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瓦期等级鉴定办法
煤 矿 瓦 斯 等 级 鉴 定 办 法
国家煤矿安监局 国 家 能 源 局 2018 年 4 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加强矿井瓦斯管理,预防瓦斯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得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井工煤矿(包括新建矿井、改扩建矿井、资源整合矿井、生产矿井等)、鉴定机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
第三条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指导、协调与监督全国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得管理工作。
各级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辖区内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得监管监察工作。
第四条 煤矿企业将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由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按年度汇总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能源局,并抄送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第二章
矿井瓦斯等级划分
第五条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应当以独立生产系统得矿井为单位。
第六条 矿井瓦斯等级应当依据实际测定得瓦斯涌出量、瓦斯
涌出形式以及实际发生得瓦斯动力现象、实测得突出危险性参数等确定。
第七条 矿井瓦斯等级划分为:(一)低瓦斯矿井;(二)高瓦斯矿井;(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以下简称“突出矿井”)。
第八条
在矿井得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岩)层得矿井为突出矿井。
有下列情形之一得煤(岩)层为突出煤(岩)层:(一)发生过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得;(二)经鉴定或者认定具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得。
第九条
非突出矿井具备下列情形之一得为高瓦斯矿井,否则为低瓦斯矿井:(一)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10m3 /t;(二)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40m3 /min;(三)矿井任一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3m3 /min;(四)矿井任一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 5m3 /min。
第十条
低瓦斯矿井每 2 年应当进行一次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高瓦斯、突出矿井应当每年测定与计算矿井、采区、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并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经鉴定或者认定为突出矿井得,不得改定为非突出矿井。
第十一条
新建矿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依据地质勘探资料、所处矿区得地质资料与相邻矿井相关资料等,对井田范围内采掘工程可能揭露得所有平均厚度在 0、3m 及以上得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在可研报告中表述清楚。
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得新建矿井,建井期间应当对开采煤层及其她可能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得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工作应当在主要巷道进入煤层前开始。所有需要进行鉴定得新建矿井在建井期间,鉴定为突出煤层得应当及时提交鉴定报告,鉴定为非突出煤层得突出鉴定工作应当在矿井建设三期工程竣工前完成。
新建矿井在设计阶段应当按地勘资料、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邻近矿井瓦斯等级、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结果等综合预测瓦斯等级,作为矿井设计与建井期间井巷揭煤作业得依据。
第十二条
低瓦斯矿井应当在以下时间前进行并完成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工作:(一)新建矿井投产验收;(二)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完成;(三)改扩建矿井改扩建工程竣工;(四)新水平、新采区或开采新煤层得首采面回采满半年;(五)资源整合矿井整合完成。
第十三条 低瓦斯矿井生产过程中出现本办法第九条中所列高瓦斯矿井条件得,煤矿企业应当立即认定该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并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十四条
非突出矿井或者突出矿井得非突出煤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得,应当立即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或直接认定为突
出煤层;鉴定完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一)有瓦斯动力现象得;(二)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得;(三)相邻矿井开采得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或者被鉴定、认定为突出煤层得。
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或者按突出煤层管理得,煤矿企业应当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十五条
除停产停建矿井与新建矿井外,矿井内根据第十四条规定按突出管理得煤层,应当在确定按突出管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该煤层得突出危险性鉴定,否则,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
原低瓦斯矿井经突出鉴定为非突出矿井得,还应当立即进行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
开采同一煤层达到相邻矿井始突深度得不得定为非突出煤层。
第十六条 矿井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组分析确定为突出事故得,应当直接认定该煤层为突出煤层、矿井为突出矿井。
第三章
鉴定管理
第十七条
突出矿井(或突出煤层)鉴定工作由具备煤与瓦斯突出鉴定资质得机构承担。
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工作,由具备鉴定能力得煤矿企业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得鉴定机构承担。具体办法由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与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
第十八条 用于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或者测定得所有仪器仪表应当保证状态完好、精度满足要求、测值准确,计量仪器仪表应当在其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得有效期内使用。
第十九条 煤矿委托鉴定机构(单位)鉴定时,应当与鉴定机构(单位)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应当包括鉴定对象、内容及双方职责等。委托时不得要求特定得鉴定结果。
