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型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论文
摘要: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设计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渣石堆设计为例,通过个例探讨渣石堆的成因、分布、危害因素来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与步骤,达到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渣石堆设计;地质灾害
胶东半岛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区域内矿产开采程度较高,伴生的各类地质环境灾害问题日益明显。对于地质灾害防治而言,最基本的任务可能是:①科学描述地质灾害体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地质环境,自然衍化过程或人为引发因素,初步判断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解决其是什么(What)的问题;②给出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建立地质灾害概念模型和变形破坏力学模式,评价其稳定性或变化性,预测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或变化性,解决为什么(Why)的问题;③提出防灾减灾对策、工程方案、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工艺和工程效果检测评估等,解决怎么办(How)的问题。地质环境修复与生态设计是解决怎么办(How)的具体措施之一,是指依据实际的地质灾害类型有针对性的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对破坏的土地及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整理,使其恢复可供使用的状况。本文以“丁家金矿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为例,重点探讨矿山环境中渣石堆的防治设计及生态修复设计工作。
1项目背景
下丁家金矿区开采历史悠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小型断裂构造发育。现阶段矿区内山体已遭到严重破坏,渣石堆遍布,且分布杂乱无章。导致了大量土地破坏、潜在不稳定高边坡的形成、泥石流诱发松散堆积体、新的崩塌滚石、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一系列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治理与修复设计思路
设计的目的是不良地质环境向良性转化,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视觉效果,从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在工程地质调查、勘察的基础上,结合堆积区原始地形、地貌特征,兼顾安全、成本控制等,确定设计内容为:渣石堆边坡修整设计;挡土墙设计;盖板涵设计;截水沟工程设计以及生态修复工程设计。
2.1渣石堆边坡修整优化设计
目的是提高松散堆积体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满足修整后边坡坡角小于松散堆积体自然休止角。在充分考虑防治地质灾害危害和生态修复的双重作用的基础上,将治理区内现状堆积的渣石堆,依据竖向标高,自下而上重新规划坡体标高,边坡坡率≥1:1.5,分级放坡,坡体表面压实度≥90%,理顺坡面,保证坡体的稳定性。
2.2挡土墙优化设计
目的一是在通过修整坡体坡度后,通过埋压坡脚提高渣石堆整体稳定性;二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防止渣石体滚落,对交通及人员安全造成影响。通过稳定性验算,在渣石堆坡脚处设计挡土墙,上边墙宽1000mm,外侧坡为1:0.05,内侧坡为1:0.35,外露面采用块石镶面。砂浆强度M7.5,毛石强度不低于30Mka、中部厚度不小于20cm的毛石,墙顶、外露面采用1:2水泥砂浆勾缝、抹平。
2.3盖板涵优化设计
目的是有效疏散地表水体,防止地表水对坡体冲刷。根据渣石堆周边地形现状,东侧为三处沟谷,雨季时地表汇流水量较大,对坡体冲刷现象严重。故此在汇水区主动截流,增设1m~4m盖板涵及两侧附属沟槽,以解决雨季汇水对坡体冲刷问题。
2.4截水沟工程优化设计
目的一是在雨期山体汇水量较大,防止其对治理坡体进行冲刷;二是减少渣石体滚落到安全区以外,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根据现场渣石堆与原始地形地貌相对位置关系,截水沟位置设置于与原山体原貌衔接处外1m,截水沟出水口的位置根据总体设计图沿坡体向外一侧自由排放,一侧进入板涵内;截水沟为浆砌片石,砂浆强度M7.5,形状为矩形,上边宽90cm,下底宽40cm,深度50cm。
2.5生态修复工程优化设计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依据渣石堆特点,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坡体条件、土壤成份,又要结合区域人文地理环境及生态要求,做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根据以上条件,生态环境修复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黑松、紫穗槐等作为主要绿化树种。黑松种植于南侧道路挡土墙外,用以遮挡挡土墙;紫穗槐种植于坡体,起到护坡固土的作用。
3结论
回顾并总结以往胶东地区中小型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设计经验,得出以下重要认识:(1)渣石堆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极易产生滑塌、滚石、泥石流等,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构成了较大威胁。(2)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回答How的问题,设计必须使不良地质环境向良性转化,消除安全隐患。(3)工程设计首先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充分考虑不利因素,采用多种设计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最大程度使设计效果与自然环境融合。(4)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根本原则是必须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一致,不能违背生态发展的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1]DZ/T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2]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3]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S].[4]刘传正,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矿山环境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才永吉
