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乙烯醇生产中蒸汽节约路径研讨论文
根据各塔之间的联系及控制温度、工艺特点,充分利用温度较高的液体或气体作为操作温度较低的塔的热源,合理控制冷凝或冷却器的温度,充分进行热量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蒸汽消耗的目的。合成工段是热能利用最大的地方,但利用难度较大,可以说是个攻关难点。其利用点之一为合成反应器出来的气体,温度达170℃左右[2],这部分热量得以利用的话,可大大节约能耗。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要利用这部分热量是可以的,但需要增加大型设备,投资大,利用途径有两种,一是废热锅炉进行回收生产中低压蒸汽;二是直接作为其它的热源供应如溴化钾吸收式冰机等制冷机组,生产冷冻水。其二是醋酸蒸发器,大多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方式进行加热醋酸,如增加醋酸精馏塔来的醋酸气体进行直接加热,每小时可节约600KPa的蒸汽约2.5吨。其三是利用反应混合物分离塔(DT-201)一循环采出液约90℃的反应液去给吸收了乙炔的吸收液解析塔(DT-203)作加料预热,给解析塔增加加料预热器。
在醋酸乙烯粗分离系统中,可增加一塔(DT-301)加料预热器,采用醋酸精制塔(DT-306)塔顶馏出作为热源,塔釜再沸器采用醋酸精制塔(DT-306)中采醋酸气体作热源加热。醋酸乙烯精制系统中增加三塔(DT-303)加料预热器,采用醋酸精制塔(DT-306)釜液作热源加热。五塔(DT-305)增加加料预热器,以五塔釜液为热源。八塔(DT-308)釜液约110℃给四塔(DT-704)、五塔(DT-705)加料预热器供热。通过类似技术改进,不仅大大降低了蒸汽消耗,还可有效降低冷量消耗。四塔、五塔直接蒸汽加热改成间接加热等(已有厂家技改),可节约蒸汽成本及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聚合一塔(DT-401)增加气相甲醇直接吹入,采用聚合三塔(DT-403)或回收三塔(DT-603)、八塔(DT-608)来的气相甲醇。三塔蒸汽直接加热改成间接加热,釜液进行热量回收,或直接用于醇解的加料温度调整器的循环热水用及聚合的热水槽(ST-403)作热水用,可节约蒸汽消耗及循环水用量。目前这两处均采用蒸汽直接加热循环水的方式制取循环热水。回用聚合三塔(甲醇精制塔)再沸器外排的蒸汽凝水,用作醇解机加料温度调整器的热水用,目前该塔采用蒸汽直接加热后直接外排地沟,其温度在100~110℃,流量约18m3,丢失的热量较大。而醇解工段的加料温度调整器的热水现采用的是蒸汽直接加热方式生成的热水。
回收工段的塔比较多,且操作温度也较高。主要是利用各塔釜液热量,一塔(DT-601)增加加料预热器,以塔釜釜液为热源。二塔(DT-602)塔釜釜液作为热源给二塔加料预热,三塔(DT-603)蒸汽直接加热外排地沟(约110℃)改成间接加热,对釜液进行热量回收利用,塔顶馏出气相甲醇直接给聚合一塔作吹入甲醇用。八塔(DT-608)塔顶馏出气相甲醇直接送往聚合一塔用,塔釜液给八塔加料预热用,需增加预热器。六塔(DT-606)中采醋酸气体去五塔(DT-605)再沸器作热源用或作为六塔加料预热用热源,五塔(DT-605)塔釜釜液作为热源给五塔加料预热。同时,对整个蒸汽系统增加蒸汽凝水的收集利用,以降低锅炉蒸汽用水的软化处理成本,同时利用二次闪蒸蒸汽给操作温度较低的加热热源,达到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效率。如果把本厂的DT-403、DT-603两塔的蒸汽直接加热外排改成再沸器加热且两塔合成一个塔进行生产操作,本身就能节约很大的热源。
系统进行改进、优化,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及设备。而改进、优化的措施及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本厂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综合考滤,如生产装置布置情况,有没有空间布置新增加装置及管线距离远近等。对整个工艺系统热源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可用热源,达到节约蒸汽、循环水用量,从而达到综合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对系统进行彻底的优化改进,可大大节约蒸汽消耗量,每吨聚乙烯醇消耗蒸汽可达低于14吨。若以水晶为例,每吨产品消耗蒸汽25吨,每吨蒸汽120元,平均年产量按2.5万吨计,每年可节约3300万元,投资效率非常可观。
上述措施及方法是基于目前PVA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保持原有流程不变,总体上是可行的。适当利用余热调整加料温度,利用较高温度的塔釜液加热较低温度的塔釜液,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目前部分措施或方法在国内一些厂家已成功运用,而一些只是提出进一步改进优化的方向,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降低能耗、物耗,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利润空间是相当有成效的。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节能环保,主张发展可持续性现代化工业,能源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的节能措施必然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重视节能环保势在必行。企业为了生产发展,在激烈地行业竞争中求生存,必须不断地优化、改进自身系统,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尤其是如今化工产业持续低迷,不进行精细化、成本化管理,许多厂家难逃停产、倒闭的恶果。
第二篇:水利建设质量管控路径研讨论文
水利建设质量管控路径研讨论文
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工程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该对质量评定标准有明确地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质量检验工作。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监理不到位
通常情况下,当施工合同签订之后,由项目部将工程下派到包工队,将质量控制主动权全权交给包工头,“以包代管”,当工程师进行查询验收的时候,共同应付,而有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关注结果的控制,在质量监理过程中会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
2.质量意识淡薄
在中小型工程施工中,质量意识淡薄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重视质量只是做足表面功夫,并不能在实际中认真落实,一旦质量和进度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尤其是费用也不充裕的情况下,质量控制中心和主导地位就不能有所保持。
3.设计方案变更过多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随意性更强,有些设计方案实现了优化的目的,可是也有些设计方案在优化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偏门。设计方案的变更会使施工方案有所调整,以及设备配置也出现变化,只要
有一点出现变化,就会触动整体的变动,这样的话,浪费的现象和质量问题就可能会出现。
4.单项工程量小
