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地产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论文
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速度比较慢,相关法律也不是很健全,我国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大公司还没有意识到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要性,所以我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然而还有一部分大公司之所以能健康平稳的发展,就是因为它们意识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建设公司的未来、展示沟通利益相关者、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也需要房地产上市公司主动披露信息。目前,自愿性信息披露和强制性信息披露相结合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向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效且真实,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2.1 法律层面
2.1.1 缺乏公认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则及制度
就我国的现状来看,一大部分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对于主动自愿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还没有达到重视程度,信息披露程度也仅仅局限于形式主义,然而这样的信息披露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损失和错误的投资,因此,颁布一部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形式、内容、主体、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强制性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使房地产上市公司能够自觉自愿的信息披露而不只是形式的内容。
2.1.2 信息披露方式不明确
目前看来有些企业把内部控制体现在年度报表中,用年度报表对信息开始披露,这样的年度报表不仅内容模糊而且这样公布的信息很难给投资者想要的主要信息。还有一些企业公布的只是企业自身的评估报告和外部审计对企业进行的建议,信息公布的相对集中可是依旧不能体现出实质性的信息。加大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布实质性进行规范才是当下问题解决方案,应把内务控制所公布的信息的被动性变成主动性。
2.2 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因素
2.2.1 公司管理者认识不到位
在信息披露中,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公司的管理者,管理者的决定影响着信息披露的质量高低,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上市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披露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多重要:
首先是管理层的认识有局限性,然后是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则约束,从而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下降;还有一部分上市企业,担心投资者看到自己公司的缺陷,所以只披露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规避不利的信息。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对信息披露质量的不小的影响,到一些信息失真,混淆了投资者的视线。
2.2.2 成本因素
房地产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肯定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比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评价报告的成本,这都是导致公司对信息披露放松和懈怠的因素。
由于我国现阶段是采用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肯定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为了可以节约成本,一些上市企业就会选择性的进行信息披露或者随意披露无关的信息,对管理层来说节约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2.2.3 商业机密
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如果内容真实可靠,肯定会触及到商业秘密,由于内部控制信息与公司的商业秘密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上市公司的资金随时在运转,企业合并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股权变更也有可能发生,所以以前的管理层随时都有可能把信息泄露出去;有两种情况可以分析:
第一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把对自己公司不好的因素全部当成商业秘密,不披露;第二种是真的有对公司极其重要的信息,也就是真正的商业秘密,管理者一定会小心谨慎减少对商业秘密的披露。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建议
3.1 法律制度层面
3.1.1 将涉及内部控制信息的相关政策制度化
目前,财政部、银监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公布了现有的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然后上市企业根据自己的意愿遵守这些推广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样的形式完全靠企业自觉,相反,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开始较早的某些国家,这些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将会被提高到国家法律层面,以此引起企业的重视,避免企业制造虚假信息和保障对信息使用的安全。
所以,我国应当设置相关的条文采用法律的手段,并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定有正文的形式,并且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
3.1.2 细化法规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我国上市的房地产行业从 2010 年各部委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都在规范进行内控的信息披露,但对于现在的情况,各家公司层次不齐的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内容和形式,无论是格式还是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的相关政策如《上海交易所指引》和《深圳交易所指引》规定,尽管都要求上市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对外披露,同时对有用的信息作出详细说明,但是政策上并没有强调企业应该对哪些信息作出具体的披露。
特别是对于上市房地产企业,现阶段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时间和渠道都是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自主设定的,这种设定给存在较大内控缺陷的企业带来了快捷,同时,帮助这些企业隐瞒了对其不利的信息,导致投资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故而,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这一部分应当由政府统一规定并有针对性和强制性的要求。
3.1.3 针对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缺陷信息披露方面制定更加严格标准
综上所述,企业内控缺陷上面的信息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为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力应当及时的发现,正确的改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同时企业的动态可以被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及时掌握,信息使用者会据此做出投资或价值的合理判断,综合考量,企业的公众形象和价值形象会得到提升。
不过现在的一些企业对此并不是太上心,只是重在完善自身制度、防范风险,然而信息披露的缺陷做得远远不够。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整改在现阶段来说由显重要。
根据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当调研走访不同的行业,进行细致由自身培养专业人才,再通过第三方的专家,掌握风险与困难在实行过程中的启示,同时关注各行业运行模式、经营特点、面临的风险等不同方面。然后,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根据掌握的实际信息评估出台细则和标准,与此同时,企业联盟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采用这种手段,从而提高上市房地产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上的操作效力和执行能力。
3.2 监管层面
3.2.1 加强对房地产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监管力度
实践过程中企业存在着不认真态度信息披露,甚至披露虚假的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完整以及甚少说明内控缺陷情况,出于对成本或是投资者因素的考虑,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第三方可以审计政府推出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因此,企业为了进一步约束、规范在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应该由政府加大监管力度,企业上报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该被严格审核,核查审计报告,避免互相串通,保证信息的可靠。
另外,利用法律对严厉的制止和惩罚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行为,根据利害程度设定具体的条文对不同行为处不同惩罚,使得企业自身能够认识到严重性,从而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提供高质量的内控信息,以此来保证投资者和信息读取者的权益。
3.2.2 加强对中介机构独立审计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