河北工程大学 资源学院 资环0901 学号 090400107 邮编056038 摘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开采不当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污染、矿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了保证金制度等解决措施。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确实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
关键词: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环境治理 我国矿山环境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日本色堡煤矿1955 年一次暴雨形成人工泥石流造成370人的伤亡;1966 年英国南威尔士阿伯番煤矿排土场滑坡,使144 人丧身;我国湖北省某磷矿一次山体崩塌事故,整个工业场地和居住区被淹理,死亡数百人;沪沽铁矿、云浮硫铁矿、潘洛铁矿、永平铜矿、海南铁矿以及东川矿务局所属铜矿都相继发生过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尾矿坝崩塌造成的严重灾害,在国外的有智利爱尔克伯区尾矿坝。国内有云锡火谷都尾矿坝。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2.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2.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2.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2.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1]。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3.1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2]。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3)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4)采取措施。释放老采空区的沉降潜力法,在采空区地表未利用前,采取强制措施加速老采空区活化和覆岩沉陷过程,消除对地表安全有较大威胁的地下空洞。在沉陷基本稳 定后再开发利用地表土地。常用方法有崩落法、堆载预压法、高能强夯法和水诱导沉降法等。312 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为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也造成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
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一方面开采矿产资源形成大量的矿山废弃物,特别是私人进行的无序开采,废弃物随意堆放在山坡上。另外开采矿产资源及修筑运输道路对山坡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切坡不当、废矿井陷落引起的地面崩塌等因素可使沟内土量剧增,使地表径流系数大大增加,洪峰流量增加,进入雨季在地表山洪冲刷下,大量松散物质在雨水浸润饱和液化后而发生的因过度充水而引起下滑,便暴发泥石流。此种泥石流称为矿山泥石流[3]。
矿山泥石流具有源地集中,松散固体物质充足,破坏和淤埋能力很强的特点。一旦暴发严重危害农田和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对其防治首先应纳入矿山建设总体规划中,主要是合理选择好排土场,并在建设阶段列出泥石流防治工程项目,在基建和采矿过程中根据需要分期分批实施,以防止泥石流灾害;选择恰当的采矿方式并选择好排土场类型。在治理措施方面,应在整个泥石流流域内,采用蓄水、拦挡、改土、排导和造林等多种措施。上游采用蓄水和引水隧洞等措施。将上游清水水流引走,使水流与松散堆积体脱离接触,以避免泥石流的形成;并修建拦挡坝,以拦截形成泥石流体的物质来源。中游采用挡土墙或土钉墙等措施,防止泥石流体对道路农田和房屋建筑的破坏。下游采用排导工程,包括排导沟等措施,将泥石流安全地排入大河,或堆积于堆积扇下部,以保护下游地区的公路、村镇或农田的安全。
边坡的维护和整治是预防崩塌和滑坡及泥石流的有效措施。首先应查明引起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和变形破坏机制,针对不同的破坏因素采用不同的措施。如排水、削坡、边坡加 固等措施。
3.3 废石、废土、矸石固体废弃物堆放侵占大量土地资源,污 染水土体
化工、黑色金属矿山中,尾矿的量要占矿石量的50% ~80%;有色金属矿山中,尾矿量则要占到70% ~95%;而在黄金、钼、钨、钽、铌等稀有金属矿山中尾矿量更是占到99% 以上,几乎可以说是来多少矿石就得丢出去多少尾矿,尾矿量是十分巨大的。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首先就是尾矿的资源利用、开发。尾矿作为一种原料、材料已得到一些实际利用。
用作建筑材料,尾矿作为建筑材料需要非常慎重的考虑,要对尾矿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分析,看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
利用尾矿作为矿山井下充填的材料,现在已经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许多矿山都在应用。这使矿山的尾矿资源利用程度和开采率大大提高,减少了尾矿的堆存量,同时又将尾矿这一资源保存在地下,以利今后重新开采、利用。利用尾矿进行造地、复垦造田,对于在含有一定有害物质的尾矿上种植作物,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尾矿,采用不同的化合方式、生物分解方式等多种方式处理,消除尾矿中的有害物质,使之变有害为无害,然后进行农作物种植栽培。
