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园林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和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先进的技术理论。这些理论为当今的社会中各个行业和先进的生产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随着各种先进的理论不断引入,它为吸纳带园林的设计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新引进来的理论合计数在我国当前的园林设计和发展中,让现代园林的设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让园林更好地实现了它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园林的设计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促进了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的园林设计理论和园林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对园林设计中将会出现的现代设计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作为参考。
关键词:现代园林 设计 应用
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当下,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提升了很大幅度,人们对于生活的物质条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现代都市下,城市的建设中就加大了对园林建设的力度。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还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伴随着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c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建设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也就为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现代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园林的理论和园林的设计方面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现代园林的应用进行适当的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园林设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现代园林设计的原理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各方面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相应的提升,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上涌现出了很多更为先进和创新的设计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提高园林建设的水平,在当下,现代园林理论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当代人的设计思想为主要服务目标,设计的最终理念就是为人们服务的功能。在现代设计中一定要切记形式主义,重点强调的是服务目标。
(2)设计效果简单实用,现代设计不需要繁华的修饰,要求剥除以往的设计形态和特征,利用简单的集合图形,形成简单又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
2现代设计理论因素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三大元素就是“色彩的构成、平面的构成和立体的构成”,这不仅仅是设计的构成要素,它们也是设计的核心要素,是设计的表现形式,这三种要素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三者结合应用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来。
2.1色彩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是人们视觉接收的第一信号,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和理论前提是因为,人们在面对不同色彩的时候心理会产生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和感应。
(1)色彩轻重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浅色系的颜色会给人轻盈轻薄的感觉,颜色重的颜色,在园林设计中会给人沉重感。我们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色彩的轻重感对于设计效果和人们视觉感知程度,恰当的把握色彩的轻重,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设计的主题。对于高明度的浅色系颜色会给人轻快明显的感觉,对于低明度的深色系颜色来说,色彩会给人稳重压抑的感觉,因此,在色彩轻重的搭配上一定要注意色彩整体的协调性,不要因小失大。
(2)冷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如色彩轻重相似,在现代园林的设计学中,色彩可以分成冷色和暖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现热烈愉快的戏份,比如婚庆庆典的园林设计就可以设计成暖色系,充分烘托出愉快喜庆的婚礼气氛。比如说,在婚礼庆典上,可以在婚礼入口设置颜色鲜艳的花柱,用鲜艳的花朵来装饰花柱,这样可以烘托出婚礼庆典的气氛。相反,冷色调给人的感觉是安静沉稳,给人宁静严肃的感觉。冷色调的代表色是蓝色,比如在建筑物上设计出以蓝色为主色调的装饰,配上白色,就可以营造出安静肃穆的感觉。
2.2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准确的来说,它属于视觉语言的一种,它是利用知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产生的,平面构成的原理是指将设计中的若干几个元素,在逻辑推理的研究下进行整体构思,从而整合形成预期所期望的画面。在这过程中,点、线、面它们都是属于平面构成的因素。
(1)“点”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点作为平面设计中构成的一小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也仅仅占据一点小的面积,但它的形状有很强的多边形,点以其独有的聚集性的特点很容易获取人们目光的焦点,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尅一把点作为整体构成视觉的向心点,或者把点当做焦点来看,从而能够突出主题或者创造出想营造的氛围和意境。在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点的差异性进行组合,这样可以构造出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新的意境,为园林设计提出大胆想象的空间。
(2)“线”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通常我们把点在发生移动之后产生的轨迹叫做“线”,它是点之间联结的表现形式,线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它的长度,最明显的表现方式就是直线或者曲线。在结构图上,水平线、垂直线和倾斜线这都是直线会出现的三种表现形式。直线一般是应用在道路的绿化带上等等。水平线的特点是统一、庄重,以其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它的特征给人以庄重的感觉。曲线是在园林设计中经常会看到的图形表现形式,它的应用频率很高,在园林作品中到处都能够看到曲线的存在,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最大限度上扩大园林的作品结构空间和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