鉴定机构(单位)在鉴定合同生效后,高瓦斯矿井鉴定应当在2个月内完成;除新建矿井外,突出矿井(煤层)鉴定应当在4个月内完成。
第二十条
煤矿提供得基础资料、数据等必须真实、完整,并建立瓦斯鉴定档案,妥善保存鉴定过程中得原始资料。
鉴定机构按照本办法鉴定为突出煤层得,煤矿不得再委托其她鉴定机构鉴定为非突出煤层。
第二十一条
鉴定机构(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标准与执业规则等公正、诚信、科学地开展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并对其鉴定结果负责。
鉴定机构(单位)不得转让、出借、出租瓦斯等级鉴定资质,不得转包或分包瓦斯等级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
鉴定机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瓦斯等级鉴定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对鉴定程序、鉴定人员、报告审批、鉴定资料得档案管理等进行严格管控,尤其对鉴定方法、指标测定、鉴定结论等应当建立内部评审机制。
第二十三条
鉴定人员应当为鉴定机构(单位)正式员工,熟悉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与规定,具备鉴定工作所需要得专业知识与能力后方可从事鉴定工作。突出鉴定项目负责人必须从事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至少10年以上,并取得高级职称。
鉴定机构(单位)及其鉴定人员从事瓦斯鉴定活动,不得泄露被鉴定单位得技术与商业秘密等信息。
第二十四条 鉴定报告应当有被鉴定矿井(煤层)名称、鉴定机构(单位)名称、鉴定日期以及鉴定人员、鉴定负责人、审核人与授权签字人(批准人)得签字,加盖鉴定机构(单位)公章。突出鉴定报告还应当在鉴定证书中加盖突出鉴定资质章,并附鉴定资质证书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
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本省(区、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电子档案与数据库。矿井名称、鉴定结果、鉴定机构(单位)等与鉴定有关得信息应当公开。
第二十六条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开展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时,发现矿井瓦斯得实际情况明显异于矿井瓦斯等级得,应当责令矿井限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
第四章
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
第二十七条 鉴定开始前应当编制鉴定工作方案,做好仪器准备、人员组织与分工、计划测定路线等。
第二十八条 鉴定应当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在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得月份,且在矿井正常生产、建设时进行。
第二十九条 参数测定工作应当在鉴定月得上、中、下旬各取1 天(间隔不少于 7 天),每天分 3 个班(或 4 个班)、每班 3 次进行。
第三十条 鉴定时应当准确测定风量、甲烷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气压等参数,统计井下瓦斯抽采量、月产煤量,全面收集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动力现象及预兆、瓦斯喷出、邻近矿井瓦斯等级等资料。
鉴定实测数据与最近6 个月以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得监测数据、通风报表与产量报表数据相差超过 10%得,应当分析原因,必要时应当重新测定。
第三十一条 测点应当布置在进、回风巷测风站(包括主要通风机风硐)内,如无测风站,则选取断面规整且无杂物堆积得一段平直巷道作测点。每一测定班应当在同一时间段得正常生产时间进行。
第三十二条 绝对瓦斯涌出量按矿井、采区与采掘工作面等分别计算,相对瓦斯涌出量按矿井、采区或采煤工作面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 B,测定得基础数据与汇总表可参照附录 E 得格式填写。
第三十三条
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报告应当采用统一得表格格式(可参考附录E格式),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矿井基本情况;(二)矿井瓦斯与二氧化碳测定基础数据表;(三)矿井瓦斯与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四)标注有测定地点得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五)矿井瓦斯来源分析;(六)最近5年内矿井得煤尘爆炸性鉴定、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最短发火期及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等情况;
(七)瓦斯喷出及瓦斯动力现象情况;(八)鉴定月份生产状况及鉴定结果简要分析或说明;(九)鉴定单位与鉴定人员;(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
第五章
突出矿井鉴定
第三十四条 突出矿井鉴定应当首先根据实际发生得瓦斯动力现象进行,当由瓦斯动力现象特征不能确定为煤与瓦斯突出或者没有发生瓦斯动力现象时,应当采用实际测定得突出危险性指标进行鉴定。
第三十五条
煤层初次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得,煤矿应当详细记录瓦斯动力现象得基本特征或保留现场,及时检测并记录瓦斯动力现象影响区域得瓦斯浓度、风量及其变化、抛出得煤(岩)量等情况,并委托鉴定机构开展鉴定工作;或直接认定为突出煤层。
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应当指派至少2名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至少1名具有高级职称)进行现场勘测并核实有关资料。
第三十六条
以瓦斯动力现象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鉴定得,应当将现场勘测情况与煤与瓦斯突出得基本特征进行对比,当瓦斯动力现象特征基本符合附录C中得特征时,该瓦斯动力现象为煤与瓦斯突出。
第三十七条 采用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进行突出煤层鉴定得,应当将实际测定得原始煤层瓦斯压力(相对压力)、煤得坚固性系数、煤得破坏类型、煤得瓦斯放散初速度作为鉴定依据。
全部指标均符合下表所列条件得或打钻过程中发生喷孔、顶
钻等突出预兆得,鉴定为突出煤层。否则,煤层得突出危险性可由鉴定机构结合直接法测定得原始瓦斯含量等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确定,但当 f ≤0、3、P ≥0、74MPa,或0、3< f ≤0、5、P ≥1、0MPa,或0、5< f ≤0、8、P ≥1、50MPa,或 P ≥2、0MPa得,一般鉴定为突出煤层。
表 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指标 判定指标 煤得破坏类型 瓦斯放散初速度△P
煤得坚固性系数 f 煤层原始瓦斯压力(相对)P /MPa 有突出危险得临界值及范围 Ⅲ、Ⅳ、Ⅴ ≥10 ≤0、5 ≥0、74 确定为非突出煤层时,应当在鉴定报告中明确划定鉴定得范围。当采掘工程进入鉴定范围以外得,应当经常性测定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其与突出危险性相关得参数,掌握瓦斯动态。但若就是根据第十四条规定进行得突出煤层鉴定确定为非突出煤层得,在开拓新水平、新采区或采深增加超过50m,或者进入新得地质单元时,应当重新进行突出煤层鉴定。
第三十八条
采用第三十七条进行突出煤层鉴定得,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鉴定前应当制定鉴定工作方案;(二)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地点应当位于未受采动及抽采影响区域;(三)突出危险性指标数据应当为实际测定数据;(四)具备施工穿层钻孔测定瓦斯压力条件得,应当优先选择穿层钻孔;测点布置应当能有效代表待鉴定范围得突出危险性,且应当按照不同得地质单元分别布置,测点分布与数量根据煤层范