根据了解社会上的一些信息,有些上市企业把自身的内部控制相关业务和一些审计业务都交给了会计师事务所去操作。但是根据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查阅,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它们又想了个办法,就是以事务所为介质用原来的方法又创立了新的模式用来绕过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在这中间可能也存在不正当的买卖审计意见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不被认可的,而且这也违背了道德的底线,同时也违反了独立性的审计原则,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受到影响,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所以,国家应该增大对第三方审计的监督管理并对审计部门设立强制性的道德规范,并严禁再出现此类情况的发生,必须保证审计意见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李明辉。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J].审计研究,2009(3):42-46.[2]李明辉。试论自愿性信息披露[J].财经论丛,2007(7):70-75.
第二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内容不真实
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招股说明书过度包装造成盈利预测偏差严重。如1997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足 7% 的情况下,新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前三年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40% 以上,有的公司竟然达到100%,很显然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中有不少水分。
⑵模糊收入概念,人为操纵利润。有的公司将含税收入放入会计报表对外报出,导致对外报出利润与真实利润相差甚远;有的公司根据使用对象来公布收入。如青岛双星旗下的华青轮胎2002年经营数据有四个版本,真假难辩。
⑶伪造资产、虚构利润,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如国内 银广夏”、“东方电子”、“蓝天股份”的造假事件使得会计报表不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成绩单,而是一小撮人在那里玩的“数字游戏”。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均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要求做到内容充分、完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披露有关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第二,规避不利事实,对有利于本公司的信息过分披露。第三,分部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连续的,因而有关公司的信息的产生也是连续的。由于受到技术手段、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限制,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呈现周期性。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按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4.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
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本应慎之又慎,但一些上市公司却不顾损害公司形象,披露信息时极为随意。有的上市公司在公布定期报告时不严肃,公布之后不断地打“补丁”。2005年就有百余家公司就各自的中报发布了补充报告,个别公司的 补丁”使公司的盈利出现“缩水”,甚至盈转亏。如大唐电信。
5.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额外负担,对信息披露总是抱着能少则少、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的心态,而不是主动、自愿地去披露有关信息。这说明上市公司在其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不愿让社会公众知道的阴暗面。
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公司利益的推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得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各种利益冲动一直有增无减。
第二,公司股东的产权约束弱化。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现代产权制度还不能通过改革一步到位,其中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很难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而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股东分散,也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从而造成这些公司的管理权失控,以致给利润操作者以可乘之机。
第三,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
(二)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外在原因
1.会计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仍然是不完全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由于会计实践和经济创新行为的层出不穷,实践中经常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情况。第二,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第三,有关规定政出多门。由于会计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则由证监会制定,相关规定之间有时并不十分和谐统一,这也给信息披露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
脱胎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大都由国有企业通过剥离、并购和包装上市等方式转制而来,这种以剥离、拼凑资产、乱作账,以符合上市标准的非规范上市操作导致这一时期的上市公司质量普遍较差。那些质量不达标,靠披露虚假信息蒙混上市的公司,上市以后为了保住“壳”资源或达到更进一步的目的,迫不得已还要继续披露虚假信息,从而进入作假的恶性循环。
3.利益诱惑
这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上市的诱惑。为了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有些公司或者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或者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或者进行虚假陈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发布不实信息,以此获得上市资格。其次,是配股的吸引。为了获得配股资格以满足对资金的持续需求,有些公司往往粉饰会计数据,进而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
4.监管不力、处罚不重
这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重要原因。首先,职业审计界的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造成有大量的未经严格把关的不实信息得以对外披露。其次,信息披露违规的法律责任体系存在缺陷。对违法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责任人较少因其违法行为而受到处罚或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与信息披露违规所带来的收益相比,违规成本仅是“沧海一粟”。因此,行政处罚对上市公司信息违规披露的遏制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三、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策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入手。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素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绝对作用,对企业产生深
远影响,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的聘用、评估、升迁、淘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教育等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科学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此外,外部经理人才市场的建立也将为企业选择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造出有力条件。在提
高管理者素质的同时也应该提高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公司全员上下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要强化披露财务信息内部监督机制,保持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职权时高度的独立--------------------------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性。
第二,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第三,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
第四,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第五,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必须将上市公顷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力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避免管理人员舞弊。
(二)建立外部约束机制。
