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2019-05-14 14: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篇: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

练案12 孔雀东南飞·并序(2)

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导学号 30994239

(甲)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乙)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对作者在(甲)中着力描写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极力表现太守的荣华富贵。

B.用太守家的热闹情景反衬兰芝和仲卿内心的痛苦。C.反衬刘兰芝的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D.突出太守对刘兰芝的重视和喜爱,反衬了焦母的暴戾专横。

2.(乙)中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应如何理解? 答: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同时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3.下面对“徘徊庭树下”中“徘徊”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徘徊”的动作,真实地反映了仲卿临死前矛盾痛苦的心情。B.这里既有对生之留恋,又有不得不死的痛苦。

C.对照兰芝殉情的果决,仲卿的“徘徊”就显得懦弱犹豫了许多。

D.仲卿的“徘徊”,也反映了他有太多的留恋和割舍不下,如他留恋官府的工作,惦念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妹妹,还有对新生活的向往。但一想起和兰芝的约定,才不得不“自挂东南枝”。

【解析】 “留恋官府的工作”,“对新生活的向往”不对。4.对诗歌的结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诉。

B.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

C.结尾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削弱了诗歌的批判力量。

D.最后两句提醒以后的人不要忘记这封建礼教所造成的悲剧!不仅表现了作者的观点,也反映了人民的感情、期望和意愿。

【解析】 “削弱了诗歌的批判力量”不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导学号 30994078

木棉花歌 【清】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 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

5.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CD)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

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

C.“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

D.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

E.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运用比喻的手法”有误;“浓须大面”“壮气高冠”这是写人,可见是把木棉花当做人来写,赋予木棉花以人的特点,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D项,“由近及远”有误;应为“由远到近”,比如“千树万树朱花开”应是远观,下面逐步推进。

6.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答:(1)外在形态:木棉树高大,花色红艳,花形硕大,具有挺拔伟岸的形象(3分)。(2)内在气质:木棉大气沉稳,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富有“愿为飞絮衣天下”的博大情怀(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可以从外形到内在分析木棉花与英雄的相关点。“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一个个花冠覆之如铃仰如酒爵,厚实华美;赤红的花瓣象闪烁跳跃着的星光,熊熊然喷射出夺目的光芒,把花写动了写活了。“浓须大面”、“壮气高冠”是将军的风仪雄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了木棉花的勃勃英气。木棉花之所以又称“英雄花”,这大概就是其原因所在。仅此刻画和渲染,诗人犹恐不能尽致,又以“好英雄”、“何落落”这样的惊叹来直接表现自己对木棉花的赞赏和欣羡。最后“后世棠榴枉有名”四句,以枉有芳名和自惭轻薄的棠榴桃杏之花与木棉花相对比,显示出木棉花的磊落不凡。“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炎帝也是以火德而王,由他们的主司,火红的木棉花生长在于五行中属火的南土,就当然地要冠压群芳,卓然傲放。

(三)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导学号 30994240

送友人出塞(二首)

吴伟业 其一

鱼海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 ①吴伟业友人吴汉亭因罪流放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今江苏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吟成此两首送别诗。②鱼海:指内蒙古捕鱼儿海。③零支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是吴汉亭入关返乡的必经边塞。④木叶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⑤黑水:黑龙江。

7.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E)A.“其一”

一、二句写捕鱼儿海寂寞冷落万里都是白霜,开始吹响的西风能使人愁肠寸断。景中含情,将西风比喻为人,通过渲染西风的哭来表现诗人内心的愁。

B.“劝君休望零支塞”一句准确地把握住了友人出塞时痛苦的心情,给予了一种真正的理解。“休望”的说法,看似不合情理,实则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意。

C.“其二”中“长虹亭外草连天”一句,通过对长虹亭外荒草连天的景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流放到荒凉之地的深切同情。

D.“其二”最后两句写不知道黑龙江边西风吹拂的雪花中,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

①船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远处塞外的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

