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4单元练案2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新人教版必修2
练案2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2(C)A.指摘(zhāi)
数载(zài)..B.商榷(què)
会晤(wù)..C.提携(xié)
肄业(yì)..D.敷衍(yǎn)
切磋(cuō)..
殷勤(yīn)
孜孜求学(zī)..聘请(pìnɡ)
道义相勖(xù)..造诣(yì)
砥砺德行(dǐ)..弭谤(mǐ)
能裨实用(pí)..【解析】 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3(C)A.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干:追求,求 .B.然弭谤莫如自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D.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解析】 乖:谬误,错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30994269(A)①工作人员不分日夜地工作,希望能够尽快破译敌人的密码,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破译了密码,敌人的真实意图就会跃然纸上。....②环保督察组发现,一些地方涉嫌“假装治污”。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对中央精神的....消极抵制,也是对民众利益的极大漠视。
③与会学者认为,目前国际核裁军举步维艰,核裁军路线之争表面化,核安全与核能安....全挑战突出,各国核能发展政策取向明显分化。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联大师生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弦歌不辍。....⑤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杜绝“面子工程”。这些群众道路以目的面子工程追求的是个人....政绩,破坏了党的威信,浪费了人民的钱财。
⑥公元229年,吴王孙权正式称帝。作为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老臣张昭却“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其中原因令后人费解。
A.①②⑤ C.③④⑥
B.②③⑥ D.①④⑤ 修:加强修养 乖:乖巧,合理 贻:遗留
【解析】 ①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面得十分生动逼真;用在句中对象错。②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用在句中不合语境。③举步维艰: 1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也可形容处境。④弦歌不辍: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也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⑤道路以目: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慌。适用对象不当。⑥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 30994270(C)A.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B.取消医疗药品加成对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C.央视《朗读者》是一档以明星名人读文章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他们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带领观众感受那些无比动人的人物情态
D.许多国家元首亲自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刚到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时,许多人还不认识。
【解析】 A项,语序不当,改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B项,结构混乱,改为 “取消医疗药品 加成对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来说”或“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对取消医疗药品加成”;D项,表意不明,“许多人还不认识”表意不明,是“他不认识别人”还是“别人不认识他”。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导学号 30994271(C)A.您送给我的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能唤起我对童年的记忆,我将好好惠存。B.小张,为了演出成功,我和拙荆周末到你家商量相关事宜,请你在家等哦!C.犬子将于国庆结婚,婚宴地点在朝阳街友谊大宾馆,恭请老同学届时光临。D.刘教授,您好!我有一个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弄不太明白,请您斧正。
【解析】 A项,“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句是说自己保存,使用不当。B项,“拙荆”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用于本句不符合整句的句境,太过书面,本句属于口语。D项,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本句是当面向别人请教问题,表达不得体。故选C。
6.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要求:①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②解释校徽的寓意。(5分)导学号 30994157
答:北大校徽采用中国印章形式的构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里层的圆中,“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两圆间的圆环上半部分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字母;底部是北大建校时间1898年。该校徽象征着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要求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分析、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图进行综合性评价。
7.下面是谢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出本段的结论句。(5分)导学号 30994158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且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前面首先强调了“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的品格高洁,然后举出李大钊与鲁迅的例子,旨在表现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结论句应从“做人和做学问”“爱国和敬业”两方面来说。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导学号 30994272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 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E)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以听觉渲染出作者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
E.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词通过视觉、听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
【解析】 A项,“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不一样,前者极写其近,后者极写其远。“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分析错误。E项,“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错误,词中尽为眼前之景。
9.“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①巧妙用典。“墙角芭蕉”句化用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的词句,抒写离愁别绪;“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无法排遣愁思的心绪。(能举出处用典即可)②“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答移情酌情给分),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词人离情难耐的心情。③“亏”字与前文的“欺”字形成对比,突出芭蕉之有情有义;“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中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④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4分)导学号 30994160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郁达夫(1935年4月)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 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的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了好的散文来么?