由于各种金属精矿的价格大幅上扬,而早期的尾矿库中尾矿金属品位都比较高,现在很多矿山都在对老尾矿库中的尾矿进行重新选矿的工作。但在挖掘库内尾矿时,一定要考虑尾矿库的整体稳定,暴雨时的排洪路径和能力,避免在挖掘
过程中库区出现垮塌、垮坝、洪水漫顶等危险情况,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对环境大的破坏。挖掘出的尾矿经选别后的剩余尾矿要有安全的堆存地方,或者再进入原尾矿库,以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总之,尾矿的堆存和利用,对环境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采用拦水坝工程、地表排水工程、边坡整理工程、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治理措 施对废弃的尾矿库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排水工程,加大库区排水能力。
一些矿山特别是金属硫化物矿由于氧化分解,释放重金属离子和SO2-4、Fe3+、Fe2+ 存在及pH 值降低大大加速了金属硫化物分解和重金属元素的沉淀。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研究,酸性废水防治技术包括:碱性物质中和,湿地处理系统,铁氧化细菌隔离,显微密封技术和覆盖技术等等。首先应了解酸性废水的地球化学特点及演化机制,根据酸性废水的化学特性来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法。
3.4 放射性矿山的环境治理
坑(井)口治理采用封堵坑口,切断污染源,恢复坑口原貌,抑制放射性物质向大气扩散;切断污水外流,防止人、畜误入和地表水流入。对废石(渣)堆场砌筑挡墙、排水沟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废石下滑、流失,造成二次污染。堵水工程有常规方案及特殊方案,前者对岩性较好、涌水量不大的坑口采用堵水墙堵水,砌外毛石充填砂石并通过预埋注浆管对充填层注浆。后者则针对岩性松软、涌水量大的巷道顶板至地表较薄的地段,为防止顶板薄层穿漏,在无法进入巷内施工的巷道,采用堵水段堵水。堵水段是由地表打钻孔至坑道内,通过钻孔向坑道内投入河沙、碎石,将需要堵水的坑道填满一定长度,再由地面通过原投料孔向充填在巷道内的砂石层注入水泥浆。在一定注浆压力下,浆液把松散的砂石层完全胶结好,在巷道内形成一长段结石体,起到堵水效果。
在需要覆土的地段,先将废石堆平整、放坡和网格型浆砌块石骨架护坡,然后覆土夯实,再植被,保证覆土稳定。对于析出率小于管理限值、贯穿辐射剂量率接近于天然水平的废石堆,采取稳定措施,即通过设置挡土墙和截、排水沟,将废石稳定在固定的位置,并尽可能减少水的淋浸作用;对于析出率超过管理限值,或贯穿辐射剂量率较高,对附近公众的照射影响不容忽视,且废石堆放平整规范,堆置高度与形状不甚复杂,场地比较平坦、整齐的废石堆,除作稳定性工程外,在废石堆表面覆以一定厚度的覆盖土;对于堆放高度高、坡度陡、覆盖难度大 的废石堆场,可采用建挡墙、全坡面块石护坡及顶部覆土的方式进行处置。但视觉效果较差,且全部护坡表面寸草难生。为了既能保证稳定,又改善环境质量,且易于恢复植被,可对大面积的废石场采用了在废石堆底部砌筑挡土墙,顶部覆盖粘土,山坡处砌筑网格型浆砌块石骨架护坡,网格内覆黄土然后栽种植被的新处置方法。这样既可以稳定住废石,保证覆土不流失,保护植被,又减少了放坡幅度,节约了工程费用。
3.5 土地复垦与土地整理
矿山开采占用土地问题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同时还破坏了自然景观,造成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不断下降。采掘工业特别是露天开采,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稳定的土壤和植被,使水土容易流失。隆起的排土场往往是人工泥石流的祸源,矿岩爆破时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和噪声,爆破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干枯的尾砂池更是人造的小沙漠,成为严重的污染源;酸性、有毒或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废水排放,污染了矿区地面、地下水体和下游河道,含硫废石堆的风化自燃,排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给矿区及其周围带来了大面积的破坏和人畜的伤亡。
通过复垦,使被破坏了的土地可以重新得到有效的利用。在矿山建设中,由于矿山企业不同于一般加工企业那样可以任意选场地,往往要受资源埋藏条件的限制,难以避开人多地少地区和沃土良田。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但占地面积要大,而且难免要破坏耕地、森林等资源。特别是露天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范围更大,使相当大区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耕地和农业的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大部分采掘后遗留下来的废弃地(如废石场、尾矿坝等)通过治理与复垦,可再用于农业、林业或作其他护环境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土地整理和复垦。一方面使被破坏了的土地不要再增加。另一方面,对已经被破坏了的土地尽快地进行复垦造田、绿化植被、恢复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已废弃的土地重新恢复利用,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4 结论
各个矿山由于矿石类型、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地质环境容量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治理方法、治理措施、治理思路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最好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矿产品综合开发,要把矿山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管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最终矿山废渣、废气、废水的零排放;积极进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绿化被破坏的矿山,达到资源开发效益明显和矿山环境双赢。
