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3单元练案19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共5篇)

时间:2019-05-14 14:1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3单元练案19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3单元练案19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篇: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3单元练案19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练案19 游褒禅山记(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36(C)A.褒禅(bǎo)

庐冢(zhǒnɡ)..B.华实(huā)

窈窕(yǎo)..C.蛮夷(yí)

负咎(jiù)..D.渔父(fù)

谨慎(shèn)..

奴仆(pú)

荒谬(miù)..懈怠(dài)

瑰丽(ɡuī)..迷惑(huò)

幽暗(yōu)..罕至(hǎn)

梵语(fàn)..【解析】 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30994137(C)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其文漫灭

.⑤独其为文犹可识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有怠而欲出者

.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③⑧ C.①④⑦⑧

或:或,或许 胜:尽 夷:平漫:潦草不清 识:辨认 穷:尽,走到尽头 怠:怠慢 极:非常 B.②④⑤⑦ D.③⑤⑥⑧

【解析】 ①有的人;④模糊不清;⑦懈怠;⑧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38(B)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A项,古义:十分之一。今义:①数字“1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C项,古义:不平常。今义:副词,很、十分。D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40(B)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解析】 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句。

5.下面对文章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30994260(A)A.文章开头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平淡无奇,并没有其它作用。

B.由“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内容上环环相扣。

C.从“距洞百余步”到“盖音谬也”,从字面上来看,这几句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D.之所以要突出“花山”二字,在于纠正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华实”之“华”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针对后人对古籍以讹传讹的现象发表感想和议论张本。

【解析】 第一句的作用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有着先引和铺垫作用。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30994261(D)A.“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作者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

B.作者通过论述心得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双重否定,强调“有志”;提出“力”“物”这两个条件时,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

D.作者写仆碑上的文字,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其目的也是表现有志的主题。

【解析】 不是“表现有志的主题”,而是为了表现不人云亦云,必经深思而慎取的主题。

7.下面对第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30994262(D)A.这一段与第1自然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

B.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C.“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传,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

D.针对社会上以讹传讹的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从抽象到具体,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解析】 应为“从具体到抽象”。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30994143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由太子岩历不二庵

.B.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C.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解析】

寿:祝寿。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

历:经过 循:沿着,顺着 度:涉及,达到 寿:寿辰 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解析】 这段话以游踪为线索描写景物,“过坞底岔”“出龙驹寨”很明显要断开,“不胜……悴忧伤情”要断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B.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C.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D.太和山上奇景迭出,有诸多奇异的岩石,还有竹笆桥、榔梅花、青羊桥、攒天岭、五龙宫、自然庵、凌虚岩、传经台、榔梅台、五针松等景物。

【解析】 五针松属于华山景物。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5分)译文: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2)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5分)译文: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危”“间错”,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抱”“连络”“国禁”。

【参考译文】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山路没有随着山涧走。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 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茂,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那么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和莲子一般大小,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摘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太和山则是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到达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遗,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而天气物象不一样。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于是从草店启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根据提示写出《游褒禅山记》中对应内容。(6分,每空1分)导学号 30994144(1)“有志矣,__不随以止也__,__然力不足者__,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2)有志与力,__而又不随以怠__,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3)“然力足以至焉,__于人为可讥__,__而在己为有悔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19游褒禅山记2

练案19 游褒禅山记(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36(C)A.褒禅(bǎo)

.奴仆(pú)

.B.华实(huā)

.懈怠(dài)

.C.蛮夷(yí)

.迷惑(huò)

.D.渔父(fù)

.罕至(hǎn)

庐冢(zhǒnɡ).荒谬(miù).窈窕(yǎo).瑰丽(ɡuī).负咎(jiù).幽暗(yōu).

