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1余文森教授是国内课程与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在有效教学方面颇有心得。近期我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整本书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十个话题。在这十个话题中,余教授的绝大多数观点都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成为我的精神食粮。但在这些观点中,给我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
1、关于三维目标关系的阐述。
在这部分内容中,余教授引用了把三维目标比成“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人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的比喻,指出了“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强调了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同时,指出三维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哪个维度是显性的、哪个目标是隐性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观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很多新教师或者对新课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师,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门别类的表达;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能清晰地辨别出他们的哪些教学是在完成三维目标中的哪种目标。他们把三维目标弄成了三种目标,目标达成不是渗透性,整体性的,也从不区分哪些是显性的`、哪些是隐性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三维目标被活生生地、机械地割裂开来。
2、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表达。
余教授引用了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关于教与学关系的观点。江先生认为教与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论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还是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些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百分之百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第二个阶段是“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第三个阶段是“相对独立阶段”,学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如果老师过渡包办,就不是促进学生发展,而是阻碍学生发展了;第四个阶段是“基本独立阶段”,不要老师教,学生一般能读懂75%,此时如果老师还讲系统性、全面性,仍然事无巨细、全包全揽,教师就会感到“怎么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适得其反;第五个阶段是“完全独立阶段”、然而,反观我们的教学,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就不加区分地从“极端控制”走向了“极端放纵”。
3、关于情境创设的误区的表述。
情境教学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教学也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观察中,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的情境创设虽然煞费苦心,但却显得特别“矫情”,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有时就是一种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个噱头。在这里,余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分别是“形式化情境”、“假问题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谜式的情境”、“电灌的情境”等,对于余教授指出的误区,我认为是一针见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实说,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生动的表述。余教授是一位经常深入课堂的教学论专家,尽管他使用的语言很平易、很朴实,但他所表达的道理却很真实、很实在,对一线教师也最有启发!这样的教育专家才是真正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了起来,使用普通老师听得懂的语言,表达教育的真实。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专家!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2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3读了《有效教学十讲》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了飞跃。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是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两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儿来“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
有效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仅让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教学效果好。一句话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学质量。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4生日之际,收到吕主任送的一本书:《有效教学十讲》。扉页上吕主任的寄语让我既感动又倍觉激励,我决心好好研读这本书。该书的作者余文森教授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他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研究,针对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他撰写了多篇有关论文,并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的报告很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本书就是他的关于课堂教学和校本研究的论文和报告结集而成。
看这本书,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英国文豪萧伯纳说:“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
原来一直简单地认为,只要我上的课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然而看了书中的论述,不禁为自己的肤浅汗颜。余教授指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应该是每个教师都会想到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怎么衡量呢?最基本应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自觉自愿养成学习习惯,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前提。
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学也应使教师本人获得提升。我觉得有一个词能够很好地概括这个意思,即“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必须不断自我充电,从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学生,也关注自己,能够自我提高教学的调控和分析能力,日益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余教授有一句话非常鼓舞人心:教师不断从教学当中获得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这是教学最根本的吸引力。
对有效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发现要实现有效教学并非易事,我们正走在有效教学的路上,或者某个时候曾经达到过。学无止境,优质教学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余教授指出:优质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优质教学的定位是:优质,高效,高境界。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有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对教学工作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2、有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启迪学生。
3、有激情。教师有激情才能够带动学生走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情境中,并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
4、有个性。教师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
5、有文化。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学,就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教学。
二、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美舍的英语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课堂上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新知的导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的体会是创设情境能够让孩子们更自然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记得更牢固。书中对此做了更详尽的解释和陈述。情境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余教授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作用就象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书中关于情境的创设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情境的创设必须联系生活,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生活也是“汤”,枯燥的知识,是很难被理解和吸收的,知识要融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消化。
关于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余教授作了五点归纳:
1、基于生活。即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挖掘利用学生的经验。
2、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其次应该是形象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3、体现学科特点。即紧扣教学内容,凸现教学重点。