参考文献: [1] 刘起霞, 李清波, 邹剑峰.环境工程地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 何国清, 杨伦, 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3] 张丽萍, 唐克丽.矿山泥石流[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九台市地理位置
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位于长吉经济带上,是长吉经济一体化东扩西移的重要“支撑点”和“接力站”。我省正在规划建设长吉图开放开发带动先导区,长春市正在规划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位于吉林省和长春市两个先导区的叠加区域,已经成为吉林省及长春市两个先导区的优先发展区域。同时,长春九台经济开发区也是长吉经济带和沈哈经济带的交汇区,属东北振兴的核心区域。
九台市招商引资政策
一、项目入区条件
第一条落户两区的工业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规定和土地容积率的要求。
第二条落户两区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达到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每平方米不低于2000元。
第三条独立法人建设专业产业园区,用地面积须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总体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要达到规定要求。
第四条集团总部、科研机构、职业学校和商业服务项目入区,优先供给用地。
二、土地使用政策
第五条企业用地均需依照法定程序,按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工业项目用地最高出让年限为50年,出让期内可依法继承、转让、出租、抵押,也可作为参股入股的条件。
第六条落户两区工业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按现行的九台市土地级(等)别相对应的最低基准地价执行,利用九台工业集中区营城矿区国有建设用地建设企业,土地出让方式和价格另议。
三、鼓励扶持政策
第七条落户两区的工业企业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政策,长东北先行先试区政策。
第八条市政府设立扶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落户两区企业,鼓励扶持企业按期动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达效。
第三篇:英国矿产环境治理与修复-newnew
英国的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
一、英国的矿山环境问题
不列颠群岛与相邻大陆架优越的成矿地质构造,促成了英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矿业经济。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前,中东等地的廉价石油还未涌入国际能源消费市场,煤炭依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英国煤炭金属以及工业建筑材料的采掘业非常繁荣。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总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截止2015年12月18号,英国最后一个深层煤矿--约克郡(Yorkshire)的凯灵利煤矿的关闭,始于300年前的工业革命的英国煤炭工业大约产出了26000万吨煤矿,留下了大约3600万吨煤矸石(1)以及地质灾害、煤矸石堆处置和水土污染等环境问题。此外,金属矿采掘致使的塌陷问题也十分严重。例如: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坎伯恩(Camborne)和雷德鲁斯(Redruth)地区的锡矿和铜矿、英格兰北部和中部的南北pennies山脉矿区、北威尔士的铅矿及其他地区铅、锌、铁矿旧址出现的塌陷灾害频发。仅在南奔宁山脉(Pennine)矿区就有约五万个矿井以及数以百计的硐室塌陷。不容忽视的是,工业和建筑材料的“无规划、低技术”的开发对英国后续开展的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无疑也是增加了压力。比如:建筑石材和板岩、陶土矿废料的堆积不仅造成了地表景观遭受“点状式”的破坏,而且因类似制砖黏土开采遗留的大型露天未修复矿区的数量也为数不少。在柴郡(Cheshire)数百年来地下盐矿的开发以及不加限制的提炼方法导致了塌陷的主要问题。现代的盐的提炼方法不会导致塌陷。
二、法律建设历程
英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探索期(19初至20世纪50年代)。19世纪早期有关矿山的立法往往围绕安全生产,并不涉及环境问题。随着矿业的兴盛,采矿工作规划、矿山废弃物规划和以及建立矿山督察确保管理法规的实施被逐渐引入至法规中。事实上,有关矿山环境的专门法案最早出现于1949年,在该法律中地方政府才被授权承担恢复因采矿破坏的土地环境。1951年通过了《矿业工作法案》,允许英国政府以吨为单位从生产者和矿权所有者那里收取恢复当前和之前矿山作业造成影响的费用,并用这些收入设立了铁矿石恢复基金。至此,标志着英政府第一次正式控制采矿带来的环境影响。
第二,成型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1966年南威尔士的艾伯法(aberfan)煤矿废料堆坍塌事件造成了116名儿童死亡事件发生为分水岭,在1969年通过了《矿山和采石场法案》。法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为矿山土地复垦提供了“废弃土地补助金”,直接拨款消除边坡不稳定带来的危险。进一步规范了矿山废弃物的堆积,避免给公众带来危害。标志着英政府开始正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问题。为促成法律实施,实现治理效率,英政府在1971年的《城乡规划法》在矿山开发许可证上设立了矿山复垦的条件,首次明确了矿山经营者在废弃矿山复垦上的责任。同年,还针对煤矿开采遗留的地质环境治理,在1969年法案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出台了《煤矿与采石场管理条例》和完善。另外还有针对矿区废弃物处理的《河流法》和《清洁 空气法》、《海上倾废法》(1974)等具体法律。