【注】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0.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5分)(AC)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解析】 注意“心”,即主题,而不是“体”,B、E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反映民族文化”显然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是正确选项。
11.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答:第一重指__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__。(不超过8个字)第二重指__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__。(不超过14个字)【解析】 本题表面上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下列两个句子:“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抓住这两句话可以知道,这“两重械梏”是指散文的“心”和“体”,知道这“心”和“体”具体所指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中。依据这样的分析可知,“心”就是封建的“三大厚柱”,即“尊君、卫道与教亲”,概括地说就是封建正统思想。答案必须有“封建”二字。文章末段评述古代散文的“体”,以“此外”为界,有两层意思。“此外”前说行文陈旧死板,概括起来说就是“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12.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__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__(不超过48个字)(5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看法“没有完全否定”,也“并不是‘感激涕零’”.可以称之为有肯定也有否定。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住答案的大方向了。有人对《古文辞类纂》“感激涕零”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它材料丰富,二是它分门别类。对这两点作者有什么评述呢?第三段说“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这就是说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第四段是对包括《古文辞类纂》在内的中国古代散文的“心”的评述,指出它是“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的”,也就是严守封建教条的。依据这样的分析,形成答案的基本语言材料就出来了。在表述上可以依据原文的顺序,先说“材料丰富”,再说“分门别类”。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2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练案2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2(C)A.指摘(zhāi)
.殷勤(yīn)
.B.商榷(què)
.聘请(pìnɡ)
.C.提携(xié)
.造诣(yì)
.D.敷衍(yǎn)
.弭谤(mǐ)
.
数载(zài).孜孜求学(zī).会晤(wù).道义相勖(xù).肄业(yì).
砥砺德行(dǐ).切磋(cuō).能裨实用(pí).【解析】 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3(C)A.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干:追求,求 .B.然弭谤莫如自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解析】 乖:谬误,错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4(C)①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②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
③试验既终,书籍__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A.另眼相待 商量 置之不理 B.刮目相见 商榷 置之不理 C.刮目相见 商榷 束之高阁 D.另眼相待 商量 束之高阁
【解析】 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刮目相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商榷”意思与“商量”相近,但用在正式和官方场合。此处用“商榷”更显庄重。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修:加强修养 乖:乖巧,合理
D.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贻:遗留 . 1 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5(D)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临近澳门的珠中江三市,陆续开始创造粤澳合作平台,为澳门发展拓展空间。其中,面积相当于100个澳门的大广海湾,已经获批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经济区。
C.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D.手机比恋人还重要,香港“低头族”盛行。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
【解析】 A.成分赘余,日臻完善:臻,达到。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日”字和句中“一天天”意思重复,删除“一天天”。B.搭配不当,“创造”与“平台”不搭配,一般用“搭建”“打造”等词语。C.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到“没有”之前。
5.把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合适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 30994156(B)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①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
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
③《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 ⑤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 ⑥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A.④②①⑥③⑤
C.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②③⑤①⑥ D.①⑥④②③⑤
【解析】 第④句中的“它”指横线处前面的“艾草”,第②句话紧跟其后,第⑤句是沿着第③句而来的,然后写“那位布衣诗人”(即第①句),第⑥句当紧跟其后。
6.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要求:①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②解释校徽的寓意。(5分)导学号 30994157
答:北大校徽采用中国印章形式的构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里层的圆中,“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两圆间的圆环上半部分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字母;底部是北大建校时间1898年。该校徽象征着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要求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分析、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图进行综合性评价。
7.下面是谢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出本段的结论句。(5分)导学号 30994158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且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
答: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前面首先强调了“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的品格高洁,然后举出李大钊与鲁迅的例子,旨在表现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结论句应从“做人和做学问”“爱国和敬业”两方面来说。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导学号 30994159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可久
**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 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吟咏其下。
8.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CD)②
①A.“**”,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C.“故园”两句,写作者对故乡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D.曲子的最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沉醉之境。E.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解析】 C项,“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不正确,这里的“沧浪”并非实指,而是借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代指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D项,“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不恰当,这三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并非实写。
9.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6分)答:①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2分)②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与“赋寒梅”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2分)③以景结情。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2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应先列出具体的技巧,再结合原曲内容分析。从本曲来看,此曲以“山中杂兴”为题,寄托归隐之思。开头三句,作者写自己经过了几场人海**,下定决心,摆脱名缰利锁。一个“急”字,一个“顿”字,充分表达了作者急欲摆脱利锁名缰、归隐故园的情怀。“故园老树应无恙”是作者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思物乃在寄情,透露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梦绕沧浪”是对前面表达的归隐之意的补充。随后两句,作者化用典故,以张良、何逊的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归隐和返回故里之心。而“溪桥上”三句,突然转入一种清幽境界。其中“东风”二句化用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句,描写了一种清幽之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4分)导学号 30994160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郁达夫(1935年4月)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的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了好的散文来么?