第一,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 《会计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规范制度所构成。但是目前我国有关现行法规制度中仍存在漏洞和不足,如财务信息披露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明确和完整,商业秘密和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间的界限不够明朗等,这些地方都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二,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改革多头管理的体制。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二是证券交易所,它就遵循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和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具体的详细的监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申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
第三,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完善审计准则修改审计假设及审计方法和程序,以适合我国证券市场不够规范的现实。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资本市场诉讼和民事赔偿制度。这样,可以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成为--------------------------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可靠保证,才能保护投资者利润,促进证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精品
文档-------
第三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和进
(中国中信集团成都610041)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已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关系着社会、企业、投资者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然而受宏观和微观层面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进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效的运行和发展。
关键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对策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是检验一国证券市场是否成熟的试金石,是实现证券市场“三公”原则的基础和维护证券投资者利益的基本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会导致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的积极性下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等严重后果,所以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有利于保障证券市场稳步、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含有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由此导致的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大了市场风险,引发了供需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常报喜不报忧,误导投资者,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重要事项、资金投向、利润构成以及关联交易披露不够充分、对财务指标提示不够充分或者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故意隐瞒企业重要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能及时披露业绩报告,但是对可能导致股价下跌的重大事件往往披露不及时,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为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操纵市场创造了条件。
4、会计信息披露不主动。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处于强制状态,不少上市公司把会计信息披露看作是额外的负担,而不是一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该获得的权利。面对负面信息,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往往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宏观方面
(1)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构成。尽管这些法律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作了相应规定,但实践操作中存在困难,使得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有空可钻。
(2)监管不力。我国政府部门监管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权责界定不清,对二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大,而且一些监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另外,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受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影响,缺乏独立性,往往无法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3)违规成本低。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中有瑕疵的占比非常大,被揭露的概率却非常小。加之,上市公司造假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小于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一些公司不惜通过隐藏或歪曲某些会计信息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2、微观方面
(1)公司利益驱动。公司利益驱动是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瑕疵的根本原因。一些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达到配股要求等谎报公司业绩、操纵利润。还有的为了免于被处罚或为大股东和高管谋取利益粉饰报表、延迟披露信息或披露错误信息。
(2)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比比较大,流通股比较少,股份相对集中,形成普遍的“一股独大”现象,难以对公司的管理进行控制和约束。部分上市公司缺乏内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被弱化,也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出现混乱,财会信息失去真实性。
(3)投资者能力有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一方面绝大多数投资者缺乏基本的投资技巧和信息甄别能力,另一方面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盲目投资、甚至投机。此外,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获取上市公司有价值信息的成本也非常高。
三、防范信息披露瑕疵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中的盲点,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且增强有关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为了保障投资者权益,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民事责任赔偿法,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手段来细化证券违法行为的民事责任。
2、完善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我国应将政府监管、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进行有机结合。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提高执法者素质。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保持独立性,客观真实的评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社会各界也应积极主动地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要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规范和完善董事会的运作,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强化监事会的作用,保证其独立。上市公司还要完善经理人市场,利用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经营者从长远利益出发。此外,建立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对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重要意义。
4、加大处罚力度。有关部门要严厉惩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故意隐瞒或歪曲重要信息的上市公司,以及与这些上市公司合谋或无法公正履行职责的会计中介机构,还要构建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当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被揭发后,应该把相关的肇事者驱逐出其所处的行业。
四、结语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永恒的话题, 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立高质量,高透明度和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既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还要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大惩罚力度,只有这样,证券市场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制分析[J].证券时报,2011(2).[2] 吉祖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金融纵横,2010(7).[3] 王东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思考[J].经济师,2010(4).[4] 卢学英.《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9(12).
