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春鸟的古诗
关于春鸟的古诗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关于春鸟的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登池上楼》
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3、《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5、《春运》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6、《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8、《寄左省杜拾遗》
唐·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9、《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入若耶溪》
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1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12、《湖上》
元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5、《绝句四首》
唐·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鉴赏:
(一)第一首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二)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三)这组诗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此诗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画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出语雄健。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每句诗都是一幅画,又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四)第四首诗为药圃而赋。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第二篇:鸟-古诗教学设计
《鸟》教学设计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多音字骨。了解骨、莫、巢的字理。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爱鸟的愿望,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习“骨(多音字)、莫、巢”。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鸟的诗句,学生诵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能背诵关于鸟的诗句吗?让学生背诵有关鸟的诗。
鸟是大自然的宠儿,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鸟儿放声歌唱,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国古今很多诗人妙笔讴歌这大自然的使者,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咏鸟诗篇。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鸟的古诗,看看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鸟)
二、进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四步法吗?(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1、解诗题。
2、知诗人。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白居易。
3、明诗意。请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完成第三步。
注意要求。
1、分别朗诵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2、学习生字:骨 莫 巢
3、根据注释,联系整首诗,理解诗意。
小组汇报这三个问题。
A、小组汇报读诗。B、学生字:
骨:多音字,“骨”的上部是人的头盖骨,下面是月肉,合起来是人的头盖骨骨肉相连。
莫:“莫”字最初是指“太阳将要落入草中”,表示“傍晚”的意思。
巢:会意字,上部表示三只鸟及鸟窝,下部是树木,合起来表示鸟栖息在树上的窝在树上。这个字本义是鸟窝。
C、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含义。(谁说这些小生命微贱,它和人有一样的骨肉,一样的皮毛。劝你不要打枝头的小鸟,她的孩子在鸟巢中等待母亲归来。)
道:说。微:轻微、微贱。一般:一样、同样。群生:动物的生命。
4、悟诗情。
如果打下枝头鸟,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不打枝头鸟,会怎么样?
你看,可爱的鸟宝宝正在窝中嗷嗷待哺,勤劳的鸟妈妈这时在田间忙忙碌碌地捕捉害虫,捉到后再飞回巢中哺育幼儿。你把它一弹子打死了,就害了它们全家„„作者从儿女亲情角度告诫人们不要打枝头的鸟儿,情殷殷,意深深,让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为之心动。打下鸟来,带给人的可能只是一点小小的满足,或装进笼子观赏,或成了下酒菜,可是,这只鸟的孩子,家人却失去了最亲爱的人,他们最热切盼望的人如果再也回不来,他们那最热切的盼望成了最深切的悲哀。再来看一看吧,(幻灯片,鸟巢里三只小鸟)你看到了什么?
大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这可爱的小鸟,于是吟诵:子在巢中望母归。小鸟盼着妈妈回来做什么呢?也许......也许......可是,它们的妈妈去哪了?幻灯片——捉虫
诗人忽然想到,鸟妈妈此去,会不会平安归来呀?会不会遇到捕鸟之人?如果遇上了,捕鸟人啊,劝你别去伤害小鸟啊!于是吟出:劝君莫打枝头鸟。他仿佛听到捕鸟人不屑一顾地说:不过是一只小鸟嘛!诗人愤怒了:小鸟,它也有着和人一样的骨肉和皮毛啊!生:一般骨肉一般皮。人的生命宝贵,对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可是,对小鸟来说,生命也只有一次啊!难道它们的生命就是微贱的吗?生:谁道群生性命微。
诗人看着嗷嗷待哺的小鸟,想着可能会发生的不幸,一首千古传诵的爱鸟诗篇脱口而出:生大声诵读。
在人类历史上,鸟类一直是我们的亲密朋友,它的存亡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因而我国自古就有爱鸟护鸟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对鸟有爱心,对鸟的有同情心的,远远不只白居易一个人。同学们请看:画眉鸟
这是画眉鸟,叫声婉转动听,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它们的厄运也因此而来。你看到了什么?(人们把画眉鸟关进笼子,放在家里听画眉鸟歌唱)如果你是画眉鸟,你会说什么?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听到了画眉鸟的歌声,看到了画眉鸟的遭遇,于是也替画眉鸟鸣不平:出示古诗《画眉鸟》
读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译文:那时候在林间飞来飞去,随自己喜欢唱着婉转动听的歌儿,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翩翩飞舞,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丛中任意穿行。今天才知道关在华美的金笼里,怎比得上树林中的自由欢欣? [注释]①随意移: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②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③金笼:镶金的鸟笼。
③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④始知:现在才知道⑤不及:远远比不上。[解说] 作者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 样吗?