谨慎(shân).梵语(fàn).【解析】 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30994137(C)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何可胜道也哉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其文漫灭

.⑤独其为文犹可识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有怠而欲出者

.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③⑧

C.①④⑦⑧

或:或,或许 胜:尽 夷:平漫:潦草不清 识:辨认 穷:尽,走到尽头 怠:怠慢 极:非常 B.②④⑤⑦ D.③⑤⑥⑧

【解析】 ①有的人;④模糊不清;⑦懈怠;⑧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38(B)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A项,古义:十分之一。今义:①数字“1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C项,古义:不平常。今义:副词,很、十分。D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 1 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39(D)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解析】

应为“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40(B)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解析】 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句。

6.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导学号 30994141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3岁,正在舒州任通判。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篇游记,并抒发自己的感想。

答:示例:《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3岁任舒州通判时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抒发自己感想的重要游记。

【解析】 此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语段的第一句可作为中心句,其他语句压缩后作为中心句的附加成分即可。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导学号 30994142

《石钟山记》是苏轼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①________________,浓厚的考辨色彩深寓着对实践和为学的深刻的哲思。②________________,带儿子苏迈夜游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就是对这一点的有力证明。③________________,认为读书“唯勤”,且“多为之,自工”;练书法则要“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答案】 ①文章叙议结合__②他注重实践__③他强调为学要勤(刻苦/躬亲而行)【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①处要扣住前面的“很有特色”和后面的“哲思”;第②处从后文“带儿子苏迈„„”来考虑;第③处从后文的“唯勤”来看,强调的是如何“为学”。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30994143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由太子岩历不二庵

历:经过

B.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C.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度:涉及,达到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寿辰 .【解析】 寿:祝寿。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解析】 这段话以游踪为线索描写景物,“过坞底岔”“出龙驹寨”很明显要断开,“不胜„„悴忧伤情”要断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B.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C.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D.太和山上奇景迭出,有诸多奇异的岩石,还有竹笆桥、榔梅花、青羊桥、攒天岭、五龙宫、自然庵、凌虚岩、传经台、榔梅台、五针松等景物。

【解析】 五针松属于华山景物。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5分)译文: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2)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5分)译文: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危”“间错”,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抱”“连络”“国禁”。

【参考译文】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山路没有随着山涧走。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茂,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 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那么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和莲子一般大小,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摘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太和山则是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到达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遗,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而天气物象不一样。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于是从草店启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根据提示写出《游褒禅山记》中对应内容。(6分,每空1分)导学号 30994144(1)“有志矣,__不随以止也__,__然力不足者__,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2)有志与力,__而又不随以怠__,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3)“然力足以至焉,__于人为可讥__,__而在己为有悔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第三篇:高中语文必修一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相关文言常识;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主旨,借鉴古人智慧。【学习重点】目标1、2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学案 【预习检测】

一、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二、记

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题目中有“记”不见得就是游记。)

三、相关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四、相关资料(1)褒禅山与慧空禅院

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境内,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则平而长。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掉了。当地农民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镏金大字。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今天这些碑刻已荡然无存。(2)华阳山与前洞

从褒山寺向东行三里即达华阳山,旧名兰陵山,海拔二百三十米,相对高度一百九十米左右,山坡平缓,两侧几乎等高,山顶平而长。华阳山下有一洞,当地人叫华阳洞,亦称碑洞,即文中的前洞。由于“其下平旷”,因而引起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其下”是指山下,有人则认为“其下”是指洞下,其实洞口与山脚齐,洞前就是稻田,洞下平旷就是山下平旷。(3)马山与后洞

华阳山上有三个洞,下面为前洞,前洞的右上方为天洞,左上方为后洞。后洞距前洞约五十米,状似石罅,浅而窄,人缩身以入,匍伏约二米即达尽头,与王安石所记的后洞毫无共同之处。景色稍胜的是天洞,洞口为一陡坡,有巨石当洞口,口径极小,洞内高约三米,西上方为一大裂缝,从顶端透进亮光,当地人称一线天。进洞约五米,又有石壁挡道,中有一孔,径约一尺许,钻进后另是一番洞天,洞高十余丈,白色的钟乳石倒垂而下,道前溪水湍急、寒气

