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建模研究论文[五篇范文]

时间:2019-10-31 00:5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于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建模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于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建模研究论文》。

第一篇:对于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建模研究论文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3.06亿,日益增长的智能机和搜索服务对用户的移动服务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随时随地获取如美食等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与位置有关的移动服务成为未来主要方向。移动环境下基于位置的推荐系统(Location-BasedSystem,LBS)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运用现代移动通信、计算机、GPS等技术,提供与位置有关的信息服务。随着基于位置的服务产生信息过载问题,推荐系统依据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需求推荐被广泛应用。移动终端具有屏幕小及处理能力弱等缺点,而用户注重高实时和方便性体验,对有用信息的提取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位置的推荐系统具有位置敏感性和实时性,可以结合用户当前位置及情景信息进行个性化推荐。

本文建立了一个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模型,分析了移动环境下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并根据这些特征,比较现有推荐算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推荐方法,结合情境、时间和地理等因素提出了分阶段的推荐系统模型架构。移动环境中基于位置的推荐系统

移动环境中LBS系统从运营商提供的位置服务及WIFI定位技术,通过移动手机GPS功能获取用户当前信息。与传统电子商务系统相比,LBS移动应用更注重信息的动态性、多样性和基于用户位置的实时需求。LBS系统与传统电子商务系统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导致现有推荐技术不能直接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应用程序“Foursquare”基于地理位置,对用户进行定位,随机构成一个实地的SNS社交网络。“大众点评网”是一个典型的、广泛使用LBS移动应用服务的例子,用户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信息。

以“Foursquare”和“大众点评网”分析LBS推荐系统的特征:

(1)位置敏感和实时性。用户可基于位置搜索信息,获得实时期望的服务内容。并能立即获得一些迫切的信息服务。

(2)明确的用户信息。基于位置的系统中用户通常具有真实、可靠的身份特征,易识别和收集用户信息。移动用户在网上注册时,便可同步获得他们的统计数据。

(3)融入情景信息,适应用户偏好变化。将情景信息如位置、天气、时间等加入LBS推荐系统,可快速响应不同情形下用户兴趣的变化,获取用户短期兴趣,区分用户长期偏好和短期偏好,进行更有效的推荐。

(4)冷启动问题。移动推荐系统冷启动包括新用户、新物品和新系统的问题。冷启动发生在一个新的推荐系统的初始阶段,此时没有用户及其行为,缺乏数据导致推荐结果不准确。如何赢得用户和提高其忠诚度,解决冷启动问题是有价值的。

(5)隐私保护。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用户不愿提供完整和准确的数据,通过记录不同时间点移动用户所在位置,获取用户场所,分析其信息、行为和位置,提高推荐准确性。推荐算法设计

根据不同的推荐算法将推荐系统划分为:协同过滤、基于内容过滤和基于规则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的基本思想是,假设用户之前具有相同的偏好,则他们在以后也有相似的偏好,根据“用户—评分”矩阵计算不同用户或项目之间的相似性,然后根据相似程度,找出与当前用户过去兴趣类似的其他用户即最近邻相似性。基于最近邻用户或项目评分集计算目标用户对物品的预测值,最终形成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是推荐与用户过去已购买的商品或兴趣相似的项目,利用资源和用户兴趣的相似性获取信息并过滤信息。通过获取用户评价过的项目特征和用户记录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计算相似性,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开始推荐过程。然后,系统选择出与用户偏好高度相似的那些物品。基于规则的推荐算法通常基于预先定义的规则进行推荐,由于推荐系统建立时,没有用户行为数据,物品信息也少,因此,通常利用专家进行标注,或根据关联规则的挖掘技术,这些规则用IF-THEN语句表示,主要使用用户的静态属性来创建。

不同推荐算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移动环境中推荐系统不仅具有上述推荐算法的特征需求,还具有餐馆对象推荐的一些特性,即餐馆数量多,各式菜肴口味品种等有很大差异,且餐馆属性是离散的。为了向用户推荐适合的餐馆,基于位置的推荐系统需要使用推荐算法处理多个离散属性。选择未对项目内容进行分析的算法以提高推荐餐馆的准确性。协同过滤推荐具有冷启动问题,考虑冷启动问题,首先选择基于规则的推荐算法;当系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采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推荐模型

3.1 系统分析

3.1.1 用户偏好模型

用户偏好模型是推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用户偏好建模,用户模型的类型也不同,本文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将用户偏好分为短期偏好和长期偏好。

