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共5则范文)

时间:2020-11-28 11:4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共)》。

第一篇: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共)

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市教育局《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工作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经过 3 年的努力,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推出一批劳动教育先进教师,打造一批劳动教育特色校,创建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基地,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

育、学生常态化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到 2030 年,建成完善且优质的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家庭劳动教育指导体系、校外劳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落实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 3.严格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各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按照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 16 个学时。

4.组织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的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体现“一纲多本”,满足不同学校的多样化需求,各校可根据区域资源组织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校本专题读本。鼓励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收集整理反映劳动先进人物事迹和精神的影视资料,组织研发展示劳动过程、劳动安全要求的数字资源,梳理遴选来自教学一线的典型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分学段、分专题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5.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各校要组织引导相关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3 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中等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全方位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

6.统筹安排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各校要切实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 1 至 2 年级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3 小时。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注重推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劳动活动内容,鼓励广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7.扎实做好家庭劳动教育相关工作。各校要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广泛开展各种劳动教育相关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家长的劳

动教育责任,引导家长依据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家庭劳动,增强家庭劳动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广泛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系列劳动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强化家庭劳动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一批使家长和学生切实受益的品牌活动。

8.健全完善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9.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鼓励各类学校依托有关专业机构,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鼓励、支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三、着力提升劳动教育的保障能力 10.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校可采取学校特聘、专业培训、区域内教师交流共享等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中小学校可聘请高校、研究机构、优秀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推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结对子”“手拉手”等方式,促进劳动教育教师资源共享。

11.强化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鼓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参与相关机构设立的劳动教育研究项目。争取设立一批试验区或试验学校,注重开展跟踪研究、行

动研究。逐步配齐省、市、县三级劳动教育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

12.组织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各校各相关部门要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面向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加大劳动教育相关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教育规划、组织实施、评价等多方面能力。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需求诊断,改进教师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组织高质量培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13.完善劳动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各校尤其是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组织劳动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实现以赛促优,提升劳动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在各级教学成果奖励中,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评奖范围,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依托有关专业组织、教科研机构等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实践创新的潜能和动力。积极协调新闻媒体传播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思想,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个人。

14.建好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积极推动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建立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技术实践教室,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以学农基地为依托,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15.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丰富市各类社会实践资源,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市学生校外劳动实践资源图谱。各级各类学校要主动与市蒸汽机车陈列馆、市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市渔猎馆等各行业劳动基地和实训基地协同,实现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不断联合开发新的劳动教育资源,增加优质劳动教育资源供给。

16.注重劳动教育安全保障。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作为组织实施的必要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分层分级劳动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学校在组织实施劳动实践活动前,要研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

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17.强化思想认识。各校要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细化分解,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所、设备等落实到位。拓宽

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

18.加强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督导结果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作为对被督导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

19.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新时代劳模精神宣传,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多种形式展示各行各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成长故事。鼓励各校积极举办“劳模大讲堂”、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挖掘开发各种资源,建立劳模展示馆。鼓励各校重视和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实现劳模精神常态宣传、广域传播。

第二篇: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1

—、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相关文件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浸入,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柩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3.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4.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柩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4.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理念,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柩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各班级的种柩、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给种柩园加土保埔,确保学生劳动能出成果;便于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劳动教育专用教室,要增补部分设备,使之齐全,可能的话,要重新设计,使之配套。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柩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按照“模仿一一独立劳动技术一一熟练劳动技术一一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劳动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六、实施过程:

1.积极准备,组织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完成问卷设计。

3.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浸入性。

(1)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劳动教育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热爱劳动,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2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发挥中小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基础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育人理念,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接棒人,现就我校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认清意义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创新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2-3年时间,争创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联动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功能室清扫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劳动系统图谱,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德育室牵头,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3

为深入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精神,落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开放共融的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原则

劳动教育要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原则。

三、内容

(一)整合校园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基地。

1.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我的校园我清扫”保洁劳动竞赛。将校园每一个角落进行规划、分配,由班级认领清洁区,每天7:20早锻炼后,学生打扫、整理环境卫生,重点是保洁。每周三课外活动,全校大扫除,对清洁区、运动区、教室、功能室、寝室等全方位清扫,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的教室我装扮”绿化劳动竞赛。每班用花盆种绿花草三盆,放在教室窗台上,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学期结束时开展开花最美、保养最好、绿色植物最壮的评选活动。

