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人教必修2学案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Word含答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
2、探究与活动 [知识链接]
(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三个特点。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现代教育家,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语)。
(三)演说背景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两院一堂”之说,即京城中逛八大胡同妓院者,以参众两院及京师大学堂中之人为最,这实乃北大之耻辱。确实,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不少学生上大学最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在此后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1918 年)“本校的宗旨,就是为求学问而求学问。”(1922 年)确实,一所大学的学风不是空洞的,一所大学的传统也不是抽象的,它总要由许多具体的东西来体现。正是这些,缔造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是蔡元培先生,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何幸!中国何幸!
[学习过程]
(一)积累词语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肄(yì)业
弭(mǐ)谤
冶(yě)游
塞(sè)责
贻(yí)误
砥砺(d
ǐ lì)
鲜(xǐan)不为流俗所染
卓(zhuó)绝
力矫颓(jiǎo tuí)俗
轻侮(wǔ)
庶(shù)于道德无亏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能裨(bì)实用
会晤(wù)
商榷(què)
2,给下面的词语释义
时阅数载(时间过去几年)
长斯校(主管这所学校)
肄业(就学,学习)
指摘(批评指责)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
提携(提拔帮助)
姑不具论(姑且不详细讨论)
弭谤(消除、平息毁谤)
宗旨既乖(违背)
冶游(四处游玩)
塞责(敷衍,应付了事)
当轴(当政者,执政者)
砥砺(磨练)
力矫(纠正)颓俗
庶(希望)于道德无亏
相勖(相互勉励)
訾詈(指责,诋毁,漫骂)
店肆(商店,店铺)
详悉(详细知道,了解)
能裨(补益)实用
旁稽(广泛查考)博采
无虞(担心,忧虑)缺乏
会晤(会面,见面)
商榷(商量,商议)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说说这篇演讲稿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
2.从文中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校长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尽量提取原文语句概括)
①学生不为求学,专为做官发财而来;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学生败德毁行,不能束身自爱;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
③学生不敬爱师友;劝学生敬爱师友
④学生学习太依赖老师,不注重一己潜修;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
⑤学校图书陈旧,新书太少;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
(三)研究探讨 1.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通过这篇演讲稿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被北大的学生、老师如此推崇?从文中看主要有哪些原因?(黑板展示)
①真心实意办教育,真正为学校、学生的前途、声誉着想;
②对北大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能对症下药;
③有非凡的洞察力、决心和魄力;
④善于做思想工作;
⑤有人格魅力;
⑥务实;
⑦其他。
2.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
(四)质疑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萍乡中学的校长,你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让萍中变得更好?
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以提建议的方式写成书面稿,投入校长信箱。
(六)知识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塞(sāi)责
贻(yí)误
孜孜(zī)以求 B.商榷(què)
弭(mǐ)谤
鲜(xiān)为人知 C.当轴(zhóu)
相勖(xù)
大有裨(pì)益 D.訾詈(lì)
敷衍(yǎn)
有案可稽(j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有哪些?试指出错在哪里。
①有些人把入党看作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思想和共产主义是毫不相干的。
②我为这事花了很多精力,虽然没办好,却问心无愧。
③面对这种混乱腐败的现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 ④小张帮助李老师的东西搬上七楼,这是小张责无旁贷的责任。
⑤老同学之间,可得开诚布公,不许隐瞒实情啊。
1.D(A 项的“塞”应读为“sè”,B 项的“鲜”应读为“xiǎn”,C 项的“裨”应读为“bì”)
2.B(应为“磨炼”)
3.④⑤运用错误。因为“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责任不可推卸,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句中的“小张帮助李老师的东西搬上七楼”应不是小张应尽的责任。因为“开诚布公”的意思是“推诚相见,坦白无私”,通常写谈话,句中却没有“无私”和“谈话”的语境,应为“开诚相见”。
第二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重点和难点:
如何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这是学习的难点所在。1演讲辞
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另外演讲主要是通过语音表达,这就要求演讲辞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3、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终身为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4写作背景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一重点字词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长足]形容进展迅速。[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lì)]磨练。[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
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
[商榷(què)]商讨。
二理清思路
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而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结构简图
五年前有所贡献: 心系北大
演 抱定宗旨,端正学风
今以三事告诸君:砥砺德行,改良社会
敬爱师友,改善校风
讲 兹所计划者两事:改良讲义,能裨实用
添购书籍,旁稽博采 结构特点: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三问题探究
1、当时北大学生的宗旨是什么?表现在行为上是怎样的?这样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培希望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2、蔡元培‚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什么现象提出的?