(1)用户短期偏好模型。基于位置服务系统中的用户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情景中,不同的情景将使用户的兴趣改变。用户短期偏好指的是由用户当前所处的特定上下文信息影响而表现出的临时偏好,以及与用户持续不变的偏好不同的偏好。在这样的框架下,典型的推荐内容是餐馆,餐馆分为二级类,分别是西餐、火锅和烧烤店等。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其他上下文信息,用户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餐馆。例如冬季用户选择火锅的概率要大得多。将用户在二级分类的偏好可以看作是短期偏好。

(2)用户长期偏好模型。用户长期偏好是在分析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不变的习惯得出的一种偏好,例如用户可接受的价格范围、服务质量、环境和餐馆其他特点等。将不随上下文情景改变的偏好定义为用户的长期偏好。

3.1.2 情景信息集成情景信息也称上下文信息,指能对用户的需求表达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与用户自身个人喜好、习惯等特性相关;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当前位置、时间、天气等。上下文信息会对用户短期偏好产生很大影响,做出完全不同的推荐结果。在推荐时,传统的推荐算法只考虑了用户和资源2个维度信息。在移动情景下,用户的环境信息不固定将影响用户对信息的搜索,用户和资源2个维度就需要扩大到三维,即用户、推荐内容、上下文信息。选择预先过滤的情境信息并适当地修改,首先基于用户的位置,去除远远大于客户可接受范围的餐馆,过滤掉未在营业时间内的餐馆。其次,融合当前情景信息区分用户的短期和长期偏好,获取餐馆类型和属性的用户偏好概率,计算每个餐馆推荐的概率。最后,执行基于用户和上下文信息的协同过滤推荐,显示向当前用户推荐在相同情境下与其他用户有共同偏好的餐馆列表。

3.2 系统模型

系统框架使用历史数据为新用户进行推荐,在冷启动阶段将少量的甚至没有用户数据及行为的新用户保留下来,降低移动用户操作的复杂性。此外,系统框架融合丰富的情景信息,如位置、天气条件、季节等,基于用户的短期和长期的偏好向用户提供最有效的推荐。当系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采用混合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提高推荐结果。

(1)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诸如性别、年龄和其他人口统计的手机注册信息、移动设备信息等。

(2)情景信息。情景信息包括用户当前的位置、天气、时间、季节等情境信息。(3)餐馆信息。餐馆信息包括餐馆类型、特征及其他的基本信息。餐馆类型有西餐店、火锅店、烧烤等;餐馆特征有环境、口味、价格、无线网络等;餐馆基本信息有餐馆位置、营业时间、联系电话等。

(4)用户日志。用户日志指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包括用户等级和交互数据等,以便在冷启动阶段更新规则库,并为协同过滤推荐提供数据支持。

3.3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冷起动阶段后,收集的大量的用户历史反馈数据和交互数据可用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在这一阶段,推荐流程设计如下:首先,修改规则库,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提高冷启动阶段推荐的精度和有效性,寻找关联规则并重新计算规则库中每一规则的概率。其次,基于用户和基于上下文的协同过滤推荐,将协同过滤推荐引入到该框架中,采用基于用户和基于上下文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确定与目标用户偏好最相似的邻居用户,获取与目标用户相同情景下邻居用户对餐馆的选择,进行有效和可靠的推荐。最后进行混合推荐。结合基于规则的算法和协同过滤推荐获得的结果,得出目标用户最终推荐结果。结语

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服务的餐馆推荐系统可基于用户当前的情景信息和偏好实时地为用户提供精确、有效的餐馆信息。本文分析了基于位置服务推荐系统的特性,并比较不同推荐系统的特点和功能。结合在冷启动阶段基于规则的推荐算法,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分析阶段基于用户和上下文的协同过滤推荐,提出两阶段的推荐系统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在应用中能赢得新用户的信任,并有效和精确地推荐。

第二篇:网络社会法律现象研究论文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公民的自由与言论拓宽了不少空间,也给许多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然而,在一片利好的消息中也是泥沙俱下,诸多犯罪也搬到网上来,网络自身也催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法律问题,使得人们有时无所适从。诸如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大多还是将传统的侵权形式移植到网上来,这些运用传统的法律规则可以解决,但是,一些仅仅是网络带来的新的法律问题,却是传统的法律规则没有涉及,也无法解决,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虚拟财产是什么玩意?

网络游戏中的装备、QQ号等等,我们称之为“虚拟财产”,这些所谓的财产却不是物质意义上的财产,也不同知识产权,它无状无形,以电脑数据形式存在,但却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玩家有时为获得某一套游戏装备,不惜花费数千、数万元钱购买。那么,它在法律上能被承认为财产吗?