3.以寝室为单位,住宿生开展“我的寝室我整理”的寝室劳动竞赛。每天轮流安排住宿生整理寝室内务,由学生会干部检查评分。每周三集体大整理,全寝室住宿生参与,由值日教师和团委组织专班检查评比,纳入文明寝室评分之中。

4.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我的形象我塑造”的个人卫生竞赛。每月不定期举行一次个人形象大检查,从头发是否干净、是否符合乎标准;从脸面是否清洁、是否佩戴耳环;从衣服是否整齐、是否穿着奇装异服;从手指是否干净、是否藏污纳垢;从鞋子是否清洁、是否朴素等方面着手,督促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5.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我的事情我来做”的个人劳动教育。每学期组织一次女生梳头发比赛,规范从“头”开始,由学生互评。每学期组织一次住宿生叠衣服叠被子比赛,由寝室长互评,劳动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

(二)整合家庭资源,重塑家庭劳动教育。

1.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劳动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家庭劳动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2.“我是小小洗刷匠”,七年级学生每周帮助家长清洗碗筷一次,开展清洗自己穿的袜子、洗刷自己穿的鞋子、清洗自己的小用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将活动图片留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3.“我是小小保洁员”,八年级学生充当家庭保洁员,帮助家长收拾餐桌,打扫家庭卫生,整理家庭花草等。当好家庭保洁员,培养学生良好的保洁意识,将图片留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我是小小修理工”,九年级学生帮助家长修理座椅、自行车,安装简易鞋柜,制作衣架等,当好家庭修理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图片留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三)整合社会资源,引领劳动教育制度。

1.充分利用中学德育基地“XXX抗战遗址”的价值,每年清明节组织团员清扫墓地、除草保洁,既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集体教育。

2.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福利院开展志愿者送温暖活动,为老人们唱一支歌、为老人们扫一次地、为老人整理一次房间、为老人洗一次脸、为老人梳一次头、给老人送一个苹果,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

3.结合XX市“双创”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洁城服务,清扫XX一路、XX二路,清除牛皮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在公益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四)整合课堂资源,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1.独立开放劳动教育必修课,用于活动录制、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每周不少于1课时。

2.在学科教学中浸入劳动教育。文科类学科要重点浸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的劳动观。理科类学科多加强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端正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我校校本课程中专门有“规范从头开始,规范从着装开始”等内容,专门有家庭劳动篇目,要充分利用好地方课程教学,把劳动教育篇章讲好用好。

4.把劳动教育纳入质量评价体系,纳入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五)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将每年的4月最后一周定为劳动教育周,开展以下活动:

1.充分利用宣传栏、小广播、国旗下讲话等舆论工具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劳动最光荣及劳动者最美的道理。

2.各班级围绕“做最美的劳动者”出一期黑板报。 3.组织师生进行“我的家我打扫”卫生清扫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4.在学生中开展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的教育,让学生充分利用五一节放假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要求在父母的指导下,对学到的劳动技能进行实践的活动,填写好活动记录,收集好图像资料。

5.各班级组织学生围绕“劳动光荣”的主题开展展示评比活动,评选班级劳动小明星、劳动小能手。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4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具体目标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教育、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农耕体验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主要任务

1.课程的有机浸入。依据上级要求,开好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浸入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浸入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柩。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柩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柩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家委会

五、活动内容

(一)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

组织人:政教处、班主任、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政教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平台、校内广播、橱窗、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由“阳光汇”每日进行一次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基础数据之一;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规范化评比活动,由政教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政教处、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卫生清扫管理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卫生清扫,完成《要求》区域的清洁卫生;政教处需提前对值周班卫生清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卫生清扫的督促与考评。根据《“阳光班级”评比考核检查标准》,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认真完成早中晚各时段校园执勤工作,维护校园秩序,整理公共区域的图书。

(4)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务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5)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团委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2.创造性劳动

(1)学科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学科教师

(1)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务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摄影基础与后期制作、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书法与篆刻、绘画、手工木艺、智能编程、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完成物化成果的创作。

(2)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政教处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务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完成如“我为教师画张像”、班旗班徽设计、足球队队徽设计、班歌歌创作等内容。

3.生产性劳动(学期重点)