逼人、阴森恐怖。马山北洞在前洞的东北五里处,与王安石所说的“后洞”距离、方位皆相同;马山是含山北境最高的一座山,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北洞的形状、景色与王安石所记的后洞相吻合。这洞也非常深邃。现在只能前进到洞内的二百多米处。洞内石壁有多处石刻,因长年腐蚀,多不可辨。所以我们认为马山的北洞就是王安石所云的后洞。

课堂学案

【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一、朗读正音: 庐冢()

褒()禅

仆()道

谬()懈怠().....窈()然

咎()

何可胜()道

王回深父()....

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2、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后悔”为什么后悔?

3、研读第四节这一段有写到仆碑上的文字,和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相应。(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写这些仆碑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4、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5、最后一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

2.名之曰褒禅。

名: 3.有泉侧出。

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

6.而其见愈奇。

见: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8.火尚足以明也。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传:

名:

(三)文言固定句式

其孰能讥之乎? 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六)重点翻译句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七)多义词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2.道

①有碑仆道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④何可胜道也哉 ⑤策之不以其道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文过饰非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吴广以为然 ③有穴窈然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6.其 始舍于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孰能讥之乎?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十)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

今义: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

今义: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

4、于是余有叹焉。古义:

今义: 【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课外阅读】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训练达标】《高效导学》p19

【预习作业】预习《张衡传》

《游褒禅山记》教案

研读第一、二段

(一)1、文言知识梳理(略)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然后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无,好象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因该删去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先留下来到后面解疑)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讨论)

引领学生背诵这一段。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二)研读第二段

1、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有那些对比:

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2、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三)指导背诵:

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平旷、记游甚众)——后洞(窈然、寒、深)——进入(深、难、奇)怠——俱——追

记洞中所见(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自身,伏“悔”字(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以“悔”结束记游(既其出„„游之乐也”)

四、研读第三四段

(一)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

要提示学生注意“焉”“也”“夫”“则”“而”“故”“矣”“然”“其”“乎”等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

1、“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进一步具体阐述作者后悔心情背后的思索。

2、作者先说古人“古人之于„„而无不在也” 作者为什么先说古之人?答曰:以古人为标准,另外可以使作者的立论更有说服力

3、然后作者写一般人惧险远“夫夷以近„„则至者少”(照应前洞),所以他们就不能见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让我想到毛泽东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从文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就为“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做了注脚。

4、欲得非常之观,就必须有志(而世之„„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然后说到有志无力(有志者„亦不能至也);有志有力,还要有外物(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

6、最后两个分句再次说明只要有志,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

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总结: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二)研读第四节这一段有写到仆碑上的文字,和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相应。(前面的描写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

写这些仆碑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治学必须“深思慎取”)

思路: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五、讲析第五段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六、问题讨论。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试从①过渡衔接;②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③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提示:

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②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③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一人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编订的“前后两部分对照表”,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讨论:在第三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象古人那样探究思考的广泛而深入呢?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发挥的?

讨论归纳:

从五方面阐述:

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嘏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志"的重要性;

⑵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吃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

"的重要性;

⑶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

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性;

⑷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在己为有悔--物、力都足以至

而未至,肢有"悔";只有"尽吾志也,可以无悔也"--强调"尽

吾志"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议论,说明要"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要有--志、力、物;但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不足之处,当力和物难求时,只有"

尽吾志",才能做到"无悔"、无"可讥".

4.第四段,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

慎取的态度.

四.总结全文

1.请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本文主题思想.

作者记叙游览褒禅山,抒发秘书的感想:

无论治学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

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从今天来看,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五.讨论完成书后练习二,掌握"其'的用法及特点.