司法上承认虚拟财产开先河的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这个案件发生在2003年,为李宏晨诉北京北极冰科技公司案。2002年1月,还在读大学的李宏晨,在学校旁边的网吧里买了一张《红月》点卡,成为一个网络游戏玩家。2003年初,他的主 ID(游戏中用户的账号)已达934级的高级别。然而,2003年2月17日,李宏晨突然发现自己一个 I D里的虚拟武器全部不见了,他立即给游戏公司的客户服务部打电话。2月19日,李宏晨得知自己的武器被转移到了另一个 I D上。他要求客服查封这个 I D,但对方告诉他,他无权要求游戏公司这么做,除非有公安机关的公函。而承德市公安机关和北京公安机关给出的答复都是:“虚拟物品无法估价,我们无法就此立案”。6月20日,李宏晨在《红月》中另一个 I D的所有装备都被删除,游戏公司次日发出公告称删除原因是“该 I D拥有大量复制装备”。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形下,李宏晨以游戏运营商侵犯了他的私人财产为由起诉了北极冰公司,要求恢复丢失的游戏装备,升级他的游戏角色,给予经济、精神赔偿1万余元。但北极冰公司认为,虚拟装备没有价值,而且公司与玩家签订过“玩家账号被盗用期间发生之损失由玩家自行负责”的服务协议,况且公司已尽到了保护义务,所以不应承担责任。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玩家玩游戏时,获得游戏时间和装备的游戏卡均要用货币购买,所以这些虚拟的“武器装备”是有价值的无形财产。由于运营商没对这些虚拟物品尽到保护义务,所以应恢复李宏晨所丢物品,并赔偿经济损失1560元。

但是,这只是个别的法院对于游戏装备有限度地承认,其他法院呢?对于其他类型的游戏装备是否承认呢?可能就不容乐观了。在深圳,就发生过一起盗窃QQ号的案件,结果就有些出乎意料。

案件的事实经过是这样的:被告人曾某2004年5月31日受聘入职腾讯公司,后被安排到公司安全中心负责系统监控工作。2005年3月初,他通过购买QQ号在网上与杨某认识,两人合谋通过窃取他人QQ号出售获利。在2005年3月至7月间,由杨某将随机选定的他人QQ号通过互联网发给曾某,曾某私下破解了腾讯公司离职员工柳某使用过但尚未注销的账号密码。曾某利用该账号进入本公司的计算机后台系统,根据杨某提供的QQ号查询该号码的密码保护资料,然后由杨某将QQ号密码保护问题破解,并将QQ号的原密码更改后将QQ号出售给他人。经查,两被告人共计修改密码并卖出QQ号约130个,获利61650元。

对于这起案件,检察机关是以两被告人构成盗窃罪提起的公诉,认为QQ号具有价值,是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物”,盗窃QQ号构成盗窃罪。然而,法院审理认为,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财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并且其经济价值能够以客观的价值尺度进行衡量。QQ号码是一种即时通信服务代码,其本质上是一种网络服务,并且这种服务自申请QQ号码时起通常就是免费的。而且,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尚未明文将QQ号码等网络账号纳入刑法保护的财产之列。据此,公诉机关指控中的QQ号码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产保护对象。法院认为,曾某、杨某采用篡改他人电子数据资料的方法,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两被告销赃获利6万余元的行为虽不足以构成盗窃罪,但作为侵犯通信自由罪的量刑情节进行评价,并属违法所得,依法应予追缴。

看来,对于虚拟财产的性质、法律意义,还是各说各的,是否可以将其纳入法律意义上的财产特别是民法与刑法中的财物,还存在许多争议。据悉,早在2003年底,由业内起草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立法建议书》呈送至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但是截至目前,包括网游玩家的游戏账号以及其账号内的虚拟物品等虚拟财产还是没有得到立法确实的保障。看来,要弄清“虚拟财产”到底是什么玩意,并对其加以法律保障,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商家能否发行“虚拟货币”

与虚拟财产很相似的是虚拟货币,比如Q币、网易币等等,随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货币。

那么,这种虚拟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呢?现在为什么在网上会具有某些货币的功能呢?以最早出现的Q币为例,所谓Q币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可以在腾讯网站统一支付的虚拟货币,通过银行、手机、固定电话,甚至在网吧、报亭就可以进行充值。1元人民币可以买1个Q币,用户可以通过Q币使用相关增值服务,用来购买腾讯公司通过网站、客户端等方式提供的等值服务,比如说购买QQ秀商城中的商品,购买QQ家园商城中的商品,支付会员包月服务费用等等,也可以用来兑换游戏币在QQ游戏大厅中使用,但并非任何代币票券。然而,事实上,现在Q币已经超出腾讯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步成为网上的一种交易工具。