E.两首诗均触景生情,通过对现实中的萧条的鱼海、万里的霜天、断肠的西风、连天的荒草、风雪满天的黑水的描写,来抒写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解析】 A项,“将西风比喻为人”错误,从诗中来看,“西风一哭断人肠”,句中写的是“西风”却着一“哭”字,这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借西风的哭来表现诗人内心的愁。E项,“通过对现实中的萧条的鱼海、万里的霜天、断肠的西风、……风雪满天的黑水的描写”有误,从注释来看,此时诗人与友人在江苏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可见“鱼海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不知黑水西风雪”应是诗人想象之景。

8.这两首送别诗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试结合文本作简要赏析。

答:两首送别诗,第一首前两句为虚写,想象塞外荒凉冷寂的景象,后两句为实写,是对朋友的看似无理却有情的劝慰。第二首前两句为实写,写送别时所见的碧草连天的景象,后两句为虚写,想象在西风飘雪的黑水边再也不能喊渡船的情景。虚实相生,既扩展了艺术空间,丰富了诗歌意境,更突出了诗人对即将远出塞外、过着险恶莫测的流徙生涯的友人的深切牵念和担忧之情。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7课《琵琶行并序》同步教案12 语文版必修2

语文必修二语文版最新同步教案 第7课《琵琶行并序》教案12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有关白居易的视频)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有读诗的传统,今年5月份就在咱们西安,举办了一场与诗歌有关的盛大的文化活动,大家知不知道、有没有印象?它是什么? 生:好像是诗歌节吧。

师:对,诗歌节,第二届中国诗歌节,这届诗歌节的主题是什么?“盛世中国,诗意长安”,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诗意长安,静下心来,自己品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题材。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它主要是以铺叙为主的一种歌词,下面请同学们首先读一下诗前的小序。生:„„

师:好,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谁来概括。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学习咱们国文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师:对,这个读,不是老师说的,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么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所以首先要走近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好,下面我们一起呀,不是一起,自由地放开声来读。好,咱们就开始。(放音乐)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呀,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落魄失意的人。

师:你的解释有一点点问题,沦落不是沦落人,是不是?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是不?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师:不仅仅是琵琶女,还有诗人,是不是?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谁解沦落人”(板书),那么,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么样的?我想啊,咱们首先请一位同学尝试一下琵琶女的感情,为我们读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不好,那一段,第几段呀?第三段,谁来给我们读一下,好,你现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带出来,好吧?请。生:„„

师:好,你觉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的,这一段主要讲琵琶女的身世,应该比较同情,读的时候读出同情来。

师:你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讲吧,现在呢,如果是琵琶女这个角度,你觉得,她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生:悲凉。

师:对,悲凉的感情,好,我们读诗歌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得抑扬顿挫,是吧?但更要注意把握诗歌中诗人所蕴含的什么?感情,所以,刚才同学说到感情,这一段,我觉得把握得比较到位。好,就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没有?把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好,这样吧,咱们周围同学商量一下,把你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生小声交流)好,谁有问题?你来。生1:文中是如何描写琵琶女的形象的? 生2:这一段主要用什么手法来写她的身世的? 师:提了两个问题,大家觉得它有讨论价值吗? 生: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那好,咱们周围同学啊,就自由组合,议一议,好不好?两个问题随便讲,想说哪个说哪个,好不好?想发言,随时举手。

生:我想说第二个问题,前几句写她少年的时候,然后还被那个秋娘嫉妒,然后„„ 师:秋娘是什么人? 生:不知道。师:看看注释吧。生:歌妓。

师:秋娘恐怕不是一般的歌妓吧?

生:秋娘吧,本身就是才华很出众的,然后还要嫉妒她,说明她比秋娘的才华还要„„ 师:对了,秋娘本身就是才华横溢的歌妓,是吧?被她嫉妒了,可想而知。

生:后面,就是写她“弟走从军阿姨死”,他们家人,离开的离开,死去的死去,然后她的容颜,因为家庭变故,然后变得非常憔悴,当时社会,看重你,就是因你的容貌好,她的容貌已经非常得„„ 师:你是在讲琵琶女的形象,对吧?