在农业灌溉中,水利工程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尽管进行灌溉渠道工程不是很大,但是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却与大型渠道工程的建设没有什么区别。其中唯一不同的就是它们的标准和规模,并且单项工程的工程量也不是很多。
从建设管理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其中还会出现另一个难题。例如,基础处理、边坡这类型的工程项目,这些工程虽然有比较大的规模,在技术含量的要求上也比较高,但是在这类工程中并不是完全运用先进的大型设备,也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队伍具有一定专业性,工程量也不能达标,而在此基础上,很多工程便只是利用专业施工队伍,但是这样的话,质量控制却不能得到保障。反之,获得的结果也会是不同的。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对策
1.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在项目建设的责任中,项目法人占着重要的地位,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一,将基本建设程序作为依据,合理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杜绝“三边”工程出现。第二,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招投标,并最终签订合同。第三,针对施工队伍的选择上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对施工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杜绝出现转包和违法分包的现象。第四,严格执行相关的验收规程,使其在验收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五,与工程进度相结合,保证工程建设所需的建设资金供应。第六,要时刻对工程质量引起重视,与此同时,在相应的价格也应该实现一定的优化,只有这样,盲目压价的现象就不会出现。第七,施工工期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杜绝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出现。第八,落实责任制,督促使各级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第九,单位责、权、利能够实现统一性,从而使建设单位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重视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在工程建设中,勘察设计是提升设计质量主要条件。而勘察设计质量是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得以提升的,勘察设计依据这样的条例标准,并且与《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充分地结合进行开展;加大设计招标制度的推广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在市场范围中推广设计单位,在其发展过程中,竞争、信誉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设计监理工作的不断推行前提下,那些由于设计质量的不到位所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不会再出现;审批制度需要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设计一定要通过严格地审查,合格之后方可投入使用;一个完善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可以有效地限制和约束工程设计质量的第三方,在此基础上,如果设计图纸不能达标,那么就不能进场投入施工。
3.强化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对于一项工程而言,工程实体是需要在施工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第一,健全和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在“三检制”的前提下检查工作,同时,这个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性要得到一定的保障。第二,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多角度着手,找出与施工项目相互符合的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第三,在控制施工环节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这样的话,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第四,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是尤为重要的,需要在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执行。第五,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持证上岗原则上岗作业。
4.完善监理制,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承包企业在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工程监理可以使其提升的速度加快,在控制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上也有很大的帮助,有效遏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现象出现。监理制度的推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监理资质管理的规范,坚持持证上岗的管理模式;针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应该加大力度,使监理队伍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不能因为监理人员素质差而不能完成监理任务;通过招标,将最合适的监理单位选择出来,以避免“同体监理”的现象发生;巡视、测量、试验、指令文件、工作程序规定、计量支付签证控制等手段和方法是做好质量监控的基本条件;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在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实施监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质量、投资以及监理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一定保障。
结语
针对一些中小型的水利工程因为没有太大的投资规模,施工单位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能充分地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发挥的作用有限,继而在质量上出现很多问题。中小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通常在技术上或者是规模上不会出现任何影响,大部分都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这些内容在任何一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第三篇: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论文