3、为什么蔡元培认为‚敬爱师友‛很重要? 敬师: 爱友:
4、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
5、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6、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句子
明确: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古代诗歌鉴赏七法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次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课程标准》强调了治本的要求;后者《考试大纲》明确了治标的意旨。对于冲刺高考来说,怎样进行古代诗歌的阅读呢?首先明确古代诗词赏析建立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注意有意识地广泛的积累,积极可能的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其次,明确古代诗词赏析解题要点——读、知、看、找、辨、挖、评。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巧借‚他山之石‛,为我赏析服务。下面就如何进行具体的赏析,下面作些例解。
一、读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如《江馆》,从题目看,江馆,即市镇上临江的旅馆。题目直接点明赋写对象。再如《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歌形体‛,写咏白雪和送别的内容,题目既交代了时间节令(冬季),又表明了事情、情感(送别、惜别),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友人),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相互勉励、慰藉。又如,清代诗人蒋士铨《岁暮到家》,题目暗含了儿子在外奔波求仕,终于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回到家中。又如《钱塘湖春行》,题目传达出全诗的内容信息,即诗人抓住西湖早春的特点选取了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阴等景物细细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不胜收的早春景色的无比喜爱之情。就说像李商隐《无题》,虽说无题,但由于审美成了定势,看后知道这是一首抒发刻骨铭心的抒情诗。
二、知背景。一看诗前‚小序‛,往往诗人的写作原由和背景尽在其中。例如看《孔雀东南飞》的诗前小序,就会略知故事内容。二看‚注释‛,有些诗歌注释中写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看注释就知诗人被元军所俘,路经零丁洋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石壕吏》以‚我‛在‚安史之乱‛中的见闻,描绘出战乱给百姓不得安宁、民不聊生的巨大灾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卖炭翁》反映了‚苦宫市‛这种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生活。又如著名的《枫桥夜泊》,要理解其意境,就必须积累背景知识,因为,此时诗人正是应试失败、仕途落第而归,其百感交集都集中于诗歌之中。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亦说‚月落‘乌啼’是地名‛)、‚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等等。
三、看作者。通过明辨诗人,可以知道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而确定作者的朝代、风格,是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例如,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雄奇豪放‛,属于浪漫主义;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属于现实主义。又如同是宋代词人,‚苏辛‛(苏轼、辛弃疾)的词属于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柳永的词则属于婉约派的代表。又如,王维的诗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特点。
四、找诗‚眼‛。所谓诗‚眼‛,应指最为精炼、传神的能表现一首诗的意境、主旨的画龙点睛的词或者句子。例如,刘禹锡《秋词》(选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的诗‚眼‛是‚胜‛字。因为,‚悲秋‛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个主题,而这首诗却别开生面,赞颂了秋日天高气爽、明净辽阔的碧空,比春天的早晨还要美的境界,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全诗的诗‚眼‛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
五、辨技法。古典诗歌的意境、主旨常借助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在赏析时要通过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读懂‚诗言志‛。分析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例如,从抒情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抒情;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等。如杜牧的《江南春》,一句一景色,景中寄深情。诗人描绘了江南色彩明丽的无边春色,展现出一幅绝妙无伦的青绿山水图画,给人以杏化花春雨江南秀的美感,传达出一种意深神远的境界。有的即景抒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梦言志,抒发豪迈之情。尤其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将‚言志‛和‚记梦‛相反相成,因‚志‛而入‚梦‛,以‚梦‛而写‚志‛,集中体现了诗人感情的飞跃。再如杜牧的《赤壁》,吊古伤今,情景交融。‚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凭吊古迹,遥想当年一干英雄人物意气风发,在战场上大显身手,而今国势衰弱,英雄何在?诗人不禁吊古伤今,感慨万分。
六、挖意境。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赏析时要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需要说明的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所谓意象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体现思想的景或物。例如:望月怀远;闻笛思乡;鸿雁:信使,思念亲人;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凄情之音;怀乡之情;东篱:隐居山乡,脱俗之境;竹子:虚心,富有气节;菊花——傲霜高洁,战地芬芳;杨柳——离别怀思,家人盼归之情;等等。如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