围大小、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确定,但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测点不应少于2个、沿倾向不应少于3个,并应当在埋深最大及标高最低得开拓工程部位布置有测点;(五)用于瓦斯放散初速度与煤得坚固性系数测定得煤样,应当具有代表性,取样地点应当不少于3个。当有软分层时,应当采取软分层煤样;(六)各指标值取鉴定煤层各测点得最高煤层破坏类型、煤得最小坚固性系数、最大瓦斯放散初速度与最大瓦斯压力值;(七)所有指标测试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第三十九条
当鉴定为非突出煤层时,应当充分考虑测点分布、地质单元、瓦斯赋存规律、地质构造分布、采区边界、开拓标高、采掘部署等因素,合理划定鉴定范围。
第四十条 鉴定报告应当对被鉴定矿井、煤层给出明确得结论,并包括鉴定证书、鉴定说明书与附件三部分。
鉴定证书以表格形式列出被鉴定矿井及煤层名称、鉴定依据、关键测定参数、鉴定结论(含范围)、鉴定机构、鉴定日期、鉴定人员签字。
鉴定说明书中应当包含矿井概况、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情况或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测定情况及测定结果可靠性分析、确定就是否为突出矿井(煤层)得主要依据及鉴定结论、应当采取得措施及管理建议。采用突出危险性指标鉴定时还应当包含瓦斯参数测点、煤样取样点布置图、关键瓦斯压力上升曲线图、鉴定范围图等。
采用突出危险性指标鉴定时,附件应当含有仪器仪表检定证
书、突出危险性指标实验测试报告等。
第四十一条 煤与二氧化碳突出煤层得鉴定参照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得鉴定方法进行。
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岩层得鉴定依据为实际发生得动力现象,当动力现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时,应当确定为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岩层:(一)在炸药直接作用范围外,发生破碎岩石被抛出现象;(二)抛出得岩石中,含有大量得砂粒与粉尘;(三)产生明显动力效应;(四)巷道二氧化碳(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五)在岩体中形成孔洞;(六)岩层松软,呈片状、碎屑状,岩芯呈凹凸片状,并具有较大得孔隙率与二氧化碳(瓦斯)含量。
第六章
鉴定责任
第四十二条
在鉴定过程中,煤矿提供得相关数据及图纸资料等与实际不符、弄虚作假甚至干扰鉴定工作,导致矿井瓦斯等级降低得,应当由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部门撤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鉴定机构应当对鉴定结果负责;出具虚假鉴定报告得,应当由资质发放部门吊销其鉴定资质,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列附录A至附录E为本办法得一部分。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8年4月27日起施行。
录 附录 A
名词解释 矿井瓦斯等级:根据矿井得瓦斯涌出量与涌出形式等所划分得矿井瓦斯危险程度等级。
突出煤(岩)层: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得煤(岩)层或者经过鉴定、认定为有突出危险得煤(岩)层。
煤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在矿井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岩)层得矿井。
正常生产条件:测定区域(矿井、煤层、翼、水平或采区)得实际产量(包括回采与掘进煤产量)达到该区域核定(设计)产量或正常产量 60%以上得条件。
非突出煤(岩)层:未被鉴定或认定为突出煤(岩)层得煤(岩)层。
非突出矿井:矿井开拓、生产范围内得煤(岩)层均为非突出煤(岩)层得矿井。包括低瓦斯与高瓦斯矿井。
高瓦斯矿井等级鉴定:根据实际测定得瓦斯涌出量、瓦斯涌出形式等确定就是高瓦斯矿井或低瓦斯矿井得工作。
三期工程:从施工采区车场开始到整个采区布置得掘进工程,包括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采区变电所、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切眼、运煤通道等工程。
瓦斯喷出: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钻孔或爆破孔中大量涌出瓦斯(二氧化碳)得异常涌出现象。在 20m 巷道范围内,涌出瓦斯(二氧化碳)量大于或等于 1、0m 3 /min 且持续 8h 以上时定为瓦斯(二氧化碳)喷出。
瓦斯动力现象:指煤矿井下发生得有瓦斯参与或伴随大量瓦斯涌出,且产生明显动力效应得现象。
地质单元:指地质特征相近、未受大得地质构造阻隔得整片煤层区域。在同一地质单元内,有基本相同得煤质与相近似得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破坏程度、软分层厚度等,区域内煤层基本连续,瓦斯能够沿煤层在区域内顺利流动。
喷孔:钻孔施工过程中,在瓦斯压力得作用下,从钻孔短时、断续喷出瓦斯与煤粉,且喷出距离一般大于 0、5m 得异常动力现象。
录 附录 B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中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 B1
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
矿井、采区或工作面等测定区域绝对瓦斯涌出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该区域涌出得瓦斯总量,取鉴定月 3 个测定日中最大得日平均值。绝对瓦斯涌出量为井巷风排瓦斯涌出量与抽采瓦斯量之与。风排瓦斯涌出量为所有进、回风测点瓦斯流量之差,当测定区域有多个进、回风巷道时,绝对瓦斯涌出量包括所有通风回路瓦斯涌出量之与;抽采瓦斯量取当月抽采瓦斯量(包括地面、井下抽采量)得平均值(不包括排放到测定区域回风巷得局部抽采瓦斯量)。测定日每个通风回路得绝对瓦斯涌出量可按照公式(1)计算:
(1)
式中: q 绝 ——测定区域绝对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总量,m 3 /min;q 抽 ——测定区域抽采瓦斯(或二氧化碳)纯量,m 3 /min,取鉴定月得平均值;q 排 ——测定区域日平均风排瓦斯(或二氧化碳)量,m 3 /min。
(2)
式中: n——班制,矿井采用三班制时 n=3,矿井采用四班制时 n=4;i——测定班序号,采用三班制得矿井 i=1,2,3;采用四班制得矿井 i=1,2,3,4;q 排 i ——第 i 班得风排瓦斯(或二氧化碳)量,m 3 /min;Q 回 i ——第 i 班回风巷风流中得风量,取当班测定 3 次得平均值,m 3 /min;C 回 i ——第 i 班回风巷风流中得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取当班测定 3 次得平均值,%;Q 进 i ——第 i 班进风巷风流中得风量,取当班测定 3 次得平均值,m 3 /min;C 进 i ——第 i 班进风巷风流中得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取当班测定 3 次得平均值,%。
B2
相对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 矿井、采区、采煤工作面得相对瓦斯涌出量为测定日中日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值与月平均日产煤量得比值。相对瓦斯涌出量可按公式(3)计算:
q 相 =1440×q 绝 max /D
(3)
式中: q 相 ——相对瓦斯涌出量,m 3 /t;q 绝 max ——测定日中日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值,m 3 /min;D——月平均日产煤量,t/d。
录 附录 C
煤与瓦斯突出基本特征与突出后抛出 煤量与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 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煤与瓦斯突然喷出(以下简称突出)、煤得压出伴随瓦斯涌出(以下简称压出)与煤得倾出伴随瓦斯涌出(以下简称倾出)3 种类型,其基本特征如下: C1 突出得基本特征:(一)突出得煤向外抛出得距离较远,具有分选现象;(二)抛出煤得堆积角小于自然安息角;(三)抛出煤得破碎程度较高,含有大量碎煤与一定数量手捻无粒感得煤粉;(四)有明显得动力效应,如破坏支架,推倒矿车,损坏或移动安装在巷道内得设施等;(五)有大量得瓦斯涌出,瓦斯涌出量远远超过突出煤得瓦斯含量,有时会使风流逆转;(六)突出孔洞呈口小腔大得梨形、舌形、倒瓶形、分岔形或其她形状。