生:然后用前面的红火一时和后面的悲凉人生经历,形成一个对比。

师:还有对比,实际上你把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说了,既提了琵琶女的形象,又说了手法,大家同意不同意?有没有要补充的?不需要补充了吗,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探讨得可以了?我看你想发言又不敢举手,你说一说。生:我觉得琵琶女主要是代表中国普遍的封建礼教下古代女子悲惨的„„ 师:她是一个封建什么?

生:就是一般的古代的女子普遍的悲惨„„

师:普遍的一种命运,不仅仅是她一个,好,这里她谈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个高度。同学们想过没有,琵琶女,她的技艺高超不高超? 生:高超。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但是呢,她最早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是吧?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年老色衰之后呢?门什么? 生:门前冷落车马稀。

师:所以,说明什么问题呀,哪个时代是不是就是,什么?你来说。生:那个时代就是重色轻才的。

师:重色轻才,这个说法呢,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说明什么问题,不是看重她的技艺高超啊,是吧?而是,关键她年老色衰了,所以就被抛弃了,是不是?所以从这里看出,琵琶女仅仅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能理解吗?那么,我刚才说到了,除了琵琶女,刚才说,谁解沦落人,沦落人一个是指琵琶女,还有一个是指谁呀? 生:白居易。

师:那么,当诗人穿过无数人群、走过无数条路,在这萧瑟秋天,来到浔阳江头船上的时候,他又是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请一位同学能不能读一读诗人,他又是怎样沦落的呢? 生:„„

师:请坐,我刚才怎么说朗诵注意事项的?首先要读什么,对了,读准字音,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位白居易呀,作为大诗人,他有没有字音上的错误呀?有,什么?

生:“住近湓江地低湿”的“低”,“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血”„„ 师:“血”书面语读什么,口语读什么?还有没有? 生:“如听仙乐耳暂明”的“乐”。

师:好,这里白居易还得加点劲,知道不?好,我们在读白居易诗人的这一段时要读出什么感情?你觉得呢?我们的白居易说一说。

生:应该和琵琶女一样感同身受吧。师:感同身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这里面,他的遭遇呀,还有什么词可以体现出来? 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

师:改正,这里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是不是感伤呢?好,就这一段,大家最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你觉得?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怎么理解?而且那个“同”字,同在哪里?

师:好,同在哪里,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朝廷官员,一个是什么?琵琶女是什么?江湖的歌妓,是吧?一个是高朋满座,一个是门前冷落,那他们又同在哪里呀?刚才同学提到了。谁能说一说,你觉得同在哪里? 生1:白居易从他的生活经历上,他一开始满腹才华,想一展鸿鹄之志,却在朝廷中受到排挤,而被贬谪到偏僻的地方,琵琶女本来也是很有才华,但她却因为年老而无人问津,所以他们的经历都是从曾经的激情到如今的平淡。

师:激情,不准确。那么这个对比,你刚才说了,怎么能从激情到平淡? 生1:从辉煌。

师:这个词还可以。还有没有? 生1:所以他们此刻的心境都是悲伤的。

师:因为他们都是失意落魄的。好,请坐,还有没有同学想说?好,你来。生2:还有她们俩都是京城人。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从前面小序上讲的。“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长安就是„„ 师:对,是来自京城。现在呢,他们都来到了什么地方? 生2:浔阳江头。

师:对,所以这一点也是相同。

生2: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怀着一种落魄之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还有没有?

生3:他俩都是人才,得不到人家的重视,这也是相同的一点。

师:都是很有才华的,琵琶女呢十三什么?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我觉得她的水平还是挺高的,十三岁呀,是不是?诗人呢?也是才华横溢的吧,他是,我印象中他很早就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还记着没有?小的时候,就是大概十五六岁的时候,有没有印象?离离原上草„„那是大概他十五六岁时写的。你想想他多有才华呀,大家谈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再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白居易,是什么把两个素不相识的陌路人,联系在在一起,同是天涯沦落人,刚才说了“同”,刚才我们讨论得非常好,那他无缘无故的就同了吗?是不是?我们就想一想?谁能说一说?