除了欧阳修,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爱鸟方面则另有高见。他在一封写给他弟弟的信中,反对人们在笼中养鸟,主张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给鸟建一个广阔而快乐的家园,使人从鸟的快乐中感受到更大的快乐。
春秋时候,有一年正月初一,邯郸的老百姓向当时执政的大臣赵简子进献了许多斑鸠。赵简子非常高兴,重重地赏赐了他们。门客不解其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赵简子说:“我把这些鸟在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有慈爱之心。”门客说:“老百姓若知道您拿斑鸠放生,就会争着去捕捉斑鸠,那样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很多,您对这些鸟的恩泽是抵偿不了您给它们所造成的灾祸的。您如果真想救助斑鸠之类的鸟儿,不如下令禁止老百姓捕鸟。”赵简子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史记》中有一则商的开国君主汤爱鸟的故事:有一次,汤到野外巡视,见一个人正在树林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四面八方的鸟儿,都飞到我的网里来吧!”汤立即走上前制止说:“你这是要把鸟儿一网打尽啊!”他命令那人将三面的网撤了,并亲自祈祷说:“鸟儿快快飞走吧,愿向左的向左,愿向右的向右,不愿飞走的就留在网里头。”汤的这一做法很快传到其他诸侯那里,他们佩服地说:“汤的美德太崇高了,连禽兽都能受其恩泽。”
“枝头好鸟皆朋友,落花水面是文章。”鸟给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有了鸟儿,自然界就有生机与活力,可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对鸟的猎杀,很多鸟类已经濒临灭绝,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关心鸟类,爱护鸟类,我们还会看到小燕子的灵巧:争梁碎语惊幽梦,掠地斜飞避画帘;欣赏到喜鹊登枝:鲜鲜毛羽耀朝辉,红粉墙头绿树枝。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如此百鸟齐飞,简直是个载歌载舞的缤纷天地。
让我们再次把白居易的《鸟》送给所有人,警示所有人。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字乐天,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所以号称“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他的诗有很多比如:《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池上》、《大林寺桃花》。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是诗神。白居易去世时75岁。白堤,诗魔故事
一、学生从诗意入手,理解了诗人情感
在教学中,我从诗意理解入手,从诗意中一步步地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在教学“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时,我引导学生加以想象,想象鸟妈妈归来后会和小鸟一起做什么?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和小鸟一起练习飞行,有的说把好吃的喂给小鸟吃,有的说鸟的一家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我话锋一转,问学生,当这充满温馨的生活都被一颗罪恶的子弹所打碎,小鸟那曾经热切的盼望就变成了最深切的悲哀。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也就深刻地理解了作者对鸟的爱护,对生命的关爱。
二、学生随文识字,识字方法比较灵活。
在教学中,我相机出示文中的生字,结合图文,进行识字。在识字中,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例如,在教学般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子:“他有着金子一般的心灵。”“在这次竞赛中,他的成绩很一般。”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我又指导学生利用口诀来区别“船”和“般”,如:船上有人口,又来一次真一般。
听故事明字理巧辨“暮墓募幕慕”
传说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来到了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卫辉——我国历史上第
一忠臣殷太师比干的墓前凭吊。孔子对比干十分敬仰,就在他的墓前立了一块石碑,挥剑刻下“殷比干(读四声)莫”四个字以示纪念。后来,一个自认为很有才华的秀才来到比干墓前,看到了孔子留下的碑文,大笑连孔子这的大教育家都会写错别字,把“墓”写成了“莫”。于是,这位秀才自作聪明,在“莫”字下面刻上了“土”字,碑文变成了“殷比干墓”。没想到他刚刚刻完,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个霹雳把这块墓碑劈开了,秀才刚刻上的“土”字也被劈掉了。后来,墓碑经过人们的修补就成了目前的这个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莫”字最初是指“太阳将要落入草中”,表示“傍晚”的意思。古人造的字不多,后来还有许多意思也用“莫”表示,“坟墓”的“墓”在春秋时期就写作“莫”。再后来,“莫”字表示的意思越来越多,很容易发生混淆,人们就在“莫”字下面加上了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思。
“坟莫”的“莫”和“土”有关,就在“莫”下面加上“土”字来表示,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墓”字,如公墓、墓碑、墓地、墓葬、墓志……