这种演变跟网络游戏有关,当网络游戏中的装备成为玩家的抢手货,于是出现了游戏中的装备的交易,无论是 “魔兽世界”的“魔兽币”,还是“剑侠情缘”的极品枪,通通可以买到。开始的几年中,由于电子支付还不发达,虚拟物品的交易一般都是“同城交易”。买卖双方同时到一个网吧,并排坐下,你给我人民币,在游戏里,我把虚拟货币或装备转让给你。后来,汇款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随着交易的频繁,玩家开始用人民币购买游戏点卡,然后用卡换取虚拟物品。但是,很快玩家们就发现点卡并不能彻底解决麻烦。于是,玩家们盯上了Q币,QQ的普及性和Q币的小面值使Q币逐渐成为一种可以在各网络游戏之间流通的等价物,而在虚拟的世界中,有足够多的人认可某种“货币”的价值,该货币就完全可能成为物质交换的替代单位,现在QQ使用人数有数千万,已经具有这个认同的基础。Q币便开始具有了一般等价物性质,成为一种虚拟货币。

这种演变就给我们带来新法律问题,我们知道,货币是由政府发行的,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其他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发行货币。如果虚拟货币充当了货币的功能,而这种虚拟货币充又是由商家随意发行,其总量也不受到限制,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周洪宇和王君清都提交了一份来自清华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江赫吴的长达18页的报告,报告认为,虚拟货币是虚拟世界的特殊客体,充当一般等价物,主要用于购买虚拟物品。玩家持有的虚拟货币主要是通过杀怪缴获的,即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不断“生产”出来,虚拟货币的“储量”是无限的。这与现实中的纸币不同——纸币必须由政府发行,不可能民间生产。虚拟货币本身具有虚拟价值。可以看出,游戏中虚拟货币的总量没有上限,如果玩家不停地杀怪,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因此,虚实交易——这不是只有法律研究者才能关心的单纯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这涉及到是否应该允许“代练”、“造币”?怎样应对虚拟货币现实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王君清代表呼吁,信息产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有关部委尽快启动网络游戏立法筹备工作,广邀各方面人士参与,通过调查研究、民意征集、专家讨论、立法听证等方式,对一些难点问题给出说法,为最终实现立法创造条件。

“虚拟人”有名誉权吗?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对于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人,毫无疑问,是享有名誉权的,任何人也不能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其名誉,然而,当一个自然人隐身于网络上,仅仅一个ID时,他还有名誉权吗?

2004年4月26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就受理了一个关于“虚拟人”名誉权的案件。原告张某(网名“豪门•玉儿”)从6年前起,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玩联众的网络游戏中的“四国军棋”。后来,他以9537 分名列8段位、司令的称号,在“四国军棋”游戏中,排名第一。2003 年1月份,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四国军棋”论坛中发布公告称:近日接到大量客户投诉“豪门•玉儿”利用联众系统漏洞,用同一ID号同一时间在不同服务器玩游戏,进行炒分,经过对“豪门•玉儿”的游戏记录进行检查、核实,发现“豪门•玉儿”利用该系统漏洞进行炒分作弊;根据联众游戏作弊处罚的规定,决定对“豪门•玉儿”予以清零处分。张某认为,联众在没有通知自己的情况下,无根据地将自己的积分清零,并取消排名,致使很多用户认为自己是骗子,对自己已构成名誉侵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恢复自己的名誉权、在国家级报刊及联众网络上公开道歉、承担诉讼费、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等诉讼请求。

在诉讼中,联众的律师提出,虚拟的人物没有名誉权,本案原告并非合法诉讼人。联众对“豪门·玉儿”因炒分作弊将积分清零,针对的是ID号中的“豪门·玉儿”,并非针对张龄。网络的ID号有两个层次,一是注册人,二是使用人。从“豪门·玉儿”的炒分作弊事实看,有多个使用人。张龄在ID号注册的信息与“豪门·玉儿”不一致,原告的真实身份不是“豪门·玉儿”,所以也就不存在清零积分侵犯张龄名誉权的问题。2004年9月1日,船营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联众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在联众世界网络发表“致歉通告”,公开就“豪门·玉儿”被清零一事对“豪门·玉儿”致歉;为ID“豪门·玉儿”恢复积分9537分;向张龄给付精神抚慰金30000元人民币,等等。

联众公司不服判决向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被上诉人张龄与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人物“豪门·玉儿”相对应,张龄有权提起诉讼,并且联众公司将“豪门·玉儿”积分清零这一行为属侵权行为,故联众公司应对其侵权行为承担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同时,二审法院还认为,原审判决由联众公司向“豪门·玉儿”致歉不当,因已认定“豪门·玉儿”即张龄,且本案当事人是张龄,“豪门·玉儿”只是虚拟人物,故联众公司提出的不应向“豪门·玉儿”致歉的上诉请求有理,联众公司应向张龄致歉。

此案打响了维护“虚拟人”名誉权的第一枪。如此一个自然人以真实姓名上网,那么,其在网上遭遇侮辱、诽谤,理所当然侵犯了其名誉权,应当适用现实世界关于名誉侵权的规则,但是当他以一个ID 出现在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人”时,他还有没有名誉权,本案开创了司法保障“虚拟人”名誉权的先河,值得肯定。然而,有关“虚拟人”名誉权仍然与现实社会对于名誉权保护相关规则有着不同的地方,亟待立法进行完善!

