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舞蹈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摘要]与普通学科相比,舞蹈教学是美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具有传播美、展现美、塑造美的优势和功能,可以加强人们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我国中小学逐渐重视舞蹈教学、不断提高与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不相符合,而且已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针对这一情况,舞蹈教师可以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道德品质、科研素养四个方面入手,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过程,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起来,让舞蹈教学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多项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舞蹈教学;教师发展;教师专业素养
舞蹈训练作为一项十分艰苦且长期的训练项目,可以将人体的自然形态逐渐训练成艺术动作,前提是注重基本功教学。传统的舞蹈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教师常要求学生腰要软,腿要踢高,不断提高对学生肌肉韧带的拉伸要求。这种强迫式的教学使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不断下降,最后产生厌烦情绪。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把目标设为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乐器、舞蹈、唱歌技能。在音乐舞蹈课上,学生只需要跟着教师学会唱简单的歌、跳简单的舞,或学会欣赏一些音乐,了解音乐活动中一些简单的知识即可。从上述情况可知,教师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活动简单机械,学生无论是学习舞蹈还是学习乐器都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这不仅与我国中小学逐渐重视舞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不符合,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舞蹈教师必备素质
(一)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是任何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舞蹈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从中受益。而且,舞蹈教师自身只有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才能为学生精确地讲解各种动作,为学生呈现专业的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1]因为舞蹈是视觉艺术,学生都是先模仿教师演示的动作,然后掌握该动作精髓,最后能做出该动作,所以,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是每节课的重中之重,能左右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是现代舞还是少数民族舞,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动作要点。教师只有每个舞种的动作要点都学会并融会贯通,才能准确无误且声情并茂地将其演示出来,让学生理解、掌握与接受这些动作要点。(二)专业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无论是哪个学科,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组织能力。[2]只有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轻松学习,师生间才能良好互动。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就难以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舞蹈学习中,所展示的舞蹈动作就不够生动、不够传神。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投入,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就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优美且精准的舞蹈动作、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欢快且紧凑的课堂内容、丰富且扎实的技能,这些都能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三)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人毕生追求的目标,更是为人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的品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面向的是整体学生,教师的行为举止会对学生日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而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德育知识也不完全来自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内容,还有教师的言传身教。[3]所以,舞蹈教师也要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个人对学生的爱心、对事业的责任心,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提升自身思想觉悟。这样,教师才能将人性的真善美传输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四)科研素养。无论是哪个学科,无论是哪个学段,教师都不要简单地认为完成这节课或这门学科的教学就万事大吉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项技术、事务的发展都极为迅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基本的是是否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舞蹈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具备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更好地开展舞蹈教学。[4]比如,如何创新教学形式,如何融入民族民间舞蹈因素,如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开展研究。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才能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发现问题后才能有据可循地解决问题。
二、新课改下中小学舞蹈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策略建议
(一)改进教学理念。1.重视学生整体发展教育。教育真正的含义是育人。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舞蹈活动中,并能够从舞蹈中感受到乐趣,提高个人能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只有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舞蹈教学才能为想从事舞蹈事业方面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2.注重学生主体活动。新课改明确提出,中小学阶段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教师应当采用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引路人,应当重视创设教学环境,丰富教材内容,并在教学活动时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5]只有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对舞蹈的独特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才是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活动的表现。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探索和发现舞蹈元素,不断提高自身舞蹈素养,充分激发创造性和主动性。(二)强调学习过程。在开展舞蹈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对刚接触舞蹈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主动比画基础舞蹈动作,或摆出喜欢的造型上。如果学生已发现舞蹈动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特点,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体会舞蹈的乐趣。比如,在教《金孔雀,轻轻跳》这个舞蹈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回忆孔雀的样子,然后再演示一定的舞蹈动作,展现孔雀饮水、孔雀开屏、孔雀合力等多种动作,让学生融会贯通,最后由学生自行观察、自行模仿和创造。1.深化知识结构。舞蹈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创编舞蹈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能不断深化知识结构。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养。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当调控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将舞蹈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有效地将融合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谢维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认为教师应当将专业知识分成三类:教学实践内容、课本内容以及技术方面。同理,舞蹈教师也应当具备以下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二是国际视野,三是与时俱进。随着国际深入合作与交流,舞蹈教学领域也将因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外来等碰撞而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因此,舞蹈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引导学生学习新观点和新思潮,从中获得先进文化的滋养。2.掌握综合性基础知识。舞蹈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又因其是人体姿态的艺术,所以很自然地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舞美、舞台表演等联系在一起。因此,舞蹈课并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要想充分认识一个事物,就必须主动研究它、把握它,并将其与其他内容充分联系起来。舞蹈教师只有保证自己具备丰富且扎实的文化知识,才能将理论知识讲解得生动形象,充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研究该方面的内容。