“帐莫”的“莫”和“布、丝绸”等有关,就在“莫”下面加上“巾”字来表示,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幕”字,如帐幕、夜幕、开幕、闭幕、银幕……
“莫集”财物或兵员等,要大力“广泛征求”才行,就在“莫”下面加上“力”字来表示,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募”字,如募捐、募款、募集……
“羡莫、仰莫”也好,“依恋、思念”也罢,都是一种心理活动,就在“莫”下面加上字来表示(是“心”的变形),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慕”字,如羡慕、仰慕、景慕、慕名、爱慕、思慕……
原本指“太阳将要落入草中”,表示“傍晚”意思的“莫”字,则被在下面加上了“日”字,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暮”字了。如暮色、暮春、暮年、朝三暮四……
而“莫”字,却用来表示“不;不要”等意思,不再指“太阳将要落入草中”,也不再表示“傍晚”的意思了。这位秀才不了解这些知识,还自作聪明,认为是孔子写了错字,难怪闪电要劈掉他给“殷比干莫”的“莫”字下面刻上的“土”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塞下曲〉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芳》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宋·王令《送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鸟是大自然的宠儿,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鸟儿放声歌唱,给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国古今很多诗人妙笔讴歌这大自然的使者,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咏鸟诗篇。
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回旧巢栖息,它的轻盈体态和喃喃燕语,为人们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赞道:“双燕复双飞,双飞令人羡。”南宋的《燕子》诗云:“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不恋雕梁万里归。”南宋诗人陆游也写过一首《燕》:“……争梁碎语惊幽梦,掠地斜飞避画帘。雏食得虫应自喜,巢泥经雨更频添……”诗人通过诗句,把燕子的生活习性刻画得生动传神。
喜鹊喳喳报喜,被人视为吉祥鸟。我国民间还有个传说,每年七月初七,喜鹊相连成桥,让织女、牛郎得以渡河相会,因而它成为喜庆吉祥的象征。宋代文人欧阳修《野鹊》诗赞道:“鲜鲜毛羽耀朝辉,红粉墙头绿树枝。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直到如今,人们还总是翘首企盼喜鹊飞临檐下,歌兆喜讯的到来。
杜鹃又称“子规”。相传,蜀国国王杜宇在失国身亡后,化为杜鹃,因而杜鹃常被视为凄凉之鸟。李白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杜甫的“子规夜啼山竹裂”,张泌的“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等都是咏杜鹃的名句。杜鹃喜食毛虫、白蚁等,是益鸟,也是候鸟。南宋诗人陆游在《鸟啼》中写道:“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诗人把杜鹃的啼声作为报春的信号,向人们昭示春的信息。春天的早晨,一声声清脆的鸟声是大自然美妙的乐曲。
鸥随潮往来,逐浪轻飞,与湖、海、人亲近,颇得人们喜爱,唐人刘长卿《弄白鸥歌》直抒爱鸟之情:“……归客正夷犹,爱此沧江闲白鸥。”宋代黄庭坚有“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之咏。在杜甫笔下,白鸥何等自由快乐:“江浦客鸥状,无他亦自然,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黄莺是百鸟中的歌手。诗人无不把它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徐元杰的“花开红树乱莺啼”等都是咏黄莺的名句。而唐代金昌绪在《春怨》诗中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则是借咏黄莺,抒发思念亲人之情,构思可谓巧妙。
与黄莺歌喉可相媲美的画眉,它的声调清脆,歌声悦耳,容易让人联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诗句。歌吟画眉的诗,大概数宋代欧阳修《画眉鸟》写得最动人:“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通过描写画眉在鸟笼啼叫声音不同,道出画眉向往自由广阔的大自然的心声。
还有不少诗人留下了吟咏白鹭、雁、鹰、鹤、朱雀等鸟的诗篇,如唐人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白居易的“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柳宗元的“苍鹰上击翻曙光”,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如此百鸟齐飞,简直是个载歌载舞的缤纷天地。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②带“鸟”字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鸟》教学反思
第三篇:《春鸟》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春鸟》
春鸟是金嗓子的好伙伴,每天一大早,就把我从梦中唤醒。妈妈说春鸟是在召唤我,她要我和她一道到大森林里去,倾听大自然动人的合唱。