C2 压出得基本特征:(一)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得整体位移与煤有一定距离得抛出,但位移与抛出得距离都较小;(二)压出后,在煤层与顶板之间得裂隙中常留有细煤粉,整体位移得煤体上有大量得裂隙;(三)压出得煤呈块状,无分选现象;(四)巷道瓦斯涌出量增大,抛出煤得吨煤瓦斯涌出量大于 30m 3 /t;(五)压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得楔形、半圆形孔洞。
C3 倾出得基本特征:(一)倾出得煤按自然安息角堆积、无分选现象;(二)倾出得孔洞多为口大腔小,孔洞轴线沿煤层倾斜或铅锤(厚煤层)方向发展;
(三)无明显动力效应;(四)常发生在煤质松软得急倾斜煤层中;(五)巷道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加,抛出煤得吨煤瓦斯涌出量大于 30m 3 /t。
C4 瓦斯动力现象抛出煤量与瓦斯涌出量计算 原则与方法:(一)抛出得煤量指由瓦斯动力现象抛出得煤量。煤量可按照实际清理出得煤量为准,或按照煤炭得堆积体积计算。计算时堆积煤炭得密度取值范围为 0、8~1、0t/m 3 ,抛出煤炭得粒度差别较大时,可分段按照不同堆积密度计算。
(二)抛出煤得瓦斯涌出量为发生瓦斯动力现象后回风巷中得瓦斯从升高开始,截至恢复到瓦斯动力现象发生前状态得增量。对瓦斯涌出量长时间不能恢复到瓦斯动力现象发生前得瓦斯涌出状态得,计算截止时间为瓦斯涌出量降到 1、0m 3 /min 时或瓦斯涌出量降到稳定状态时。
(三)瓦斯涌出量可根据工作面、采区、水平或总回风流中得瓦斯浓度与风量得测定值计算,并应当尽量选用瓦斯浓度测值没有超过测量仪器(或传感器)量程得测点资料,当发生瓦斯逆流或局部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时,可选用采区或总回风流中得测点资料计算。瓦斯涌出量可根据瓦斯浓度与风量得测值变化规律,采用曲线拟合后再积分得方法或者采用分段取平均值得方法计算。
录 附录 D
煤得破坏类型分类表 破坏类型 光泽 构造与构造特征 节理性质 节理面性质 断口 性质 手试强度 Ⅰ类(非破坏煤)亮与半亮 层状构造,块状构造,条带清晰明显 一组或二三组节 理, 节理系统 发 达, 有次序 有 充 填 物(方 解石),次生面少,节理、劈理面平整 参差阶状,贝状,波浪状 坚硬,用手难以掰开 Ⅱ类(破坏煤)亮与半亮 1、尚未失去层状,较有次序;2、条带明显,有时扭曲,有错动;3、不规则块状,多棱角;4、有挤压特征 次 生 节 理 面多,且不规则,与原生节理呈网状节理 节理面有擦纹、滑皮。节理平整,易掰开 参差多角 用手极易剥成小块,中等硬度 Ⅲ类煤(强烈破坏煤)半亮与半暗 1、弯曲呈透镜体构造;2、小片状构造;3、细小碎块,层理紊乱无次序 节理不清 ,系统不发达 ,次生节理密度大 有大量擦痕 参差及粒状 用手捻之可成粉末、碎粒 Ⅳ类煤(粉碎煤)暗淡 粒状或小颗粒胶结而成,形似天然煤团 无 节 理, 成粘块状
粒状 用手捻之可成粉末 Ⅴ类煤(全粉煤)暗淡 1、土状构造,似土质煤;2、如断层泥状
土状 易捻成粉末,疏松 录 附录 E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参考格式 E1 封面格式:
E2
封一格式:
E3 鉴定人员表格式: 矿 矿
井
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人员表 鉴定岗位 姓名 职称 专业 主要工作 签字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E4 报告内容格式: 1、矿井基本情况 矿井交通位置、隶属关系:
矿井煤层、地质构造概况: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 矿井开拓、开采概况:
矿井通风、瓦斯概况:
矿井历年瓦斯等级鉴定情况: 注 注: 篇幅不够可续页、瓦斯与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基础数据表
矿
井
年
月 测点名称 气体名称 旬别 日期 第一班 第二班 第三班 第四班 日平均风排量(m 3 /min)抽采瓦斯量(m 3 /min)涌出总量(m 3 /min)月工作天数(d)月产 煤量(t)说明 风量(m 3 /min)浓度(%)涌出量(m 3 /min)风量(m 3 /min)浓度(%)涌出量(m 3 /min)风量(m 3 /min)浓度(%)涌出量(m 3 /min)风量(m 3 /min)浓度(%)涌出量(m 3 /min)
瓦斯 上
中
下
二氧化碳 上
中
下
瓦斯 上
中
下
二 氧化碳 上
中
下
说明:1、月产量就是指测定区域得月总产量;2、根据需要可增加续表。、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报告表
矿
井
年
月
矿井、采区、工作面名称 气体名称 三旬中最大一天得涌出量(m 3 /min)月实际工作日数(d)月产煤量(t)月平均日产煤量(t/d)相对 涌出量(m 3 /t)矿井瓦斯等级 上年度 瓦斯等级 上年度 矿井瓦斯涌出量 说明 风排量 抽采量 总量 绝对量(m 3 /min)相对量(m 3 /t)矿井 瓦斯
二氧化碳
瓦斯
二氧化碳
注 注: 可加续表。、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及测点布置情况
注 注: 通风系统复杂时可加页、矿井瓦斯来源分析 矿井瓦斯来源分析及说明: 6、矿井煤尘爆炸性鉴定情况
情况说明:
复印件粘贴处:、矿井火灾及煤层 最短发火期、自燃倾向性鉴定情况
情况说明:
复印件粘贴处:、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喷出情况
瓦斯突出、喷出发生及鉴定情况:、鉴定月生产状况及鉴定结果简要分析
当月生产状况:
鉴定结果简要分析:、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m 3 /min)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m 3 /t)
采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m 3 /min)
掘进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m 3 /min)
瓦斯动力现象情况
瓦斯喷出情况
鉴定月矿井生产状况
上年度瓦斯等级
本年度鉴定瓦斯等级
鉴定机构(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劳动能力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等级鉴定
【伤残鉴定申请书】关于劳动能力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能力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一)、申报与受理
1、条件与范围:
(1)、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伤情相对稳定或者停工留薪期满仍不能工作的;
(2)、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
(3)、工伤与职业病职工劳动能力及护理依赖程度鉴定;
(4)、工伤职工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确认以及工伤停工留薪期满后或者旧伤复发仍需治疗的确认;
(5)、工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劳动能力鉴定;
(6)、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的鉴定;
(7)、上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的鉴定。
(二)申报要求:
1、用人单位在征询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意见后,向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
2、用人单位不申请的,工伤职工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可以直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
(三)申请鉴定需提供如下材料:
申请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按照要求填写《苏州市职工因工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表》,并附以下材料:
1、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2、伤残职工身份证复印件和近期1寸照片一张;
3、伤残职工完整的原始病历、诊断结论等材料复印件;
4、工伤认定决定书,患职业病者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5、工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劳动能力鉴定,需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被鉴定人与工亡职工之间直系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四)受理