第四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1993年3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下达《关于股票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指定报刊按规定刊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信息披露作用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公众公司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目前,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阅读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作为投资抉择的主要依据。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真正有帮助。
近年来,个别公司的信息披露出现了不够全面、及时和充分的情况。但最终,信息披露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因此,那些不够全面、及时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不能长期维持的。虚假信息只能瞒一时,无法瞒一世。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上市公司的信息,也能对少数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发现,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投资失误。
尽管不少人认为我们的市场存在较大的投机成分,但股价的排序依旧有其合理的成分。我们常见媒体上有“年报行情”甚至“前年报行情”、“后年报行情”等提法。实际上,这些都属于由信息披露产生的客观影响。
基本义务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履行以下信息披露的基本义务:
1.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2.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而且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3.上市公司董事会全体成员必须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保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披露信息
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
1.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
2.上市公告书
3.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
4.临时报告。
具体而言: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主要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类:定期报告包括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分为前半个会计的半报告和季度报告。季度报告分为一季度(春季度)报告和三季度(秋季度)报告。
临时报告包括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广泛。较为常见的有股东大会决议公告、董事会决议公告、监事会决议公告。其他重大事项也会由一些中介机构同时发布信息,如回访报告、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律师见证报告,等等。
内容与格式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内容和格式上有一系列的要求。1993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出台。这是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的第一个部门规章。此后,有关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报告、中期报告等文件的内容与格式的规定相继发布。今后,还将陆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目前,相关的规章名称中通常有“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XX号”字样。发行证券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
披露媒体
目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体主要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一些专业报刊,如《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等证券类报刊。
1999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全文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cn)和巨潮资讯网(.cn)发布。目前,上市公司的临时报告也可以在这两个网站找到。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指定报刊和网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公告审核
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实行事后审核,对临时报告实行事前审核。
定期报告
报告
公告时间:上市公司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报告。
公告媒体:在指定报纸披露报告摘要,同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披露其全文。交易所在规定的期限内安排各上市公司披露的时间顺序。
审计要求:报告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报告。
公告形式:
报告应当制成正本和摘要两种形式,其格式和内容按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的规定编制。规定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审核:交易所所对上市公司报告实行事前登记、事后审核。
上市公司的报告在至少一种指定报纸上刊登报告摘要并在指定网站上披露报告全文。中期报告
公告时间:于每个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二个月内编制完成中期报告并公告。
公告媒体:在指定报纸披露。
公告要求:中期报告的格式和内容按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三号<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及有关通知的规定编制。规定如有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审计要求:可以不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拟在下半年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的;
2.中国证监会或交易所认为应当审计的其他情形。
季度报告
公告时间:公司在会计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季度报告。
公告媒体:,并将季度报告正文刊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纸上,将季度报告全文(包括正文及附录)刊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上。
公告要求:
1.季度报告是中期报告的一种。根据季度报告的特点,季度报告注重披露公司新发生的重大事项,一般不重复已披露过的信息。对已在前一定期报告或临时报告中披露过的重大事项,只需注明该报告刊载的报刊、互联网网站的名称与刊载日期。
2.公司编制季度报告中的财务资料部分时,无需披露财务数据与指标;无需披露完整的财务报表,但应披露简要的合并利润表与合并资产负债表。
3.公司管理层编制季度报告中的经营情况阐述与分析部分时,应遵循有关规定。
4.公司无需披露《中期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中其他有关经营情况回顾与展望以及重要事项部分所要求披露的内容。
5.公司无需编制季度报告摘要。
审计要求:公司季度报告中的财务资料无需经审计,但中国证监会或证券交易所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拟在下半年进行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的。
临时报告
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关注要点:
(一)股东大会公告
召开股东大会公告应关注:
1.会议召开时间2.会议召开地点3.会议方式4.重大提案
(二)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应关注:
1.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出席会议的股东及股东授权委托代表人数,代表股份数量,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大会主持情况等。
2.提案审议情况
(1)每项提案的表决情况,包括同意、反对和弃权的具体情况以及占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涉及逐项表决的提案,披露逐项表决的结果。
(2)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进行表决的,扣除关联股东所持表决权后介绍提案的表决情况。
(3)对股东提案做出决议的,注意提案股东的姓名或名称,持股比例和提案内容。
(4)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注意内资股股东和外资股股东的表决情况。
3.公证或者律师见证情况
注意股东大会见证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称,出具的结论性意见。
注意事项:
1.本次会议是否有否决或修改提案的情况;
2.本次会议是否有新提案提交表决。
3.提出新提案的股东名称、持股数量与比例、提出的时间(若有)
4.新提案主要内容(若有)
(三)公告时间
