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5篇材料)

时间:2020-11-14 12:41: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

第一篇:《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

《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1

《上塘夜月》里石翊和江寒露的父母,一个家财万贯却互相折磨,一个穷门小户却琴瑟和谐,真可谓两个极端。

旁人都羡慕石翊是富二代,可石翊却羡慕平常人家的温馨和睦。石翊的父母个性都极强,感情早已破裂,但因为事业、财产拆分不开,两个人恩仇交织,互相折磨。“我不痛快,你也休想痛快!咱们看谁活得长!”读到这里,真想借用《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何必呢?何苦呢?”无爱的婚姻就是地狱,与其苦苦煎熬,不如趁早放手,大家都活得痛快些!

江寒露的父母呢,一个在厨房里切笋丝,随口随心唱起了老歌,一个在客厅看报纸,有意识无意识地便和上……两个人各自深情而唱,相互辉映,悠然会合,完美无缺,余音绕梁……然后“滋啦”一声,老妈的笋丝肉片下锅了,老爸继续翻他的报纸,好像一切并没有发生过。心有灵犀,鸾凤和鸣,莫过于此吧。

在这样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江寒露,难怪怎么都爱不上没有音乐细胞的马文。对她而言,如果和一个谈不来的人在一起,这种隔路的难受,还不如自己清清静静一个人。而马文偏偏掏心掏肺地爱着寒露,无微不至地关怀她,诚惶诚恐地看她脸色,“爱上一个人就像心敞开了,只能任由对方用刀子捅”。如果马文仅仅是同乡、学长,寒露或许会感激,可正因为他是她的伴侣,她便不能容忍,一看到他无名火就从心底往上蹿,便怒不可遏。

虽然说夫妻之间,吃得到一块儿、说得到一块儿、睡得到一块儿这三样里,只要有一样,也就凑合着过了,但寒露岂是一个凑合的人呢?寒露最终在婚礼前夕离开了了马文,这真是一个对大家都好的选择。马文后来有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寒露虽然孤身一人,但她也有自己的快乐。若真结了婚,两个人都将陷入痛苦的泥潭。

《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2

4月份的《十月》有篇杭州青年女作家徐奕琳的小说《上塘夜月》,讲了三个学古筝女孩的不同人生。白皙的梁笑笑,傲娇的江寒露,标致的方巧眉,各有主线,又偶尔交织,活灵活现地描摹了春华艺专的芸芸众生相,煞是好看。

梁笑笑——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

梁笑笑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理性,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终也的确得偿所愿。

这朵美丽又多刺的玫瑰花儿,每一次亮相,都要绝对的完美。艺专的男同学她是看不上眼的,但依然要给他们一个美丽的背影,“虽不看他们,却是成心要给他们看的`,所以走得很有镜头感”。在朋友的别墅参加雅集时,深谙“要想有腕儿,想别人喝彩,就得把自己的舒适舍出去”。寒冬料峭的二月,只穿一件“露肩背的黑色连衣裙,颈上系着条红艳艳的绸方巾”,一曲奏罢,又“第一个便走了,为的是留下一份‘明月照人归’的余韵”。

矫情有时也是一种策略。永远保持着女神范儿的梁笑笑,终于吸引了腰缠万贯的蔡广,飞上枝头做凤凰。“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举办专场演奏会,开办艺术教育机构,有蔡广的实力做后盾,梁笑笑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在同学们还在为生计苦苦奔波时,她已经在高高的云端俯视他们了。虽然生活也有遗憾,比如蔡广前妻女儿的羽翼渐丰,比如一直未能给蔡广生个一儿半女,“这个暗影藏在心里,让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神幽幽的,有那么点保留”,但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

虽然梁笑笑最不喜欢的古筝曲是《战台风》,但她弹得最好的偏偏是《战台风》。“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孩子,表情坚毅、孔武有力地奋战台风”,千军万马,雷霆万钧,或许就是梁笑笑命运的写照吧。

