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交流讨论环节操作实施指要
小组交流讨论环节操作实施指要
元宝山矿区小学
杨晓艳 现在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生本教学的另外一个环节——小组交流讨论环节。小组交流讨论环节是我校“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环节中的第三大环节。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他在生本课堂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为什幺要进行小组交流?怎样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来衡量小组交流的有效性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来谈自己对本环节的认识。
一、明确设计意图 要想建立优良的小组,首先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下建立小组的设计意图,只有明确了建立小组的设计意图,对于我们建立优秀的小组才能把握准确的方向。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指出,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设置了—“小组交流讨论预习”这一环节。学生们把自己个人学习的成果、收获、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组内成员或给予帮助、或给予肯定、或给予补充,为在全班交流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在组内成员的互相学习中,互相帮助中,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责任和创新的认识、团结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协助和做人,即发展了学生的智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情商。
二、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在我们了解了设计意图以后,我们就要本着科学方法建立合作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建立成功的小组,会在生本教学中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怎样科学组建交流合作小组呢?结合建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我在班级里组建合作小组是这样进行的。每个小组我分配了四个成员,每位成员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都各有差异。这四个成员分配了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也是有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另外还有一个相对差一些的学生。小组确定以后,并对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位能力强一些的当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时的分工工作。一位为纪律员,负责维护合作时的纪律。一位当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学习时的情况。一位当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对全班同学汇报。这样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在合作上会很快乐而有效果。当然,这样的小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它也会随着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内容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这样的小组生机勃勃,极大地提高了师生进行教学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交流讨论 确定了小组成员,接下来我们就要有效地组织、合理调控小组工作。
1、小组交流之前要做必要的讲述,让学生明确要求 每次在小组交流之前,我们都要做必要的讲述,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出现有部分学生没有听清楚而盲目地围坐在一起,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例如:我们再讲授识字课时,在学生自己预习了前置作业后,需要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解决,我会在小组交流之前给出这样一个要求:
(1)、小组内分成两组互相检查认字情况。
(2)、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生字在小组内利用识字方法帮助解决。
(3)、选择你们小组认为有代表的字和大家进行交流,组长做好分工。
(4)、小组交流时,同组成员要认真倾听。
这样,小组交流有了明确的方向,效果自然而成。另外,不同的教学内容都要设计不同的交流要求。
2、保证小组有足够的交流时间 小组交流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要保证小组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必须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足够的时间。比如: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有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讨论并行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这些过程,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否则的话在汇报之前也不会形成统一的意见,达不到预期的交流效果。
3、小组交流的成果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及时指导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作用也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认为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有教师的科学指导作保证。在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小,有时在交流中随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随时随地到各个小组的学习现场进行观察和介入,为他们的合作交流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如何衡量小组交流环节的有效性呢? 小组交流不要简单看交流的表面形式,而是看课堂活动是否具备了交流合作的因素:交流合作意识、交流合作技巧、交流合作的效果。是否培养了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责任的创新意识、团结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生能够针对某一问题,组内成员通过自由发表各自看法,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小组中某个学生发表意见时,其他成员都在认真倾听、在欣赏、接纳别人的闪光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抓实质、抓内涵、抓方法、抓实效。让我们的小组交流学习不流行与形式而真正发挥其实效性。
弟子规教案 课题: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或活动设计:
本次教学活动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为此,我想采用讲解与学生交流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学文内容,并配有相关的故事,以便学生真正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活动设计:
一、出示课件《弟子规》的相关内容学生欣赏。
二、引出课题:弟子规 三、出示本节所学内容,并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内容含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要到长辈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孝顺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美德,那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学。
出示“父母呼,应句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回答。“呼”,就是呼唤的意思。“缓”就是不要慢吞吞的,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很无理的态度,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部好的电视,很开心,父母叫你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半天也不动,这些都是不对的。
2、通过对第一句的理解,学生交流合作二、三、四句的含义。
第一句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二、三、四句的含义。
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之间读一读句子,互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2)、小组内试着总结二、三、四句的含义。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多读几遍。
(3)、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全班一起解决。
四、巩固《弟子规》内容 1、师示范谈 2、找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先单句,在二句,在四句)
3、各小组接龙读 4、比赛读 5、练习背诵 五、结合实例讲解 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事例,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一些家务,你就会说我不干,吃东西呢!找各种理由不去做。父母批评我们时,我们不爱听,明明自己做错,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反思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是怎样做的? 今后自己应怎样做?学生反思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是非常辛苦的,我们要每天做一些事来回报他们,要懂得回报父母,要学会感恩。
六、感恩教育 1、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从小到大,你的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学生思考回答。
2、那老师问大家,你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知道的进行表扬,不知道的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回家后用心去关心父母。
七、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后,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收拾桌子、为父母捶背、洗脚等。然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二篇:讨论交流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学习讨论交流会议记录
近日红星乡中心校党支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校党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活动人员的落实。
此项活动学校支部做好精心的安排,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的重要讲话及市、县教育党委相关领导有关群众路线活动的讲话精神,学校党支部组织每位党员教师进行学习体会交流。
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对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必须领导干部先行,不能做表面文章,必须要问需于学生、问教育于教师、问满意于家长。全体党员教师认识到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就是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教研意识和改革意识。努力做到爱岗敬业,用自己的理想、信念给学生以潜移默化,从自己做起,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第三篇:一中生本课堂操作指要