第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1990年的《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为成熟起点,政府日渐重视以“硬性规划”为红线,治理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并且将“规划”同环境保护相互衔接,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1990)、《规划和补偿法》(1991年)、《环境法》(1995)。四项法律,为开展矿山环境管理提供了很多“硬依据”。比如:1990 年的《环境保护法》首次将污染行为定义为犯罪。1995 年的《环境法》为受污染的废弃矿山制定了新的管理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和矿山经营者在废弃矿山环境治理的职责。地方政府有责任对受污染土地进行管理和监管。应该经常性的检查,确定这块土地是否是污染土地,并制定策略,组织对土地的治理和修复。并负责将这些治理信息以及治理策略传递给相关的执行者以及公众。
此外,英国加入欧盟后,英国的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法律更为“严格且得力”。例如:根据欧盟环境影响评估(EIA)要求,大于25公顷的矿产开发中,开发者必须提供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小于25公顷的项目中,如果规划制定部门认为环境影响较大,开发者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以环境报告(ES)的形式向主管部门提供环境影响信息。
三、恢复治理具体管理办法
(一)经营中的矿山环境管理
1971年的城乡规划法确定了矿山经营者负责现营矿山结束后的恢复治理责任之后,对于正在进行矿产开发的矿山的环境治理与修复,英国政府采用了许可证管理制度。英国大多数开发活动,包括矿业及其相关开发活动,在开发前需要其管理部门的规划许可。比如:油气勘查与开发必须得到贸易能源和工业部颁发的许可证;金、银矿开发必须得到皇家资产委员会颁发的皇家矿山许可证;煤矿的开发必须获得煤炭管理局的许可证;北爱尔兰的非能源矿产开发必须得到北爱尔兰政府颁发的矿业许可证。除此之外,大多数在陆地上进行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还必须得到当地矿产规划机构颁发的规划许可证。
许可证管理制度主要依赖的是良好的规划体系。英国没有国家层面的矿产规划,英国将矿产开发视为对土地的一种时间较长的暂时使用,矿产开发完成后会根据开发的矿产类型和所需的土地类型对土地进行重新使用。因此矿产资源开发主要受土地使用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的约束。
第一,英国的土地使用规划体系的法律依据是1971年的《城乡建设法》,确保土地在公共利益上的高效性和可行性,以及调和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多数英国土地使用规划决策是由地方规划机构在地方层面作出的。代表地方政府决策土地使用的,英格兰是由社区和地方政府部(DCLG)负责。在威尔士和苏格兰分别由威尔士议会和苏格兰政府负责。包括制定国家规划政府指南(包括矿产开发),其中地方政府(郡政府和区政府)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在北爱尔兰,隶属于环境部的规划服务处,负责和区自治委员会磋商城乡发展计划的执行。
第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主体包括决定规划申请的具体管理机构 被称作矿产规划机构(MPA)。在威尔士,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某些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由单一部门负责,一个部门负责区域内的所有规划问题。在英格兰的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分为郡和区两层,郡议会和国家公园都是矿产规划机构。在北爱尔兰,矿产机构是环境部的规划服务的一部分,负责矿产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依据《规划政策指南》的规定,矿山闭坑后矿区土地应进行包括森林种植的恢复治理。在建筑物和历史文物的保护、绿化带、海岸带规划、土地不稳定性等方面,对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另外还制定了关于噪声控制、矿尘控制、废弃物处理、爆破控制、防止水污染和矿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在运输环节,引导企业采用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运输方式,避免大量交通公路的修筑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当地社区造成影响,产生其他外部成本。
其二,废弃物循环回收利用和回填处理方面。矿产规划机构应在矿产开发地方规划中制定鼓励回收利用建筑废料和矿山废弃物的政策,确定选择永久和临时回收地点的标准和要求。在使用固定设施的永久回收地点,回收利用作业将产生很多环境问题,如噪音、粉尘和运输影响等。因此,矿产规划机构需要仔细考虑回收设施的安置地点。回收处理地点应靠近产生废弃物最多的地点,并尽可能靠近回收加工产品市场。如果回收处理地点位于开采区域或废弃矿区中,要采取措施来修复不可承受的环境影响,并与矿区土地恢复治理计划做好衔接。临时回收设施使用移动设施。矿产规划机构应鼓励就地回收利用的做法。其三,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关于水资源供应、污染控制和土地灌溉,英国政府已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按照这些法规,应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护,保证矿产开发引起的水资源变化不会造成不可承受的水环境变化。地方矿产规划的规划期至少在10年以上,每5年应进行一次评估。此外,公众质询也是地方规划编制过程的法定环节。2004年《规划和强制购买法》通过,英格兰正在逐步引入一个新的规划系统“矿产和废弃物开发构架”(MWDF)。MWDF包括以下几份开发计划文件:(1)一系列开发管理政策;确定地点的特别政策和土地处置方式;一份计划图;(2)要代表当地公众(包括一般民众、土地业主和开发商等)的规划意见;(3)矿产和废弃物发展规划是在与地区政府办公室协商后确定的个项目计划,是制订矿产和废弃物发展规划的时间表;(4)将计划成果与矿产和废弃物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和表明开发计划文件中的政策贯彻程度报告。由于该规划系统正处于过渡期,一些在2007年9月过期的规划经过国务大臣的批准延用一段时间。