关于"其"的几种用法:

"其"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作代词和语气助词.具体用法如下:

1.用作代词:

(1)代第三人称: 可译作 “他的” “他” “他们” “它” .例:

安求其能千也?<马说>

(2)作物主代词, 表领属关系,可译作 “他(它)的” “他(它)们的” .例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又作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作"这""这些";远指,可

译作"那""那些".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4)用在数词之前,表示"其中的"意思.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用作副词.

(1)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作"大概""或许".例: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表示诘问,可译为"难道""怎么".

(3)表示祈使,可译作"一定".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4)表示未来,可译作"将""将要".例:以残年余力,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用作助词,表示加强语气.

第四篇:《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必修1).

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

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

《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一、三维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语汇,特别掌握词类活用的现象。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整体思路

教师应当将示范背诵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必要时应逐句地带领学生诵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

《西湖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这类文章有何特点?

明确:叙事写景,抒情感怀。一般以叙为主,感为辅。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看它在写法上有何区别?(板书课题:《游褒禅山记》)

(二)整体感知

12((2)指导学生像上一课一样作好文言语言的积累。板书随机。

3、掌握大意(多媒体板书)

讨论、明确:本文先写未尽兴的游山经历(1、2段),然后由此引发议论(3、4段),第五段是游记的结尾。

(三)品读课文

1、研读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然后教师范背第一段,学生如果还有读不准的字音要记好笔记。同时思考:介绍“褒禅山”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和仆碑上的文字?明确:第一问比较简单,只是提示学生背诵的层次。第二问要提示学生寻找文中相照应的地方。

原因: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伏笔。

引领学生按层次背诵此段。

2、研读第二段。

先点名诵读第而2段(有基础的学生),然后齐读,再后教师领背。思考:此段中介绍了前后两洞,你认为着重介绍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讨论,明确: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由此可看出,文章不重在记游,而只是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记游只是为后文的议论作准备的。那么,游洞后,作者有什么感受呢?

“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

共3页 第1页

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

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

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

学生小声再诵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3、研读第三、四段。

(1)齐读第三段,强调“而无物以相之”中的“相”读作xiàng,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具体内容分五层意思: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梅”。

心得是什么?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回答。

明确:这一段承接第二段游山未尽兴的事件引发的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就能成功吗?在文段中继续寻找答案。(略)

归纳起来,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从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启发?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下。

(2)教师背诵第四段,由于句子较长,强调句读,便于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

由此讨论: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况多吗?请举例证明。

学生畅所欲言,估计说的更多的使广告招牌、报章杂志上出现的。(略)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作者从仆碑发生联想,指出对待传闻应该采取“深思慎取”的态度。

3、4两段都是由生活中具体的小事阐明了悟出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4、教师背、学生读最后一段,尽量慢一些,强调“父”字读作“ fû”学习游记写法的结尾,再如《醉翁亭记》的结尾也是这样。

5、学生再读课文,同方交换检查背诵,并检查默写。

6、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写结构提纲。

(四)相关资料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

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

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时代背景资料: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板书:

《游褒禅山记》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强调词类活用。(学生完成)

1、2段(记叙)游山的经过。

3、4段(议论)游山的心得:

成功的条件—— “志”、“力”、“物”,关键是“志”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二、解读大纲: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的名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

三、(一)导语“温故而知新”。

(二)重视语言的积淀。

第五篇:游褒禅山记2(推荐)

《游褒禅山记》复习教案

制作人:杨丽

凝聚产生力量,勤奋创造辉煌,同学们,期待着你们的进步!