生:是因为琵琶女弹的那个琵琶。师:原本素不相识是什么把他们连在一起? 生:音乐。

师:是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同学们,琵琶曲这一段应该说是什么?千古传颂啊,脍炙人口。刚才,我们的琵琶女、我们的诗人都读了一下,我也情不自已,我给大家读一下。背一下这一段,那么,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这段中最精彩的句子在哪里?为什么精彩?好不好?(配乐朗诵)读完了,听完了,不知大家相出问题了没有?你觉得这里边最精彩的句子是什么?你先说。

生:我最喜欢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它把琵琶声在沉静以后的比作炸破的银瓶和那个骑士突然拔出刀枪那一瞬间的声音,更加突出了琵琶声在沉默后的慷慨激昂的音乐特点。师:非常激越,你很喜欢。好,还有没有?

生:我喜欢那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因为我觉得这句话采用的是比喻的手法,经过音乐的跌宕起伏,然后婉转动听,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听上去挺有感觉。师:比喻有什么好处? 生:就是十分生动形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化什么为„„ 生:化抽象为具象。

师:对,大家都知道,熟悉的写愁的,是不是很抽象?李煜怎么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无形的愁化作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愁有多少啊,无边无际,比喻的手法是不是很好。还有没有同学想谈的?

生:我喜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它把弦声首先比喻为急雨,声音非常急促,然后又如丝雨般非常渺茫的感觉,很形象,很生动。

师:我听了刚才同学谈的精彩的诗句,我想问一个问题,同学们,是什么打动了诗人?仅仅是精彩的音乐吗?谁来说一下?这音乐有什么在里边?

生:从第二段里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者被打动,不仅因为好听的音乐,还有琵琶女融入他自己的情感在音乐里面——

师:有琵琶女的遭遇,有琵琶女的请感在音乐里面。生:音乐主要有思想情感在里面,所以作者就被打动了。

师:那我还要问,仅仅是琵琶女的遭遇和情感在里面吗?就打动了诗人吗? 生:还有诗人想到他自己的身世,然后就有比较悲伤的感觉。

师:对,还有他自己的身世,是不是?触景生情,实际上,我们看写音乐,不仅仅是讲琵琶女呀,还在写谁的感情呢?诗人自己,是音乐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怎么样?联系在一起,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好,我们下面一起读一下最后一段。(齐读)

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琴声和着白司马的泪水沉到了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们耳畔回响。下面,我想同学们还有很多的感触吧,下面,我们就畅所欲言,敞开心扉,用较有诗意的一两句话来表达你的感悟。

生1:天公薄情病乐天,世情愚昧苦才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怒愤难自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好,哎呀,你很厉害呀。昨天预习就在想,是吧?好。那么谁来说一说。

生2:对音乐的感悟,仿佛从远处传来,又似乎就在身旁,那么清静、那么飘渺,琵琶声响彻长安城,好像有人在哭泣,幽怨着,缠绵着,弹者有意,听者有情,我愿化作一小曲去抚慰你那懂我的心。师:好,富有诗意呀。还有没有?

生3:一男一女江畔逢,同为京城沦落人,为何不乐,难为知己。

师:你前面好像是诗句,后面猛地一句,然后就刹车了,是不是?稍微后面在调整一下,我感觉是不是更好?啊,好,还有没有要说的?这位男同学。

生4:琵琶声传逾千载,歌女乐天花开败,酒不醉人人醉曲,司马泪和一月白。

师:啊,好,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呀,老师也很喜欢诗歌,我在备课时,也想了这么一个七律,看我的感受,我读一下,感悟琵琶行,“浔阳江畔少知音,冷月荻花夜色寒。哀怨琵琶情切切,半觞清酒泪涟涟。飘零歌女伤神苦,沦落诗人为客难。前辈字句清肺腑,后生吟诵叹先贤。”读了这首诗,让我们在激动的情绪中平静下来,我们进行了一场诗歌的漫游,情感浸在诗歌的意境里,去体会音乐的美妙,去感受诗人的情怀,我们伴着音乐再一次放声地旁若无人地自由地读一遍这首诗,好不好,开始。(生默读)