1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的现状
1.1缺乏技术管理安全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主要突出在企业经济项目投入,没有对技术形成精细化管理,主要精力都运用在生产上,没有重视技术安全、技术设备等综合性的管理,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扩大生产,在技术上没有更多投入,不注重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教育管理,对于机电设备的综合性管理也缺少严密控制。技术设备采购、验收、维修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造成多方面存在漏洞,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
1.2技术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模式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有些煤矿企业不能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机床设备等多方面的控制力度不够,尤其是在一些进口机电设备的控制中,相应的检测、检修、维修等运用程序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造成工具、配件等设备不足,相应的润滑、清洗等维修没有履行到位,也就得不到及时治理,在缺乏相应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导致技术管理综合运行上出现失误,不利于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
1.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中,需要懂技术、有责任的管理人员,既需要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在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安全知识与能力不够的条件下,缺少相应的短期培训与综合性培训,造成工作上的失察,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其中,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学习不到位、责任心缺失,会造成整个技术管理不足,带来安全生产方面的诸多隐患。
2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贯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运行过程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并贯穿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每一个步骤,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面。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复杂,环节较多,需要把技术管理运用到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通过融入技术管理,使其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使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安全故障。
2.2有效完善各项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及各个操作流程的核心力量,其中,在矿井的开拓与综合运用中,通过技术控制管理,可以实现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通过融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集中化、机械化、技术化的管理原则,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案优化、技术论证、方案对比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技术管理在制定开采方案及各种安全设计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3有效控制风险的最佳渠道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是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针对煤矿安全运行中存在的各个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这样,在技术控制过程中,形成对安全管理的综合控制,从而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尤其是在瓦斯控制、防治水等方面,构建良好的通风管理系统,突出在煤矿挖掘、巷道布置、支架管理、设备运行、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运用,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4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煤矿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就是瓦斯爆炸,所造成的结果很严重,不仅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通三防工作,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不仅会无法正常生产,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在进行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各层人员的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现协同作战。严格控制设计和隐患处理工作的质量;b)通风技术管理。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预防瓦斯和粉尘的主要条件,所以,在煤矿生产时,必须要保证通风管理的质量,确认通风设施完善,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制度,保证供风合理。另外,加强员工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进而保证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c)需要加大一通三防专项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相关设施置备,坚持安全的基本原则,从而保证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从根本上避免瓦斯爆炸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3.1强化员工的技能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煤矿安全有效生产,首先要围绕员工的技术素质与责任意识,突出员工自我素质的全面培训。