【注】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0.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5分)(AC)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解析】 注意“心”,即主题,而不是“体”,B、E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反映民族文化”显然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是正确选项。
11.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答:第一重指__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__。(不超过8个字)第二重指__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__。(不超过14个字)【解析】 本题表面上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下列两个句子:“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抓住这两句话可以知道,这“两重械梏”是指散文的“心”和“体”,知道这“心”和“体”具体所指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中。依据这样的分析可知,“心”就是封建的“三大厚柱”,即“尊君、卫道与教亲”,概括地说就是封建正统思想。答案必须有“封建”二字。文章末段评述古代散文的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体”,以“此外”为界,有两层意思。“此外”前说行文陈旧死板,概括起来说就是“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
12.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__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__(不超过48个字)(5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看法“没有完全否定”,也“并不是‘感激涕零’”.可以称之为有肯定也有否定。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住答案的大方向了。有人对《古文辞类纂》“感激涕零”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它材料丰富,二是它分门别类。对这两点作者有什么评述呢?第三段说“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这就是说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第四段是对包括《古文辞类纂》在内的中国古代散文的“心”的评述,指出它是“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的”,也就是严守封建教条的。依据这样的分析,形成答案的基本语言材料就出来了。在表述上可以依据原文的顺序,先说“材料丰富”,再说“分门别类”。
第三篇: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2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含解析
练案2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指摘(zhāi)
数载(zài)..B.商榷(què)
会晤(wù)..C.提携(xié)
肄业(yì)..D.敷衍(yǎn)
切磋(cuō)..
殷勤(yīn)
孜孜求学(zī)..聘请(pìnɡ)
道义相勖(xù)..造诣(yì)
砥砺德行(dǐ)..弭谤(mǐ)
能裨实用(pí)..【解析】 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C)A.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B.然弭谤莫如自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D.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解析】 乖:谬误,错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工作人员不分日夜地工作,希望能够尽快破译敌人的密码,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破译了密码,敌人的真实意图就会跃然纸上。....②环保督察组发现,一些地方涉嫌“假装治污”。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对中央精神的消极抵制,也....是对民众利益的极大漠视。
③与会学者认为,目前国际核裁军举步维艰,核裁军路线之争表面化,核安全与核能安全挑战突出,....各国核能发展政策取向明显分化。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联大师生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弦歌不辍。....⑤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杜绝“面子工程”。这些群众道路以目的面子工程追求的是个人政绩,破坏了....党的威信,浪费了人民的钱财。
⑥公元229年,吴王孙权正式称帝。作为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老臣张昭却“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其中原因令后人费解。
A.①②⑤
B.②③⑥ 干:追求,求 修:加强修养 乖:乖巧,合理 贻:遗留
C.③④⑥ D.①④⑤
【解析】 ①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面得十分生动逼真;用在句中对象错。②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用在句中不合语境。③举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也可形容处境。④弦歌不辍: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也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⑤道路以目: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慌。适用对象不当。⑥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B.取消医疗药品加成对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辅助工作,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C.央视《朗读者》是一档以明星名人读文章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他们用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带领观众感受那些无比动人的人物情态
D.许多国家元首亲自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刚到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时,许多人还不认识。
【解析】 A项,语序不当,改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B项,结构混乱,改为 “取消医疗药品 加成对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来说”或“广大医疗机构经营者对取消医疗药品加成”;D项,表意不明,“许多人还不认识”表意不明,是“他不认识别人”还是“别人不认识他”。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C)A.您送给我的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能唤起我对童年的记忆,我将好好惠存。B.小张,为了演出成功,我和拙荆周末到你家商量相关事宜,请你在家等哦!C.犬子将于国庆结婚,婚宴地点在朝阳街友谊大宾馆,恭请老同学届时光临。D.刘教授,您好!我有一个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弄不太明白,请您斧正。
【解析】 A项,“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句是说自己保存,使用不当。B项,“拙荆”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用于本句不符合整句的句境,太过书面,本句属于口语。D项,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本句是当面向别人请教问题,表达不得体。故选C。
6.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要求:①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②解释校徽的寓意。(5分)
答:北大校徽采用中国印章形式的构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里层的圆中,“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两圆间的圆环上半部分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字母;底部是北大建校时间1898年。该校徽象征着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要求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分析、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图进行综合性评价。
7.下面是谢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出本段的结论句。(5分)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且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前面首先强调了“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的品格高洁,然后举出李大钊与鲁迅的例子,旨在表现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结论句应从“做人和做学问”“爱国和敬业”两方面来说。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 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E)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
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以听觉渲染出作者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
E.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词通过视觉、听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
【解析】 A项,“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不一样,前者极写其近,后者极写其远。“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分析错误。E项,“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错误,词中尽为眼前之景。
9.“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①巧妙用典。“墙角芭蕉”句化用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的词句,抒写离愁别绪;“亏伊遮掩窗儿黑”句巧用李清照《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句意,暗示了自己无法排遣愁思的心绪。(能举出处用典即可)②“亏伊”句将芭蕉拟人化(答移情酌情给分),将芭蕉写得善解人意,反衬出词人离情难耐的心情。③“亏”字与前文的“欺”字形成对比,突出芭蕉之有情有义;“窗儿黑”的“黑”,恰对上片“一片伤心白”中的“白”字,用字遣词工巧细密,意连语绵。④以景语结情语,别具一格,也使得情绪表达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寻味。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4分)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郁达夫(1935年4月)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
以描写记叙的,到这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的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了好的散文来么?