4、内含问题。内含问题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5、融入情感。这一点引用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最为贴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如何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也是我们美舍的一大教学特色。我在美舍执教有一年了。这一年当中,我从起初被动应付地写干巴巴的教学反思,到习惯主动地把课堂的精彩瞬间或教学尝试记录下来,我感觉自己受益其中。教学反思使我不断扬长避短,改进工作。至于如何写教学反思,我总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今天写课堂中出现的精彩小插曲,明天写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措施……看了书中的论述,我才知道反思有这么多门道。
余教授说,自我反思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他永远无法实现自我发展和真正超越。自我反思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就教学工作而言,依据反思所涉及的教学进程,可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师的自我反思又可以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我们通常所作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立足于以下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一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或者有收获之处,长期积累下来教学经验必将日益丰富;2、查找失败的原因。教师应本着豁达的胸怀,无论教学设计得如何完美,课堂教学如何精彩,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3、记录学生情况。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自从看了书中有关自我反思的篇章之后,我写反思不再随意而为之了,每一天,我都做到在反思中记录收获、不足和学情。
余教授指出,教师要善于从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那么,我这篇读书心得,也算是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吧。
《有效教学十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教学中的一处迷人的风景,在此也向赠书之人致以深深谢意!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5我余文森阅读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从中能学到很多,了解了自身的缺陷,发现了自身的问题。
通过阅读《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生活中去。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的教学、优质教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会了才有乐趣这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遵循了这三条规律。
首先是“先学后教”,也就是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习能力的时候,必须要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规则。当学生已经能够阅读教材和思考的时候,也就是进入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学习阶段的时候,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在我的教学过程,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没有能够让学生充分独立地思考问题。我应该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同时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然后是“先教后学”,也就是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时,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导,边教边学,但教师的着眼点不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没有贯彻边教边学,以后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都值得我去认真的学习体会。
最后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学会了才有兴趣。没有故哪来的新,这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识重新组织转化而成的。温故而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因为学会了,学生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学生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在我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
总而言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有效教学十讲》,我有了不少收获。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高效,杜绝负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知识技能是学科的躯体,过程方法是学科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的“灵魂”。
今后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第二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
报告人:郝大东
书名: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
内容简介:《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它包括了有效果和有效率两个层面,有效教学既强调达到教学效率,又强调在规定的教学时间达到教学这一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是规定教学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这一效果显现为学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一定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必须同时强调教学效率,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
心得:在课堂教学中多观察学生的反应,看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是否能完成教学要求,可以用大量的视觉接触(看)来观察学生,这比使用语言获得反馈要更节约时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不懂的内容提出问题,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友好、融洽的教学氛围,不让任何学生难堪,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和有心理负担的学生;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的依据,建立合理的、有层次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了解评价目标,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全体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在于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重课堂这个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虑。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
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 1 的前提。
心得: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我认为优质教学,从教师这个方面来讲,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这也是我们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远的目标,值得我们不断追求。
心得:由于过去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孩子们被学习的情绪总是不佳,热情减半,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呢?有的班级提出“每周陪孩子玩一节课”的举措。一学期下来,少教20节,既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孩子的负担,但学习成绩不受影响。这是为何呢?因为一节课的玩换来了一周的优质学习状态。余教授说:我们走进课堂,怎么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优质学习,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察和分析——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状态、交往、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当然,我们赢得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多渠道的。制定每一课时教学目标,至少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精而少,有时会因课堂的生成而调整。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受限制的。现实让我们在一节课中不可能解决很多问题。就小学语文阅读课来讲,通常解决两三个问题,或许更少些,甚至两节课才解决一个问题,也是见怪不怪的。
2、要以学生的终身幸福发展为目的的。确定目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用词的讲究;思维的角度;情感的疏通等等。
3、要以建构学生知识、文化素养为体系,顺序渐进。要求语言的知识与文化兼容。
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课堂低效和无效的现象。首先,针对三维目标的割裂和模糊,我们强调,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晰,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老师脑子里边对一节课的目标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
心得:
1、教学目标要较好地体现导教、导学、导测量功能。
2、教学目标的分解比较合理,具有延续性。
3、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怎样打造有效课堂?通过此书,我做了如下概括:让“有效课堂”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灵魂,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时刻准备好课堂预设,对课堂生成要机智地应对,让生成符合孩子心理,贴近文本主旨。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中得到综合地再现,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然地达到“三维目标”。创造积极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通过认识学生、认识学科来实现对孩子的真正关注。关注孩子,关注生命,关注心灵——这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没有这做指导,所谓的有效教学就不能提高到一定的层次和境界。我们的课堂,必须让孩子成为主人,不能让他们成为配合老师上课的左右手。
一直以来,也很困惑在看课时怎样理解课堂的结构、环节,学习哪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交流和探讨哪些问题。读完此书,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确了方向。
我曾开玩笑说:“知识技能是数得清的,过程方法就难数了,情感态度更是隐性的情感