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在会后两个工作日内在指定报纸上公布。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在会议结束当日报送交易所,经审核后在指定报纸上刊登。
(四)公告形式
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写明出席会议的股东人数、所持股份及占上市公司有表决权总股本的比例,以及每项议案的表决方式和表决统计结果。对股东提案做出决议的,列明提案股东的名称或姓名、持股比例和提案内容。
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还在公告中说明股东会议通知情况、上市公司A股股东和B股股东出席会议及表决情况。
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涉及须经股东大会表决的事项的,必须公告。
对外(含委托)投资公告
(一)关注要点
1.对方名称(合作投资的其他有关各方、受委托方)
2.投资数量
3.投资期限(起始日和结束日)
4.投资项目名称
5.投资收益率
6.其他需提示的重要事项
(二)公告内容
1.对外(委托)投资概述
2.投资协议主体
3.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
4.对外(委托)投资合同的主要内容
5.对外(委托)投资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
1.对外(委托)投资概述中注意投资是否构成关联交易等。董事会审议投资议案的表决情况;交易生效所必需的审批程序,诸如是否需经过股东大会批准或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等。
2.投资协议主体介绍中关注除上市公司本身以外的投资协议(委托协议)主体的基本情况。如属于关联交易,留意关联关系。
3.留意出资方式。
留意主要投资人或股东出资的方式;涉及用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出资的内容;涉及用股权出资的内容。如果是投资具体项目,项目的具体内容,投资进度,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前景。
4.合同主要条款内容。
包括投资金额、支付方式、合同的生效条件、生效时间,合同的履行期限,投资回收期限,收益率,收益分配方式,以及合同中的其他重要条款。
如涉及非现金方式出资,阅读定价政策。定价政策主要说明制定成交价格的依据。
5.对外(委托)投资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关注公司对外(委托)投资的意图,投资的资金来源,该项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如投资项目因市场、技术、环保、财务等因素引致的风险,股权投资及与他人合作的风险,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的风险等,对上市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五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发行人、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信息披露行为,维护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法》、《公司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以使所有投资者平等获悉同一信息。在境内、外市场均发行股票或衍生品种并上市的公司在境外市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在境内市场披露。
第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确信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第四条依法披露的信息包括:
(一)招股说明书;
(二)上市公告书;
(三)定期报告;
(四)临时报告,包括重大事件公告、收购、合并公告等。
第五条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相关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负有保密义务,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第六条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的信息,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经证券交易所登记后,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发布。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应当披露的信息,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披露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其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
上市公司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
第七条依法披露的信息应当采用中文文本。同时采用外文文本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保证两种文本的一致。两种文本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八条依法披露的信息和相关备查文件应当置备于公司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信息披露的同时将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上市公司注册所在地证监局。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对发行人、上市公司及相关各方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制定信息披露规范性文件,依法查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
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信息进行监督,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上市规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则应当报中国证监会批准。
第十条中国证监会可以对银行、证券、保险等特殊行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作出特别规定。
第二章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
第十一条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不论相关规定是否明确要求,均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公开发行证券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发行人应当在证券发行前公告招股说明书。
第十二条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证券发行前对招股说明书签署书面确认意见,确信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招股说明书应当加盖发行人公章。
第十三条证券发行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至发行结束前,发生应披露事项的,应当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后,发行人可以修改招股说明书或者做出相应的补充公告。
第十四条申请证券上市交易,发行人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编制上市公告书,并经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后公告。
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证券上市前对上市公告书签署书面确认意见,确信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上市公告书上应当加盖发行人公章。
第十五条依法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的相关内容应与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文件内容一致,引用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的意见不会产生误导。
第十六条公开发行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编制和披露比照本办法对招股说明书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新股后,应当依法披露发行情况报告书。
第十八条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申请文件受理后,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前,发行人应当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在中国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预先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不是发行人发行股票的正式文件,发行人不得据此发行股票。
第三章定期报告
第十九条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定期报告编制和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不论相关规定是否有明确要求,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披露。
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第二十条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第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一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报告的披露时间。