【注】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0.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5分)(AC)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解析】 注意“心”,即主题,而不是“体”,B、E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反映民族文化”显然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是正确选项。
11.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答:第一重指__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__。(不超过8个字)
第二重指__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__。(不超过14个字)
【解析】 本题表面上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下列两个句子:“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抓住这两句话可以知道,这“两重械梏”是指散文的“心”和“体”,知道这“心”和“体”具体所指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中。依据这样的分析可知,“心”就是封建的“三大厚柱”,即“尊君、卫道与教亲”,概括地说就是封建正统思想。答案必须有“封建”二字。文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章末段评述古代散文的“体”,以“此外”为界,有两层意思。“此外”前说行文陈旧死板,概括起来说就是“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
12.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__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__(不超过48个字)(5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看法“没有完全否定”,也“并不是‘感激涕零’”.可以称之为有肯定也有否定。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住答案的大方向了。有人对《古文辞类纂》“感激涕零”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它材料丰富,二是它分门别类。对这两点作者有什么评述呢?第三段说“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这就是说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第四段是对包括《古文辞类纂》在内的中国古代散文的“心”的评述,指出它是“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的”,也就是严守封建教条的。依据这样的分析,形成答案的基本语言材料就出来了。在表述上可以依据原文的顺序,先说“材料丰富”,再说“分门别类”。
第四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案
高一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案2010 1215
【明确目标 】
1.联系本文结构,了解演讲辞核心突出、条理明确的特点。2.理解文章的内涵,领会思想文化意义。【知识广角】
关于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中国教育家。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蒋观云等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被举为会长。次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留学。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的教育宗旨,认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而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并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是造成现世幸福的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追求实体世界的教育,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这种教育观点成为临时政府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任职期间,主持制定“壬紫癸丑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1915年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同时实行教授治校,宣传劳工神圣,“以美育代宗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迫辞职。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又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著作编有《蔡元培全集》等。——《辞海》(1999年版)
关于北大: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品。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非常浓重的学府。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达,对钻研学问没什么喜欢,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
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
②在结构上,思路清晰。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③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疑点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含英咀华】赤兔之死(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大,酿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果断的魄力,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现出全新的风采。不到两三年光,北大便从一个扶植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取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目标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董大宗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进北大,并减少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宗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理,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进步。与此同时,他还扶植学术钻研之风,建立新品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
【阅读导航】
(一)整体感知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到南京后,蔡元培赶紧拜访知友蒯光典,告知借贷之事。不料蒯某自己也有难处,故婉言拒绝。蔡元培大失所望,想到无颜回去见正面临饥饿的学生,便忍不住失声恸哭。旁人告知蒯某:蔡元培为了救助学生,连自己儿子的生死都不顾。蒯某闻言后大为感动,竟将家中所有白银倾囊相赠,并言明不必偿还。
蔡元培捧着白银回到上海,先不回家,而是急匆匆赶到爱国学社,以救学生燃眉之急。他坐车抵达学校门口,忽见全校师生一齐跪倒在地,向他叩头不已。男女学生呜咽哀告:愿代替蔡校长的亡儿,作为孝子孝女,终身追随侍奉。【能力生成】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怕报应?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做法,靠蒙骗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南水北调工程将建立良好的运营管理和筹资机制,引导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从而形成水利建设和用水的良性循环。C、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24日上午结束了对巴基斯坦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
D、每年9月至10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红叶、古尔沟的温泉使人留恋的藏羌风情,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3、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另写一句话。
例句: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仿句:【妙笔生花】
最近,学校学生会要竞聘学生会学习部长,请你以“如果让我当学生会学习部长”为题,设计一篇演讲稿纲要。要符合演讲辞要求,要有富有感召力,不要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A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B项“输钱只为赢钱起”比喻被别人算计是由于算计别人所引起的。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D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意思是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这里用作贬义词不当。)
2、C(A.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逻辑顺序有误,应为筹资、管理和运营;D.“红叶、温泉、藏羌风情”是……黄金季节,主谓搭配不当)
3、示例:一个学生苟不好好去学习,则必不能为将来的道路铺就坦途,则必不能为建设美好的明天积蓄力量。2
