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I)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一、选择题(共8题;
共20分)1.(2分)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平方米。
A.400 B.200 C.520 D.40 2.(2分)(2018·东莞)把2块棱长为15cm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cm2。
A.450 B.1350 C.2250 D.2700 3.(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6 B.C.6 D.4.(2分)加工一个长方体橄榄油油桶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桶的()。
A.长短 B.深浅 C.表面积 D.宽度 5.(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要扩大()A.2倍 B.4倍 C.8倍 6.(6分)将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A.体积相等,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B.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C.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7.(2分)(2018六下·深圳期末)淘气把4盒计算器(长、宽、高分别为15cm、8cm、5cm)包成一包,()最省包装纸。
A.B.C.D.8.(2分)将如图折成一个长方体,1号面应与()号面相对. A.1 B.3 C.4 D.5 二、判断题(共4题;
共8分)9.(2分)判断对错.棱长为0.6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都是0.216立方米. 10.(2分)(2019五下·平舆月考)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扩大到了原来的9倍,体积扩大到了原来的27倍.()11.(2分)判断对错.把3个棱长1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8 . 12.(2分)(2019五下·商丘期末)棱长为6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是216cm3。()三、填空题(共4题;
共7分)13.(1分)一种长方体的包装箱上印着“规格:60cm×70cm×40cm”.做这样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硬纸板________平方厘米。这个包装箱的容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纸板的厚度不计)14.(2分)用24块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15.(2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36,表面积是________. 16.(2分)一根长方体的柱子,高4.5米,底面是边长0.6米的正方形.要在柱子的四周贴瓷砖,瓷砖的规格是0.6m×0.6m(边长是0.6米的正方形).贴这根柱子一共需要________块这样的瓷砖。
四、解答题(共4题;
共25分)17.(5分)(2019五下·竹山期末)求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1)(2)18.(5分)把8个棱长1dm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1)怎样摆它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分米?(2)怎样摆它的表面积最小?是多少平方分米?(3)(1)题和(2)题中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一样大吗? 19.(5分)(2019五下·麻城期末)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长方体影集封套(如图),长30cm,宽25cm,高3cm。封套的左面不封口,做这个封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20.(10分)要把4本同样长10cm、宽7cm、高5cm的长方体辞典堆放成一个大长方体,使之表面积最少,应怎样放置?试着画出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题;
共20分)1-1、2-1、3-1、4-1、5-1、6-1、7-1、8-1、二、判断题(共4题;
共8分)9-1、10-1、11-1、12-1、三、填空题(共4题;
共7分)13-1、14-1、15-1、16-1、四、解答题(共4题;
共25分)17-1、17-2、18-1、18-2、18-3、19-1、20-1、
第二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小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小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身表现或自身在群体中的表现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它是激发人向上进取的内在的动力。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往往起始于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也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之一是要在学习中培养和锻炼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的能力。而开展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是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在观察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他们在自我评价方面有以下几种不健康的现象:
1、是轻信成人对其具体行为的评价,简单重复成人的评语;
2、是评价往往是简单的、片面的,评价自己往往是好的方面多,评价他人则是不如自己或差的方面多;
3、是评价往往是笼统的,只看行为效果,而不看行为的动机。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呢?我认为,可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基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不成熟性,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学生分辨是非、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还十分薄弱。因此,开展小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必须遵循基础性原则,也就是说要从基础的部分入手进行自我评价:
1、评价标准,从对或错、好或坏、行或不行等最基础的评判入手;
2、评价内容,从学习方式、基本言行、行为结果的好坏入手;
3、评价方式,必须多样性、趣味性、易操作,并融自我评价于游戏化和活动化情景之中;
4、评价结果,必须有教师与同学的认同、鼓励等外界因素的参与,必须有教师积极的引导和避免过于严肃的批评。
(二)指导性原则。由于小学生分辨是非、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的能力还十分薄弱,看待事物较主观化和片面化,分析事物较情绪化,正确的价值观还未建立起来。因此,开展小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必须遵循指导性原则,即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独自进行;教师的指导是对评价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步骤、结果分析、评价后行为的调节等进行全过程的指导。惟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较为客观公正的进行自我评价,才能使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出对自我行为的激励、调节、教育、改进的作用。
(三)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指开展小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必须让全体小学生都参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是一层层地选拔,把着眼点仅仅放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以忽视甚至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为代价。实践证明,一些学生学习和表现不好,主要是因为潜能未得到充分发展,稳定的心理衡量标准和正确的价值观还未形成。因此,开展小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必须做到面向全体,让所有学生包括优生和差生都参与。