第二十一条季度报告披露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三)报告期内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四)与前一报告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中期报告披露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三)已发行的股票、债券及变动情况、股东总数、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情况;
(四)管理层对报告期内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说明和分析;
(五)报告期内重大诉讼、仲裁等其他对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可能产生影响及其他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重要事项;
(六)财务会计报告;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报告披露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三)公司股票、债券发行情况,报告期末股票、债券总额、人数,公司前十大股东名称和持股数量;
(四)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五)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报酬情况;
(六)董事会报告;
(七)管理层对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和业绩分析,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八)董事会对非标准审计报告涉及事项的相关说明;
(九)报告期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
(十)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全文;
(十一)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监事会应当提出书面审核意见。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定期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无法保证或存在异议的,应当陈述理由和发表意见,并予以披露。
第二十五条上市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发生亏损或者发生大幅变动的,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第二十六条定期报告披露前出现业绩泄露,或者出现业绩传闻且公司股票交易出现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本报告期相关财务数据。
第二十七条定期报告中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针对该审计意见涉及事项做出专项说明。
定期报告中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证券交易所判断认为涉嫌违法的,应当提请中国证监会立案稽查。
第二十八条上市公司未按期披露报告和中期报告的,中国证监会应当立即立案稽查,证券交易所应当按照《股票上市规则》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编制和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第四章临时报告
第三十条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前款所称重大事件包括:
(一)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三)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四)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
(五)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
(六)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七)公司的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董事长或者经理无法履行职责;
(八)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九)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或依法进入破产程序、被有权机关责令关闭、宣告破产;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十一)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被有权机关调查,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刑事处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有权机关调查或采取强制措施;
(十二)新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十三)董事会就发行新股或其他再融资方案、股权激励方案形成相关决议;
(十四)法院裁定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十五)主要资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被抵押、质押;
(十六)主要或全部业务陷入停顿;
(十七)获得大额政府补贴等可能对公司资产、负债、权益或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额外收益;
(十八)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重大变更;
(十九)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错、未按规定披露或者虚假记载,被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经董事会决定进行更正;
(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一条上市公司应当在最先发生的以下任一时点,及时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义务:
(一)董事会或者监事会就该重大事件形成决议时;
(二)有关各方就该重大事件签署意向书或者协议时;
(三)任一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重大事件发生并报告时。
在前款规定的时点之前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
(一)该重大事件难以保密;
(二)该重大事件已经泄露或者市场出现传闻;
(三)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发生异常波动。
第三十二条上市公司披露重大事件后,已披露的重大事件出现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进展或报告者变化的,应当及时披露进展或者变化情况、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三十三条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发生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重大事件,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上市公司参股公司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三十四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主动告知上市公司与其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人。上市公司应当履行关联交易的审议程序,并严格执行关联交易回避表决制度。交易各方不得通过隐瞒关联关系或者采取其他手段,规避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第三十五条涉及上市公司的收购、合并、分立、发行股份、回购股份等行为导致上市公司股本总额、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发生重大变化的,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报告、公告义务,披露权益变动情况。
第三十六条上市公司应当关注本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的交易异常情况及媒体关于本公司的报道。
当股票及衍生品种交易发生异常波动或者在媒体中出现的消息可能对公司股票及衍生品种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时,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向相关各方了解真实情况,必要时应以书面方式问询,并就相关情况及时作出公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当及时、准确地告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拟发生的股权转让、资产重组或者其他重大事件,并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三十七条公司股票交易被中国证监会或者证券交易所认定为异常交易的,上市公司应当及时了解造成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影响因素,向相关各方了解,并及时披露。
第五章信息事务管理
第三十八条上市公司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包括:
(一)明确上市公司应予以披露的信息,确定披露标准;
(二)未公开信息的报告、传递、审核、披露流程;
(三)信息披露事务负责部门及负责人在信息披露事务中的职权;
(四)董事和董事会、监事和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报告、审议和披露的职责;
(五)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记录和保管制度;
(六)未公开信息的保密措施,内幕信息知情人的范围和保密责任;
(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