七、评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尤其是诗歌语言更值得仔细玩味。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凌‛字抒发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看到一切;只要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等义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些诗句看似写景,实质以大海自比,‚歌以咏志‛:因为大海包蕴星汉,诗人自比,抒发了积极进取,渴望一统天下的思想感情。‚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一个‚独‛字既说明了老翁家破人亡的的惨剧,也包含了诗人内心的‚吞声饮泣‛,抒发了诗人对广大人民遭受灾难的深切同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美好的月光抒发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希望人们从共赏明月中互相慰藉,各自珍重。我们在鉴赏时应记住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绚丽多彩,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直接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简洁明了,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此外,如语言高度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有音乐美。
总之,古代诗歌赏析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大方面去考虑,阅读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这首诗词所写的‚物象‛(事物)是什么,然后去分它的意境,最后再看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歌鉴赏只需适当理解含义,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更不要旁及诗词之外太多的东西。所以,复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1、1、初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梳理文本内容2、2、读文识人:蔡元培的人格特征3、3、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读文识人
1.时代背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热心延聘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同时对思想守旧但在学术上有造诣的学者也加以延揽,开创了学术自由的新风;大力扶植各种学术政治社团,培养了学术研究、思想争辩之风,使新思潮、新思想在这里应运而生;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对学校领导体制、学制与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率先招收女生,扫荡旧习,使北大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
2、关于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晚清举人,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毛泽东称赞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评价他: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预习自测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会晤wù 数载zài 指摘zhāi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殷勤yīn 聘请pìnɡ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ūo 肄业yì 敷衍yǎn 能裨实用pí 1.C.(A,载:zǎi; B,聘:pìn:D,裨:bì)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 B.详悉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 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 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
2.B.(A,怡-贻;C,渡-度;D,弛-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已经不再是第一届第二届里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了,它已经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演艺界的“终南捷径”。
B.执法部门只要真正做到了严格执法,问心无愧,就丝毫不应该惧怕,相反还应欢迎媒体的监督,乐于将自己全方位地暴露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之下。
C.专家们普通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任何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3.C.(“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累赘,可改为“政府责无旁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4日在伊朗的纳扎巴拉德城发表演讲,伊朗不会在核问题上后退一步,制裁也不能迫使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再次表示,要改变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为构筑日本与这两个国家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
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
4.D.(A句成分残缺,应在“演讲”后加上“说”。B句搭配不当,“改变„„关系”应为“改善„„关系”。C句语序不当,“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应为“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
一、探究文本: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答: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二、品味语言:课文提出三点要求,每一点具有怎样的针对性?请结合以下语句谈谈?
2、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明确:恳切勉励学子,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明确: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明确: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内化与迁移
(一)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3.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为何要求青年学生抱定宗旨?