其四,严格准入制申请过程的法律监管。申请者将开发申请提交给规划部门,申请必须与矿产资源及其废弃物发展框架(MWDF)相符合,并且满足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了控制恢复和善后的措施,以及明确区块开采和恢复的日期等一系列条件。特殊情况下,如果申请争议很大,国务大臣可以召见申请者。申请者可以向国务大臣就申请提出上诉。上诉也可以书面申诉,在开始规划调查前会有一个公共质询或者一个非正式的听证会。申请通过后,矿产开采项目一旦开始,矿产规划机构将依据矿产规划和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监管,包括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采矿经营活动严格遵守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如果违反相关规定,矿产规划机构有权停止该项采矿活动。
其五,严格准入许可获取后的地方监管。地方管理部门(包括所有规划部门)每年被要求做一个管理报告(AMR),回顾这一年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在矿产方面必须说明关于准备矿产和废弃物发展框架(the MWDF / LDF)的文档的进展情况并且调整与矿产和废弃物开发方案(the MWDS / LDS)矛盾的地方。它也应该进展是否符合区域和国家目标,并指出政策是否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信息会为之后起草地区发展规划(LDDs)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另外,矿产开采开始后,规划部门有责任确保与规划许可相符合,一旦任务操作违规,规划管理部门有权停止开采行为。英国政府于 1990 年开始,要求每个公司在其组织结构中建立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很多行业协会制定了行业标准,用于指导其成员公司将环境政策纳入公司行为中。这些做法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英国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强调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统一和协调,在其总部及所属企业均设置有安全和环境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英国大的石油公司都被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环境报告。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些报告。编制和发布环境年报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公司的环保目标和理念,展示公司的环保业绩,提高公司的环保形象,最终为公司赚取更大利润拓展环境空间。这些石油大公司的环境年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并不回 避在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威奇法姆油田在 1999 环境报告中,就披露了当发生的废水泄漏、氯根超标、噪声影响等污染事件,并且指出,由于发生了这些事件,威奇法姆油田未能实现这一“零泄漏”的目标。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环保管理程序。其核心也是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
其六,矿规许可证自身管理。矿产规划许可证可延用多年,任何新的许可证在执行过程中都附带有经营者需要满足环境标准的恢复条件。控制采矿工作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恢复和后期维护的附带经营条件是为使矿山闭坑后的土地可以重新得到利用。大多旧的许可证在经营和恢复方面的规定有许多欠缺,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许可证要定期修订,15年更新一次;可以根据当前形势更改或增减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以保证规定的条件跟上时代的要求。
第三,环境机构也是矿业活动涉及环境保护的政府主要监管主体。负责有关活动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管制、排污监管、恢复生态环境等,特别是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的填埋等活动的监管。在矿区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管理,通过精细管理,采矿区能显著提高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英国特别有科学价值的地点(SSSIs)有20%左右都与矿产有关。
第四,NGO参与管理。一些公益组织、论坛等为矿区的生态多样性提供技术指导和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规划、运营、恢复和管理矿区的指南。比如关注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的矿物和自然保护论坛的 设立、诺丁汉生物多样性行动小组以及英国皇家学会鸟类中心等等。
(二)废弃矿山环境的管理
第一,法律依据。英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土地污染问题,1990年,英国颁布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t),是确定和规范受污染土地(废弃矿山土地)整治的第一个立法。1995年《环境法》颁布后,为废弃矿山的管理确立了新的管理制度。矿山运营者负责在废弃生效前6个月向环境管理机构发出拟议废弃的通知,并将通知及相关细节公布给公众。除了在应急情况下,为了避免生命或者健康危险发生的废弃;或者在废弃发生后,以合理可行的快速方式发布了含有规定信息的废弃通知,其他情况下未及时发出拟废弃通知会被视为犯罪。
第二,经费管理。对于已经废弃的矿山土地恢复仍然由中央政府提供“废弃土地补助金”得以实现。1980 年实施“弃用地拨款方案”,目的在于为弃用地和潜在污染地的复垦提供资金支持。这项制度在1982年的《废弃土地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按照恢复治理地区和提供补助对象的不同,补助比例从 50%~100%不等。废弃土地的恢复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的恢复专业队完成,私人企业也可以参与这项工作。在优先补助地区,地方政府为恢复废弃土地可得到 100%的补助,包括土地购置费、土地处理工程费和行政管理费。原则上补助金用于土地恢复发生的净损失,但如果恢复使得土地市场价值增加并通过出售实现这一价值时,则要求地方政府偿还中央政府为此提供的补 助金。私人公司也可以得到这种补助金,但条件要苛刻一些。另外在国家公园区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企业分别只能获得恢复成本 75%和50%的补助金。