活动目标:从学校创办“阳光农场”入手,组织、指导学生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耕文化。通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勤劳的优秀品质。

实施要求:在“阳光农场”中给班级划分“责任田”。班级在聘请的农耕指导员指导下开展翻地、栽苗、撒种、浇水、覆盖地膜、施肥、插架、拔草等种柩技能学习及采摘果实、收获农作物劳动成果体验活动。

(二)专项劳动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于每学年对全体学生开展专项劳动教育活动,以紧贴生活和动手实践为基本着眼点,通过加强家校协作,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

彳#

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1)家务劳动

A.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时间:第8周(X月X日-18日)

内容:①陪同父母逛菜市场,认识十种蔬菜和十种杂粮,记录价格;了解常见肉类食品价格;②学习并独立完成一道家常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

要求:将蔬菜价格制成表格;所选家常菜菜应为以前未尝试过的,记录该道菜的食材要求,并请父母用手机录下菜肴制作过程,品尝后给出评价。

B.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时间:X月份(X月X日-18日)

内容:协助父母打扫清洁,独立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个人物品;学习行李箱收纳技巧。要求:请父母用手机记录整理床铺和行李箱收纳的过程。

注意:以上活动的视频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通过班会进行小组交流,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图片、视频、家长点评音频等)。

(2)“我的生活,我做主”一一生活技能大赛(教务处、政教处、体育组、总务处)时间:X月份(X月10日-X月14日)

比赛地点:学校体育馆

项目一:床铺整理(各班)

具体内容:装被芯(每班男女生各两名,分两组)、叠被子(每班男女生各一名),由裁判计时。

项目二:行李箱收纳

具体内容:将校服、书籍、个人物品整齐有序装箱,不许用收纳袋打包;每班男女生生各一人参加。

项目三:包饺子

具体内容:各班家委会准备食材,总务处提供必要桌椅器材,每班派出8名学生组队参加,在规定时间内比拼完成数量与质量,不能使用模具,必须全手工操作。

(3)“奉献小我,心系大家”社区志愿服务劳动 时间:待定(结合实际情况)

地点:敬老院

内容:根据社区安排分班分岗位进行社区志愿服务 组织:政教处、班主任全程参与 (4)专题培训

时间:期末

地点:多媒体功能厅

内容:

1.校园卫生清扫值周要求培训(政教处、值周队) 2.安全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医务室) (5)主题班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时间:4月(争取做一次)

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各班安排学生采访学校后勤员工每日工作内容,列出学校后勤保障劳动清单,并根据前期对家长亲友的访问,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状况,讨论交流,达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共识。(视频、音频)

(6)“阳光农场”成果展。 时间:期末(看情况)。 地点:农场操场。

要求:各班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内容:1.农场参观。

2.农作物果实展示。

3.3.耕作记录展示。

4.4.优秀班级经验讲解分享。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5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将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四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研究、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组织领导

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总负责)

副组长:XXX(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成员:XXXXXXXXX教导处各学段主任、一至六年级班主任

三、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研究生活中,根据中等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研究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与方案

劳动教育需要家校高效合作,达成教育目标共识,有机多样地开展实践教育。通过综合健康课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利用居家研究机会尝试家务劳动实践课,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研究,创造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开端。通过对本次网络教学成果的研究与反思,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措施。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

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教育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由学生会每日进行两次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基础数据之一;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规范化评比活动,由教育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医务室、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成都七中晨扫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晨扫,完成《要求》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医务室需提前对值周班晨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根据《成都七中值周班级工作职责及考评细则》,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认真完成早中晚各时段校园执勤工作,维护校园秩序,整理公共区域的图书。

(4)住校生寝室劳动

组织入:生活教师

活动目标:做好寝室内务整理和清洁工作,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xx管理规定》,住校生每日做好寝室内务整理和清洁工作;由生活教师每日进行检查,各寝室完成情况及时公布。

(5)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6)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

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2.创造性劳动

(1)学科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以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设计、3D打印与创新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等模块的通用技术课程;参与以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制作、趣味物理化学实验等为内容的学科实验课程。

(2)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教务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摄影基础与后期制作、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书法与篆刻、服装设计、手工木艺、DIY设计、智能编程、车研社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以项目式研究的方式,完成物化成果的创作。

(3)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育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完成如“我为教师画张像”、班旗班徽设计、运动会会徽会歌创作等内容。