江寒露——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江寒露,人如其名,就像一枝冷艳幽香、孤芳自赏的梅花。“很纤瘦,但因了一股子傲气,有一种特别的挺拔之感……眉很黑,中间有个眉尖,更添了几分硬峭”。江寒露有个老实憨厚、对她关怀备至的未婚夫——马文,但江寒露这个目无下尘、清高自傲的天上仙子,偏偏和他没有共鸣。终于,江寒露遇到了浪漫多情的石翊,“山火般的爱情让他俩把一切都甩到了一边”,富二代石翊离家出走,江寒露也在婚礼的前夕不辞而别,将目瞪口呆的马文远远甩到了身后。

就像王菲遇到了窦唯,心甘情愿在胡同里倒马桶一样,江寒露仿佛谪仙落地,为石翊放弃了古筝、放弃了学业,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倏地涌上了寒露的心头。”这段感情一开始就没有良好的基础,所以最终分崩离析也在预料之中。父母相继去世,石翊远走异国,颠沛流离的江寒露一下子老了十岁,变成了一枝硬峭的老梅,孤独地绽放在人世间。“经过这么多年的挫磨,陷在泥里,掉在土里,如今的寒露已经零落成尘,早不是从前那个孤傲美丽的她了”。

本来可以有一个中规中矩、安安稳稳的人生,但江寒露选择了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像当初上课时不按谱子来弹被老师摔乐谱,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有谱子,也未必要照死的来,从前的工尺谱,还不都要重新打谱?”江寒露重新打谱了自己的人生,虽然一路坎坷,“然而也没什么,仍要继续往前走,也仍有一些东西,时常点燃她心中的欢乐”。

方巧眉——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方巧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张精致的小瓜子脸,眉若青山,口若樱桃,一笑起来,眼睛弯弯,唇边两个米粒大的小梨涡”。三个拉二胡的小男生都对巧眉心生爱慕,但这个玲珑袅娜的乖乖女,在一次音乐节上遇到了流浪歌手sunny,便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他。十八岁怀了孕,生下了女儿小阳,而sunny早已无影无踪。

本以为巧眉会是最不幸的那一个,但人生总是峰回路转,拉二胡的“娘娘”秦申,当年看着巧眉葱白似的手指都会脸红的小男生,知道了巧眉的情况,立时便坐不住了,跑到杭州看巧眉,细瘦单薄的一个人,为巧眉撑起了这个家。开了一间小小的琴行,教着几个孩子学琴,生活虽然清贫,但幸福满满。去梁笑笑家参加聚会时,和秦申并肩坐在沙发上的巧眉,怕他不自在,悄悄拉住秦申的手,秦申想到巧眉怀孕的喜讯,“柔情便流到指尖上,与巧眉轻轻按捏着”。

虽然物质上不充裕,但巧眉是幸运的,有两情相悦的丈夫,有上了中学的女儿,如今又要给心爱之人“生猴子”了。这个有着梨涡的娇俏姑娘,“绿叶成阴子满枝”,想必会笑得越发开心吧。