1、申请人符合鉴定条件并提供材料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受理,并按省苏价费156号文件规定收取劳动鉴定费;对材料不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补正。
2、根据工伤职工伤残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并出具《劳动鉴定体检预约通知单》。
为使劳动能力鉴定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工伤或患职业病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技术鉴定,在总结分析10余年工伤评残实践经验基础上,对GB/T 16180 —1996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与我国劳动能力鉴定法规制度相配套,将原标准更名为《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并对以下技术原则作了调整:
——增加了总则中4.1.3医疗依赖的分级判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工伤、职业病证明的规定;
——取消了总则中关于重新鉴定的规定;
——伤残类别增加了十二指肠的损伤,同时取消了单列的耳廓缺损;
——智能减退改为智能损伤,增加记忆商(MQ)判定指标;
——取消了利手与非利手的表述;
——增加了低氧血症的判断标准;
——增加了活动性肺结核诊断要点的判定;
——增加了大血管的界定;
——增加了瘢痕诊断的界定;
——增加了贫血诊断标准与分级;
——修订了6.4.1肝功能损害的判定与分级;
——修订了6.5.4中毒性肾病和6.5.5肾功能不全的判定指标;
——取消了辅助器具如安装假肢的表述;
——修订了人格改变的判定基准指标;
——全身瘢痕的最低下限由≤30%修改为<5%,但≥1%;
——对附录A判定基准补充的A.1智能损伤表述内容作了调整;
——取消了判定基准补充的A.3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的表述,同时增加了“与工伤、职业病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认定”的表述;
——伤残条目由470条调整为572条;
——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对“于国家社会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后……”的表述改为“于国家工伤保险法规所规定的停工留薪期满……”,达到与相关法规相衔接,以便于判断与执行,鉴定材料《劳动能力等级鉴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北京市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安定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北京市安贞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以及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安寿、李舜伟、田祖恩、张寿林、游凯涛、鲁锡荣、朱秀安、杨秉贤、安宗超、白连启、陈秉良、刘磊、吕名端、宫月秋、姜宏志、李锦-涛、李忠实、梁枝松、沈祖尧、隋良朋、孙家帮、严尚诚、杨和均、于庆波、赵金垣、左峰、张敏、陈泰才、任广田、赵振华。
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劳动等级鉴定
劳动等级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劳动等级鉴定。它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工伤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工伤伤残等级鉴定
2、因病办理病退鉴定
3、委托鉴定
3-1非法用工、童工及聘用退休人员发生公伤;
3-2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委托超过公伤认定时限的;
3-3因公负伤职工旧伤复发有争议的因果关系确认;
3-4因公负伤与疾病界限不明的因果关系确认;
3-5外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委托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
3-6法院、劳动仲裁、信访等部门委托按公伤鉴定标准鉴定处理的;
劳动能力鉴定(7张)
申报劳动能力鉴定所需的常规材料及要求
(1)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表上贴上本人的一寸近期免冠照片,若有单位负责则压照片盖上单位公章;个人申请需提供单位名称、单位详细地址、单位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并且当场通知单位联系人。
(2)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3)携带被鉴定人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4)提供完整连续的病历材料
其中,住院的需要提供住院病志原件(持患者本人身份证到医院病案室复印病志,同时加盖医院病案管理专用章之后即病志原件),原件被鉴定中心保留,再用可以再去病案室再提。
未住院的需提供急诊或门诊的病志原件并复印件、诊断书及辅助检查报告单原件并复印件,审核原件保留复印件。
特殊伤病情况需额外提供的申报资料及要求
(1)精神疾病需额外提供由专门的精神病医院开具的《医学精神病鉴定书》原件及复印件。
(2)智能损伤需提供智商、记忆商测定报告。
(3)听力受损需提供电测听、带******值,的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报告。
(4)工伤职业病需提供指定医院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
申请工伤鉴定的医疗期规定
申请工伤鉴定时需满足最低的医疗期
1-2个月:头皮裂伤、血肿;
3个月:颅骨,颅底骨折,头面部骨折,上肢骨折,肋骨骨折,横突、棘突、椎板骨折,截肢(指、趾),软组织挫伤,脑震荡,脏器挫伤保守治疗,烧伤(小面积、浅度),眼科一般性疾病(除外伤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球内异物外),耳鼻咽喉一般性疾病(除鼻及鼻窦良性肿瘤),口腔一般性疾病(除口腔额面部严重软组织挫伤);
6个月:骨盆骨折,下肢骨折,椎体骨折,脑挫裂伤,脏器破裂手术,烧伤(大面积、深度),眼科(伤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球内异物外),鼻及鼻窦良性肿瘤,口腔额面部严重软组织挫伤;
1年:气管外伤,股骨颈骨折,脑出血
1.5年: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
因病鉴定申请时需满足的医疗期规定
(1)癫痫并脑外伤及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器质性精神疾病需病史2年以上。
(2)普通精神疾病需病史5年以上;双向情感障碍虚年病史以上并且男性年龄需达到50周岁以上,女性要45周岁以上。
(3)恶性肿瘤及癌症无病程要求。
(4)其它疾病医疗期一年以上。
注意:同一疾病自上次鉴定结论做出之日起一年内不能重复申请因病鉴定(恶性肿瘤病情加重的除外),超过一年的需提供病情加重的病志资料。
法律规定
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中有关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一级
1)极重度智能损伤;
2)四肢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
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
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双下肢及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活动功能丧失;
10)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11)肺功能重度损伤和呼吸困难Ⅳ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
12)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13)小肠切除≥90%;