师: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想是这样,大家刚才读了一下,不知把里面的感情体会得怎么样,你可以选择你最欣赏的、最感动的几句读一读,好不好?把那种体会带给所有的人,谁能给咱们读上几句? 生:(有感情朗读)

师:怎么样?好,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以经典为伴,与诗歌同行。下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8

第三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基本特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诗歌浪漫主义色彩。

2、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孔雀东南飞》的一些表现手法:叙事与抒情结合,托物起兴、铺陈排比、互文的写作方法。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的特点,掌握“相”“自”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注意诗中的同义复词、重叠词、多义词、活用词的词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理解人物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原因。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和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我们的祖先就给我们留下了璀璨的诗歌明珠,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很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婚姻愿望,生不能结为夫妇,死亦同穴。白蛇传的人妖相恋、梁祝的死后化蝶,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孔雀东南飞》也一样让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板书:孔雀东南飞。

二、基础积累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又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属于古体诗中的一种。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把前两者并称为“乐府双璧”。)这是一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长达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为“长诗之圣”,对后代的诗文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结合注释,给课文标注,疏通文意。

四、集体齐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在老师引导下理解文章大意。

一、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起兴:(第1节)托物起兴

开端:(第2节)兰芝请归——铺陈

发展(第3—13节)仲卿求情、兰芝自遣、兰芝辞别、夫妇盟誓、兰芝回家。

再发展:(第14—26节)兰芝拒婚、刘兄逼婚、生离死别。高潮:(第27—31节)仲卿辞母、双双殉情。结局:(第32节)化鸟双飞,琴瑟和鸣。

二、阅读理解全文,掌握重点词语。

(1).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我有亲父兄”(偏在“兄”)

“我有亲父母”(偏在“母”)“逼迫有弟兄”(偏在“兄”)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2).古今异义:新妇、守节、自由、可怜、教训、来信、处分、交通

床:古,诗句中指“坐具”。供人坐在上面。今,睡具。信:古,使者,诗句中指媒人。今,书信。(3).“相”字的用法及区别。

本课文中“相”字出现过19处,大致可分为三类:

A.相(xing)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他”、“它”等等。如:

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 及时相遣归(代“我”)③ 还必相迎取(代“你”)④ 好自相扶将(代“她”)⑤ 嬉戏莫相忘(代“我”)⑥ 誓天不相负(代“你”)⑦ 不得便相许(代“你”)⑧ 登即相许和(代“它”)⑨ 蹑履相逢迎(代“他”)⑩ 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B.相(xing)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 相见常日稀 ② 久久莫相忘 ③ 六合正相应 ④ 叶叶相交通 ⑤ 枝枝相覆盖 ⑥ 仰头相向鸣 ⑦ 黄泉下相见

C.(xiàng)名词,相貌。如: 儿已薄禄相(4).本诗中“自”字出现多次,可作如下解释: 我自不驱卿(自,本)本自无教训(本自,本是)自可断来信(自,即)葳蕤自生光(自,且,还是)自名秦罗敷(自,其)自名为鸳鸯(自,其)好自相扶将(自,亲自)物物各自异(自,助词,无义)(5).互文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

如:“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早晚之间做成了绣夹裙、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

第三课时

一、探究 1.人物形象:

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是一个在小康人家生长起来的有主见的女子,美丽、聪敏、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在善良和温顺中有一种反抗意味的刚性。处处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她了解仲卿的性格,爱仲卿,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点幻想,但刚性占据着她的灵魂,她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却有一种凛然不可犯的尊严。她知书达理,离开焦家的时候,拜母别姑,态度从容,她不向环境低头。他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以死捍卫爱情,表现出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光辉人格。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诗的感染力。

焦仲卿:优柔寡断,柔弱的读书人,但同时具有知识分子的倔强,忠于自己的爱情,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在一个充斥“孝”字的氛围中,他逆来顺受,处处依从,但为了爱情,能够殉情,具有忠贞的个性。焦母:反面形象,性情粗暴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同情心,独断专行,自私。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徒慕富贵,趋炎附势,见利望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个典型的市侩商人形象。

2.主题: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与她又情深似海,可是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