小说笔触细腻,娓娓道来,三个女孩的不同命运,在作者笔下徐徐展开。选择不同,命运不同,无所谓好坏,这就是人生。

第二篇:《沱河夜月》读后感

《沱河夜月》读后感

聂白银永城市第二小学

沱河是永城的母亲河,它优美,典雅,时尚,婀娜。醉倒了今古才子佳人和诗人。自古以来就有“一河金,一河银,一河文。”的说法。是啊!白天在阳光下它金光闪闪奔流向前,两岸金黄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白色经济的发展全国闻名。翠色欲滴的荷叶与鲜美的荷花下,鱼虾肥硕。夜晚它银光焕发,安静娴熟安卧在美丽的永城旁边,像慈爱的母亲守护着它亲爱的宝贝——永城,哼着夜曲,哄他安睡。赞美沱河的诗篇如同天上的银河浩瀚无边,其中有一首诗《巴河夜月》写的特别清新自然,“.夜静风清月正圆,晴光斜照小桥前。劝君慢举捞鱼网,永挂冰轮水底天。”我读了又读,品了又品,美了又美,爱了还爱。在办公室里,老师们都忙着写诗词书法。旁边也不乏观看欣赏的孩子们。有一个女孩问我:“老师你写什么?”我立即说:“我不写其他诗,我只写咱们永城的诗,咱们永城是诗词之乡。你看这首《巴河夜月》写的多么美!我读给你们听......沱河的前身叫巴河。”学生不由的脱口而出:“是真的!”真心感谢陈玉岭著写的《沱河夜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享受!真心感谢王献岭校长编著的《永城故事》,令永城人骄傲无限!

今天绿化后的沱河大堤是一条长长的风景带,犹如绿色长廊,四季鲜花盛开。新颖的、别致的亭台楼阁,夜间两岸彩灯闪烁,美不胜收。巴河夜色如潮,如歌,如梦,如幻。泛舟碧波,漫步河岸,春夏秋冬都是一种很美的享受。往日的小桥变成了白色壮阔的现代大桥,上面各色各样甲壳虫似的小轿车疾驶而过。下面游船上传来了人们欢乐的笑声。一对恋人似的小夫妻,在春光潋滟的美景下,登上了红色的小游船,船家解开了缆绳,帅气的男人奋力用脚蹬着划船,美丽的女人怀抱洁净、长毛、雪白的漂亮的小白狗,幸福地说着,笑着,乐着!“一家三口”的那种甜蜜劲,赛过了尹相杰和于文华演唱的《纤夫的爱》!

第三篇:Amy12月读书笔记

读《反对自由主义》有感

读完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后,强烈地意识到:在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企业集团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执行力极差。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自由主义的表现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在一个企业中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组织的原则。他们赞成组织原则,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

在一个企业中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我们的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

我们要用集体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企业、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企业、集体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集体生活,巩固同事的联系;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合格的员工。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员工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读完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丑与美,善与恶,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31年,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群性格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组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

舞,她和她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的中世纪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了。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其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遭到无情的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顶纯洁美丽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如同守护着珍宝一般守护着爱丝梅拉达,试图使他远离一切伤害。但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强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选择殉情这一悲剧。这两个主人公存在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人,真正的美在于心灵。倘若一个人心灵不美,即使穿上最美的衣服也不见得美,要知道心灵上的一道皱纹比眼角上千道鱼尾纹还要衰老,还要败事,还要可悲。

第四篇:月塘中学业务学习要求

仪征市月塘中学业务学习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会议精神为指导,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培养更多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全体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不学习就落后,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为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结合我校现有学习制度,重新制订完善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二、参加人员:

全体教学人员

三、学习时间和纪律:

每周六上午八点至十一点是教师业务学习时间。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在教研组长处签到和签退,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必须向校长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一律按旷职处理,并把此项工作为对教师进行业务考评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考评结果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四、学习内容和要求:

第一段: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8:00——9:20(办公室)

活动内容与要求:

教研组活动:(1)理论学习。

(2)评议教研课(包括今日一课)。

(3)安排本周工作。

(4)按序时进度完成教研组计划中的相关工作。

备课组活动:(1)完成下一周次教学内容的集体备课任务,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每人

不少于一条修改意见。

(2)完成集体备课教案的个性化内容,教后记。

(3)研究考试内容、完成周练测试题。

第二段:文化知识测试9:20——11:00(大会议室)

活动内容与要求:(1)完成本学科中考题一份(非中考学科教师完成本学科专业测试题一

份)。

(2)按市局组织文化知识测试要求,校长室派人监考。

(3)每月集中抽调部分同志阅卷,统计公布成绩。

五、学习形式和方法:

教务处组织,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在学习时,要求分管校长和教研组长全面掌握任课教师情况;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并可根据教学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确定下次业务学习内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做好学习情况的文字记录工作,完善记录。每周五备课组长上报周六业务学习的中心发言人,围绕的议题,以教研组为单位上报到教务处,周六上午活动结束后,留下相关成果备查。

第五篇:《塘村老人》读书笔记[范文]

《塘村老人》读书笔记

总体概述:本文主要是对杨晋涛先生所著的《塘村老人》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是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在《塘村老人》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东西。

一、书本简介

《塘村老人》,杨晋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塘村老人》是厦门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果,这也是一本很新的书,因为这本书研究的主要是2000年代以来四川塘村的一些生活上的改变。这本书所介绍的一些东西,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也是具有高度研究价值的领域。社会学就是需要关注身边事情最新发展,然后试着去探索发现。

杨晋涛,四川成都人,1967年7月出生,厦门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系助理教授。2002年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人类学方向博士学位。多年从事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和海外华人研究,发表有《川西农村的“称粮”习俗及亲子关系探访》、《西方人类学关于衰老和老年问题研究述论》等十余篇论文,现从事体质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和东南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教育科研工作。

二、内容简介

该书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门包括导论、第一、二章;第二部分老年人和家庭的研究,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章;第三部分老年人与村落和跨村落社区的研究,主要包括第六、第七、第八章和结论部分。

导论部分作者最先指出本书的缘起和意义,作者把这本书定义为“老年人类学”,即“关于衰老和老年人的人类学研究”。全世界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老龄化是所有国家必须重视的巨大问题。萨德鲁丁·阿加汗曾说道:老年人是一种倾向于引起各种人为问题的人为生活方式的最新牺牲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都在随着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放眼当代中国,“银色浪潮”与传统道德的衰落同时出现,该书重在研究社会变迁对乡村老人行为的理解,同时又站在老年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变迁。作者在这一部分还指出了国外人类学的衰老和老年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生活过程理论框架等都做了简单地介绍,跨学科、跨文化比较是研究衰老人类学最主要的方法。作者接着就分析总结了中国老年研究的概况中国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关注中国的老年问题,改革开放之后老年问题研究领域获得了规模的发展。中国对老年的研究在宏观方面,代际关系变迁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成就,强调应用性、强调提出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中国学者在老年组织的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老年群体的日常活动和群体内部的日常互动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发展。这本书的中心论题是研究老年人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该书的假设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老人不仅能适应变迁也能参与和创造变迁。作者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将描述所研究的乡村“衰老的文化过程”的具体情况,记录中国乡村经历的变迁,从老年人的角度分析社会变迁给老年人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后描述老年人用何种行为来适应社会变迁和参与创造社会变迁。作者通过多次长期深入塘村,参加当地活动,观察当地风俗民情,具体访谈当地群众等来获取塘村老人的生活方式

和适应社会变迁的各种材料。

书的第一章为我们介绍了塘村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还有对塘村的历史文化、语言、村庄和“守巢”老年人等的介绍。塘村是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镇的村庄,主要是深丘地带,山坡与沟谷纵横分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村里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红薯等,村里农业劳动主要依靠传统农具。塘村人大多是清朝康熙年间由广东、江西等地移入,由于移民史的缘故,塘村的方言土语比较复杂。竹镇地区由政府和广东等地开展劳务输出协作,每年都有大量人口外出,主要是16—35岁的年轻人。“劳动力外出”现象对老年人有很大影响,他们的日常劳动强度增加,同时也赋予了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中更积极的角色,乡村的基本关系开始转型。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基层组织,国家正式基层组织并没有完全取代以前的宗族势力,各家各户遇到一些事情依然偏向于找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来解决而不是村干部,村干部的权威若隐若现地在乡土秩序中履行。

第二章主要讲了一些老年人的模糊定义和在家庭中的称谓,还有家庭各个成员之间、村子内部人员的相互称谓等,这一部门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接着作者从“老人与家庭”和“老人与村落”两条线索组织描述,老年人既是家庭关系的行动者,又在村落乃至跨村落层面创造自己的角色和独特行为。