明确:蔡元培先生之所以首先提出“抱定宗旨”的要求,是因为当时北大风纪败坏,腐败不堪,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并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尖锐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思想来“混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抱定宗旨,这样才会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怎样论证“抱定宗旨”
明确:①提出要求②大学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③多年弊端:(针对性)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④重申要求: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⑤正反深入论证:若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造诣容有底止。若求做官发财,放荡冶游,敷衍塞责,学问毫无,误己误认。⑥事例论证:清朝的覆灭(官吏腐败)人们对当局的不满(道德沦丧)⑦结论: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5.你怎样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明确:①这是蔡元培先生在谈到“抱定宗旨”这个观点时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蔡先生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与当时北大的腐败有关,作者想让青年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来大学学习不是为了做官致富,这才有可能消除当时北大所存在的弊端。②“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还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即是要身处象牙塔的师生们不要受外界不良风气的侵袭,也不要受外界思想的束缚,而是发扬自 由、独立的精神,用深邃的思想、深刻的见解、朴实的作风,去研究高深的学问,使自己处于社会思想、人类科学的最前端,并用研究出的成果启发人们的心智,造福于社会。
(二)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农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已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当时的妓院集中地)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北大校长委任状。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据当时正在北大上学的顾颉刚的回忆,到任邢天,校工们在门口恭恭敬敬排队向他行礼,蔡元培“脱下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这就使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实际上,蔡元培从来也没有把北大校长一职看作是一官职,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 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越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毛头小伙——后来,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任北大教授的沈尹默的回忆,当时的评议会,由全体教授推举,约五人中选一人。凡校中章程规律,都要经评议会同意。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1919年5月4日。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但在激愤之下,学生们不肯。
1919年5月4日当晚,蔡元培对学生们说:“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我寄以相当的同情。”话一出,全场欢声雷动。蔡又说:“我是全校之主,我自当尽营救学生之责„„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把被捕同学营救回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5月7 日被保释出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 日向政府提出辞呈。第二天,就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1923年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6.在蔡元培任校长前北大是什么样的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造北大,从而“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的? 明确:(1)当时的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不少教员是不学无术的政府的官僚;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
(2)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坚定“教育救国”的信念,针对北大当时的实际,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针;实行师生之间民主自由的风气;实行教授治校;同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
7.同是写蔡元培引进不同风格的杰出人才.写陈独秀与写胡适的表达方法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1)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蔡元培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2)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侧面表现了蔡元培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的博大胸襟。8.文中说:“在游行队伍从红楼出发之前。蔡元培曾在出口处挡了一下。他表示大家有什么要求.他可以代表同学们向政府提要求。”请结合全文,并联系<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有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蔡元培先生对待学生游行请愿的态度的看法。
明确:蔡元培先生对学生游行请愿阻挡的言行,表明他和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表露的观点基本一致,即为保存实力,不主张学生徒手请愿。他是尽力地想保护北京大学独立自由的环境,保护学生不受伤害。今天看来:蔡先生是有几分道理的,因为徒手请愿用处不大,反而会给中国将来的栋梁之材带来危险。9.毛泽东曾赞誉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依据本文内容.探究本文哪些方面体现了蔡元培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特征.请简要论述。
明确:(1)他有人格魅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愤然辞职,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等。(2)他有坚定的“教育救国”的信念。(3)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容纳百川,不拒细流。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4)他热爱学生。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片赤子之心等。(5)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
第四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4、体味文章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3
学习难点:目标4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知识链接
一.北大和蔡元培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1月11日出生,1940年3月5日病故于香港九龙。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声名赫赫。蔡先生的治学作风和为人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无穷财富。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代、现代历史上探索救国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奋斗了40余年,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有关演讲
1、认识演讲的重要性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所以我们要重视演讲,感受它的魅力。
2、演讲词的特点
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语言要通俗,尽量口语化。
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收获。
三.预习课文:
字音、字形(A级)
肄()业提携()弭()谤造诣()砥砺()()矫()相勖()訾詈()()店肆()商榷()长()斯校切磋()裨()词义(A级)
肄业:
干禄:
孜孜:
砥砺:
开诚布公:
刮目相见:
时阅数载:
长足:
长斯校:
提携:
姑不具论:
宗旨既乖:
敷衍:
砥砺:
营营:
切磋:
店肆:
视事:
潜修:
裨:
商榷:
四、鉴赏课文(C级)
1、本文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那么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真阅读课文,理出本文的思路?
2、本文作为演讲稿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分别是针对什么社会现实提出的?在课本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3、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5、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6、作者“一切为了学生”这一思想在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还有没有体现?