14)肝切除后原位肝移植;
15)胆道损伤原位肝移植;
16)全胰切除;
17)双侧肾切除或孤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18)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
19)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
第四篇:工伤等级鉴定
工伤等级鉴定
1、一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以下12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一级工伤或职业病;
(1)极重度智能减退;
(2)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3)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4)四肢瘫肌力3极或三肢瘫肌力2级;
(5)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双下肢及一上肢瘢痕畸形,功能丧失;
(10)小肠切除90%以上;
(11)肝节除后原位肝移植;
(12)双侧肾切除或孤立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工伤等级鉴定。
2、二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以下34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二级工伤或职业玻
(1)重度智能减退;
(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2,或视野<=8%(半径<=5();
(4)双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
(5)双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
(6)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7)静止状态下或仅轻微活动即有呼吸困难;
(8)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
(9)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
(10)双下肢高位缺失;
(11)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2)双膝双踝僵直于非功能位;
(13)双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
(14)双膝、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15)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6)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
(17)心功能不全三级;
(18)一侧全肺切除并胸改术,呼吸困难3级;
(19)肺功能重度损伤;
(20)呼吸困难4级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
(21)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2)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3)肝功除3/4,并有常规肝功能重度损害;
(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i综合症;
(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26)胆道损伤致重度肚功能损害;
(27)全胰切除;
(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术后;
(29)急性白血病;
(3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Ⅱ型);
(31)食管闭锁或切除后,摄食依赖胃造瘘者;
(32)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物吻合术;
(33)孤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3、三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以下37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三级工伤或职业玻
(1)精神病性症状表现为危险或冲动行为者;
(2)面部重度毁容;
(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5或视?lt;=16%(半径<=10();
(4)双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或半径<=10();
(5)一侧眼球摘除或眶内容剜出,另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24%(或半径<=15);
(6)同侧上、下颌骨完全性缺损;
(7)一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8)一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9)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造口;
(10)截瘫肌力3级;
(11)偏瘫肌力3级;
(12)双手全肌瘫肌力3级;
(13)完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14)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
(15)双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6)一侧肘上缺失(利侧);
(17)利手缺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8)利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9)双髋、双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0)一侧髋、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1)非同侧腕上,踝上缺失;
(22)非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4)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改形术后;
(25)一侧胸改术后(切除6根肋骨以上);
(26)尘肺Ⅲ期;
(27)尘肺Ⅱ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8)尘肺Ⅰ期、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29)放射性肺炎后,两叶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30)肝切除2/3,并肝功能中度损害;
(31)粒细胞缺乏症;
(32)全胃切除;
(33)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34)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5)双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6)永久性尿管腹壁造瘘,工伤鉴定《工伤等级鉴定》。
4、四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以下58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四级工伤或职业玻
(1)中度智能减退;
(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社交能力者;
(3)癫痫重度;
(4)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70%;
(5)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32%(或半径<=20();
(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1;
(7)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32%或半径<=20(;
(8)双耳听力损失<=91Dbhl;