第三,土地复垦。英国废弃地复垦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政府起主导作用。废弃地复垦以再利用作为出发点,保护各利益相关者(当地政府、开发商、商业从业者及国库)的经济利益,利用市场驱动力发挥其经济效益。1998年4月,英国国家环境部门、交通部门及土地部门共同建立了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NLUD),开始了土地分类整理。2000年,环保局(EPA)要求地方政府出示被污染土地的相关查阅策略,以利于废弃地复垦。另外,欧盟已建立多个污染土地修复的协调组织,促进传播和交流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科研信息。
对于废弃土地(包括废弃矿山)恢复工作各地方政府都制定有相应的复垦计划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威尔士为例,自从1976年开始,在威尔士开发署的主持下,开发了超过 1000 个场地,每个场地的面积从半公顷到超过 200 公顷不等,总共花费了40亿英镑。在这些场地中,有 180个用于建造工厂,80 个开发成了住宅,其余的则用于修建学校、公路、酒店、医院、公园及其他娱乐设施等。
四、典型案例
(一)英国伊甸园(Eden project)大型植物展览馆
英国伊甸园项目位于康沃尔郡,离伦敦约400公里,项目所在地原为废弃的陶锡土矿坑。
1995年伊甸园还是个资源即将耗尽的陶锡土矿坑,工程师将外 形设计为巨大的泡泡状,因为泡泡状建筑适用范围很广,矿坑这种不规则地形也能很好地驾驭。英国多雨的天气给恢复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工程刚开始,矿坑就因为下雨积累了4300万升水。设计师在水位之下15米设计了特殊的排水系统。在雷丁大学(The Reading University)的帮助下,伊甸园改造了83000吨土壤,矿物质成分来自当地的矿产废料。这项工程耗资7400万英镑,历时六年,在原矿坑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植物园。该植物园由4座穹顶状建筑连接组成,天窗上铺设半透明材料,外形像巨大的昆虫复眼。它作为英国千禧年工程之一于2001年3月17日建成开放,之后多次被评选为英国民众最喜爱的现代建筑,破纪录的连续4年被英国人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被纽约时报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目前,英国伊甸园项目已经成为英国第四大收费旅游景点,10多年来,年均游客100万人次左右,游客主要是来自伦敦、利物浦等地的中产阶级家庭。2006年,英国女王参观了伊甸园,并发表演讲,呼吁人们珍视生活,保护环境。伊甸园已经成为英国文化创意、生态环保领域的一个标志。
(二)菲尔本英格斯自然保护区(FairburnIngs)
菲尔本英格斯自然保护区(Fairburn Ings)位于英格兰约克郡的菲尔伯恩西南,临近卡斯特福(Castleford),面积超过400公顷。Ings来自古挪威语,意思是洪水漫过的湿地或者沼泽地。菲尔本英格斯周期性地被艾尔河(Aier River)淹没。它是一个地方自然保护 区,法定鸟类保护区(英国只有十个),由英国鸟类保护皇家学会代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当地自然主义者管理。这个区域之前是一个有150多年历史的矿区,所有的水体都是之前煤矿开采导致的塌陷的结果,离地最深600米,三分之一的土地是从两千六百万立方米的煤矿废墟中恢复的,在废墟上建立了大型综合的草地湿地林地等景观,为野鸟和和其他鸟儿提供栖息地。这里还拥有有英国内陆最高鸟类记录,有283种鸟类。
(三)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Snowdonia National Park)斯诺登尼亚公园成立于1951年,是英国第二大国家公园,仅次于湖区国家公园(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公园占地840平方英(1352平方公里),位于威尔士的北部,包围苏格兰南面最高的雪墩山,高达3560英尺(1068米)。每年大约有50万游客前来近距离接触雪墩山,包括来攀山、行山或者来乘坐雪墩山火车。公园内还有河流、湖泊、瀑布、沼泽地、冰河峡谷河和美丽的海岸线等自然景观,还有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墓室、罗马要塞、诺曼第城堡、溪流火车,和英国矿藏的遗址等历史遗迹。
在工业革命时代,威尔士盛产全国最好的板岩和煤炭。斯诺登尼亚国家公园将园区内的废弃多年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板岩矿井,以及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古老的青铜矿废墟改造为以采矿为主题的景点。例如,“地心历险”是一个由的斯诺登山脉地下375米的废弃矿井改造而成的,于2015年3月正式对游客开放。“地心历险”号称是全世界最长的地下景点,有一条长达5千米的隧道,还包括一个高达
2112 米的蹦极设施。
(四)大矿坑(Bigpit)煤矿博物馆
威尔士南部小镇布莱纳文的大矿坑(Bigpit)煤矿博物馆是威尔士工业时代留下的珍贵遗产,它从1789年一直持续开采到1980年,为了纪念南威尔士工业的崛起和兴旺,将南威尔士工业革命最早的遗址保存完好地留下,1983年之后被改造成南威尔士矿业博物馆。2000年,大矿坑煤矿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英国约克郡谷地国家公园(the Yorkshire Dales National Park)
英国约克郡谷地国家公园位于北约克郡,是英国12个国家公园之一,面积为1770平方公里。有超过20000居民在公园内居住和工作,每年吸引超过八百万的游客前来游玩。
约克郡谷底国家公园的风景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有英格兰保存最好的石灰岩路面、回音洞、幽深裂谷和带有冰河期遗迹的干涸河谷。山谷中多样的地形成为品种繁多的稀有动植物的安乐窝,从娇弱的野花到各种鸟类以及其他物种都在此繁衍生息。
公园里的迪尔尼山谷(The Dearne Valley)在迪尔尼河(the River Dearne)旁。95年之前,该地区一直向市场输送高品质的煤,1995年,该地区经历了深层煤矿的突然衰退,引起了当地采矿业的凋零。当地的商业园建立了一个棕地计划,大型弃渣堆已被夷为平地和草地,该地区由英国皇家学会鸟类中心负责管理。资金受到遗产彩票基金,约克郡发展署,WREN和其他地方支持。
五、国际合作