3借鉴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和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些相似,它的设计原理和造园的手段对现代园林的设计有重要的影响和其实,中国园林应该保持并且几成和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把精华继承下去,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现代园林的辉煌。
3.1观察细致入微
园林的场地需要集自然和人文的设计,它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变化平台。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对场地的环境和整体文化进行设计。每一个场地都有它独特的特征和内涵文化,只有正确的把握好和分析好场所的地点以及其蕴含的深刻的精神风貌,这样才能够因地制宜的设计出迎人耳目的优秀园林作品。每个好的设计都不是无缘无故就设计出来的,闭门造车一定不会做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场地的特征才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园林风格,才能设计出好的园林风格,因地制宜的设计场地的同时也会节省不少的人力和物力,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也就是所谓的“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观念。
3.2保护绿色生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业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污染是越来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绿色的城市生态成为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利用仅有的绿色空间给人们营造出生态分文,就要塑造自然,模拟自然,在绿地中模仿绿色森林植物,让绿色生态能够在城市中不断生长,不断发展。
4总结
在目前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理论和新的设计方法,在园林的发展和创新中,现代的园林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它逐渐的带动了园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它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的一道风景线。本文通过对园林的设计原理,在现代都市中的应用和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现代园林设计设计的发展是可观的,我们要加大对园林设计的研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秋实,何东坡.天然与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对比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1).
[2]尹健,张贤超,宋卫民.基于混料设计理论的透水混凝土骨料特征响应分析[J].建筑材料学报,2013(5).
[3]刘晓晨.谈园林绿化工程投标阶段的施工图预算[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4]陈晓红,徐艳.如何做好园林绿化的投标工作[J].现代园艺,2013(10).
[5]陈宝军.果树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4).
[6]王乃红,王胜男,张善江.果树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历史、现状、功效研究,2012.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六分会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
第二篇: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班级:自动化071姓名:黄钢学号:07132109
园林设计鉴赏论文
景观,犹如散落在茫茫大千世界的璀璨星辰,装点着人类的环境。它们有的是鬼斧神工的天然生成,有的是精雕细琢的人为创造,焕发出不同的奇光异彩,成为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
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1.意 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2.相 地
计成在《相地》章的起首一节,归纳了相地的五个方面:1,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2,必须在勘察过程中同时展开造景构图的设想。3,必须重视水文和水源的疏理问题,尤其是园林建筑布局必须联系园林理水,建筑才能获得有水面配合的优越性。4,选地也必须考虑建园的目的性。5要十分重视原有大树等的保存和利用。
3.布 局
园林设计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的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的立意构思,对构成园林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4.造 景
通过人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
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园林造景时要充分加以利用。
5.借 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
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
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我国风景园林设计所创造的园林艺术,以独特、优秀的民族风格自立于世界
民族园林之林。我国拥有丰富无比的古典园林传统,它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我及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它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不断变化、无比丰富的大千世界,并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
这种独特性使中国园林能代表东方园林系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园林舞台中,也使它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中仍然独树一帜,成为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化和现代
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源泉。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
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皇家园林以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而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精
品是苏州的拙政园、狮子林,扬州瘦西湖等。
皇家园林一般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
皇家园林为了体现皇家的气派所以比私家园林更肃穆,宏大,而私家园林如江南的一些园林则由于受到了文人造园的深刻影响故多了一分清雅,自然,随意。