价值观的渗透也是这样,关键是老师要有通过你的学科培养人的意识。” 心得:为了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有效达成,必须要使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达到统一。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明显性和确定性,较多地表现为可客观测量的外显行为结果,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也有些渗透于外显行为结果之中。这两者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为依托和中介,反之亦然。因此,“三维目标“的落实,决不意味着对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弱化,而是体现了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理解、多维体认和融会贯通。
“无效和低效教学”的第二种具体表现是教学内容的泛化。“泛化”与“细分”相对。“细分”要求的是准确集中。而“泛化”则是要求分散、要求“广”和“多”。
余文森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愚以为这就需要在中学阶段开始着手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高屋建瓴的人文视野,不畏权 3 贵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而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求执教的教师自己先具备这样的人文素养,在课堂上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有效的达成后,才真正有可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下,大多数人都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导致夸奖泛滥,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很多教师便不管学生怎样表现,都一味给予表扬,回答错了就表扬他有勇气。事实上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素质是“教育”出来的,而不是”夸“出来的。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上要有学生活动,但通常是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其实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但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因此,对新课程标准,教师不能浅尝则止,必须深入研究,抓住其精髓所在。 “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教学研教研一般以“课例”位载体,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中。课例有多种模式,如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我接触最多的就是“一人同课多轮”。
心得: 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某个课例,在多次教学体验中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完善教学设计,从而改进教学研究。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针对课例开展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这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教师善于梳理自己需要改进的问题,并将问题系列化,以便开展研究。在我们数学组经常有“一人同课多轮”的课例。先由一位老师独立备课、4 上课,其余老师都来听课,听完后,集体磨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人人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上课老师形成新的方案,然后再上课。第二次上课,同样其余老师都来听课,听完后再磨课,前后比较,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教案。然后再上课,直到满意为止。这样的集体备课,对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一人同课多轮的教学方法,既优化教育资源,又提高教师素质,对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显著。
第三篇:2015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2015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对课堂教学观察几十年后的思考,这本书如今也成为了当今教师的学习的范本,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感受,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些独特方法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
读完《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之后,我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
这本书语言简洁朴实,内容浅显易懂。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展示了精彩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五、注重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
我觉得应该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着。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推荐:有效教学十讲读书心得体会
以上这篇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读后感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第四篇: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有效教学十讲》一书,这本书是余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余教授慧眼所观察到的课堂种种,让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风景。同时,们在书中随处都可感受到余教授的睿智与幽默,这本书让我获益非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余教授对“教学情境”节的描述。余教授把情境打了一个比方,他说:“情境,它就是美味可口的汤。知识要溶入汤当中,学生才容易理解、容易消化、容易吸收,才容易把知识内化为个性化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描述太精彩了,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语文教学中的点滴。
一次我教学苏教版小学第四册语文《“黑板”跑了》这一文,在精读第二自然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安培的专心,我在让学生直观感受街头热闹场景的基础上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么热闹的大街上,安培有何表现呢?谁愿意扮演安培,上来表现一下?”“我!我!”霎时,教室里小手如林。我随意叫了一位男生,这个男孩涨红了脸跑上来,在墙角边站住了,只见他稍作镇定,整理了一下心情,正准备迈步——“大街上应该有声音!”一个稚嫩的男中音嚷道。“是呀,是呀!”又有好多的童音在附和着。此时,我的心头一震:我只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安培的专心,没想到通过嘈杂的声音反衬安培的专心,这帮孩子比我想得还周到!我灵机一动,决定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通过表演制造一些幕后音。我的话音刚落,耳边便响起了嘈杂的声音:孩子们有的用手指在桌上灵活地弹跳,发出“得得得”的马蹄声;有的像模像样地学着马夫在吆喝:“吁——”;有的在说话,有的在欢笑,有的在用书本轻轻拍打着桌面„„呀,一个热闹非凡的街头景象活生生地再现了!此时,“安培”出场了,只见他低着头,锁紧眉头,作思索状,一本正经地沿着“街道”从这头走向那头,一点儿也不为热闹所动。通过这一幕,孩子们对安培专心搞科学研究有了深刻的体会,孩子们的发言精彩极了,课堂效果也很好。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这恰到好处的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效的情境。《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介绍的内容很宽泛,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深刻,读后令我感悟颇多,它使我认识到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当然,有效教学不止书中讲到的那些,还有更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探索,永远追求自主、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有效教学十讲
有效教学十讲》学习体会
一、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但在以前我们只知为了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没有突出学习主题,甚至有的创设脱离教学内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有效的结果。这就是书中所提到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形式化的情境,假问题的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等。有价值的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情境设计要注重形象性、能体现学科特点、有内含问题,会融入情感,这样的情境设计才会有吸引力。如:在以前的教学中,为了追求时尚,每次为课堂的热闹而创造情境,只知道课堂上学生能活跃地举手回答问题,而忽略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上完一节课让学生完成作业,会发现好多学生都不会解决本节的练习。还有为了创设情境把课本中的内容都变形了,还自认为这就是创新。现在看了《有效教学十讲》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可笑。
二、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在以前我们不知道如何进行教学自我反思。通过学习让我知道自我反思从很多方面进行反思。如按教学前后可分为教学前进行反思,这能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样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进行了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还可按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反思。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可从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记录学生情况来反思。通过教学反思,1、可以提高工作的自主性,反思是指向自我的,它要求把自己算作是反思的对象,同时也是反思的承担者。在反思过程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
2、可以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在以前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不浓,理解不透,系统性不强,这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无助于甚至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求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才能改变自己。
3、有助于形成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的优良品质。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
总之,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非浅。还有很多感受,我没有一一说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把理论化为实践,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