在综合性的培训过程中,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等特点,结合员工自我素质及文化程度的不同,综合培训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技术人员在机电设备方面的操作技能、系统功能解读、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维修人员综合技术,不定期开展机电设备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培训,提升煤矿管理者及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出技术管理的综合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标准化工作,形成技术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出标准化建设与奋斗目标,在系统方面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抓好质量升级、技术达标、设备更新与维修管理,抓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奖惩制度,开展多方面的竞赛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制定机电设备在保管、维修、改造、修理、配件计划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综合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提升整个运行的效果。
3.3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重视技术管理,加强技术管理部门的智能作用,充实管理部门人员,同时,技术管理人员应多到现场考察,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多提工作建议。煤矿企业领导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授予职权,统一管理。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等。
4结语
通过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技术管理方式,突出对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提升素质管理,形成规范化、严格化的技术管理流程,融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加大对机电设备科学化运用程度,营造良好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效益,发挥出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效果。
第四篇: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材料工程学论文
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材料工程学论文
纳米材料(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未)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兴趣。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它在化工生产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多数传统的催化剂不仅催化效率低,而且其制备是凭经验进行,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为它作催化剂提供了必要条件。纳米粒于作催化剂,可大大提高反应效率,控制反应速度,甚至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也能进行。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的反应速度提高10~15倍。
纳米微粒作为催化剂应用较多的是半导体光催化剂,特别是在有机物制备方面。分散在溶液中的每一个半导体颗粒,可近似地看成是一个短路的微型电池,用能量大于半导体能隙的光照射半导体分散系时,半导体纳米粒子吸收光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分离,分别迁移到粒子表面的不同位置,与溶液中相似的组分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
光催化反应涉及到许多反应类型,如醇与烃的氧化,无机离子氧化还原,有机物催化脱氢和加氢、氨基酸合成,固氮反应,水净化处理,水煤气变换等,其中有些是多相催化难以实现的。半导体多相光催化剂能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例如纳米TiO2,既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又能耐酸碱,对光稳定,无毒,便宜易得,是制备负载型光催化剂的最佳选择。已有文章报道,选用硅胶为基质,制得了催化活性较高的TiO/SiO2负载型光催化剂。Ni或Cu一Zn化合物的纳米颗粒,对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氢化反应是极好的催化剂,可代替昂贵的铂或钮催化剂。纳米铂黑催化剂可使乙烯的氧化反应温度从600℃降至室温。用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优化反应路径、提高反应速度方面的研究,是未来催化科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很可能给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2.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和结构的特殊性,具有一般材料难以获得的优异性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表面涂层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纳米材料为表面涂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得材料的功能化具有极大的可能。借助于传统的涂层技术,添加纳米材料,可获得纳米复合体系涂层,实现功能的飞跃,使得传统涂层功能改性。涂层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涂层和功能涂层。结构涂层是指涂层提高基体的某些性质和改性;功能涂层是赋予基体所不具备的性能,从而获得传统涂层没有的功能。结构涂层有超硬、耐磨涂层,抗氧化、耐热、阻燃涂层,耐腐蚀、装饰涂层等;功能涂层有消光、光反射、光选择吸收的光学涂层,导电、绝缘、半导体特性的电学涂层,氧敏、湿敏、气敏的敏感特性涂层等。在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高其防护能力,实现防紫外线照射、耐大气侵害和抗降解、变色等,在卫生用品上应用可起到杀菌保洁作用。在标牌上使用纳米材料涂层,可利用其光学特性,达到储存太阳能、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建材产品如玻璃、涂料中加入适宜的纳米材料,可以达到减少光的透射和热传递效果,产生隔热、阻燃等效果。日本松下公司已研制出具有良好静电屏蔽的纳米涂料,所应用的纳米微粒有氧化铁、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等。这些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纳米氧化物粒子,在室温下具有比常规的氧化物高的导电特性,因而能起到静电屏蔽作用,而且氧化物纳米微粒的颜色不同,这样还可以通过复合控制静电屏蔽涂料的颜色,克服炭黑静电屏蔽涂料只有单一颜色的单调性。纳米材料的颜色不仅随粒径而变,还具有随角变色效应。在汽车的装饰喷涂业中,将纳米TiO2添加在汽车、轿车的金属闪光面漆中,能使涂层产生丰富而神秘的色彩效果,从而使传统汽车面漆旧貌换新颜。纳米SiO2是一种抗紫外线辐射材料。在涂料中加入纳米SiO2,可使涂料的抗老化性能、光洁度及强度成倍地增加。纳米涂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为涂层技术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也将推动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3.在其它精细化工方面的应用