承德避暑山庄是典型的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
林。它依据自然山水而建,在雄浑的山川之中点缀宫殿、轩、榭、寺庙,别具风
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
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
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
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
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宫殿
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
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
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
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
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
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
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
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而西方国家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环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中国园林,去开发完善中国园林。
参考文献:
《中外园林景观赏析》——王玉晶
《园冶》——计成《中国园林艺术》——安怀起
以及一些网上资料
2008年12月
第三篇:现代雕塑研究论文
摘 要: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发展至近代已陷入低谷。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的雕塑历史和与现代雕塑历史刘开渠起于雕塑艺术之衰,融西洋雕塑于中国雕塑,是现代雕塑艺术的奠基者和领军人物。
关键词: 雕塑艺术 刘开渠 现代雕塑艺术 奠基者
作为最直观的雕塑艺术,其发展源远流长。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组合生动地揭示了四千多年以前尼罗河流域的社会特色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比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出现早约2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是在古代先民的审美意识和美化生活的要求指使下创造出来的,形象逼真而又生动,表情达意十分显豁。
秦、汉、南、北朝时代,我国的雕塑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前随葬的大俑坑,江苏徐州汉墓出土的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雕——马踏匈奴、跃马、伏虎和出土的东汉青铜奔马、石兽、南北朝的石窟造像,宏伟的气势、写实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的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一历史时期,石雕、木雕、陶塑、铸铜等不同门类的雕造技艺也都有杰出的创造。隋、糖,尤其是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如唐昭陵六骏、乾陵坐狮和石人,顺陵石雕立狮和盛行于初唐以后的唐三彩,唐代雕塑是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五代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国雕塑艺术在内容题材方面逐渐转入世俗化,而造型风格却松驰纤细,技术上追求精巧,制作繁琐,形象庸俗,已完全为了迎合统治者的爱好。雕塑艺术长期陷入低谷,众多的观音、城隍、药王、关帝、土地神等等,无不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紧密相联。
尽管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牙雕、玉雕、骨雕、石雕和陶塑、瓷塑以及雕漆艺术,品种繁多、生动写实,色彩绚丽鲜明,借助形象的强烈动感,表现了形象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凡的气势,显示了民间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但民间雕塑艺术家人数少,且云散各地。他们多半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对一闭门传授,手法保守,很多工艺逐渐失传,传世之作流传下来的不多。限于民间雕塑艺人的文化素养,不能从研究的角度拓宽拓深创作的层面,很多雕塑技艺难以往深处、精处进一步发展。
当人们长期麻醉于雕塑艺术的颓靡状态中时,起于雕塑艺术之衰,开现代雕塑艺术风气的是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先生。雕塑大师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者、开拓者,是享誉世界的雕塑泰斗。
刘开渠1904年出生于安徽萧县。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绘画和雕塑的浓厚兴趣和爱好。他的少年朋友,很早就投身革命的离休干部张祚朗先生晚年回忆说:“刘开渠小时候喜欢画画,常常在地上、门上画人物、画马、画鸟,还常常到池塘里挖粘性很大的塘泥,摔打后捏人和各种小动物。”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美协顾问、陕西美协名誉主席、西安美院教授王子云先生和刘开渠同乡。
王子云先生发现了刘开渠的特长后,便极力鼓励和推荐他到北京学美术,并且把他介绍给萧县同乡会,在萧县同乡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20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他一边打工——教夜校、刻写蜡纸、油印,一边苦读。1927年,他毕业于国立北京艺专油画系。此时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是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曾与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先生一起倡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 福出发,以达到“实体世界”(即观念世界)为最终目的,而美感教育则为达到实体世界之手段。刘开渠崇拜蔡元培,又非常赞赏他的观点,于是去拜见蔡元培,并说:“我想去法国巴黎学习雕塑。”蔡元培说:“中国愿意去西方学习雕塑的人很少,我支持你积极报考。”
1928年,他考入法国巴黎美术高等学校雕塑系学习,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著名雕塑家朴舍教授选为助手。在法勤工俭学五年,1933年学成回国,任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教授兼系主任,筚路蓝缕,为发展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开始了艰难的奠基、开拓工作。任教期间,曾创作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立于杭州湖滨公园。在伟大的反法西期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刘开渠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曾创作了抗日英雄王铭章、李家钰两座大型骑马铜像和许多纪念像,又创作了抗日无名英雄纪念像立于成都盐市口大街。这些作品将观众重新带入战火硝烟的年代,唤醒了人们对抗战悲壮历史的永恒的记忆。