传统婚姻遭遇“网婚”挑战

随着虚拟社会的兴起,在网上进行谈情说爱的现象越来越多,通过网络认识成为恋人甚至夫妻的也不在少数,但其中最令年青人好奇的莫过于“网婚”了。

所为的“网婚”的程序非常简单,在各家开设“网婚”的网站里,只需要随便注册一个身份,你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社区,拥有一套住房,可以养花、做饭、工作。而在这个“虚拟城市”里,市政府、百货店、律师事务所等等也应有尽有,包括婚姻登记处。在BBS或者聊天室认识的网友,只要双方都满意,就可以申请“登记结婚”,然后在网上经过简单的确认程序双方即可结婚。婚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在一套房子里,可以装修房子、修整花园、饲养宠物,甚至可以生儿育女。如果双方或有一方不想维持婚姻关系了,同样,只需点点鼠标,申请离婚即可。近些年来,“网婚”的风靡出乎人的意料。2004年,有媒体调查数据称,国内参加“网婚”的网民约有10万人左右。而在2005年,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的“爱情公寓”创办仅一个月左右,目前的入住用户已达到10万人左右。其中住户以20岁至25岁的女性居多,最小的16岁。

也许,对于大多数未婚的少男少女来说,“网婚”只是一种新款游戏,有专家认为,升学、就业压力使部分青少年心理负荷过重,他们渴望逃避现实生活,并通过“网络同居”来找到心灵伴侣,释放情感,放松自己。不过,对于已婚的男女来说,“网婚”又意味着什么呢?其性质是什么,与传统的婚姻是什么关系,会不会对传统婚姻产生冲突呢?

去年,哈尔滨就出现全国首例因“网婚”引发的离婚诉讼。四年前,家住哈尔滨的林女士赶时髦也安装了一台电脑,并在小区内率先申请了宽带上网,一下班夫妻俩就一起在QQ上聊天,好不自在。后来,由于时间一长,她对聊天失去了兴趣。倒是她的丈夫张先生从此迷上了网络聊天,此后令她奇怪的是,丈夫每天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还很神秘,不和林女士说话,有时候还经常聊到半夜。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她发现丈夫竟然在网上有了老婆,还共同抚养了一个孩子。两人常为此争吵不停,无奈林女士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但丈夫没同意。林女士最终以丈夫涉嫌重婚罪把丈夫告上了法庭,并要求得到丈夫的精神赔偿费。她在诉状中称,其夫在网上结婚生子,这种“重婚”行为对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要求丈夫赔偿精神损失费10万元。对此其夫张先生却坚持认为自己只是在网上无聊消遣而已,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妻子的事情。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民婚姻成立实行登记原则,无论是“网恋”还是目前极为流行的“网婚”,显然都不具备这一法定形式要件,因此没有重婚之嫌。据此,法院同意了林女士离婚的请求,却驳回了她要求丈夫支付“过错赔偿”的要求。

目前,对于“网婚”,网民、专家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对未婚者而言,可将网婚当作试婚,以此积累经验,为将来做准备。而对于已婚者,至少也可以用来解闷或学习别人的持家之道等等。也有人认为,目前人们热衷的网上虚拟婚姻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现实婚姻的不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虚拟婚姻是弊大于利的。她认为把网婚当作一种娱乐消遣方式还可,但不可过分沉迷,珍惜家庭才是生活美满的本源。有专家从法律上分析“网婚”的性质后认为,按《婚姻法》的规定,男女双方只有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其婚姻关系才能成立。网婚不符合婚姻法的要求,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对社会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网婚虽有悖社会道德,但根据现行法律,网婚也谈不上违法。

然而,网婚不仅仅是会损害夫妻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网婚者往往会日久生情,节外生枝。对于现实婚姻充满着巨大风险性。有报道说,有些网上夫妻,已经熟悉到连对方穿什么颜色的内衣都了如指掌的地步,还经常毫无遮拦地说一些有关“性”方面的话题,超过了普通的男女关系。甚至,有的网婚者移居网下,变成了露水夫妻。看来,网婚不仅仅是网婚者有无涉嫌“重婚罪”那么简单,由“网婚”引发的许多现象是现行《婚姻法》无法进行规范的,需要加强调研,适时进行立法完善!