(9)牙关紧闭或因食管狭窄只能进流食;
(10)一侧上颌骨缺损1/2,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
(11)下颌骨缺损长6cm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
(12)双侧颞下登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
(13)舌缺损>全舌的2/3;
(14)双侧完全性面瘫;
(15)甲状腺功能重度损害;
(16)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害;
(17)单肢瘫肌力2级;
(18)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19)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
(20)中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21)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
(22)利手前臂缺失;
(23)利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部分功能丧失;
(24)一侧肘上缺失(非利侧),不能安装假肢;
(25)一侧膝以下缺失,不能装假肢,另一侧前足缺失;
(26)一侧膝以上缺失,不能假肢;
(27)一侧踝以下缺失,另一足畸形行走困难;
(28)双膝以下缺失或无功能;
(29)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流食者;
(30)瓣膜置换术后;
(31)心功能不全二级;
(32)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需安装起博器者);
(33)一侧全肺切除术后;
(34)肺功能中度损害;
(35)肺叶切除后并部分胸改术;
(36)尘肺Ⅱ期;
(37)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
(38)呼吸困难3级;
(39)肝切除2/3;
(40)肝切除1/2,肝功能轻度损害;
(41)胆道损伤致中度肝功能损害;
(42)胰次全切除,胰岛素依赖;
(43)再生障碍性贫血;
(44)慢性白血病;
(45)小肠切除3/4,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46)小肠切除2/3,包括回盲部分切除;(47)全结肠、直肠、肛-门切除,回肠造瘘;
(48)外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
(49)肾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50)输尿管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51)永久性膀胱造瘘;
(52)重度排尿障碍;
(53)神经原性膀胱,残余尿>=50mL;
(54)尿道狭窄,需定期行扩张术;
(55)双侧肾上腺缺损;
(56)未育妇女双侧卵巢切除;
(57)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减退;
(58)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5、五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以下60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五级工伤或职业玻
(1)完全运动性失语;
(2)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
(3)脑脊液瘘,不能修补;
(4)面部轻度毁容;
(5)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40%(或半径<=25();
(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2;
(7)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1;
(8)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9)一侧眼球摘除者;
(10)双耳听力损失>=81Dbhl;
(11)鼻缺损1/3以上;
(12)一般活动及轻工作时有呼吸困难(喉原性);
(13)一侧上颌骨缺损1/4,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平方厘米;
(14)下颌骨缺损长4cm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平方厘米;
(15)上或下唇缺损>1/2;
(16)面颊部洞穿性缺损>20立方厘米;
(17)舌缺损<2/
3、>1/3’
(18)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或有椎管狭窄者;
(19)四肢瘫肌力2级;
(20)单肌瘫肌力3级;
(21)双手部分肌瘫肌力2级;
(22)利手全肌瘫肌力3级;
(23)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24)非得手前臂缺失;
(25)非利手功能完全丧失;
(26)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
(27)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
(28)一手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钻研指功能缺失;
(29)一手功能完全丧失;
(30)双前足缺失或双前足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31)一髋(或一膝)功能完全丧失;
(32)莫氏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33)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不需安起博器者);
(34)瓣膜置换术后;
(35)双肺叶切除;
(36)肺功能中度损伤;
(37)呼吸困难3级或paO278~10.7kpa;
(38)肝切除1/2;
(39)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40)青年脾摘除;
(41)胰切除2/3;
(42)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倾向(<=4×1010/L)
(43)胃切除3/4;
(44)小肠切除2/3,保留回盲部;
(45)直肠、肛-门、结肠产分切除,结肠造瘘;
第五篇:伤残等级鉴定
伤残等级鉴定
评定总则3.1评定原则
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伤残等级鉴定。
3.2评定时机
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
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3.3评定人条件:
评定人应当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
3.4评定人权利和义务
3.4.1评定人权利
a)有权了解与评定有关的案情和其他材料;
b)有权向当事人询问与评定有关的问题;
c)有权依照医学原则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要求进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
d)有权因专门知识的限制或鉴定材料的不足而拒绝评定。
3.4.2评定人义务
a)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检验和记录;
b)正确及时地作出评定结论;
c)回答事故办案机关所提出的与评定有关的问题;
d)保守案件秘密;
e)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回避原则的规定;
f)妥善保管提交评定的物品和材料。
3.5评定书
3.5.1评定人评定结束后,应制作评定书并签名。
3.5.2评定书包括一般情况、案情介绍、病历摘抄、检验结果记录、分析意见和结论等内容。
3.6伤残等级划分
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伤残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伤残等级
4.1Ⅰ级伤残
4.1.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植物状态;
b)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d)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4.1.2头面部损伤致:
