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牧养殖对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1、科学规划场址
养殖场应该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较容易设防并且交通便利,水电方便的地方。要远离居民区,旅游点、畜禽加工厂、屠宰场等地方,和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河流灌区、污染企业保持足够的距距离。在养殖场的进出口还要设置消毒池、门卫室、消毒更衣室等场所,在饲养区域内按照不同动物的生长阶段和生长要求实行隔离饲养,相邻的动物圈舍内应该保证有足够的距离。粪便、尿液等污染物处理区域应该和饲料调制间位于相反的一侧,最好位于饲养场的顺风处。生产区域和患病动物隔离区域至少应该距离300m以上,在各个区域之间还应该设置隔离网、隔离带、隔离墙和消毒沟等设施。
2、严格隔离制度
养殖场的边界要划分明确,四周应该建设有较高的围墙和坚固的防疫沟。在动物生产区域应该设置一个专门供生产人员和运输车辆进入的大门,同时还要设置一个只供动物进出和产品运输的通道以及专供污染物运输的通道。在养殖场进出口位置、各个圈舍的进出口位置均应该设置相应的消毒设备,要结合养殖场的饲养条件、饲养规模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做好包括饲养人员、进出养殖场车辆、生产区域管理人员、外来人员和车辆的消毒隔离工作。要建立场内工作人员、车辆出入生产区域管理制度、场内动物流动或者进出生产区域、生产区域内人员活动和工具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粪便污染和环境物管管理制度。新购进动物必须进行一个月以上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之后才能混群饲养。
3、做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工作
3.1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疫病最佳的措施。接种后动物体内能够产生相应的抗体,减少和降低疫病的流传。疫苗接种应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首先,在使用疫苗之前要对疫苗进行全面的检查,查看疫苗是否存在破损,封口是否完好,在标签上有关疫苗的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检验号和用量用法标记是否清晰;其次,在接种前还要需要准备好接种设备,如注射器、针头、滴管等。这些设备都应该保证全面消毒,做到一只动物一个针头。使用弱毒疫苗免疫后,十天内不能使用抗菌素或者磺胺类药物;最后,对于出现传染病而进行的免疫行为,必须将阳性动物排除在外,确保动物的健康后才能进行疫苗免疫注射。
3.2药物预防
对易感动物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也是防治某些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安全廉价的化学药物加入到动物的饲料或者饮水中,可以提高动物抵御外界疫病的能力。此外,在进行药物预防过程中还会使用到免疫增强药物。其主要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够使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从而获得相应的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增强剂的种类有很多种,微生物类有多种弱毒苗,生物制剂有干扰素、胸腺肽、球蛋白等,中药制剂有黄芪多糖、党参、黄精等几种。这些药物在防治动物疫病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存的问题研究[J].王超群.农民致富之友.2016(01)
[2]动物疾病防治中大蒜素的应用探究[J].侯可霞,闫芬.当代畜牧.2014(14)
[3]新型长效抗生素制剂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李有业.当代畜牧.2006(06)
[4]俄对左菌素在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规定[J].李有业.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03)
第二篇:动物疾病防治
动物疾病防治
概述
21世纪,我国养殖业将会朝着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能够运用先进技术对畜禽个体和群体进行医疗保健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教材以发展的的眼光,充分认识到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侧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
牛病防治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基本内容是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牛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牛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合理防治。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牛疾病的个体防治和群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控制牛疾病的发生和对养殖业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牛发生疾病,不但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会造成养殖业经营者的重大经济损失。某些疾病还会污染环境,损害人的健康。当前流行欧洲的疯牛病,给世界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养殖业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饲养管理技术,还必须有一定的疾病防治知识和技术,要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的饲养管理引发疾病的严重性和加强饲养管理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养殖生产中做到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有效控制疾病对养殖生产造成的损失。