他精于以非常准确的写实手法雕塑人物。为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每次创作之前,他都要一遍又一遍地翻阅资料,一次又一次地走访知情人,反复揣摩,使塑造对象的音、容、笑、貌和神态、动作完全活在自己的脑海中,才动手塑造小样。他的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在创作中,绝不刻意模仿西洋雕塑,力求自己的作品体现中国的哲学内涵、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为此,他积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运用自己的才智巧凝造化,并吸收群众的建议,丰富自己的创作。修改作品,他宁可推倒重塑,也绝不给自己和观赏者留下什么遗憾。抗战时期,在大后方进行创作,物资匮乏,设备简陋,只能用最原始、最笨拙的办法制作。定稿之后,从翻砂到浇铸,都要亲自动手。杭战胜利前夕,还创作了传神的孙中山坐像立于成都春熙路,同时创作了大型高低浮雕相结合的《农工之家》。1953年,他开始参与建立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任设计处处长兼雕塑组组长,负责整体设计并亲自创作了正面大型浮雕《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这一时期,还创作了红军战士,毛主席的胸像及其他胸像和浮雕作品二十多件。
西方的一些著名雕塑家始终忠实于写实传统。而刘开渠的雕塑作品既写实、又具有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浓厚底蕴,同时吸纳了西洋雕塑艺术的形式法则,在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创作中,探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技法、技巧。在大型雕塑作品中,他思路缜密,设计精巧,特别注重作品表现力产生的效果,雕法洗练、明快、清新,造型概括、真实、有强大的感染力。如人民英雄纪念碑,视觉控制恰到好处,有利于实现观瞻效果。拾级而上,当人们登至最上面的平台,18°视觉被控制在浮雕的基座上,再进至上层平台的中段,主题性浮雕清楚地呈现在观瞻者面前,充分地发挥了揭示主题的作用。从整体看,37.94米高的纪念碑庄严、雄伟、气势磅礴,成功地体现了1840—1949 年间为中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魄,表彰了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功勋。
他一生致力于雕塑人材的培养教育工作,先后在杭州艺专、杭州美院任校长、院长,在中央美院任副院长,长期兼任雕塑系主任和教授。中国目前一批最有成就、最有实力的雕塑家多半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他的作品结集出版的很多,先后出版了《刘开渠雕塑选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刘开渠雕塑集》等等,还编印了《中国古代雕塑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发表了许多关于雕塑创作、欣赏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1979年率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1982年,他主持起草了《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得到中央批准后,被任命为规划组组长。之后,他主持召开了三次全国城市雕塑规划会议,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和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评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城市雕塑艺术的发展。在此期间,还创作了蔡元培、梅兰芳等城市雕塑作品十余件。
刘开渠是在中国新旧雕塑艺术相交替的关键时刻,在东西方雕塑艺术互相影响、渗透、融合的交汇点出现的雕塑艺术大师。是时代造就了他,他又推动了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经过他亲自指导、修正的雕塑作品已经在全国各大城市展现,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已经接手他的事业正在全国各地铿锵雕琢,他对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1993年他去世以后,国家在他的家乡淮北相山建立了“刘开渠纪念馆”,世世代代将永远缅怀这位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萧县英才,中共萧县县委组织部、萧县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出版社:1995年12月
2、城市雕塑设计,白佐民、艾鸿镇,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月
3、中国古代雕塑百图,王子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3月
第四篇: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倾向
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倾向
1、设计要素的创新
现代社会给予当代设计师的材料与技术手段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现代园林设计师具备了超越传统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或装饰材料,达到只有现代园林才能具备的质感、色彩、透明度,光影特征。
2、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纵观西方现代园林,大多数设计师都以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为主要的设计准则。
4、自然的精神
大自然是海尔普林许多作品的重要灵感之源。在深深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他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移植或模仿。
5、对意义的探索
园林设计特别是美国园林在20 世纪末期掀起对意义的探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否定历史的反思,通过这种否定建立了现代主义园林的设计准则。
第五篇: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方向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园林:没有对应的西文,应是英文中花园(Garden)和林园(Park)的统称。
2、风景(Landscape):原指文艺复兴时期由北欧艺术家创作的、表现的自然或田园场景的绘画形式。17世纪起词义扩大为可以一眼望尽的疆域。现也用来表明具有共同视觉特征而未必一眼望尽的区域。
3、风景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Park):特指欧洲18世纪由英国人首创的以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为蓝本所设计的园林形式。现泛指各种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园林形式,包括中国的传统园林。
4、风景园林(Landscape Achitecture):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行业名称,从业人员称为风景园林师。
5、景观设计(Landscape Achitecture):风景与观察方式的统称,应包含风景类型的综合整治和对各种风景的认知方式两方面。
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存在症结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中国设计师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东西方传统或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只停留在为我所用、简单照抄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并以各种空洞的设计口号加以掩饰,造成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匮缺,设计市场浮夸之风泛滥的现象。概括起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存在下面几个主要症结:
1、借生态之名,行反生态之实
“生态”一词大量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谈话语和设计说明之中,然而人们对生态理念的认识却十分模糊和极其肤浅,将生态等同于园林绿化或营造湿地等等。风景园林设计体现生态原则的作品甚少,而违背生态原则的反生态设计案例却俯拾皆是。
2、借自然之名,行反自然之实
“自然”一词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言论之中,然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同样模糊和肤浅。自然景观类型和自然文化特征在中国设计师的心目中的地位甚低,仅仅是大量的绿化和弯曲的线型而已,而强加于自然之上的反自然规律的设计案例却大行其道。
3、借景观之名,人工景观堆砌
“景观”一词被大量炒作,被看作是高于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然而大多数设计师却荒谬地认为景观是园林绿化 + 硬质景观,从而造成设计作品中人工景物大量堆砌、造价昂贵华而不实的奇怪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4、借以人为本,人工匠气十足
由于中国设计师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错误认识,以为“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设计的人工性,因此将设计重点放在园林设计的人性化方面,而不是强调自然景观对人的价值体现。加上对人性的研究和认识不足,造成匠气十足、奇形怪状、过分张扬、豪华奢侈的设计风格成为时尚。
5、借文化之名,符号图解泛滥
文化是风景园林设计要表现的核心之一,而如何体现当代的自然文化成为各国风景园林师研究的方向。然而中国设计师对文化的理解却十分肤浅,热衷于以符号和图解的方式来反映各种文化的表象,而缺乏对自然和风景园林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表现,造成俗文化和没文化的设计作品大量涌现。
6、借构成之名,形式主义盛行
中国设计师非常热衷于谈论构图和构成,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品的研究解析也大多从构成的角度出发,而对其来龙去脉却知之甚少。表现为将风景园林设计理解为平面构成,追求构图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却忽视了空间塑造和视觉效果的研究,造成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气盛行。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师在努力地追随西方人的脚步亦步亦趋,但是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上又与西方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缺乏成功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直接传承,另一方面又对国际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使景观设计流于形式。
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相对匮乏的设计人员、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和不合时宜的宣传炒作,造成浮夸做作的设计风气。其结果是中国风景园林师或以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和堆砌的小品等拼凑手法取悦人;或以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拙劣的模仿和机械的构成等形式主义吓唬人,使景观设计流于装扮。
随着风景园林涉及领域的扩大,以及设计师的片面认识,中国风景设计实际已成为一种破坏性建设行为,大量的人工景观造成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和建设管理的高昂费用。中国设计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景观本身是在不断演变的,风景园林设计必须融入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之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改变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
因此,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实际上存在着彼此对立的两种态度:或者终止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代之以新的演变方式;或者融入原有的景观演变进程,设计方案包容景观演变的原动力。中国景观设计师普遍采用前一种态度,或者自然景观的演变进程之前已遭到严重破坏。在这一情况下,风景园林师的首要任务是重建自然景观的演变方式,而不是进一步终止它。
在风景园林设计就是用理想的景观模式去改造现有的场地景观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师通常将场地仅仅看作是一种中性的界面或载体,在场地上随意布置主观性的或个性化的景物,将个人主观意愿强加在场地之上。场地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适合于承载人们的某种意图或固有的思想体系。尽管这样的设计方法也能产生奇特的景观,却总与地域景观格格不入,成为孤立的景观实体。
这一类风景园林设计思想就自然景观已经缺失或自然生态已不太敏感的地段而言,造成的危害还不甚严重,无非是原有自然景观类型的消失和高昂的建设管理费用而已;但运用于自然生态相对敏感的地区,这一设计手法就十分危险了,它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景观类型,并且新的设计因难以抵抗自然的力量而造成维护管理上的极大困难。
三、国际现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
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在这里,“地”的感念不应狭隘地理解为地理学、地形学或生态学的场地,也不应缩减为人们可以看到或感觉到的场所,而应该包含整个世界物质与形态的方方面面。
正如笔者的导师,法国风景园林设计大师高哈儒所强调的:“景观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即场地、场地、还是场地”。场地及其周围存在着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通常需要重新利用或调整方向,才能使各景物之间协调一致。最理想、最动人的设计就是使整个地域的景观和谐共存。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自然为主体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传统园林被看作是人类对征服自然的炫耀,是人与自然的作用在相互竞争,而城市中出现的荒地则被看作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衰退。当人们认识到,植物同人类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迁徙,自然会运用各种方式将荒地变成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地之后,荒地就成为风景园林展示的热点景观类型之一。
2、以生态为核心
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将各种生物联系起来的各种依存方式的重要性。
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链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3、以地域为特征