在老人与家庭方面,作者从家屋和分家、养老和孝道、衰老的文化过程和老年人的能动性三个方面分三个章节展开。关于家屋,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塘村的家屋普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草屋——瓦房——平方——楼房的转变。在家屋的代际分配上,除了少数的家庭会让家里的老人住进较高级别的房子之外,老人普遍会住在老房子里面而不是子辈修建的新屋子里面。在村庄中,住宅是社会地位的标志,那么老人所住的相对“不高级”的住房就是现代化变迁背景下老年人地位相对较低的证据。分家已经在中国社会上呈现出了必然性,但是分家就会经济上(主要是养老)会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分家时财产和权利的交接与分割,对老人的赡养维系着各个小家之间的关系。分家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养老和孝道,对于塘村既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基本有儿子养老、招郎等模式,又有向儿女共同养老的方向发展的契机。在养老方案上主要是“称粮”,但是对于不同的家庭情况会有不同的传统的养老方案。传统的孝道因为社会变迁开始变得淡薄,在言语和行为等其他方面儿子辈对待老人的方式与上一代人或者老人心中理想的方式正在渐渐地变化,言语上的尊重渐渐淡出了孝道的领域。根据塘村孝道的行为结构随乡村文化模式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不是文化规范的消极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操控者。关于衰老的文化过程和老年人的能动性,家庭的周期与衰老过程,其实老人在分家之前总是担负养家的责任,但是到了一定时候因为生产效率的关系就必须动员分家,因为大家变小家,老人的家庭地位和责任也会发生变化。因为年轻人的外出导致祖孙之间的感情和平衡分出去的“小家”的关系成为老人在家庭中主要的感情因素。人在家庭之中的衰老,衰老的过程因此和文化所定义和规范的家庭及相关制度、观念和意识有着密切联系。在乡村社会变迁和传统家庭习俗的共同影响下,亲子之间“互为目的论”失衡,老年人权威丧失,地位下降。老年人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相对下降,代际观念的冲突日渐明显,国家政治力量的出现都影响着乡村老人的生活和文化变化。面对晚年,老年人在家庭中衰老的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他们一方面根据传统的作用在分家、“称粮”和“招郎”

等习俗,另外社会变迁为老年人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行动天地——社区。

在老年人与社区方面,作者主要从老年人的声望,兴起的“老年协会”和当地传统习俗“走庙”三个方面展开。声望是老年人在自己影响的乡村社区中别人的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是身边的人几乎统一的评价(大家一致认可),这种评价是根据周围的人对老人的劳动能力、政治背景、治家能力、经济能力、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当然在这些因素中有侧重点,比如政治背景、治家能力就比劳动能力显得重要得多。作者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塘村“声望老人”声望的主要来源——1997年的上访事件,在塘村的大部分人眼中这是一个为人民尽心尽力的大事件,参加上访的人付出了很多一次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这件事说明在乡村个人政治生活史已经成为声望的象征资源,老人操控这样的资源从而影响乡村的政治生活。“声望老人”用各方面的声望在社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普通的老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参加社区活动,其中“老年协会”和“走庙”就是非常常见的社区活动。“老年协会”是一种遍布乡村的娱乐场所,开展的主要活动是打牌,是完全不同于“村老年协会”的存在。“老年协会”是一个经营性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打牌”的场所,虽然在那里打牌的年轻人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但是老年人有一个聚在一起消遣的机会,也算是打发时间。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摆龙门阵(聊天)”,但是他们因为没有更多的话题或者需要有人了解自己的生活状况,结果“说空话”(说自己的儿子儿媳不好的话)就出现了,但是这样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从适应变迁的角度理解,由于老年人在自己家庭内事务的减少和权威的萎缩,在经历允许的情况下,他会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社区层面的活动中。老人参加的另外一个社区活动就是“走庙”,就是“逛庙会”。塘村的“走庙”基本上在老年人群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村落及跨村落社区范围内展开,这种行为在乡村社会发展与传统民间习俗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是分析和理解老年人和社区变迁关系的重要依据。参加“走庙”的人年龄特别集中在某一阶段,而且主要是老年女人多。“走庙”可能是参加跨村落的庙会活动,村落与村落之间老人的交流开始出现。作者特别用一个章节介绍“走庙”的行为和意义,作者详细记录了几次“走庙”的全过程,分析它的一般行为。塘村老人把“念佛”、“拜忏”、“请佛”和“摆龙门阵”作为“走庙”的基本行为。老年人的“走庙”依然存在一定的阻扰,因为年轻人认为这样的活动根本没有意义。另外“走庙”多为女性,这样后辈很不适应自己的母亲而不是父亲在社会层面上活动。在老人们看来,“走庙”是化解生活中的寂寞、不愉快等消极情绪的活动方式。这些不同的行为都在建立和发展交往互惠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人的心灵和神灵之间的交往。在“走庙”活动中也有竞争关系的存在,一方面是各个庙宇在争取各村走庙者上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是乡村内某些人物为争取声望和对更多村民的影响力而竞争。