3.学习现代心理学。想要提高教学质量,舞蹈教师还须学习现代心理学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教学内容。这样能避免教师出现走弯路的情况,而舞蹈教师也能保证教学内容更科学化与合理化,保证工作的盲目性不断减少,提高舞蹈教学质量。4.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所以教师的教学次序、教学分量、教学方法也要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制订相应的练习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比如,教师在因材施教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了解音乐节奏,二是练习动作,三是学会情绪表达。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初中生有的刚开始接触舞蹈,所以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当学生出现动作过于僵硬的情况时,教师应当使用轻柔的语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教师要避免用严厉的言辞批评学生,否则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抵触情绪。所以,教师要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渐对舞蹈产生兴趣。此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比如,在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新疆地区的基本知识,如风土人情,帮助学生了解新疆舞蹈的要领,如新疆的雪莲花,因为这是新疆舞蹈中的一个基本手型,所以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维吾尔族舞蹈的内容大有裨益。(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且成功的舞蹈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教学探究能力。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探究能力,才能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素质。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课堂上的状态良好,理论研究、科研内容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教师就不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行动研究法受到教育研究者的热议与密切关注,是因为行动研究法可以帮助教师将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升华为研究主题,可以对其进行系统化研究,并将最终成果反馈给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教师可以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教师可以让问题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共性成果,以指导教学。所以,教师需要保证自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舞蹈教学高效开展。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专业且优秀的舞蹈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美的体验。所以,舞蹈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还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热爱舞蹈教育事业,对工作积极负责、精益求精,真正做到关爱学生、热爱学生。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舞蹈教师只有成为一名发展型、探究型、学习型、合作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雨欣.中小学舞蹈教师综合能力初探[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9:19.
[2]伍谷.舞蹈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20.
[3]蒋菲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71,178.
[4]汪小风.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57.
[5]庞志娟.幼儿教师舞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3):227-228.
第二篇:新课改中教师应具备哪些重要素质
新课改中教师应具备哪些重要素质? 毕玉敏 新泰市羊流镇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教育艺术。新课改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引领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教材 技术 责任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广大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如何在 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现代教师必须 接受挑战,面对这些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力 倡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 更全面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教师重要的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尝试做一些探讨。
一、更新理念、迎接挑战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教师具备了明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够高度自觉、认真负责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方向。比如,“以人为本”、“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等教育观念,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调了学习态度、情感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广大教师须努力领会这些现代教育理念,并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二、积极创造、活用教材
教材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载体。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审视、规划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短时、片面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每节课、每次活动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否则容易形式化——为活动而活动,为体验而体验。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和谐一致的原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着眼点与归宿。教育是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工作,而非仅仅按照既定程序操作的简单机械运动,教师专业智慧是个人素养综合运用的产物。
三、更新知识、掌握技术
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独具的优势。广大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偏爱或依赖呈增长趋势。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为它具有形象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广大教师是否能熟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已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科学、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和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作用,从而实现多媒体技术和其他教学手段相得益彰。
四、见微知著、敏锐观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大教师须努力掌握广博的知识,形成多元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敏感性,善于观察,见微知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须进行科学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特征、点滴变化,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这样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益,有助于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五、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教师至少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我们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应明确自身责任,爱岗敬业。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只有如此,教育工作者才会真正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国家。
六、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新课程改革突出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创设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所以,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无私奉献是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必要前提。