一中生本课堂操作指要
cxz2219 2013-12-03
(讨论稿)
灌云一中生本课堂是以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理论为依托,结合我校生源状况和教师结构的实际情况而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激发潜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一、关于“三案”的设计与使用
教案: 教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的保证,其主要作用是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方法,预设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案: 学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开展的依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等活动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学案样式另附)巩固案: 巩固案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巩固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
学案和巩固案可以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减、拓展、延伸。
二、关于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与构建
老师应根据学教学内容和学情状况适时调整教学时间安排,但总的讲解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让学生动起来,努力营造和建构和谐生动的生态课堂环境。
(1)民主与平等:师生关系民主、教学问题民主、问题解决民主,教学评价民主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教育。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要及时地鼓励与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让教学问题首先来自学生,让问题解决首先问计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成长的场所。
(2)自然与和谐:让课堂各要素,如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手段、方法等,各显其用,各彰其能,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与环境、师生与资源、师生与手段、师生与方法等关系和谐,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自主与合作:自主与合作是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理念的关键要求。自主与合作是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教育原则的重要形式。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特别是互教互学。要在基于自主学习的互教互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建构,并通过引导迁移运用,不断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成才与成功的评价是多维的多元的,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激发与释放,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要多几把尺子量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胸怀、伯乐的智慧,促进学生各显所能、各展所长,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好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做人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深造和奉献社会奠基,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远方明晰方向。
三、关于自学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学案上自学内容,或者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也可以于周五放学前布置下一周的学案自学内容,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酌情处理,不可千篇一律。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注重纠错反思。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在学案上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⑤两次上交学案。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⑥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四、关于交流展示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五、关于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与设置
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六、关于精讲点拨内容的取舍与操控
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七、关于矫正反馈环节的时机与层次。
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八、关于知识迁移应用的难度与效度
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巩固迁移尤其要注意难度的控制,确保面向所有学生,达成最高的效度。
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
第四篇:EEPO小组操作
小组操作——EEPO方式教学的灵魂
在体现效率优先、过程优化的新型教学方式(EEPO)中,蕴涵着精辟的课改教学理念。孟照彬教授明确指出一个世界公认的观点:在教学方式上,谁把西方最具优势地位的思维能力训练,尤其是个性、创造性所特有的优势与东方,尤其是中国、日本等国最擅长的知识性结合起来,并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具体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大众化的东西,谁的教学方式就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可见,“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合一的教学方式,深具划时代价值意义。而EEPO的一般表达方式(互动—主动—生动—能动)深刻地诠释并呈现了“三性一体”的主体要素。不管是“互动—主动—生动—能动”的一般表达方式,还是“知识性+个性+创造性”的经典表达方式,诸多因素须全局照顾,这就出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操作”。
一、小组操作的意义所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交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展示一个世界,小组操作训练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吸收知识,完成学习的任务。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知识的扩张、强化,信息的交互。在日益庞大和日益频繁变化的教育要素和要素群里,教材所反映的内容只是沧海一栗。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处理信息,从而了解课本以外,自己所不知的而组内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小组学习同样可以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增加强化次数,落实双基。
2、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对话的对象是自己的同伴,因此,互相之间没有拘束、隔阂,学生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价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拥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组操作,给予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创新的欲望。通过团队力量的发挥,集思广益,引发想像,探索求新。
4、体现了多面的“互动”。小组就是一个多面的平台。学生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力;培养了学生善于关注、关照、倾听和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5、突出了学生的“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是思维在不断成熟的群体,各方面能力尚待提高,特别是注意力。如何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都是聚精会神的呢?只有通过“动”。在“动”“静”转换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适当的暂歇,求知欲大大的膨胀,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习情绪高涨的课堂感染了学生,出现强烈的二次求知欲,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小组操作的方法。
对于小组操作,老师的设置、调度极其重要。成功设立的小组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反之,操作不正确的小组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使课堂出现一团糟的坏局面。因此,小组的操作要正确、适度。
1、正确设立。一节课中,有时会有几个关键要素共存的现象,教师要选择适当的环节,设立深度、梯度适当的小组,这样才不浪费时间,而突出重点。
2、要求要明确。在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立都有它的目的,教师在分组前,必须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也助于小组汇报总结。
3、小组分工要到位。按照小组的具体目的和规模,小组内可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注意,小组内的分工要民主、随换角色,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锻炼。
4、成果展示要充分,评价要及时。小组汇报,成果的展示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小组活动成功与否最好的手段。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一起分享学习成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
三、小组操作的延伸。
小组操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独特的研究对象,因为它涵括了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因素。我们可以把简单的合作延伸到更广的社会中去,从“小合作”到“大合作”,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全面地发展。孟教授指出,在一个比较注重以知识和以知识考试为标准的社会里,学习多往往参加活动少,尤其是参加持续性复杂性强的活动更少。为了能考得老师满意的分数,学生往往喜欢独钻、不交流、不合作,不愿花时间去帮助别人,日积月累成疾。环境资源条件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最终决定力量的是自己。因此,教师要从小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把握自己,关照别人,使学生日后能真正立足于不断进步的社会而生存。
第五篇:第二小组议题讨论
1、关于赠机处理的讨论
第二小组参与讨论的分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在非信用销售下以“销售市场部”制单,带单价(大盘出货价),生成凭证时直接计入费用。
2、关于印花税的讨论
第二小组参与讨论的分公司关于印花税的处理差异很大,如:安徽分公司每月交纳1000元,江西分公司根据当地税务局的具体情况关系酌情交纳等。所以经过讨论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各个分公司应根据自身分公司的税务环境合理合法最低化的缴纳印花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