2015年9月,英国伊甸园与中国金茂联合青岛高新区及青岛城投集团携手打造世界第二个、亚洲首个伊甸园项目,将落户青岛高新区金茂中欧国际城,将一块面对胶州湾的1500亩的滨海盐碱地改造为一座以植物和水为核心主题的生态休闲目的地,它将有巨大的温室,广阔的市民开放空间和众多有意思的休闲娱乐项目。
2016年7月,英国谢菲尔德市议会宣布与中国四川国栋建设签署一笔价值10亿英镑、为期60年的投资合同,这也是在伦敦以外的英国城市所吸纳的最大一笔中国投资。首期2.2亿镑资金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用于四到五个项目,集中在谢菲市中心的建设。谢菲尔德曾是英国著名的“钢铁之城”,以重工制造业为主,比较传统老旧,过去100年中谢菲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开发。此次合作协议的建设核心是谢菲的市中心,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城市转型。
第四篇: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一、尾矿开发利用设计与施工
尾矿是采矿企业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排出的“废弃物”,但同时又是潜在的二次资源,当技术、经济条件允许时,可再次进行有效开发。积极研究尾矿的矿物成分分析,开拓新的用途,实现无废料排放,是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加强尾矿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研发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加快研究成果转化。
二、矿山开采废水处理
矿山废水是在矿山范围内,从采掘地点、选矿厂、尾矿坝、排渣场以及生活区等地点排出废水的统称。开采、选矿、运输等诸多生产及辅助工艺均需使用大量的水,这些废水的排放量大、持续性强,对环境污染严重。对于矿山废水的处理,采取持续地发展高效、廉价、安全及操作简便的处理技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三、矿业废弃地复垦、利用设计与施工
矿山废弃地是指为采矿活动所破坏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矿山废弃地复垦与利用,有利于盘活存量用地,缓解土地资源瓶颈约束,促进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协调”的原则对矿山废弃地进行复垦与利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应。
四、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设计与施工
遵循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矿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并实施,有效实现对矿山环境进行生态恢复、生态治理。如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
第五篇:地质环境治理修复实施方案
地质环境治理与修复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有效防治资源开发利用及项目施工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和诱发的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切实抓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进一步保护好自然环境,建设绿色生态新安。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我区地质环境现状
我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正在开发利用的矿种有金、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等。建筑用石料是我区最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易开采。目前我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1、地貌与植被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露天矿山开采,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使山体局部失去了土层,岩石裸露,植被被毁,原始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2、占用、破坏土地。矿山采场、废石堆放、各种转运占用较多的土地。采场开采剥离时忽视了对表土的保存,造成表土资源的浪费,使矿山生态环境重建资金投入增大。
3、地质灾害隐患。由于矿山作业不规范,开挖时形成边坡坡度陡峻,破坏了原有的山体平衡和岩体力学性能。基岩裸露,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局部的山坡失稳,在雨水等长时间的自然作用下,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上述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布局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破坏了自然环境;二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采矿权人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表土异地存放,导致回填工程和绿化工程难度增大;三是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矿山复绿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相对滞后,现有露天矿山由于效益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取有一定的难度。
四、基本任务和目的
1、治理目的
以建立规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运行、保障长效机制为根本,通过集中整治,使“三区两线”及重要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得到全面治理,做到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步实施。
2、治理任务。
(1)全面完成已毁山体的治理,治理率达到80%。(2)全面开展矿山企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