第三篇:网络控制系统论文:不确定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研究

网络控制系统论文:不确定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对具有不确定性时延的网络进行建模分析,首先简述了网络控制系统典型结构及基本问题,分析了具有不确定性网络时延的组成与产生机理,及其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基于采样周期不同将具有不确定性的网络时延分为短时延网络和长时延网络系统,通过对线性时不变广义被控对象进行离散化,建立两种时延下的离散模型。最后对具有不确定性网络时延和丢包的网络稳定性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建模,通过鲁棒控制和最优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控制律,使得具有不确定性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英文摘要】To model the uncertainty delay of the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ets forth the typical structure and basic problems of network control system.The element and the causes of the uncertainty network delay is analyzed and its effects is estimated.Based on the sample period, the network time dela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short delay network and the long time delay network system.For constant linear object, the discrete model under two kinds of delay is created.Finally the author deeply researches the stability of uncertainty delay network and packet loss in the network.Through the robust control and optimal control method,the control rule is designed 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s that network control system with uncertainty delay has a good stability.【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 不确定性时延 建模 稳定性 【英文关键词】Network control system Uncertainty delay Modeling Stability 【目录】不确定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建模研究5-6Abstract6

第1章 绪论9-15

摘要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010-12

1.2 网络控制系统发展及基本问题

10-11

1.2.2 网络1.2.1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控制系统中的基本问题11-1212-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具有不确定性

2.1 网1.4 本文主要工作14-15网络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分析和建模理论基础15-24络控制系统时延的产生与解决措施15-20统时延的组成15-1818-20

2.1.1 网络控制系

2.1.2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的解决方案

2.3 2.2 Lyapunov 意义下的稳定性定义20-21不确定性网络时延概念与分类21-24延的概念21-22

2.3.1 不确定性网络时

2.3.2 不确定性网络时延分类22-24

3.1 具第3章 短时延特性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24-34有短时延特性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理论24-29短时延控制器采用时间驱动的模型24-26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的模型26-29

3.1.1 基于

3.1.2 基于短时延

3.2 短时延不确定性网络

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解与整定30-34析34-4334-3834-3636-3838-41

29-303.3 基于短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求

第4章 长时延特性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分4.1 具有长时延特性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理论4.1.1 基于长时延控制器采用时间驱动的模型4.1.2 基于长时延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的模型4.2 长时延不确定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设计4.2.1 问题重现和模型建立

38-40

4.2.2 长时延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与求解40-4141-4343-4943-4444-45结果47-4950-5353-5456-65

4.3 仿真结果第5章 不确定性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5.1 具有丢包和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基础5.2 基于丢包和时延网络控制系统分析与建模5.3 网络控制系统指数稳定性45-47

第6章 结论与展望49-50

5.4 仿真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致谢

54-55

作者简介

55-56

详细摘要

第四篇:社会网络微博营销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web2.0技术的繁荣发展,微博迅速崛起。微博营销的价值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纷纷通过微博这一平台进行营销活动。本文简单的对微博营销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了介绍,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三个方面对微博营销的应用进行研究,如中心度分析、小团体分析、小世界效应,并提出相关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微博营销;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法

随着web2.0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微博作为一种通过关注来分享、传播和获取信息的社交平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使用微博的网民占69.4%。微博与其他社交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既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家人、同学进行互动,还可以和自己崇拜的明星、名人等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空间。微博凭借自身用户数量多、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等优势迅猛发展,企业看到了这一平台的营销价值,纷纷开展各种微博营销活动,微博营销应运而生。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专门研究社会网络关系的方法,而微博营销正是基于社会关系而展开的营销方式。因此,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角度来对微博营销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一、相关理论综述

1、微博营销的相关概述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它传播的信息内容有图片、视频、音频、以及文字等,其中文字的字数必须控制在140以内。它具有信息发布便捷、操作简单、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这样用户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对同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看法,长期以来,会形成一个以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群体,这就为以后微博营销顺利进行打下了群众基础。随着微博的火热,出现了微博营销商业模式。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这一社交网络平台将企业与用户联系起来,企业在该平台上发布一系列营销活动来吸引用户关注,向关注用户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反馈给企业,使得企业深度了解用户的需求,来达到其营销的目的。微博营销不仅具有微博便利性、及时性、传播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还具有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企业可找明星代言自己的产品,利用其名人效应,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使营销效果翻倍。

2、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社会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分析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社会网络研究中经常用到“社群图”这个概念,社群图主要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图中每个节点代表社会个体或者群体成员,每条连线代表个体或群体之间存在的关系,用简单的点和线就可以表示个体或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结构。如图1所示:本文根据微博营销的特征,从中心度分析、小团体分析和小世界效应三方面来分析社会网络在微博营销中的应用。