本课程的学习,要结合临床病例,理论联系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不同疾病。要正确认识外界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病因、药物与机体的关系,以及局部与整体、形态结构与机能的关系。同时,要以畜禽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及其检验、动物防疫及检疫技术、畜禽营养与饲料等课程为基础,还要与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加工的有关知识与技术相联系。要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养殖业生产服务。
第三篇:求一篇獭兔的养殖与疾病防治论文
论文
獭兔的养殖与疾病防治
在实践中,个别场对幼獭兔的养殖技术和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认识不足,技术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效益。幼獭兔阶段是影响獭兔养殖效益最关键的环节。此阶段的獭兔生长快,对饲料要求高,抗病力差,易患病死亡,同时由于断奶,产生应激,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性应激,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易发生腹泄和死亡,不仅影响幼兔的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而且还关系到獭兔皮毛良种特性能否充分表现和巩固提高。饲养獭兔能否达到取皮标准,关键也在前3个月对幼兔的饲养管理。在幼獭兔阶段,若骨骼、肌肉和毛皮组织的发育长不上去,再好的品种也很难达到标准的个体。因此,獭兔养殖养场应特别注意加强幼獭兔的饲养管理与疫病综合防治。
1、幼獭兔的饲养管理技术
(1)饲养方式
断奶到90日龄的幼獭兔采用舍饲饲养。舍饲饲养又分笼养和平养。笼养时,每笼养3~4只,单笼的长×宽×高为70 cm×55 cm×45 cm;一窝最好分成两笼饲养。平养时,一窝一笼,平养笼的长×宽×高为120 cm×70 cm×45 cm,均采用自动饮水器,90日龄后分笼饲养,公母兔单笼饲养。同一笼的幼兔,个体大小、体质强弱应基本接近,以防吃食不均匀,并将品种(品系)、耳号、断奶体重,登记在幼兔生长发育登记表上。
(2)幼獭兔的饲养
幼獭兔的饲料,应易消化、容量小、较坚硬、能量和蛋白水平高的全价配合饲料。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能突然增加喂量和改变饲料
类型。饲料要新鲜,喂时要少量多餐。幼兔爱吃的饲料不能一次喂得过多,否则易患消化不良和腹泻。
刚断奶的幼兔獭兔,消化道内还没有形成正常功能的微生物群系,断奶后易患消化道疾病。断奶前后应补喂微生态活菌制剂,以帮助消化道尽快形成正常的微生物群,适应断奶后的新条件。
幼獭兔的日粮标准:粗蛋白18%~19%、脂肪3%~5%,粗纤维10%~12%、钙1.0%、磷0.5%、盐0.6%,消化能12.1 3 mj/kg。
幼獭兔的日粮组成:应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来确定。既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价格合理,来源丰富。选用几种高效低毒抗球虫的药物在幼兔阶段轮换使用。抗球虫的药物以加在饲料中进行预防为最好。
(3)定期称量对于商品生产的幼獭兔,每15 d定期抽样称重对于种兔场的幼獭兔,应在45日龄、60日龄、90龄称重并进行登记,及时地掌握兔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体重增加缓慢或不增重,就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种兔场的幼獭兔,生长发育良好,可作为后备兔,3月龄时转入种兔群。
2、幼獭兔的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贯彻执行幼獭兔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十条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獭兔场经济效益的关键。
(1)兔场建筑符合兽医卫生要求 幼獭兔舍门口应设消毒槽,槽内放置消毒液,上盖棕垫或麻袋。工作人员进出兔舍必须消毒,并定期补充消毒槽内的消毒药水。兔场应谢绝参观必要的检查和经批准的参观人员应遵守消
毒制度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鞋并经消毒池和喷雾消毒后方能进入兔舍。
(2)工作人员进入兔舍应穿工作服、工作帽、勤换衣服,并注意个人卫生。进行调料、捉兔、饲喂和配种等以及上下班时必须用消毒药水洗手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3)每日清扫1次兔舍和兔笼,及时清除料槽中的杂质,及时更换坏的饮水器和内壁生垢的饮水管。每日检查饮水箱,及时清除异物,保证水源的质量。粪便和剩余的杂草料等应集中堆放,经发酵处理后方能外运。
(4)兔舍和兔笼及饲用工具应每周消毒1次,每月彻底消毒1次。
(5)饲喂前应仔细巡视,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病兔应有专用笼具。无治疗价值的病兔应及早淘汰。
(6)病死兔的尸体不得乱扔,应挖坑深埋或焚烧。
(7)水源应清洁、充足 对水质应检测,符合饮用水的要求
(8)做好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对于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在幼獭兔25~28日龄预防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病,大肠杆菌疫苗皮下注射1 mL/只,魏氏梭菌疫苗皮下注射1 mL/只,两种疫苗不能混合使用,可以同时分别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在幼獭兔30~35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瘟巴二联苗3 mL,1个月后再加强免疫1次。
(9)做好球虫病的药物预防工作 球虫病是危害幼獭兔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幼獭兔应普遍投给防治球虫的药物,尤其是对断奶初期的幼獭兔。投药最理想的方式是投在幼獭兔的饲料中。