(八)对外发布信息的申请、审核、发布流程;与投资者、中介机构、媒体等的信息沟通与限制;
(九)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实物和电子档案的管理;
(十)对员工开展信息披露及保密责任培训的安排;
(十一)涉及控股子公司的信息管理和报告制度;
(十二)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规定人员、未尽职人员的处罚措施。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须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并报注册所在地证监局、证券交易所备案。
第三十九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勤勉尽责,关注定期报告的编制情况,确保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在规定期限内披露,配合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四十条上市公司应当确定定期报告的编制、提交、审议、披露程序。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编制定期报告并向董事会提交;董事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签收并送达各董事审阅;董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审议定期报告;监事会负责审核董事会编制的定期报告;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定期报告的披露工作。
第四十一条上市公司应当确定临时报告的报告、传递、审核、披露程序。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知悉重大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向董事长报告;董事长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董事会报告,并敦促董事会秘书组织临时报告的披露工作。
第四十二条上市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接受投资者调研等形式就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件与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沟通时,不得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
第四十三条董事应当了解并持续关注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公司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主动调查、获取决策所需要的资料。
第四十四条监事应当对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信息披露职责的行为进行监督;关注公司信息披露情况,如发现信息披露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应当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监事会对定期报告出具的书面审核意见,应当说明董事会的编制和审核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报告的内容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第四十五条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董事长报告有关公司经营或者财务方面出现的重大事件、已披露的事件的进展或变化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
财务负责人应当配合董事会秘书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相关工作。
第四十六条董事会秘书负责组织和协调公司信息披露事务,汇集上市公司应披露信息,持续关注传媒对公司的报道并主动求证报道的真实情况。董事会秘书有权列席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管理层会议等会议,有权了解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查阅涉及信息披露事宜的所有文件。
董事会秘书负责办理上市公司信息对外公布等相关事宜。除监事会公告外,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应当以董事会公告的形式发布。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对外发布上市公司未公开重大信息。
第四十七条上市公司应当为董事、监事、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提供便利条件。需经董事、监事知晓的重大事件,董事会应当在信息披露前,指定专人以书面形式告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支持、配合董事会的工作。
第四十八条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以下事件时,应当主动告知上市公司,并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一)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二)法院裁定禁止控股股东转让其所持股份;任一股东所持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司法拍卖、托管、设定信托或者被依法限制表决权;
(三)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
信息依法披露前,相关信息已在媒体上传播或者公司股票交易出现异常波动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准确地书面向上市公司报告,并配合上市公司及时准确作出公告。
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滥用其股东权利、支配地位,不得要求上市公司向其提供内幕信息。
第四十九条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发行对象应当及时向上市公司提供相关信息,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五十条通过接受委托或者信托等方式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应当及时将委托人情况告知上市公司,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五十一条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向聘用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提供与执业相关的所有资料,并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发现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的材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应当及时向上市公司注册所在地证监局、证券交易所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十二条上市公司解聘或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当在董事会决议后及时通知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股东大会就解聘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应当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陈述意见。股东大会作出解聘或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决议的,上市公司应当在披露时说明更换的具体原因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陈述意见。
第五十三条为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信息披露出具专项文件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应当遵循勤勉尽责、诚实守信的原则,按照本行业的业务标准和公认的道德规范发表专业意见,并对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
第五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勤勉尽责,保持必要的职业怀疑态度和执业谨慎,结合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恰当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应当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明确说明原因和依据,并对意见涉及事项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作出估计。注册会计师应当对上市公司所作的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是否适当作出实质性判断,不得以“无法判断”为由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第五十五条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评估准则和评估程序,实事求是地出具评估报告。
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中提出的假设条件应当符合实际情况,对评估对象所涉及交易、收入、支出、投资等业务的合法性、未来预测的可靠性取得充分证据,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
第五十六条律师、律师事务所从事涉及上市公司的法律业务,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遵守中国证监会的业务标准。
律师应当在对相关材料和事实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的基础上,就当事人所委托事项的合法性出具法律意见,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法律意见不得使用“基本符合”、“未发现”等含糊措辞。