7、大家思考一下,一上来连客套话也没说,就开门见山的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
五、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1、字音、字形
肄(yì)业提携(xié)弭(mǐ)谤造诣(yì)砥砺(dǐlì)矫(jiǒo)相勖(xù)訾詈(zǐlì)店肆(sì)商榷(què)长(zhǎng)斯校
切磋(cuō)裨(bì)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干禄:求功名利禄。孜孜:勤勉不倦怠。砥砺:磨炼。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长足:形容进展迅速。长斯校:当此校校长。提携: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砥砺:磨练。营营:形容辛苦劳累。切磋: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店肆:店铺。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深入钻研。裨:有益。商榷:商讨。
学习引导:
三、鉴赏课文
1、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和精心构思。
结构: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二、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三、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2、“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提出尊师爱友的要求,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不良风气。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
乏一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师生不能融洽相处。
3、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 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4、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他在学生中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饮酒,不纳妾、不打麻将的基本戒条。另,还提倡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正当的趣味。
5、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6、其实前面的两点要求针对的是现实弊端,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好;后面的两点计划也一样,改良讲义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购置图书是直接为学生服务。
7、他对北大的学生要求很严格,是个严厉的人。他不说客气话,也不说理想、目标之类让人觉得虚幻的话,一点虚的都没有,全来实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理性、务实的人。他敢于挑战流俗和时弊,而不是向它们妥协,是个勇于改革的人。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个改革家。他是以战斗者的姿态踏上北大校长之位的,做校长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大学。他是一个改革者,也是北大的舵手,是开拓者。他提出的三点要求,直指弊端,针针见血,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办法、有谋略的人。
第五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诵读,研讨质疑,联系实际
[知识链接]
(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三个特点。
(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现代教育家,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语)。
(三)演说背景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两院一堂”之说,即京城中逛八大胡同妓院者,以参众两院及京师大学堂中之人为最,这实乃北大之耻辱。确实,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不少学生上大学最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在此后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1918年)“本校的宗旨,就是为求学问而求学问。”(1922年)确实,一所大学的学风不是空洞的,一所大学的传统也不是抽象的,它总要由许多具体的东西来体现。正是这些,缔造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是蔡元培先生,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何幸!中国何幸!
[学习过程]
(一)积累词语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肄()业弭()谤冶()游塞()责贻()误砥砺()鲜()不为流俗所染卓()绝力矫颓()俗轻侮()庶()于道德无亏相勖()訾詈()能裨()实用会晤()商榷()2,给下面的词语释义
时阅数载()长斯校()肄业()指摘()干禄()提携()姑不具论()
弭谤()宗旨既乖()冶游()
塞责()当轴()砥砺()力矫()颓俗庶()于道德无亏相勖()訾詈()店肆()详悉()能裨()实用旁稽()博采无虞()缺乏 会晤()商榷()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说说这篇演讲稿在语言上和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2.从文中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校长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尽量提取原文语句概括)
(三)研究探讨1.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通过这篇演讲稿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被北大的学生、老师如此推崇?从文中看主要有哪些原因?
2.读了这篇演讲稿,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四)质疑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揣縻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方法]
诵读,研讨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重要的政治领袖。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在金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他将全部奖金献给了自由运动。因他从事黑人解放运动,所以树敌众多。一次一枚炸弹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二)演说背景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黑人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领导了一场革命。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即兴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学习过程]
(一)积累词语
(二)整体感知
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三)研究探讨
1、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梦想?
2、集会的目的?
3、怎样实现梦想?(他提出哪些主张?)
4.我们知道,演讲词要感人、要取得读者的认可,除了内容本身有吸引力外,还要有饱含激情,高起的语言艺术,而这篇演讲词就是巧妙运用大量的反复、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演讲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使这次演讲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地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人的情绪要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很强的感染力,那么,请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朗读并分析你认为好在哪里。
(四)质疑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通过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们对演讲词有着更深入的了解。
演讲词的特点:
针对性: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
逻辑性:思维要有规律;
思想性: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
可讲性:上口入耳
鼓励性:激发情绪,赢得赞同
现在请大家做个拓展训练: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让我们在作者饱含深情,充满自信,逻辑严谨的语言世界里了解了当时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感受了作者高远追求和不屈的精神,这是一个政治家对自由平等世界的梦想,那么,作为正在成长的新时代的我们,又有怎样的梦想呢?仿照19—26节的格式,以“我也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段演讲词并即兴演讲。
(可从演讲者基本要求:气质:大方自信;语言:流利而清晰;主题:集中而明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