明确:①焦母自己所说,是因为“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②兰芝不会生育。③焦母恋子情结 ④门不当户不对。3.悲剧意义

从牛郎和织女、七仙女和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和祝英台,在中国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故事中,情投意合,幸福生活一直是青年男女人生的追求,但外在的破坏力却始终存在,从梁祝的化蝶,到今天学习的孔雀东南飞都是以悲剧结尾,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带着冷漠与残酷,不知拆散了多少恩爱夫妻,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地追求之火却永不熄灭,只要有希望在,便有诗意在,亘古不灭的爱情在。

4.铺陈和比喻手法的使用:

铺陈和比喻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手法。文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句话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感情深厚,永不变心。后来焦仲卿埋怨兰芝,却改成“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对于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强调了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的无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衣佩对兰芝进行了赞美,表现了兰芝的刚强镇静和留恋不舍的内心。“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铺陈渲染了太守加煊赫的财势,暗示了兰芝不慕虚荣,忠于爱情的高洁品质。

第四篇:高中语文1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训练粤教版必修1(新)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槌(chuí 用拳头敲)床便大怒 ②葳蕤(wēi ruí 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生光 ③否泰(fǒu tài 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的样子)青骢马 ⑤晻晻(yǎn yǎn 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ài ...赠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án 厚而大)石 ⑧伶俜(línɡ pínɡ 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珰(chēnɡ 耳坠).A.①④⑤⑦

B.①②⑧⑨

C.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自可断来信 B.叶叶相交通 ....C.可怜体无比 D.府吏见丁宁 ....3.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①便可白公姥 ②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昼夜勤作息 ⑥女行无偏斜 ⑦进止敢自专 ⑧留待作遗施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⑧ D.⑤⑦⑧

4.古诗文为了使语句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选出下列句子不是“互文”的一项()。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六王毕,四海一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五里一徘徊 徘徊庭树下 ....D.汝岂得自由 若为自由故 ....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乐府诗,完成第6~8题。

陌上桑 《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日出东南隅 隅:角落。.B.脱帽著帩头 著:穿。.C.但坐观罗敷 坐:坐着。. D.使君谢罗敷 谢:感谢。.7.诗歌中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蚕桑女拒绝太守挑诱的故事的叙述,赞扬了罗敷的坚贞品质和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官僚的无耻。

B.第一段着重从侧面描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主要通过写罗敷拒绝使君的挑诱,并予以有力回击,正面刻画出罗敷完美的品格。

C.本诗作者创造性地用罗敷夸耀“夫婿”来压倒使君,这是艺术的虚构,用以突出罗敷的勇敢和智慧,衬托使君的卑劣和愚蠢。

D.在艺术技巧上,本诗综合运用了夸张、铺陈、衬托等手法,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三、语言运用

9.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演出:高一(2)班(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80字。

四、片段作文

10.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 000多个日子。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1)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2)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解析:③“否”应读“pǐ ”;⑥“赍”应读“jī ”;⑧“俜”应读“pīnɡ”;⑨“珰”应读“dānɡ ”。

2.D 解析:A项,“来信”句中义为“媒人”;现代义为“书信”。B项,“交通”句中义为“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现代义为“运输事业。”C项,“可怜”句中义为“可爱”现代义为“值得怜悯、同情。”

3.A 解析: ①“公姥”偏指“姥”,③“父兄”偏指“兄”,⑤“作息”偏指“作”。4. C 解析:A项,四周种上松柏梧桐;B项,枝枝叶叶覆盖交通;D项,从各地的集市上买来出征用的器具。

5.C 解析:A项,两个“区区”的意思分别是“见识短浅”、“诚挚”;B项,两个“谢”的意思分别是“辞别”、“告诉”;C项,“徘徊”都是“来回走动”的意思;D项,两个“自由”的意思分别是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和限制”。

6.A 解析:B项,著:显出,露出。C项,坐:因为。D项,谢:告,问。7.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的美丽。

解析: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是为了突出罗敷,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8.C 解析:罗敷夸耀“夫婿”的目的是反衬使君的卑劣和愚蠢,不是“压倒使君”,从而“突出罗敷的勇敢和智慧”。