(四)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评价学生的素质是否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个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全面性原则就是追求素质发展的整体效应,即各方面素质发展必须取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这是与人的素质结构的整体性特征相一致的。因此,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要评价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也要评价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不仅要评价自己在知识、技能、智能等认知因素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自己在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评价的目的、要求和标准,主动选择评价的形式和方法,最终达到能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目的。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尽力避免教师
包办代替以及将教师个人的意识强加给学生的现象。课堂上老师常问学生:“你觉得自己刚才的朗读读得怎样?你觉得某某同学说得怎样?”这就是实时自我评价的运用。阶段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以自己的一个阶段时间为单位,例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思想行为的评价,学期的自我鉴定和小组鉴定就是阶段自我评价的良好形式;也可以是学生以自己参加一个完整活动为单位,例如在一届运动会上或在一次艺术节上的表现的评价,它与实时自我评价的最大不同是更具有总结性的意义。小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实时自我评价与阶段自我评价相结合,能使他们从细节点滴入手进行自我教育,并通过总结自己的表现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六)注重形式与实效相结合。自我评价是一种活动,因此,要注重形式与实效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富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灵活有趣的自我评价形式,无疑是比较有效的。
例如“成长记录袋”提倡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历程: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一本课外书、最难忘的一件事„„学生通过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历程,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它与《学生手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不同:《学生手册》是外在的,是督促和控制学生学习的工具,当某些项目不符合实际或未被学生所认可时,《学生手册》所记载的成绩或评语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成长记录袋”是靠内在因素起作用,是学生自身为了实现自我评价而设立的一种形式,由学生本人使用和保存,不作为他人评价、教师鉴定、家长检查的依据。因此,学生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自我评价完全是自觉主动的,达到了好形式和好实效的结合。
总之,实时自我评价是及时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能使学生时时处于教育中,及时反省自身,正确认识社会,调节和改进自身言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
二、探究新知、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
(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体重的两个问题,再交流结果。
4、做练习二第3、4题
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解答。
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同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_ 人教新课标(2014秋)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3-24页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5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
长方体牙膏盒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教具各一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利用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演示并说出它们面的特征是什么?如果要用彩纸把你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外表包装起来,同学们想一想,需要粘哪些部分?怎样计算至少需要多少彩纸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
(三)出示自探提示,激励学生自探。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第25—27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第 1 页(1)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先在上面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在6个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并展平。看一看,说一说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说一说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组相等的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什么?在正方体中呢?
(3)例1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用铅笔把例1中的空白部分填完整。说一说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用铅笔把例2中的空白部分填完整。说一说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5)计算长、正方体表面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围绕以上问题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看书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检查自探情况。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
(1)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和宽分别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左右两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宽和高;前后两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3)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4)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第 2 页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例1和例2下面的做一做。
2、量出你准备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取整厘米数),并计算出它的表面积。
3、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20厘米、宽和高都是12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用多种方法计算)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教后反思:
第 3 页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理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口答。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并完成下表。
长方体
展开后
相当于
展开前
长
宽
高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汇报。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面积的表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出示讨论提纲:
1、你是怎样算的。
2、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宽20厘米,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六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课堂延伸。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课后思考。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五、说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方法一:方法二:6×5×2+6×4×2+5×4×2(6×5+6×4+5×4)×2上下前后左右
就本课的板书而言,我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