精细化工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领域,产品数量繁多,用途广泛,并且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纳米材料的优越性无疑也会给精细化工带来福音,并显示它的独特畦力。在橡胶、塑料、涂料等精细化工领域,纳米材料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在橡胶中加入纳米SiO2,可以提高橡胶的抗紫外辐射和红外反射能力。纳米Al2O3,和SiO2,加入到普通橡胶中,可以提高橡胶的耐磨性和介电特性,而且弹性也明显优于用白炭黑作填料的橡胶。塑料中添加一定的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韧性,而且致密性和防水性也相应提高。国外已将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密封胶和粘合剂中,使其密封性和粘合性都大为提高。此外,纳米材料在纤维改性、有机玻璃制造方面也都有很好的应用。在有机玻璃中加入经过表面修饰处理的SiO2,可使有机玻璃抗紫外线辐射而达到抗老化的目的;而加入A12O3,不仅不影响玻璃的透明度,而且还会提高玻璃的高温冲击韧性。一定粒度的锐钛矿型TiO2具有优良的紫外线屏蔽性能,而且质地细腻,无毒无臭,添加在化妆品中,可使化妆品的性能得到提高。超细TiO2的应用还可扩展到涂料、塑料、人造纤维等行业。最近又开发了用于食品包装的TiO2及高档汽车面漆用的珠光钛白。纳米TiO2,能够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产生很强的光化学活性,可以用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除净度高,无二次污染,适用性广泛等优点,在环保水处理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环境科学领域,除了利用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来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料外,还将出现功能独特的纳米膜。这种膜能探测到由化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并能对这些制剂进行过滤,从而消除污染。
4.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21世纪的健康科学,将以出入意料的速度向前发展,人们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高。控制药物释放、减少副作用、提高药效、发展药物定向治疗,已提到研究日程上来。纳米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制备出以纳米磁性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定向药物,称之为“定向导弹”。该技术是在磁性纳米微粒包覆蛋白质表面携带药物,注射到人体血管中,通过磁场导航输送到病变部位,然后释放药物。纳米粒子的尺寸小,可以在血管中自由流动,因此可以用来检查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的病变。对纳米微粒的临床医疗以及放射性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获得成功。南京希科集团利用纳米银技术研制生产出医用敷料——长效广谱抗菌棉。这种抗菌棉的生产原理是通过纳米技术将银制成尺寸在纳米级的超细小微粒,然后使之附着在棉织物上。银具有预防溃烂和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通过纳米技术处理后的银表面急剧增大,表面结构发生变化,杀菌能力提高200倍左右,对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微粒和纳粒作为给药系统,其制备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无毒、稳定、有良好的生物性并且与药物不发生化学反应。纳米系统主要用于毒副作用大、生物半衰期短、易被生物酶降解的药物的给药。
纳米生物学用来研究在纳米尺度上的生物过程,从而根据生物学原理发展分子应用工程。在金属铁的超细颗粒表面覆盖一层厚为5~20nm的聚合物后,可以固定大量蛋白质特别是酶,从而控制生化反应。这在生化技术、酶工程中大有用处。使纳米技术和生物学相结合,研究分子生物器件,利用纳米传感器,可以获取细胞内的生物信息,从而了解机体状态,深化人们对生理及病理的解释。
5.结语
纳米科学是一门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集于一体的新兴科学,主要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和纳米生物学等。21世纪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为此,国家科委、中科院将纳米技术定位为“21世纪最重要、最前沿的科学”。纳米材料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在机械、电子、光学、磁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能源、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21世纪初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纳米材料各种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出各种新型的材料和器件。通过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对传统产品的改性,增加其高科技含量以及发展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目前已出现可喜的苗头,具备了形成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的基础。纳米材料将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大放异彩的明星展现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等各个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其制备和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精细化工和医药生产等诸多领域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第五篇:饼干生产中微生物危害与HACCP体系论文
饼干生产中微生物危害与HACCP体系