9.合葬化鸟,夜夜悲鸣。高一(2)班同学的演绎,给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点染上浪漫的色彩。但面对封建礼教,刘兰芝们的结局只能如此。东汉末年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还是这样,悲剧在延续,不信的话,请看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表演的《雷雨》。

10.写作示例:看朔风起处,那雪下得正紧。小新踏着碎琼乱玉,背着两腿瘫痪的同学,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他两手紧紧地拢着小牧的双腿,弓着腰,小心翼翼地走在山间小路上。步子沉沉的,但很稳健。他扬头看着前方,口里呼着白气,呼吸形成的白霜挂在他的眉毛和睫毛上,挂在抖动的棉帽子的帽沿上,仿佛一个圣诞老人。他抿着嘴,微微翘着的嘴角,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背小牧上学整整六年了,他为战胜困难坚持帮助小牧学习而高兴。看那大雪覆盖了整个山野,一片洁白。小新纯洁的心灵,与皑皑白雪不正相映生辉吗?

第五篇:新人教四下数学教案第2单元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备课教师 王赞赞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立方体模型、摄像头、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预设:

生:方便全面观察

3.师: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预设:

生: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板书题目:观察物体)【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1)师: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了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预设:

生: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到底对不对呢?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6)集体反馈:

问:谁的观察结果和他的一样? 看看,我们刚才的判断对吗?

(7)小结:我们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了这个立体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进行的观察,对于这个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设计意图】观察与想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全面、有序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对所观察的物体有了整体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的同时,培养了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1)师: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老师搭成的立体图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2)一生任意将四个小正方体拼摆成几何体(教师黑板上贴出学生对应作品)预设:

(3)师:请你先想象一下,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4)学生动手操作(5)反馈交流,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的、、开放的、积极的活动过程。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明确结论科学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确定方法。(1)师:我们已经观察了两个不同的几何体,结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吗?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应该如何想象呢?有什么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2)集体交流(3)方法提炼:

先确定集合体的长、宽、高,从正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高这两个要素; 从上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长和宽这两个要素; 从左面看到的是几何体的宽和高这两个要素。

【设计意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总结提炼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本质的习惯和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1)学生试连线(2)动手拼摆,验证想象 2.提高练习: 练一练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动,使学生认知得到巩固,为后续课程中进一步研究二维与三维图形打下基础。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视野,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提炼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2.师: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你会背吗? 预设:

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预设:

生: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4.问:请你结合这首诗,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凸显数学的应用。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作业本

全课反思: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情况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模型、方格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预设:

生: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你知道吗?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探索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强调: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预设: 第一组展示:

(1)师:他们组摆了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黑板贴图),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

生: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相同。

(3)师:前面我们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4)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呀? 预设:

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第二组展示:

(1)师:还有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2)问:这个立体图形,检验一下,他们摆的和观察到的形状一样吗?(3)师:比较一下这两组的观察结果,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

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5.同时出示三组图形

(1)师: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呢?(2)师: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怎样可以快速判断? 6.学生分组讨论 7.交流信息 预设:

生:看三个物体的长、宽、高,对应两个数据相等时,从对应角度观察才有可能相等。8.师:我们还有很多种拼摆的方式,是不是也会有这种现象呢?我们来看一看。(展示其他方案,应用观察方法对比)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生的学习只有亲历其中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学生自主地研究,利用现实生成的素材,可以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发现更能够被普遍接受。

(三)巩固练习P14做一做

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结果: 预设:

生:这3个物体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3)实物验证并说明方法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适当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模型。

(四)提炼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生:要全面观察

2.师:是呀,观察要全面!请看屏幕,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3.师: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再来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人生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是难免的。对不同的生活际遇,我们应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来看待。时候换个角度看,你会发现,人生原有另一番滋味,另一道风景。正如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

【设计意图】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写到:“数学家的造型与画家和诗人的造型一样,必须美;数学的美很难定义,但它却像任何形式的美一样真实。”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全面观察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数学,而是将其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这是一种“大数学观”的体现。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作业本 全课反思:

下载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2单元练案12孔雀东南飞(并序)新人教版必修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