展想学好英语,但是短期努力没有看到效果之后就丧失了信心,没有勇气再坚持下去,艺体类学生对学习英语抱这样的态度,大大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
3.教师对艺体生普遍存在偏见,教学热情不高。
艺体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上课纪律松散,出勤率不高,即使坐在教室里表现也自由散漫,上课玩手机、聊天比较常见,多次制止无效后老师也逐渐对
他们失去了信心,上课只是讲给坐在前排想学习的学生听,或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绝大多数英语教师们往往不情愿去教授艺体生,如果最后考试及格率不高,有些领导还亲自出面要求任课老师给学生成绩乘以系数,以保证学生成绩的过关率,这些都挫败了老师教学的热情,大大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1.激发英语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及教材
艺体类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的确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是艺体生也有其自身的优点,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开朗外向、爱唱爱跳,对文学和艺术有极强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兴趣爱好多,分散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在艺体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如果方法呆板单一,学生自然不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日益繁多而丰富的多媒体,引进更多的文化艺术资源,创造更多了解文化使用语言的交流机会,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和体验中,逐渐地喜欢上英美文化,从而有渴求学好英语的愿望。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可以根据音乐、体育、美术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自选文章,把艺术体育有关的信息引入英语教学中,投其所好,寻求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结合点,上课的过程中,如何既讲述知识要点,又切中学生要害,是我们上课时临场发挥非常重要的事项。比如在体育系尽量举一些李娜、丁俊晖、姚明这样的人才例子,在音乐系上课,要多举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人才例子,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之间的距离不是那么遥远,原来老师也知道一些我们这个专业的皮毛。如此,让学生上课发言,做课堂讨论,上讲台试讲,学生就非常乐意参与,师生之间的信息、知识、情意沟通就容易进行。另外教材的选用既要符合时代性,又要符合群体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我校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要求选择了适合学生的《艺术设计英语》和《体育英语》,这些教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能使教师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愉悦和轻松。
因为这些教材与学生专业和兴趣密切相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师应该摒弃偏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英语教师们普遍认为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课堂上自由散漫等。教师对艺体生的这些偏见导致大多数老师不太愿意去教授艺体生,对艺体班级“避而远之”,一下课就感觉终于松了一口气,赶紧拿着课本逃离教室,根本不和学生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导致学生一学期下来根本不知道老师姓甚名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真的想让学生爱上英语,就应该摒弃这些偏见,应该充分认识到艺体类学生与普通文理生的差别,在英语教学过程对艺体生积极引导,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教师应该在课堂内外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能够从内心体会到老师是真正为他们着想,除了在学习上也可以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让学生最终“loveme,lovemydog”教师可以通过人格教育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转化为对文化知识传承的责任感,使学生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把老师的尊重和爱化为学习的动力。
3.进行分层次教学,必要时可以开设新语种教学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一情况,有学者提出了“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思路。音体美学生入学时文化成绩普遍偏低,尤其是英语成绩,新生入校后,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班考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那些基础实在太差的特招生,可以使用预备级教材,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可以使用普通教材。然而有的高校一旦分班,则整个大学英语学习阶段都固定不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少数学者大胆提出对艺体类新生进行新语种教学,他们认为,艺体类学生中学阶段本来英语基础就差,如果大学阶段再对以前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差实在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新语种,如韩语或者日语等,这样大家都处于同样的起跑线,没有优、中、差之分,反而能够增强他们对外语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高校扩招后,许多院校师资严重不足及教学设备严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做法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三、结语
艺体类大学生作为艺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不懂英语就很难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遍整个世界,也将直接影响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在世界各国中的影响力。艺体类大学生不仅要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且要把英语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艺体类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对艺体生的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做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授课方法,结合音乐、体育、美术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入了解这些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应大力倡导广大英语教师群策群力,尽快编写出符合音体美专业特点的英语系列教材,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并结合我国艺体类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积极有效地展开研究,重视艺体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以提高我国艺体类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刘川林.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刘晓阳.先天与后天的博弈—艺体类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9.3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牛淑杰.论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