a)双侧眼球缺失;
b)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4.1.3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4.1.4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4.1.5胸部损伤致:
a)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b)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1.6腹部损伤致:
a)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b)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4.1.7肢体损伤致:
a)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
b)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
c)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三肢完全丧失功能;
d)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二肢完全丧失功能,第三肢丧失功能50%以上;
e)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二肢完全丧失功能;
f)三肢完全丧失功能,伤残鉴定《伤残等级鉴定》。
4.1.8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4.2Ⅱ级伤残
4.2.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才能完成;
b)完全性失语;
c)双眼盲目5级;
d)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
e)偏瘫或截瘫(肌力2级以下)。
4.2.2头面部损伤致:
a)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3级以上;
b)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4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4级以上,另一眼盲目5级;
c)双眼盲目5级;
d)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
e)全面部瘢痕形成。
4.2.3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障碍。
4.2.4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碍。
4.2.5胸部损伤致:
a)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畸形,呼吸功能障碍;
b)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2.6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重度障碍。
4.2.7肢体损伤致:
a)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
b)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完全丧失功能;
c)二肢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4.2.8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8%以上。
4.3Ⅲ级伤残
4.3.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重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b)严重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大发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周七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三次以上;
c)双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
d)严重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e)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f)偏瘫或截瘫(肌力3级以下);
g)大便或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3.2头面部损伤致:
a)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3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低视力2级;
b)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3级以上,另一眼盲目4级以上;
c)双眼盲目4级以上;
d)双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直径小于5°);
e)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24枚以上;
f)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
g)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
h)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
i)面部瘢痕形成80%以上。
4.3.3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4.3.4颈部损伤致:
a)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完全丧失;
b)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4.3.5胸部损伤致:
a)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粘连或胸廓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b)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器质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Ⅰ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3.6腹部损伤致:
a)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b)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中度障碍;或双侧肾功能重度障碍。
4.3.7盆部损伤致:
a)女性双侧卵巢缺失或完全萎缩;
b)大便和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3.8会阴-部损伤致双侧睾-丸缺失或完全萎缩。
4.3.9肢体损伤致:
a)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
b)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
c)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一肢完全丧失功能;
d)一肢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丧失功能50%以上。
4.3.10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0%以上。
4.4Ⅳ级伤残
4.4.1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中度智力缺损(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b)严重运动性失语或严重感觉性失语;
c)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4级以下);
d)偏瘫或截瘫(肌力4级以下);
e)阴-茎勃起功能完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