二、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微博营销中的应用

1、微博用户的网络中心度分析

企业进行微博营销时,可通过中心度的分析找到正确的营销对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营销成本还可以提高营销的效果。在微博中,通过“点度中心度”的分析找到拥有高度数的博主,这种人是博主网络中领导者。这类人在群体中威望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只要找到微博用户网络中的高度数受欢迎的博主,对其进行重点营销,使其成为该企业的代言人或者fans,这样由他发表以及分享和转发的信息会得到大量的微博用户关注,可使营销效果达到最佳。通过“中介中心度”的分析找到拥有高介度中心的博主,该博主充当的是中间人的角色,如果不通过他,与他相连接的两个博主就无法取得联系。因此,企业要进行微博营销,必须处理好与高介度中心的博主的关系,加强该博主的满意度,使得信息传递可以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营销效果。通过“接近中心度”的分析找到接近中心度的博主,接近中心度越高,表明该博主与其他博主的间的联系越紧密。因此,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时,还应关注高中心度的博主,努力提升该博主的忠诚度,促进信息的广泛传播。

2、微博用户的小团体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MarkGranovetter)认为个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分为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两种。一般来说小团体是强关系。在微博中,强关系是指博主之间有着直接链接关系。据调查表明,强关系代表信任、合作、稳定,因此,微博博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很深。同时,强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也很大,它会影响个体的想法,甚至行动。因此,企业进行微博营销时要找到小团体内部的领导者,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会对其他内部成员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样企业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提升他们的忠诚度,这样就可以使营销目的达到最大效果。小团体内部是由强关系组合起来的,而不同的小团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弱联系。在微博社会网络中,弱关系虽不像强关系那样联系紧密,但是它可以形成一张大的关系网,使得不同小团体之间的信息可以相互传递,不像强关系那样的小团体,信息只能在自身的内部成员间传递,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得出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时,信息比较封闭,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时可促进不同团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3、微博用户网络的小世界效应

微博作为一个网络营销平台,每一个微博用户都是潜在营销对象,企业通过更新微博的方式来传播信息。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可知微博的传播是符合小世界特性的,其传播模式面对面的。在小世界理论中,微博用户作为一个节点,通过转发、评论、互相关注等方式来获取和传递信息,这种方式大大的提高了传播的效率。因此,企业进行微博营销时,其粉丝对微博进行转发、评论,这种重复的次数越多,企业微博产生的影响力就越大,由此获得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微博营销策略

1、通过找到小团体的领军人物提高微博用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可

小团体是强关系组合而形成的。小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代表不同的节点,处于被不同的完位置、拥有不同的能力。前文中提到,我们可以通过点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找到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或者说领导者,这种人往往很有威望。领导者引领人们的思维,尤其在具有相同兴趣的团体当中,他的建议对其他成员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在社会规范下,人们往往会同威望较高的领导者意见一致。因此,企业进行微博营销时,要重点关注这种核心人物,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努力提升他们对该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使得企业获取该团体的成员的认可和信任。

2、利用弱关系加强微博用户对企业信息的传播

前文我们提到小团内部成员间是强关系,不同小团体间的联系是弱关系。我们利用强关系来获取认同的同时,还要利用弱关系来为企业进行大量的宣传。由于弱关系不像强关系那样稳固,它可以将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实现不同群体间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在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注重强关系同时,还应重视弱关系的作用,利用微博营销扩大对企业信息的宣传。

第五篇:对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主体角色定位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大学生创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创业教育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应当在创业教育服务中共同发挥作用。文章就这三方在创业教育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各自应承担的具体职责展开了论述。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服务功能定位

将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当中进而推动大学生创业,成为拓宽就业途径、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渠道。但大学生创业教育绝不应当仅仅是高校一方主体的任务,大学生在产生创业意愿后或者是开始有了初步的创业行动之后,所涉及的技能培训、知识辅导和实践等各个环节,应当由政府、高校和社会综合协调、共同实施。

一、国内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概念界定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的,它指的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被称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最早始于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竞赛,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随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创业教育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积极关注。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开展水平来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创业师资队伍初具规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相对于创业教育而言,创业教育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创业教育服务被界定为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它是针对接受创业教育之后有了一定基础的创业构思或者有了初步创业行动的大学生进行的,包括政策法律、工商税务、生产营销、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在内的支持和帮助活动。高等院校是开展创业教育服务的最主要力量,政府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则是创业教育服务重要的参与者。高校、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应当围绕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资金支持、法律维权等众多方面准确自我定位,明确自身职能,建立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和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社会支撑体系。