复习要点:

1.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及创作情况。

2.学习本文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3.重点积累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关于本文的思路结构

全文可分为六段:

第一、二段为记游部分;第三、四段着重于议论,是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五、六段为结尾部分。

从“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至“盖音谬也”,为第一段。着重记叙了“褒禅山”这个名称的来历和“华山洞”的位置。其记叙顺序是,先写出名的来源,顺便引出一个“慧空禅院”;再以“慧空禅院”为基准,点出“华山洞”的位置;然后顺手写到一块“仆碑”,并根据碑上的残文,对山名的读音做了一番考核。似乎是随游随记,信笔写来,实际上是经精密的选材,只不过是不露斧凿痕迹而已。尤其是以对碑文的考释入记,不但使文章妙趣横生,而且又为第四段的议论提供了线索。

从“其下平旷”至“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为第二段。着重记叙了后洞的幽深和游览后洞的经过。首先,承接上文简述了“前洞”的情况,然后着力写后洞之深,为下文述写作者与四人同游“后洞”的经过作先导。写“后洞”时,先写位置“由山以上五六里”,再写外观,“有穴窈然”,再写入洞的感觉,“入之甚寒”,再写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这样写,步步深入,条理清楚,引人入胜,又使读者不断地产生悬念,急切地想知道洞内的究竟。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转入述写游洞的经过。写游洞经过,文字极为精炼简约:“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亦愈奇。”连用三个“愈”字,就生动地写出了游人步步深入的过程和洞内的概貌。“盖予所至„„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一段文字,既是补充叙述游览过程,又表明了自己未能深入的遗憾。这就引出了下面大段的道理,为第三段关于“志”和“力”的议论埋下了伏笔。这样自然的过渡,丝毫没有修饰的迹象。

从“于是予有叹焉”至“此予之所得也”,为第三段。作者着重阐述了自己此次游览的心得收获。首先,作者以慨叹的方式,指出古人研究学问所以有收获,在于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作者在下面就游山大发议论的依据。然后作者阐述了自己游山的深刻体会:高深的学问就好象华山洞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一样,往往“在于险远”之中,因此,研究学问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必须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不能畏惧艰险,半途而废。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客观条件。这样,尽了自己的努力,即使没有达到目的,自己就不会后悔,别人也不会讥笑。最后“此予之所得也”一句,同本段开头“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首尾照应,顺理成章。

从“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第四段。作者从“仆碑”联想到古书失传、以讹传讹的事实,进一步阐明了做学问一定要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要经过反复思考和谨慎取舍。

第五、六段,说明同游的人和游览的时间。这是记游文字一般所具备的。

一、文学常识填空

⑤策之不以其道()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③有穴窈然()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其

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⑿盖其又深。()⒀则其至又加少矣。()⒁既其出。()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⒅其孰能讥之乎?()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以(1)夫夷以近().

2.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所写的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游记一般是记作者游览参观某地的所见所闻,以记叙山川景物为主,但这篇散文却是以游山为喻,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哲理。我们要抓住这些哲理进行挖掘素材并应用到相关写作中。

素材一: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志当存高远

2、尽志无悔

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素材二: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凡事要深思慎取

2、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等 素材三:

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不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

3、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 素材四:

盲目从众往往达不到既定的目标,敢于坚持己见,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答案

(一)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1.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4.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名:名词作动词,说明

(三)1.难道„„吗2.哪里„„呢3.这就是„„的缘故

(四)1.(省略句)2.(介词结构后置句)3.(判断句)4.(判断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

下载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3单元练案19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3单元练案19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说课稿-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广西来宾市一中 韦茂亮 教材简析: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补世力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练: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第三单元 第十课 一、课内双基 1.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寻常)之观(景象) ...B.以其求思(探求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走到尽头)也......

    游褒禅山记简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当涂一中 张金凤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句,注意朗读节奏。 2、学习本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法。 3、联系生......

    游褒禅山记学案2

    游褒禅山记学案 一、 自学发现(自习完成) (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1、通读一遍,独立感知 (1)读出文言节奏来,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2)不看注释,在读的过程中运用储存的相......

    游褒禅山记高三复习案

    语文高三教材复习导学案 编制时间:2016年8月8日 主编人:宋波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2016年9月1日 《游褒禅山记》 编号013 【学习目标】 1、文言词语积累 2、准确翻译句......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A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A案) 河北保定定州市 车兴泽 【教学目标】 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www.xiexiebang.com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一、课内双基 1.加点字理解......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精选五篇)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