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结论,这一部分做个总结了前面章节的内容,又一次指出本书的视角是将老年人视为积极的行动者,在变迁的社会中,老年人虽然难免的被动的接受,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的实践中,无论作为个体和群体,老年人都有可能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去实现生活的连续性,这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过程,老年人通过自己的时间在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还不断创造社会变迁。

三、浅谈为什么独树一帜选择这本书

首先,在老师给的众多的书目中我已经简单的看过那么一两本,比如《乡土

中国》、《万历十五年》、《江村经济》,我想看一点比较新的研究东西,所以我就选择了这本《塘村老人》。这本书并不是什么著名学者的著名巨著,只是一个研究者用新的视角来研究乡村的老人和文化变迁过程。与其说它是一本书,倒还不如说它是一个研究报告,参考了大量文献提出假设,然后根据作者自己到乡村的田野生活研究从一些细微的点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另外,另外我是一个来自重庆乡村的孩子,过去十几年的乡村变化都记在我的脑海里,塘村是四川的一个普普通工的甚至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乡村。我家乡的村庄和塘村在文化、语言、社会行为等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所以我想读一本记录我们那样的乡村的文化变迁的书,这样的书能够让我脑海中对家乡乡村变化的历程联系起来。

还有就是因为我的家庭背景,虽然我能够有机会亲身与家乡的老人接触,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他们的生活应该有什么?暑假的时候家里从我一生下来就一起生活的老人离开了我们,我开始反思家里的老人是否晚年过得幸福,怎样才能让老人在乡村生活中过的更好,他们需要一些什么?偶然在书架上看到这本《塘村老人》,觉得这本书可以回答我的一些疑惑,让我对老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所以我就义无返顾的选了这本出版不久的并不出名的书。

四、从书中得到的东西

其实,读这本书确实是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但是在没有回顾这本书的内容之前我更多的是将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在读,这主要是因为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记录了大量的老人家庭、社区文化活动的缘故吧。

从这本书中我有两点收获,一是这本书中包含的知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论点是很正确的,即使会有很多反对意见。乡村老人不是被动的接受社会变迁,他们在接受的同时也在创造社会变迁。“老年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有巨大研究价值的科学,读完这本书我能了解到国内外关于老年人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在老年社会学上有更加清楚地认识。“老年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等新鲜的字眼出现在我的脑海。另外就是研究方法,研究就需要跨文化比较、跨学科分析。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不要为研究某一个人群而研究这个人群,更多的要把一个社会中这个人群的行为活动现象置于社会整体文化脉络中研究,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点面结合,每一项研究都必须考虑社会整体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大环境下有不同的切入点,但是谁的研究都不能脱离社会整体文化而单独研究某一个点。