(二)专项劳动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于每学年上学期对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专项劳动教育活动,以紧贴生活和动手实践为基本着眼点,通过加强家校协作,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3.活动时间: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每学年11月

第二阶段:每学年4月

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

(1)家务劳动

A.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时间:第十周、H一周周末(11月9日、10日,11月16日、17日)

内容:①陪同父母逛菜市场,认识十种蔬菜和十种杂粮,记录价格;了解常见肉类食品价格;②研究并独立完成一道经典川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

要求:将蔬菜价格制成表格;所选川菜应为以前未尝试过的,记录该道菜的食材要求,并请父母用手机录下菜肴制作过程,品尝后给出评价。

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时间:第十周、H一周周末(11月9日、10日,11月16日、17日)

内容:协助父母打扫清洁,独立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个人物品;研究行李箱收纳技巧。

要求:请父母用手机记录整理床铺和行李箱收纳的过程。注意:以上活动的视频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通过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再于班会课组织优秀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交流。

“我的生活,我做主”一一生活技能大赛(教育处、年级组、体育组、总务处)

时间:11月18日班会课

地点:学校体育馆

项目一:床铺整理(各班)

具体内容:装被芯(每班男女生各两名,分两组)、铺床单(每班男女生各一名)、叠被子(每班男女生各一名),由裁判计时。

项目二:行李箱收纳

具体内容:将校服、书籍、个人物品整齐有序装箱,不许用收纳袋打包;每班男女生生各一人参加。

项目三:包饺子

具体内容:各班家委会准备食材,总务处提供必要桌椅器材,每班派出8名学生组队参加,在规定时间内比拼完成数量与质量,不能使用模具,必须全手工操作。

“奉献小我,心系大家”一一社区志愿服务

劳动时间:11月22日上午8:00——12:00

地点:旅游村社区

内容:根据社区安排分班分岗位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教育处、班主任全程参与(4)专题培训

时间:11月22日下午14:00一一17:30地点:音乐厅

内容:1.14:00——14:30校园晨扫值周要求培训|(医务室、学生会)

.14:40——15:30中西餐礼仪培训(国际部老师) .15:40——17:30安全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医务室、成都市医院工作人员)

(5)主题班会一:尊重劳动、珍惜劳动

成果时间:11月25日

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各班安排学生采访学校后勤员工每日工作内容,列出学校后勤保障劳动清单,并根据前期对家长亲友的访问,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状况,讨论交流,达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共识。

(6)主题班会二:劳动教育集中教育第一阶段

总结时间:12月2日班会课

地点:各班教室

要求:各班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内容:前期家务劳动优秀代表进行交流;.学生就志愿服务劳动进行交流;

劳动教育工作方案6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建设者和接棒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校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的感情,报效,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地区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等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三、基本内涵和总体目标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四、具体任务

(一)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开设一门公共必修课《劳动教育》,24课时,1学分,分两学年完成。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该课程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综合构成,各任课教师负责明确理论与实践成绩比例、出具理论学时成绩并负责汇总评定总评成绩;学生每学年向课程责任教师提交《学生劳动手册》,以手册中学生处、团委、后勤处等部门确认的劳动实践时间和成绩作为该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依据。具体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方案、考核标准和成绩构成比例学校统制定。

2.开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及课程管理由各教学部门负责。

3.所有专业课程应结合课程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树立“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切实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构建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各专业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通过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在课程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实训指导书中,应明确劳动教育学时、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教育融入到培训,把学生劳动表现纳入实训成绩考核体系并加大成绩比例。实习实训中,应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劳动实践项目

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集体劳动、校外劳动锻炼为主。同时多途径灵活设置各类劳动实践项目,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处负责制定《学生劳动手册》作为学生完成劳动实践项目的证明,学生每完成一项劳动实践项目,由相关部门在其《学生劳动手册》上确认劳动实践学时和成绩。学生每学年向《劳动教育》课程责任教师提交《学生劳动手册》,作为该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依据,完成劳动实践项目的时长和成绩应不低于该课程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

(三)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明确劳动教育要求。全校各部门应严格按本方案分工,做好劳动教育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

(二)保障经费投入,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

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依托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劳动实践场所,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各部门应多方拓展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三)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各劳动实践项目责任部门应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四)加强督导和宣传引导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将各专业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学校专业动态调整评价体系。加大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