七、结论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教育艺术。新课改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引领学生成长。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素质,是指通过知识和能力内化的一种品格。教师的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这个“总和”也就是教师的底蕴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自身底蕴和内涵的外在显现,内涵、外在的完美结合,才能体现一名优秀教师的真正风范。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将教师的底蕴展现;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现实,不盲目追求城市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模式,上出农村音乐课的特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一书中,作者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就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有36.9%认为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较好或很好,而认为较差或很差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有47.7%,另外还有1.4%的人没有回答此问题。平均选择等级为2.70,在2和3之间,标准差为0.911。这些数据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在“一般”和“较好”之间,接近于“一般”,其评价不是很高(见下表)。
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根本。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但在部分农村中小学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音乐教育一直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成了“午餐后的甜点”,这种现象在农村音乐教育中更加明显。再加上音乐教师的收入低、在学校的“地位”低、教学设备差、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等一系列客观原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极易出现偏差。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铸造新的灵魂,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由于其特殊的使命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有更加端正的思想道德素质,抵抗住各种思潮的冲击,注意个人的自我修养,注重自己言行的示范性,树立自己的人格权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根本,是教师教育好学生、服务好学生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专业素质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农村音乐教师对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影响到新课改在农村学校实验的顺利进行。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资源匮乏,教师多数为兼职,部分学校拥有“专职”教师,但大部分的文化素质也趋于偏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就新课改的要求而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在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大多由有这方面特长,或其他课时未满的教师兼代,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更荒唐的是,有些代课教师根本不具备任何专业素质,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教唱一些流行歌曲,或是教唱一些当地流传广泛的民歌。至于音乐欣赏和简单的乐器演奏以及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那就更是无从谈起。这部分教师急需得到基本音乐理论与基本音乐技能的培训。
新课改教育理念特别强调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结合,所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养成平时多看书的好习惯。新课程改革后,音乐教育理念和内容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因此,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再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各地的音乐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经常性的组织农村音乐教师学习相关音乐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容,如:最新音乐理念的培训,国外先进音乐思想和理论的学习,并在理论中进行实践的指导。在笔者对农村音乐教师的有关调查中,没有一人能准确说出新课改具体实施的时间,关于新课改的内容也只有极少数教师略知
一二。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是一项迫切的内容。各市、县教育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不但要培训教材教法、音乐基本理论、即兴伴奏、合唱指挥等专业知识,还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上完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层面,使他们能基本胜任音乐教学工作,提高农村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专业素质。
三、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甚至可以说学生将来的形象气质,是他们目前的任课教师形象气质的复制与拓展,这也为音乐教师提供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的教师。而敢于开拓创新、思维活跃、开朗活泼的音乐教师最能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及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把学生引领到更高更深的知识领域。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本身就很薄弱,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教师教法陈旧,信息闭塞,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资源缺乏,少有课外音乐活动,甚至有些学校连教材都没有。面对上述困境,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调整观念,端正备课态度,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一改现在许多农村学校音乐课名存实亡的现象。农村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音乐教师可以发散思维,创造性的进行音乐教学,如:
(一)自制简易乐器。根据农村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动手。例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将瓶子中装上沙子,做成沙锤来完成各个节奏的练习。在练习音高时,可以将玻璃瓶或瓷碗里装上不通体积的水,通过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建立音的高低概念。这些教具方便、易找,教学方法既生动又有趣,突破农村音乐教育的局限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教学质量自然会有改变。
(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辅助教学活动。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多学习这些先进教学法创造性教学的理念。例如在训练恒定节奏感时,加入踏步走的简易身体律动,边走边读节奏,这样的练习将音乐学习与游戏充分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很快被掌握。
(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对于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地方,音乐教师应利用一些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外名曲,并为学生介绍此曲的作者、创造背景等相关的音乐知识,摒弃以往只听流行歌曲的做法,用高雅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对于条件稍差一些的学校,教师可以聘请当地的民间老艺人走进课堂,让他们真实地为学生诠释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传承当地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地听记习惯、积累了听觉音响,又不失时机地弘扬了民族文化,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是不可多得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四、不断反思和钻研的能力
教师教育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反思教学的能力,而反思教学也是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各具不同特质的生命体,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与发展变化,决定他们在相通的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必将出现各不相同的行为表现方式。反思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待学生。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教育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那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学科多元化。作为现代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放下落后的知识,甩掉陈腐的教学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以汲取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更新知识结构,具备新的人文内涵,努力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五、小结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推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关系着全国80%下一代国家建设者的素质。全社会期望各教育领导部门及高校
音乐院系领导都能够更多的关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也希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自身也能够端正教学态度,勤反思、苦钻研,克服一切困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饱满的教育热情,投入到农村音乐教育中去,提高农村孩子的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享受无穷的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4).[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3]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素质培养.吉林教育,2006,(12).