二、高校在创业教育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承担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是创业教育活动中当之无愧的主导力量。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具备熟悉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体意愿等先天优势。高校可以利用其在科技、管理、法律、营销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为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存在着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且诸多因素受困于高校自身性质和体制因素无法完全解决。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服务环节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和有效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在创业教育服务环节,高校应当承担以下主要职能: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创办几所盈利的企业和培养几个成功的企业家,而是在于通过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技能的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因此,高校应当加强自身的组织和制度建设,科学整合现有的学科资源,将创业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的综合教学体系中,积极引进和借鉴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学科综合性和实践运用性,在专业基础上突出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科技、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律等领域,形成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统一的课程结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二,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创业教育服务师资力量建设。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状况,创业指导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产生创业意愿、开始初步的创业行为之后,为其提供工商税务、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传授涉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策划、企业文化构建等涉及企业运营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技能和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可以选派教师到生产或销售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投身创业实践,在实战中积累创业经验;同时应加大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聘任具备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和技术专家参与到创业教育服务当中,利用其丰富的企业管理实务经验弥补自身师资在创业实践上的不足,满足创业教育对管理类、营销类、法律类等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第三,广泛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业技能。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应当将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有机结合,将校园文化活动和企业经营活动协调统一,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浓厚的创业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可通过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模拟训练、邀请企业家定期举办创业讲座等校内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同时将社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大课堂,通过企业实习、假期实践、参与社会中介机构举办的企业经营技能培训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增强学生的职业经验,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

三、政府在创业教育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承担

近年来,政府的劳动就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些优惠、鼓励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团中央和教育部还设立了创业专项经费。但是由于整个社会过于注重创业的成败得失,缺乏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长远目光,尚未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创业的舆论环境,部分政策在制定时缺乏实践依据,在执行时受到地方实际状况的影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动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政府与高校之间不应当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应当是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关系,政府在创业教育服务中的角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宏观政策的制定者,而应当定位于创业环境的营造者、政策的制定和推动者、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教育领域的引导者和创业服务保障的直接提供者。

从宏观层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通过政策制定和执行监督,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大环境。要强化政府在宣传导向和政策法规制定方面的职责,建立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帮扶机制,降低创业企业的准入门槛,扩大市场的准入范围,面向创业企业实施简化设立流程、税费减免和提供小额、低息或无息贷款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便利以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要进一步加强在社会中的宣传和引导,带动形成人人关注大学生创业,对创业鼓励支持、对失败宽容谅解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微观层面,政府劳动就业部门要采取措施引导、推动社会力量进入创业教育服务领域,同时在产学研过程中提供直接服务。资本市场的逐利性使得企业等社会资本在面对创业失败的高风险时往往持观望态度,政府应在高校和社会力量间建立联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融资、高薪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经理人培训等创业教育的具体服务保障领域。可以借鉴欧美等国的具体模式,按照区域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推动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引导社会资本推动校园创业教育科技园区即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在师资建设、资金支持、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四、社会力量在创业教育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承担

从国内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创业教育的服务保障工作基本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由高校独立承担,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社会力量和高校之间缺乏交流,高校在教师创业实践培训和小型企业育成、孵化等最需要社会力量介入的环节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相对于国外的风险投资在创业项目形成之初即开始介入,国内的风险投资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程度小,很多创业计划大赛的获奖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实际操作效果不佳的问题,创业比赛的成功并不等于创业成功,投资往往面临着较大风险,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从国外的做法和经验来看,社会力量应当是创业教育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创业者培训、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职能。

第一,利用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培训。要支持企业以积极的姿态进入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域,向高校及时反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联合高校共同设计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实施方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介入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培训领域,为大学生创业者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第二,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融资体系。创业教育的资金来源除了国家的专项拨款和高校的自我筹措,更需要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的介入。经济效益最大化一向是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但在经营中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往往带来急功近利、人才储备缺乏、企业价值文化缺失等缺陷。创业教育以培养受教者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为目标,其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恰好能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得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要引导企业从社会趋势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创业。在融资方式方面,可参照美国硅谷银行的模式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允许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促使民间资本积极介入创新投资领域,积极开拓天使基金、校友捐助、社会公益基金等多种融资渠道,提高中小企业创业的外源性融资水平,优化创业投资结构,完善创业融资资本市场体系,建立起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成熟的投资、融资体系。

第三,加强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科技孵化器的建设,聚集社会资本,形成创业集群效应。创业孵化服务工作是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科技成果转化、对市场准确定位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往往是大学生创业者所面临的最普遍的困难,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给予中小企业孵化以必要的帮助。创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可以通过提供办公场所、联合创投企业设立种子基金、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聚集社会资源搭建服务网络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各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通过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创业教育服务保障的一体化网络。

下载对于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建模研究论文[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于移动社会网络中基于位置的个性化餐馆推荐建模研究论文[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