第三篇: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1

—、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相关文件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浸入,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在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柩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3.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4.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柩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4.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理念,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领导

学校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和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柩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与技术》任课教师购置、准备劳动技术课的制作材料。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技术课专用教室;建设足够的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薄弱直接影响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在职培训等措施,建立一支能胜任教学的劳技课专职教师队伍,并保持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劳技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专职劳动技术课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聘任、评选先进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聘任四至六年级班主任担任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探究课兼职教师,组织各班级的种柩、养殖实践探究管理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强调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技术观念、劳动技术态度、劳动技术习惯的养成。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劳动技术即体力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即德育”等观念,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为“教育劳动技术”。关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

(三)课程资源

学校从实际出发成立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学校要管理好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给种柩园加土保埔,确保学生劳动能出成果;便于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劳动教育专用教室,要增补部分设备,使之齐全,可能的话,要重新设计,使之配套。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新信息和新科技;并充分利用劳技室、劳动技术园地、种柩园、学校绿地等教育作用,以更有效的实现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动手能力不同学生。注重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靠学生固有的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注重实施跨学科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行为能力。课堂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按照“模仿一一独立劳动技术一一熟练劳动技术一一创造劳动技术”的顺序发展的。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加强示范指导。因为学生的“一技之长”,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良好的习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服务社会奠定的基础。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劳动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六、实施过程:

1.积极准备,组织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仔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并定期展开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完成问卷设计。

3.讲解说教,形成热爱劳动导向。

利用班队会,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古代名人爱劳动的故事,还可以讲近代名人的'劳动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要注意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可以在学生的小品节目上表演、美术和手抄报作品的展示以及故事演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劳动教育的浸入性。

(1)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热爱劳动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点内容,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围绕热爱劳动的内容。班里可开展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一些有关劳动的活动,如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我们也参加养蚕”,“抢收小麦”,“野炊”,“粉刷教室”,“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等活动。种种实践活动,会使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再也不娇气了,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同时班上还可以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学习身边人,评点身边事,,的演讲;开展“我家爱劳动小故事”创编和讲故事比赛;评选“班级劳动之星”;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2)创设家庭劳动环境

人不是孤立存在于世上的,是社会中人,因此他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家和学校,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我们可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在家做到:

A.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劳动。当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劳动。

B.给孩子一段时间,学会劳动。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学会劳动。开始会出现帮倒忙的现象,家长要接纳孩子从不会到会的渐进过程。

C.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空间,自主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很重要,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劳动的空间。比如低矮的家具放置孩子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取放收拾,充分发挥自主劳动的积极性。

D.给孩子良好的心里空间,享受劳动。要让孩子感受劳动的快乐,以鼓励为主。

E.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家长开始要教给孩子劳动的技巧,使孩子能胜任劳动。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引导孩子进入角色。

F.给孩子一个要求,贯彻到底。提出要求和任务,成员要形成统战线,坚持贯彻到底。

G.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制定一个劳动奖罚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誉,也能体验懒惰带来的后果,促使孩子最终爱劳动,自觉劳动。

4.强化措施,规范劳动行为。

在学生对劳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但要做出榜样,还要及时地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一是要加强预防,防微杜渐,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二是要及时鼓励表扬。三是要循序渐进。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按照劳动教育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红领巾文明卫生岗值日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第一学期,本年级学生应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值日生”、“捡起身边的一张纸”为主;第二学期,以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入手,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抓好热爱劳动,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2

随着“五一劳动节”的临近,各大幼儿园都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劳动节”的到来。以下是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特意设计的“幼儿园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通过专题教学、讨论谈话、比赛等渠道,来教育影响幼儿,使幼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展 “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二)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

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

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大班——劳动最光荣

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

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下来。(发记录表)

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

(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

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 ——活动展示篇

“我能行”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小班:穿衣服比赛。

中班:剥毛豆比赛。

大班:上学准备。(整理书包)

四、我真棒——活动总结篇

各班在每周评选出的劳动之星中推选2-3名幼儿参选幼儿园的“劳动小能手”评选,“劳动小能手”获得者发予劳动奖章进行鼓励。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

2.懂得劳动是最光荣的。

3.有参与劳动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准备:

1.劳动工具或替代物品。

2.教学挂图:《劳动最光荣》。

3.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

(1)教师:歌曲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看教学挂图,再次欣赏音乐。

(2)教师:你们想学习歌曲中的谁?为什么?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是怎么样劳动的。

幼儿随音乐做模仿喜鹊、蜜蜂等劳动的'动作。

2.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含义。

(1)教师:人们为了歌颂劳动者,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节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你们知道有哪些人在这一天过节呢?