第四篇: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摘 要: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时代在进步,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值得学习借鉴,教师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育视界、教育理念。
关键词: 当代教师 能力培养 教学反思
自古以来,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一名教师的工作的总括。传道授业不但是传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解惑,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还要向学生传授学法。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进步,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一、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面对科技的进步,教师应该走近新时代,感受时代的发展带来的便捷与快乐。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强大的,为了与学生更好地沟通,没有代沟,教师必须无条件地充实自己,以年轻的心态不断接触新事物,了解新事物,比如,网络词语传播很迅速,很火热,教师应该对这些词语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对他们有充分的了解。
二、学会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要想更好地教,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年龄特征、家庭情况等,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不断学习,培养上好每一节课的能力
教师要想上出好课,需要具备四种能力:解读知识的能力、灵动的能力、沉稳的能力和“得意忘形”的能力。
1.解读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才能培养出有问题的人。应试教育下,学生很少发现问题,只是知道这类问题需要这样解决,机械性地记忆,真正的教育要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对知识才能有深入的了解。史宁中教授说过,现在的教学很少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要想学生对知识理解得透彻,教师应该对知识做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将知识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要想让学生思考,教师成为爱思考的人,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灵动的能力:教学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特点,它因学生、教师的不同而不同,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的时候是非常神奇的,有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有些教师认为影响教学,对其斥责,有些教师就能对这些变数加以利用,变成对教学有助益的东西。在第二种老师的课堂,学生会感觉课堂气氛很轻松愉快。教学过程中,“变”是永恒的,“不变”是不可能的,教学要“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教师要培养丰富的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3.沉稳的能力:教师要不浮躁,课堂是神圣的,不能让浮躁的心态“污染”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耐烦的心态,这时教师就要克服这种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沉稳驾驭课堂。心浮气躁的时候,想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升学和考试?都不是,而是帮助学生丰富生命的色彩,拓展生命的厚度。你的沉稳是学生的榜样。
4.“得意忘形”的能力:教师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主旨和编者的意图,了解学生的需要,对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它是动态的,多变的。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一个层面上,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时刻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努力将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我们沉浸其中,表演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因演出内容不同,表演形式有所不同。
四、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较高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科技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视野和善于综合、发现新知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能够解读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可行的新教学方法,培养敢于试验、探索的精神。
五、研究能力
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集讲演教学研究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研究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独特的见解,进而探寻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大多数教师的教研都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和考试的研究上,局限于对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减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探索。只有成为学者型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迅速发展。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需要抱有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郑振芬,庄金刚.新世纪教师素质漫议.山东教育,2002(25).[2]王星葳.未来教师素质教育之我见.继续教育研究,2001(06).[3]王春叶.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素质教育论坛,2009.