科目:语文 班级:小学一年级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会认“嗓、森、梦、唤、倾、唱”等6个生字,能口头给生字组词,会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嗓”“ 森”两个字。
3.引导学生能通过朗读了解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 重点难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嗓”“ 倾”“ 唤”字的书写。教学准备:录音带、小黑板
设计思路:从听入手,完整地感受课文。指导学生通过对“春鸟”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鸟”主题的理解上聆听本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朗读口才。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丽。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春鸟》,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动作技能: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能够增加词汇量,同时掌握朗读的技巧。
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课文,内容简单、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既向孩子们介绍了鸟儿的生活环境,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时课文中包含“嗓、森、梦、唤、倾、唱”等6个生字,能够增加学生的识字字数,让学生逐步学习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1.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文章中的意义而死记硬背,因此要注重文章的情感发展。
2.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完所有的拼音字母和学习拼读,都在运用拼音进行识字,对于本文中的生字也是本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学过程:1.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春天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而古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更是对春的真实写照。鸟儿是春天的精灵,那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春鸟》吧!
2.教学策略设计
(1)学生跟着录音带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从朗读的要求和技巧方面略作指导),掌握下列生字:“嗓、森、梦、唤、倾、唱”。
(3)教师朗读示范,并重点指出生字,然后让学生整体朗读,并指出在朗读过程中的错误,最后让个别同学进行朗读,其他人仔细听,并与自己进行比较,指出自己的优缺点。
(4)教师从整体上解读文章,让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情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教学评价
本节课很成功,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能够感受大自然之美,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但朗读能力和词汇量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在课余时间要多听磁带和阅读课外读物。
第四篇:古诗《春望》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现代文译文 :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赏析:
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3、“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4、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5、“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第五篇:春古诗主持词
春风带着崭新的气息一路走来,吹开了万紫千红。
春风随着阳光的节拍一路走来,吹绿了山山岭岭。
春天,花红柳绿,如诗如画。
春天,碧波荡漾,如梦如幻。
《泊船瓜洲》《渭城曲》《江畔独步寻花》
春天,生机盎然,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孩子们最快乐的莫过于放风筝,时隔千年,我们仿佛还可以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村居》。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踏青赏花,看杨柳依依,野花灿烂,身心不由得清爽而浪漫。《春游》李叔同 春风吹面薄於纱,春人妆束淡於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
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夜的丝丝小雨是上天的使者,潜入夜色之中,滋润了大地,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百花,也润湿了我们的心田。《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