(10)做好防鼠、灭蚊灭蝇工作 定期毒杀老鼠、消除鼠害,毒鼠后应及时清除死鼠和毒鼠饵料。做好灭蚊灭蝇工作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兔舍内严禁喂养犬、猫和禽,加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兔病与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大多数疾痛都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只有饲养管理工作搞好了,幼獭兔的体质才健壮,抗病力才能增强。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搞好幼獭兔疫病综合防治的基础。
第四篇: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思考
近几年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人力物力投入,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显著,大大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各级防检部门贯彻落实以防为主的防疫工作方针的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将“治”推向市场后现状又是如何?笔者仅就目前农村畜禽“防”“治”工作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以后,各级政府为了发
展农村经济,加大了畜牧养殖投入力度,畜禽饲养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迅速提升,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进程中,各级动物防疫部门倾力设防功不可没,以防为主的防疫工作得到了落实。然而本人认为,落实以防为主,还应兼顾以治为辅。近些年将防治工作推向市场后,畜禽治疗工作在很多农村出现了断档现象,就本辖区内畜禽治疗情况看,农村专业兽医较少,畜禽生病治疗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各兽医商店咨询后自行治疗,给饲养户畜禽疾病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
目前看,动物防病治病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集中在各级防疫部门,而专业防疫部门又没有治疗机构,为了解决防治工作难题,为农村畜禽养殖业户提供医疗方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系统培训村级防疫员,提高他们的防治技能,改善目前防治脱节难题。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已在我省广大农村普遍配备,但是他们的主要职能目前仍以防疫工作为主,如果政府职能部门下功夫对他们加以系统培训,在施以系统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发挥部门兽医技术骨干的优势,以传帮带的形式,在实践中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施治能力。是解决防治脱节问题的好办法。
二、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土兽医”兽药商店行医、兽药人员、规模饲养场专业人员以及社会上有志从事兽医工作的青年进行定期有计划地培训,增长他们兽医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疾病防治凸显重要,特别是新病新药的出现,农村土兽医和兼职兽医、兽药技术人员,接受新知识,对其进行持续教育很有必要,定期培训、相互交流势在必行,是不断提高地区动物防治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措施。
三、发挥防检疫部门兽医人才所长。基层防检疫部门在防疫工作之余,也可以为畜禽饲养户病畜禽行医施治,在医治过程中既学习了技能,提高了素质,也能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基础上更好地搞好畜禽防疫工作。
第五篇:动物畜牧
畜牧知识
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 和丁酸。
2.一般认为,猪需要种必需氨基酸,而家禽需要种。
3. 动物体内的水来源于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
4.幼龄动物缺钙的典型症状是佝偻病。
5.家禽缺乏硫胺素的典型症状是多发性神经炎。
6.饲料蛋白质进入反刍动物瘤胃后,可分为过瘤胃蛋白和微生物蛋白两部分。
7.确定养分的需要量常采用综合法法和析因法法。
8.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所含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的氨基酸。
9.某饲料含N 5%,则蛋白质含量为。
10.与凝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K。
11.产蛋家禽的钙需要量很高,一般为非产蛋家禽的12、消化试验常用的外源指示剂是三氧化二铬,一般要求指示剂的回收率应达到
13、肌肉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14、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组成。
15、“草痉挛”是由于奶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导致缺
16、新生仔猪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贫血。
17、基础氮代谢的常用评定方法是无氮日粮法。
18、饲料中的水分常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是自由水(游离水),另一种是结合水(束缚水)。
19、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挥发性脂肪酸,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
20、母猪正常分娩持续时间一般在属难产。
21、肉猪育肥方式目前我国有阶段育肥法和直线育肥法。
22、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23、最常用的NPN化合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