感言: 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看来,采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不仅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古文修养,扎实的古汉语知识,而且能显示作者驾驶语言的功力和写作功底。当然,要写好这种浅近的文言文,仅靠课本上几篇文言文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平日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文学积累作基础,对自己喜爱的一部或几部“经典名著”应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没有一定的古文修养,单靠临场时的超常发挥是不行的。
【艺林折枝】蔡元培办学忍痛舍爱子
清光绪二十八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培养反清爱国人才。凡租屋、盖房、招生等一切筹备资金由乌目山僧等人向各界募捐。开学后,200个男女学生都要上新式课,并练兵式体操。学校规定不收学费,并供膳宿。起先还能维持,可过了不久,师生们的吃饭问题便发生了恐慌。蔡元培不忍心让学生们挨饿,决定亲自去南京向人借贷。
谁知动身之日,他的儿子突然患病,病势凶猛。蔡元培因公务在身,不得不忍痛离开了儿子身边。当他抵达轮船码头时,只见乌目山僧急匆匆追赶来,泣告他的爱子已病亡,要他立即回去料理丧事。蔡元培闻讯大恸,但他不愿为了私事而耽误学校大事,仍咬牙挥泪登船而去。
附答案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明确: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二)疑点探究
研读课文,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③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明确:①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②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③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适当运用幽默、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讲稿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也叫开场白。结构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2说明情况,介绍背景。比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三月十四日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但已经永远的睡着了。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写演讲稿的开头,可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问题应该新颖、独特,确实能促使听众去思考。
主体1)确定结构形式。总分总 2)材料。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典型性。
3)构筑演讲高潮使用排比反问等句式增加气势、也可借助名言警句把思想揭示得更深刻。
结尾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更有些人在本来已经讲完后,又唠叨几句“我讲的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之类的话,势必让人反感。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讲稿凡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都叫讲话稿,又称“发言稿”。
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专业性会议、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
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内容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纪念堂前的演说》,用他的几个“梦想”激发广大的黑人听众的自尊感、自强感,激励他们为“生而平等”而奋斗。第四.有一定的通俗性和条理性。
表达方式有较多的议论、抒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较强的感召力。
语言上,除了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外,如多用短句,反问句。少用长句,语言节奏感强,还应
第五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2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练案2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本练案共2页,满分28分,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导学号 30994161
星斗其人蔡元培
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 1 势力摧垮也未可知。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和外介,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动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以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他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BE)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诸多方面生动地刻画出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传统修身养性的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造就了他的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特点。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尴尬场面。
D.既临事时常常无可无不可,又在关键时敢于担当;既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格。
E.本文通过对蔡元培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平易恬淡、心胸豁达、不畏强权、廉洁自律、坚持操守的崇高品格。
【答案】 答B给3分,答E给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并没有强调蔡先生的语调,所以,A不对。D项在原文中对应的是“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又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理解不当。C项的“巧用心思,机智作答”于文无据。
2.蔡元培“书生本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选出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3分)(D)A.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引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对高官厚禄毫不在意。
B.认为学人参政应该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所以更愿研究学术,不愿为 官行政。
C.清廉奉公,洁身自好,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D.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他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其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根据原文数起“辞职事件”表现出来对高官厚禄并不足惜。B根据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C根据原文“他鄙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可看出。D已经超出“书生本色”的内涵范围了,说的是他坚持本色。
3.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示例1)蔡元培是“好好先生”。①思想上兼容并包,聘任新文化运动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②处世恬淡,待人平易,胸襟豁达。
(示例2)蔡元培“守正不阿”。遇大事,刚强有主见,①抵制外界压力,敢于担当,②发表文章,痛斥军阀。
(示例3)蔡元培既是“好好先生”,又“守正不阿”。①兼容并包,胸襟豁达;②遇大事坚持立场,刚强有主见。(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人物做法谈观点的能力。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有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导学号 30994162
玻 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 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经典桥段,渲染危机四伏的环境,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想帮助朋友。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同时也害怕上当受骗。
D.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鉴赏题目。A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我”约王有福在电线杆下会面,是因为“我”不认识王有福,不是如该项所说的“渲染危机四伏的环境”。
5.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从小说中王有福说话谦和、见了晚辈也要鞠躬等行为可知他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这些是可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有点狡黠的性格;从小说中他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等行为 可看出他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的性格。
6.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答:(示例1)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示例2)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