(3)教师:为什么这一天是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共同节日呢?

3.游戏“我也来劳动”。

(1)教师:小朋友长大以后也会成为一个光荣的劳动者,那么你想做什么呢?

幼儿自选一样能代表自己理想的劳动工具或替代物。

(2)幼儿随《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手拿劳动工具或替代物,根据自己对相应职业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4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将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自我服务”“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四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为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研究、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组织领导

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总负责)

副组长:XXX(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成员:XXXXXXXXX教导处各学段主任、一至六年级班主任

三、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研究生活中,根据中等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研究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与方案

劳动教育需要家校高效合作,达成教育目标共识,有机多样地开展实践教育。通过综合健康课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利用居家研究机会尝试家务劳动实践课,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研究,创造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开端。通过对本次网络教学成果的研究与反思,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措施。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

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教育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由学生会每日进行两次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基础数据之一;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规范化评比活动,由教育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医务室、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成都七中晨扫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晨扫,完成《要求》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医务室需提前对值周班晨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根据《成都七中值周班级工作职责及考评细则》,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认真完成早中晚各时段校园执勤工作,维护校园秩序,整理公共区域的图书。

(4)住校生寝室劳动

组织入:生活教师

活动目标:做好寝室内务整理和清洁工作,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xx管理规定》,住校生每日做好寝室内务整理和清洁工作;由生活教师每日进行检查,各寝室完成情况及时公布。

(5)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6)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

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2.创造性劳动

(1)学科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以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设计、3D打印与创新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等模块的通用技术课程;参与以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制作、趣味物理化学实验等为内容的学科实验课程。

(2)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教务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摄影基础与后期制作、校园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书法与篆刻、服装设计、手工木艺、DIY设计、智能编程、车研社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以项目式研究的方式,完成物化成果的创作。

(3)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育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完成如“我为教师画张像”、班旗班徽设计、运动会会徽会歌创作等内容。

(二)专项劳动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学校于每学年上学期对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专项劳动教育活动,以紧贴生活和动手实践为基本着眼点,通过加强家校协作,精心规划切合实际的活动项目,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能力,为其更加全面地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3.活动时间: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每学年11月

第二阶段:每学年4月

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

(1)家务劳动

A.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时间:第十周、H一周周末(11月9日、10日,11月16日、17日)

内容:①陪同父母逛菜市场,认识十种蔬菜和十种杂粮,记录价格;了解常见肉类食品价格;②研究并独立完成一道经典川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

要求:将蔬菜价格制成表格;所选川菜应为以前未尝试过的,记录该道菜的食材要求,并请父母用手机录下菜肴制作过程,品尝后给出评价。

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时间:第十周、H一周周末(11月9日、10日,11月16日、17日)

内容:协助父母打扫清洁,独立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个人物品;研究行李箱收纳技巧。

要求:请父母用手机记录整理床铺和行李箱收纳的过程。注意:以上活动的视频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通过课前十分钟进行小组交流,再于班会课组织优秀学生及家长代表进行交流。

“我的生活,我做主”一一生活技能大赛(教育处、年级组、体育组、总务处)

时间:11月18日班会课

地点:学校体育馆

项目一:床铺整理(各班)

具体内容:装被芯(每班男女生各两名,分两组)、铺床单(每班男女生各一名)、叠被子(每班男女生各一名),由裁判计时。

项目二:行李箱收纳

具体内容:将校服、书籍、个人物品整齐有序装箱,不许用收纳袋打包;每班男女生生各一人参加。

项目三:包饺子

具体内容:各班家委会准备食材,总务处提供必要桌椅器材,每班派出8名学生组队参加,在规定时间内比拼完成数量与质量,不能使用模具,必须全手工操作。

“奉献小我,心系大家”一一社区志愿服务

劳动时间:11月22日上午8:00——12:00

地点:旅游村社区

内容:根据社区安排分班分岗位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教育处、班主任全程参与(4)专题培训