第五篇: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英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打造高质量的英语教育,必先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我认为中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强过硬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中学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有着极大地影响,所以初中教师要为自己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
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任何规章制度,无论设计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如果一个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在对待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待遇,例如,某个学生的家长想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个好的同坐给老师的金钱,老师一看到那么多钱就给那个学生长了一个好的同坐。不考虑其他因素,那这个老师已经失去了当一名教师的资格。
教师教学要有足够的责任心。责任感是教师工作的基石,教师作为一种良心工作,责任感几乎成了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之一。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必然是一个有崇高责任心的人。教书育人,教师是一个可以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有多少人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一个肯定而走上了研究之路成就一生的辉煌,又有多少人因为在孩童少年时期因为教师的一个否定对自己失去信心从此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因为教师的否定而走上了黑暗的不归路。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有责任心才能教好学生而不耽误学生。
教师教学要有热情。一个教师的课上的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他的知识是不是丰富,不是取决于他教了学生多少而是取决于学生接受多少。一个充满热情的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习状态调节的更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思想品德是教师的为人之德,是师德的根基和教师人格的展示。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政治实践能力,能够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说思想品德是教师的为人之德,那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的为师之德。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教师应把教育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看作是一种职业。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情,才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也才会自觉而努力地去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
二、教师要有比较良好的基本外语教学理论
一个好的外语教师掌握外语教学方面的教学理论是必须的,但是好的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外语教学方面的,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方面的教学理论。教育学的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可以结合起来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做基础不能好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就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各种教育理论的掌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产生更好地效果。
三、教师要有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操作技能
一个教师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要懂得变通。每个人都使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也是不同的,老师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多达到同样的标准,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掌握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因材施教。
好的教师不能只会说不会教,所以好的教师使好友好的教学技能。如果一个教师只能把他的想法用笔头表达出来不能把他的知识教给学生那他就不是一个好的教师,他还需要练习教学技能。好的对的教学技能才能更好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
四、教师要有比较良好的能力
教师要有好的能力不只是说英语能力还有许多其他的能力,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有好的英语基础知识能力还有有其他的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语言教师,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用的语言力求生动、准确、逻辑性强,并富于哲理性和幽默感:声音适度、悦耳;板收清晰、工整、美观大方。
(2)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3)处理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应熟悉大纲要求,全面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英语语言课属实践课。实践课的重要标志就是它的操作性、操练性。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辅助仪器、设备。如:收音机、幻灯机、投影仪、VCD、电脑、摄(放)象机、影碟机以及语音室的有关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的直观作用,为学生在一定情景下的语言交际的操练、语言能力的养成提供最佳的外部环境。
(5)学法指导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学,即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技能。因此,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研究,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尤其是“差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其中包括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感等),授学生以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6)组织第二课堂的能力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教学,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设英语角,教唱英文歌曲,组织观看或表演英文短剧,观看英文电视节目,组织英语能力竞赛,举行朗诵、演讲比赛,安排课外阅读等。这些活动无疑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有。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应能设计出科学性强、反映教学实际、体现学生能力的质量较高的练习、试卷;能有针对性地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系统考核,并能有效地控制题目的难度、区分度,提高试题的效度;能恰当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知识的疏漏要适时追加纠正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8)教学科研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研究。只顾埋头教书,不搞教研的教师不会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实际,确立具有可行性的科研专题和教改实验专题,善于总结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理论经验。另外,教师应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信息,开展与校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了解英语语言教学的最新动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改进、提高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五、教师要有比较好的英语知识
身为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是必须的,而这些知识应该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言功能、话题。良好的英语知识是教师教学的良好基础,要有知识才能教知识。
六、其他方面专业知识、文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一定要有一定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不用知道的太详细但要知道大概。只有这样在讲到其他专业的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时候教师才能给学生讲明白。不会产生学生问的有关知识老师不知道的尴尬情况。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补充知识,还有时时关注新闻,关心网络发生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和学生产生太大的鸿沟,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有助于教学。
七、要有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每天上课都是站在讲台上,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是不能长期教课的。教师每天讲的话很多而且为了保证学生都可以听见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的声音要大,所以教师的嗓子都会有点小毛病,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进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情况。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才能在突发情况执行做出正确的决定。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 才有教育的高质量。英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 只有使自己成为素质高的教育者, 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担, 才能为民族的强盛、国家的兴旺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