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以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某个地区中,各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4、以场地为基础
任何场地都具有大量显性或隐性的景观资源。作为风景园林师不仅要具备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还要具备对景观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景观变化机理的洞察能力。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并理解场地,努力把场地含有的各种信息都收集、归纳并联系起来,将场所的重要特征加以提炼并运用于设计之中。同时,他应该能够预见场地整治的变化方向,始终明确场地的改变过程。实际上,与发现一样,风景园林师的眼光本身就是设计过程。
此外,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起初认为有问题需要整治的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问题很可能出在别处。两块场地之间的转换之处,通常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优秀的风景园林师往往从场地的周边环境整治着手,而不是马上进入场地本身的整治。遗憾的是,中国风景园林师已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处理方式,总是从场地本身的整治出发,在场地中心布置大量的景物,而将各种低劣的景物放在场地外围。
5、以空间为骨架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
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它们以某种方式与邻里空间共同存在、同被欣赏,形成某种空间联合体。地平线是景观空间的边界,随着观察者的运动,它也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逐渐抵达遥远的地平线,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
6、以简约为手法
简约的设计手法就是要求用简要概括的手法,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拖泥带水的表达方式。简约应该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简约手法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场地的认真研究,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景物表现最主要的景观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所谓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
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倾向于用简约的方法去整治空间,正如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并没有一无是处的空间,它同样在演变,同样拥有某种吸引力。最低劣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具有一些积极的方面。中国风景园林师更应注重简约的设计风格,不要轻易地去改变空间,而应充分认识并展示空间的个性特征。
四、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
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实际上,现代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无不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的设计理念与灵感。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
1、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化
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所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强调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要以自然景物为主体,更要强调人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艺术再现。这与国际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十分接近,表现出人类认知方式国际一体化的倾向。
2、因地制宜的景观特色
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再现地域的自然景观类型和地域文化特色。与西方传统园林一样,中国传统园林也是再现本土自然景观典型特征的范例。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营造适宜大环境的景观类型,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也是体现其景观特色的所在。但关键在于继承因地制宜的思想,而不是山水园林的形式本身。
3、巧于因借的园林整体
中国传统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依托,通过借景、隐喻等手法将园林景物与周边景观相联系,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并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形成整体。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也要求将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地平线作为空间的参照,强调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性景观的融合,这与传统园林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整体不谋而合。
4、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在相对局促的空间中,借助对比、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以及借助山体和屋顶起翘将人的视线引向天空等手法,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获得震撼人心的效果。这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寻求的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广袤的地域性景观特征的手法不无启示。
5、舒适宜人的环境塑造
园林是人类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是享受园林生活乐趣的前提。园林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亭廊构建,乃至城市布局,都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到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园林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
6、循序渐进的空间格局
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营造过渡空间,是中西方园林的通用手法。中国传统园林多建造在人工性的城市环境之中,需要在人工与“自然”之间营造出一系列过渡性空间,并以庭园或园中园的方式来起到联系和过渡作用。园林空间因此而划分成一系列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序列主题的庭园空间,但彼此之间又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