二是如何做知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在社会学方面研究的思考,作者杨晋涛的《塘村老人》在我眼里更像一个研究的具体报告,他从如何选题、如何分析研究背景、如何提出假设、采用何种有效的方法展开研究、然后怎么分析、怎么得出结论都做了一个模范。跟着这本书走一遍彷佛置身于他的这个研究当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外就是研究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能的到最后的可靠的结论,这对于研究者来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坚持不懈。作者先后多次长时间深入塘村,了解、访谈、跟踪、记录塘村老人的行为活动,从一些小小的行为方式中细致的分析,探根索源。

五、自己想说的话

老人是这个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群体,但是乡村老人的行为方式因为资源的原因和城市老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就拿我身边的老人来说吧,那些年纪稍微小点的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人经常要在自家的地里耕种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或

者让自己孩子的家庭好一点,那些孩子外出打工的老人在耕种土地的时候还要负责带孙子等一系列活动;他们那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干不动活的但是能够走得动步的就会想办法大家聚在一起通过打牌等方式消遣;那些上了年纪的什么都干不了的乡村老人他们每天就只能呆呆的坐在家门口守着自己的家,他们有些甚至看不懂电视,所以根本就没有打发时间的有效的方式,只能由天明等到天黑,再由天黑等到天明,直到死去。他们停止思考了吗?如果没有,他们又在想些什么?我们又能为这样的乡村老人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在我读完这本书后依然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城市老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他们又是怎样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创造社会文化更新的呢?

另外就是在对待老人的方式上,我不希望现在的人都怀着“经济人“的头脑来对待老人,老人也许不说什么,但是他们心中很在意,很在意子女对待他们的方式。也许在老年人心中,言语上的尊重可能比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吧。请善待家里的老人吧,想办法给他们想要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需求,这是一个刚刚失去一个至亲老人的忠告,记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参考文献】

① 杨晋涛:《塘村老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 Hooyman ,Nancy R.& Kiyak H.Asuman:《社会老年学:多学科的视角》,周云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 P.塞尔比、M.谢特克主编:《老龄化的2000年——对社会的挑战》,新蔚、黄育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④ 潘光旦:《祖先与老人的地位》,载于《潘光旦选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⑤ 雷洁琼、杨善华、蔡文眉:《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⑥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⑦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迁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费孝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⑧ 石奕龙:《应用人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⑨ 谢剑:《理论与实践——当代应用人类学简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下载《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塘夜月》优秀读书笔记(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读《温柔的夜》有得

    读《温柔的夜》有得 寒假漫漫,心有所归,在这美好而又温馨的季节,万家团圆,举国欢庆,共同分享这传统的新春佳节。也就是在这欢乐而又祥和的季节我有幸接触了三毛,可以进一步了解她......

    上塘九年制学校

    上塘九年制学校“保学控辍”责任书 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保障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 ,上塘九年制学校与本......

    立法学读书笔记--昭 月(优秀范文五篇)

    失落的自由 ——劳东燕《危害性原则的当代命运》读后感 摘要:危害性原则的随着全球经济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应用阶段,作为原本刑法上用以限制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人的行为自......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月塘中学

    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戴玲玲,女,1997年8月出生,14岁,是扬州最西北峨眉山下穷山沟里长大的孩子,目前在月塘中学初二(3)班学习,任班长,她聪明秀气,活泼可爱。在家庭的良好熏陶、老师的悉心教......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1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案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了解故事梗概;2、词语的理解(引出“抽搐”)二、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A、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停地抽搐,嘴里......

    春 江 花 月 夜教学设计

    春 江 花 月 夜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

    夜月情思的诗歌(共5篇)

    天边的月,勾勒夜幕桂花琴弦的公主夜洒相思,我在垂柳的岸边听琴所有的音花落去岸边停留着一缕风用心弹奏所有的花儿都开了能在秋韵里饮马的少年哪儿去了?我的歌声漫过秋水你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