时间:11月22日下午14:00一一17:30地点:音乐厅

内容:1.14:00——14:30校园晨扫值周要求培训|(医务室、学生会)

.14:40——15:30中西餐礼仪培训(国际部老师) .15:40——17:30安全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医务室、成都市医院工作人员)

(5)主题班会一:尊重劳动、珍惜劳动

成果时间:11月25日

地点:各班教室

内容:各班安排学生采访学校后勤员工每日工作内容,列出学校后勤保障劳动清单,并根据前期对家长亲友的访问,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状况,讨论交流,达成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共识。

(6)主题班会二:劳动教育集中教育第一阶段

总结时间:12月2日班会课

地点:各班教室

要求:各班邀请家长代表参加

内容:前期家务劳动优秀代表进行交流;.学生就志愿服务劳动进行交流;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查

如何让《纲要》在农村中小学尽快落地生根

一、劳动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一)劳动课程开设情况。

我县各中小学基本上都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劳动教育主要体现在打扫校园环境卫生和德育实践活动中安排的社区服务。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在建劳动教育基地2所:老县镇中心小学和城关镇中心小学;筹建劳动教育基地1所:西河九年制学校;其他学校大部分没有劳动教育基地或者不够规范、有待改善。

(三)各校师资情况。

我县各种小学目前都没有配备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课都由班主任及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

(四)经费投入情况。

劳动课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是学校办公经费,每校每学年预算2万元左右。

(五)选用教材情况。

没有选用劳动教育教材,少数学校使用校本教材,大部分学校依靠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劳动实践活动、完成劳动教育任务。

二、劳动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1.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学校方面,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对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只是应付了事;家庭方面,大部分家长也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让他们好好读书,占用学习时间去劳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方面,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劳动,不重视劳动,劳动技能缺乏。

2.劳动教育师资水平低下。目前的劳动课教师都是兼职的,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欠佳的问题。他们没有经受教学实践检验,不熟悉劳动课的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加之工作重心不在劳动课,基本无法胜任劳动教育工作。

3.劳动教育内容形势单一。学校目前的劳动教育实际上只落实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打扫校园卫生,二是社区服务活动。打扫校园卫生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区服务也只是花哨的课外活动。没有教材,没有课程管理,谈不上劳动教育。

4.劳动教育投入欠缺。目前我县各校劳动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靠办公经费,投入还不够。保障劳动教育出成效,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设施投入,还要有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但目前全县中小学校除了有打扫卫生用的保洁工具,基本没有别的劳动工具和设备。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也几乎为零。

三、对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

1.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建立机制。

加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的学习贯彻力度,社会、家庭、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推动观念转变,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上级部门应加强小学劳动教育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将劳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并形成制度。学校也应

建立一套劳动教育考核、检查制度,真正把小学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劳动教育课程的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它是知识和实践、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教育。因此,师资要求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为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3.加大对劳动教育投入。缺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设备、设施和场地,劳动教育只能纸上谈兵,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急需加大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投入,购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建设劳动教育基地。还要在师资培训及劳动教育考核中投入更多资金支持。

4.规范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应该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范课程设置,分层设定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合理引进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发地方课程,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第五篇: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

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变废为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劳动教育。可以说劳动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美学价值不但体现在劳动的成果上,更体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热情地参加实际劳动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劳动的美感和劳动的欢乐。劳动技术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增强才干,同时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净化了他们的心灵,美化了他们的生活。

过劳动技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为了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学到更多的美学知识,笔者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经常与美术老师合作,加强美育教育。如在上“风筝制作”和“花灯制作”课时与美术老师配合,让美术老师同步教授相关美术知识,在“风筝绘制”和“花灯造型”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直观美感”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40 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

劳动技术课不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实践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劳动技术教学中不但渗透了各课知识,还包含了许多新的思想,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劳动技术课要力争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

下载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方案(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合集)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中小学安保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国庆期间中小学安全和谐和社会稳定,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根据市教育局、区政府国庆期间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及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帮忙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实际潜力,培养学生做一个欢乐......

    南宁市琼林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五篇

    南宁市琼林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 劳动技能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生产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作为新课程的产物,它赋予了更深刻的涵义。它不......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2021年(样例5)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意见2021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14篇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篇1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本学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学工作,现将......

    劳动教育总结

    2014-2015学年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劳动教育工作计划

    劳动教育工作计划1 为更快适应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