摘要:以饼干生产企业为例,探讨了监管机构利用HACCP的原理,通过对饼干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微生物危害的各个环 节 进行危害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和解决 办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HACCP 饼干 监管
HACCP的全称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它是一套以预防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它由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在食品行业内被公认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极为关注的一种食品监督管理方式。近年来HACCP的原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国内食品生产领域,作为监管部门,也可以将HACCP系统的原理应用于食品生产监督管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食品生产监督有效性,使食品安全控制方法更加科学化。
饼干是一种以油、糖、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相应的辅料经过打粉、成型、烘烤、夹馅、包装至装箱等工艺加工制作的产品。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等。微生物危害和它们可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实施危害性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可加强对微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有效管理。利用HACCP体系的原理,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潜在微生物危害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经过控制使这些潜在的危害性得以防止、排除或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今年7月,我辖区内一家饼干生产企业的出口产品经检测微生物指标中的大肠菌群为40MPN/100g,不符合国家标准GB7100-2003中规定的大肠菌群≤30MPN/100g。该企业为出口食品卫生注册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卫生质量体系,并获得HACCP、ISO22000认证。问题发生以后,检验员多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情况,对照体系文件查看生产现场,增加日常现场监督,帮助企业分析查找原因。并与企业品控人员一起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纠正措施,修改作业指导书,力求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一、饼干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危害分析和控制
(一)、HACCP生物性危害分析
饼干生产中,主要存在的生物性危害包括黄曲霉毒素、沙门氏菌、大肠菌群等。
1、原辅料:饼干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面粉、植物油、糖浆、奶粉、鸡蛋、添加剂、改良剂等,它们的品质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其中油脂、鸡蛋、乳制品从微生物角度分析均属高危险性食品原料,造成的危害的因素包括如面粉、乳制品、糖浆、鸡蛋等的沙门氏菌、大肠菌群、黄曲霉毒素等污染。
2、储存:原辅料储存期间由于保存条件不卫生或取样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3、配料:需要通过手工称重来获得不同配方的原料配比,这个步骤中手部污染会导致微生物超标,可以通过GMP、SSOP的有效执行来控制,后续步骤中高温烘烤也可杀灭微生物。
4、成型:该步骤是饼干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成型机(模辊)的清洁效果,暴露空气的洁净程度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
(二)、现场审核发现的问题
1、车间内,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加工环节的员工洗手清洁效果未得到有效监控;
2、进入车间的鞋靴消毒垫消毒效果不佳;
3、打馅车间工具箱内发现外来食品;
4、原料外包装直接带入打馅车间,未有措施控制洁净度;
5、生产线周围落地产品未得到及时清理;
6、产品传送带护栏转角处有破损,现场发现两截不锈钢交错处存在不易清洗的死角,且该位置也为食品接触面;
二、HACCP体系运用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计划(标准卫生操作程序)未得到持续有效实施
GMP在实施企业中有自行制定并经批准的针对食品安全卫生操作进行书面规定(或指示)的具体操作方法(或说明),只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发挥作用,而且注重结果。SSOP是GMP的中心内容,强调食品生产的车间、环境、人员及与食品有接触的器具、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的预防以及清洁(洗)的措施,只对卫生操作加以规范。而一种食品的生产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往往要经过几个中间产品、甚至跨越不同企业,很难确保整个加工链的各个环节都安全,HACCP体系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它对从原料到最终产品及其食用方法的整个食品链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和控制其中的关键控制点,消除潜在的危害,集中精力用最少的资源做最有效的事情。
2、生产人员得不到充分培训,对HACCP体系的接受、理解和实践的能力差。
食品在线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流动性较大。在监管中发现,该企业在新入职人员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新员工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执行HACCP的要求,尤其是SSOP和GMP方面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按HACCP要求贯彻执行的主动性不强,单凭自觉不能很好的执行SSOP和GMP的相关要求。
3、HACCP体系缺乏持续改进性,纠正措施和验证程序存在短期行为。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食品企业在对硬件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更新时,应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产品特点、人员配备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受市场、客户及产品种类的影响,增加新设备或增加新产品时,要对原先的HACCP进行调整。观察设备是否合理布局,加工设备是否合理使用及维护,与食品接触的各个接触面的清洗频率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暴露空气的清洁程度等都是企业品控人员应该经常考虑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