第五十七条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传播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不得利用所获取的内幕信息买卖公司证券或建议他人买卖公司证券,不得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等文件中使用内幕信息。
第五十八条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上市公司作出不实、或者严重误导的评论,诱导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
媒体应当客观、真实地报道涉及上市公司的情况,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第六章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中国证监会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或者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有关信息披露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或提供相关资料,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保荐人或证券服务机构的专业意见。
中国证监会对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疑义的,可以要求相关机构作出解释、补充,并调阅其工作底稿。
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作出回复,并主动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
第六十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其勤勉尽责的,应当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公平性、及时性承担责任。
上市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董事会秘书,应当对公司临时报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公平性、及时性承担主要责任。
上市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经理、财务负责人应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公平性、及时性承担主要责任。
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中国证监会可以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一)进行监管谈话;
(二)出具监管警示函;
(三)责令改正;
(四)将其违规事实及所受到的处罚、不履行公开承诺等情况记入诚信档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五)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六)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监管措施。
第六十二条上市公司通过隐瞒关联关系或者采取其他手段,规避信息披露义务的,中国证监会按照《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处罚。
第六十三条上市公司未按本办法规定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部管理制度的,中国证监会依法给予警告、罚款。
第六十四条上市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未依法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或非法获知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中国证监会依法给予警告、罚款。
第六十五条证券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在整改完成前,中国证监会暂不受理和审核该机构的业务许可类申请事项。必要时,可以移交其主管部门或自律组织处理。
保荐人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按照保荐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六条为上市公司及其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按照《证券法》第十一章的有关条款处理;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对有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的措施。
第六十七条为信息披露出具专项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证券法》和有关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中国证监会依法实施处罚。为信息披露出具专项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中国证监会还可以在三十六个月内不接受相关签字人员出具的专项文件。
第六十八条任何机构和个人非法获取、传播、泄露上市公司内幕信息,或者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中国证监会按照《证券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二条处罚。
第六十九条编制、传播虚假信息,或者对上市公司做出失实报道,误导市场、扰乱证券市场的,中国证监会按照《证券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处罚。
第七十条违反本办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一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为信息披露出具专项文件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是指为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保荐书、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法律意见书、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文件的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
(二)及时,是指自起算日起或触及披露时点的两个交易日内。
(三)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其控股子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者义务的事项。
关联人包括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法人:
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上市公司的法人;
2.由前项所述法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3.关联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或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法人;
4.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法人或一致行动人;
5.在过去十二个月内或未来十二个月内,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
6.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或上市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上市公司有特殊关系,可能或、已经造成上市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法人。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自然人,为上市公司的关联自然人:
1.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
2.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3.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上市公司的法人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
4.上述第1、2项所述人士的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及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年满十八周岁的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配偶的父母;
5.在过去十二个月内或未来十二个月内,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
6.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或上市公司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认定的其他与上市公司有特殊关系,可能或、已经造成上市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自然人。
(四)指定媒体,是指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和网站。
第七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证监上字[1993]43号)、《关于加强对上市公司临时报告审查的通知》(证监上[1996]26号)、关于上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上字[1996]28号)、《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电子存档事宜的通知》(证监信字[1998]50号)同时废止。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